你昨晚做梦了吗?
关于梦境,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两千多年前庄周梦蝶的故事,就曾道出了梦境的奇妙。
人人都会做梦,但或许很多人不知道,梦与音乐、艺术之间,也一直存在着紧密联系。
清明节期间,我们为大家介绍了一首与梦有关的艺术歌曲——音乐家福雷创作的《梦后》,这首曲子主要表达了作曲家在一个美梦中醒来后的怅然若失,梦中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对比起来惨烈无比,让我们对作曲家失去的痛苦感同身受。
以浪漫著称的作曲家柏辽兹在《幻想交响曲》中,也曾通过对奇异梦境的描述,表达在爱而不得的情况下,近乎病态的敏感情绪。
《幻想交响曲》是柏辽兹为自己爱恋已久的女演员哈里特·史密逊所创作的。
第一乐章命名为“梦幻与热情”,讲述一个青年音乐家,由于失恋而服用鸦片自杀,但剂量不足未能致死,昏昏入睡时在梦中出现了奇异幻想,最终自己所爱的女人和脑海里的病态想象,都幻化成了音符和乐曲。
因为是对梦境的描述,这个乐章跳脱了思想范围的束缚,更加灵活,自由,充满柔情和不可思议的想象力。
指挥家殷巴尔曾评价柏辽兹:“他是音乐史上,第一个把节奏颠倒过来的人,乐谱上的每一行都有自己的生命、旋律、节奏和色彩。”
对梦境的深刻感受,让柏辽兹的想象力似乎插上了翅膀,也成就了他的浪漫与疯狂。
没错,梦的虚幻性与无意识性,往往与音乐中天马行空的自由与想象不谋而合。这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在艺术创作上可以产生极大的创造力。
比如,除了通过描绘梦境来表达复杂的情绪,梦通常还是艺术家创作的灵感缪斯。
斯特拉文斯基的著名代表作《春之祭》,创作灵感就是来源于作曲家当时的一个梦境:他梦到自己参加了一个肃穆的异教祭典,一群长老围坐成一圈,一位少女在其中跳舞,并被要求跳舞直到死亡——她是他们用以祭祀春天之神的祭品。
斯特拉文斯基醒来,用音乐记录并丰富了这个荒诞奇幻的梦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听《春之祭》的音乐或看这部舞剧时,或许会有一种碎片化的不真实感。
著名的小提琴曲《魔鬼的颤音》(g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灵感也是来自作曲家塔蒂尼的梦境。
据说,塔蒂尼一直梦想着学到世界上最神奇的小提琴技巧。一天晚上,在睡梦中,一个魔鬼出现,要与他比试琴技。
比赛开始,其貌不扬的魔鬼先来演奏,却把塔蒂尼惊呆了——那是他听过最美的音乐,超过了人类想象的极限。他在梦里沉醉、狂喜、激动万分。惊醒后,他试图留住睡梦中的记忆,哪怕只有一小部分。
于是,他尽可能回忆梦中的旋律,最终写下了这首经典的《g小调小提琴奏鸣曲》,并按照梦中情节命名为《魔鬼的颤音》。尽管在塔蒂尼看来,这首曲子与梦中那首绝美的曲子差距还很大,但他认为这已经是自己人生中最好的创作了。
以及,或许很多人还听过这样一个有趣的传闻:音乐家莫扎特有一个习惯,每晚临睡前都要戴上眼镜。人们好奇这是为什么,莫扎特回答说:“我经常做梦梦到一些旋律和乐谱,如果不戴眼镜,什么音符都看不清,醒来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我们无法证实传闻的真实性有几分,但从中也不免看出,梦境对音乐家创作的重要性。
事实上,除了音乐,其他领域的艺术家也会在梦境中找灵感。
西班牙绘画大师达利睡觉时会故意在地上放一个玻璃杯,再把勺子的一端放在玻璃杯边缘,手指夹着另一端。睡着之后手指放松,勺子掉落,自己就会惊醒。此时,他立刻起来把睡梦中脑海里的奇怪影像画出来。
这也是为什么,达利很多代表作都是梦境的描绘,充满了非凡的想象力。
著名作家卡夫卡的写作利器是“失眠”和“噩梦”。在写作前,他总会拼命熬夜,然后坐在书桌前打瞌睡,让灵感从潜意识里冒出来。他曾在日记里记录:“这种力量来自我的梦境,在我未睡之时大放异彩,让我夜不能寐”。
说到这里,或许很多人会疑惑:灵感是不是只偏爱艺术家,不然为什么单单会来到艺术家的梦境?
事实上,梦看起来虚无缥缈,但与大脑的活动并不是完全没有因果关系的。
瓦格纳在创作《莱茵河的黄金》时,始终想不到一个好的引子,每天都冥思苦想。终于有一次,他乘船过海,一个沉睡的午后,在半梦半醒中听到了一种自成曲调的水流声,从中找到了灵感。
艺术家的梦境和灵感并不是凭空生成的,而是建立在他们频繁进行艺术构思、有着强烈创作渴望的基础之上。
正如我们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当艺术家的创作思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晚上睡眠时,大脑便会对频繁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回顾、选择和淘汰。
所以看似充满感性和偶然性的梦境,其实也经历了一个理性积累与精心思考的过程。
生物基因领域专家尹烨前不久在《圆桌派》中也谈到了梦的意义。他同样强调,做梦不是一件坏事,梦也并不单单是虚无缥缈、毫无逻辑的思绪。
事实上,做梦也能帮助我们学习,帮助人们拓展认知的边界。科学界和艺术界很多伟大的成果都诞生在半梦半醒中,人们称之为“爱迪生时刻”。
同时他认为,梦除了带来灵感,还可以让我们的大脑产生非常多的记忆连接,这些记忆和思维,会定期对我们的大脑进行“清洗”,清除脑中的废物,预防老年痴呆。
所以,感恩会做梦的自己吧。
也愿大家每晚都能,好好睡觉,做个好梦。
这姑娘听说挂号300就千里迢迢来到医院了,她的需求是“今天看上病”,别家医院挂号再容易那也是明天的事了。挂号资格都在黄牛手里,这就是医院的供应。结果就是黄牛可以随便报价。
这4500体现的不是真的医患供需关系,而是特定情景下的趁人之危。
原价再高,都避免不了这种状况。
黄牛广泛出现在兼具时效性与稀缺性的交易中,例如演唱会、球赛、火车、医院门诊,其中前两样普遍是市场经济,一样有黄牛卖天价票。
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有时效性,价格就很难反过来影响供应与需求。
而黄牛一旦内外勾结,就可以自己来影响稀缺性。
10年前我曾有过以3倍价格买了张黄牛火车站票,因为我有急事儿但火车站没票,结果一路上车上满是空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