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在啥阶层里的正科,在怒山,这官就不小了;在上海这官不大;在局里,是个小官;在领导小组里,呵呵,自己想吧……
发表点不同意见。
我觉得都能算成 小权力阶层(类比于 小资产阶级)
首先
正科级领导,其实限定了是在地级市市、县、乡三级,因为到了副省级城市,各委办局(两办、发改委交通、教育、财政)就已经没有正科级的领导的,都是副处级起步,只有二级局(林草局,知识产权局等)才设有正科级的副处长。
那么大多数答案说的是对的,市里的各委办局的中层干部(教育局****科科长之类),县、区里各个委办局的局长、书记,乡镇党委书记、镇长。
这妥妥的是小权力阶层啊,社会地位是有的,必要的权力是有的,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也是有的,
当然,乡镇党委书记、镇长在一亩三分地说一不二,县、区里各个委办局的局长、书记在自己的行业说一不二,市里的各委办局的中层干部在自己的管辖领域内说一不二。
但不等于,后者的社会地位要比前者低,因为后者的辐射力可能较前者弱一点,但较前者的辐射范围却更广啊!
我觉得这个阶层(的表征)应该是辐射力和辐射范围的乘积。
其次
到了省厅、部委阶层在往上已经没有正科级领导一说了,就是一级、二级主任科员了。
他们是办事员不假,他们不是领导也对。
但不等于,他们这些在体制内待了近十年的办事员的阶层(辐射力和辐射范围的乘积)比乡镇长要弱啊!
假设我是某厅的办事员,我到了县里,强势部门的话,副县长是要出面的!招待宴席加个微信,以后小来小去的事情,不比你县里的好用?
假设我是某部委的办事员,我到了省里,至少至少得是处长陪同,到了市里,你副局长不出来?到了县里,你分管副县长甚至县长不出来?
你们管这叫阶层低?
况且,那些在部委、省直机关混了10年的人,他们的圈子都是这些类似的人,横看成岭侧成峰,有点什么事儿,一横一竖基本就搞定了,市里区里不给面子?
你管这叫阶层低?
别闹了。
只不过各级别之间呈现的样态不同罢了。
况且,乡镇正科到头了,县区正科几个能到副处?市里的正科几个能当上副局长?
可我省直的正科,只要有点工作能力,情智商正常在线,副处长指日可待吧?
说了这么多总结下:
1.正科级,无论是市县乡镇的实职正科,抑或部委省直虚职主任科员,要是说办多大的事儿可能也不至于,但在我国社会里,妥妥的小权力阶层,我觉得可以排到全社会前20%至少。
2.平台决定眼界,能去大平台就不要贪恋眼前的小利益。
最后,感谢阅读,再强烈推荐一个公考up主,在你奔向更高平台的路上助你一臂之力!
算什么阶层要取决于你在什么位置。
先上结论,正科级绝对是中坚阶层!在很多地方是牛逼阶层!
我们先来说说正科级!正科级现在全称叫乡科级正职,对应行政级别在十六级至二十二级。
现在职务和职级分开,对应的职级为二级主任科员或者一级主任科员。
题目问的是领导职务哟!不是虚职哦!
如果你在基层乡镇,正科级领导干部意味着你是这个镇的镇长、书记一类的。
你一个人管理小则几万人,多则十几万,几十万人。
你说牛逼不?是不是当地最牛阶层?
如果你在一个县城,或者一个普通地级市的区里。
如果从行政单位来说,正科级是绝大部分XX县XX局局长、书记才能达到的!或者XX区XX局的局长、书记。你说牛逼不?在县直单位和区直单位的一把手,你说是什么阶层?
如果你是在一个地级市里,不含区直单位,就单说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
行政单位来说,在市直机关里,你就是一个单位的中层或以上,你说牛逼不?比如说XX市发改委工业科技科科长、比如说XX市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
如果在事业单位,正科级那可就老牛了。比如说医院,普通的医院是副处级单位,只有院长是副处,副院长级别的才是正科级领导职务。一个普通医院3000来个职工,你说正科级厉不厉害?学校,比如说中学和小学,基本上校长才是正科级。你要是说正科级领导职务,那就是校长呀!一个小学或者中学,有200来个职工,正科级领导职务就是校长了。你说厉害不?
当然,如果到了省厅级单位,正科级领导职务就没有那么厉害了。基本属于小领导而已。到了国家部委,喵喵喵,绝大部分国家部委都没有正科级领导职务。最小的领导都是处级的。
但是厅级和部委才有几个人呀!
我们拿山东的2021年省考招考的人数来看一看,省直机关招录300人左右,市直及以下部门5900多人。
中国只有一个北京,几个一线城市,15个副省级城市。绝大部分都是普通地级市、县城、乡镇。
你们说正科级领导职务不牛逼吗?
根据人社部2015年5月30日发布的《2015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公务员716.7万人,这是截止到2020年12月7日为止,官方唯一一次在公报中公布现有公务员的人数。算上5年来各省份招录的公务员,760万左右是比较合理的数字。但是能称得上是领导职务(科级副职以上)的有多少呢?估计也就是100万左右吧。再往上一层,能够到科级正职以上有多少呢?估计也就是七八十万吧。而全中国有多少人口,按照14亿来算,比例为1:2000,2000人也就出一个正科级以上领导,这个比例很低了吧,越是人少说明层次越高嘛。
应该说,绝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县级区域单位之中,而在县级单位之中,每一个正科级都是业务内的一把手。
在乡镇,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乡镇人大主席为正科级,一个乡镇少则四五千人,多则十多万人,这三个人就是这些人之间的金字塔尖,乡镇政府的大小事务最后都得他们签字才能生效;
在县直单位,正科级就是局长或书记,整个单位里的一把手。比如说财政局长,整个县里的财政预算、拨付等所有跟钱有关的事情,最后都得他签字确认;
在事业单位,正科级也是妥妥的一把手。举个例子,有个一起公考学员说他们县里县直属几个学校的校长是副科级,只有省重点高中的校长才是与教育局平级的正科级。一个中学老师300多人,学生5000多人,都在他的管理范围之下。
在乡镇、县级区域范围内,正科级是人数极少数、权利极大数,也许看上去就是只是一个小“吏”(连七品芝麻官都算不上),但是也就是这么一丁点的签字权利就能产生很大的作用。
当然,也有很多没那么大权力在手的正科级领导,比如说某某大、某某协的等待退休的闲职领导,但是这个级别摆在那里,走到外面,下面的基层干部看见了还是得叫上一句领导好。
当然,这个单位的平台越高,正科级就越不值钱。在乡镇是一把手,在县里是直属单位一把手,在市里是个中层,在省里中央就是个底层办事员。“不到北京,不知道官有多大”,在中央部委看着跑来跑去没下停的可能就是个县里出现在新闻报道里的县处级干部。
不过这话又说回来了,地位高不高要看在什么地方。举个例子,A同学国考考入某中央部委公务员,过了两三年晋升为正科级干部。在部里,只是个科室的办事人员,抬头看见人都得叫声领导,微不足道。但是某一天,跟部里领导回到老家检查工作,县里的书记县长知道了原来还有个在部委工作的老乡,那这个层次就完全不一样了。在部里也许只是个办公室文员,回到县里那就是县处级干部办公室的座上宾。实实在在的就是这么现实,多个人好办事!
我当年在北京接了一活,跟着一个中央调研组去全国各地拍摄。这个调研组级别相当高,副总理带队,随行部级厅级好几个,服务保障人员几乎都是处级科级的。不过这些人几乎都没什么架子,我们一个桌上吃饭,一辆考斯特上同乘,有时候拍起来我忙不过来的时候他们还帮我扛三脚架,帮我提箱子。晚上住宿我就跟一个正科级的同龄小伙子住一个房间。这小伙是外地考入京工作的,没事时跟我吐槽,说他爹在老家是某局党组书记,干了几十年才是正科,在老家那个一百多万人口的县里高低算个人物。 他刚三十就正科了。但是他在单位天天挨叼,唯唯诺诺,买不起北京的房,分房也还没轮到他。以前一直住宿舍,后来有女朋友了,在外面还租房住,连婚都不敢结。他说他们科室一把手,正厅级,至今没买车,因为摇不到号,上下班也是挤地铁,坐公交。到了公交车站还得让媳妇骑电三轮去接一段。
这里面有些答案的最终结论简直是胡说八道。
我们就以政府系统的小明同志举例。(党口职级相对更复杂,这里就不涉及了)
人物:小明。级别:正科级(题主有注明正科级领导,那么就不考虑非领导职务的正科级干部)。人物技能:按下神秘按钮即可切换单位。
请小明开始表演:
小明眼睛睁开后,发现他进了国务院文旅部。这时候发现他的科长头衔没有了,只有一个正科级干部的身份。小明抬头望去,上面有他的处长,处长上面还有司长,司长再上去,还有他平时根本见不上面,也未必能叫出他名字的部长。
小明长叹一声,原来我就是这个单位最底层的其中之一,又想了想北京的房价,未婚屌丝小明毫不犹豫的按下神秘按钮。
一道光闪过,小明来到了浙江省文旅厅。小明发现,他依旧没有科长的头衔,只是个普通科级干部,身为一把手的厅长已经可以叫出他名字了,偶尔他也有机会能跟厅长接触下,比如陪着出差拎包,偶尔送个文件之类。身边也有几个比他更年轻的小科员,小科员们除了尊称他一声明哥外,干的活和小明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打电话发传真写材料。不爽的小明毫不犹豫的按下了神秘按钮。
一道光闪光,小明发现自己坐在了嘉兴市文旅局,自己的科长头衔也回来了,眼前坐着几个人,一脸讪笑的递烟过来说,这次我们旅游文化企业资质审批,还得麻烦明科长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加快节奏,如果市局王局长那里有为难之处,我们几个就给公司李总汇报一下,李总到时候请王局出来坐坐,明科长也一定要赏光来呀。
小明开始找到感觉了,地级市局的科长已经开始掌握社会资源了,可以刷出较高的阶层存在感了。一激动手一抖,他又碰到了神秘按钮。
一道光闪过,小明惊喜的发现自己坐在主席台正中,偷偷看了背后横幅,发现了这是嘉兴市下属县级市桐乡市政府联合办公楼的会场,现在是市文旅局开会,局长小明暗喜念完稿子回到办公室,发现办公室虽然不大,但是第一次稳稳的专属他一人。小明正激动,又接到了市政府办公室的电话,催促他赶紧去给市长汇报文化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小明心中狂喜,我也是只要工作需要就能随时见市长的人了!那么,再按一下会怎样?
一道光闪过,小明坐在了桐乡市乌镇镇政府会议室,这是一次办公会,小明和他的搭档王镇长并排坐在椭圆桌的上首位,镇党政办,组织办,综治办,经发办,司法所,派出所,国土所,农业站,水利站………等等二十来个部门领导分列下方左右开始依次汇报阶段性工作的进展。会议结束,王镇长又推开小明办公室,再关上。姿态略低的说到:上次会议上提出的几个大问题,我想和小明书记再碰头一下,您还是要定下最终的意见。
兜兜转转了这么多单位,已经是老公务员的小明懂了一个道理:中国的官场嘛,大会说小事,小会定大事。所以我如今终于成了这个地盘上的最终“话事人”。工作宗旨虽然是为全镇几十万人服务的,但全镇工作怎么安排,党口人事的事全听我的,政口嘛,搭档的面子还是要给的,流程内的工作,王镇长处理就可以了,但大原则的事,还得我说了算。
深度体验了从上到下各级部门的小明也得到了最终答案:部委和省直机关的正科,单位内部比的话就是个机器上的齿轮。扔在北京或者省会,小明暂时绝对谈不上什么优越阶层,但是未来成长空间大,将来升迁到厅级、处级干部而导致的阶层跃升(说实话我挺不喜欢用阶层这个词,但题主这样问了,姑且也这样跟着用吧),也不是太难的事。但部委和省直机关中国才有多少个?比起庞大的公务员队伍,简直九牛一毛。不过到了地市一级,正科级领导的小明已经是挺有社会身份的人了,排面是相当不错了。再往下走,那在当地简直不要太威风好嘛。
想到这里,镇党委书记小明准备跟媳妇汇报一下:你看吧,跟着我果然没有错!突然又想起:哦,我没有媳妇儿…
这时候老妈电话来了:哎呀儿子,再忙也要找对象啊,桐乡市上、咱们镇里好多家境不错的叔叔阿姨都紧着招你当女婿呢!你可得好好选一个啊。
——以上情节,均属虚构,不代表文旅部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乌镇实际。
我知道这么写你们肯定不开心,但是我不写这个了,你们更不开心。
9月21日,美国总统拜登在和英国首相约翰逊的会面中,突然毫无预兆的要求记者清场,而在那段现场的视频中,似乎有一记者问了一句:“Did he shit?”(“他是不是拉了?”),而旁边的另一位记者回道:"I have no idea,hope the microphone got it。"(“我也不知道,但愿麦克录到了。”)
这段视频流出之后,全世界的舆论场都炸了锅,人们纷纷怀疑,已经是80高龄的拜登,是否在这样严肃的场合,一个不小心,拉在了裤子里,所以才会突然要求清场,而现场的记者是闻到了味道或者听到了声音,才会有此一问。
这个看似荒谬的猜测,却意外的流传极广,以至于向来标榜言论自由的外网都开始大量封杀此类帖文,而美国官方也很快出来辟谣说清场跟总统拜登的身体情况无关,只是出于政治和外交因素,两位领导人必须密谈。
但网民们可不管这么多,美国政府越是删帖和澄清,他们就越是对拜登的“脱粪”深信不疑,传言越传越是有板有眼,之前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那句“祝他身体健康”也被拉出来反复分析,进一步佐证了拜登的“失禁症状”。
这个曾经代表着“战无不胜,众望所归”的超级大国和世界第一强国,居然以如此不体面的方式迎来了舆论的毁灭性打击,这让许多美国的敌人和反对者都大为诧异。
然而,冷静下来思考,我们会发现,这其中疑点颇多,因为在那段广为流传的视频中,第一位记者在提出疑似脱粪的疑问之后,另一位记者给她的回复是“我希望麦克风录了下来”,如果真的是拉裤子这种事情,被麦克风录下来的可能性实在太小,还不如说希望摄像头拍到了。
即便退一万步,认定确实是拜登没有控制住大小便,但其实他作为一个80岁的老人,出现这种情况也并不稀奇,衰老并不是罪恶,也不至于为此如此残酷的嘲笑一位老人。
因此,拜登如今的被群嘲,可以说只是美国国力衰退的一个缩影,无论拜登是否真的大小便失禁,但他作为美国总统,领导着这个衰退的美国一路火花带闪电的跌下了神坛,曾经的荣耀必然会一道一道全部化作孽力反馈回他的身上。
简而言之就是,如果美国今日没有从阿富汗撤军,新冠也已经完全被控制,那么拜登就是拉的到处都是,也依然会有人跪舔说他这就像廉颇“一饭三遗矢”,是有大将之风,可当美国撤出阿富汗,新冠病死七十万之后,哪怕他这位总统日日正襟危坐,我们也总会怀疑,他屁股底下,是不是粘着什么不雅的东西。
这,就是今日的世界,就是美国从“谁也打不过”到“谁也打不过”之后,所必须要面对的残酷现实啊。
可真会类比啊,花着男足赚的钱,还在装作受尽委屈。
小仙女根本没把男足当兄长,充其量不过是一个用完就踹两脚的供养者罢了。
如果你自认算不上社科学者、作家,或者陈道明那样的艺术家,不用多想,看书没用。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认同这句话。但说到底,真正能让人类得到进步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个体。
我大学毕业后才渐渐养成了阅读的习惯,每年看的实体书,没仔细数,摞起来大概是身高两倍吧。
网文也看,比实体书少一些。
一开始喜欢读《1984》、《动物农场》、《美丽新世界》和《菊与刀》这些,很幼稚地认为,看这些书会让自己卓尔不群,“独立思考”。
包括王小波的书,黑格尔的大部头,史铁生的散文。
后来,小说占比越来越高,人文社科只占大约一成。最后发现自己钟爱的还是侦探小说,阿加莎的书只剩下《帷幕》,一直不忍心读。
统统没用。
借用阿婆书里一句话,这人就没什么品味,你看看他读的都是什么书,西部拓荒故事和侦探小说!
不可否认,看书增长了我的知识量,有效提高了我的写作文笔,让我体会了不一样的人生百态,聚会时更有谈资,思考了一些问题,得到一丢丢答案。
但我要告诉你,所谓的提高就这些,你接受吗?
我估计不会接受。
大部分人追求的提高,是那种看得见的生活质量提升,是社会地位带来的自信,是升职加薪,是生活美满。
这没什么不好意思说出来。每个人都有欲望,每个人都有压力,每个人都要生活。
这个题目下的大部分回答,开头阐述究竟什么样的书才算是好书,只要读了这些“好书”,就能实现自我升华。
这其实是个很难征明的论题。
就比如说,我确实认识一些家庭事业都很成功的大叔,客厅里、书房里一整面墙都是书,他们的成功得益于阅读吗?其实未必。
他们喜欢读书,是因为双亲都是有良好阅读习惯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成功,是因为高智商、勤奋、精力旺盛,加之父母督促,考上了名牌大学。
既然能较为轻松地在事业方面做出成绩,早早实现财务自由,从小被爸妈培养出阅读习惯的他们,选择在闲暇时间读许多许多的杂书。
所以,你看,爱读书说是成功的因,不如说是成功的果。
或者换种思路,我们反证这个问题。
假设读书真的能有效提高一个人。
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商品化的社会,如果通过读书提升自我的方法真的被开发出来了,而且被证明切实有效,那么,它就一定可以转化为一种商机,一项可盈利的教育产业。
换句话说,市面上会出现大量的“成人读书班”。
多么大量呢?今天你能看到多少考研班、考证班、职业技能培训班,就该有多少“成人读书班”。
有吗?并没有。
倒是”5分钟带你读XXX“这种短视频火了。瞧瞧吧,就算是想读书的人,仰慕书中思想的人,最终的追求也是”不读书“。
30分钟带你读完《战争与和平》!
乖乖,配上苏联版电影的剪辑,质量真的高,好看。
其实30分钟视频对现代人来说也太长了,所以视频分上中下三部,一部10分钟。
哪怕是给美少女和精神小伙网上刷礼物这种社交需求,都被开发成了一年不知多少亿的直播产业。
再打个比方,有创业的打算,就该脚踏实地地考察项目,结识合伙人,筹集启动资金。闲下来了,看看名人传记,打打鸡血,只是个可有可无的放松项目。
还有那种,认为读书可以提高自身谈吐和综合素质,进而遇到伯乐的观点。
我只能说,我们活在现实世界里,要适当减少一些幻想,放低一点要求。
也许你真的会在一场晚宴中,跟同样喜欢读书的老板、上级所聊甚欢,伯牙子期。但现实中的绝大多数情况是,这顿饭过去,领导就把你忘了,该干啥干啥。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领导寻思这小伙子既然有时间看这么多闲书,怎么工作上就不能多加把劲?可见他事业上没太大野心。
而同事们的看法则刚好相反,觉得你这是削尖脑袋往上爬,是在花样拍马屁。
什么人都有,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现实世界里,我不秀阅读量,也不提自己喜欢看书。
作为一种爱好,绘画和摄影可以拿来给人看,唱歌和乐器可以请人听,舞蹈更是赏心悦目。
阅读呢?大多数情况下,只会让身边的人认为,你自命不凡,且喜好炫耀这点。
包括很多答案里的用词和腔调,恕我直言,从大众的视角看,不是特别让人舒服。
摄影需要购买昂贵的器材,绘画需要天赋,至于读书,大部分人看来,谁都可以读,谁读都一样。
他们也许没有阅读习惯,也许不能坚持阅读,但不妨碍就这么认为。
在这些人看来,之所以不读书,是因为必须忙活事业和学业,得照顾老人和小孩,要张罗无穷无尽的琐事。
而你,有时间看闲书,必然是牺牲了其中不止一项的时间,逃避了家庭和社会的部分责任。
这样的人,也好意思跑我跟前炫耀吗?
这不是对不对、该不该的问题,也不是社会风气的问题,更不是价值观扭曲、礼崩乐坏的前兆。
人性使然,人都倾向于认为,自己的价值观最正确,手头上的事最紧要。
我父母那辈,平时还是有时间和精力看书的。他们对喜欢读书、坚持读书的人也是发自心底地佩服、敬重。
但世界已经变了。
出于这个原因,现实中,我也极少看到有人抱团交流读书体验。
唯一一次意外,是个漂亮姑娘,她喜欢小说,身边自然而然地围拢了一群男生,争相对情节、人物和文笔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