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观点,我觉得改的特别好。彻底剥掉了雷雨外层的伪装,让我们见到它的内在,就是一部家庭伦理剧。
我没什么文化素养,只知道自己看着好不好看,自己喜不喜欢。喜欢谈文学价值的可以不用理我。
对于《雷雨》,虽然作者有名,虽然是高中必读,但是反正我不喜欢。看到最后人死光了,我不仅不悲伤,反而还想笑。从个人感觉上面,远远不如《茶馆》让我感动。不过看在鲁大海这么个人物的份上,给它留一线面子。
但是这次改得好啊,删掉鲁大海之后就可以痛痛快快地喷《雷雨》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了,省得还得给鲁大海一个面子稍稍嘴下留情。
哎呀,居然曹禺本人也觉得删了好。那更好了,进一步减轻了我把《雷雨》这么个家庭狗血伦理剧丢进垃圾堆里的愧疚感了。
新版《雷雨》经过改编以后,显然删掉了大众不熟悉而且不符合社会和谐的部分,所以我们可以给它起个名字叫《雷雨普及版》,简称《雷普》。
————————————————————————
————————————————————————
————————————————————————
虽然我个人很不喜欢这个改动
但是抖机灵结束之后
还是稍微认真回答一下这问题吧
这事情也不是第一次,以前就有人干过。
据说是更早的93年也有人想改,曹禺先生还同意了。
当然早就对此不满的也有。
————————————————————————
个人观点,从艺术角度讲,鲁大海的形象确实有点单薄,而且和整体气氛不是那么搭调。所以从这个角度删掉这一段我能理解。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不能说《雷雨》中的进步因素就只是工人罢工争取权利这些无产阶级革命因素。追求人身自由独立、爱情自由、打破封建家长制的元素也很重要。我们可以说后者主要是资产阶级价值观,但需要指出的是,在曹禺先生创作雷雨的年代,中国人民面临的是三座大山的压迫,当时作恶的不止是资本家和资本主义剥削关系,还有封建地主和封建主义人身压迫,因此文学作品中只要是反封建而不过分鼓吹资产阶级思想中消极一面的,应当就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我依然觉得,《雷雨》需要有鲁大海才能显得更立体。众所周知,20世纪上半叶,留给中国人的时间实在是不多了,我们需要同时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才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那么只强调资产阶级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显然是不够的。历史也证明了当时仅靠中国资产阶级确实做不到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因此《雷雨》中写进鲁大海这一人物形象,不管塑造的如何,都能大幅增加作品的深度,让剧中矛盾变得更有时代感和层次感。不管鲁大海这一人物形象塑造的好不好,其实都已经实现了表达一定思想的基本意义。所以我个人认为鲁大海的戏份是《雷雨》中不可或缺的。排名第一的答案认为,取消了鲁大海的戏份雷雨会变成家庭伦理肥皂剧,我个人倒不觉得有这样严重,但是没有了鲁大海,这部戏确实在深度上就差了很多。
————————————————————————
很多朋友大概和我一样,对于取消鲁大戏份的改编是不高兴的,但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一个现象,当初改编《雷雨》的理由之一,在于读者不喜欢老版本,觉得“故事太长太复杂”或者“人物太多”——也就是说鲁大海这一形象当时并不怎么受待见,这就很有意思了。我觉得这一现象值得我们多探讨两句。
个人观点是,上一年代和和今天,我国年轻人考虑问题的方式和关心的诉求已经不一样了。
大家都知道,计划经济时代虽然我国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但问题也不少,而其中之一就是不太重视个人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思想,强调集体主义的同时对个人的关心和包容不够,而在刚刚改革开放的时期,社会思潮出现了一段时间的混乱,一些封建残余死灰复燃,和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些弊端混砸在一起,让当时年轻人感到他们面对的诸如个性受压抑、思想被漠视的状况与旧中国那种看不到希望的沉闷氛围差不多,所以大家自然也就更重视《雷雨》中关于争取人生独立、个性解放的成分。而鲁大海一段剧情带有很重的意识形态色彩,在早先阶级斗争讲的足够多的年代很容易让人审美疲劳,而那时候年轻人对于工人在资本主义社会如何受到剥削既缺乏概念,也没有很多亲身体会,所以对鲁大海这段戏的意义自然了解不多。而周冲自然更容易受到喜爱。
今天就不一样了,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社会主流风气中尊重独立人格、支持年轻人走自己的人生道路而不是按部就班的生活已经成为广泛共识,年轻人可能依然遭遇一些个人对于其个性的打压或对其自由的限制,但社会风气大体上是宽容的。既然已经初步得到了自由,《雷雨》中关于周冲等的戏份受到的关注也就相对下降。而今天大家头疼的新问题,不用说也知道就是诸如996ICU在内的各种企业违反劳动法、侵犯劳动者权益的事情。之前曾经有人开玩笑称“中国的发展确实任重道远,国外资本家开始剥削相对剩余价值的时候我们还在剥削绝对剩余价值”,当前的这一现象到底有没有这么严重,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体会。大体来说,今天肯定比旧社会要好几万倍,但就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到本世纪中叶要把我国建设成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而言,允许大公司明目张胆的搞996肯定是不行的。大家对996都不高兴,但现在好像又想不出来太多改变的好方法,这时候再回头想曹禺先生的《雷雨》,自然就更深刻的理解到鲁大海剧情的意义了。
然后新版《雷雨》话剧上映,大家一看:
鲁大海哪儿去了??????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我们将其讽刺为《雷雨普及版》了,故事里面主角确实都出来了,但深度没了一半,确实只能起到普及一部分剧情的任务而不可能引人深思,不能叫完整版《雷雨》,只好简称《雷普》。
在戏份取舍上,刘兵导演的新版《雷雨》对原剧结构进行了大胆而巧妙的调整,将原著中的鲁大海这条人物线索以及工人与资本家的对立斗争情节全部删除,化繁为简使整个剧目显得更加轻巧、集中,凸显了曹禺先生的整体立意。
整部《雷雨》难道是写一部带资本家周朴园一家的家庭伦理草莓剧的 ?《雷雨》这部剧思想性的核心就是鲁大海这条人物线索以及工人与资本家的阶级斗争。
ps:曹禺怎么想重要吗? 抹去了工人鲁大海,《雷雨》就只能是一文不名的狗血剧了 。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专制、伪善的家长,热情、单纯的青年,被情爱烧疯了心的魅惑的女人,痛悔着罪孽却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还有家庭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这一切在一个雷雨夜爆发。有罪的,无辜的人一起走向毁灭。曹禺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发泄被抑压的愤懑,毁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豆瓣上的简介)
曹禺为什么要写这个家庭伦理剧?其本身目的就是为了突出周朴园这个带资始乱终弃而又伪善的丑恶嘴脸的,而一切问题的源头就是这个带资的不负责任。
这不是一部家庭伦理剧,而是一部时代剧。懦弱的小布尔乔亚周萍,热情单纯的恋爱青年周冲,渴望爱情却被禁锢的蘩漪,被辜负和欺侮着的无产者侍萍,战斗着的工人鲁大海和贪婪伪善,始乱终弃的资本家周朴园,本身就构成了上一个时代和这个时代绝好的地狱绘图,而家庭伦理剧则提供了更多的戏剧冲突和赋予了人物既是时代也是个人的命运悲剧色彩。而工人鲁大海与带资本家周朴园的斗争也正是时代的最好注解。
如果把工人和资本家的斗争剥离,这部剧就完完全全便乘了一部一般通过的恶臭家庭伦理剧,我们可以在日式一般通过小黄油里看到这种剧情114514次。
这么恶臭的剧有什么演出的必要呢?请立刻自裁(无慈悲)
韩国的一所监狱里,三名囚犯在讨论自己被捕的原因。
金明焕:“我因为发动工会被文在寅关了进来。”
李相熙:“我因为破坏工会被文在寅关了进来。”
最后一名囚犯:“我就是文在寅。”
这是我看到的最准确的总结。
总的来说,就是中国的高考相对公平,所以性价比极高,所以其他活动都可以适当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