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李如松如果没有死。萨尔浒的结局会不会有改变的可能? 第1页

  

user avatar   ribenzhang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啥,真不是我想吐槽 @关毛 ,但他这个答案错讹真的太多了,谈到李如松和壬辰战乱史的部分,还有游牧民族史的部分几乎都是错误的。他的回答错漏百出,但还被顶这么高,是在误导人啊……

没办法了,既然看到了,就顺便帮忙纠正一些错误好了。

这是他答案的原文:


首先,我想请教上面答案里说的,霍去病对匈奴作战都是抄掠匈奴妇孺是什么情况?这个说法出自哪本史料?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

霍去病表示:我有点莫名躺枪,莫名其妙变成杀戮匈奴老弱的刽子手了


然后,答案里说碧蹄馆是一场战役。说是战役啊亲?

碧蹄馆是一场不期而遇的战斗好不,不是什么战役,战役是多场战斗的总和……

基本的军事名词都搞不懂啊……


跟我念,碧蹄馆之战……

不是碧蹄馆战役……

然后答案里又说,李如松在碧蹄馆之战抢着做先锋结果中了包围。又完全说错了。

碧蹄馆之战,先锋是查大受、祖承训、孙守廉、李宁、张彦忠所率三千余人,并不是李如松本人。这一点可是最最基本的常识,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根本完全没有理由说错。《宣祖昭敬大王实录》说的非常清楚:

提督先遣査大受、祖承训等领精骑三千

正月二十七日,祖承训、査大受、张彦忠、李宁等率三千余兵往碧蹄

李如松自己的报告也说的明白无误:

职先遣原任副总兵孙守廉、祖承训、游击李宁等选领精兵三千前锋

当时在李如松军中的游击钱世桢,在他所著《征东实纪》中也提到了这点:

李宁、孙守廉、祖承训率提督公家丁三千余人,披甲出马而出城关

李如松在碧蹄馆之战并没有抢着做所谓的先锋,这一点非常明确,而他更不是像上面那个答案里说的那样,因为抢着做先锋而中伏。李如松之所以驰赴碧蹄馆,是因为受了先锋查大受的误报,而不是他抢着做先锋。当时查大受击破日军先阵立花宗茂,杀死数百人,于是大感轻敌,伪报说日本人已经逃走过半,王京不需大兵就可拿下,以此劝诱李如松进兵。

黎明,贼数百出阵于弥勒院前野,査大受击斩一百三十级,驰禀曰,贼已夺气,愿速进兵。

查大受料倭奴必奔,欲功自己出,遂伪报倭奴遁逸者强半,王京可不烦兵下。

到了这个时候,李如松才亲自进兵。但日本军很狡猾,先前败退的立花宗茂队,不过是一支作为诱敌之计的炮灰队,当时日本军的大部队“多设伏于山谷间”,也就是所谓的伏兵。

这时候,就在查大受等待李如松亲自进兵的间隙,日军大部队继至,蜂拥而上,缠住了明军先锋。李如松这时候正行进到惠阴岭,他从朝鲜军官那里听到了碧蹄馆发生大战,明军先锋已经中伏的消息。于是“驰马突进”、“前突贼阵”,在明知有巨大危险的情况下,仍然毫不畏惧硬上,去干。李如松分明就是闻敌敢战,敢于冲进敌人包围,哪里是答案中说的因为抢着做先锋才中了埋伏?

贼后队大兵继至。提督行到惠阴岭,闻有贼兵,驰马突进,路中马蹶坠落, 左颊微伤。良久而起,因前突贼阵,贼众多於天兵先锋数倍,而天兵之继进者未及到焉。

提督方行路上,见彦伯军官,详闻贼势,遂驰往碧蹄,路上马蹶,坠落伤脸。时南浙炮兵俱未集到,只有手下精骑千余。

所以很明显,李如松在碧蹄馆之战,绝对不是如上面那个答案所说的那样,因为争着抢做先锋中了伏。事实完全相反,明军先锋是查大受、祖承训、孙守廉、李宁、张彦忠所率三千余人,在击破日军先锋立花宗茂以后,李如松才率领一千精骑跟进。但李如松到达战场前,明军先锋中伏,被日军大部队包围,李如松在行军路上从朝鲜军官那里知道了这一个消息,但他丝毫没有畏惧,仍然敢于突进,抵至战场奋战。哪里有上面的答案所说的那样荒谬?

然后上面答案又说李如松把碧蹄馆之战打成一场平手,这就又错了。虽然日本军总兵力远在明军之上,人多欺负人少,但明军确确实实是输了,是打了败仗。在碧蹄馆败北以后,李如松也意志消颓,不复敢言进兵了。

及碧蹄之败,死伤甚众,已而淸正还自咸镜道,合阵於京城, 贼势益盛,提督因此, 不敢为再擧之计。

經略、提督,自幸平壤之捷,甚諱碧蹄之敗, 有似掩耳盜鈴。

北兵以玩寇輕入, 故一折而有碧蹄之敗,坡州之遁。

再然后,上面的答案说碧蹄馆之战后,李如松把日本人打出了明军骑兵恐惧症。这句话也是错误的,碧蹄馆之战,日军就是以歩军打败了明军的骑兵,根本谈不上恐惧。

前日碧蹄之戰,遼兵騎兵,故倭人以步兵急趨,遼兵見敗。

事实上,在文禄之役,明军的骑兵施展并没有什么优势,第一次平壤之战和碧蹄馆之战都是骑兵惨输给了日本人的步兵。当然明军的骑兵呈现优势的情况也是存在的,但那是在庆长之役的稷山之战、第一次蔚山之战,在那个时候说日本人得了骑兵恐惧症是接近正确的,但说文禄之役时候的日本人得了骑兵恐惧症则是完全错误的。

日本人最怕明军的什么兵种,《宣祖昭敬大王实录》说的很清楚,朝鲜的地形不便于骑兵施展,倭人最畏惧的是来自于浙江的南兵,而非骑兵……

小邦地形,素稱不便馬兵,而倭賊所畏, 惟在南兵。

碧蹄馆之战后,辽兵也抱怨过,朝鲜地形多水田,不便骑兵驰突:

北兵謂:朝鮮多水田, 不可馳突。

碧蹄馆的地形,其实完全不利于明兵骑兵发挥优势:

王京山路,田仅一二尺,平地泥淖,车马不得驰骤,是地利不在我矣。

宋应昌《檄大小将领》也有一番议论,认为明军骑兵在倭兵步兵前没能足够发挥优势:

论马歩之势,倭兵多歩,我兵多马。歩利险阻,马利平行。倭兵拒险阻我,则我之马兵无所用其武。

在《与李提督书》中他也提到:

倭奴善于走跳,而我马艰于驰骋。

日本史料《毛利家记》也说得很清楚,在碧蹄馆之战,倭人用弓箭、铁炮先集中攻击明军的马匹,使其倒毙,让骑兵彻底难以发挥优势。

日本人的心理活动,当然还是日本人自己心里最清楚,根据《征韩杂志》的记载,日本人说在碧蹄馆之战,明军全部都是北骑,所以输了,如果是浙江的南兵多一点,他们就麻烦了。意思很明显,他们根本就没有被明军骑兵打出什么骑兵恐惧症。所以,碧蹄馆之战,绝非像上面那个答案说的,说明军骑兵把日本人打出了骑兵恐惧症,这个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再然后,上面那个答案又说,日本人没有骑兵。这一个说法更是大谬。

光以《宣祖昭敬大王实录》的记载而言,日本人在朝鲜就有很多使用骑兵的记录,直接上记录:

(倭)善騎馬,常常馳騁於大同館前。

卯時,賊數百騎,皆持雜色旗幟,屯駐江沙,往來馳突 。

二月二十二日,到鐵原等地,京中倭賊數百騎。

上曰:“賊騎兵乎? 步兵乎?” 對曰: “騎步相雜矣。

这些记录,难道是说日本人没有骑兵?

除此外,朝鲜史料《问月堂文集》也有提到在壬辰战争时:

倭骑充斥道路。

这难道也是说日本人没有骑兵?

钱世桢的《征东实纪》也有提到他遭逢过倭百骑:

忽(倭)百骑带弓刀突出。

甚至,宋应昌还提到他担心倭兵时出游骑以扰我师,担忧日本人会用骑兵干扰明军,到时候明军将进不可退不可。这难道也是说日本人没有骑兵?原文如下:

倭以二十万众而我兵不满三万,倘倭奴用分番休迭之法时出游骑以扰我师,我师退不可、进不可。

当然,以上例子都发生在朝鲜,那么日本本土有没有?自然也是有的,而且他们分类分的很清楚,《续本朝通鉴》就很明白无误的记载,永正元年的武藏河越城之战,越后守护上杉房能、守护代长尾能景出骑兵两千人、步兵一万人。他们是把兵种明确分开的,骑兵也是明确存在的。


所以,上面那个答案说日本人没有骑兵,这番论调也完全是错误的。

再再然后,上面的答案还说刘綎的战绩一直非常不错,拿来和李如松比较。对此,只能评价说,至少在朝鲜战场,刘綎战败给日本人有至少三次,战绩绝对称不上一直不错。第一次是牧司城之战,刘綎遭立花宗茂击破,立花宗茂就是被查大受在碧蹄馆之战狂揍的那个日军炮灰……


其次,在安康之战,刘綎也被加藤清正设伏击败,被杀三百多人


然后,在顺天之战,刘綎强攻顺天城,结果也被小西行长给打败,明军战死八百多人……


总之,至少在朝鲜战场而言,刘綎的战绩是不好看的,并非像上面那个答案所言,刘綎的战绩一直很不错,这一番言论也是错误的。

另外,上面这个答案说什么蒙古骑兵只会抢劫和逃跑,这个说法还是错的。李如松是他们搞死的,总没有错吧。而在庆长之役的稷山之战用明军骑兵蹂躏日本人的解生解总兵,是壬辰战争开打以来首次用骑兵击破倭军的,他在朝鲜很横,结果呢,一回国,是被谁搞死的知道不?唉,一点基础的常识都不知,还说蒙古骑兵只会抢劫和逃跑……

霍去病攻打匈奴的战术是经常抄略老弱妇孺,和李如松同时期的蒙古骑兵只会抢劫和逃跑……这两个创见……简单的游牧民族史常识就都说错了啊亲……

再另外,上面这个答案下面的评论也是说错了

说明军在打清军的时候常用战术是先用大炮轰,再用精锐骑兵突击,清军摸熟了这套战法

这就又是完全说错了,沈阳之战明军对大炮的操作根本不熟练,而且也是贺世贤主动出击,辽阳之战也是袁应泰出城应战,哪里来的什么先用大炮轰乱敌方阵型再用骑兵突击?

说实话,出错的答案很多,但像上面这个答案一样,全篇出错的也是很少见……

出错领域:西汉史、匈奴史、明史、清史、日本史、壬辰战争史、明代蒙古史、明清战争史

不想多说了,好自珍重……

最后,回归下正题。这个题目本身就是假设性问题,李如松还活着,萨尔浒之战的结局会不会改变?人既然已死,自然完全说不出个结果,纯粹就靠脑补回答,怎么说其实都可以。说白就是关公战秦琼,人死了怎么YY都可以,这种历史问题其实没太大意义。不过,能和上面答案的答主讨论交流历史,还是很令人愉快的事情。


user avatar   li-meng-yang-88-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说结论,如果李如松不死,就不会有萨尔浒。

朝鲜李朝实录记载过一个很有趣的对话,李如梅对朝鲜人说努尔哈赤很强,他拥有的7000兵力可当倭奴10万。

这个对话让人细思极恐,这说明李成梁家族不仅对野猪皮的兵力和实力了如指掌,而且还深刻认识到了当时尚未形成威胁的野猪皮的潜在威胁。

7000就可当倭奴十万,如果发展到70000呢?

既然认知到了威胁,就应该将威胁消灭,这是明代辽东对付女真诸夷一贯的手法,谁强大就打死谁,始终不让女真诸部完成统一。例如李成梁杀阿台灭王杲部,之后又创北关。北关被创后,后清佳砮子卜寨与杨吉砮子那林孛罗渐强,又一次遭到李成梁打击。

但是在努尔哈赤崛起统一的道路上,李成梁家族却耐人寻味的一反常态未做应对之策,甚至在努尔哈赤初期给了莫大的助力。

我们要注意一个时间点,1591年李成梁罢官,1592年发生壬辰之战,1598年结束。1601年李成梁复职。

李如松死于1598年,这一年万历任他为辽东总兵官镇辽。

而努尔哈赤崛起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七千可当倭奴十万)恰恰处于李成梁罢职这十年间,这十年辽东八次易帅无一人能够镇守。

假如李如松1598年未死而顺利以辽东总兵官镇辽,那么,作为以军功起家的李成梁家族,下一个军功将从何出?李如松迫切需要更大的军功来证明自己,所以出击土蛮却导致身死。事实上,1598年前后已经成势但尚未成为大患的努尔哈赤是最佳选择,有威胁,但尚未失控。李如松如果未死,拿野猪皮开刀也是必然之举,这也是延续李成梁军功发家之路保持李家地位的途径。如果边境安宁无战事,李家不能立军功的话,李家诸人只会被言官们的吐沫淹死,毕竟李家的小辫子一大堆,从来就不干净,就像李成梁被罢官一样,李成梁镇守辽东前期太强,杀倒了所有反抗势力,所以到罢官前,已经很久没有拿的出手的功劳了。

李成梁的儿子们真正堪称将才的只有李如松,其余李如梅如柏辈皆庸才。

这就是李成梁的悲哀,能够继承家业的儿子李如松一死后继无人,李如柏等并无能力,无法挑起镇辽重担。最后李成梁不得不在年过76高龄再次镇辽,同时也是为了撑起李氏家族的地位。

“是时,土蛮、长昂及把兔儿已死,寇钞渐稀。而开原、广宁之前复开马、木二市。诸部耽市赏利,争就款。以故成梁复镇八年,辽左少事。以阅视叙劳,加至太傅。”

明史这段说辽左少事并不准确,事实是多事,努尔哈赤在这期间即开始了统一女真之路。只不过他很聪明的一边对明朝表示恭顺,另一边甚至对朝鲜也表示恭顺求封,总之就是埋头发大财。

李成梁毕竟年老,力不从心,对征伐之事缺少动力,其本人及他手下家将健儿李平胡、李宁、李兴、秦得倚、孙守廉等皆已富贵,变得暮气难鼓,建功立业已经不是这些人的目标。因此李成梁76岁至90岁这期间事实上是躺在功劳簿上碌碌无为的,他即不需军功来证明自己,又无进取之心,只剩下敛财而已。

至此辽事糜烂,军备废弛,到努尔哈赤起兵反明前,在辽可战之兵不足一万,根本无力抵御野猪皮的进攻。

明人对李成梁有个评语,养虎为患和养寇自重。我认为并不为过,努尔哈赤与李成梁和李氏家族错综复杂的关系,李成梁在野猪皮发迹之路上的作用,让人不得不怀疑他是在为自己的儿子们培养一个建功立业的对手,只不过李成梁失算了,他养的这只虎太厉害,自己和子孙们反受其害。

……

打错一个年份,多谢各位提醒。已更新。


user avatar   zhang-chen-xu-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会改变

李如松死的时候,努尔哈赤羽翼早已丰满了,1598年李如松战死,1601年努尔哈赤创立八旗制度,麾下精兵三万有余,单靠辽东总兵麾下的兵力根本对付不了这时候的努尔哈赤了。

更要命的是,努尔哈赤和明朝得关系正处在蜜月期,1595年朝廷加封努尔哈赤为龙虎将军,1601年努尔哈赤进京朝贡,又受到了朝廷高规格的接代。

这时援朝之役刚刚结束,杨应龙在南方闹事,播州之役即将开始,朝廷根本无力顾及辽东边墙外的事情。而努尔哈赤治下的建州女真,从来不侵犯明朝边界,万历皇帝和满朝文武对这个“恭顺有加”的建州酋长印象好的不得了,李如松想说服朝廷攻打建州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与之相反的是李家,这家人素来跋扈,和朝中文武关系差的不得了,而李如松更是出了名的嚣张。万历十五年出镇宣府,对前来阅兵的巡抚不敬,又和参政王学书吵了起来,险些动手;二十年征宁夏,不服总督管理,被兵科给事中弹劾;二十一年出征朝鲜,又和经略宋应昌不和,对其极不礼貌。以李如松的性格和名声,要想说服朝廷提前发动对努尔哈赤的进攻,恐怕是做不到的:

万历十五年,以总兵官镇宣府。巡抚许守谦阅操,如松引坐与并。参政王学书却之,语不相下,几攘臂。
六月抵宁夏。如松以权任既重,不欲受总督制,事辄专行。兵科许弘纲等以为非制,帝乃下诏申饬。
朝鲜倭患棘,诏如松克期东征。如松新立功,气益骄,与经略宋应昌不相下。故事,大帅初见督师,甲胄庭谒,出易冠带,始加礼貌。如松用监司谒督抚仪,素服侧坐而已。——《明史·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六》

user avatar   nu-shen-wei-d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俄罗斯二十几年了,也去过其他国家出差,成年后还回国工作七年,应该有足够的素材回答这个问题。

国外的中餐为了迎合外国人口味改得四不像,欧美和俄罗斯的中餐大部分都是酸甜的,纯粹的中餐少,到是也能找到,就是少。

西餐也一样,虽说长个中国胃,就算在国外80%以上吃的也是中餐,但偶然也会吃西餐,法餐、俄餐都有些不错的菜式,其他各国菜式也有不少好吃的。

回国后偶然也会吃西餐,尤其是招待国外客户时,总结来说以下几点:

比较好的西餐厅,尤其外国人比较多的西餐做的还不错。

普通西餐厅或者咖啡厅、披萨店那就算了吧,改良后的西餐真不好吃,例如星巴克的拼接焦炭(黑椒)牛排、必胜客的烤饼底披萨,绝对和国外给老外吃的改良版中餐有的一拼。

顺便说一下大家争议的牛排几成熟,这个真没关系,是,按例牛排只有1/3/5/7/9成熟,但是到了中国就顺着中国食客意思来呗,愿意吃八成还是十成熟的就做呗,矫情啥。

我们也没说国外做的不地道的酸甜菜或者美国四不像的李鸿章杂烩就不是中餐。

继续吐槽某些矫情的人,真矫情中国普通西餐厅做的不地道,这就是给普通老百姓尝个鲜的地方,物美价廉,您自己不愿意吃的话去米其林、黑珍珠级别的西餐厅吃去呗,大部分都很地道,纠结老百姓尝鲜的普通西餐厅有意思吗?

为了秀下您吃过正经西餐的优越感,那您跟我比呗,咱报个吃过的外国菜菜名,也别只纠结于西餐,别拿普通没出过国的同胞开涮,否则只能显得您肤浅。


user avatar   san-xie-cao-81-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有这么一群送外卖的女人。

不想看图的国男们,可以看看文字,看看中国新时代女性是如何理直气壮“送外卖”的,省得以后被骗接盘。

今天我碰到了一件令我匪夷所思的事情。

我和朋友(女)去中超买食物(当时我们都戴着口罩,),碰(未和她打招呼,她没认出来)到的那位来自西安的同学(跟波兰人谈恋爱,未婚先孕,正在备孕),她在中超里和老板娘夸夸其谈,说自己的波兰男朋友不关心他,说她怀孕如何痛苦。

这都无所谓,但是当她说"当我波兰男朋友这么冷漠对我,我都极其包容,因为我想着文化差异嘛,要是我谈了个国男,我的分分钟两耳光扇过去!”我很震惊,这凭什么,为什么穷得吊儿郎当的波兰人就可以无限被包容,中国男人就必须对她无限好,否则就是两耳光,我觉得这是对我们的侮辱。

后来出了超市,实在忍不住了,就问了问我的朋友,她居然也认同那个姑娘的,她说"这不是双标,不是区别对待,这是文化差异,她男朋友是波兰人从小受到的教育是这样,所以那样对她,情有可原。但是中国男人从小接受的教育是要对女生百般呵护,要无微不至的照顾,所以一旦对女孩子冷漠了就应该被责罚。”

虽然她们这么说,但我还是坚持我的看法,这是一种双标,是一种侮辱。后来我见再讨论下去会很尴尬,就岔开话题了。这难道不是一种侮辱吗?凭什么对中国男人要求就必须这样那样,对波兰男友就可以无限包容?

作者PS:渣男送盘,老实人接盘,所以国男不能太老实。


user avatar   you-shou-ren-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古人对这种人有个很形象的比喻:

叶公好龙




  

相关话题

  日本战国时期足轻的作战效能如何,和明朝的边军相比呢? 
  假如万历1593年不自己打壬辰援朝战争,而是固守九边保存实力并引努尔哈赤南下抗倭是否更合适? 
  对于明末的萨尔浒之战,如若是明中的王阳明亲自统帅,还有获胜的可能吗? 
  萨尔浒战役努尔哈赤为啥能确定明军位置? 
  同是统治者腐朽,为什么万历朝鲜战争能打赢而甲午战争打不赢? 
  萨尔浒之战万历应该派谁去打才能赢? 
  杜车别的《明冤》中说,萨尔浒之战中明军战斗力非常强,只是数量少。是因为明末军队都被调去镇压农民军了吗? 
  鸣梁海战内地删除21分钟讲了什么? 
  萨尔浒之战结束时八旗死亡人数是多少?? 
  播州之役和宁夏之役的规模耗费困难程度与抗倭援朝相比如何?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曾为幻萌供稿的画师轨道君为碧蓝航线的供稿被替换?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麦克阿瑟宪法的意义?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