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依靠技巧而非道具轻松向上越重量级,这是很难实现的。
重量级越高,理论上脂肪和肌肉量也会相应提升,在格斗中能够获得的抗击打和打击能力自然更高,同时爆发力和重力势能也越大,这些东西结合技巧,带来的能力提升是指数级的。
第二,用拳挡拳,腿挡腿是非常危险的,轻则伤筋,重则骨折。
影视剧里经常会出现一些动不动就对踢或者对拳的行为,这其实和动画中的对波是没有本质区别的一种夸张。学过物理就知道,两车相向而行,造成的结果并不完全以你自己的速度来判断,而是两个人一起。鸟和飞机撞上就是个例子。
就个人经历来说,有过一定训练基础的人如果稍微认真对撞一下,和两辆20码电驴对撞的惨状不会差太多。
第三,拳速和力量并不成反比,速度越快力量越大。
无论是游戏或者现实中的一些“哲学思辨”,会让一些人认为,拳速快意味着力道差一些,力道大就慢。
其实这里存在一定的混淆,拳头的速度取决于脚,腿,腰,背,肩和大臂的力量综合,调动的部位越多,时间越长,导致会有“前摇”,这个前摇并不是拳速,实际打出来之后的那个才叫。
前摇长,加速度大,时间越长,速度越快,力量越大。
前摇短,加速度小,时间越长,一样速度越快,力量越大。
拳头质量不变,速度越快力越大,这是很简单的物理题。
而且这个前摇的时间也不是影视剧里一句话两句话的时间,而是一秒甚至更短,随着技术的提升,前摇最长的和最短的中间可能差不到几毫秒,而且一般来说只取决于出拳者本人的意愿。随着技术的提升,肌肉调动能力越强,控制力也就越强。
而练拳就是为了缩短前摇,提高加速度,同时还得缩短加速时间,让拳在出来后迅速达到最快速度,最大力量。
以上这三种,在影视剧中,就有了一些镜头,比如一个老师傅在对面拳出之后,稳稳拦在了对方手腕上,一般这种情况其实只有经验丰富的人和重量级相差不大的初学者对练时才会出现。
正常情况下,是在格斗中不断观察,找寻对方出拳出腿的迹象,然后提前拦住,或者打击重心,表现在一些不血腥的正规比赛里,就是双方互相试探,轻微抬腿,轻微出拳,又放下。或者格斗、喂招中,双方差距较大时,直接踩脚踝、压肘,堵住拳路腿路。
1.你在现实中能学到的东西,比你在网上能学到的多的多的多。
2.传武圈子里,单单就“能打”这个现象来说的话。上一辈人里最能打的,全是举重、长跑等项目出身的运动员;现在这一辈人里最能打的,全是退役散打运动员。
3.注意2.里面的全是两个字
4.一些传武教师的收费真是贵得离谱,比网上公开的这些还夸张
5.踩踏和足球踢这种针对倒地对手的攻击,在一些MMA比赛里是规则允许的,然而并不是踩踩踩就能破了对方的地面防守,包括直接跳到对方身上。
6.在粗糙又坚硬的地方做膝盖着地的抱腿摔以及类似的动作时,膝盖可能会撞到,你的手和腿也可能磨破。会疼,疼痛程度视具体情况而不同。
7.毫无防护的拳头在击打对方面部时,打中坚硬的部位会导致手骨骨折,这就是为什么有掌打这种技术存在。
8.。。。。。。
想学着玩玩的朋友可以参考
我只是讨厌那些觉得力量代表一切的人,可能没理解我意思,技术力量是相对的,没有说绝对的力量,当然,你们喜欢拿50米巨人和1.7米正常人做力量技术比较的话,我也没办法。
恶心的营销一波,格斗交流群:734081108
欢迎任何人,喷人可以,但拒绝无脑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更一波,既然谈到邹市明了,那么我就以我个人观点聊一下。
我在评价一个职业拳手,多数只会从他的技术层面评价,职业拳击要是硬扯什么民族荣耀,英雄主义真是太幼稚了。职业拳击=钱&个人名义。其他的东西都是为了钱和名气而附带的炒作调料。
打职业拳击为了国家?那么干嘛不继续打奥运会?只有奥运会成绩才算是一个政绩。
如果评价一个职业拳手把什么商业模式和个人形象带上的话是不可取的,应把这些炒作调料算进去的人不能说是一个热爱拳击的拳迷,只能说是一个在追星的孩子。只能客观的从技术和实力方面去评价。
邹市明的技术和实力有多少?两届奥运金牌,一届铜牌。三届世锦赛冠军。都是世界知名品牌认证。在三回合同级别当中,小明同学的实力和技术算是顶尖水平了。
那邹市明在职业拳击上水平有如何?11战9胜2负,2次KO对手,1次被KO。曾获世界蝇量级金腰,但卫冕失败。是我国熊朝忠后第二名拿过世界知名品牌腰带的拳手。
也就是说邹市明的水平和实力是当时我国拳击界数一数二的水平。如果把他放大到全球来说,可能真的不算什么。但在我们这些体制内或者职业圈里的拳手来说,他的水平算是国内顶尖了,如果我们中国人说他不行,那么估计也没几个行了。
最后一场对日本的木村翔,确实很可惜,体能撑下去大概率就赢了。邹市明是30岁才开始转型职业,技术虽然不用担心,但体能是硬伤。你让一个短跑选手到30岁才开始练长跑是很大难度的。
商业和综艺硬要扯得话我也没办法,人家为国家奋斗了这么久,自己捞点钱也碍着你们了,你们酸也不会给你一毛的,说句难听的,打也打不过,钱也没人多还要骂着别人是狗东西
回头看看自己,可能连狗也不如。
其实如果邹市明赢了,那么这群人又会变一个样,贴着脸去别人屁股粘金,说什么民族英雄之类的话。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喜欢从表面思考的人嘛,都是这样。
就像梅威瑟一样,那种种花种菜的风格就应该输,可别人不败战绩成了拳坛的大魔王。
曹操要是没把魏国发展起来,那么历史上他就不是枭雄而是一个狗贼,就不会有那么多人粉他了。
说实话别人上综艺也是为了知名度和钱,从而也达到了推广拳击的作用。你要问不看拳击的人认不认识熊朝忠,估计十个八个不认识,更别说吕斌,张家伟这些。你要说邹市明,说不定就认识了。拳击这词起码外国人里能让你联想到泰森&阿里。国人估计就是邹市明了。
对,还有一龙这家伙。一龙我是喜欢喷他的,因为他技术不行,推广出来的都是假搏击假散打假武术。不过头铁应该是真的,至少不怕痛。但他的商业运营确实厉害。
最后放张惹你们讨厌的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泻药。
1. 一力降十会是不可能的,八力可以降十会又或者一力降两会,但一力降十会是不行的。照一力降十会这个说法,不止在搏击界,就连乒乓球,羽毛球,足球也可以给大肌霸们统治了。力量是很重要,但技术不能比过力量的话,那么这个项目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手电筒存在的意义是在暗中照明,而不是在光中照明。所以,不要再说什么一力降十会这种脑子瓦特的话。
2.初学者要求的是动作标准,发力和节奏顺畅。但有一定水平后,拳感和节奏掌握了,可以专修适合的打法,这时的动作要求只求做到位,实用。很多票友看到一些专业队,职业拳手打靶打沙包的视频都可以挑刺,什么手拿低了,拳没打出去之类的这些废话来显得自己懂拳,其实到那个水平的时候,别人训练只是在找一种感觉和组合的连接性,没必要挑这种低级刺,高水平运动员只会说在某场比赛中的打法,哪个时机做错了选择,或者又是某些原因导致失误这种。说句难听的,邹市明不护头跟那些键盘手打一样是完虐。
3.日本人不像武林风里面的那么弱,真正的日本格斗界在亚洲甚至世界都算偏强的国家。从木村翔就可以看出,别人拿个金腰带也就那样,该回去搬砖的搬砖,对于别人国家来说根本不怎么稀奇。就好像我们乒乓球得了个亚洲冠军一样,而我们拿了个金腰带搞得跟国足世界杯进八强一样。从而可以看出,我们的格斗界和别人国家的发展和项目竞争还是差了一截。
4.李小龙确实能打,只相比于其他武术演员和普通人来说。李小龙可以算是近代武术家中最伟大的一个,我个人观点觉得李小龙才是一个确确实实的武术家,格斗家。他不仅学习过我国的传统武术,同时也去学习别国的空手道,柔道,拳击等格斗项目,当时学空手道还被人骂他走狗。他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漫画里的人物一样,为了变强四处学习各大流派的武术,最厉害的是最后归纳一起,总结出一个截拳道。思想很前卫,那时候还没有MMA的概念,可以说是非常超前的格斗思维了。不过李小龙到底有多能打,我不知道,也不吹。其实李小龙所贡献的一切最让人悲哀的是他将传统武术从神话带回到科学当中,但他死后人们却把李小龙和传统武术一起放回神话里。
5.擂台高手街斗打不过流氓?插眼,踢裆,打后脑,抄家伙?这样的比较没有意思,只能告诉大家,如果小流氓遇上职业拳手,而职业拳手是有想法打趴这家伙的话,基本都会赢,刺拳打你头和插你眼睛都是一样,同样,侧踢你头和裆部也是一样,关键是拳手们想不想这么做而已。抄家伙当然也是练过的有优势,步伐,距离,发力都可以用在抄家伙上。有疑惑的朋友可以上网找些菲律宾短棍的实战视频,可以对比一下他们的步伐和站姿,和拳击其实差不多。当然,背后偷袭的话,泰森也防不住。
6.铁砂掌劈砖,劈大石是真的,但我并不建议这么做,首先你的手骨会变形,其次不如把拳头练硬跟节省时间。现在很多格斗只要肯练,肯吃苦,一样可以拳破石头。但并没什么意义,格斗是打移动目标,而不是固定靶子。而且,不需要破石头的力量一样能KO或打死人类,当然,你是准备练着防外星人就当我没说。
7.每种格斗项目都有长处,就以MMA来说也分打击强项选手和地面强项选手。所以什么散打比拳击,MMA比散打这些无意义的比较就少点吧。思维开放点,并不是拳击手就一定对摔没辙,也不是柔术选手不会打击。关键还看选手的思维。
8.三年拳不如当年摔是真的,不过后面还有一句,十年摔不如十年拳也是真的。
9.在拳台上,帅的不一定能打,能打的一定很帅。所以花里胡哨的东西还是别刻意做,拳王阿里,哈梅德的这种步伐是别人自然出来的,而不是硬生生尬装。
10.自学这种事不是不行,但就像你不去学校在家自己念书一样,先不说你的自律性,到头来别人花的时间比你短,成绩还比你好,而且是多数人都比你好,那么你自学的意义在哪里。
11.职业拳击的目的就是以拳手个人名义赚钱,其他的只是附带炒作的东西。邹市明在国内的实力不弱,可以说是偏强的。输了一场却有人忘了他拿过奥运冠军。只是转型的年龄太晚,身体素质是个大问题。日本的战术安排也很脏,后半场一直打腹部快速消耗邹市明的体能,毕竟打头打不中。其实并不是邹市明准备不充分,只是日本的战术安排到位。邹市明的体能就像100公里路,油只够跑105公里一样,体能出点差错就没了。不得不说,邹市明的各种综艺,炒作还是使关注拳击的热度提高。
0.即使是专门练格斗的,同水平的不同教练教出来的运动员,对于格斗的理解都有可能差之千里,而越是顶级的观点会越趋于一致。比如评论区……
1.绝对力量没有学过格斗的人对于学过格斗的人没有胜算。比如鹿晨辉这样的和张伟丽打……你非要说北极熊和徐灿打谁赢,那我觉得没必要回答了。
2.拳击手的拳套在保护别人的同时也保护了自己的手指骨。在不戴拳套的情况下,拳击手的平勾可以打碎任何一个没有护齿的人的下巴(脱臼,牙齿断裂等)。然后自己的手指骨和桡骨也大概率会骨裂。
3.比赛中第二下攻击是无法在思考后闪避的,只能用肌肉记忆去预判。比如你躲掉第一下刺拳后看到对方跟过来的后手拳朝哪儿打再闪避……这不是人类有的反应速度。
4.普通人带上拳套,面对极其业余票友,体能无法坚持到三十秒。
5.拳击手的卧推可能只有健美运动员的一半,但打出的拳可以重两倍……因为动能跟速度关系更大,比如子弹。
6.格斗选手不会追求特别大的卧推重量,但会尽量增加自己的深蹲力量。因为卧推练出手臂绝对力量的同时,肌肉速度会变慢影响杀伤力;而深蹲却对腿部的爆发力只有正面作用。
7.两个块头差不多的格斗选手,拳头杀伤力可能会差到一倍以上。梅威瑟,井上尚弥等就是个中翘楚。
8.拳击手带上拳套和差不多水平的踢拳手打不一定吃亏,但无论是拳击手还是踢拳手,和专练柔术,摔跤的打,相同水平都必输无疑。
9.接上条,如果不戴拳套街斗,不一定。
10.兵器就是一寸长一寸强,面对四米的长枪狼筅,再强大的武士也无能为力。街头可以一对多的武艺首选是剑道,其次是拳击。
11.拳手打普通人一下一个,普通人打普通人没什么大伤害,普通人带上拳套护抡基本互相无伤且非常开心解压(会觉得痛)。大家可以看药水哥和刘洲成刚打完的比赛。
12.中国虽然为功夫大国,但格斗人才绝对数量极少,相对数量更低。四大组织国际金腰带获得者仅仅是日本的十六分之一。
13.国内的“外战”,我们屡获殊荣。正儿八经的格斗外战,现在已经很少转播了。我们的散打面对日本泰国的高手,在规则限制下都鲜有胜绩。
14.打拳是靠腿和胯的结合带动肩发力的,所以很多拳王看起来瘦瘦的,上肢还没短跑运动员发达……
15.拳手称重时候的重量和正式比赛的重量可以差体重的1/7,而这是36小时内做到的。拳手在称重前会脱水,禁食/称重后一天内增加七八公斤体重非常常见。但这对肾的影响很大。
16.ml对格斗选手的负面影响非常非常大。不适当戒色,是无法成为合格的格斗选手的么。正常能打八回合的拳手,比赛前一天乱来的话,最多撑三回合。
17.拳击是espn评选的最难运动,但技术动作却是所有格斗类别中最最少的。
18.抗击打和意志无关。ko是生理性的,被ko是一瞬间的事情,完全脑干做主……
19.头部抗击打需要通过锻炼脖子来达到。腹部抗击打可以通过击腹仰卧起坐达到,但肝区抗击打无法练。
20.格斗选手绝大部分很穷……
21.真的有散打运动员会“缩阳入腹”这一招,暂时原理不明,我没去讨教过只是15岁练散打看到过觉得很神奇。
传统武术里面,没有什么成系统的徒手格斗的技法。
有百年以上传承的武术流派,核心技术都是器械,徒手只是细枝末节。你总不能把汉语拼音当作汉字文化的代表,现在那些挥着一双肉掌的“大师”们,传承的其实也不能算是“传统武术”了。
也就一些大的门派还保留一点传承,但也就只能自嗨,或者打打阉割版的套路去比比赛,可以说,“传武”实质上已经快要消亡了。
在古代中国,只学徒手格斗的流派是没有生存空间的,徒手学得再厉害也只能内部自嗨,真要出门打架,一刀就被人砍翻了。打擂私斗又是犯法的,想靠打擂挣钱这条路也走不通,就算走得通,那也不过是待宰的肥羊而已。
说近代以后,冷兵器没落,传武也就失去了生存空间,器械没用了,打擂又不会,只能装装大师骗骗钱,才能维持得了生活这样子。
传武是因为迫不得已,才捡起以前只是用来入门的拳脚功夫,然而由于拳脚曾经长期得不到重视,技法粗糙得不行,只能捡点好看的练练,自己打起套路来虎虎生风花团锦簇好看得不得了,一上擂台全露馅,不是王八拳就是比力气,越打越难看,甭管哪个大师全都一个样。
老祖宗都是拿刀砍人的,哪来什么空手打架的经验嘛。
所以,传武吹和传武黑都陷入了误区,都在“一对一擂台空手格斗”这个领域撕个不停,然而在传武的应用领域,现在所有的空手格斗技术,什么散打、拳击、泰拳、跆拳道、空手道……全是垃圾,在兵器世界里,徒手格斗有个锤子的“实战价值”。
而现在持械斗殴被禁止,上了擂台空手打架,传武有个屁的实战能力。
出拳打下巴/咬合肌/腹部/肋骨,一拳头基本上就能让对方懵逼/抱着肚子痛不欲生好一阵子
光用手上的力气是打不了重拳的,重拳必须是从地-脚-腿-腰-肩-肘一系列动力链运作之后才能打出来的
善用刺拳,转移视线和注意力很有用,打破防御的话贴脸小摆,对方绝对反应不过来
挨打时双手护头不用多说,但一定要观察对方,一直挨打对你没有好处,再说一般人打几拳之后就会累,所以只要矮身躲过一拳头你就可以从劣势中走出来
擒拿手、反擒拿手少用,一没什么机会,对方直接锤你脸用什么擒拿,二用上之后发力错了直接把胳膊扭断了怎么办
能不用腿就不用,但如果要踢就往死里踢——踢人不需要踢脸,膝盖后面,胫骨,大腿内侧,趁对方向前迈步的时候一脚就能给对方的下肢造成巨大伤害
真正打起来的时候,一对多基本上就是被完虐
除非你能一直保持距离和身位,始终处于一对一的状态下逐个击破
对方有武器的话你只有两个选择,一近身打,二跑,跟有武器的人僵持的越久对你越无利
能动口就不要动手,但如果看出对方想要攻击你的意图时,在他动手前把他击倒
记住,自己不受伤是唯一的基础条件
防身别学拳,勤练长跑,保命有奇效
惹事别学拳,买把家伙,千万别带刃
耍酷别学拳,去混夜店,一天有十炮
学拳,为的是自强不息
学拳,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学拳,为的是强身健体磨练内心
特种兵练得是战术,有枪有刀要求人家去空手搏击是愚蠢的,军旅作品图个乐,别当真
李小龙的思想领先于那个时代,技术是向前发展的 力量是绝对的王道
长的秒杀短的秒杀空手,不信就去试试,杠精死一个算一个,皆大欢喜
任何事物都是向前发展的,因为经验和技术在不断积累
祖师爷死了,再怎么吹牛逼他老人家也不会起来削你,使劲吹
拳就是拳,文人皆可杀,不分内外,黄姓父子不得好死
擂台一分钟,看着很轻松,上去试试,3分钟,就3分钟,没见过一个新手的体力能撑过3分钟
不能飞
不能一打十
不能被刀捅了还能蹦哒
人是会死的
打拳,打的不是拳,是腿,是腰,是意识,记住击中攥拳,不信就试试,手腕和掌骨骨折了就知道了
蹬地不是大脚趾,等肌腱撕裂了你就知道了
对付嘴炮王者,键盘宗师,很简单
上来,打一场
理论就是理论,满嘴的技术,来,打一场
不敢?怂逼
评论区里戴摩托车头盔打拳击的,是认真的么= =
在搏击项目中,护头/头盔(headgear/headguard)对于大脑并没有提供多少保护。
关于护头你只需要知道两件事:
2. 护头只有一个作用:防止皮外伤的发生,包括但不限于头撞、鼻梁受伤、眉弓破裂、眼眶淤青。
换句话说,护头仅仅能够防止外伤,对于内伤甚至有提高的风险。
关于1. :
AIBA(International Boxing Association,国际拳击总会)于2016年里约奥运会拳击比赛中移除了护头。这在最近30年的奥运拳击比赛中属首次(护头引入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拳击比赛)。
AIBA官方给出的理由很简单:护头的移除有助于脑震荡的降低。引用一下Mike Loosemore(2017)的结论:
Removing head guards may reduce the already small risk of acute brain injury in amateur boxing.
头部护具的移除将降低业余拳击中本已很小的头部损伤几率。
AIBA此举引发了相当的讨论。在NEW YORKS TIMES(Ken Belson, 2016)的采访中,Dr. Robert Cantu指出AIBA的调查存在样本数量过小,并且调查机构与AIBA存在利益相关等问题。
但是尽管如此,Cantu也承认护头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降低脑损伤。
护头没有减少大脑受伤的风险,主要原因是其对脑部受伤的过程几乎不产生干预。脑部受伤的过程可以参考此视频:
https://www.zhihu.com/video/1076109934436937728除此之外,护头的风险仍有:
1)使人错误地认为自己很安全,从而进行一些移除护头时不会做的危险动作;
2)增大了头部面积。
这是一颗正常大小的头:
这是戴上护头之后:
本可以躲闪过去的拳头,因为护头的存在,而更难躲过去。同时它使你的头成为一个更大的目标,从而更容易被击中。
那么为什么在日常实战与业余比赛中要带护头呢?
我为什么要搞这么多装备呢?(当然是为了装13啦(这句划掉。
这也引到了另外一个问题上:为什么AIBA移除护头的决定遭到许多运动员与教练的反对?
原因即前文提到的护头的功能:防止皮外伤的发生,包括但不限于头撞、鼻梁受伤、眉弓破裂、眼眶淤青。
参考纪录片《反击:业余拳击的堕落》:
“(业余)拳手头部开了个口子就不能继续比赛了。业余赛连续打5天,没了护头,最后赢的人不是最强的,而是最幸运的;没有人能连着打5天不受伤。”
“AIBA想让业余比赛显得更加职业(职业拳击没有护头)。职业的氛围,业余的收益(摊手)。”——霍普金斯
“我莫不如直接去打职业;好歹受伤了还有钱赚。”——德·拉·霍亚
拳击的护头,大概可以分为四种。每种都有自己的问题。
第一种是横梁护头。
这是我的一款Ringside护头,英文名字叫Face Saver(面部保护者)。
横梁护头的保护性是最好的:拳套想塞都塞不进去。但缺点也同样明显:一是阻挡视线,使佩戴者难以看见由下至上的攻击(上勾拳);二是最容易让人误以为自己很安全,给人一种虚假的安全感。
第二种是俗称的猴脸头盔。
这是我的一款Venum护头。这种护头的优点是视野较好,而且最为稳定,大小合适且佩戴正确几乎不会产生晃动的问题;晃动基本是所有横梁头盔的通病,哪怕是Winning的FG-5000。
缺点是对于鼻子的防护不佳。
去年的一次爆浆实战,戴的就是Venum Challenger护头。
第三种是比赛认证护头。
比赛用的护头,基本就是把面部的棱角全都包上,对于面部本身无任何防护。优点是开阔的视野,同时缺点也很明显了:对鼻子等为零的保护性。
https://www.zhihu.com/video/1076178551199535104这个去年刚来堪培拉时我的一次实战,对手佩戴的就是这种比赛护头。应该能看到他的鼻血吧= =
临近比赛时可以用这种护头进行实战,以适应比赛时因这种护头造成的、相对开阔的视野。
第四种我认为是玩具。
比如这种。
拳击这项运动的悖论,就是许多意图使这项运动更安全的举措,都使得这项运动更加危险。
Reference
Mike Loosemore et al., 2017, Use of Head Guards in AIBA Boxing Tournaments—A Cross-Sectional Observational Study, Clinical Journal of Sport Medicine, Volume 27, Issue 1, p 86–88.
Ben Belson, 2016, Making Olympic Boxing Safer by Eliminating Head Guards, New York Times, Aug 6, Available at: https://www.nytimes.com/2016/08/07/sports/olympics/making-olympic-boxing-safer-by-eliminating-head-guards.html
1.不会摔跤算不得真的能实战。
2.单挑跟打群架差的极其多,不要迷信综合格斗在群架中的应用。
3.力量大的速度都不会慢,重点在于耐力和协调性。
4.很多练习传武的本身根本不懂传武,懂也未见得就比高端综合格斗家更懂。因为千拳归一路,原理总不会偏离真理。
5.传武本身主要练的是格斗加兵击。所以发展到今天,兵击兵击打不过别人,格斗格斗打不过别人,是因为脑子问题。当然,认为传武就是格斗也是……
6.绝对打击力,攻速和抗打击力面前,一切技巧都是零。所以不练习这三点的,那都是自欺欺人。对,说的就是那些防身术课程。
7.一拳1000磅也不比随便捅一刀更有威力,不要随便打架。
8.任何顶级体育赛事都需要运动天赋的。真想让自己能够防身,练习3年格斗你一样打不过练习3年菲律宾短棍的。朋友们,玩儿兵击比玩儿格斗更容易培养武德,因为玩儿兵击的更自信,也更胆怯………
9.插眼、鱼钩手、踢裆、咬人、打后脑、足球踢、掰手指都有实战价值,但并不足以跨级别产生效果。一旦综合格斗开放了以上规则,我们就能看到很多技术会被逐渐淘汰,另一些技术则会抬头。然后整体格斗水平将会随之大幅下降……
10.拳套增加了拳手的攻击力,而不是减弱了攻击力。同时拳套还增加了拳手的防御力呦……
感谢知乎网友@轴先生的指正,在此再次表示感谢。
同时对第10项做出解释说明:
正规拳击比赛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从历史文物中可以看到,希腊人用特质的简易拳套作为保护自己手臂,增加摩擦力的配具来进行血腥的拳击比赛。
到古罗马时代,拳击被认为是一种野蛮残酷且不具备观赏性的运动,因此被禁止长达近400年。但作为基础格斗手段,民间一直流传,拳术也被认为是武者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后随着比武审判的盛行,拳击成为了平民都积极学习的格斗技能。各类的拳套也就成了增加攻击力卑劣选择。
古代拳击十分野蛮,常打的头破血流,毫无观赏性可言。因此,取消拳套,改为裸拳比赛,减少了拳手在拳套中夹杂伤害性物品的可能性。
但是在英国,现代拳击的兴起扭转了这个局面。拳击越来越有技巧性,同时也越来越危险。拳手时常因为裸拳对决而头破血流,手指骨折,运动员淘汰率极高。为了增加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现代拳套孕育而生。随着现代拳套的诞生,拳手的训练水平越来越高,拳手可以不再考虑保护自己的手部,进而打出更加沉重的拳。
根据人体的基本构造,裸拳无法造成震荡伤害,且为了保护手指不受伤,增长自己的运动生涯,拳手往往不敢打出全额的伤害。所以裸拳的比赛尝尝是双方打的头破血流,手部肿胀,最后撕扯到一处。所以裸拳比赛发展出了很多酮击技巧和掌击技巧。
自从拳套采用了皮质加填充物为制作标准,拳手的拳就更加的集中在了头部。更加猛烈的拳击可以造成头部的震荡伤害,进而可以快速的技术性击倒对手,减少了血腥度与比赛时间,提升了观赏性。
但随着打击力的增加和脑部挫伤的增多,拳击一度恢复了其强大的杀伤力。数秒规则的兴起,让无数被击倒的拳手有机会再次投入比赛,这当然让拳击比赛加入了很多不屈的精神,但是也增加了拳手头部遭受反复重击的可能性。
很多拳手开始患有脑部疾病,甚至陆续出现当场死亡的案例。故此,各国开始立法禁止拳击比赛,甚至将拳击开除出奥运大家庭。
但裸拳比赛因为其特殊的性质,一直不曾间断。在美国100多年的拳击历史中,从未出现裸拳比赛中擂台死亡的情况,但拳套比赛中出现擂台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
因此现代拳击系统开始正视这一情况。随着拳手重量分级,拳套也产生了分级,越重的拳套越能减缓出拳速度,减少打击力,也越能保护拳手的手部不受冲击力的损伤,也更能保护头部区域,减少头部中拳的可能性。
经过计算。在拳手力量低于破坏自己手骨的强度时,拳套将大幅降低拳手的打击力。而当拳手的力量水平高于自己手骨的强度时,拳套则会增加拳手出拳的冲击力。在佩戴拳套时,拳套在满足保护手骨的前提下,越轻越能增加出拳速度,进而增加冲击力。
因此拳套是否能够增加伤害力,要有很多前提条件。且同规则息息相关。单纯将增加杀伤力理解为拳套等于武器,用上就能出效果是不正确的。
再次感谢轴先生所指出的行文错误,特此详细说明,以正视听。
迷信格斗运动员的人不会相信一个事实:每年世界上都有很多格斗运动员死于街斗。
在他们眼里,格斗运动员都是神,十个拿着匕首的普通人都捅不死一个格斗运动员,因为格斗运动员的反应和躲闪非常快,匕首根本捅不到他们。他们一拳一个,十个人全被KO。
然而,他们显然不怎么看新闻,只会自己在那儿YY。
一百多年过去了,义和拳刀枪不入的精神犹在。
以下是按格斗项目列出的格斗运动员死于街斗的新闻报道,其中很多是全国冠军和专业教练,甚至还有奥运会选手和全欧洲冠军。
18岁的拳击手被捅死。
这个英国拳击手被人捅了52刀。
退役拳击运动员被邻居捅死。
2. 散打
3. MMA
这个看身上的腰带就知道是MMA冠军了,2020年7月被一个18岁的人捅死。
这是他的比赛视频,第一局开局几秒钟便KO对手
https://www.zhihu.com/video/1326609357081673728阿富汗MMA选手,2020年12月3日被人捅死
4. 柔道
这个是南非柔道冠军,奥运会种子选手,2020年8月被歹徒捅死。
这个是俄罗斯柔道冠军,2019年6月在一家咖啡厅与人打架时被捅死。
这个是匈牙利柔道名将,参加过1988年奥运会,取得第五名,在伦敦被人捅死。
5. 摔跤
这个是俄罗斯自由式摔跤冠军,曾两次获得全欧洲青少年自由式摔跤冠军,在街斗中被人捅死。
6、泰拳
这个是正宗的泰国的泰拳教练,被一名工人捅死。
7. 自由搏击
这个是英国踢拳手(自由搏击),在训练馆里被人捅死。
8.空手道
9.跆拳道
10.巴西柔术
这个是正宗的巴西的巴西柔术教练,巴西柔术黑带,媒体称其为巴西柔术大师,在制止歹徒抢劫时不幸遇害。
11.相扑
这个更不用说了,大师级的人物
12.菲律宾武术(Kali)
这个年轻人是李小龙的徒弟伊诺山度的菲律宾武术学校的一名教练,左边那张照片里的老人就是伊诺山度。
他于2020年5月28日被人捅死。
在他的自我介绍中,他说他还擅长拳击、柔术、泰拳、菲律宾短棍术、菲律宾匕首格斗术、双截棍、短刀、多种枪械远程射击。
而且,哪怕是一个女人拿把匕首,都能捅死练拳击的。
你可能会说上面提到的一些冠军和教练你都没听说过。
那好,柯荣亮你总该听说过吧?散打界的泰斗级大师,论反应能力绝对是顶尖的。连他都躲不开匕首,别人就更不用说了吧?
而且很多职业选手甚至都不是被匕首捅死的,而是被徒手打死的
最后以这个作为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