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世界杯上,没有哪位主教练比德尚更懂得世界杯应该怎么踢,上届世界杯的冠军教头勒夫也比不了——如果他能和德尚相比,德国队应该进入决赛和法国打得头破血流才是。
吉鲁是法国队唯一有强力牵制能力的中锋,不用他,用谁?辛辛苦苦准备了四年,世界杯就打7场比赛,怎样才能夺冠,对德尚来说,他球员时代就是冠军队长,强力防守后腰,自己对场上形势细微变化的判断,比球员时代没有经历过世界杯夺冠的主教练强不知道哪里去了。二十年前,法国队在锋线打不开局面的时候依靠中后场强力防守和齐达内的控球,与对手周旋,然后靠不知道是哪一位队友突然的灵光一现,射门进球了;然后进了决赛,齐达内的地中海发型再闪两下,功成名就了。
防守反击如果拿不到世界杯冠军,至少也不会输掉比赛。二十年后,德尚对整支队伍的要求正是基于这套战术。为此不惜场上十一人全部按照战术纪律在防守,退过中圈以后立刻寸土不让。而且,一名身体强壮、肯跑肯扛的中锋,最少可以牵制对手中路的出球,最多可以压迫对手半条前卫线和整条后卫线,不让对方可以从容在某个点快速通过,甚至打开局面。
对秘鲁的比赛可能是一个小小的例外,毕竟南美球员个人技术更细腻,持球待援的能力更好。当然也不排除法国队因为实力超卓,轻敌在内。除去高空球的争顶,吉鲁最能贯彻德尚战术意图的地方在于,他能凭借个人能力——无论身体优势、跑位优势、二分之一球争抢的侵略性,打乱对方在局部的防守,为身后格里兹曼、博格巴的控球组织拉开足够的空间;同时,在防守的时候,他的确起到了第一条防线的作用,当对手的有球一侧靠近吉鲁的防区,并且存在推进不快、接应不及时的瑕疵时,吉鲁能迅速和中场队友在局部形成逼抢人数优势。
关于吉鲁的使用,可以通过他在场上的热点图进行说明。
高卢人首战对袋鼠军,吉鲁没有首发,他替补上场20分钟,主要活动范围在澳大利亚三十米区域的末段,也就是禁区弧顶前一带,两肋和中路都有均匀的蓝色常规跑位区分布。博格巴打进的一球,正是吉鲁的做球。
对秘鲁的第二战,吉鲁的战术作用非常明显地体现了出来。
首先,在中圈两侧的边路区域,他有足够的常规跑位。
其次,在秘鲁三十米区域的左中右三路,他都出现过,特别是帮助左路的马图伊迪向前推进,在这一侧的肋部,还有绿色的活跃区。这说明身体对抗和做球方面,他有明显的优势。
第三,他能够进入秘鲁的禁区。
第四,在本方半场,他也在两个边路出现过,甚至在本方禁区内也有跑位,说明无论反击还是防守,他都能做好基础工作。
对丹麦的第三场,吉鲁的热点和对秘鲁类似;另外,在对方禁区线内外,位于两个肋部的蓝色块颜色更鲜明一些,这说明他在这两个区域的跑位和停留时间更多。这场比赛算是法国和丹麦谋求稳定出线的默契球,实力上也有所保留,因此吉鲁的常规跑位并没有获得更大的战术收益。
八分之一对阿根廷的比赛,如果看过现场直播或者实况录像,对吉鲁的发挥应该有深刻的认识(特别是阿根廷被打进的第四个球)。为什么这么说,可以先看看阿根廷的阵容。
阿根廷首发433:
门将:12-阿尔玛尼
后卫:2-梅尔卡多、17-奥塔门迪、16-罗霍、3-塔利亚菲科
前卫:15-佩雷斯、14-马斯切拉诺、7-巴内加
前锋:22-帕文、10-梅西、11-迪马利亚
换人:46分钟6-法齐奥替换16-罗霍、66分钟19-阿圭罗替换15-佩雷斯、75分钟13-梅萨替换22-帕文。
吉鲁在中圈和阿根廷三十米区域中路的大量跑位,首先显示出防守桥头堡的重要性:在这片区域,他回退时顶在马图伊迪前面,随时增援格里兹曼并加强换位;后者对位的正是马斯切拉诺。由于格里兹曼在奔跑强度上的优势(机动能力更好),马斯切拉诺又要兼顾保护后卫线,巴内加不得不向马斯切拉诺靠拢,增加中路的防守厚度,这样一来左路的迪玛利亚重攻轻守,阿根廷人等于将一条宽度直达中路的超级大走廊直接送给了反击时的格里兹曼和姆巴佩。
热点图其实存在一些问题,那就是上半场的数次深度退防当中,由于吉鲁的勤奋(他在本方三十米区域的左半场是有长时间的停留),加上坎特对梅西的盯人防守,使得阿根廷在右路的传切配合几乎处于完全的静态,梅西的持球空间、向前的纵深全部被法国人切割,根本没有办法发挥出盘带的优势。
法国队打进的第四个球,是中路的吉鲁妙传给右路插上的姆巴佩,而在他传球之前,身前只有两名仓促回防又无法贴身的后卫,还任由姆巴佩在右路长驱直入。
四分之一淘汰赛对乌拉圭,几乎是吉鲁作为中锋大范围跑位的高光战例。他在两个边路、右肋的接应作用发挥到了极致,由于乌拉圭两名边后卫17号拉克索尔特和22号卡塞雷斯过分压上助攻,中场的传递和推进非常快,法国人不得不频繁在两个边路的局部防守囤积重兵。吉鲁作为中锋,只能拉边接应,试图让队友向前传球的时候有足够的纵深接应。禁区内作为强点,他还给空位插上的姆巴佩头球做过一个极好的黄金机会,结果姆巴佩起跳过早将球顶高。
吉鲁的拉边是非常有价值的,只要向两个边路跑位,拉克索尔特和卡塞雷斯(主要是前者)就要回收,这样一来,乌拉圭在边路对抗法国的局部逼抢不会形成明显的人员优势。但这场比赛法国队过分追求姆巴佩在边路的突破,缺乏充分的转移和传递,12号托利索又习惯在中路和肋部活动,防守的厚度是足够了,进攻的时候反而拉不开传球距离,很难破坏乌拉圭的中场防守。吉鲁拉边等于增加了一个可以随时回传的出球点,队友就算没有足够转移,前场还是有一定的战术变化,不会因为配合失误而频繁丢球。另外,乌拉圭快下的过程中,格里兹曼回防不及时,就由吉鲁主动回撤来填补二前锋的位置空缺,一样可以保持整体防守的完整度。
所以,中锋的支点作用不仅仅在中路,更是随着进攻方向的变化而变化,吉鲁就算不进球,跑位上的存在感也是任何对手不能忽视的。何况他在德尚的战术版图当中根本没有进攻权重,围绕格里兹曼、姆巴佩、博格巴三个人才是德尚的真正意图。格里兹曼的进球,源于吉鲁蓝领一般的回防和反抢,压迫乌拉圭在攻转守的过程中出现失误,才有了博格巴的向前,格里兹曼的空位射门、穆拉莱斯的脱手。
对比利时是一场硬仗,阿扎尔、德布劳内和卢卡库压上的速度非常快,对法国队的两肋形成巨大的威胁。这一点其实在德尚意料之中,马丁内斯处心积虑的4-3-0-3,最大的弱点就在于前场三个人压上太快,三名中场根本来不及支援,很容易被针对性防守腰斩。一旦边后卫查德利压上,阵型会变成3-4-3,传球的宽度得到保证,于是中锋吉鲁就成为了阻断前卫和三前锋之间的第一道防线。热点图显示,他在两个三十米区域都有非常大片的常规跑位区域,帮助本队形成密集防守。
一旦陷入阵地战,登贝莱、费莱尼和维特塞尔会尽量靠近三前锋,此时吉鲁会一直在登贝莱身前,后者不回撤就没法接球转身。而格里兹曼盯住了维特塞尔,加上坎特、博格巴和马图伊迪的回防,法国队五个人的防守将查德利和中路的德布劳内、登贝莱隔开。如果球转移到左侧,阿扎尔持球的话,姆巴佩会回防,同样是吉鲁、格里兹曼、坎特、博格巴四人过来形成三十米防守,又将阿扎尔和德布劳内、登贝莱隔开。这样一来,维特塞尔就非常尴尬,他回来接球,才能建立和查德利的联系,左路需要费尔通亨顶上,才能和阿扎尔呼应。
如此严密的防守态势堪称德尚的大手笔。最关键的地方当属吉鲁限制住了登贝莱,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兑子”。比分落后之下,德布劳内在前场根本没有组织进攻的空间,不得不回撤到后腰位置来拿球组织,面对两黑一壮,局面更是惨不忍睹。
决赛对克罗地亚,吉鲁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对抗对手的豪华中场。由于克罗地亚体能储备不足,前场中路又没有像样的支点,全靠雷比奇和佩里西奇两个边路渗透,这样很容易遭遇重点围抢然后丢失球权。曼朱基奇中路拼了老命将法国队防线往后压,就是要给“钻石中场三角”提供更好的推进纵深,确保两个边路的侵彻。吉鲁在对方半场的常规跑位,主要战术目的是本队陷入攻转守的时候,依靠逼抢,轮流阻止有球侧的快速推进。坎特患了肠胃炎,状态大打折扣是很明显的,妙就妙在吉鲁、格里兹曼的回防,在他面前先砌了一堵墙。莫德里奇、拉基蒂奇和布罗佐维奇就算能保证全队推进的效果,但面对法国队三十米区域的密集防守,也显得办法不多。
这样的态势,使得双方都在防反和阵地战当中拼消耗、拼守转攻效率,上半场克罗地亚的控球率超过六成,射门次数7:1,钻石中场三角占尽控球优势,却始终找不到越过法国前锋和前卫两条防守线,直接面对后卫线的有效办法。当克罗地亚出现中后场脱节,吉鲁的牵扯效果进一步扩大,法国队在中路获得了更多的空位射门机会,比分也随之拉开。
法国的防反战术中,吉鲁通过努力拖慢了对手的反击出球速度,还多次成就了中场博格巴、前场格里兹曼和姆巴佩的守转攻(包括进攻方向的准确判断),这样的支点作用,是德尚任内最重要的战术要点,说得残忍一些,德尚本就无意让他承担攻城拔寨的任务,只通过一名中锋(再加一个格里兹曼)就能破坏对手的进攻节奏,为队友建立防守体系赢得时间,再通过反击,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收益,才是世界杯的夺冠之道。
的确,这样的打法很意大利,也很“穆里尼奥”,从头到尾七场比赛下来,所有人都拿法国这套战术没什么办法,如果不计成本地压迫,就会像阿根廷那样被打得千疮百孔。以吉鲁的牺牲换一座大力神杯,是完全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