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有哪些只在初中阶段适用的物理知识?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jiajie0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写个光学的吧。

中学阶段大家对透镜的认识就是几条规律,什么「平行光汇聚于焦点」啦,什么「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啦」,以及一个成像公式

其实呢,真实世界里的透镜远比这个复杂,中学阶段这些规律只有在「透镜非常薄」、「光线非常靠近光轴」这样的条件下成立。如果去掉「透镜非常薄」这个条件,我们就有「透镜制造者公式」来计算透镜焦距:

以及通过「主点」、「节点」来进行成像计算

甚至透镜弯曲成不同形状,这些主点节点的位置也不一样:

(上面几幅插图来自 wiki:Cardinal point (optics) | Wikiwand

到这里已经很复杂了,而进一步如果把「光线非常靠近光轴」这个条件也去掉,就更加复杂。你会发现透镜成像不再是一个完美的像,而是带有各种变形、模糊、扭曲、彩色环带等等各种缺陷,这就是像差(Optical aberration | Wikiwand)。

为了减小这些像差,大家手中相机、手机的镜头才会设计得那么复杂,小小镜头里动不动就七八片十几片镜片。这么复杂的镜头所完成的功能,无非是大家中学课本中那个简单的透镜成像公式罢了。


user avatar   jiehou19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初中时老师一般会告诉你晶体(如各种金属)具有固定的熔点,在融化/凝固时,其温度保持恒定。

这里隐含了一个前提:晶体为单质而非合金,并且压强保持不变。

如果是合金的话,通常是其中某几种元素先融化/凝固,而这个过程中温度是变化的。

以二元合金为例,只有在某个特殊比例(上图中的红线)时,固-液转换时温度才会不变,这个温度称为共晶温度。

哦对了,以上过程中需要保持压强恒定。否则,随着压强的上升,熔点/共晶温度也会提高。

一个大气压下铁的熔点为1538℃,但地核深处的铁能在5000℃以上的温度下保持固态不融化,原因就是地心深处的压力极高,可以达到几百万个大气压。




  

相关话题

  怎么看待物理学家发现精细结构常数在变化,宇宙或不具有“各向同性”? 
  为何说从地球上移去一滴水的所有电子,地球电势将会升高几百万伏特? 
  为什么有人说西医能过双盲实验,而中医不能过? 
  「搞笑诺贝尔奖」相当于科学界的「金酸莓奖」吗? 
  民主的可行性与民众素质有关系吗? 
  教育下一代的时候,应该先告诉他世界的险恶,还是先告诉他世界的美好? 
  在世的物理学家中杨振宁和斯蒂芬·温伯格(Steven Weinberg)谁的贡献更大地位更高? 
  如果给你足够的时间精力和研究经费,你最想解决世界上的哪一个科学难题,从而造福全人类? 
  如何看待赛雷三分钟冒充买不到菜的长春人接受外媒采访并自称钓鱼? 
  为什么多项数学杯赛被叫停?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中科大肥西路下穿工程因为小区业主和周围商贩而取消?
下一个讨论
国家(或者说是社会和市场)是不是根本就不需要这么多工科大学生?





© 2025-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