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要看看姜文自己说的话就知道了。
他说想把描述北洋时期的电影打造成中国的类型片,就像美国的西部牛仔片一样(大意)。
所谓类型片,就是有一些基本的设定和常识,导演是不需要向观众解释的。
例如在西部片里,总会有英勇无敌的牛仔和恶贯满盈的劫匪,导演通常不会专门解释为什么这些人都聚到荒无人烟的西部;
再比如在太空史诗片里,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外星种族和星际大战,导演通常也不会和观众辩论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外星人(以及这些外星人怎么都长得这么像人类);
再比如在侦探片里,总会有离奇古怪的杀人事件和逻辑缜密的神探,导演通常也不会细究社会矛盾究竟激化到了什么程度,让主角走到哪儿,杀人惨剧就跟到哪儿;
再说说中国的类型片,在关于三国的电影里,会专门解释曹操刘备孙权分别是谁吗?只要红面长须大将一出来,不论是温酒斩华雄,还是千里走单骑,导演都不需要做过多的铺陈和解说。
以上种种,就是类型片的不断积累之下,导演和观众之间形成的默契。
当然,以上我说的都是通常情况下类型片的套路,也有许多“反套路”的电影,在此不多展开。
姜文做的事情,就是想凭空创立一个类型片的模板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知识观众并不具备,也在所难免。
例如《邪不压正》里开头的那颗肾,读过那段历史的人自然知道那是梁启超的肾,但更多的人可能并不知道背后的那段公案,因此觉得莫名其妙。
以及电影最后蓝青峰费尽心思保护的张将军,如果不知道那段历史,真的就是前言不搭后语,突然凭空冒出来了一个张将军出来。
更让我感到啼笑皆非的是,三联周刊的影评说,蓝青峰为朱潜龙找到的朱元璋画像,只说了“太爷”,而没有点明画里的人是谁。那篇影评言下之意是很多观众连朱元璋的画像都不认识。我转念一想,说的可能也没错。
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这类北洋片越拍越多,观众自然会越来越熟悉相关的历史哏。光是一个帕梅拉惨案,都不知道能拍出多少电影来。
到那个时候,可能说看不懂的人就会少很多了。
北洋时期,东西碰撞,古今交融,五虎断魂枪和毛瑟步枪并存于中华大地之上,的确是艺术创作的沃土。姜文说北平是卡萨布兰卡,其实何止是北平,《和平饭店》里的哈尔滨不也是卡萨布兰卡,上海滩不也是卡萨布兰卡。
由于中国电影一直对近代史比较敏感,特别是1921年之后的历史,历史观的限制比较大,这方面的电影创作并不算多。
姜文的北洋三部曲优劣如何,大众自有评说。希望能借由姜文的尝试,让观众能看到越来越多的那段历史里有意思的故事,就算不枉费姜文的苦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