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作为一个非常好用的热力学+统计物理量,含义其实挺宽泛的。“空间的温度”通常会定义为足够小的、自身不发生能量转换的物体放置在某处,通过辐射达到热平衡时它的温度,即此处空间的“温度”。
所以远离星系的空间区域“温度”的问题就很简单了,就是宇宙微博背景辐射的等效温度,大约2.72548±0.00057K。空间上相当均匀,时间上以极缓慢的速度随着宇宙的膨胀下降。
在靠近星系的区域,毫无疑问,温度会高一些。一些膨胀的气体云内部,温度会低一点。
另外,气体的温度跟稀薄程度无关,气体的稀薄程度会影响其热容和热导率,导致传热效率下降。比如大气的热层“体感”温度并不高,普通温度计也难以有效测量(不同的温度计会测出不同读数,通常会根据需要选择基于热电偶或激光光谱的测量方式),但确实是实打实的上千度。
这就像接触80度的铁块和80度的空气的差别一样,并不能说铁块更容易导致烫伤,温度就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