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袁隆平沙漠水稻种植成功? 第1页

  

user avatar   ma-qian-z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图,这是我微信号文章的标题:

最近,袁隆平院士的“海水稻”频频亮相,上周的消息是中国“海水稻”在迪拜完成第一阶段种植实验:

海水稻团队于2018年1月8日在迪拜启动项目建设,从5月至7月,试种的包括海水稻在内的80多个水稻品种分批成熟。来自国际水稻所、印度、埃及、阿联酋和中国等五名专家组成的国际联合测产专家组在5月26日对首批成熟的品种进行了测产。来自国际水稻所的专家组长叶国友先生宣布编号为YCLJ59、YCYJ48、YCRN4H、YCSTU9712和YCLJ58的五个品种测产产量分别为:7.8041吨/公顷、7.4106吨/公顷、7.3076吨/公顷、5.952吨/公顷和4.8266吨/公顷,这些品种都超出了全世界水稻4.539吨/公顷的平均亩产量(来自2014年FAO统计数据)。在随后一段时间内,海水稻团队又分别对逐渐成熟的品种进行了测产,又获得超过全世界平均亩产量的4个品种。这标志着海水稻团队此次在迪拜沙漠地区的海水稻试验种植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迪拜有沙漠,中国也有沙漠,迪拜有海水,中国西部也有咸水湖,最不济东部也有大片海水入侵的滩涂,这海水稻能不能出口转内销,给中国再增加那么几亿亩良田?

还得看细节。

一 与海水无关

“海水稻”名字乍一看似乎是靠海水灌溉的作物。然而仔细一想,灌溉就要有蒸发,陆上海水灌溉那应该叫晒盐场,持续蒸发后会形成卤水池,连海带都活不下去。

事实上,“海水稻”的专业名称是“耐盐(碱)水稻”——科研工作者在面对同行时,脸皮还没那么厚。“海水稻之父”陈日胜用了近三十年时间,将耐盐碱水稻的亩产最高做到了350公斤,可以在含盐量0.9%的盐碱地与滩涂种植。袁隆平团队,即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目前是在盐碱度0.6%的试验田中种植,最高亩产达到621公斤。

从基因表达一般规律来说,一种性状的表达越极端,其占用细胞器资源就越多,对其它性状表达的“挤压”效果就越强。因此,正如袁隆平之前的杂交稻会因增加产量而损失口感,陈日胜耐盐碱稻亩产低,不过是高耐盐碱性能的代价。但反过来说,袁氏稻在盐碱度较低的环境下维持高亩产,主要还是依靠“外力”,有些“胜之不武”:

四维改良法:解密土壤生命密码-大众日报数字报

12月7日,在青岛举行的第二届国际海水稻论坛上,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担任主任和首席科学家的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首次公布了盐碱地改良综合解决方案——土壤“四维改良法”。

据悉,四维改良法以耐盐碱水稻为核心,整合了物联网系统、土壤定向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素及抗逆性水稻四大要素技术进行自由组合配套,从海水稻品种、营养搭配、水盐管理系统等方面出发,因地制宜,量身定做针对目标土壤的最优解决方案,让土壤和作物“活”起来。除改良沿海及内陆盐碱地外,四维改良法还可对重金属污染及农残土地进行修复。

这段话翻译一下,就是海水稻能高产,但前提是砸钱开外挂。之前本工作室对此曾有讨论:

这里我们具体看看外挂有多复杂:

二 出口的是工程

上面提到,四维改良法“整合了物联网系统、土壤定向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素及抗逆性水稻四大要素技术进行自由组合配套”。用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自己的话说,“就像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以上的是产品(海水稻),真正做的工作,大部分是在水面以下的总体改良。”

下面我们看看水下冰山:

首先是要素物联网——结合传感器量化控制的排灌网络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遍布于地表下2m深的传感器的芯片是华为提供的。

其次,用土壤调节剂——改性石膏、改性有机质吸附土壤中盐分、重金属,改善板结,调节pH值:

再次,是植物生长调节素——化肥,很贵的小分子有机化肥:

最后,才是舆论广泛关心的“抗逆性水稻”——“海水稻”。

除以上“四维”之外,还有其它辅助体系:

真是科幻级的智能农业。

按照袁隆平的期待,这样的科幻农业会成为解决粮食问题的终极方案:

2018年5月27日,袁隆平在2018年国家耐盐碱水稻区试启动会上表示,我国有十几亿亩盐碱地,其中有1-2亿亩能种上海水稻,如果按照最低要求亩产300公斤来计算,就能多产300亿公斤粮食。“300亿公斤稻谷是什么概念呢?这相当于湖南省全年的粮食总产量,要知道湖南作为一个粮食大省,每年包括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的产量加起来是300亿公斤。这300亿公斤除了供应本省的人口之外,多余的还用来出口。初步算下来可以多养活8000万人口,比法国的人口还要多。”袁隆平表示。

在科技改天换地,感叹滩涂变良田的美好愿景之余,却没有人问一句:

真要砸这么多钱,为啥不用来改造现有农田?

—— 毕竟,全国稻谷平均亩产也不过461公斤,比美国还要低上百公斤。

三 为什么是迪拜

科幻农业靠不靠谱还得看买方市场。从这一点说,阿联酋乃至整个海湾沙漠区,都是全球罕见的奇葩型农业市场。

海湾沙漠地区最缺的不是钱,是淡水。“海水稻”远销迪拜,靠的不是浇“海水”——中东土豪还没那么傻,靠的是“四维改良法”中复杂排灌网络对水资源的回收利用——据称能达到节水30%以上的效果。

我们看看阿联酋是有多缺水:

联合国“水资源短缺”的定义是,人均每年用水不足1000立方米。阿联酋的水资源供应还不到一半的水平,使之成为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
阿联酋地下水层大约有4052000万立方米的地下水。如果每年降雨量可以忽略不计,这些含水层很少得到补充。
“水仍然是阿联酋宝贵的资源,因为眼下全国的地下水资源正面临不可持续的枯竭。我们需要为我们的后代节约用水”,阿联酋环境及水资源部教育和认识以及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Mariam Mohammad Saeed Hareb告诉记者。
根据这份发表于2014年11月“稀缺和丰富:阿联酋的粮食和水安全”报告,从罕见的降雨量回流到全国地下水储量的每公升水中只有25%得到循环使用。

人口达到千万级的阿联酋,人均水资源储备只有四千多立方米,而且大部分还是不可再生资源,而其全国用水量的51%来自地下水,淡水资源形势确实严峻。不仅如此,阿联酋的淡水采集与储水体系,也只是勉强维持社会运转:

马兹鲁伊表示,至2036年阿联酋人均水消费将减少一半,而水安全战略重点在可持续发展,其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将水再利用率提高到95%。战略将阿联酋水储备量提升至正常情况下的两天,相当于紧急情况下16天,以及极端紧急情况下超过45天。在紧急情况下,供水系统可为每人每天提供91升水,在极端紧急情况下可为每人每天提供30升水。战略还将在阿联酋各水电部门间建立6个连接网络以推动整个阿联酋水电网络互联互通。据估算,“2036年水安全战略”将为阿联酋节省740亿迪拉姆(约202亿美元),减排1亿吨由海水淡化产生的二氧化碳。

除了水资源,粮食问题也足够致命。在阿联酋8.3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可耕地只有0.32万平方公里,九成粮食靠进口。虽然海湾国家纷纷在全球租农田、建“飞地”,向本土输入粮食,但在动荡的地区形势下,安全隐患仍然巨大。

最后的决定性因素是面子或者说政治问题——花100亿美元进口粮食,听起来远不如用500亿美元进口物资,再种出同样的粮食更有面子,更能给国民安全感。所以中东油霸愿意砸钱砸出貌似“自给”的良田,至于真实的安全感……卖油的国家想那么多干啥?

而且这种砸钱项目,怎么看都只和四维改良法的前三维有关,和用来命名项目的“海水稻”似乎没什么关系。当然沿海地区的地下水受海水侵蚀,盐度较高、埋深较浅,很容易反渗到表层种植作物根系处。从这一点而言,和抗性水稻似乎可以建立些联系。

然而,“四维改良法”本身已经具备将盐碱地改造成普通水稻田的能力,使用“海水稻”只是说在盐度降到0.6%就可以种植,“改良时间节约50%”,锦上添花而已。

说到底,“海水稻”只是个招牌。

四 神话?

在海湾封建国家如能成功推广智能农业,对贵族阶层而言,无疑是变沙漠为农田的现代神话。不论是国家安全,还是意识形态权威,都对这样的高科技有需求。相对于这次袁隆平团队海外试点的阿联酋而言,隔壁沙特的市场需求更迫切。

海湾国家沙漠种田运动正是由沙特率先发起的。

20世纪70年代中期,沙特在石油业迅速发展同时,大部分人口困在占GDP不到1%的农业里,发展沙漠农业,可以给这些劳动力“找事做”,还能(貌似)解决粮食短缺,而地球另一端的澳大利亚有着两个世纪对抗干旱的耕作技术。为此,沙特不惜代价投入美元,从澳大利亚引进耐旱耐盐碱作物、种植机械与专业人员。

暴力投资的效果是显著的。从1979年~1985年,沙特小麦产量从14.2万吨暴增至200万吨,不仅解决了农业问题,还有11%的余量,到了1992年,沙特小麦年产量再次翻倍达到410万吨,成为当时世界十大小麦出口国之一。1982年即位的法赫德国王借着前任的东风,在1986年还向埃及赠送20万吨小麦,向当时的海湾合作委员会出口余量,大大风光了一把。

然而,80年代沙特每出口一吨小麦,都需要补贴552美元,而同期国际每吨小麦交易价格不到200美元。这是人类史上教科书式的大撒币项目(之一?)。

这么烧钱的玩法总要有崩的一天。更严重的是,沙特与阿联酋一样,高度依赖从冰川期至今都未能得到补充的不可持续的地下水资源。虽然沙特大力发展海水淡化设备,但持续的农业大跃进,已经让沙特农业无以为继,近年来国际石油大战更是让沙特王室在财力上捉襟见肘,再加上人口在粮食“安全”的情况下迅速爆炸,沙特很快就要成为世界十大小麦进口国之一。

两代人的农业狂想曲给沙特留下的是遍地密如虫巢的沙漠农田(密恐患者请跳过):

因此,如果袁隆平团队继续做海外市场,沙特的机会也不少。更西边的埃及,如果塞西想要搞一波造神运动,适量采购也未尝不可能。但无论海外订单有多少,在可期望的未来,“海水稻”还是一个政治形象工程。

幸而那是别人的形象工程,我们的收费项目。

相关内容:


user avatar   luo-hen-wu-s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看到这消息时既高兴又感慨。

常言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网络上大多只是看热闹而已。从这个角度来说,也能理解大家对这个新闻的看法,大多集中在一些有极具噱头的词语上,包括“沙漠”,“海水”等。这也难怪有人会对此嗤之以鼻,明明只在水田土壤生长的水稻,在沙漠,海边种植根本没有意义。

且先不说意义的事,就拿种水稻这件事来说,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为啥简单,5-6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在石器时代就会种,能不简单么。独特的淹水土壤特性使水稻不同于其他同时期被驯化的谷物类,如玉米,小麦,高粱等。由于长期淹水,使得土壤的有机质能够较好的保存,而且能获得来自生物源的丰富的氮。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作物的耕作体系具有这些特点,正是这些原因,才让单一的水稻耕作体系持续了数千年,支撑我们的文明一直延续至今。说难也难,因为要提高水稻的资源利用效率难、提高稻田的生产效率难。从庞大的栽培稻以及野生稻种群中寻找优良的基因组合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即便拿现在的表现最好水稻品种回到过去,恐怕也很难得到好的收成,因为每个特定的品种都有适合自身的纬度、海拔、光、温、水、肥、药。最后还需要合适的管理和栽培体系才能释放水稻的潜在产量。

我以前的一篇文章「当我们种田时在种什么?」分析过水稻产量的限制因素。

限制水稻产量有三个gap,gap 0是理论是实际产量之间的gap,也许这一个gap是最难以克服的,原因是太依赖育种手段和育种资源,而且我们永远不知道这个gap有多大。gap 1是试验产量的和农田理论产量之间的gap,这个限制因素来自于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技术限制和区域的环境因素限制。gap 2是农田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的gap,这个gap是一个综合因素,主要来自栽培技术、农田质量以及水肥虫草管理方法。

水稻生产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就像一辆车,从结构设计到生产和组装零件,到最后上路行驶。而未来水稻生产的技术需求也集中在这三个方面。

好的设计就是遗传育种家的目标,发掘优良的种质资源,到最后将这些合适的性状应用到恰当的品种。任何一次稻作生产的飞跃都源于重要新资源的发现与利用的突破。比如矮脚南特的发现促成了矮杆革命,也就是水稻的第一次绿色革命。花粉败育的野生稻以及农垦58S的发现分别催生了三系和两系杂交稻的应用。而海水稻资源恰好能够填补土地资源匮乏的缺口,扩大水稻的潜在生产范围。

现代育种方法就像工厂化地生产和组装零件,有助于打破育种的界限和提高选择能力,大大提高育种效率。多学科的结合,包括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和蛋白组学,可以高效、快速发现新的抗除草剂、抗虫、抗病、抗逆、优质高产的基因,加快育种进程。三系和两系杂交稻从发现到应用差不多经历了十多年。而现在从发现海水稻资源、验证基因功能、到导入合适的品种只需要3-5年时间。

建立差异性栽培技术体系,这往往是被我们忽视的。一辆车出厂性能再好,没有合适的道路,也无法发挥出车辆的全部性能,法拉利在北京二环还不如我的小电驴管用。栽培技术的选择主要是在满足水稻水肥需求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生产目标和生态条件,最大限度的释放品种的产量和品种潜力。比如50-60年代矮杆水稻的推广,伴随的是穗数性栽培技术,通过增加穗数、扩大库容量和光合叶面积成为第一代“穗数型”高产栽培技术。而在70-90年代,籼型杂交稻的推广则催生了第二代“穗粒兼顾型”栽培技术。90年代后期到现在超级稻应用,形成了第三代以促进大穗发育,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的的“穗重型”栽培技术。海水稻要在盐碱地甚至沿海沙漠化地区种植,无法使用常规的栽培技术,只能在探索中前进。要克服沙漠质土壤结构、热带沙漠气候、以及地下水肥供给等难题。在这些从未遇到过的困难面前,袁隆平老师的团队能给出这样的结果实属不易。

简而言之,这个新闻我们可以理解为袁隆平老师的团队利用现代高效的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将海水稻资源中耐盐碱基因导入杂交稻品种中,并在沿海沙漠化土壤中建立了一种高效的水稻栽培技术,扩展了水稻种植生理限制的范围。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更

好多某上市企业的水军说沙漠或重度盐碱地水稻是个技术储备。

我告诉大家什么是正确的技术储备。中国农村现在70后不想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以后农民数量越来越少,人均土地越来越多。十年后,农民数量减少一半。如何降低种地的人工投入,才是应该储备的技术。比如水稻直播技术,比如通过遥感看粮食是否需要浇水。

以及我们一直欠缺的中长期天气预报技术。

华而不实,就是看着挺好,但实际上没什么用。大多数人在农业都是外行,所以产量最高,沙漠种水稻,盐碱地改良都是很有噱头,很吸引眼球的东西。

但迫在眉睫的水稻直播,和中长期天气预报,可能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技术荒的时候,赶紧解决眼前的技术困难。解决不了实在困难,就搞吸引眼球的东西。不就是华而不实吗?

但是,好多人,就认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有的是无意的,有的是有意的。

~~~

不引用任何文章,用逻辑告诉大家真正的海水稻。有逻辑思维的人自然能看懂这场秀。

我想吹海水稻的人肯定是没种过地的。袁老的海水稻,并不真是种海滩上,那涨潮落潮不都冲没了?而是种盐碱地和迪拜沙漠上。

首先,盐碱地上都是野草和湿地,是自然界的肺,对环境帮助很大。我们现在一直在说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其次,盐碱地本身并不适合种地。有人说,那不正好说明袁老牛逼,能在别人不能种的地方种吗?这恰恰是外行人爱热闹。

农业第一原则是因地制宜,顺势而为。重度盐碱地种稻,成本高,收入低,最后种地不挣钱,谁去种?沙漠缺水那么严重,还要种水稻,简直是搞笑。咋不去南极种椰子呢?

你们都说在风口上,猪 都会飞。那何必要逆自然规律而动?盐碱地的区域养点牛羊不好吗?过几百年,牛羊粪便都把盐碱地改良好了,再种点适合的东西。

第三,盐碱地为什么不适合种地。盐碱地都是低洼地,或者蒸发量>降雨量的干旱地区。土壤含盐量高,带来的表现就是超级泥泞。一脚踩进洗发液里的感觉。

春天插秧的时候,会遇到陷苗,陷人,陷车的三陷问题。苗插完,就陷进地里了,苗没了。没苗还有什么产量?种子再抗盐也没用,陷苗是物理现象。

陷人陷车就是生产成本高了。

有解决方案吗?有的。但都跟着成本呢。过了春天,等地化透了,降雨量上来了,地下水位下降,盐分就随着雨水下降了。直到秋天再次蒸发量>降雨量的时候,土壤盐分再次上升。所以,盐碱地插秧要晚于正常地,还要多次用水泡田,排水洗盐。晚种就意味着生育期短,产量低,收入低。多排水泡田,就提高成本。

到了秋天,正常水稻的灌溉方法是浅水层,湿润地面,地面微干的“浅湿干”灌溉法。因为水稻后期长高了,叶片的氧气难以通过茎,传递给根系,用于根的呼吸作用。不能呼吸的根会早衰,影响产量。所以,要让土层干一干,给根系接触空气呼吸的机会。

而这个操作,盐碱地不行,因为秋天盐分又上来了。地一见干,就返盐,地面白花花的都是各种Na+的化合物,别说什么千分之六,千分之三浓度的抗性了。农民以前拿铲子铲土,回家加水,过滤,煮沸,就卖碱了。你说多高浓度?盐碱地晒田什么水稻都废。不能浅湿干灌溉,就只能减产。

对了,秋收的时候继续陷车,收割成本高。

夏天的时候,我们知道氨水加碱会产生氨气。水稻上,氮肥就是铵根离子,盐碱地的碱性会造成氮肥流失和水稻氨气中毒,肥力也少,根系也不好,减产。解决方案就是换水,碱性高就换水,农业上叫大水洗盐压碱。成本上涨。

还有一点,很有喜感。盐碱地湿地多,湿地野鸭子多,每到秋天,成片的野鸭子来吃你的水稻。要么把盐碱地上的湿地全改成水田,要么谁第一个种水稻,谁第一个被吃。当然,你也可以去偷野鸭蛋作为报复手段。

你看吧,成本高,收入低,我见过无数种重度盐碱地的人,最后赔的负债累累。我想起一个“又想骗我去做~~~”的梗。

那盐碱地就这么完了吗?不能种地了吗?不是的。轻度盐碱地早已经被开发成水田了,林甸县的养牛屯,以前也是盐碱地,二十年时间用牛粪还田,现在种水稻没有问题。一来,牛粪是有机质,可以让游离的盐分螯合,就像你菜吃咸了,去吃口馒头就不咸了。二来,土层也垫高了,地下水位就低了,盐随水走,只要地下水位在根系以下,就危害不了水稻。(地下水位是指好久不下雨的情况下,旱地往下挖,看见湿的时候,那就是地下水位)第三,有机肥能疏松土壤,提高肥料利用率。

总之,种盐碱地水稻不挣钱,这不是科研不科研的事。用科研资金去做这么个不具备实际操作性的事,就是浪费科研资金。能种的轻度盐碱地,早有人种了。重度盐碱地,养牛也行,养草也行,什么时候土地改良好了,种地比养牛挣钱了,自然有人来开荒。我就180的个子,再努力训练,能篮球打过姚明吗?我还是因材施教吧。

条件不足硬要上,肯定不是农业之道。

所以,我看这个在迪拜沙漠种水稻,就是某上市企业的一场秀。忽悠外行人,吸引眼球,来提高企业股价。你看我能在沙漠种水稻,你看我能亩产一吨,别人都不能吧。别人不是不能,是不愿意忽悠,不愿意去浪费钱和精力在无法推广的地方。别人知道因地制宜远胜拔苗助长。

遗憾的是,很多人不知道因地制宜,甚至科研资金的拨付者,都不知道。他们认为科研难题就要攻克,拜托 难题分很多种。你研究出来的芯片,如果可以市场化,代替进口,这是一种难题。你研究在重度盐碱地种水稻,结果有产量但是赔钱。这是第二种难题。

希望大家不要鼓吹第二种不切实际的难题,而要鼓励第一种雪中送炭的难题。因为资源是有限的。

我写的东西领导们肯定看不见,但是大众可以看见,希望我写的东西能改变一些人,不被某些“华而不实”的贡献所忽悠,多带点怀疑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客观精神。

我全文手打,没复制粘贴任何文章,我不需要旁征博引去证明我的观点。是事实和逻辑证明了我的结论。所以,反对原高票答案的大面积复制粘贴吹捧袁老的话。当我们学会自己思考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不被忽悠。

这就是我花了几个小时在知乎写这个的原因。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国。虽然工业化有很大的发展,但是思维还是农民思维。

中国人对所谓粮食安全、耕地、农业科学家这些话题非常关心。

这怪不得国人,上世纪60年代的那场大饥荒让国人对粮食不足的忧虑深入骨髓,即使那场饥荒的原因根本不是粮食产量不足。

前几年还流行抗旱抗涝,不惜投入大量工本去抢救受灾农作物。后来终于发现,任何局部的旱涝对中国粮食产量影响都非常有限,粮食只是一个经济问题。花太高成本抢救农产品根本划不来,终于也不再搞这些事情了。

这个高产杂交水稻,则是另外一个神话,仿佛不搞高产杂交水稻,没有袁隆平,中国就会都会陷入饥饿。

实际上中国人口增长率从2000年过后就低于1%了,今年则只有0.5%,如此缓慢的人口增长率,对粮食需要的增长非常有限。

实际上,农业占中国GDP比例已经低于7%,到2028年将低于5%,中国完全是一个工业化的国家了。当然,美国的农业占GDP比例仅仅只有1.2%。可以看出,在现代化的工业化国家了,农业已经不再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而是和其他产业一样是一个一般性的产业,而且是比重很小的一般性产业。

换句话说,人类对农业的投入,小到已经不能再小了,因为农业,特别是中国最关心的粮食产量,在现代农业科技技术的刺激下,已经远远超出了人类实际的需求。根本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了。

中国大量进口粮食的主因也是如此。因为其它产业对人力需求非常旺盛,农业人口从事农业无利可图,和国外粮食对比毫无竞争力。所以进口一部分粮食,解放一部分劳动力去弥补其它产业的人力资源匮乏是非常必要的。

中国农民思维最大的表现是耕地红线政策,仿佛不严格遵守这个政策,中国人未来都会饿死一样。结果中国人城市用地高度密集,生活质量直线恶化,房价高企。自己把自己困在笼子里。很可笑的还有北京上海这种寸土寸金的特大城市周围大量农地不去开发,美名其曰耕地保护。这种钛合金武装的农民思维让人哭笑不得。

今天我吐槽这个袁隆平,就是要敲打敲打很多人挥之不去的钛合金农民思维金刚脑袋,我不是说农业不重要,袁隆平不好,而是要说,实际上农业和你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至少绝对没有你想象的那样危机重重,岌岌可危。


user avatar   yang-can-tang-de-c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图给你,赞给我!


user avatar   FourierX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图给你,赞给我!


user avatar   hui-yi-zui-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认为这种想法是非常不正常的想法,正确的做法是适应人类与生俱来肉食习惯。人类是一种名副其实的肉食动物,早在古代人类驯化各种动物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安全可靠的肉类来源。

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培养,这些驯化动物可以说是越来越领会到人类的情绪也在主动去影响人类的情绪以避免被吃而成为种,这也导致了以牛为首的动物变得越来越“通人性”。

如果是某些所谓的“宗教信仰”或者生理吸收不了的原因而不愿意吃肉的话可以尊重,但是不能向外界宣扬传教,但是其他没有合理理由的一律认定为邪教。

不吃肉人的性格就会过于软弱,只吃肉人的性格就会过于急躁,两者都是属于典型的极端人士的饮食基础。欧美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左右极端魔怔人?就是因为他们要么就不均衡地吃肉,要么就只吃蔬菜,而中华均衡饮食所以文化一直保持中庸。


user avatar   li-bu-xu-fa-tan-hua-l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没人提《圣斗士星矢》啊?

这个系列作品的特色不就是回回都是一部的戏就半天时间么?

黄道十二宫篇:纱织中了天箭座的箭,必须12小时内突破圣域十二宫。

北欧篇:奥丁代言者希露达被海皇戒指蛊惑令冰川融化,纱织代替希露达阻止冰川融化但是只能坚持12小时,必须在时限内摘下希露达的戒指。

海皇篇:纱织代替人类承受波塞冬的洪水,应该也是只能支撑一天之内的时间。

冥王十二宫篇:被哈迪斯复活的圣斗士要在12小时内取下雅典娜的首级,实际目的则是为了雅典娜去冥界并且唤醒女神圣衣,12小时候被复活的圣斗士们就消失了。

冥界篇:记不清打了多长时间,但从纱织被塞到缸里抽血开始到解决应该也是一天之内。

黄金魂:在本篇剧情里有好几天,但对应到冥界篇时间仅仅发生在冥界篇12黄金击破叹息之墙到打死神之间。

火星篇:马尔斯获得阿丽娅的权杖后建立起巴别塔吸引火星,会在12小时内毁灭地球,主角们必须在12小时内突破新十二宫。

土星篇:这篇好像打了很多天……




  

相关话题

  被中国共产党解放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瓦罕走廊在地理上有何重要意义? 
  为什么厌恶「国粉」的知乎用户远多于厌恶「毛粉」的? 
  网上流传的「生男生女示意表」是真的吗? 
  国际社会中,中、美、俄这类国家有哪些典型的「耍流氓行为」? 
  基础物理研究真的是整个科学发展的根基吗?像《三体》里所说的那样? 
  如何看待《功勋》里雷佳音饰演的于敏质疑权威理论,以及他说的「科学不相信权威,科学只相信真理」这句话? 
  古代中国真的侵略过别国吗? 
  工业化之后翻转人口衰减颓势是不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难的政治任务?中国能否再次创造奇迹? 
  科学松鼠会和 Ent_evo 就「731 人体试验」相关结论致歉,松鼠会账号永久停更,反映了哪些问题?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