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新
我来回答
抛开潜艇谈重型鱼雷难造这是伪命题。能造先进潜艇的国家基本有鱼雷研制能力,因为有配套需求,潜艇都造不了,造鱼雷何用?潜艇买得到当然配套鱼雷也能买到。那么能造潜艇的国家主要有哪几家?所以会造重型鱼雷的国家少,是因为潜艇更难造。
最简单的例子,一枚高配战斧导弹大约150万美元,一枚MK48鱼雷大约450万美元,为什么鱼雷贵?重型鱼雷潜水深度可以到1000米,鱼雷上感应深浅的铍青铜弹簧能制造的国家不超过八个,比有核国家还少。鱼雷的陀螺仪制造水平和成本比导弹的还高,鱼雷耐压壳制造水平也比导弹高,要不然为什么训练鱼雷发射了还要去回收?还有鱼雷发动机和螺旋桨的制造工艺也比导弹的火箭发动机和小型涡轮机工艺要求高得多。
其实鱼雷工作环境最恶劣的地方是——压力急剧变化!鱼雷的工作环境最让人头疼的地方是,发射潜深300米,几分钟内就得上浮到5到10米的地方,或者在水面发射,几分钟内就得下潜到水下500到600米的深度;在进行潜艇反潜作战时发射的鱼雷有可能会在几分钟内从300米上浮到100米又下潜到500米!这样剧烈的压力变化对鱼雷的外壳材料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没几种材料能扛得住。
高压力环境,变水深度工作,包含各种材料科学,燃料技术,精密加工工艺,精密控制系统等等,一个国家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确实很难研发。
再者,把一台装了半吨炸药、无人驾驶的法拉利塞进一根53.3厘米的管子里,让它自己以83km/h的速度跑到92公里外去撞一个指定目标——全程都是泡在水里(水里阻力比公路上可大的不是一点半点,而且水中通信是个世界难题)这就是鱼雷的难度。
现在主流鱼雷都是光纤制导的,好一点的都附加了声呐,尾流等,但是真正打击航母巡航舰等目标,必须用光纤制导鱼雷,目测遥控。否则干扰鱼雷打偏的手段太多了。
另外,重型鱼雷用的时候也非常少(大国冲突少,潜艇战少)。而且装备数量相对少(大部分国家潜艇比军舰少得多),所以成本摊派研制费用后价格就要高很多。并且有些国家觉着这个东西不出彩(相对区域防空之类的),所以能买就买,能联合研制就联合研制,厂家少,价格就更高了。
所以,重型鱼雷研制虽然很困难,但只要使使劲总能对付对付。只是一般国家用不着,没有导弹实用而已!
... ...
客官留步
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