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成绩
1雅思不是应试考试
考试复习最重要的就是了解考试考察的内容和哪些能力。有些考试是记忆能力,有些是学习能力,有些是推导能力,有些是联想能力,不一一赘述。雅思和四六级包括高考英是不一样的,不是说只要我刷题刷的多就一定有提升的,比如说口语,直到接受真正系统的辅导之前我的复习方法就是跟读,总觉得口语之后够标准,说的句子高大上一些就能得分,其实根本不是这样。口语考试中内容大于一切,口语考试的核心就是用英语逻辑清楚的表达观点,口语词汇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考官要看你能不能用英语进行自己表达和交流。如果你不知道每一科考试考的是什么,那你就很难提升。所以最首要的就是先明确雅思四科到底应该用什么方式复习,以前单纯刷题多背多记多写是不适用的。
2 千万别和自己较劲
真的不是所有人都能纯自学裸考考出理想的分数。我的英语从高中开始就不算差的,但是一开始雅思真的是我的心结,当你考两次都考不出来的时候雅思对你的压力就开始几何倍数增加。我承认有很多考生是自学完全没问题的,但是我很讨厌有一部分考生成天鼓吹雅思是没有难度的考试,只要多刷题多花点时间就一定能考出好的成绩,你们这么不负责任的说话真的好吗。我的建议一定要去寻找你身边的英语学习组织,一般在校学生是非常方便的,学校的英语角或者其他外语交流社团都有很多雅思大神,多和他们请教。要是你不用找组织身边就有学习雅思的大神就更好了,不要一根筋的自己学习,看见几个鸡汤帖子就觉得没有什么是自己克服不了的,还有就是多准备一些视频资料,这些东西还没有教材真题贵,一些名师的视频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是提供了很多解决思路的。自学考试的成绩要是和自己目标分数相差有点大或者说接连失利的话仔细考虑一下接受辅导的事情,前两天还有一个考了五次的同志和我要我老师的联系方式,我真的挺诧异的,考一两次不就应该能正确评估自己的水平了吗 。不过还是那句话,报班找老师水还是挺深的,谨慎行动。
3正确分析自己的问题
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要一样的,有一些是大部分人都存在的问题,比如词汇量,发音,写作的行文结构。但是涉及到更具体的问题,每个人的问题都是不同的。一个好老师的判别标准就是能不能准确纠错,对待不同的学生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的问题。自学的话一定要准确评估自己的情况,尽可能准确找到自己的问题,这一块其实和第一点明确雅思考察内容是相辅相成的。很多考生觉得自己看了很多资料学习了很多但是为什么分数还是没有提高呢,很有可能就是自己本身的问题没有解决。提高自己擅长的并不能显著提高分数,雅思考试很像模板理论,比如你的写作有一两个短板最后的分数就会很受影响,但是你句式,词汇,逻辑,结构,扣题,精彩的地方各方各面都合格的话分数就不会低。
还有什么想到了再补充哈。
我说一个你们绝对想不到的——自从我开始自学后,分数就直线飙升了。
你信吗?我自己都不信。
19年年底的时候报了1W+的基础班,两个月时间备考,最后5.5分。
20年年底自学,一个月,7分上岸,中间接近一年时间没碰过任何雅思相关的东西。
所以那些动不动就“雅思没有几万块别想上岸”的大牛们,我的钱它究竟花到哪儿去了呢?
当然,不是100%否定报班,我身边也有报过班也上了岸的朋友,但归根结底都离不开自己的努力。现在跟留学沾边儿的东西都严重溢价,我反正是不懂为什么机构流水线生产出来的老师能靠着念PPT这一手绝活随随便便开设价格上W的培训班。
所以我两次屠鸭过后悟出来的雅思考试终极规则就是——雅思有很多条捷径可走,但自己多练多努力永远是最近的那条。
看到这儿你可能要说“这不全是废话吗?”,好,既然如此!那我可要开始上干货了——怎样高效率自学!
老规矩先介绍一下我的基础,某教育强省的211工科专业,英语是短板,六级只考了450,大二考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最开始会选择报班,因为底子实在偏弱。刚开始的时候就像没头苍蝇乱窜,听这个说这个在线课程免费就赶着去薅羊毛,看那个说用哪本教材效果立竿见影就淘宝买买买,可以说是经历了蛮久总想着又快又好却什么都没做成的撒钱阶段。最后检了芝麻丢了西瓜,首考5.5分。
大四的时候选择从头开始自学雅思,整个备考过程中总结出了特别特别重要的几点:
①搞清楚自己的长短板。听、说、读、写谁优谁劣。
②选对教材。宜精不宜多。
③制定计划。每天干什么,每天做多少。
以上三点我挨个挨个跟大家细说。
一、自身水平
这个很好理解,备考前简单测试一下自己的雅思水平,雅思官网上可测,不用到什么机构的首页去付费测试。(百度直接搜雅思官网,进去之后转到如下界面就行)
特别提醒:没接触过雅思的同学在第一次测试的时候可能会发出“what the hell?”的疑问,不用担心,雅思跟普通英语测试本来就不一样,如果对完答案过后发现满篇红叉,千万不要慌,基本操作而已。(这时候可能已经有人心生退意或者想报班了)
我们的目的仅仅是摸个底和熟悉一下提醒而已,不需要太在意分数。
做完以上这一步过后大家应该对自己的水平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了,接下来就按照自己的需求开始准备入手备考资料吧。
二、资料
⑴众所周知的剑雅那是绝对的必备,雅思官方出品,最为契合真实难度,通常建议8~13用于备考,14、15用于模拟。剑8以前的太过古老实际意义不是很大~
关于剑雅的使用方法,我认为重点不在“刷”,而在总结和精练,把官方提供的珍贵素材吃透。
大家都知道要多听,BBC、VOA啥都听一点,听得云里雾里的,但其实雅思根本不考新闻呀。雅思最好的听力素材就是剑雅的听力。哪一part听得不太好,就去做精听,听力放一句,自己跟着读,我自己底子不好,就先写下来,把听不出来的单词标注出来反复背。读的意义在于让自己的大脑记住听力里的一些奇怪口音(印度苏格兰澳洲巴拉巴拉),这也是雅思听力的一个考点。
我个人认为剑雅的最大意义就在听力和阅读中体现,阅读训练也同样是需要精读的。首先我想破除一些误区,有的烤鸭上来就说要大量背单词,练习长难句,然后才开始做题,这是效率很低的做法。
雅思考试中一些单词的意思是很灵活的,一些偏、怪的意思考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更何况以我自身经历来说,我觉得很多单词真的不需要你明白它中文意思是什么,甚至我认为如果养成了英翻中的阅读习惯之后,阅读速度是绝对跟不上的。与其花大量的时间背单词,不如花时间去整理一些词组,并在记忆时把词组放到整句中记忆。这样大脑在看到文章时,是整句整句的看,而不是扣每一个词的意思。
所以在做精读的时候,在原书上做笔记,定期的回顾阅读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另外就是大家都懂的同义词替换,其实我不太爱总结这个啦,一些同义词替换会有些生硬。
⑵粉红色的恐怖回忆:雅思王语料库
这本书我觉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刚开始练习chapter3/4/5/11,会感受到极大的痛苦,后来我才明白,如果正确率没到60%,就先背一遍再听吧。听语料库的方式非常简单粗暴:中间不停地听一遍→总结错的→把错的背了→接着听。听起来很枯燥但一定要坚持,用后效果极佳。但是在最近的考试中出现了一些语料库没有收录的单词,可以扫描书里的二维码联系最新的剑15综合训练。
⑶口语合意包:短期口语提分神器
众所周知雅思口语是老大难了,尤其是对基础差的同学来说。我身边花几万块报口语速成班,保分班的还不在少数,最后真正口语拿高分的寥寥可数。
想也知道,一门语言的学习,何来速成之说?报几万块的口语班可能还不如你在国外待一个月来得实在,不说别的,国内大部分学校的外语学院应该都有留学生吧,我自己也接触过其中一些(因为学生活活动),其中能把中文说利索的少之又少,你见过还没出国就把英语口语练得跟母语一样流畅的人吗?说到底雅思口语也只是考试而已,不要妄想通过一场考试就一飞冲天。
虽然我自己口语发音尚可,但写素材这方面确实不太可,所以在口语准备这方面我直接入手了《口语合意包》的定制素材。其实网上蛮多免费的素材,不过那种素材要么是质量太差,要么是用的人太多,我看了几个公众号发布的免费素材过后就直接PASS掉了这个选项。
⑷顾家北:西式写作思路
我身边曾有一个英专姐姐和我说,他们老师自己觉得写的很好的文章给歪果仁改,还是会出很多问题,因为我们还是沉浸在自己的中式思维里。西式思路可以参考顾家北的绿皮书,但看书时要秉持宽容的心~有些观点我个人持反对意见,只是作为词汇的用法了解就好了。
三、制定计划
我是一个典型三分钟热度+拖延症患者,因此一份清晰的计划可以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的。我曾经看到培训机构的老师发自己的同学听语料库一天一chapter并整理,坚持两天高强度学习直接手脱臼......
说实话真的duck不必。我的建议是简单的几本教材,先测试一下自己的速度,找到自己的节奏,而不是不停地对比别人。
再一个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训练。首先在第一次考试之前,要留给自己2—3个月的学习时间,每天要有固定的学习时长,像我的话疫情期间没啥事,天天就雅思雅思雅思。其次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要下苦功夫学。就像我听力基础不行,我就会安排自己有半天都在倒腾听力。口语不行,剩下半天就在磨嘴皮子。
最后祝各位早日上岸,和雅思分手~
随夫姓不局限于发达国家,但全世界都大差不差。
婚后随夫姓,确实是体现了一种从属关系。如果按今天的政治正确,尤其是按女权思想,简直不可救药。而实际上,把目光放在历史长河当中,能随夫姓简直相当于进了体制内,属于铁饭碗待遇的体现!
苏轼牛不牛?其最爱的小妾,也就是被谪至黄州[1]都没有卖掉[2]的王朝云[3],坟头上也只能写着王氏,而非苏王氏[4]。
另外,关于姓氏,咱中国还略好一些,像日本,姓氏取的那么随意,也实在是没有办法!毕竟天皇到今天还没有姓氏[5],而平民拥有姓氏也只是近150年的事情[6]。姓氏上由于太随意,留下了很多奇葩的存在,例如"一二三、我孙子、肛门、猪鼻、上床、浮気[7]、土肥"……
名字就更随意了,男娃就叫大郎、次郎、三郎,至于山本五十六[8],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女娃就是花子、美子、优子、菜子……并不比我们的大柱、二牛、小凤、翠花更高雅……
欧洲也没好到哪去,别看有些人名字里带个"Von/de/Don"之类的很显洋贵,其实11世纪之前这些贵族连姓都没有[9]。至于平民,那就更好办了,要么领个教姓/名[10],要么干脆看情况起一个,比如Fisher(鱼夫),Smith(铁匠),Hunter(猎人),Johnson(约翰之子),苹果CEO cook祖上大概率是厨子……
但毫无疑问的是,家庭作为社会中最基本的利益共同体,能否成为正式的家庭成员当然是极重要的硬指标。
在长久的旧时代,宗族/家族出身是极重要的,这是不分国界的。于女性而言,几乎不可能独立生存,如果再得不到家族的实名认证,人生大都是悲惨的。如果说有所区别,大概也只是悲惨的程度和花样。
现在回归问题身本:为什么如今在很多发达国家同样以随夫姓为主流呢?
先说,我国是破了四旧[11],烧了不知多少本家/族谱,否则也不会出现争冠姓权这种事。
一方面是惯性使然。这可不只是习惯问题,更不是简单的一句"传统观念"就能解释的。这种惯性,更多的是一种力量,是利益集团的一个标致,其中并非只有男权,而是整个家族的权力征徽,更类似于一家大企业的名号,其庇护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而平民阶层随夫姓的主要原因是效仿权贵阶层,除了自觉拿到了"皇帝的金锄头",再就是"话事人[12]"原则的体现,也就是每家每户,都要有个撑门面的最强者,而普遍上兼具暴力与理性的男性显然更适合这个位置。就普通家庭而言,其实这个位置并没有多爽,责权一体不是说着玩的!如果放在中国,这个位置就更难坐了,很多中国家庭中享有冠姓权的男性,责任与实权、收益并不成正比。
这里面还有个逻辑推导,既从妻子的角度出发“我随他姓是因为他很强,也比我强,如果反过来,他随我姓就说明我比他强,反推就是他比我弱,如果我还不如多数随夫姓的女子,那则说明我们一家子都还不如别人家最弱的那个,那就没法混了呀!”
所以,姓氏对于小家庭意义并不大,但对家庭某一成员的意义很大。且随夫姓并不见得就亏,反而很可能是赚的,无利不起早,这符合人性中的趋利特点。
那一定有人问“为什么现在很多女性/女权还要争冠姓权呢?”
答案就是:不是姓氏有问题,而是人品有问题!
以上。
共产主义政党长期治理的喀拉拉邦在印度处于人类发展指数的前茅,这就是共产主义对印度的影响。
另外,南亚人是非常非常喜欢取经名的。这也是一个地域特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