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蜗居》这部电视剧,在它刚播出的时候,我只是去亲戚家的时候,偶然看了一集里的几个片段——就是海萍的丈夫苏淳拦私活的那段,但是因为前后都没有看过,所以,当时那个片段根本不足以让我理解,在那个电视热播的时候,人们所谈论的那些问题!
在《蜗居》热播的时候,我的一个女同学,经常和我聊《蜗居》里的情节,那时候我听不懂,她还提到了“蚁族”等等类似的词,那个时候,她就像是一个“愤青”,一个希望改变自己命运的“愤青”,只是那时候我不能懂她的想法。
不知道,是不是《蜗居》这部电视剧的影响,似乎就是从那一年开始,她变了,或许她真的想改变,她和别人合伙成立了一个公关公司,貌似是跟“娱乐圈”的人打交道,经常与“模特”“导演”,“演员”等这样的人打交道,她还在好几部在那个时候挺热门的影视剧里充当过一些可以露脸的“小角色”,那时候,应该算是她“事业”的上升期,她还间或着卖卖海参什么的,那时候的她,完全是一种“上层社会”的生活模式,从“愤青”到“上层人士”,只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那时候我和另外和她关系比较好的同学,都觉得,她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突然有一天,她来找我先是跟我借钱(我没有借给她),然后,她说她摊上事情了,要消失一段时间,我问她什么时候回来,她说:“可能以后都在外地生活了......”然后,她就消失了.....所有我们共同认识的人,都不知道她去了哪里,一直到现在!
2016年的时候,家里新按的宽带,送的影视盒子,浏览的时候发现了里面有《蜗居》这部电视剧,突然想起了当年她跟我说的那些话,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我从头到尾,完完整整的看完了这部《蜗居》,终于明白了当年,包括她在内的那些人,说的那些话......
我想说,“故事就是故事”,不管是“海萍”“海藻”还是“宋思明”“小贝”,他们都是虚构的,或许他们是“某一类人”的代表,但他们都是“假的”。不过依稀中,我觉得我那个消失的女同学,倒是有点像这部电视剧里“海萍”和“海藻”的“结合体”——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着足够的拼劲,却最终迷失在了自己的虚妄里.......
既然是“虚构的故事”,其实就没有什么“对错”可以评论,因为他们只不过是作者或者编剧,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定的剧情安排的特定的人物。只是,如果有一天,当我们遇到类似情况,需要做出抉择的时候,或许我们可以想想剧中人的遭遇,去做出自己认为最“正确”的决定!
最后,希望那位消失的女同学一切安好,不管她身在何方。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于是 ,第九名造谣者出现了
我们现在常讲工具人,资本对人的异化,共产主义就是人类获得了免于被资本异化的自由
原答案之前,给大家看一个伏弟魔家庭的长大的可怜女孩。
赔钱货,吃绝户,倒贴。
听听多么令人惊讶的词语,从一个女孩子口中得出,好像在你眼中,独生女就是绝户,而你这个有弟弟的女孩才是光荣的。而女儿出嫁,陪嫁的房、车、现金,都是倒贴了婆婆家。我跟我的老公同姓,并且他很尊重我,生不生,生几个都是我说了算。
并且,我想告诉你,女人结了婚,是建立了独立的家,而不是什么进了婆家的门,带的东西和资产,都是建设自己的新家。不是像你说的,女儿出嫁要从婆家捞钱才是赚的,也不是只有你的弟弟才有资产继承权,你可以怪你的父母一定要封建思想生男孩,但是不要把怨气撒在独享资源的独生女上,我们也有我们的辛苦,我们要独立承担自己的老人。
————————以是原答案——————
全职妈妈,绝大多数时候,命运在别人手上。
我是奶奶带大的。
奶奶40年生人,今年80岁,中专毕业,当时奶奶成绩很出色,只是后战争时代,家里实在供不起两个大学生,于是哥哥去省城读了大学,奶奶毕业后,成为一名小城医生。那个年代,都是儿女成群的,奶奶只生了两个孩子就不生了,带不过来,要工作。当时的舆论压力可想而知,婆婆不大来往了,老公也不理解,闹了一阵矛盾,身边的胡同邻居,尤其是在家专职看孩子的女人们,茶余饭后也不是没人编派过。
爷爷经常出差,奶奶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工资一半交了保姆费,另一半留作伙食费,有的时候口粮实在不够,要先赊上5斤粮票度日,下月发了工资再还。就是这么艰苦的日子,都没能动摇她工作的决心。
后来奶奶提前一年退休了,为了带我。
印象里,家里有个小药柜,胡同邻居们有个头疼脑热都来找奶奶看,奶奶就摘了围裙,拿起听诊器。小药片几毛钱,不按盒也不按瓶卖,几片能好就卖几片,拿个药片纸包好。
在我们不大的家属院里,老太太们有冠夫姓,被叫做李奶奶张奶奶的,有随宝宝叫的,超超奶奶,娜娜姥姥。只有我的奶奶被叫做周医生,从医几十年,给家属院里的老中青三代看过诊,所以无论男女老少都叫她周医生。
周,冠本姓不冠夫姓。
医生,社会价值而非家庭价值。
小小的我,竟也因此与有荣焉,暗自生出一丝秘而不宣的敬意。原来这个两鬓挂霜,整天灶边炉台,揪着我早睡早起的老太太,从前是个白褂加身,行医看诊的干练女性。
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这是今年结婚,奶奶勉励我的话,上大学不是生活的终点,工作稳定也不是,婚姻更不是。
不攀附,不依存,不作菟丝,不改其志。
所谓家风,言传不及身教,是我毕生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