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大明王朝1566》第 2 集中,马宁远调兵来踏苗的调令是谁批的? 第1页

  

user avatar   xiong-bang-wen-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问题答案很简单:胡宗宪。

但是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细细探讨一下,我们或可以窥见权力运行规则的一斑。

一,什么是改稻为桑?

剧中,改稻为桑是国策,是嘉靖四十年以皇帝,内阁,司礼监为代表的大明王朝最高统治集团达成的政策共识,是大明嘉靖四十年的一号红头文件。改稻为桑就是大明最高统治集团的意志体现。

同时,国策一旦以政府文件的方式走法定程序发出,那么国策就披上了国家意志的外衣。反对国策,即为反对国家意志。

所以很多人说的郑泌昌何茂才水平差,看不出改稻为桑的错误还往里跳是自己找死,不如胡宗宪远甚。胡宗宪的问题我们接下来讲,郑何二人要是对抗改稻为桑,那就是对抗国策,对抗朝廷,对抗国家。这个大帽子扣下来,他们有几个脑袋够砍的?

二,改稻为桑的特点

1,改稻为桑一定是一刀切的。

任何政策从来都是两难,必然涉及到不同群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博弈。想要政策推行,一定不能在政策本身留下空子可以任意发挥,哪怕执行出问题了回来改政策都可以,但是下发的国策一定不能有讨价还价的空间。改稻为桑的一刀切是很明显的,就是马宁远的话:哪怕全浙江的人死绝了也要执行国策。不是说国策一定要逼死人,表达的是国策不容讨论推诿的态度。

2,改稻为桑一定是有明确目标和足够的奖惩措施的。

改稻为桑的KPI就是:新增生产30万匹丝绸,限一年为期达成,完不成国策追究负责人的责任,完成国策给予负责人奖励。胡宗宪丢巡抚,郑泌昌丢巡抚,赵贞吉进中央,就是这种奖惩措施的具体体现。在企业干过的朋友都知道,没有明确客观的任务量和明确客观的奖惩措施并有能力执行奖惩措施的政策,和废纸没什么区别。

3,改稻为桑一定是用十二分的狠话说十分的政策希望下属听进去七分执行五分收获三分。这就是执行良好的国策。

前两点是国策出台本身的态度,这一点就是国策执行的态度。明朝内阁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这些都是摸爬滚打多少年的老狐狸,官场上的那些弯弯绕他们门清。政策从发出到执行有多少困难多少折扣他们都了解,所以赵贞吉哪怕可能没有完全达成每年新增三十万匹丝绸的任务,但是依然要予以提拔,予以奖励。因为完不成的原因可能是国策本身有问题,可能是执行难度太大,可能是牵扯到其他政策等等。不给予下面足够的奖励,怎么能指望下一次明显不合理的国策还会有人卖力执行,对下属又打又摸永远是上位者的基本素质。

四,谁可以反对改稻为桑?这个问题我在文章的中途回答。

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看漩涡中的胡宗宪,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嘉靖四十年春,内阁政策文件下达:在浙江改稻为桑,每年新增三十万匹丝绸,限一年为期,着浙直总督兼浙江巡抚胡宗宪全权负责。此为国策。

看到文件的胡宗宪,嘴角最先飘过的一定是两个字:混蛋。

浙江百姓缴纳赋税,抵御倭寇,七山二水一分田,本来就很艰难。改稻为桑,本质就是放弃眼前的口粮去争取一个虚无缥缈的三十万匹丝绸。政策上规定的很好:改桑田者三年不纳税,浙江百姓这两年的口粮由旁省调拨。可是真正执行起来到底是什么结果,谁也不知道。

改稻为桑的风险极大。

但是,改稻为桑是国策,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剧中借马宁远的口把国策的强硬态度说的很明显了。胡宗宪看起来位高权重,东南一柱,领兵部尚书衔浙直总督浙江巡抚严嵩首席弟子,可这样的身份对上内阁的意志,算啥?

胡宗宪必须执行改稻为桑。

可贵的是,和郑泌昌等人完全区分开的是,执行改稻为桑国策的同时,他走了另外一步棋。

1,他安排杭州知府马宁远出面,指派戚继光的兵做后盾,下民间宣讲国策,督促农民开始改稻为桑。注意,马踏青苗不是胡宗宪的意思,这是马宁远揣测上意自我决断。

2,严厉督促浙江布政使郑泌昌等人火速联系周边省份借粮买粮,直接找浙江大户借粮买粮,敢于有粮不借的就地拿问,希望以这样的严刑峻法首先弄来能够保证浙江今年不饿死人的粮食。

当得知郑泌昌等人没有弄来粮食的时候,胡宗宪马上派戚继光带回了下乡的兵,调回了马宁远。郑泌昌等人为什么没有弄来粮食?朝廷明文降旨邻省调拨的粮食为什么没有?大户们为什么敢于囤积居奇巡抚衙门的令牌都没有用?胡宗宪敏锐的捕捉到了这背后蕴藏的不寻常的信息。

他意识到,在没有足够粮食保底的情况下,浙江继续改稻为桑,有可能出大乱子,会出反民,进而影响到另外一个国策:剿灭倭寇。

他决定上书朝廷,上书严嵩,反对在浙江继续改稻为桑。改稻为桑是国策,反对也是有技巧的,一味的蛮干,除了把自己也搭进去,于事没有任何好处。

这时,谭纶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让他靠拢清流,借清流的力一起对抗严嵩。胡宗宪讥讽谭纶天真,直接指出了改变国策的第一个办法:如果清流真的反对国策,那他们开会的时候就应该反对,根本不会让国策形成并颁布下来。

清流书生意气,和那些蠱虫没有区别,除了激化矛盾,找他们没有任何意义。

他把所有的期望寄托在恩师严嵩身上,认为只有严嵩才能够改善局势。他给严嵩上书,有三层意思:

1,在浙江继续改稻为桑有可能出反民,出了反民直接影响剿灭倭寇,如果真的出了最坏结果,我担当不起,也会牵涉到您。这就是抵抗国策的第二个方法,用一个国策对抗另一个国策。

2,如果一定要继续执行,首先必须弄来今年的粮食。我的权限全部方法都试过了,实在弄不来,要靠您以内阁的名义出马。

3,您站的高看得远,能不能想想别的办法,同时兼任改稻为桑和剿灭倭寇两个国策,我很难。

一番上书,入情入理,胡宗宪的政治水平体现的淋漓尽致。到此时,胡宗宪还在寻求国策的最佳解法,事情还有挽回的余地。

严嵩,执掌二十年首辅的顶级老狐狸,他当然看懂了胡宗宪的意思,知道胡宗宪确实是为了他好。

他立马作出了三个应手:1,肯定胡宗宪确实说的有道理,浙江反了,非你我之福。2,把这个事上报给皇上,让皇上下旨,堵清流的嘴。3,严令严世蕃等人再想想有没有别的办法,这样搞确实不行。

嘉靖皇帝何许人也,御极四十年玩弄群臣于股掌之间的顶级权谋皇帝,这样的事会难倒他?吕方汇报后,抱着孙子的嘉靖随口一说:诉苦的吧,诉苦的话朕就不看了,有苦让他向内阁诉去。

我不看,我不背锅,你们处理,你们背锅。

事情又回到内阁,主要是回到严世蕃面前。这时候,严世蕃的选择就至关重要了。从剧中来看,也确实是这个选择打响了严党覆灭的第一枪。

在严世蕃看来,胡宗宪明显是看严嵩老了,想跳船,故意夸大困难阻拦国策执行。年初的内阁会议上清流已经集中攻击严世蕃,刀刀见血,虽然有皇帝和严嵩的庇护勉强过关,可是今年弄不来银子国库依然亏空自己还能过关?再则胡宗宪一个总督对抗国策,明显是藐视内阁藐视严党实际当家人严世蕃的权威,这样的人不惩处以后别人有样学样怎么办,都跳反不惩处还有严党?三则你们这也怕那也怕,真有那么可怕?我做成既成事实看你们认不认?

怼人从不落下风的顶级官二代严世蕃此时体现了他和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的最大差距:胆子太大。

他绕开严嵩胡宗宪直接命令郑泌昌何茂才杨金水带着马宁远等人毁堤淹田。

郑何二人和杨金水很好理解,作为胡宗宪心腹的马宁远怎么也愿意趟这趟浑水呢?为胡宗宪解忧当然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马宁远认为自己是在执行国策,眼前的伤天害理都是执行国策的代价。说难听点,他认为自己是带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悲壮去执行国策的,他对得起朝廷对得起胡宗宪的知遇之恩。只有在听到郑泌昌等人的甩锅之词后他才恍然大悟,自己就是个替死鬼。可恨可悲。

毁堤淹田,做了天孽。胡宗宪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整个人应该都是懵逼的:我上书就出了这么个结果?当后来他得知真相后,很悲凉:阁老81了,整天被这些人围着,怎么得了啊。

他明白,这事不是严嵩下令干的,可他已经老了,控制不住下面的人了。

胡宗宪首先下令戚继光部抢险救灾,原本要淹的九个县只淹了一个半。

接下来就该处理这个烂摊子了。

此时的情形是很棘手的,胡宗宪是浙江地方最高长官,属地内出了这么大的事情,领导责任肯定跑不了,同时淹了一个半县,改稻为桑还要不要继续推行,杨金水代表宫里,郑何二人代表严世蕃,怎么样处理他们的态度?

胡宗宪的态度是:田已经淹了,现在不是还继不继续改稻为桑的问题,当务之急是弄来粮食,保证浙江不饿死人。

他借用了马宁远的人头和供词。

于情于理于法于势,闯下这么大的祸,马宁远是必死的,保住他的家人已经是胡宗宪的最大能力。

杀马宁远两个知县拉上李玄,就是把罪名做实河堤失修宫里难辞其咎。

以马宁远的供词做威胁统一郑泌昌何茂才杨金水的立场,逼迫他们与胡宗宪持统一立场,这时再反对改稻为桑,就不是胡宗宪一个人反对,而是严世蕃宫里在浙江的代言人同时反对。

这些都是小伎俩,胡宗宪的能力对付这些阿猫阿狗很容易。关键问题是毁堤淹田这个事情怎么上报朝廷。

刚刚花了几百万两银子的大堤决口,几十万人流离失所,这可是天大的责任,还牵涉到改稻为桑和剿灭倭寇,还牵扯到朝廷严党与清流,皇帝和储君的党争。

这份奏折分量极重,一言定邦毫不为过。

胡宗宪选择了掩盖真相,以河堤失修上报,并快速处斩马宁远李玄两个知县。可以说他是杀人灭口,也可以说他是不得已而为之。

胡宗宪为什么这么做?从他后来和皇帝和海瑞的对话中可以体会一二。

如果此时将实情上报,必然牵扯出实际下命令的严世蕃,严世蕃出事,会牵连严嵩,一心倒严的清流肯定一哄而上,朝廷立时大乱。且不说大明此时风雨飘摇千疮百孔,严嵩倒台朝纲大乱立时就有性命之忧,就是最迫切的浙江急需的救命粮食严嵩倒了靠谁去管?清流会管吗?为了倒严,他们巴不得浙江多死人,会给浙江调粮?

事情从来是两难,胡宗宪的处理方法是责任我一个人担了,你们不要再起波澜。

嘉靖知道胡宗宪说的是假话,严嵩知道胡宗宪说的是假话,裕王知道胡宗宪说的是假话,清流也知道胡宗宪说的是假话。但既然胡宗宪说他是真话,我们就认为这是真话。戳破真相太残酷,所有人都没有做好准备。

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进京说清楚是必须的。

这就有了胡宗宪第一次求见严嵩而不能。虽然原著剧中种种证据都指向严嵩想见胡宗宪却被严世蕃蒙蔽了,但我还是固执的认为:严嵩此时也不想见胡宗宪。

见面了,说什么?

主动感谢胡宗宪背锅?这是心照不宣不能明言的事情。

指责胡宗宪为什么把大堤没有修好?都是狐狸谈什么聊斋。

自我解释这一切都是严世蕃瞒着我干的?有必要吗?胡宗宪不明白?

朝堂之上,三方聚齐。

嘉靖首先官样文章指责胡宗宪为什么杀人杀的那么快?胡宗宪承担责任自己走的是程序迫不得已。

嘉靖接着牢骚饭要分锅吃,严嵩说大家吃的都是大明朝的饭,胡宗宪说只知有朝廷不知其他。责任都在我一身,请求朝廷革职。

嘉靖最后问,严阁老,你说咋办吧?严嵩说,胡宗宪任务重了一些,免去巡抚,让他专心剿灭倭寇。

老狐狸的顶级对决,于无声处听惊雷。

于嘉靖,表面上毁堤淹田的事过去了,接下来大家继续好好干。

于严嵩,表面上毁堤淹田的事过去了,罢免了胡宗宪的巡抚,把胡宗宪从改稻为桑的漩涡里拉了出来。

于胡宗宪,表面上毁堤淹田的事过去了,罢免了巡抚,不用再趟改稻为桑的浑水。

你要是胡宗宪,你也会对严嵩感激涕零,还记得我说过的胡宗宪第一封奏书的三层意思吗?

整个过程,三大高手绵里藏针,各出奇招,唯有裕王一会疑惑的看着这个,一会敬佩的望着那个。

自此,胡宗宪解脱出来,他在京城还有最后一个目的:给浙江百姓争取今年的口粮。

内阁里,私下里,各个大员各显神通。

徐阶:大风吹倒梧桐树,自有旁人论短长。至于有没有粮?不好意思,我也不知道。

高拱:朝廷实在是没有余粮调给浙江了。

张居正:别说没粮,就是有粮,这个时候也不会调给浙江了。

最后,还是严嵩胡宗宪这对白头师弟。

严嵩:少湖啊,内阁首辅这个位子是你的,轮不到严世蕃,你能不能写封信给你的弟子赵贞吉让他调粮给胡宗宪?

胡宗宪:孟静,我以调军粮的名义,你给我多调点粮食,这里没有你的责任,你怕什么?

为什么胡宗宪说我和阁老分不开,君以此兴,必以此落。严嵩御下,确有过人之处啊。

胡宗宪的处境,一个字:难!

回到题目,这个兵是不是胡宗宪命令调的,重要吗?没必要有那么多诛心之论。


user avatar   chen-si-1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马宁远给胡宗宪打的请示,标题估计这个:

大明杭州府关于更好更快推行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暨做好改稻为桑政策下乡宣讲会的请示

胡宗宪批的内容,估计是这个:

同意,请总督署衙负责配合,并抄送台州大营,明确三个工作要点:

一是提高站位,积极配合国策推行。把全营官兵的思想提升到推行国策,人人有责的高度上来,要求各基层指战员要把改稻为桑和抗倭作战的统一性讲通讲透,保境增收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得宣扬割裂、对立。

二是优中选优,积极参与宣讲工作。要求挑选全营官兵中能够认清目前外部环境复杂、倭海局势紧张、敌人持续觊觎、农村形势多变等多要素叠加的艰巨形势的优秀人才,以非本地佃农子弟优先,充实到宣讲队伍里来。

三是集中力量,积极保障春耕工作。对于主动配合的自耕农,尤其是在试点县淳安、建德,要发扬优良传统,积极帮助老乡,落实改稻为桑,必要时可以出动马队,多快好省的完成整田插苗工作。

请泌昌、懋才阅。


user avatar   da-meng-24-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个人觉得法律责任与贫富无关,家庭条件不好不能作为挡箭牌。

我觉得这个事最大的问题在于会让一些人钻空子。

可能对于这个孩子确实是无心的,不是有什么仇恨的心理,纯粹是为了好玩,但是这样不公平的对待,

有钱就赔偿,没钱就原谅的对待方式,只会导致一些处心积虑的人钻空子。




万一,有些人就是仇富,就是刚好自己贫穷,发现有可以免于责罚的方式,又可以宣泄自己的愤怒,也去用油漆泼洒呢?

事发后,可以装作无辜的样子,贫穷的样子,是否可以免于责罚呢?

当一个人因贫穷免于责罚时,我认为车主可能是“善良”,但衍生出来可能滋生的是一些图谋不轨的人。被利用,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因为这么做本就存在不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确实不是一句空话。

有人有幸免于处罚,就容易让部分人钻到空子。不应该因为穷就可以免于法律知外。




我觉得他虽然是小孩,但是不损害他人利益,乱碰他人东西的简单道理应该是懂的。并不是无知。

如果免于责罚,其实某种程度上,只会让他意识不到事情的严重性,对他的教育而言也许也并非是件好事。

责罚的目的在于吸取教训。做错了事,需要承担一定的代价。



孩子未成年,家长作为监护人,应当为其负起责任。

家庭条件不好,可以分期付,分期赔偿,可以定出一个赔款计划,以后慢慢还。

这并不是没有办法解决。

否则,做了错事,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就可以免于赔偿,是不是某种程度也是一种纵容?

孩子的过错,家长需要赔偿。



这样,家长以后也会更加注重家庭教育,管教好自己的孩子。


user avatar   xie-xuan-54-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黄码管理哪够?“黄码管理+征信档案”配合使用效果最佳,是当前最有效的管理措施。


一些地方把闯红灯、错误垃圾分类、手机声音外放、公交吃东西等等纳入失信行为,这个未参与全员核算检测的,不仅仅要黄码管理,更得上个人征信管理系统,还有啥措施,一并上。

回答完这个,才发现另外一个热点:河南教育厅规定「学生寒假违规补课将计入个人诚信档案 」zhihu.com/question/5126


1:全员核酸急迫性:一个没有大规模新增病例的城市2天内全部核酸的急迫性在哪里?

过往一年黑龙江VS上海市新增病例对比

2:全员核酸必要性在哪里?上海新增病例每天基本没断过,虽然大多是入境者,市区也出现过多次病例情况了,也都没那么紧张。最大规模的也就是迪斯尼那次几万人次核酸,也被人喷不科学。即便是做核酸也在很小范围才有,精确到小区的单元楼。我隔壁先后两个楼被临时封闭2天做核酸,但对其他楼没有任何影响。

3:擅变黄码科学性在哪里:健康码颜色制定本来是从科学范围来预估一个风险可能性,不管三七二十八直接变黄码的操作真是高,实在是高!




  

相关话题

  有哪些可以被称作「国士无双」的历史人物? 
  为什么很少人知道新生代? 
  历史上是否真的有人假扮君主招摇撞骗? 
  真实的土匪是怎样的? 
  「满清十二帝无一庸人」的说法对吗? 
  东亚汉文化圈国家有没有可能以后由中国主导形成一个联邦制超级大国? 
  有什么关于井冈山的冷知识? 
  冰心离世后,其孙为何会在其墓碑上喷上“教子无方,枉为人表”? 
  为什么我总觉得我们给我国封建社会历史的断代出了问题? 
  哪些古代名人有不为人知的一面? 

前一个讨论
取消外卖,年轻人会不会自己做饭?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男子花 41 万买手镯被质疑消费能力有限气到眼震需要住院?卡地亚称正在调查,消费者该如何维权?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