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丘福北伐是否全军覆没?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long-run-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关于胪朐河之战,丘福十万精骑全军覆没是广为人知的,可能因为这个够劲爆够抓人眼球吧。

其实在太宗实录里对这场战事记载算挺详细的,丘福到胪朐河的一共将校千余人。原文白纸黑字的“诸军未集”,李远拦丘福孤军深入也是要他扎营固守等待大军到来再决战,没有什么十万大军。

而且丘福本身并不是去找本雅失里决战,他是去布置守备充当先头部队的。朱棣给他的任务很明确“自开平以往,【虽不见敌】,然后交代“倘若对敌,日夜严谨瞭备,【敌至则出奇兵以击之,否则,审势查机,可进则进,可止则止,不宜执一。】”所以丘福只率千余人到胪朐河没人反对他,因为符合朱棣严谨瞭备敌至出奇兵击之的命令。而持续孤军深入两日则严重违反了朱棣审势查机可进可退的指令,且朱棣在面授方略的过程中也并没有命令要他们必须寻找本失雅里决战一举荡平。所以第一次丘福渡河追击散兵时没人反对,抓住尚书后决定打本雅失里诸将就集体反对了,理由就是等大军俱至后先派侦骑探查再决定;第二次王聪李远反对时还特意强调朱棣的【“圣谕谆切”】再次建议扎营固守等待大军赶到汇合后再决定是战是退。

整个过程中,全军将领都没想过要跟本雅失里决战,去胪朐河是打先头零散敌军的,丘福本人也是在俘虏一尚书后临时起意要抓本雅失里,而这个决定自一出现就被所有人反对,它从来就不是明军这次出战的任务。

真正的决战部队统帅是朱棣本人,他在谕书里说的很明确,“今命征虏大将军率师往问杀使者之故,朕明年必亲率大军往正尔罪。”所以这次战败朱棣发怒的点是丘福“不听吾言”,乃至于被革爵,而李远王聪则追公,战死及逃回将士照常抚恤不问前责。

对于兵力,郭骥在永乐七年六月即公历7月被杀,朱棣怒而兴兵,丘福永乐七年七月甲寅即公历8月13日受封征虏大将军,然后等朱棣面授方略后才离去。在此期间只有一条为出塞准备的调兵记录,即山东都指挥司骑兵一千人和辽东都指挥司骑兵五千人“赴北京听征胡寇”,一共六千。而败没日期是八月癸酉即公历9月23日,满打满算一个月多十天,还不算赶路的时间,怎么集结十万大军出塞呢?朱棣十一万四千人还花了五个月。所以应该是瓦剌向明朝提供本雅失里在胪朐河一带的情报后,丘福遵守朱棣“敌至则出奇兵以击之”的命令带着这几千骑兵前往突袭,他本人率千余人先头部队先至,而李远王聪说的后军应该就是这几千骑兵,因为数量也不多,所以就算汇合之后也要谨慎处置能战则战不能则退,据李远的说辞“二日内我军必至”可见后军距离他们起码还有两天的路程。

这千把人也没全军覆没,有不少突围出来于九月回到明朝汇报了这场战役经过,朱棣北伐时又有不少逃出来归队,至于后军也“军士皆驰还”。

丘福临时起意抓本雅失里后来看是蠢,其实他自己的打算并不是真的靠手里这千把人硬肛本雅失里主力,而是先派火真去找本雅失里假意招抚和谈,期间他本人趁机率军来个斩首行动。“谋遣同安候火真使虏营,假言求和,自率轻骑继之,火真犹豫未决,福属声曰不从命者斩。”然而人家就没想着谈,直接把丘福给围死了。

吐槽一句,很多人眼里汉人军队都是属韭菜的,一场仗下来不死个几万人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那真是死一茬长一茬,快得很。


user avatar   gao-ming-hui-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明朝档案总汇》出版之后,明初军事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可以不再依赖于实录、文集,而是可以梳理《武职选薄》、《家谱》、《方志》中的明朝中下层军官档案得出更精确的结果,比方说我翻检材料的时候常见“夹河阵亡”、“战死阿鲁浑河”的记录,但永乐七年丘福北征战死的军官史料相对有限(当然也是个人精力有限,翻检材料有功利性,对于永乐七年丘福北征问题没有刻意用功),如果丘福北征阵亡十万或数万的话,军官档案里必然是海载斗量的阵亡记录

现在翻检了一下,明朝档案里丘福北征阵亡当作“饮马河阵亡”,目前知道至少有数位军官的记录明确记载“饮马河阵亡”

第一位是太原左护卫左所百户王聚替,根据《王氏诰命碑》(汾阳县金石类编372页)“高祖王能,洪武二十二年除太原左护卫左所,实授百户。二十三年,曾祖王聚替,永乐七年饮马河阵亡,祖王贵袭,宣德三年,改太原右卫户右所。”

另一位是燕山前卫指挥同知李安,《丰县文史资料 第5辑》有一篇根据《李氏家谱》材料写成的《明初怀远将军李忠、李顺、李得春、李安》,明确指出李安于永乐七年八月二十一日饮马河阵亡

第三位是金吾右卫指挥使施忠(怀柔伯施聚父),据名山藏记载“永乐七年征进饮马河没于军”

第四位是杭州前卫副千户刘友,天启海盐图经载“永乐七年征迤北饮马河战殁”

  第五位是济南卫指挥邓瑜,古今图书集成:“按《东昌府志》:胡氏,指挥邓瑜妻。永乐七年瑜为济南卫指挥北征,谓妻曰:我为人臣,当死君,汝为人妇,能死夫乎。胡应曰:能。瑜竟阵亡饮马河。父母劝他适,胡泣曰:吾已许之矣。守节终身。天顺间,诏表其门。”此事《嘉庆东昌府志》系年于永乐十七年,当是传抄之误

 第六位是府卫军右所百户张兴,《明朝档案总汇》第54册337页记载“永乐七年饮马河阵亡”


第七位是府卫军指挥佥事张振,明朝档案总汇60册第6页载“张振……平定京师,钦升府军卫指挥佥事……永乐二年给授流官诰命一道,七年迤北征进,伤故”,其子张麟“于永乐九年敬与全俸优给”,张振应当是突围而出的明军官兵之一战后因伤而亡

第八位是高邮后所副千户王林,王林出身卫所不祥,明朝档案总汇63册389页“三十二年克怀来升小旗,三十四年夹河升总旗,三十五年灵壁等处升高邮卫后所副千户”,如果不出意外很有可能并末上任而是仍在原属的亲卫军都指挥司某卫,“永乐七年北征失陷”

第九位是锦衣卫中后所百户何林,明朝档案总汇53册355页载,何林“洪武二十九年充仪卫司校尉,济南升小旗,三十四年西水寨升总旗,三十五年克金川门钦除锦衣卫中后所百户,永乐二年钦与世袭……永乐七年迤北征进阵亡”

第十位是金吾右卫百户何福,明朝档案总汇50册468页载“何福……三十四年西水寨功升总旗,三十五年平定京师奇功升龙江右卫前所,永乐二年调金吾右卫前所,七年征进未回”

第十一位是云南都指挥同知王政,康熙茶陵县志载“王政……洪武年起军功,由龙骧卫百户累升至云南都指挥同知,永乐七年迤北征进阵亡”,太宗实录洪武三十五年九月载“王綍、方敬、王正、刘鉴俱为云南都指挥同知”,此人当是太宗实录提到的“王正”

第十二位是隆庆卫副千户石严,“严补选授小旗,靖难累功升隆庆卫副千户,永乐七年迤北战殁”

第十三位是宁海卫后所千户不老火(不老火三字个人辨识,可能有误,考虑其后世一直在金吾右卫,怀疑其原在金吾右卫即燕山右护卫),明朝档案总汇50册11页载“不老火……三十五年克金川门,钦升宁海卫后所正千户,永乐七年征进迤北故”,仅言“故”怀疑可能非战死

第十四位是千户孙连哥(来源自金吾右卫选薄,孙连哥当是金吾右卫千户即燕山右护卫),明朝档案总汇50册25页载“孙连哥……三十五年克应天府升正千户,饮马河失陷”

第十五位是金吾右卫指挥佥事吕长吉(即原燕山右护卫),明朝档案总汇50册41页载“长吉……三十五年渡江平定京师升本卫所指挥佥事……七年饮马河失陷”

第十六位是苏州卫中所正千户兀哈郎(同样出自金吾右卫选薄),明朝档案总汇50册66页载“兀哈郎……三十五年金川门功升苏州卫中所正千户,永乐七年至饮马河”,虽然饮马河后文字残缺,但二辈狗儿旧选薄条下有“狗儿系苏州卫中所失陷正千户兀哈郎”

第十七位常山左护卫千户脱罕台同样来源于金吾右卫选薄,明朝档案总汇50册76页“脱罕台……平定京师升永清左卫右所正千户,永乐……(文字残缺,从后文看当与调常山左护卫有关)……山左护卫,七年饮马河失陷”

第十八位是金吾右卫右所千户王友,明朝档案总汇50册189页载“王友……永乐元年升金吾右卫右所千户,三年与世袭……王名年,三岁,系王友嫡男友,父永乐七年征进饮马河……”(以下文字极难辨识,但应当与王友战死有关)

第十九位是金吾右卫后所副千户张兴,明朝档案总汇50册392页载:“张兴……永乐二年升金吾右卫后所副千户,三年钦与世袭……永乐七年迤北征进,在饮马河与贼对敌阵亡。”

第二十位是府军后卫左卫副千户殷聚(出自金吾右卫后所选薄,怀疑其人仍在金吾右卫即原燕山右护卫,此外只言永乐七年阵亡不排除其它方向阵亡的可能,但一般情况是随丘福北征)明朝档案总汇50册396页,“殷聚,吴元年从军,十三年改燕山右护卫……三十五年泗州归顺升府军后卫左卫副千户,永乐七年阵亡”

第二十一位,金吾右卫指挥同知陈斌(出自金吾右卫前所选薄,感觉前所在永乐七年损失最大,),明朝档案总汇50册493页载“陈斌系亲弟,因阵亡功升今卫指挥同知,饮马河阵亡”

第二十二位是留守中卫中所百户张显,明朝档案总汇49册51页“张显……平定京师……留守中卫中所百户……永乐七年迤北征进,对(此字不识)伤,故”

第二十三位是凤阳卫右所正千户叶全,明朝档案总汇49册150页载“叶全……三十五年平定京师升凤阳卫右所正千户,永乐七年征进饮马河,伤,故”

第二十四位是镇朔卫中所正千户柴钦(出自燕山左卫选薄),明朝档案汇编50册第177页载“柴钦……三十五年平定京师升镇朔卫中所正千户……永乐七年迤北饮马河失陷”

第二十五位是扬州卫指挥佥事林得(和上面的柴钦一样出自燕山左卫左所选薄,个人认为燕山左卫左所有相当兵力应当抵达战场),明朝档案总汇51册189页载:“林寿……三十五年渡江升扬州卫指挥佥事……永乐四年故,林得……袭前职,永乐七年饮马河失陷”

第二十六位是燕山左卫前所正千户韩得温,明朝档案总汇51册205页载“韩得温……三十五年克金川门升燕山左卫前所正千户,永乐七年征进亡故”

第二十七位是武平卫正千户郭彬(出自燕山前卫选薄),明朝档案总汇52册66页载:“郭彬……三十五年平定京师升武平卫正千户,永乐七年饮马河故”

第二十八位是河南卫左所百户刘胜(出自燕山前卫选薄),明朝档案总汇52册90页“丙午年从军,洪武八年调密云卫,十三年调燕山前卫,……三十五年平定京师升河南卫左所百户,永乐七年迤北阵亡”

第二十九位是淮安卫前所百户韩成(出自燕山前卫选薄),明朝档案总汇52册102页“韩成……三十五年渡江克金川门升淮安卫前所百户,永乐二年与世袭,永乐七年迤北阵亡”


第三十位是燕卫前卫副千户徐礼,明朝档案总汇195页载“高祖徐礼系亲男,永乐元年以阵亡功升副千户,永乐七年阵亡”

第三十一位是燕山前卫前所百户高得兴,明朝档案总汇52册267页载“高得兴代役……三十五年平定京师升燕山前卫前所百户,永乐七年饮马河阵亡”

第三十二位是德州卫副千户彭兴(出自通州卫选薄),明朝档案总汇52册371页载:“彭兴……三十四年渡江奇功升海州卫副千户,永乐七年饮马河阵亡”


第三十三位是定辽中卫右所郎洪(出自通州卫选薄),明朝汇案总汇52册499页载:”郎洪……三十五年渡江克金川门功升定辽前卫右所副千户,永乐七年征饮马河阵亡”

第三十四位是龙虎卫左所正千户郑兴(他是第一个非靖难功臣出身的武职),明朝档案总汇70册121页载“郑兴……三十年升龙虎卫左所世袭正千户,三十一年钦与世袭……永乐七年迤北征进失陷”

第三十五位是西宁卫中所副千户石政,明朝档案总汇70册150页载“石政……三十五年平定京师升西宁卫中所副千户,永乐七年迤北阵亡”,但不好确认是否在饮马河阵亡,当年西宁卫有北征战事

第三十六位是潞州卫中所副千户杭玉,明朝档案总汇70册326页载“杭玉……三十五年金川门升潞州卫右所副千户……永乐七年迤北失陷”

第三十七位是兰州后所百户牛麟,明朝档案总汇70册479页载“牛麟……三十五年渡江升实授百户……永乐七年迤北失陷”、“兰州后所失陷世袭百户牛麟”

第三十八位是永平卫前所副千户阿鲁秃不花,明朝档案总汇67页第8页载“阿鲁秃不花……三十五年平定京师升副千户,永乐七年迤北阵亡”、“永平卫前所阵亡副千户阿鲁秃不花”

第三十九位是青州左卫指挥佥事刘通,明朝档案55册23页载“永乐九年刘震系青州左卫伤故指挥佥事刘通嫡长男“,同卫千户查贵永乐七年曾出征饮马河,同样伤重而故,故系年于此(但青州左卫参加了永乐八年北征)

第四十位是青州左卫中所千户查贵,明朝档案总汇55册27页载”高祖查贵替,调山东青州左卫中所,永乐七年迤北征进到饮马河与胡人对敌伤重,故“

此外国家图书馆藏《正统三年赵氏诰命》称赵××(原件残破,不知其名,只知道其人出身燕山左护卫,建文四年升和阳卫指挥同知,其后情况由于文字残缺,不好判断,但应当与杭州前卫副千户刘友一样,实际并末上任,仍在原卫)“八月哨胪朐河,九月回还”,与太监刘顺都是这次北征的生还者

随丘福北征并生还者还有永清左卫指挥佥事王全(永清左卫是从其父卫所推断),天启海盐图经称“全……靖难累功升指挥佥事,永乐七年征迤北升指挥同知”

羽林左卫副千户张把秃(羽林左卫即原燕山中护卫,丘福、王聪、火真皆出身于燕山中护卫,但整个羽林左卫选薄只有一人有参战记录)也参加了七年北征,明朝档案总汇51册21页载“张把秃……三十五年渡江升副千户,永乐七年迤北升正千户”

燕山前卫指挥佥事石贵也参加了永乐七年北征,明朝档案总汇52册60页载“石贵袭,升正千户,三十五年金川门升指挥佥事,永乐七年杀败胡寇升指挥同知”


user avatar   li-meng-yang-88-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关于丘福损失的兵力,太宗实录记载很明确,仅损失千人。

八月十五日:初福率将校千余人先至胪朐河遇虏游兵与战败之,遂乘胜度河。又获虏尚书一人,福饮劳而询之言,本雅失里知大兵至惶惧欲北遁,去此可三十余里,福喜曰当疾驰擒之。是时官军未集,诸将皆曰恐虏遣此人诱我,不可信,且驻兵俟诸军俱至,先遣精骑觇其虚实,何如而后击之,毋堕虏计。福不从。所获者为乡导,率众直薄虏营与战相持二日,每战虏輙佯败引去,福铳意乘之。安平侯李远曰,将军轻信谍者,径度河悬孤军至此,虏故示弱给我深入,进必不利。吾等升辞时,圣谕谆切以毋失机,毋轻犯虏,毋为虏所绐一举未捷俟再举将军独志之乎。今退则为虏所乘,莫若结营自固,昼则扬旗伐鼓特出奇兵与挑战,夜则多燃炬鸣炮以张军势,使虏莫测。二日内我军毕致并力攻之必利,不然亦可全师而还。然尤防虏伏设要我归路,将军奈何不虑此而自取败亡乎!武城侯城侯王聪亦力言不可,福皆不从谋,遣同安侯火真使虏营假言求和,自率轻骑继之。火真犹豫未决,福厉声曰不从命者斩,乃先驰马麾士卒行,控马者皆泣下,诸将不得已与之俱既行,虏众奄至围之,安平侯李远武城侯王聪率五百骑突虏阵斩贼数百人,聪战死安平侯马蹶被执,骂不绝口而死。福与火真王忠为虏所执俱死之。
九月五日:丘福麾下將士多有歸之者具言福等及虜戰敗績事。

这个过程很明显,丘福率前锋“千余人”先至胪朐河,此时大部兵力尚未到齐,后队距离丘福尚需2日路程,北虏派人并诈败诱丘福,诸将劝阻,丘福不听,执意让火真去虏营假装求和,自己再率兵突袭,却不想被蒙古人打了埋伏。全军覆没。丘福、王忠、王聪、火真、李远五位将领全部战死。二十日后,丘福军逃回的将士将战败的实情向朱棣做了汇报。

如果不看实录,那么我能找到最早的记载是明孝宗时期的兵部尚书刘大夏的一个私人记载。

《宣召录》时各边俱有警报。上以兵事属意于太监苗逵,与逵谋,欲举兵出塞,劫虏营。谋已决,而英国公张懋与大夏俱未知。苗逵因与予在教场论兵事不合,心知予二人不欲此举,密告于上。明日,召大夏论曰:“尔在两广未来时,苗逵等于延绥河套阴劫虏营,由是虏不敢犯边。尔知之否?”大夏对曰:“尝闻从征将士言劫虏营时事。当时全仗朝廷威德,幸而逃脱,不然全军覆没于境外,未可以为善。”上曰:“永乐中,频年出塞破虏,今何不可?”大夏对曰:“皇上神武,固同于太宗皇帝,奈今之将领、兵力,远有所不逮。且在当时,如国公丘福,稍违节制,遂令数万兵俱陷虏地。况今之将,又在丘福之下。不若令各边将料敌战守,犹似得策。”时左都御史戴珊在侧,极赞予言为是。上遽曰:“微尔二人之言,朕几为人所诬!”遂寝其谋。吁,上之听言从善如转环若是!前代英君谊主所不能及也。

注意刘大夏所言为“数万”“俱陷虏地”。这是个有点含糊模棱两可的说词,但是联系前后文则可知,此为孝宗被太监鼓动,欲派军队出征北虏,刘大夏为阻止孝宗,不免对丘福损失有夸大其词之嫌。

这个说法被同为弘治年间的文人陈洪谟记载在笔记《治世余闻》中。

其后嘉靖王世贞在《弇山堂别集》中沿用了这个记载

福与王忠和聪俱被执见杀士卒死者数万人追削淇国公爵迁其家海南

但是,王世贞转头就在他自己的另一个文章《北虏始末志》中说

上大怒、勑淇国公丘福等讨之而本雅失里巳。为瓦刺所袭破、与阿鲁台徙胪朐河矣、丘福恃众不为备、全军十万骑皆没

得,王大才子狠狠打了自己一个耳光,直接把人数升级到10万。这个数字就是后来明末《国榷》或《明史》中损失十万兵力的史料来源。

明史:秋,命淇国公丘福为大将军,武城侯王聪、同安侯火真副之,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远为左、右参将,将精骑十万北讨,谕以毋失机,毋轻犯敌,一举未捷,俟再举。

以上就是丘福北征丧师十万的史料构建。

但是嘉靖年间修史的也不是只有王世贞一个人,还有一个人,他叫陈建,他写了本《皇明通纪》,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明代通史著作。不仅掀起了私人修史的风潮,更影响了上百年的明修史,但或许是名气太大,陈建修史又无所避讳,导致此书于隆庆五年被禁。皇明通纪描述与实录相同:

丘福等出塞,率将校千余人先至胪朐河,遇虏游兵与战败之……………………福与火真王忠为虏所执俱死之全军皆没

但是《皇明通纪》在末尾却加了四个字“全军覆没”,可见,与王世贞同为嘉靖朝的陈建却认为,丘福北征之战,全军覆没的仅仅是丘福率领的前锋千余人。并未采用数万之说,更不要说王世贞莫名其妙自打脸弄出来的十万。

那么,丘福此次出征到底带了多少兵力?

我们拉一条时间线:

永乐七年六月郭骥被杀导致朱棣决定兴兵。

六月二十日 辛酉,调兵

敕鎮守大同江陰侯吳高,調山西属衛馬步兵,令都指揮李謙等率往興和,山東都指揮司選馬軍一千,遼東指揮司選馬軍五千,各令都指揮率赴北京聽征胡寇。

六月二十七日丁卯,命令丘福率军征虏

今欲命将领骑兵出塞剿之。

永乐七年七月癸酉丘福受封,朱棣给丘福面授机宜后丘福出发。

八月十五日,丘福即战没。

即从调兵开始,到丘福受封,率王聪、火真、王忠、李远 四将出征时仅有14天。而且:

率甲骑往征北虏

丘福此行全部携带骑兵,且在朱棣与丘福所授的要求中说的很明白,

敌至则出奇兵以击之,否则,审势查机,可进则进,可止则止,不宜执一。

朱棣的目的只是让丘福出塞奇兵捣巢,能打则打,不能打则探听虚实,待朱棣准备大军再战。 因此丘福全军很明确配备的主力为骑兵,而且是甲骑。步兵数量应该不多。

既然是出寨捣巢作战,讲究的就是奇兵突袭,必选择精锐骑兵,而不可能是大队兵力。显然,丘福不可能携带10万骑兵出征。 毕竟,真的拿出10万甲骑出征,恐怕朱棣得把裤衩当了,以举国之力才能支持如霍去病般的甲骑出征。10万兵力出征,也无法达成战役的突然性,这就不叫奇兵捣巢了。 。

再看调兵:敕鎮守大同江陰侯吳高,調山西属衛馬步兵,令都指揮李謙等率往興和,山東都指揮司選馬軍一千,遼東指揮司選馬軍五千,各令都指揮率赴北京聽征胡寇。

吴高镇守大同,调他麾下的马步兵由李谦等带到兴和。 永乐年间,大同属山西行都司,下辖12卫。兴和为兴和守御千户所,即今天的河北张家口张北县。为永乐北征的出发起点。丘福显然也是沿此路线出发。因此丘福得到的兵力为从山西行都司调来的马步兵,另有山东骑兵1000,辽东骑兵5000。 可惜这里没说明白山西行都司调来多少兵力。

但是,宣宗实录记载,宣德七年“山西行都司所辖十二卫军士二万皆为土军”。宣德距离永乐所去不远,兵力变化应该不会太大,即是说,山西行都司一共只有20000人,考虑明代卫所制以7分屯种3分为战兵,永乐九年"镇守大同江阴侯吴高言山西行都司属卫军士今或全卫或十之七八屯种故操练者少请留其半操练以备不虞 ",吴高也说山西行都司军士十之七八是屯种生产,并不操练。则当时的山西行都司就算是放弃自家防线,将全部战兵送到兴和,也即仅有6000人。辽东、山东、山西距离北京和兴和都不远,这也是短短半个月明朝所能调集到的最合理的兵力数字。

由此可以推测,丘福此次出征所携兵力仅有万人左右。而万人规模也非常符合明代边将出寨捣巢的兵力规模,如成化王越经典的捣巢红盐池之战,兵力即仅有万人。

此外,从另一些记载也可证实,丘福与手下的四将所携兵力也不过是万人。

永乐元年,己巳书谕郡王高煦曰闻尔兵行初至清河从者为雷震死过居庸汝幕中釜鸣皆不祥之徵不可不谨即率骑兵三百人还北京余令武安侯郑亨武城侯王聪安平侯李远总之就驻宣府。
宣府副总兵安平侯李远奏山西缘边胡寇出没。
敕武城侯王聪同安侯火真率骑兵三千人哨了迤北。

王聪,李远,火真皆为进驻宣府卫(宣德年间才设万全都司,此时的宣府卫隶属后军都督府)的副总兵。而王忠则在北京屯种。即丘福所带四将中有3人为宣府卫副总兵,按明军制,这个级别将领所能指挥的兵力最多也不过是2个千户,即2000人左右。

查实录,这4将中,有记载的携带兵力最多一次就是王聪与火真两人带骑兵3000人出哨。

让4个平时只能指挥不到2千人的将领与丘福一同出征,丘福的总兵力若是能到十万,怕是丘福得长出三头六臂外加出马韩信附体才能指挥这十万人吧。


user avatar   da-nei-yi-x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邱福就1000多人,感觉很多人对10万人级别的行军、追击、渡河,是完全没有概念,“去此可三十余里”,就30多里路,邱福如果有10万人,沿途可以塞满明军了,蒙古人连伏击的空间都没有。

了解一下5万人,10万人行军是什么概念,936年耶律德光入侵“九月,契丹主将五万骑,号三十万,自扬武谷而南,旌旗不绝五十馀里。”

耶律德光率5万骑兵,就拉了50多里长的队伍,邱福10万大军的队伍,可以拉100多里了。

邱福可是强渡胪朐河,也即克鲁伦河。军队8月15日渡河,几天后就完蛋了,这点时间居然敢yy明军能够迅速集结10万大军?

8月正好汛期,克鲁伦河好歹也有几十米宽,几米深,连人带马淹没是没有问题的,10万明军是怎么飞渡克鲁伦河的?

明军要是能够飞渡,黄百韬可是要痛哭流涕了,感觉很多人对10万军队渡河也没什么概念。10万人迅速集结,10万飞渡河流,渡完河后10万人再次迅速整队,然后追击30多里,最后10万人集体打包进入伏击圈,邱福有这练兵水平,可以直接去报名参加抗美援朝了。

古代打仗,兵力数量本来就一堆水分,更不要说邱福要是有10万骑兵,朱棣要倾家荡产了,就不要拿军事制度研究来证明兵力数量了,哪怕了解一下军队追击的行军长度,军队渡河是什么概念,就知道邱福10万追击,纯属瞎扯淡。

耶律德光5万骑兵,队伍有50多里,差不多20多公里,49年四野入关,90万人行军,队伍从冀东平原拉到沈阳,长达500多公里。


user avatar   wang-ming-fei-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多亏后继者的陪衬,让明都成为华夏的代名词了,如果不是反清复明的口号喊了两百多年,谁会在意明朝啊?


user avatar   yiqi-jue-chen-20-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多亏后继者的陪衬,让明都成为华夏的代名词了,如果不是反清复明的口号喊了两百多年,谁会在意明朝啊?


user avatar   san-xie-cao-81-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挺搞笑的提问啊……

斯诺登都过去这么久了,

不会还有人不知道拉登塔利班什么的一开始都是美国资助的吧?

恐怖组织?

美国不管它们,它们发展的起来吗?

大部分恐怖组织不就是美国为了搞俄罗斯或者其他人搞出来的代理人吗?

====================

嗯,对了,不懂的可以去看这个,

神解读!姜子牙讲的其实是美国本拉登和斯诺登的故事_哔哩哔哩_bilibili


user avatar   kong-ling-bai-5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弘扬汉服文化也是要恰饭滴。

不逼你们按“标准”买衣服的话 怎么赚钱?

你们这些不按“标准”来的伪汉服爱好者害的别人白花时间弘扬汉族传统服饰了!


user avatar   849078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麟之趾

(先秦)佚名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user avatar   fei-mao-76-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麟之趾

(先秦)佚名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相关话题

  为什么有人认为秦汉之后的中国不是封建社会? 
  古代打仗运粮食用车吗,什么时候开始用的。为什么支持几万人的部队粮食,需要几十万的运粮部队? 
  如何利用自己擅长的领域和优势,做点有意义的事儿为建党百年献礼?你有什么有意思的创意、想采取哪些行动? 
  明朝所有的总督都加兵部尚书衔吗? 
  迦太基输掉三次布匿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长平之战给赵国士兵每人天降一箱方便面,赵国能打赢吗? 
  为什么法西斯和共产主义会有冲突? 
  什么东西,是你1999年有,2018年却没有了? 
  无力吐槽是怎样的体会? 
  如果没有明朝,清朝能否学习西方完成工业革命? 

前一个讨论
马斯克又「炮轰」拜登称「拜登是一个人形湿袜木偶」,对此你有何评价?
下一个讨论
美军在二战后虐死百万德军俘虏是真的吗?





© 2024-11-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