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有哪些鲜为人知的世界之最? 第1页

     

user avatar   meidongdong20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真没想到身为一个老司机,有一天被逼的要在知乎上开车。当然,针对最高赞这个胡说八道,信口开河,危言耸听,极尽抹黑中国之能事的答主 @Albun Fayr 。小开一下还是可以的。

你乎的群众,真的被一忽悠就激动了,不肯动脑子去想一想是不是真的是这样。碰到一点似乎难以理解的事情,比如购买某些视频是如此简单,就冲动得不行,觉得好像遍地都是幼女视频了一样。你们当然被最高赞骗了。

事实上某些视频根本就不用购买,你只要善用翻墙搜索,在网上可以免费下到任何令你匪夷所思的东西。而且繁荣的网络时代带了了很多能利用微信淘宝买到的比某些视频更危险的违禁物品。购买过程简单到令人震惊,但是友情提醒,快递,网警都是有人在检查这类犯罪的,莫犯法,抱着侥幸心理犯法而被抓,那是你活该。

中国这些年被某些居心叵测的人真的是黑出了花样,黑出了境界,万万没想到连“儿童色情领域的世界之最”这种帽子都能被扣上,我真的一个大写的服。

匿名用户:中国有哪些鲜为人知的世界之最?

这位匿名答主的数据珠玉在前。我只谈谈直观地感受。老外这些年对中国鸡蛋里头挑骨头,儿童色情这个领域他们连提都不会去提。为什么,因为这个问题在中国几乎不存在。中国人对幼女的视频容忍度有多低呢?举个例子来说,这是我从某中国色情视频网站下载的一部片子的截图。

你乎肯定不乏其他的老司机,这个网站是啥,我相信老司机们一眼就能认出。这个网站有多大,大家心知肚明。

中文的色情网站服务器都开在国外,不受中国法律和政府约束,但是作为一个法外之地的色情网站,都自律到打上这种水印,要用户联系管理员举报未成年人视频。为什么呢?显然是因为这样的视频会引起用户的强烈不满,损害网站利益。

一个连老司机们面对儿童色情在道德上都会这样自律的国家,可能成为“儿童色情领域的世界之最”吗?就因为网上能买到某些骗子以招募演艺人员为名,欺骗未成年人拍摄的裸体视频?

而且这些视频都是每月更新的、有稳定供应链的。换而言之,中国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儿童色情产业。
总归来说,在中国,购买儿童色情的影像,只需要 10 美元的价格,而且都是新的、正在更新的,牵扯到的女童多达 60 人,从社交账号到住址一应俱全。世界任何其他地区,都找不到这般规模的儿童色情了,说是世界之最并不为过。

这不是一派胡言是什么?还每月更新,有稳定供应链,你从那自信满满的说出这种话?就那么几个视频,中国就成了拥有“最强大的儿童色情产业”了?骗子骗了60多人,世界上就找不到这般规模的儿童色情了?这不是危言耸听一派胡言是啥?


想知道什么样的国家是未成年人的泥沼吗?

bbc拍摄过一部纪录片《巴西的童妓》。

这个女孩13岁,就要和她的姐妹在街边接客。拉皮条的就是她的亲生母亲。

这两个未成年男孩穿着高跟鞋女装,在观光客云集的海边做了童妓。

记者在街边毫无难度就找到了贩卖肉体的未成年人谈论价钱。

警察面对记者压力,进行了一次解救,就救出近二十个未成年童妓。

这种地狱一样的世界,我相信大多数中国人连想象都不可能。没错,这地球就是有这样的地方。

一位美国记者写过一本书,讲巴西的童妓问题。根据他的调查,有数以万计的未成年人在巴西的BR116公路(巴西著名的死亡公路)上卖淫。

而巴西不过是一个新兴的性都。泰国,印度,柬埔寨,这些东南亚国家。未成年人卖淫简直就是家常便饭,你只要用上述国家名+童妓进行搜索,结果令人触目惊心。


印度近4成妓女未成年最小仅6岁 童妓囚笼中(图)


当然了,也少不了中东的恐怖组织ISIS。

这些国家,有个什么共同特点呢?

要么政局动荡,民不聊生,沦为欧美发达国家的性都,要么就是封建势力猖獗,妇女地位底下,没有人权,被视为男性财产,可以任意买卖。

中国占那样?中国能从这些国家地区手里拿到“儿童色情产业世界之最”的称号?这位最高赞的答主,在他的各种答案里,为了黑中国,真的是不遗余力,竭尽所能。我已经怼过他一次了。

梅冬冬:为何一些人认为中国神话就是独一无二的,最特殊的?


这次为抹黑而抹黑的答案,撩拨了儿童色情这个G点,危言耸听,大言欺人。把中国捏造成一个“儿童色情产业之最”,居然能骗到1万2的赞。你乎吃枣药丸。


user avatar   fei-xiang-de-he-lan-ren-29-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1969年7月16日,110米高的“土星”5号大推力登月火箭推举着“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

7月20日,飞船抵达月球轨道。下午4时18分,尼尔·阿姆斯特朗驾驶登月舱,在仅剩30秒燃料的紧急关头着陆月球。事后,阿姆斯特朗说他当时有“一千件事情需要担忧”。

当晚10时56分,尼尔·阿姆斯特朗踏上另一个世界,全球5.28亿人同时收看了直播。这个收视率一直保持着世界第一的记录。直到,

直到被中国的春节联欢晚会打破。

给您拜年啦!


user avatar   taohuayuanji20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家是否知道,中国有一个世界最大也最复杂的地下水利工程,它全长5000多公里,总数量1700多条,密布有上万多个竖井,最深可达90多米,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三大工程,它便是新疆地区的坎儿井。

身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其知名度远远不如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甚至也比不上都江堰出名,很多中国人甚至都没有听说过,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今天带大家领略一下:

坎儿井,是新疆干旱地区一种特殊的地下渠灌溉系统,主要分布在新疆东部博格达山南麓的吐鲁番和哈密两个地区,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把地层中的潜流沿着挖成的暗渠引至地面,再由明渠引入农田或涝坝,整体工程量十分巨大,也非常考验人的智慧,对发展当地农业生产和满足居民生活需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知道,吐鲁番是中国极端干旱地区之一,年降水量只有16毫米,而蒸发量在3000毫米以上,可谓中国的干极。但是新疆却有一个好处,就是高山上有雪水融化入地,地形又有盆地。新疆土壤多为砂砾,渗水性很强,山上雪水溶化后,大部分会渗入地下,流入盆地蓄水层。于是,当地人因势利导,利用山的坡度和地下渠,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
之所以说它伟大,让我们先看看坎儿井的构造:
坎儿井,主要由竖井、地下渠道(暗渠)、地面渠道(明渠)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
掘井人先在高山雪水潜流处,寻其水源,在一定间隔打一些深浅不等的竖井汇集水源,然后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水下流;地下渠道的出水口与地面渠道相连接,再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桑田。
坎儿井汇聚地下潜流而成地下河,保护可贵水源尽可能不受炎热、狂风、沙尘暴的影响,并长期保持稳定流量;它顺地势自然流动,由龙口(天山雪水经过地层渗透,通过暗渠流向明渠的第一个出水口)出地面,为绿洲生命提供着成本相对低廉的水源供给。
接着,我们来分析一下坎儿井的施工难度:
1)竖井。竖井是开挖或清理坎儿井暗渠时运送地下泥沙或淤泥的通道,也是送气通风口。一般每隔20—70米就有一口竖井;一条3~10公里的坎儿井,竖井通常多达上百个;井口一般呈长方形或圆形,长1米,宽0.7米,深度最深可达90多米。
乘车临近吐鲁番时,在那郁郁葱葱的绿洲外围戈壁滩上,就可以看见顺着高坡而下的一堆一堆的圆土包,形如小火山锥,坐落有序地伸向绿洲,这些,就是坎儿井的竖井口。
2)暗渠,又称地下渠道,是坎儿井的主体。它一般高1.7米,宽1.2米,短的100—200米,最长的长达25公里;暗渠全部是在地下挖掘,因此掏捞工程十分艰巨。
暗渠挖掘还有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方向的定位。由于地下挖掘,再加上最早始于西汉,指北针等工具并没有在此应用。在开挖暗渠时,为尽量减少弯曲、确定方向,吐鲁番的先民们创造了木棍定向法。
即相邻两个竖井的正中间,在井口之上,各悬挂一条井绳,井绳上绑上一头削尖的横木棍,两个棍尖相向而指的方向,就是两个竖井之间最短的直线。然后再按相同方法在竖井下以木棍定向,地下的人按木棍所指的方向挖掘就可以了。
此外,吐鲁番人民还发明了油灯定向法。油灯定向是依据两点成线的原理,用两盏旁边带嘴的油灯确定暗渠挖掘的方位,并且能够保障暗渠的顶部与底部平行。但是,油灯定位只能用于同一个作业点上,不同的作业点又怎样保持一致呢?挖掘暗渠时,在竖井的中线上挂上一盏油灯,掏挖者背对油灯,始终掏挖自己的影子,就可以不偏离方向,而渠深则以泉流能淹没筐沿为标准。
暗渠越深空间越窄,仅容一个人弯腰向前掏挖而行。由于吐鲁番的土质为坚硬的钙质粘性土,加之作业面又非常狭小,因此,要掏挖出一条25公里长的暗渠,不知要付出怎样的艰辛。据说,天山融雪冰冷刺骨,而工人掏挖暗渠必须要跪在冰水中挖土,因此长期从事暗渠掏挖的工人,寿命一般都不超过30岁。所以,吐鲁番坎儿井也被称为“地下长城”。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坎儿井的规模:
在新疆大约有坎儿井17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其中仅吐鲁番就多达1100多条,吐鲁番的耕地有七成是靠坎儿井灌溉。
大家可能对5000公里没概念,可以先看看京杭大运河1700公里的长度:
再看看贯彻中国南北的黑河-腾冲线长度,全长:3742公里!
现在也许能理解坎儿井的五千多公里有多长。如果再考虑竖井施工量,保守估计坎儿井掘进1m距离3x4x1=12立方的开挖量,那么5000公里的长度就要挖掉超过6000万立方的土石,这相当于把天安门广场那么大的一片面积直线向下挖个137米的大坑。而这土石量,堆起来成为25cm厚2m高的墙可以绕地球赤道3圈。
要知道这可是在古代就开始开挖,早先没有指北针等定位系统,还涉及到井下作业,垂直开挖,克服奔涌的地下水等,而且都是在没有机器的帮助下完成的。
当前,现存年龄最大的坎儿井是吐尔坎儿孜,位于吐鲁番市恰特卡勒乡庄子村,全长3.5公里,日水量可浇20亩地,1520年挖成,至今已498年;最长的坎儿井是鄯善县红土坎儿孜,全长25公里,日浇地58亩;竖井最深的坎儿井,是位于鄯善吐峪沟乡苏贝希坎村东部的努尔买提主任坎儿孜,全长20.7公里,井深98米,日浇地25亩,开凿于1900年;水量最大的坎儿井是吐鲁番市艾丁湖乡吾力托尔坎村欧吐拉坎儿孜,日水量浇地70亩!
始于2000年前,挖了超过5000公里,使用历史超过千年,这些都足以被称成为世界地下水利工程之最,其工程之浩大,构造之巧妙,让人叹为观止。

新疆坎儿井,是古代劳动人民留下的不可多得的珍贵人文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值得当代人给予更多的关注和保护^_^!

部分信息来源:

1)坎儿井_百度百科

2)新疆坎儿井的原理揭秘


user avatar   liu-jia-rui-6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是sb最多的国家










锑(英语:Antimony,拉丁语:stibium)是一种有毒的化学元素,元素符号为Sb,原子序数为51。它是一种有金属光泽的类金属,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硫化物矿物辉锑矿(Sb2S3)中。

自20世纪末以来,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锑及其化合物生产国,而其中大部分又都产自湖南省冷水江市的锡矿山。


user avatar   shan-yang-y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很钦佩中国影视圈的国际主义精神。

一个加拿大人和一个美国人能凭实力和演技力压中国所有青年演员,共同主演一部向中国青少年青春致敬的电影,我觉得世界上其他国家真的很难做得到。

这证明我国影视圈已经摆脱了民族主义情绪的桎梏,真正做到了唯才是举,英雄不问出处——光凭这一点就甩好莱坞十条街。


user avatar   long-ya-57-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即使身在这个国家,身为这个国家的公民,恐怕也没几个人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最多邻国的国家。

陆上邻国: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14个。

海上邻国: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6个。

总共是20个邻国。

俄罗斯也有20个邻国,算是并列第一,但是俄罗斯是靠着加里宁格勒这块飞地硬生生多了立陶宛、波兰、瑞典三个邻国,跟挪威隔着北极圈,只存在理论上的接壤。

中国这可是实打实的本土。

所以我们说中国的边境线是全世界最复杂的边境线,我国有着最恶劣的周边环境,是毫无争议的。只不过吾国吾民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习惯了而已。



另外,中国可是处于“东亚怪兽房”的正中间。

所谓“东亚怪兽房”,意思是东亚这一片,哪个国家都不好惹:随便拉一个出去扔在世界别的地方,都是称王称霸的主儿。

想象一下把印度扔到非洲,把越南挪去中东,把朝鲜放在南美,日本突然从欧洲冒出来,那这个世界真的会很精彩你信不?

而中国位于这些小怪兽的正中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至今68年,没有被这一群小怪兽扯下几块肉来,回过头来看,不得不说是个奇迹。这一条细细的红线背后,是无数人数十年来艰辛卓绝的付出。

边境线,一般是按照山川、河流、分水岭来划分的,注定了这种地方很少是一马平川。中国的边境线,有热带雨林到极地气候的气候分布,有海拔0米的海平面到世界最高峰的垂直分布,有东边典型中华文明圈到西边各种斯坦,北边的欧洲人种、南边的热带海洋文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第二高峰K2乔戈里峰都在中国边境上,实际上绝大多数世界最高峰前十排名都在中国的边境线上。

深处祖国内地,很难想象守卫这样一条边境线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我曾经为祖国守过一段边境线。

喜马拉雅山脉,是中国与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的界山,以前还有个锡金,被印度吞并了。喜马拉雅山脉,西起巴控克什米尔的南迦帕尔巴特峰,东至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的南迦巴瓦峰,绵延2000多公里,发育了世界最大最深最长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发育了一大群8000米以上极高山。这个地方雪峰林立,沟壑纵横,地形极端复杂,热带雨林与极地环境,往往只有几十公里的距离。走在喜马拉雅山区,刚刚还是气候宜人的原始森林,一会儿就变成鸟不拉屎的高寒荒漠,一会儿甚至又变成没法活人的世界第三极,无时无刻不带给你惊喜,让你小心肝扑腾扑腾的。

我从22岁军校毕业就来到了这个地方。

祖国这条细细的红线,平着看固然蜿蜒曲折,垂直看更是惊心动魄。西藏生活的人,最敏感就是海拔,以拉萨为界,低于拉萨就叫“好地方,舒服啊!”,高于拉萨就叫“破地方,艰苦啊!”喜马拉雅山区就不好说了,同一个乡,乃至于同一个村,你都不好说地方好不好:珠峰东坡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结县陈塘镇境内,60公里内海拔从1800米陡然上升到8844米,你跟谁讲道理去?

地形这么崎岖,有些事情就很难用常理去想象:交通极端不便,物资极度匮乏。我亲口吃过比我岁数大的海带,比我爹岁数大的罐头,一到冬天大雪封山,啃好几个月的罐头咸菜不足为奇。一丁点绿色都会被认真对待,但凡是个活物都能得到特殊照顾。有人说军用罐头还挺好吃的,边防军人是绝对说不出来这种话的,任何东西一旦放进罐头里,那绝对就没法下咽,鲍鱼海参都不行。




现在人们对“大陆军”体制有很多诟病。但是这种体制本身也是历史条件决定的,面对如此复杂的边境条件,在国家还没发展起来的时候,“威不足以服远”,不搞大陆军,怎么守住这么长这么复杂的边境呢?

在那个年代,正是陆军老大哥,凭借着极度匮乏的物资,相对落后的装备,硬生生用自己的血肉去弥补上各种不足,为海军空军二炮(火箭军)撑起了发展的空间,为祖国经济发展撑起了保护伞。

我是陆军的人,生是陆军人,死是陆军魂。我的前辈在边境线上到处都留下了星罗棋布的坟茔,有的地方烈士墓已经与边防阵地融为一体,所谓人在阵地在,人不在了阵地也在。这些永远守护着阵地的先烈,就是那群拿血肉生命去弥补一切不足的人。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他们的父母妻儿,同样为这一条细细的红线付出了很多很多。当你的同学、同事、朋友里面有这样的人的时候,应该对他们保持敬意。



我在西藏一直有个习惯,见庙不进,见佛不拜,但只要见到边防军人的坟墓,则必须祭奠。哪怕身上只有一包烟几颗糖,三两个水果,也必须要摆上为他们唱一首国歌,一首军歌。

庙宇再恢宏,佛像再精美,也不足以让我膝盖弯曲。而这些老边防军人,我祝愿他们香火永续,配享天国。


user avatar   huo-niao-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四川自贡一口叫做“燊海井”的盐井,用来地下采卤制盐,是世界上第一口深度突破1000米的井,没使用任何现代化的钻井工具,建成于19世纪的清朝。


user avatar   qing-zhu-nan-shu-xie-zhai-xie-c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自然灾害自古至最多、最惨。


中国雹灾的特点是雹大惊人。如汉武帝元封三年冬十二月的雨雹,大如马头。东汉安帝元初六年四月,沛国、渤海大风,雨雹,拔树三万余株。汉文帝后七年,雨雹如桃李,深者厚三尺。汉景帝二年秋,衡山雨雹,大者五寸,深者二尺。汉景帝中元年,衡山原都雨雹,大者尺八寸。晋成帝咸和七年五月的一次雹灾,大如鸡蛋,平地三尺,行人禽兽死者数万。面积遍及太原、东平、武乡、赵郡、广平、钜鹿等千余里。树木摧折,庄稼荡然无存。这是历史上记载最严重的一次雹灾。

明朝143次饥荒。其中旱饥52次。旱涝饥32次,水饥16次,旱蝗饥5次,水旱蝗疫饥3次,旱疫饥、蝗饥、雹饥各1次,未明原因饥43次。在明宣宗宣德七年(1432年)至明英宗天顺八年(1464年)的32年时间,连年遭受旱灾。旱情笼罩南各地,造成溪涧断流,田苗焦枯。土地干坼,寸草不生,民皆饥饿,饿殍甚众。


宋朝发生鼠灾7次,元朝发生3次,明朝发生4次,清朝末见鼠灾记载。宋朝最严重的鼠灾有两次:一次是宋高宗绍兴十六年(1146年),“清远、翁源、真阳三县鼠食稼,千万为群……自夏徂秋,为患数月方息,岁以为饥。”另一次是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八月,淮东、通、泰、楚、高邮黑鼠食禾既,岁大饥。时,江陵府郭外群鼠多至塞路。其色黑、白、青、黄各异;为车马践死者不可胜计,逾三月乃息。”元朝较重的鼠灾记载是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泗州频淮两岸,有灰黑色鼠,成群覆地食禾。”明朝两次较重的鼠灾出现在万历年四十四年七月,南直土鼠千万成群。夜衔尾渡江南往,络绎不绝,几一日方止。”“万历四十五年,五月,南京江宁县夜有妖鼠万余,衔尾渡江,入食田禾稼。七月,应天所属,群鼠渡江,食民间田禾殆尽。”


宋发生疫灾34次,最严重的是宋理宗绍定五年,金哀宗正大九年(1232年),“金汴京大疫凡五十日,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人,贫不能葬者不在是数。”


元朝发生疫灾25次。元成宗元贞三年,大德元年(1297年),“河间之乐寿、交河疫,死六千五百余人。”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春,绍兴、庆元、台州疫死者二万六千余人。”


明发生疫灾37次,其中出现了三个疫灾蔓延期:永乐间为第一次。明成祖永乐六年至十二年的七年时间,就有五年发生疫灾。永乐六年(1408年)“七月,江西广信府玉山、永丰二县疫。死一千七百九十余人。九月户部启:江西建昌,抚州及福建建宁、邵武等府自去年至是年正月,疫死者七万八千四百余人。十月,江西广信府上饶县疫,民死者三千三百五十余户。”永乐八年,“七月,山东登州府宁海等州县自正月至六月疫死六千一百余人。十二月,以福建邵武府比岁境内疫,民死绝万二千余户,所遗田地准以杖罪囚徒耕种输税。”永乐九年,“六月,磁州武安县民疫死者三千五百余户。荒芜田地千三十八顷有奇”。永乐十一年。“六月,浙江乌程、归安、德清三县疫,死万五百八十余人。七月,浙江宁波府鄞、慈溪、奉化、定海、象山五县疫,死九千一百余人。”此后有二十七年比较安全。到明英宗正统九年,又出现第二个疫灾蔓延峰期,“绍兴、宁波、台州瘟疫大作,至于明年,死者三万余人。”此后又有九年较安全,到明代宗景泰五年至七年,又出现第三个大疫期。景泰五年,“四月,淮、徐以北疫疠大作,死者不可胜数。”景泰六年,“六月。西安、平凉等府,正月以来不雨,四月雪霜,瘟疫死者二千余人。常、镇、松、江四府瘟疫死者七万七千余人。”景泰七年“五月,广西桂林府疫,民男妇死者二万余人。湖广黄梅县今年春夏瘟疫大作,有一家死至三十口者,计三千四百余口;有全家绝灭者,计七百余户。”此后,还发生多次疫灾,直至明朝灭亡的明思宗崇祯十六年七月,“自二月迄今,京师大疫。死亡无算,日以万计。出二万金,下巡城御史收殡。”


清发生疫灾60次。清朝疫灾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多处发生,疫情范围广。例如,清世宗雍正六年三至四月,全国先后有江苏武进、镇洋、浙江常山、山西太原、沁原、直隶井陉、获鹿、湖北枝江,陕西甘泉、湖北崇阳、蒲圻等十四处发生疫灾。乾隆十三年,山东有泰安、曲阜等六处疫灾。嘉庆二十五年至道光元年又是连续两年全国多处发生瘟疫。同治元年至十一年,就有七年全国多处疫灾。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资料编篡组:《中国历代自然灾害及历代盛世农业政策资料》。农业出版社,1988。


民国时期自然灾害连年不断,无年不灾,受灾区域广大,人口众多。根据有关资料的统计,在1912—1948年的37年间,各类灾害总计造成16698个县受灾,即平均每年有451个县受到灾害的侵扰。按照民国时期的行政区划,全国共有县级行政区划2000个左右,平均每年都有1/4的土地处于灾害的蹂躏之下。在多灾并发的年份,全国竟有一半的国土笼罩在灾害的阴影下,如1928年有1029个县受灾,1929年有1051个县受灾。灾害的种类繁多,既有水灾、旱灾、风灾、雹灾等气象灾害,也有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还有蝗灾、螟害、鼠灾、瘟疫等生物微生物灾害及土地的沙漠化、盐碱化等灾害,而且这些灾害大多并不是以单一的形式出现,常常是祸不单行、连续不断或交相发生。在所有的灾害中,最为严重的是水灾,在37年间全国共有7408个县受灾,年均200个县;其次是旱灾,共有5935个县受灾,年均161个县;排在第三位的是蝗灾,共有1719个县受灾


 第一次是光绪初年的1877—1878年,即历史上所谓的“丁戊奇荒”。此次灾荒遍及华北,波及苏、皖、川等省,学术界对华北大旱灾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此不作赘述。而实际上陕北也是灾荒的中心区域之一,特别是榆林府所属之怀远(今横山县)、葭州(今佳县)、神木及绥德州属之米脂、清涧、吴堡及靖边、甘泉、宜川等县最为严重。据记载靖边县“光绪三年(1877年)大旱,越明年,荒甚,民嚼草根,继食树皮叶,俱尽。又济之以班白土,土柔无沙,掘地得之,老稚斃于胀肚者苟免黠者,又往往割饥荼臀,以延残喘,甚有屠生人以供餐者,又掘大坑以掩殣骨,每日晡时饥犬饿狼叫號相闻,掘食残骼,弥散原野间”。(卷四·灾异)横山县:“光绪三年怀远(即今横山县)自春徂夏旱,无滴雨,赤野千里,斗米银二两,饥民僵斃者甚众,……冬大雪,深二尺许。”(卷二·纪事志)神木“光绪三年大旱,斗米钱二千,饿殍盈野。”如此严重的灾荒迫使人们离开家园,外出逃生,如甘泉县:“光绪三年奇旱,饥馑而逃散死伤者去十之七八”,甚至人相食及家人自相残杀,如宜川县“(光绪)四年夏,青黄不接,饿死甚众,交川某家,大小九口自杀自食,终留一女人,各村均有杀人为食者,东家走西家,即有残害者。”(地理志·灾异)再比如该县“北赤镇有一小饭铺,开打火店,晚宿单客即杀而食之卖之,迨事发搜出一大坑内藏人骨十余具,众怒而杀之。”总之,此次大灾荒,使陕北“连旱三年(即1877年,1878年,1879年),士忧悬磬,农叹辍耕,工商皆苦于停业,对社会造成了巨大创伤,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第二次是民国17—21年,即1928—1932年。此次灾荒持续时间之久,灾情之严重,实为百年不遇。据记载从1927年开始,陕北就已旱象严重,到1928年“自春至秋,滴雨未下,井泉干涸,树木枯萎,秋田颗粒无收,麦每石60元银币无处可买,”到1929年,灾情进一步蔓延,并日趋严重,据1929年2月8日的《大公报》报道:“陕北二十三县,从去年十月到今年一月,由于灾情,大多数人口悉以逃亡,所余者惟不能出走之人耳,村市多以空虚,否则惟妇孺老弱残废不能出门者所居,”据统计“灾民人数查有五十五至五十九万,如一两日内不得救助,则大多数当必死矣。”大灾荒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粮食的短缺和粮价的上涨,从而导致严重的粮荒,以至于“小麦每230斤,价65元,若在平时。不过5-6元而已”,人们为了求食,几乎变卖了所有值钱的东西,包括土地、房屋、衣物等,有的连妻儿子女也卖掉,以换取食物,据统计仅民国十八年(1929年),横山县就卖出人口1596人,其中男632人,女964人

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现象,灾区极目哀鸿遍野,饥者相望于道。大旱之年,必有大疫,这几乎在中国传统社会是一铁定的规律,当时陕北同样如此,据记载1930年,陕北鼠疫大流行:“横山、米脂、子洲、佳县、吴堡、子长、靖边、榆林、安塞等县发病人数达3419人,死亡3107人,民国20年(1931年),大流行区为横山、米脂、子洲、绥德、定边、吴旗、清涧、靖边、榆林、安塞、吴堡等县,发病9649人,死亡8732人。”如果说灾荒本身对人的生命威胁是一种缓慢过程的话,那么瘟疫则要暴烈得多,因此其危害也更大,人口在短时间内的死亡也更惨重。总之,陕北在此次大旱灾中又发生鼠疫,两种灾难交响影响,更进一步加剧了灾荒的程度。

  第三次是在陕甘宁边区政府时期。这一时期各种灾害连年不断,甚至一年之中多灾并存,纵横交错。据统计1939—1944年,边区受灾面积达7,649,607亩,损失粮食576,820石,受灾人口1,055,470人

灾情主要集中于陕北地区,该地区在1940—1943年,遭受旱、水、雪、冻、风、霜、虫、瘟等灾害多次,导致死伤2351人,房屋倒塌3478间,牲畜损失(洋)40,677,965元。

但有灾不一定有荒,与前两次不同的是,并未出现饥民载道,饿殍遍野,甚至人相食的悲惨景象。对于严重的自然灾害,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予以高度重视,并积极帮助灾难民度过难关,恢复生产,如1940年3月30日,边区党委政府联合发出了《关于赈济工作的决定》,1941年5月27日,陕甘宁边区民政厅又发出了《关于赈济灾难民的指示信》,要求各地各级政府认真对待灾荒,并务必将救济粮款落到实处,并开展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救灾、防灾工作。1939年至1944年5月30日,边区政府共拨救济粮7227.4石,救济款809,746.8元这一时期,为了妥善安置灾难民,边区政府还组织难民积极垦荒,创办灾难民工厂,仅延安创办的难民纺织厂、难民硝皮厂、难民农具厂三个工厂即吸收灾难民1600人

灾荒期间极易引发病疫,如不及时预防和治疗,还容易产生人畜交叉感染。对此,边区政府高度重视,于1941年发布了《陕甘宁边区兽疫防治暂行办法(草稿)》,1942年5月13日公布了《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1942年5月29日又颁布了《陕甘宁边区防疫委员会组织条例》及《延安市各防疫分区委员会组织暂行规划》。并派出医务人员到灾区进行防疫、医疗和宣传教育,有效地遏制了疫病的传染。为了防灾,边区政府还积极兴修水利,如1943年修成了靖边的杨桥畔水利工程,全长5公里,水量每秒一立方公尺,每一小时可灌溉田60亩,总计灌溉田地10080亩。清涧县折家坪镇,修成水渠10里,工程浩大,可灌田200亩,延属分区以裴庄渠灌溉面积最大,据1943年统计,能放水灌溉1072.5亩,其它如富县在1943年修成水地1097亩,甘泉修成100亩,延安修成80亩,安塞修成31亩等,截止1943年陕北地区共有水地13647.6亩,共增收细粮13647.6石,可供9098人一年食用。总之,陕北地区尽管在这一时期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但与前两次相比并未出现严重的灾荒。


 华北地区位于黄河中下游,大致包括河北(直隶)、山西、山东、河南和京津二市,区域内流贯水系以黄河梅河滩河和滦河为最大。在历史上,华北地区的水旱灾害非常严重,春季干旱,影响农作物及时播种,夏季多雨,洼地积水成涝。西部高原山地如山西省多干旱,东部平原地区如河北省地势极为平坦,由于河流泛滥沉积物分布不均匀和河流沿岸的自然堤以及人工堤坝的阻塞,形成了许多排水不良的洼地沼泽和浅湖,常常出现洪涝灾害,尤其是位于九河下梢的天津经常在雨季发生严重水灾。民国时期,华北地区的灾害有增无减,成为“饥荒的中国’, 的一个重要区域。

在我们考察的这一时期,比较严重的几次灾害有: ( 1 ) 1911 -一 1912 年的水灾。 1911 年春顺直及保定西南各属夏粮本已因天旱歉收,孰料夏秋之际顺直鲁豫边属之上西河不西河、北河、东河御河一带又多淫雨为患,洪水成灾。永定河、南北运河先后决口,“即漫水未到之地,数被狂风骤雨,禾稼摧残沥水亦多灾。天津“滨河各州县禾稼多被水淹,村庄遍成泽国”。

( 2 ) 1917 年水旱灾。 1917 年京直一带先是遭遇旱灾,继之又遭特大水患,被灾之重为数十年罕见。据统计,京直被灾 103 县,被灾村庄 17646 个,被灾人口达 5611759 人。[ 3 ] ( P3392 一 339 。( 3 ) 1920 年北五省旱灾。这是继光绪初年“丁戊奇荒”以后的“四十年未有之奇荒”,灾区 317 县,灾民 2000 万人(也有 4000 万一说),占全国人口五分之二,死亡 50 万人。

③( 4 ) 1924 年水灾。本区域除山西省以外有 136 县被灾。 仅直隶地区淹没区域就达 11500 方里,农田被毁面积达 8800 余方里,人民流离失所者达 150 万人,直到翌年初,仍有 2000 方里浸在水中。


⑤ ( 1928 -一 1930 年西北华北大旱。这次大旱灾以陕西为中心,波及本区域的山西柯北柯南、山东以及西北数省,并形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旱荒。冀鲁豫晋被灾县达 276 个。到 1930 年,旱灾有所缓解,但本区域仍有150个县被灾。这次旱灾还伴随着虫灾,在有水灾的地方还伴随着雹灾。大旱之后必有大涝,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1931 年后直至 1935 年本区域又是连年水灾,各年被灾县数分别是 191 县、22 9县、 163 县、 112 县和 205 县。

  严重的自然灾害给灾区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也影响了农业生产。据统计,华北水灾损失 1917 年为 1 . 69 亿元, 19 18年为 1 . 2 亿元, 1929 年为 0 . 5 亿元, 1939 年为 7 . 27 亿元。



来源:夏明方:《民国时期的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35~37页。


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是1556年1月23日中国陕西华县8.0级地震达83万余人

(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壬寅,是日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鸡犬鸣吠。陕西渭南、华州、朝邑、三源(原)等处,山西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郭房屋陷入池(地)中,或平地突城(成)山阜,或一日连震数次,或城郭房屋陷(或累日震不止),河渭(渭河)泛张(涨),华兵(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压死官吏军民奏报有名者八十三万有奇。时致仕南京兵部尚书韩邦奇、南京光禄寺卿马理、南京国子监祭酒王维桢同日死焉。其不知名未经奏报者,复不可数计。
  《嘉靖实录》卷四三〇
  [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壬寅,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郭房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数震,或累日震不止。河渭大泛,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
  《明史·五行志》
  注:《续文献通考》作:八十二万有奇。
  [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壬寅,山西、陕西、河南地大震,河渭溢,死者八十三万有奇。
  《明史·世宗本纪》
  [嘉靖三十五年二月壬辰]礼部以山西、河南同日地震,请如例修省。
  《嘉靖实录》卷四三二
  注:《明书》卷八五作:“三十五年二月,山西,河南同日地震”。系以礼部奏请时日,误为地震时日。
  [嘉靖三十五年二月]甲午,以地震发银四万两,赈山西平阳府,陕西延安府诸属县,并蠲免税粮有差。
  《嘉靖实录》卷四三二
  [嘉靖三十五年四月丙申]以陕西地震,诏发太仓银三万两于延绥,一万两于宁夏,一万五千两于甘肃,一万两于固原,协济民屯兵饷;仍令所司亟藏被灾重者,停免夏税;并将先发内帑银及该省备赈赃罚事例茶马折谷银赈救贫民。
  [嘉靖三十五年五月]丙寅,以地震免山西蒲、解、临晋、安邑、夏、芮城、猗氏、平陆、荣河九州县去年秋粮,而于平阳、潞安及汾、绛二州无灾之处加征补丁。
  《嘉靖实录》卷四三五


user avatar   tokuh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所共知的世界之最,当然就是高铁了。


但鲜为人知的世界之最,是城市的地铁。


原来忘了两项最重要的资源,中国的储藏量也是第一的:


1. 页岩气

中国页岩气探明地质储量高达5,441.29亿立方米,按可采储量计算为世界第一,相当於美国的1.7倍。自2010年中国産出第一立方米页岩气起,中国的页岩气开发就已经驶入了快车道”。从2012年1亿立方米,到2014年12.47亿立方米,2015年超过40亿立方米,截至2016年底,我国页岩气産量达78.82亿立方米,仅次于美国丶加拿大。根据《页岩气发展规划(2016―2020年)》,在政策支持到位和市场开拓顺利的情况下,中国力争2020年实现页岩气産量300亿立方米,2030年实现800至1,000亿立方米。


2. 可燃冰

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储量巨大,仅中国海域预测远景资源量就达到800亿吨油当量,世界资源量约为2100万亿立方,比现有油气资源规模还大,可供全人类使用 1,000 年。可燃冰不仅在深海,陆上也有。根据2016年发布的《中国能源矿产地质调查报告》的最新数据,中国可燃冰预测远景资源量超1,000亿吨油当量,包括海域可燃冰和陆域可燃冰,全世界排名第一。2013年在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发现超千亿方级可燃冰物矿藏,2015年神狐海域再次发现超千亿方级可燃冰,而且矿藏分布广、厚度大、饱和度高,为中国可燃冰试开采提供了重要参考靶区。


更加鲜为人知的是:中国除了是矿产资源的消耗大国,同时也是矿产资源的生产大国。中国矿产资源丰富,迄今为止共发现矿产171种,其中探明储量的矿产158种──按探明储量计算,中国有45种优势矿产,有25种居世界前三位──其中13种矿产储量更是世界第一。





1. 稀土

稀土素有「工业维生素」的美称,在石油丶化工丶冶金丶纺织丶陶瓷丶玻璃丶永磁材料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应用技术的不断突破,稀土氧化物的价值将越来越大。中国的稀土储量最多时占世界的71.1%,目前占比在23%以下。2015年中国稀土探明储量超过1.5亿吨。储量在1996-2009年间大跌37%,那是因为外国的稀土资源勘探增加,外国稀土探明储量从不足3,000万吨,增加至2015年的6亿吨。换句话说,中国探明储量翻了一倍,而同时外国探明储量翻了20倍。(这都是指折纯为稀土氧化物的储量,如亿矿石量计算都是百亿吨级别)。然而一个可怕事实是,由于所谓稀土保卫战发动稀土涨价的结果,全世界稀土消费量从之前的年均12万吨下降到了9万吨,几千年都用不完。


2. 石膏

中国石膏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已探明的各类石膏总储量约为570亿吨,居世界首位。中国石膏资源主要是普通石膏和硬石膏,其中硬石膏占总量的60%以上,作为优质资源的特级及一级石膏,仅占总量的8%,其中纤维石膏仅占总量的1.8%。因此,中们是石膏储量大国的同时,又是优质石膏储量的穷国。


3. 钒

钒的踪迹遍布全世界,在地壳中,钒的含量并不少,平均在两万个原子中,就有一个钒原子,比铜丶锡丶锌丶镍的含量都多,但钒的分布太分散了,几乎没有含量较多的矿床。目前发现的含钒矿物有70多种,但主要的矿物有以下3种:钒钛磁铁矿丶钾钒铀矿丶石油伴生矿。世界上已知的钒储量有98%产於钒钛磁铁矿。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球钒资源量已超6,300万吨,全球钒储量约1,500万吨,主要分布在中国丶南非和俄罗斯,中国蕴含510万吨钒资源储量,占全球总量的34%,居世界第一。


4. 钛

钛在地壳中主要存在形态为钛铁矿及金红石的形式存在。根据2012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布的资料,全球钛铁矿储量6.5亿吨;金红石储量4,200万吨,二者合计储量约6.92亿吨,而中国的钛资源储备约两亿吨,占到全球总储量的28.9%,位居世界第一。


5. 钽

钽是稀有金属矿产资源之一,是电子工业和空间技术发展不可缺少的战略原料。钽和铌的物理化学性质相似,因此共生於自然界的矿物中,划分钽矿或铌矿主要是根据矿物中钽和铌的含量,铌含量高时称为铌矿,钽含量高时则称为钽矿。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统计,钽在地壳中的自然储量为15万吨,可开采储量超过4.3万吨。中国此前统计的钽资源储量大约为2.6万吨,但是并未计算2014年陕西发现钽铌资源(30万吨)和江西(3万吨)发现特大型钽铌矿资源。目前没有进一步数据公布,但据推算,中国的钽矿产资源储量应为世界第一。


6. 钨

中国钨矿不仅储量居世界第一,而且产量和出口量长期以来也居世界第一,因而被称誉为「世界三个第一」。

世界钨矿资源储量比较丰富,地壳中钨的含量为0.001%,尽管已发现的钨矿物和含钨矿物有20馀种,但其中具有开采经济价值的只有黑钨矿和白钨矿,黑钨矿约占全球钨矿资源总量的30%,白钨矿约占70%。2016年1月,江西浮梁县朱溪钨矿查明333+334类三氧化钨(WO3)资源量 286万吨,再次刷新了钨矿储量的世界记录,成为新的世界最大钨矿。


7. 膨润土

膨润土也叫斑脱岩,皂土或膨土岩,是以蒙脱石为主要矿物成分的非金属矿产,中国开发使用膨润土的历史悠久,真正被广泛使用却只有百来年历史。勘探研究表明,中国膨润土的储量世界第一位,种类齐全,分布广,遍布26个省市,产量和出口均居世界前列。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膨润土年产量已超过350万吨,而总储量占世界总量的60%。到目前为止已累计探明储量50.87亿吨以上,保有储量大於70亿吨。


8. 石墨

中国的石墨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主要有晶质石墨和隐晶质石墨两种类型。截至2014年,中国共查明石墨矿产地149处,其中晶质石墨矿床有118处,隐晶质石墨矿有31处。中国石墨资源分布广泛,但又相对集中,呈现东多西少之势。


9. 芒硝

芒硝矿,又称硫酸钠矿,是一种以含钠硫酸盐类矿物为主要组成的非金属矿产,主要工业矿物为芒硝丶无水芒硝丶钙芒硝。芒硝类矿产资源广泛存在於自然界中,储量极为丰富。中国的芒硝矿资源极为丰富,是优势矿产之一,储量居世界首位。截至1996年底,中国已探明芒硝类矿产地124处,其中包括以矿石量计62处的保有储量221.12亿吨和以Na2SO4计62处的保有储量105.32亿吨;资源总量达300亿吨(Na2SO4量)。2015年统计的芒硝资源储量为3.3亿吨。


10. 钡(重晶石)

钡在自然界中的主要矿物为重晶石(硫酸钡-BaSO4)和毒重石(碳酸钡-BaCO3),其中重晶石产於地温热液矿脉中,常与方铅矿丶闪锌矿丶黄铜矿共生。世界范围内重晶石资源比较丰富,储量为20亿吨,中国居世界首位。201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重晶石储量为1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29%,居世界首位。截止2015年,中国重晶石储量为3.3亿吨,钡矿资源总储量要超过10亿吨,储量和产量目前均居世界首位。


11. 锑

中国锑矿矿床类型齐全,属亲铜元素,但也有一定的亲氧性,具有两性元素特性。锑可用於生产阻燃剂,而20%的锑可用於制造电池中的合金材料丶滑动轴承和焊接剂。


12. 菱镁矿

世界菱镁矿储量的2/3集中在中国,产量的1/2由中国提供,在世界菱镁矿市场上,中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截至1996年,全国共探明菱镁矿矿区27个,保有菱镁矿储量30.01亿吨。中国是全球菱镁矿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不仅资源量大,而且资源种类齐全,菱镁矿资源分布高度集中。


13. 矽灰石

矽灰石属於一种链状偏矽酸盐,具有很高的白度丶良好的绝缘性丶介电性能和较高的耐热丶耐候性能。矽灰石广泛地应用於陶瓷丶化工丶冶金丶造纸丶塑料丶涂料等领域。中国矽灰石资源丰富,探明储量的矿区有31处,总保有储量矿石1.32亿吨,居世界第一位。


另外,还有以下几种排名世界十名之内:


居世界第二位

锡矿资源有293处,总保有储量锡407万吨

钼矿资源有222处,总保有储量钼840万吨

锶矿资源有13处,总保有储量锶3290万吨


居世界第三位

锰矿资源有213处,总保有储量矿石5.66亿吨

汞矿资源有103处,总保有储量汞8.14万吨

钒矿资源总保有储量为2,596万吨


居世界第四位

铅锌矿资源有700余处,保有铅储量3,572万吨,锌储量9,384万吨


居世界第五位

铁矿资源已探明储量的矿区有1,834处,总保有储量矿石463亿吨


居世界第六位

银矿资源有569处,总保有储量银11.65万吨


居世界第七位

金矿资源有1,265处,总保有储量金4,265吨

铜矿资源有910处,总保有储量为6,243万吨

铝土矿资源有310处,总保有储量22.7亿吨


居世界第九位

镍矿资源较少,共有产地近100处,总保有储量镍784万吨

安利一下笔者有关分析楼市的专栏文章,应用数据分析讲解香港的地产市场,计划置业的朋友可以一看:脱苦海的笔记


=====分割线=====


以下是彩蛋:60幅图看透中国能源与矿产资源(摘自 桔灯勘探


一、常规能源


1.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图


2. 中国石油可采资源量和技术可采储量空间分布图


3. 中国油页岩资源分布图


4. 全国已查明铀资源储量分布图


5. 能源矿产地质调查主要成果分布图


6. 北方新区新层油气调查主要突破与发现井分布图


7. 中国特殊和稀缺煤重点资源区分布图


8. 南方页岩气调查主要突破与发现井分布图

9. 油田区、煤田区钻孔放射性异常筛查范围和新发现矿产地分布图


10. 全国地热资源分布图


11. 中国特殊和稀缺煤重点资源区分布图


12. 中国煤中锗、镓、锂及异常图


13.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图


14. 新疆地区含油气盆地分布图


15. 羌塘盆地油气有利区块分布图


16. 松辽外围西部油气勘探新区分布略图


17. 西北地区主要油气盆地分布图


18. 中国西北地区构造体系纲要图


19. 西北地区主要含油气盆地有利油气集聚区带评价图


20. 中国陆域航磁立体阴影缩略图


二、非常规能源


1. 南方页岩气勘查区块分布图


2. 北方砂岩型铀矿调查主要盆地分布图


3. 中国油页岩资源分布图


4. 中国油页岩已开采、未开采矿区示意图


5. 中国油砂勘探开发程度图


6. 中国温泉分布图


7. 中国地热井分布图


8. 京津冀地区地下热水资源潜力分布图


9. 长江经济带地下热水资源类型分布图


10. 中国氦气异常盆地分部简图


11. 长江经济带油气页岩气调查主要突破与发现井位


12. 长江经济带油气资源量分布及矿权区块设置


三、大宗紧缺矿产


1. 中国金矿预测区分布示意图


2. 我国主要省区铁矿预测资源量分布图


3. 中国铬铁矿资源分布图


4. 中国铜矿资源分布图


5. 中国铅锌矿资源分布图


6. 中国铝土矿资源分布图


7. 公益性矿产调查新发现大中型金矿产地分布图


8. 新增资源储量达中型以上规模矿山分布图


9. 中国金矿资源潜力预测成果图


10. 中国金矿成矿区带分布图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


1. 中国稀土矿资源潜力预测图


2. 中国锂矿资源潜力预测图


3. 中国萤石矿资源潜力分布图


4. 中国锂矿成矿区带分布图(缩略图)


5. 新发现石墨矿产地及石墨生产加工基地分布示意图


6. 中国石墨成矿区带分布图


五、重点成矿区带


1. 亿吨级铜资源远景地带示意图


2. 整装勘查区分布图


3. 青海省地质找矿重大成果分布图


4. 西藏大中型矿床与大型资源基地分布示意图


5. 新疆'358'项目地质找矿重大成果示意图


六、支撑国家矿政管理


1. 全国煤炭矿区规模——煤类分布图


2. 全国三级成矿区带划分示意图


3. 全国矿业权分布缩略图


4. 全球石油“三圈两系”格局及贸易量


5. 2015年全国陆域矿产卫片疑似违法图斑分布图


6. 全国县域疑似违法图斑数量示意图


7. 全国遥感地质调查工作程度缩略图


图件来源:中国地质调查局


=====分割线=====


真正的干货大彩蛋,在这里:(工程浩大,首次求点赞)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了《中国地质调查百项成果》,共含136项重大成果报告、图集及图系。中国地质调查局及其28家直属单位,近千名技术骨干参与了其中。全文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百年庆。以下是其中的48份报告的择要:



甲、常规能源篇


001中国能源资源报告

主要执笔人:闫强、王高尚、龙宝林、徐敏成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油气储量评审办公室、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各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中国能源资源调查报告是针对煤炭、石油、天然气、铀矿、煤层气、页岩气、油页岩、油砂、天然气水合物9种能源,并结合全球能源格局深入分析,形成的综合成果。


一、中国煤炭资源丰富,但油气、铀等优质能源相对短缺

1. 煤炭资源丰富,优质炼焦煤比重较低

2. 石油资源还有一定潜力,可采资源量不高

3. 天然气资源较丰富,增储前景相对乐观

4. 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较大,气资源禀赋优于油

2000-2015年我国煤层气储量

5. 铀矿资源勘查程度低,品位不高


二、能源需求进入高速增长向低速增长的转换期

  • 能源需求总量到2030年达到峰值
  • 优质能源比重持续增加
  • 能源对外依存度持续增大


三、对策建议

  • 进一步强化对优质能源资源的勘查开发
  • 深化能源体制改革,释放制度效率
  • 加快「走出去」步伐,提高能源资源保障程度
  • 加强能源资源综合勘查与综合开发


002中国能源矿产地质调查报告(2016)

主要执笔人:汪大明、邢树文、龙宝林、韩子夜、邱海俊、许振强、张二勇、蔺志永、陈丛林、王利、高振记、王剑、陈树旺、周新桂、翟刚毅、金若时、张光学、张家强、卢进才、包书景、余谦、陈孝红、徐振宇、王宗秀、刘志逊、吴国强、郭庆银、陈正国、王登红、王贵玲、张森奇、祝有海、杨胜雄、吴能友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天津、成都、武汉、南京、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建材地勘中心,中化矿山地质总局,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一、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油气、煤炭等常规能源地质调查取得重大发现

  • 陆域油气开辟50万平方千米新区、拓展3套新层系、圈定20处远景区、新增油气资源量26亿吨,在银额盆地、松辽盆地外围等地区取得新突破和新发现
  • 海域油气开辟新区19.4万平方千米,圈定8处油气远景区,新增预测远景资源量68亿吨油当量,在南黄海崂山隆起首次钻获油气,北黄海实现了致密油勘探新突破
  • 煤炭完成15万矿产地质调查1.7万平方千米,圈定远景区117处、新发现煤产地14处,提交新增资源量1300亿吨、标定全国洁净潜势好-较好的资源7000亿吨


二、促进能源结构优化,页岩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能源矿产地质调查取得重大突破

  • 南方页岩气开辟6万平方千米新区、拓展9套盆地外复杂构造区新层系,圈定10处页岩气远景区、优选14个有利勘查区块,取得安页1井等重大突破
  • 我国天然气水合物预测远景资源量超1000亿吨油当量,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首次钻获千亿方级矿藏,陆域天然气水合物首次钻获中纬度高原冻土带实物样品


三、服务新能源产业发展,北方砂岩型铀矿、地热、锂矿、晶质石墨等新能源新材料矿产地质调查取得重大进展

  • 北方砂岩型铀矿圈定找矿靶区400处、新发现大型-超大型矿床10处,松辽盆地油铀兼探、鄂尔多斯盆地煤铀兼探取得重大进展
  • 查明浅层地温能资源每年可采量折合标准煤7亿吨、地下热水资源每年可采量折合标准煤18.65亿吨,青海发现我国首个可大规模利用干热岩资源潜力区
  • 四川甲基卡新增氧化锂资源量88.55万吨,奠定1处世界级锂辉石资源基地;新发现9处含锂盐湖
  • 新发现大中型晶质石墨矿产地11处,探获资源量3000万吨,新疆奇台黄羊山发现我国首个超大型规模岩浆热液型晶质石墨矿


四、科技引领,提出一批能源矿产地质调查新理论新认识

  • 颠覆传统地质认识,在银额盆地石炭系-二叠系、松辽盆地外围侏罗系、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风化壳等领域提出了一批油气地质新认识
  • 创新性提出南方复杂构造区页岩气成藏理论,在四川盆地周缘和武陵山复杂构造区、黄陵背斜古隆起周缘等地区提出了一批页岩气调查新认识
  • 系统形成了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控矿、成矿、找矿理论
  • 系统建立7种不同地质背景下的砂岩型铀矿成矿模式,创新提出了「盆内隆缘式」铀矿成矿新认识


五、技术创新,形成了一批能源矿产地质调查技术方法体系和重大装备

  • 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形成了油气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方法组合
  • 自主研制了「海马」号深海非载人遥控探测潜水器等一系列能源矿产调查装备


003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调查报告

主要执笔人:高振记、汪大明、许光、杜小弟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我国发育众多沉积盆地,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的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有373个。中国地质调查局陆域油气调查工作主要在松辽盆地、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银根-额济纳盆地、羌塘盆地八大盆地开展了油气地质调查工作。

  • 松辽盆地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77.84亿吨,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7289亿立方米,勘探开发处于中后期,急需开展油气基础调查工作,寻找战略接替区
  • 塔里木盆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3.94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89万亿立方米,勘探开发处于早中期,油气勘探潜力巨大
  • 鄂尔多斯盆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4.72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9万亿立方米,勘探开发处于早中期,急需开展新区、新层系、新类型、新认识油气调查工作
  • 四川盆地是重要的油气和页岩气富集区,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5441.4亿立方米,勘探开发尚处于早期,急需摸清页岩气资源家底,推进页岩气勘探开发
  • 准噶尔盆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6.40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815.5亿立方米,勘探开发处于早中期,急需新理论、新认识指导油气突破
  • 柴达木盆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6.30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887亿立方米,勘探开发处于早期,勘探潜力大
  • 银额盆地油气地质工作程度极低,油气基础地质调查估算油气资源量超过30亿吨,有望成为我国油气勘探的战略接替区
  • 羌塘盆地具备形成大型油气田的油气地质条件,其远景资源量在百亿吨以上,急需实现油气调查战略突破

004中国煤炭资源调查报告

主要执笔人:王利、刘志逊、吴国强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截至2015年底,煤炭基础地质调查评价共安排经费36680万元,主要开展了4个方面工作:

一是全国煤炭资源潜力评价工作;

二是重点地区煤炭资源调查工作;

三是优质洁净煤炭资源调查评价;

四是煤系矿产资源综合调查与评价工作。

共完成了110万遥感地质调查59083平方千米,15万矿产地质调查17422平方千米,钻探75472米,测井68160米,地震剖面294千米。通过以上4个方面的工作,预测了我国垂深2000米以浅的煤炭资源总量5.9万亿吨,提交了煤炭资源量1307亿吨,发现了煤产地14处,圈定了含煤远景区117个,勘查靶区103个。

  • 煤炭资源调查工作为新疆百亿吨级资源基地建设,为国家产业优化布局提供了资源保障
  • 国家扶贫区、边疆民族区及南方缺煤地区煤炭资源调查为精准脱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资源基础
  • 优质洁净煤炭资源调查评价为我国煤炭工业煤炭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发展奠定了资源基础
  • 煤系矿产资源综合调查与评价工作,拓展了「煤型金属矿」找矿新领域,显示了煤系综合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广阔前景
  • 在含煤地层、煤系沉积和聚煤规律、煤田构造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新认识,有效指导了煤炭勘查工作
  • 煤炭资源调查摸清了我国煤炭资源家底
  • 「十三五」期间开展的重点任务


005新疆油气资源调查报告

主要执笔人:许光、汪大明、白仲凯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面积166万平方千米,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一个省级行政区,发育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吐哈盆地3个大型含油气盆地以及焉耆盆地、伊犁盆地、和什托洛盖盆地和库木库里盆地等多个外围中小型沉积盆地,是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勘查开发的主战场,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 优选了15个有利勘查区块提交国土资源部,成功出让4个油气勘查区块,有力支撑了油气勘查体制改革
  • 准噶尔盆地博格达山前带获得油气新发现,开辟了2万平方千米油气勘探新区
  •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冲断带获得油气新发现,开辟了2万平方千米油气勘探新区
  • 新疆地区煤层气、油砂、油页岩获得四处新发现,拓展了油气勘探新类型
  • 完成了塔里木盆地26条12500千米大剖面拼接处理解释,取得了塔里木盆地深层地质结构新认识
  • 建立了和田古隆起演化及成藏模式,提出古城地区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研究成果指导支撑了油气勘探开发
  • 成功运用航空高光谱遥感探测技术进行油气探测,开辟了油气调查新途径
  • 「十三五」新疆油气调查重点工作
  • 加强「四新」领域油气基础地质调查,拓展油气勘查新方向
  • 支持新疆矿权改革,优选有利勘查区块
  • 加强全盆地结构构造综合研究
  • 加强理论创新和方法技术总结与推广应用
  • 加强非常规油气资源调查评价,力争提供可供勘查开发的示范基地


006羌塘盆地油气调查报告

主要执笔人:许光、汪大明、王剑、谭富文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羌塘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面积约22万平方千米,是目前我国陆上勘探程度最低、面积最大的中生代海相含油气盆地。羌塘盆地西侧与中东波斯湾油气田毗邻,东侧与东南亚诸多含油气盆地相连,有望成为我国大型油气田后备基地。

羌塘盆地大地构造位置图

  • 羌塘盆地具备形成大型油气田的油气地质条件,预测远景资源量为104亿吨
  • 通过地质调查圈定出9个油气有利区块、3个勘探目标区,落实了2个大型圈闭构造
  • 高原冻土、地质构造复杂区地震采集取得重大突破,获得了高品质二维地震数据
  • 探索了高原油气勘探方法技术,提出适合羌塘盆地的有效方法技术组合
  • 解决了制约羌塘盆地油气调查与评价的关键地质问题,为盆地油气勘探突破提供理论支撑
  • 建议设立羌塘盆地油气专项,实施油气调查参数井工程,实现油气战略发现与突破


007银额盆地新层系油气资源调查报告

主要执笔人:许光、汪大明、卢进才、高振记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以下简称银额盆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面积约12.3万平方千米,是我国内陆地区油气地质工作程度极低的大型沉积盆地。前人在银额盆地的油气勘探主要以中生界为目的层,但一直未取得突破,甚至一度放弃,关键地质问题研究薄弱,缺乏统一认识。

银额盆地位置图

  • 2007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银额盆地累计投入2.56亿元,以石炭系-二叠系为主要目的层系开展油气地质调查与评价,取得了以下4方面成果认识:
  • 一是首次确认银额盆地为石炭系-二叠系大型含油气盆地,明确了资源前景。
  • 二是优选并提交了6个有利勘查区块,由国土资源部竞争性出让。
  • 三是引领中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和延长石油分别在各自中标的务桃亥和温图高勒两个勘查区块取得高产工业油气流,实现了银额盆地新区、新层系具有战略意义的油气勘探重大突破。
  • 四是坚持地调与科研结合,依据坚实的地质调查成果提出了3项地质新认识和1项地球物理方法技术组合。
  • 首次确认银额盆地为石炭系-二叠系大型含油气盆地,预测油气远景资源量22亿吨,开辟了我国北方114万平方千米的勘查新区,有望重塑我国北方油气勘查新格局
  • 为国土资源部提供6个有利勘查区块,指导和引领了拐参1井、延哈参1井钻获高产工业油气流,实现了银额盆地60多年来首次油气勘探重大突破
  • 地质调查与科研结合,创新性提出了3项油气地质新认识
  • 通过实验研究与实践探索,建立了1套先进适用的「非震+地震」综合物探方法组合
  • 「十三五」工作部署


008松辽外围新区新层系油气调查报告

主要执笔人:许光、汪大明、陈树旺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

松辽盆地是我国最重要油气产区,拥有大庆油田、吉林油田、辽河油田、中石化东北局4家大型油田企业,是东北老工业基地重要经济支柱。半个世纪以来的连续开采已使盆地内油气勘探进入高成本、高难度阶段,面临资源枯竭的危机。开展松辽盆地外围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实现新区、新层系、新类型油气勘探突破,对于促进油田企业稳定持续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提升油气资源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松辽外围西部油气勘探新区分布略图

1-隆起区/火山岩覆盖区;2-盆地轮廓;3-深大断裂;4-非震物探剖面;5-廊带地质填图区;6-地层剖面;7-编录钻孔;8-钻孔

  • 首次圈定突泉盆地等5个油气远景盆地,开拓了松辽盆地外围油气新区2.7万平方千米
  • 松辽盆地及外围上古生界调查评价表明哲斯组和林西组为主力烃源岩层系,具有较好的油气资源前景
  • 松辽盆地页岩油气、油砂和油页岩等非常规资源成矿条件好、资源潜力大,有望成为重要的接替资源
  • 松辽盆地科学钻探在地质年代格架、白垩纪陆地气候-环境演化、大规模有机质堆积等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 解决了制约东北地区油气地质调查突破的系列地质问题
  • 创新探索了以非震物探为主的火山岩覆盖区油气地质调查有效工作方法
  • 创新实践了「基础调查先行、战略选区衔接、商业勘探跟进」的油气新区工作机制
  • 建议加强科技理论创新推动新区、新层系和页岩油为重点的新类型油气资源调查评价工作


009西部重要油气盆地构造体系研究报告

主要执笔人:许光、汪大明、王宗秀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2007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西北地区以探索新区、新层系油气资源为目标,以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采用野外地质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地质与地球物理相结合,几何学、运动学与动力学相结合,盆地与造山带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构造体系控油作用调查研究。

  • 累计投入7810万元,完成重磁联合反演解释250万平方千米,重磁剖面资料处理与解释6800千米,地震剖面处理解释6878千米,遥感图像处理与解译12万平方千米,地质剖面测量181千米,各类分析测试1.5万余项,实施地质调查井1口(875米)。
  • 首次系统划分了西北地区主要盆地构造体系类型及其演化特征,为油气调查和勘探奠定了理论基础
  • 深化了构造体系控盆新认识,为油气调查提供了科学依据
  • 评价和优选了西北地区四大盆地油气聚集有利区(带),为油气调查和勘探指明了方向
  • 明确了构造体系控油作用及规律,为油气勘探提供有力支持
  • 科学、合理的油气有利聚集区带评价与预测,获得近年来油气勘探验证
  • 建议开展其他地区构造体系控油作用研究以及西部地区关键地质问题深入调查


010中国重力油气调查图集(简介)

主要执笔人:张明华、赵更新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西安、沈阳、武汉、南京、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安徽省勘查技术院,内蒙古地质调查院,陕西省地矿局第二物探大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重力调查获得的重力异常主要是地壳物质密度分布不均匀所产生的,它是地质构造运动结果的综合反映,可以揭示深部地质结构和区域地质构造、沉积盆地边界与构造,成矿带范围和矿田构造等。我国开展了1100万、150万和125万(20万)等比例尺重力调查工作;1100万调查基本覆盖我国全部陆域面积,125万调查覆盖566万平方千米。


011中国航磁油气调查图集(简介)

主要执笔人:熊盛青、丁燕云、李占奎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航空磁测是油气资源调查的重要手段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展了不同比例尺的航磁测量工作,截止到目前,已累计完成1160万平方千米航磁测量工作,覆盖了我国陆域及近海所有含油气盆地。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在历年工作中共圈出3000余处局部构造异常,经查证确定出23个工业油气田。

中国陆域航磁ΔT立体阴影缩略图


乙、非常规能源篇


012中国非常规和新型能源调查报告

主要执笔人:高振记、汪大明、王利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成都、武汉、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中国建材地勘中心,中化矿山地质总局

近年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展了页岩气、铀矿、天然气水合物、地热、锂矿和石墨等非常规与新型能源调查,取得了一批地质调查成果,南方页岩气开辟6万平方千米新区、拓展9套盆地外复杂构造区新层系、贵州安页1井获历史性、里程碑式突破,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首次钻获千亿方级天然气水合物矿藏,陆域天然气水合物首次钻获中纬度高原冻土带实物样品。

  • 页岩气(油)调查实现重大发现或突破。
  • 砂岩型铀矿取得重要找矿新突破
  • 海域、陆域天然气水合物获得重大发现
  • 地热资源展现新前景
  • 锂矿、石墨新型能源调查取得重大进展
  • 能源地质调查理论、技术、装备取得新进展。
  • 「十三五」期间重点任务


013中国页岩气调查报告

主要执笔人:龙宝林、韩子夜、包书景、王利、马飞宙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2009年以来,开展了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及有利区带优选,进行了两轮页岩气勘查区块招标。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延长石油、中国海油、中联煤层气公司及页岩气中标企业积极推进页岩气勘查开发,在四川盆地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气勘查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在四川盆地及周缘侏罗系陆相、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陆相和华北海陆交互相页岩气勘查取得重要发现,在重庆涪陵、四川长宁-威远等示范区率先开展页岩气产能建设。我国成为继美国、加拿大之后的第三个实现页岩气商业开发的国家。

南方页岩气勘查区块分布图


一、勘查开发情况

  • 中央财政引导,资源调查有序推进
  • 地方政府助推,区域评价逐步展开
  • 企业投入加大,勘查开发快速发展


二、主要进展

  • 资源调查展示良好前景
  • 勘查开发取得重要突破
  • 海相页岩气富集成藏模式初步建立
  • 勘查开发技术及装备基本实现国产化
  • 绿色勘查开发模式基本形成

重庆涪陵页岩气「井工厂」作业模式


三、政策措施

  • 中央出台多项鼓励和扶持政策
  • 国土资源部着力推进页岩气勘查开发
  • 地方政府大力支持页岩气勘查开发
  • 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建立


014中国北方砂岩型铀矿资源调查报告

主要执笔人:邢树文、陈丛林、张伟、王利、马飞宙、郭庆银、李建国、徐浩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2013年以来,在北方中新生代盆地煤田区、油气田区开展砂岩型铀矿地质调查,累计投入39642万元,创新「油铀兼探」和「煤铀兼探」的综合找矿新机制,圈定铀矿找矿靶区近200处,新发现具有中大型远景规模的矿产地10处,有效促进了铀矿找矿新突破。

北方砂岩型铀矿调查主要盆地分布图


一、北方砂岩型盆地铀矿地质调查取得重要突破

  • 松辽盆地新发现两处大型远景规模的矿产地,为老工业基地资源接替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 鄂尔多斯盆地新发现矿产地7处,扩大了盆地铀资源潜力,为形成新的大型铀矿勘查开发基地奠定了资源基础
  • 在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新发现大型远景规模铀矿产地1处,取得了该区砂岩型铀矿找矿历史性突破


二、实现理论、工作机制、勘查技术方法的创新,有效指导砂岩型铀矿找矿新突破

  • 找矿思路创新,提出了「大盆地、大砂体、大规模成矿作用成大矿」的新认识,拓展了找矿新区,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找矿发现
  • 勘查技术方法创新,建立了煤田、油气田钻孔资料「二次开发」为主线的铀矿勘查技术方法体系,形成了快速高效的找矿新局面
  • 成矿理论创新,提出了陆相盆地沉积环境、盆地构造等对大规模成矿作用制约的新认识,有效指导铀矿找矿
  • 工作机制创新,建立产学研大联合的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新平台,实现合作共赢,盘活煤炭、石油勘查开发海量钻孔资料,形成了快速高效的找矿新局面


三、「十三五」北方砂岩型铀矿调查的三点重点任务

  • 一是摸清资源家底,提高工作程度。
  • 二是选择重点地区开展评价示范,攻关制约铀矿勘查开发存在的关键地质问题,引领后续勘查跟进。
  • 三是开展含煤岩系铀地质环境研究。


015中国煤层气调查报告

主要执笔人:王利、汪大明、张家强、李锋、毕彩琴、高振记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我国系统开展了煤层气资源动态评价和基础地质调查工作,预测2000米以浅煤层气地质资源量30万亿立方米,在新疆准噶尔、东北三江-穆棱河盆地群、贵州西部、四川南部等地区基础地质调查取得一批新发现,有效引领后续勘查开发;勘查开发取得新进展,2015年新增探明地质储量26亿立方米,开采量171亿立方米,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勘查开发技术取得新进展,有效促进产业发展。

  • 完成全国煤层气资源潜力评价,2000米以浅煤层气地质资源量30万亿立方米,为国家煤层气勘查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 煤层气地质调查取得重要进展,拓展了煤层气勘查新领域
  • 勘查开发取得新进展,2015年新增探明地质储量26亿立方米,开采量171亿立方米,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 煤层气勘查开发技术取得新进展,有效促进产业发展


「十三五」期间重点工作建议

  • 一是开展煤层气资源潜力动态评价和基础地质调查工作,摸清可采资源「家底」,为国家煤层气产业化基地建设提供资源保障。
  • 二是开展重点区示范工程建设,促进科技攻关,突破重点地区典型类型煤层气勘查开发,大幅提高煤层气单井产量,引领产业发展。
  • 三是开展制约煤层气勘探开发关键地质问题研究,突破勘查开发利用基础地质理论瓶颈。


016中国油页岩资源调查报告

主要执笔人:王利、汪大明、张家强、李锋、毕彩琴、高振记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近年来,我国系统开展了油页岩资源动态评价和基础地质调查工作,预测1000米以浅的油页岩资源量12261亿吨,新增地质资源量3532亿吨,有效引领后续勘查开发;商业勘查开发成果初显,松辽盆地东南部油页岩新增查明资源储量1024亿吨,2014年全国油页岩油年产量达到100万吨。

中国油页岩已开采、未开采矿区示意图


  • 在松辽、准噶尔、鄂尔多斯、柴达木等盆地开展基础地质调查,新增地质资源量3532亿吨
  • 商业勘查开发成果初显,松辽盆地东南部油页岩新增查明资源储量1024亿吨
  • 原位开采技术取得突破,初步建立4种油页岩成矿模式,有效指导勘查开发
  • 全国油页岩资源动态评价,预测1000米以浅的油页岩资源量12261亿吨,为国家勘查规划和工作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


「十三五」期间的重点任务

  • 一是开展油页岩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建立页岩油资源评价技术标准,加快重点盆地油页岩调查,进一步摸清资源家底;
  • 二是开展重点区示范工程建设,加强油页岩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引领产业发展。
  • 三是加强油页岩勘查开发环境影响问题研究,促进油页岩行业绿色发展。


017中国油砂资源调查报告

主要执笔人:王利、汪大明、张家强、李锋、毕彩琴、高振记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中化矿山地质总局

油砂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随着勘查开发技术的进步,未来将成为常规油气的重要补充。

近年来,我国系统开展了油砂资源动态评价和基础地质调查工作,潜力评价显示全国油砂油地质资源量60亿吨,为勘探开发提供了依据;相继在鄂尔多斯、准噶尔、柴达木等盆地开展油砂基础地质调查工作,新发现一批优质油砂资源;勘探开发成果显著,新增查明油砂油地质储量近5亿吨,初步形成3处油砂开发基地;科技创新获重要进展,油砂原位开采技术试验取得成功,初步建立中国陆相油砂成矿模式。

中国油砂资源潜力评价图


中国油砂勘探开发程度图

  • 鄂尔多斯、准噶尔、柴达木等盆地油砂基础地质调查工作新发现一批优质油砂资源,为后续勘查开发提供资源基础
  • 重点矿带油砂勘查开发取得重要进展,新增查明油砂油地质储量近5亿吨,初步形成3处油砂开发基地
  • 完成全国油砂资源潜力评价,估算全国油砂油地质资源量60亿吨,为勘探开发提供了依据
  • 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油砂原位开采技术试验成功,初步建立中国陆相油砂成矿模式


「十三五」重点工作建议

  • 一是开展油砂地质调查和资源潜力动态评价工作,进一步摸清可采资源家底。
  • 二是选择重点地区开展勘查示范工程,加强油砂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引领产业发展。
  • 三是加强油砂勘查开发环境影响问题研究,促进油砂行业绿色发展。


018中国地热资源调查报告

主要执笔人:汪大明、高振记、李玉宏、王利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地热资源包括浅层地温能、地下热水和干热岩3种类型。

「十二五」期间,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全国60多家单位3000多名技术人员,投入中央财政资金4.16亿元,完成了336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温能调查,31个省(区、市)地下热水资源调查,启动了干热岩资源调查,基本查明了我国地热资源赋存条件、分布特征与开发利用现状,初步评价了全国地热资源量。

中国温泉分布图


  • 我国336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温能资源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7亿吨,可实现建筑物供暖制冷面积320亿平方米
  • 我国地下热水资源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19亿吨,相当于2015年全国能源消耗的44%,年开采量折合标准煤415万吨,年产值约7400亿元
  • 干热岩资源属国家战略性接替能源,初步估算资源量折合标准煤856万亿吨,尚处于探索研究阶段
  • 京津冀地区地热资源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3.43亿吨,可基本满足该地区建筑物供暖制冷需求,应以浅层地温能为主、地下热水为辅,整体推进地热供暖替代散煤燃烧
  • 长江经济带地热资源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9.3亿吨,相当于该区2015年能源消耗总量的74%,应加强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解决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供暖


下一步工作

  • 开展我国中东部地区重要经济区带浅层地温能调查。
  • 实施重点地区地下热水资源调查。
  • 推进干热岩资源勘查和开发技术攻关。
  • 开展脱贫攻坚区地热资源勘查。


019中国氦气资源调查报告

主要执笔人:汪大明、高振记、李玉宏、王利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氦是熔点和沸点最低的已知元素,来源于铀、钍放射性衰变和地幔脱气,是重要的战略性稀有气体资源。因其化学惰性和沸点极低,不仅应用于制冷、医疗、半导体、科研、石化、超导实验、光电子产品生产等方面,还是军工、航天、核工业、深海潜水等领域重要的战略资源,关系国家安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渭河盆地源氦气成藏模式示意图


  • 评价了渭河盆地氦气资源潜力,估算氦气资源量14.78亿立方米,圈定华阴等3处远景区
  • 初步调查了渭河盆地氦气成藏条件,总结了壳源氦气的弱源气成藏模式,探索了氦气调查技术方法体系
  • 有效引领商业跟进,氦气提取技术方法试验取得重要进展
  • 开展了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氦气地质条件综合研究,渭河、四川、塔里木、柴达木等盆地局部具有氦气资源前景


「十三五」期间重点工作建议下一步工作打算与建议

  • 一是开展全国氦气资源地质调查评价,摸清资源家底,为国家规划提供依据。
  • 二是在选择渭河盆地开展勘查示范工程,实现氦气调查重大突破,引领氦气产业发展。
  • 三是创新氦气成藏理论和找矿技术方法体系,填补相关研究领域空白。
  • 四是开展「一带一路」氦气资源调查与国际合作,为政府提供政策建议。


020长江经济带页岩气调查报告

主要执笔人:邢树文、汪大明、高振记、翟刚毅、包书景、余谦、陈孝红、徐振宇、石砥石、陈科、庞飞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天津、成都、武汉、南京、西安地调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建材地勘中心,中化矿山地质总局

长江经济带油气资源量分布及矿权区块设置


一、突破传统认识,创新性提出复杂构造区油气页岩气成藏理论,探索解决长江经济带油气页岩气调查关键性地质和技术方法问题

  • 在上游复杂构造区提出「三位一体」页岩气成藏理论,指导了安页1井等重大突破
  • 在中游古隆起区提出「黄陵隆起发育刚性基底,构造稳定,页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低」新认识,指导了鄂宜页1井、鄂阳页1井等重大发现
  • 在下游对冲构造带提出了「保存条件好的古生界小型凹陷具有成藏潜力」新认识,指导了港地1井等新发现
  • 总结了长江经济带不同地质条件下5种页岩气成藏模式,完善了复杂构造区油气页岩气调查理论体系
  • 创新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助力油气页岩气调查取得新突破


二、科技创新引领,实现长江经济带油气页岩气调查新区、新层系、新类型重大突破,开创长江经济带油气页岩气勘查新格局

  • 油气页岩气调查由盆地内向盆地外逐步转移、从上游向中下游稳步推进,开辟了6万平方千米勘查新区,取得了新区的重大突破
  • 盆地外复杂构造区油气调查目的层系由新向老转变,拓展了9套新层系,取得了新层系的重大突破
  • 发现3种新类型,取得了油气页岩气调查新类型的重大突破
  • 获得安页1井等12口井油气页岩气重大突破与发现
  • 初步形成3个勘查示范基地,开创长江经济带油气页岩气勘查新格局


三、服务国家需求,圈定10个页岩气调查远景区、优选14个有利勘查区块,支撑脱贫攻坚和绿色长江经济带建设

  • 优选14个有利勘查区块,支撑油气勘查开采体制改革
  • 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力支撑脱贫攻坚工作
  • 提供清洁能源基础,支撑绿色长江经济带建设
  • 四、精心规划部署,「十三五」期间分重点开展上、中、下游油气页岩气调查、分层系开展资源潜力评价、建设勘查示范基地,为长江经济带重大战略奠定资源基础
  • 分层系开展上、中、下游油气页岩气调查,力争实现重大突破
  • 按层系开展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工作,优选有利勘查区块,支撑油气勘查开采体制改革,建设勘查示范基地
  • 全力推进油气页岩气调查科技攻关,形成油气页岩气调查理论体系
  • 研发快捷高效的页岩气勘查、实验测试关键技术与仪器装备


丙、大宗紧缺矿产篇


021中国大宗矿产资源报告

主要执笔人:徐敏成、蔺志永、王高尚、陈其慎、于汶加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中国地质调查局2007-2012年组织开展了「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全国矿业权核查」和「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3项国情调查,工作历时6年,全国近千家单位,3万余人参加,累计投入经费40余亿元,摸清了我国主要矿产资源的家底。这项成果对分析我国矿产资源保障形势,调整地质调查方向,优化资源勘查开发布局,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和支撑资源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主要大宗矿产资源储量分布状况(2015年)


  • 查明资源储量较大,优质大型矿床少,贫矿、难选矿较多,具有地域差异,初步形成生产基地51处
  • 铁、锰、铬、铜、镍对外依存度超过70%,铝土矿、金、钾盐对外依存度超过40%,铅、锌、银对外依存度超过30%,磷矿生产过剩
  • 资源平均查明率在35%以下,找矿潜力大,有望形成26处资源潜力区
  • 资源消耗量大,钾盐、铜、镍后备资源不足,铁、铝土矿、磷矿资源较丰富但品质差,长期依赖国外资源供应
  • 地质调查发现和评价了驱龙铜矿、夏日哈木镍矿等50余处大型矿床,形成10余处大型资源基地,重塑了我国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格局

中国金矿预测区分布示意图


结论与建议

  • 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重大转型期,矿产资源需求结构变化迫切要求调整勘查开发格局、优化资源产业布局
  • 我国主要大宗矿产资源潜力较大,建议加强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提高资源保障程度
  • 我国大宗矿产供应短缺局面近期难以改变,建议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保障资源安全供给
  • 资源二次利用是提升资源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径,建议鼓励和支持二次资源综合回收利用


022中国铁矿资源调查报告

主要执笔人:蔺志永、张生辉、龙宝林、周尚国、田郁溟

主要完成单位:国土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南京、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1999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以华北陆块区、长江中下游、西昆仑、西天山等成矿区带为重点,以沉积变质型、矽卡岩型和火山岩型为主攻类型。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及后续老矿山找矿项目,在50座大型铁矿山开展接替资源勘查工作。

世界主要铁矿资源国基础储量对比图


全国铁矿查明资源储量分布图


  • 我国铁矿资源总量丰富,但以低品位铁矿石为主,是世界第四大铁矿资源国、第一大铁矿生产国和消费国,2015年对外依存度高达70.7%
  • 地质调查新发现矿产地50余处,新增资源量100亿吨以上,为提高国内铁矿资源保障程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 辽宁本溪大台沟铁矿新增铁矿石资源量57亿吨,实现铁矿调查评价的重大突破
  • 安徽庐江泥河铁矿探获铁矿石资源储量1.8亿吨,探索形成的「泥河模式」丰富了地质找矿机制
  • 西天山阿吾拉勒铁矿探获铁矿石资源量12.5亿吨,为阿吾拉勒铁矿资源基地建设奠定了资源基础
  • 新疆西昆仑塔什库尔干新增铁矿石资源量5亿吨以上,对促进边疆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矿山接替资源勘查新增铁矿石资源储量13亿吨,延长了矿山服务年限、稳定一批职工就业,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预测我国未查明铁矿资源量1960亿吨,首次实现了定量定位预测,为铁矿找矿部署指明了方向
  • 成矿理论和成矿规律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探索形成一套有效找矿方法技术,为铁矿找矿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技术支撑

我国主要省区铁矿预测资源量分布图


结论与建议

  • 铁矿资源安全供应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建议统筹规划铁矿资源产业布局
  • 我国铁矿资源总量丰富但品质较差,建议以富铁矿为重点加强铁矿选区研究和调查评价
  • 我国铁矿供应短缺局面近期难以改变,建议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保障资源安全供给


023中国铬铁矿资源调查报告

主要执笔人:蔺志永、杨经绥、张生辉、龙宝林、刘波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

1999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先后启动了铬铁矿调查评价、矿山接替资源找矿等项目21项,16家地勘单位参加,共投入经费1.2亿元,施工钻探3.6万米,重点在西藏、内蒙古、新疆等省区开展地质找矿与综合研究工作,取得了系列成果。

中国铬铁矿资源分布图


  • 我国铬铁矿资源储量和产量极少,却是世界上最大的铬铁矿消费国和进口国,对外依存度高达99%以上
  •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预测铬铁矿未查明资源量5556万吨,主要分布在新疆、西藏、内蒙古和甘肃等省区,资源查明率仅为24.8%
  • 总结提出蛇绿岩套中央含矿构造岩相带内铬铁矿体平面上成群出现、分段集中,剖面上斜列叠瓦状展布等分布规律
  • 中央含矿构造岩相带分析研究对铬铁矿找矿发挥了重要作用
  • 超基性岩体规模以及岩相分带、岩石组合和岩石化学特征等对铬铁矿找矿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 「小岩体成大矿」为铬铁矿找矿指明了新思路
  • 铬铁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在西藏罗布莎矿集区新增铬铁矿资源量超过330万吨,为提升我国铬铁矿资源保障程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铬铁矿资源潜力预测成果图


结论与建议

  • 加强铬铁矿地质调查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后备资源
  • 加强境外铬铁矿找矿工作,保障国内资源需求
  • 进一步加强成矿规律研究和有效性方法技术示范,为铬铁矿找矿提供理论方法技术支撑


024中国铜矿资源调查报告

主要执笔人:蔺志永、张生辉、龙宝林、刘波、王京彬、付水兴、张会琼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国土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云南省地质调查局

铜矿是我国大宗急缺矿种之一,国土资源大调查以来一直是地质找矿的重点矿种。1999年地质大调查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37亿元,钻探93万米,新发现矿产地164处,累计新增资源量4000余万吨。

中国铜矿资源分布图


  • 我国是全球第七大铜资源国、第一大铜消费国,2015年对外依存度达78.7%。
  • 发现和评价了驱龙、甲玛、铁格隆南、普朗、土屋等大型-超大型矿床,在我国西部初步形成了亿吨级铜矿远景地带
  • 初步形成西藏多龙矿集区2000万吨级铜资源基地
  • 初步形成西藏驱龙-甲玛2000万吨级铜资源基地
  • 初步形成滇西北500万吨级铜资源基地
  • 初步形成新疆土屋-延东500万吨级铜资源基地
  • 老矿山深部及外围新增资源储量510万吨,稳定了矿山产能和职工就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预测铜矿未查明资源量3亿吨,实现了铜矿定量、定位预测,为铜矿找矿突破指明了方向
  • 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隐爆角砾岩筒型「三位一体」找矿预测模型,指导西藏多龙整装勘查区取得重大找矿突破,实现了地质调查与科学研究有机融合

危机矿山资源接替和老矿山找矿项目分布图


结论与建议

  • 铜矿是我国大宗紧缺矿产,建议加大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力度,提高国内铜矿资源保障程度
  • 「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是我国铜矿供应的基本格局,建议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加强境外铜矿资源勘查开发
  • 我国铜矿共伴生有益元素多,建议加强选矿技术的科技创新及推广应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025中国铅锌矿资源调查报告

主要执笔人:刘波、张生辉、龙宝林、蔺志永、王京彬、付水兴、张会琼

主要完成单位:国土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锌、铅是消费量是仅次于铝、铜的第三、四大的有色金属,是国民经济建设中重要的基础金属原材料。1999年地质大调查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4亿元,钻探43万米,新发现矿产地250余处,累计新增铅锌资源量超过1亿吨。


一、我国是世界第二大铅锌资源国、第一大铅锌生产和消费国,2014年对外依存度分别为36.1%和35.2%。


二、发现并评价了火烧云、大脑坡、马元、代家庄等大型-超大型矿床,新增资源量超过1亿吨,基本保障了我国铅锌资源需求。

  • 新疆和田火烧云铅锌估算资源量1740万吨,有望成为我国最大的铅锌矿床。
  • 湖南花垣-凤凰整装勘查区大脑坡、杨家寨、清水塘等矿区探获铅锌资源量1177万吨,初步形成千万吨级勘查开发基地。
  • 在陕西马元-白玉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中发现马元铅锌矿,探获铅锌资源量220余万吨,为该区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 新疆乌恰县乌拉根铅锌矿探获铅锌资源量448万吨,为边疆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


三、老矿山深部和外围新增铅锌资源储量1196.42万吨,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稳定职工就业,取得良好经济及社会效益。


四、全国矿产矿资源潜力评价预测未查明资源量铅23503万吨、锌51125万吨,摸清了资源家底,为今后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指明了方向。


五、将扬子地块周缘铅锌多金属成矿系统划分为3大类,构建了中上扬子地块周缘成矿系统的时空结构和成矿谱系丰富和完善了扬子地块周缘铅锌多金属成矿理论。


六、结论与建议。

  • 铅锌是我国传统优势资源,但目前对外依存度均高于35%,建议加大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力度,立足国内提高资源保障程度。
  • 铅锌矿资源开发对环境影响重大,建议控制小铅锌矿山的开发,支持绿色矿业的发展。
  • 铅锌矿中共伴生大量的稀有稀散金属,建议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和综合利用。


026中国铝矿资源调查报告

主要执笔人:蔺志永、张生辉、龙宝林、王京彬、付水兴、张会琼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武汉、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1999年以来,中央财政投入2.68亿元,完成钻探工作量6万米。在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引导和拉动下,地方财政和企业共投入资金30余亿元,完成钻探工作量近300万米,累计新发现矿产地87处,铝土矿查明资源储量从2000年的24.7亿吨增至2015年的47.06亿吨。


一、我国是全球第七大铝土矿资源国、第一大铝生产和消费国,2015年对外依存度为40%。


二、铝土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形成黔北、桂西南、晋中-晋中北、豫西等国家级资源勘查开发基地。

  • 黔北地区新增资源量5.8亿吨,为实现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战略目标提供了资源支撑。
  • 广西龙州-扶绥整装勘查区新增资源储量5300万吨,为桂西南铝土矿资源开发基地提供了资源保障。
  • 在山西交口、沁源、兴县、霍西等地区累计估算铝土矿资源量5.02亿吨,夯实了晋中-晋中北铝土矿开发基地资源基础。
  • 豫西地区累计探获铝土矿资源量2.53亿吨,其中礼庄寨地区煤下铝土矿勘查探获资源量4277.72万吨,拓展了华北陆块铝土矿找矿空间。


三、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预测我国未查明铝土矿资源129.7亿吨,首次实现了定量定位预测,为铝土矿今后找矿工作部署提供了依据。


四、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有力支撑了铝土矿勘查评价及开发利用。

  • 新技术为贵州务川大竹园铝土矿勘探护航。
  • 铝土矿中低品位选冶技术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为该类型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五、结论与建议。

  • 加强红土型和煤下铝土矿地质找矿,立足国内提高我国铝土矿资源保障程度。
  • 我国的铝土矿中共伴生大量的稀有稀散金属,建议加强采选冶技术科技创新,促进综合评价和综合利用。
  • 充分利用境外优质铝土矿资源。


027中国金矿资源调查报告

主要执笔人:蔺志永、张生辉、牛翠袆、喻光明、雷时斌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国土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1999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国土资源大调查和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工作,以金为主攻矿种,部署开展矿产地质调查项目200余项。在100余座大中型金矿山部署接替资源勘查项目103项,全面完成全国金矿资源潜力评价和全国金矿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累计投入经费33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约50亿元,引导、拉动地方财政投入约50亿元,矿山企业投入约230亿元,累计完成钻探工作量187万米。


一、我国金矿资源较丰富,是世界最大黄金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对外依存度高达58.2%。


二、地质调查新发现矿产地300余处,新增资源量3750吨,为提高国内金矿资源保障程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矿山接替资源勘查新增金资源储量近1000吨,稳定了矿山产能和职工就业,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四、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预测金矿未查明资源量32668吨,实现了金矿定量、定位预测,为金矿找矿突破指明了方向。


五、建立了金矿主要成矿类型矿床模型,成矿理论和成矿规律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探索形成一套有效找矿方法技术,为金矿找矿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技术支撑。

  • 构建了胶东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滇黔桂微细浸染型金矿等矿床模型。
  • 成矿规律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 探索形成一套有效找矿方法技术。


六、结论与建议

  • 金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涉及经济金融安全,建议制订与国家金融战略配套并行的国家黄金战略。
  • 我国金矿资源潜力大,建议加大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力度,立足国内提高资源保障程度。
  • 金矿供应短缺局面近期难以改变,建议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保障资源安全供给。
  • 我国金矿查明资源储量中难选冶、共伴生矿产占比较大,建议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和综合利用。


028中国钾盐资源调查报告

主要执笔人:王利、张生辉、郑绵平、刘成林、张震、高振记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化矿山地质总局

1999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开展了钾盐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截至2015年底,钾盐基础地质调查完成15万矿产地质调查2300平方千米,15万重力测量2600平方千米,二维地震测量110千米,油井复查1095口,钻探进尺71100余米等。

  • 柴达木盆地、江汉盆地、西藏盐湖取得重大突破,有望成为我国新的钾盐资源基地。
  • 滇西南勐野井钾盐矿区外围、新疆罗布泊钾盐矿区外围取得重要进展,为钾盐资源基地提供后续资源。
  •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取得一批新发现,拓展了钾盐找矿新领域。
  • 潜力评价预测全国1000米以浅预测氯化钾资源量16.2亿吨,为国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 在盐类学、成钾理论和成钾模式等方面实现4项重要科技创新,总体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 「十三五」钾盐资源调查的五项重点任务。


029老矿山深部和外围矿产资源调查报告

主要执笔人:蔺志永、吕志成、庞振山、颜庭杰

主要完成单位:国土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

2012-2014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共部署实施老矿山找矿项目188项,其中勘查类项目168项,找矿预测与方法技术研究类项目20项;共有115家地勘单位和143个矿山企业参与项目实施。累计投入经费22.3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0.4亿元,地方财政资金550万元,矿山企业资金11.8亿元。累计施工钻探94.4万米,坑探7.4万米。


一、实现老矿山深部和外围新区、新类型、新方向找矿重大突破,55个矿山新增资源量达大中型规模。

  • 55个矿山新增资源量达大中型规模。
  • 取得一批矿山外围新发现,扩大了区域找矿空间。
  • 取得一批矿山深部新类型发现,扩大了深部找矿前景。
  • 拓展找矿新方向,实现锡矿找矿重大突破。


二、创建了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方法体系,促进了地质调查与科学研究的有机融合,为矿产地质调查工作提供了理论方法支撑。

  • 创建了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方法体系。
  • 提出了勘查区找矿预测地质模型的构建方法。
  • 构建了25种主要矿床类型找矿预测地质模型。
  • 提出了成矿规律和成矿机制等方面的新认识。
  • 促进了矿产地质调查与科学研究的深度融合。


三、创新深部找矿关键技术,显著提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大深度探测技术的应用水平。

  • 大幅度提升关键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应用水平,取得显著成效。
  • 提升了地球化学技术应用水平。


四、创新提出「地质研究出思路、物化探圈靶区、探矿工程进行验证」的地质找矿技术路线。

  • 地质研究确定深部找矿思路和找矿方向。
  • 物探化探圈定找矿有利地段。
  • 坑探、钻探等验证靶区。


五、完成了我国15个矿种232座大中型矿山资源潜力调查,70%以上的矿山深部和外围具有较大资源潜力。


六、老矿山找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对促进矿业城市(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 有效地缓解了矿山资源危机,新增大批资源量,大幅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 经济社会效益好。
  • 找矿成功率高。
  • 资金效率高。
  • 资源储量的利用率高,成本低。


七、下一步工作部署建议

  • 调整工作思路,加强矿集区找矿预测
  • 进一步完善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推广应用深部找矿方法技术


丁、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


030战略新兴产业资源报告

主要执笔人:蔺志永、龙宝林、张生辉、王登红、王高尚、陈其慎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四川省地质调查院、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中国地质图书馆、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中国地质调查局深入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提出的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7大行业及24个重点发展方向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厘定稀土、锂等15种战略新兴产业矿产,全面总结战略新兴产业矿产地质调查成果,深入分析战略新兴产业矿产资源形势及发展趋势,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一、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厘定稀土、锂等15种战略新兴产业矿产,基本摸清了资源现状和开发利用情况,为制定国家资源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 稀土、石墨、萤石、镓、锗、铟目前为我国优势资源,大量供应国际市场。
  • 锂、铍资源丰富,但国内产量无法满足国内需求。
  • 铌、钽、锆、铼、铂族元素、钴、高纯石英等资源不足但潜力较大,加强勘查和综合评价可提升资源保障能力。


二、地质调查工作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基础先行和科技引领作用显著,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 完成稀土、锂、萤石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基本摸清了我国资源家底。
  • 锂、稀土、铌钽、萤石、石墨等矿产取得一批重要找矿进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
  • 引领和拉动后续矿产勘查,提交了一批重要矿产资源储量。
  • 锂、稀土深加工技术取得新突破,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发挥了科技引领作用。
  • 打造形成硬岩锂资源调查、盐湖锂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和稀土资源综合利用等3个科研团队。


三、结论与建议。

  •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建议加强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
  • 生态文明建设对地质找矿提出更高要求,建议加强矿产资源综合调查评价,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 深加工技术落后是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建议加强高端应用技术和产品研发,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 资源家底有待进一步摸清,建议加强全国矿产资源潜力动态评价,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 资源保障事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议加强重点矿种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031中国「三稀」资源调查报告

主要执笔人:刘波、张生辉、蔺志永、王瑞江、王登红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四川省地质调查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中国地质图书馆、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2011-201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开展「我国三稀金属资源战略调查」工作,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承担,投入经费1.38亿元。

一、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稀土资源国、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以36%的稀土资源满足了世界85%的需求。

  •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稀土资源国,重稀土占比不到1%,分布上具有「北轻南重」的特点。
  • 中国是世界第一稀土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资源过度开发、矿区生态环境影响较大。


二、稀有金属中锂、铍、铌、钽、锶、铷等资源较丰富但禀赋不佳,锆、铪、铯资源匮乏。

  • 锂、铍、铌、钽、锶、铷查明资源储量大,但资源禀赋较差,开发利用困难,大量进口原矿。
  • 锆、铪、铯资源严重不足,对外依存度高达95%以上,资源保障形势严峻。


三、稀散金属中镓、锗、铟、镉、铊资源丰富,铼、硒、碲资源保障不足。

  • 镓、锗、铟资源储量、产量、出口量均列世界第一位,生产和出口直接影响着全球供应格局。
  • 镉、铊资源较丰富,镉消费量大需大量进口,铊因剧毒影响应用需求量较少。
  • 铼、硒、碲主要从铜钼生产过程中回收,产量受主矿种生产制约,资源保障不足。


四、取得四川甲基卡等一批重大找矿成果,稀土选冶及盐湖提锂技术取得新突破,为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 四川甲基卡锂矿等调查评价取得重大进展,探获了一批重要矿产资源量。
  • 藏北地区新发现9处含锂盐湖,柴达木西部南翼山地区估算地下卤水锂资源量(LiCl)1200万吨。
  • 云南、贵州中重稀土找矿取得新发现,有望成为我国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战略接续区。
  • 铍、铌、钽等稀有金属矿调查取得新发现,提交一批大中型规模矿产地。
  • 稀土选冶技术取得新突破,为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方法技术支撑。
  • 「太阳池提锂技术」成功应用于盐湖锂产业,实现了从技术研究到产业化开发的结合。


五、「三稀」资源深加工及应用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有较大差距,总体处于产业链低端。

  • 稀土、钽采选和冶炼技术领先,新材料开发和高端制造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
  • 稀有稀散金属大多生产低端产品,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主要依靠进口。


六、对策建议。

  • 加强重点矿种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和共伴生矿产综合评价,提高资源保障程度。
  • 加强政策引导和开发秩序监管,统筹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 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优化产业布局,加强高端材料和应用技术研发,引领产业快速发展。


032中国锂矿资源调查报告

主要执笔人:张生辉、蔺志永、刘波、王登红、郑绵平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四川省地质调查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中国地质图书馆、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1999年以来,地质调查工作投入经费1.5亿元,完成了全国锂矿资源潜力评价。基本查明了我国锂矿成矿条件、资源现状、开发利用等情况为提升我国锂矿资源保障、促进锂矿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我国是世界第五大锂资源国,查明金属锂资源储量540万吨,预测资源潜力1760万吨,多分布在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地区。


二、四川甲基卡新增氧化锂资源量88.55万吨,奠定1处世界级锂辉石资源基地。


三、西藏北部新发现9处含锂盐湖,柴达木西部南翼山地区估算地下卤水锂资源量(LiCl)1200万吨。


四、「太阳池提锂技术」成功应用于盐湖锂开发,实现了从技术研究到产业化开发的结合。


五、我国是世界第二大锂产品生产国和第一大消费国,预测未来需求将快速增长,资源保障形势严峻。

  • 我国锂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二,原矿对外依存度76%。
  • 我国已形成较为完整的锂产业链,但产品以低端为主,锂产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 我国锂产品消费世界第一,预测未来需求快速增长。


六、对策建议。

  • 加强锂矿资源调查,有效引导商业性矿产勘查,形成一批资源勘查示范基地。
  • 加强政策引导和开发秩序监管,统筹规划锂矿资源和产业布局,提升国际竞争力。
  • 坚持科技创新,加强锂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深加工技术研发,引领锂产业发展新方向。


033中国石墨资源调查报告

主要执笔人:张生辉、蔺志永、刘波、陈正国、高树学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1999年以来,地质调查工作投入经费约5000万元,开展了全国石墨资源潜力评价,划分了15个石墨成矿区带,开展了阿尔泰、华北陆块北缘、东南地区等重点成矿区带石墨资源调查,新发现新疆奇台黄羊山超大型和福建桃棋等10处大中型晶质石墨矿产地。


一、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墨资源国,查明资源储量2.6亿吨,预测资源潜力18.7亿吨,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和山东等省区。


二、地质调查发现新疆黄羊山超大型岩浆热液型晶质石墨矿,改变了岩浆热液型无石墨大矿的历史,有望重塑我国石墨资源格局。


三、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石墨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已形成六大石墨生产加工基地,主要生产和出口低端产品。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石墨生产国,经长期高强度开采晶质石墨储量由2001年的3084万吨下降到2015年的1009万吨。

  •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石墨出口国,产量的近1/3用于出口,出口产品中约80%为低附加值产品。
  •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石墨消费国,新兴产业发展将带动石墨需求快速增长,预测到2020年晶质石墨消费量将达到95万吨。


四、石墨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石墨烯研究和应用开发活跃,抢占石墨烯制备技术和应用技术制高点是打破国际技术垄断的重要突破口。


五、结论和建议。

  • 加强优质石墨综合调查评价,有效引导商业性矿产勘查,形成一批资源勘查示范基地。
  • 加强政策引导和开发秩序监管,统筹规划石墨产业布局和资源开发,将石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 坚持科技创新,加快石墨提纯及深加工技术研发,率先实现石墨稀技术突破。


034中国优势矿产资源报告

主要执笔人:陈丛林、李建武、张伟、马飞宙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本报告以中国地质调查局2007?2012年开展的「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全国矿业权核查」和「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三项调查成果为基础,概要介绍我国以钨、锡、钼、锑和稀土为代表的优势矿产资源特点。


一、优势矿产总体特征。

  • 查明资源储量在全球占比大、资源品质高、竞争优势突出。
  • 消费总量小、但重要性在不断增强。
  • 资源消耗量过大过快,优势程度下降。


二、主要优势矿种资源特征。

钨矿


锡矿


钼矿


锑矿


稀土矿


三、存在问题与建议。

  • 资源储量较大,但基础储量少,建议加大勘查程度,提高资源储量级别。
  • 针对资源供需形势变化,科学调整勘查部署。
  • 继续加强重要优势矿产的管制,实行差别化管理。


035中国重要非金属资源调查报告

主要执笔人:张生辉、王利、陈正国、姚超美、高振记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建材地勘中心、中化矿山地质总局

中国非金属矿产种类丰富,目前已探明储量的非金属矿产有95种。非金属矿产具有金属矿产无法替代的优越性能,石墨、磷、高岭土、重晶石、滑石等非金属矿产资源量大、产量大、消费量大,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材料和功能材料;随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石墨、萤石、硼、等在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军工、信息技术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资源现状、开发利用及保障程度。

  • 中国钾盐资源短缺,且集中分布在西部,对外依存度高。
  • 中国是石墨最大生产、出口和消费国,未来需求旺盛,晶质石墨资源保障程度较低。
  • 中国磷矿资源丰富,分布集中,贫矿多,富矿少。
  • 中国是萤石最大生产消费国和第二大出口国,资源保障程度低,优势地位危机。
  • 中国硼矿资源富矿少,贫矿多,市场需求呈不断上升趋势,资源保障程度较低。
  • 中国叶腊石资源丰富,优质叶腊石资源保障程度较低。
  • 中国是硅藻土产销大国,主要为国内消费,是我国的优势资源。
  • 中国石英(高纯)高端产品主要依赖进口,勘查程度极低,保障程度低。
  • 中国金刚石资源紧缺,全部依赖进口。
  • 中国蓝晶石(红柱石、矽线石)资源较为丰富,资源保障程度较高。
  • 中国重晶石资源位居全球第一,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第二大消费国。
  • 中国高岭土资源比较丰富,优质资源保障程度较低。
  • 中国是滑石最大生产、出口和消费国,优质滑石市场需求强劲,供应相对偏紧。


二、地质调查成果。


三、完成钾、磷、萤石、重晶石、硼等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四、建议。

  • 非金属矿产是战略新兴产业重要的矿产资源,建议国家制定重要非金属矿产资源战略。
  • 重要非金属矿产地质调查工作程度不高,资源家底不清,建议加强重要非金属矿产地质调查工作。
  • 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防止生态环境破坏,建议政府加强监管。
  • 我国重要非金属矿产资源利用关键环节技术落后,长期处于产品低端,建议加强全产业链科技创新。


戊、重点成矿区带


036中国主要成矿区带调查报告

主要执笔人:陈丛林、张生辉、张伟、马飞宙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沈阳、南京、武汉、成都、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国土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

成矿区带是具有较丰富矿产资源及其潜力的成矿地质单元。在陈毓川(1999)主编的《中国主要成矿区带矿产资源远景评价》的基础上,通过总结研究、专家论证共提出20个重点成矿区带,总面积385.7万平方千米。


一、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由24.7%提高到50.6%,新发现矿产地1200余处,圈定找矿靶区3000余处,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布局提供地质依据。


二、发现和评价了驱龙铜矿、铁格隆南铜矿、夏日哈木镍矿、白腊水锡矿、大场金矿、道坨锰矿等50余处具有经济价值的大型超大型矿床,有力支撑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三、新形成10处大型资源基地,巩固和提升10处老资源基地,夯实2处世界级资源基地(胶东、甲基卡),为重塑地质勘查开发新格局提供了资源基础。


四、在西昆仑、冈底斯、班怒、西南三江、川滇黔、湘西-鄂西等成矿带初步形成亿吨级铜矿远景地带和亿吨级铅锌矿远景地带,为优化资源勘查开发和产业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 冈底斯、班怒、西南三江铜矿找矿实现重大突破,亿吨级铜矿远景地带初步形成。
  • 西昆仑、西南三江成矿带铅锌矿实现找矿重大突破,亿吨级铅锌矿远景地带初步形成。


五、科技引领,实现了找矿和地质理论创新的重大突破。

区域找矿突破,改变了对成矿区带找矿前景、找矿方向的认识。

解决了一批制约找矿突破的关键地质问题。

取得了一批原创性理论成果。


六、发展了我国西部特殊景观区、难进入地区矿产资源勘查评价技术方法。


七、建议

  • 建议持续推进西部地区重点成矿区带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有序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提高资源供应保障能力。
  • 建议强化战略导向,破解创新发展科技难题。
  • 建议加强锂、铌、钽、晶质石墨、萤石等战略新兴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保障资源供应,支撑新型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037整装勘查区地质调查报告

主要执笔人:李永胜、张生辉、吕志成、蔺志永、于晓飞

主要完成单位:国土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

国土资源部按照《纲要》要求,全面推行「公益先行,商业跟进,基金衔接,整装勘查,快速突破」地质找矿新机制,统筹中央、地方和企业各类勘查资金,集中力量开展整装勘查工作。截止到目前,共设置整装勘查区107片,分布在23个省(市、自治区),涉及铀、钾盐、锰、铁、铜、金、铅、锌、铝土、钨、锡、钼、镍、铬、磷、金刚石、石墨、锂等18个矿种,总面积约46万平方千米。


一、进展与成果

  • 全面部署完成整装勘查区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取得了一批重要找矿新发现。
  • 新增一批重要矿产资源储量,东部地区老资源基地得到巩固、西部地区新形成一批资源基地。
  • 创建「三位一体」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技术方法应用与推广取得实效,成为找矿突破的重要支撑。
  • 构建「产学研」科技创新平台,勘查区找矿预测和物化探解释复核团队已初步建成,在促进整装勘查区找矿突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创新提出「组织领导是保障、公益先行是基础、机制创新是有效途径、科技创新是重要支撑」的整装勘查新机制。


二、下一步工作建议

  • 夯实地质基础,加强整装勘查区基础地质调查工作。
  • 创新理论方法技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 优化工作布局,确保实现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目标。
  • 强化绿色勘查,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038青藏高原(青海片区)矿产资源调查报告

主要执笔人:张伟、陈丛林、张生辉、贾群子、马飞宙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2008年以来,共组织全国200多家地勘单位,累计6万多人次在青海省开展地质工作。2008?2015年,中央、地方和社会资金共投入资金161.7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48.55亿元(其中青藏专项46.53亿元),占30.01%;地方财政(省基金、州县财政)投入43.59亿元,占26.95%;社会资金投入69.62亿元,占43.04%。


一、主要进展与成果

  • 全面开展1:5万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等基础性工作,奠定找矿突破的基础。
  • 新发现一批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大型超大型矿床,探获了一批资源量。
  • 初步形成东昆仑金矿等一批资源基地,对重塑我国矿产勘查开发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 「可燃冰」、石油天然气、页岩气、干热岩等能源矿产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和重要进展。
  • 科技创新引领找矿突破,改变了以往对区内重要成矿带找矿前景、找矿方向的认识。
  • 发展了我国西部特殊景观地区、艰险地区矿产资源勘查评价技术。


二、结论与建议

  • 铜、镍、金、钾盐、锂等找矿潜力大,建议精准投入,充分发挥地质工作在青海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行作用。
  • 青藏专项工作机制有利于实现找矿突破,建议继续开展部省合作,巩固和扩大合作成果。
  • 青海基础地质调查程度相对较高,建议下一步主要围绕资源基地开展技术经济、环境综合调查。


039青藏高原(西藏片区)矿产资源调查报告

主要执笔人:陈丛林、李光明、张伟、马飞宙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地质研究所

西藏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成矿条件优越,是我国重要的铜多金属矿和铬铁矿资源富集区,也是国家西藏及4省藏区扶贫攻坚战略的主战场。为快速提高重要成矿带基础地质工作程度,查明成矿地质背景,促进优势与特色矿产勘查开发,推动精准扶贫攻坚工作。


一、进展与主要成果

  • 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大幅提高
  • 新发现一批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大型超大型矿床,探获了一批资源量,取得重大找矿成果。
  • 取得青藏高原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引领找矿突破。
  • 人才队伍与团队建设成效斐然。


二、结论与建议

  • 加强精准扶贫投入,充分发挥地质工作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 青藏专项工作机制有利于实现找矿突破,建议继续开展部省合作,支撑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议树立绿色勘查理念,统筹适度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040新疆「358」矿产资源调查报告

主要执笔人:张伟、张生辉、陈丛林、刘拓、段星星、马飞宙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调中心

新疆「358」项目实施八年来,财政投入总经费141.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48.2亿元、自治区财政93.7亿元,引导社会资金投入达425亿元。新发现一批大型-特大型矿床,初步形成3处千亿吨级煤炭基地、2处10亿吨级铁矿基地、1处亿吨级锰矿基地、1个千万吨级铅锌矿基地、1个百吨级金矿基地,潜在经济价值437亿元,全面实现了「八年有令国人为之振奋的重大成效」的总体目标,重塑了新疆矿产勘查开发格局。


一、主要进展与成果

  • 累计完成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34.38万平方千米,1:5万航空磁测55.82万平方千米,重点成矿区带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达到60%,发现矿(化)点1043处。
  • 初步形成3处千亿吨级煤炭基地,2处10亿吨级铁矿基地,1处亿吨级锰矿基地,1个千万吨级铅锌矿基地,1个百吨级金矿基地,新发现大型、特大型铀矿床各1处,为我国矿产勘查开发「东西并举」奠定资源基础。
  • 伊犁河谷地区解决当地1万人饮用水及5000亩农业灌溉用水,喀什市南部勘查发现了2处饮用水大型水源地,发现富硒土壤454万亩,为实现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
  • 解决5个制约找矿突破的关键矿产地质问题,创建了2套快速评价技术方法组合,为找矿突破提供科技支撑。
  • 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成立「国土资源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开启了国际地学合作的新篇章。


二、结论与建议

  • 铬铁矿、钾盐、锰矿、锂、晶质石墨等找矿潜力大,建议精准投入,充分发挥地质工作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行作用。
  • 新疆「358」模式有利于实现找矿突破,建议继续开展部省合作,巩固和扩大合作成果。
  • 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是地质事业发展的根基,建议继续深化地学科技创新,提升地质工作技术方法水平。
  • 国际合作是地学发展的创新动力,建议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开展矿业和地学全方位合作。


己、支撑国家矿政管理


041中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主要执笔人:陈丛林、张伟、王高尚、王安建、马飞宙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全国31个省区市、674支队伍、近3万名地矿工作者,历时5年,调查了28种矿产全部25000多个矿区,编制了近2万份矿区核查报告、525份省级单矿种汇总报告和30份省级调查综合报告。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制完成全国28种矿产资源国情调查25套系列报告,全面系统反映了本次矿产资源国情调查的主要成果,为摸清我国矿产资源家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全面梳理了我国28种矿产资源储量的数量、类型、结构、品质、开发利用状况,以及各要素的空间分布,为国家资源管理奠定了坚实可靠基础。


二、系统查明矿产资源储量占用情况,为合理配置资源、短期形成产能、缓解资源供应压力提供了依据。


三、首次系统查明我国煤炭资源14种煤类储量的数量和灰分、硫分及其空间分布,为科学合理利用煤炭资源提供支撑。


四、测算了24种矿产可回收资源储量,客观地反映了国家矿产资源国情,分析了我国矿产资源的国际地位。


五、首次构建以块段为基本数据单元的全国25种矿产资源储量的品位-吨位模型,为全面掌握我国各类资源禀赋特征提供了科学方法。


七、系统清理了资源储量消耗挂账等问题,全面掌握了资源消耗和保有情况,形成系列技术规范,为储量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八、厘清了矿体、矿区和矿权的空间关系,为矿政管理和矿产勘查评价积累了系统可靠的基础资料。


九、完成国家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更新,综合研究成果获国务院领导重要批示。


十、结论与建议

  • 我国重要矿产资源供需形势不容乐观,建议稳定支持找矿勘查工作,提高勘查程度。
  • 统筹「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依托「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加强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保障资源安全供给。


042中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报告

主要执笔人:邢树文、张生辉、龙宝林、蔺志永、王登红、肖克炎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国情调查。2006-2013年,在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的领导下,在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165家单位3700余人,投入财政资金18.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10.4亿元,地方财政8.1亿元),全面摸清了25种矿产资源潜力。

  • 首次实现全国陆域25种重要矿产资源潜力定量评价,提出我国具备立足国内提高资源保障程度的基本判断。
  • 实现对建国以来地质矿产资料最系统的搜集、集成和综合分析,为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提供了扎实的基础资料。
  • 创新了物化遥多元信息用于矿产预测的方法,为矿产预测提供了重要基础支撑。
  • 创立了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理论方法,建立了新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技术方法体系。
  • 创新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机制,为矿产资源潜力动态评价奠定了重要基础。
  • 成果得到及时转化应用,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阶段目标实现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工作建议

  • 优化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布局,立足国内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 开源与节流并举,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 加强战略新兴矿产调查,为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 实施矿产资源潜力动态评价,推进成果转化和应用。


043中国矿业权核查情况报告

主要执笔人:马飞宙、杨建峰、陈丛林、龙宝林、张伟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各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本行政区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项目于2007年底启动,2010年底结束,历时三年多时间,全国累计投入4000多个单位和部门2.8万人,测量设备1.2万台套,经费22.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157亿元,共完成了14.7万多个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


一、取得的主要成果

获得了全面系统、真实可靠的矿业权权属基础数据。

建立了覆盖我国所有矿山的地质测量基础设施。

系统梳理分析了矿业权存在的问题并分类提出了处理建议。

开发建设了矿业权实地核查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提出了矿业权实地核查技术方法指南与技术要求。

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数据的县市级矿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模式。

丰富和发展了矿政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


二、对策建议

  • 加强矿业权科学设置方案研究。
  • 加强技术支撑队伍建设,充实基层矿管技术力量。
  • 探索建立矿业权动态管理长效机制。


044中国重要矿山「三率」综合调查报告

主要执笔人:陈丛林、邢树文、张伟、吕振福、张生辉、龙宝林、马飞宙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黄金协会、中国化学矿业协会、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

截至2014年底,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上海市以外)业务支撑单位、7家行业协会以及5个油气公司等共13,000余人直接参加「三率」调查。累计投入资金1.16亿元,其中地质调查专项经费7900万元,各省匹配资金3700万元。通过调查,全面查明了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现状,对我国矿产资源利用有了总体认识和基本判断。建成了全国22种重要矿产矿山数据库,基本建成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三率」指标体系。


一、主要成果

制定并发布矿种「三率」指标要求,矿产开发「三率」指标体系基本建成。

首次全面系统地获取了全国矿山「三率」基础大数据。

摸清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先进技术工艺状况。


二、主要认识

  • 我国主要矿产「三率」指标总体提高,提前达到「十二五」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目标。
  • 我国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跃居世界先进水平。
  • 我国矿产开发利用集约化程度提高。
  • 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结构性差距依然存在。
  • 矿山废弃物总量巨大,可利用空间大。


三、对策建议

  • 建立矿产资源循环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促进绿色矿业发展。
  • 实行矿产资源差别化管理,促进矿业健康发展。
  • 优化矿业结构,促进矿业集约化发展。
  • 加强矿产开发利用领域的科技创新,提高我国资源利用效率和保障能力。


045中国能源资源战略研究系列报告

主要执笔人:阎强、张伟、陈丛林、王高尚、王安建、马飞宙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系统研究全球200多年来能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关系,揭示了以能源消费「S」形规律、能源消费强度顶点下降与后移规律,以及部门能源需求波次递进等一系列规律,创立了以「S」形规律为核心的能源需求理论和预测方法技术体系,深入剖析了全球能源格局的形成背景和变化趋势,科学论证了我国能源中长期供需趋势和重大战略问题,提出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思想和措施建议。


一、原创性提出能源需求「S」形理论,揭示了人均能源消费、能源消费强度变化及能源部门消费波次递进等规律,建立全新能源需求预测体系,发展了资源经济学理论,为国家能源科学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全球与中国中长期能源需求预测准确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最新预测显示,我国能源需求将于2030年达到峰值;在能源资源国情调查基础上,综合论证了我国能源资源保障程度形势,对支撑新时期国家宏观决策、指导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揭示了全球油气供需「三圈两系」新格局:美洲贸易圈(供需一体体系)、欧洲-前苏联贸易圈(供需分离体系)和亚洲-中东贸易圈(供需分离体系),勾画了全球油气供需新版图,支撑我国油气开发「走出去」战略调整。


四、在一系列重大判断的基础上,把握最新国际政经与能源格局,提出我国能源安全战略构想与对策建议:围绕优质能源开发与煤炭清洁利用,节能优先,化石能源为基础,多元化为长久目标,通过体制创新与科技创新,推动能源革命与生态文明建设。


五、成果意义


046全球能源资源格局与中国资源战略研究报告

主要执笔人:王高尚、闫强、李建武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2000?2015年,针对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能源资源安全保障战略,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进行了持续深入的探索,形成一套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相融合、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规律总结为核心、原始创新为理念的独特的研究方法体系,揭示并创立了以人均资源消费「S」形规律为核心的资源需求理论体系,取得了一系列在国家层面有影响的战略研究成果,培养了一支社会知名的矿产资源战略研究团队。


一、首次揭示了以人均资源消费「S」形规律为核心的一系列资源需求规律,丰富了资源经济学理论,为资源科学管理和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创立了全新的能源资源需求预测方法体系,准确预判了我国矿产资源需求的两个重大转折期,为经济转型发展和政策调整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研究揭示了全球油气供需「三圈两系」新格局和矿产资源「供需分离」新特征,为我国全球能源资源安全保障提供了战略思路和应对措施。


四、系统深入论证了我国能源需求趋势和能源资源保障程度,有效支撑新时期国家能源发展战略。


五、大力推广成果应用,努力服务国家社会需求。


047中国矿山开发秩序状况及主要问题对策

主要执笔人:杨金中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为快速、准确、高效地获取客观基础数据,在2003年试点研究的基础上,自2006年起,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先后启动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多目标遥感调查与监测」「矿山开发遥感调查与监测」、「矿山环境监测」等项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牵头,会同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中国地质大学等30家单位共同完成。


一、基本情况

每年一次的全国陆域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遥感调查

重点矿区的遥感监测


二、主要成果

  • 全国陆域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基本有序
  • 重点矿区矿业开发秩序正在好转
  • 中东部地区的违法开采密度较大
  • 无证开采、越界开采为主要违法类型
  • 露天开采是主要的违法开采方式
  • 私营企业是主要的违法经济主体
  • 煤、铁、金、铜、铅、锌、铝土、轻稀土是主要的违法重要矿种


三、成果转化与应用


四、科技进步与创新


五、人才培养


六、下一步工作建议


048中国资源环境遥感地质调查报告

主要执笔人:甘甫平、钟昶、孙永军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原地质部就开始在秦岭、柴达木、鄂尔多斯等地区利用航空地质方法应用与1:20万地质填图和石油地质普查工作。70年代卫星遥感图像传入我国后,遥感地质工作便迅速发展起来。特别是1999年地质大调查工作实施以来,围绕国民经济发展重大需求,服务于国土资源中心工作,在全国范围和全球重要成矿区带开展了不同比例尺的调查工作。

一、主要成果

  • 生态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基本摸清我国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了重大生态地质环境问题与针对性治理建议。
  • 地质灾害遥感调查工作,系统、科学地提高地质灾害防控、治理与应急救援能力。
  • 区域地质遥感调查工作程度大幅度提高,填补困难地区地质调查工作空白。
  • 矿山遥感调查与监测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状况,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二、成果转化与应用

  • 生态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成果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
  • 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成果服务于防灾减灾。
  • 区域遥感地质调查成果服务于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
  • 矿山遥感监测成果服务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


三、科技进步与创新


四、人才培养


五、下一步工作建议


安利一下笔者有关【国家大工程】的专栏文章:脱苦海的文摘【国家大工程】

房地产相关的专栏:赏心悦目的家

投资理财相关的专栏:投资自己最好

专栏短网址:http://blog.tokuhon.org


相关问题:

脱苦海:如何评价孙中山的十万英里铁路规划图?

脱苦海:如果凿口井穿过地心,我国各个城市在地球反面分别对应哪里?

脱苦海:广深港高铁香港段为什么造价那么高?

脱苦海:为什么中国目前不断援建亚非各国(如援助非洲 600 亿美元),而不将巨资用于国内落后地区的建设工作上?

脱苦海:为什么一定要修川藏铁路?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美国法学院上国际商法课的时候,讲到有关专利的国际条约,老师向全班抛出一个问题:

“猜猜看,世界上申请国际专利最多的公司来自哪个国家?”

有人说美国,有人说日本,韩国同学直接说“三星,三星。” 教授笑眯眯看着我(当时为了混脸熟蹭平时分,很积极地坐在前排。)

“不会吧...” 我这么想着。

“是中国。” 教授告诉我们。

--

看到这个问题,特意去找了一下有没有相关权威报道,于是在Financial Times 看到了一篇文章,称中国公司在2016年间国际专利申请量提高了45%,达到四万三千件,撼动美国和日本的领先地位。(需要订阅才能看,链接:Subscribe to read

报道援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的统计数据指出,2016年间国际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公司是中兴,华为紧随其后,超过高通,三菱电机,LG,惠普,英特尔,三星,索尼等耳熟能详的名字。另外一家中国公司,京东方,同样榜上有名。

光有数量,质量呢?有没有可能中国公司为了打知名度刻意“灌水”?对此,Financial Times的报道特别强调道,国际专利申请的普遍高于国内申请的水准,同时作出预测,中国有望在两年间成为国际专利体系的领导者。

而根据2017年的数据,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国际专利申请国。

--

我还记得教授那时对全班说的话:“你们觉得中国只会盗版?回去问问父母,他们年轻的时候还觉得日本车都是粗制滥造的便宜货呢。”




     

相关话题

  你们觉得中国的仇外现象是怎么造成的?还有多久这个现象会淡化? 
  在你看来,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是? 
  袁隆平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精神遗产? 
  国家有权作恶吗? 
  为什么中国人一边说死者为大,一边唾弃秦桧? 
  为什么说中国人缺少创造力?有哪些中国人创造的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大范围使用的创造品? 
  乔峰不是中国人,为啥我总觉得他是中国人? 
  如何看待王贻芳院士“纯粹的科学争论应该局限在科学圈内部”的言论? 
  东亚黄种人国家以男明星主导的男性阴柔幼稚化风气的原因是什么? 
  怎样评价《一个读经少年的来信》以及其中反映的读经教育?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广州新生代不会讲粤语?
下一个讨论
是否社保交得越少就越好?会不会存在对部分人群更有利的可能性?





© 2024-11-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