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军控(学)界,所谓“重启冷战”指的是“军备竞赛不稳定性”,而所谓“引发热战”是“危机不稳定性”。所谓这个问题问的是:俄罗斯战略核力量的一种新变化(铁路机动核导弹重现江湖),对战略稳定性的影响。简短的回答是:不会,几乎没有影响。
2012年5月,美国国防部会同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向美国国会递交了一份《关于俄罗斯联邦战略核力量的报告》,评估了2017年,以及2022年俄罗斯核力量的力量水平(其中涉及核弹头数,运载工具数量,核力量构成,力量水平的发展趋势等问题)。其中的最后一段是关于“俄罗斯核力量发展对战略稳定性的影响”的,现将该段翻译如下:
“美俄两国战略核关系的稳定性,依赖于:即使对方发动解除武装的先发制人核打击,己方仍确保有能力投送足够数量的核弹头,对其造成不可承受的损失。所以,要想动摇美俄互相威慑关系,俄罗斯核力量发展的唯一途径必须是抵消美国的确保摧毁能力:使得俄罗斯发动解除武装的先发制人核打击后,美国无法反击并摧毁大量俄罗斯高价值目标。国防部认为,俄罗斯发动先发制人核打击,来解除美国核武装,这是一个极不可能发生的情况。
根据美国2010年核态势评估,美国的核力量结构,已经做好准备,应对俄罗斯核力量在履行《新START条约》情况下,可能进行的一切调整。俄罗斯核力量结构的调整包括:增加部署的弹头数量,即使是大大超过《新START条约》规定的上限,也几乎不会对美国可靠第二次打击能力造成任何影响;这种可靠的第二次打击能力,即为美国战略威慑的基石。所以,俄罗斯联邦不管如何扩充其战略核力量,都不可能获得任何军事上有意义的优势,即使其偷偷扩军,违背《新START条约》的规定,或是突然退出条约。这主要是因为美国的核力量结构具有内在的生存力————特别是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任何时间都有一定数量在大洋中巡航。面对俄罗斯突然退出条约的情况,美国也可以在陆基/空基/海基核力量上同时装载更多的核弹头,进行应对。”
目前已知俄罗斯铁路机动ICBM项目称为“Barguzin”——巴尔古津,或译成(贝加尔湖上的)“东风”,由莫斯科热工技术研究所(MITT)负责设计和制造,该项目2013年启动,估计最快能在2018年实现部署。目前的部署计划是——仅仅是——一个导弹师,也就是5个铁路机动导弹团/5辆导弹列车,每辆导弹列车将装载6枚轻型固体洲际弹道导弹,也就是6枚RS-24 Yars(“亚尔斯”,SS-27白杨-M公路机动弹道导弹的多弹头版)。考虑到每枚RS-24“亚尔斯”可装载4个分导式核弹头,则一个铁路机动导弹师的总弹头数将达到120枚。
同80年代的SS-24相比,每一个“Barguzin”铁路导弹师将会多出1辆导弹列车(SS-24铁路机动导弹师:4辆;RS-24“亚尔斯”铁路机动导弹师:5辆),每辆导弹列车上的弹头数少6枚(SS-24铁路机动导弹列车:30枚核弹头;RS-24“亚尔斯”铁路机动导弹列车:24枚),但是每个导弹师的核弹头数是一样的(120枚)。
【这是RS-24在2007年的试射】
也就是说我们知道:
1,铁路机动RS-24/Barguzin“巴尔古津”使用的是一种“轻型固体洲际弹道导弹”,等于是把机动发射车上的装上了列车。
2,在弹头特征/当量/精度方面,应该还是RS-24,或者说SS-27的水平。
3,这个设计方案实质就是把更多的弹头集中到了更少的载具上面,如果“巴尔古津”不实施铁路机动巡航,它的(单弹头)生存力实际是大大下降的。
要进一步讨论铁路机动RS-24/Barguzin“巴尔古津”,必须先回顾一下老版的铁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SS-24。
SS-24项目代表了苏联开发一种“通用”高性能洲际弹道导弹的努力————它既能被部署在地下井里,又能实现铁路机动。SS-24导弹历史上的最高部署水平是苏联解体前夕(1991年SS-24停止生产):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达到了92枚SS-24导弹的水平。其构成是:46枚井基SS-24部署在乌克兰的导弹井里,10枚井基SS-24部署在俄罗斯的地下井里,还有36枚铁路机动SS-24部署在3个基地中。这3个基地代表着3个SS-24铁路机动导弹师,每一个师下属4个导弹团,每个团就是一列SS-24洲际弹道导弹列车,每辆列车上装载3枚SS-24。(到2005年6月,所有的铁路机动SS-24导弹部队都退役了。2007年,3个铁路机动基地均被拆除。)
1枚SS-24导弹上装载10枚分导式多弹头,单枚导弹投掷重量是4050kg,其中大约有一半(2吨左右)是弹头重量,所以推测单枚核弹头重量为200kg左右;每一枚弹头的当量是40万吨TNT,弹头精度(CEP)是220米左右。这些SS-24弹头是苏联精度最高的实战部署弹头,它们的当量足够高,对美国的导弹井形成实际的威胁————使用“2弹头炸1井”的方法,92枚SS-24导弹(共920枚核弹头)大约可摧毁450到460个加固导弹井;12辆导弹列车(360枚核弹头)也可摧毁150到180个加固导弹井。
SS-24弹头的特点是它们是苏联精度最高的实战部署弹头,跟SS-18 Mod 5(SS-18井基重型洲际弹道导弹的后期改进型号)一样,达到了220米到300米左右CEP的精度,考虑到SS-24还能实现铁路机动,其作战性能是比较优越的(也就是说比SS-18的生存力要提高了),加上它不低的当量(同美国三叉戟D-5的W-88核弹头可比),是威力相当大的硬目标打击武器。
当然跟今天所用的RS-24比起来,当年的SS-24是很大的。单枚SS-24铁路机动版的总重量是104.5吨,SS-27(白杨-M,或是Yars)公路机动版的总重量是47.2吨。公路机动的SS-25洲际弹道导弹是45吨重。SS-24的投掷重量是4吨左右,而SS-27白杨-M/RS-24亚尔斯的投掷重量是1吨左右,其中大约有一半可用于运载核弹头(相比起来SS-18的投掷重量是8.8吨)。
铁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的优点(也是缺点)在于其各项性能都处于“井基重型ICBM”与“公路机动轻型ICBM”的中间地带:
1,铁路机动ICBM的打击精度与投送量都可以达到“井基重型ICBM”的水平,实现了大数量/大当量/高精度核弹头的远程投送。
2,铁路机动ICBM的机动性不如“公路机动轻型ICBM”,但是也是有相当生存力的————它等于是“陆地上的弹道导弹核潜艇”,虽只能沿着铁路机动,但是一旦开出营地,即可成为对手难以锁定的目标。
3,铁路机动ICBM的加固程度也不如“井基重型ICBM”,甚至不如“公路机动轻型ICBM”。这是因为它体型巨大,又需要机动,既没有超硬化的固定掩体,又难随处修建足够大的坑道。
4,铁路机动ICBM的经济性:比“公路机动轻型ICBM”便宜,却又比“井基重型ICBM”贵。
1991年10月,作为美苏单边行动,共同削减核威胁的积极步骤,苏联政府宣布铁路SS-24将停留在基地内,并不进行持续铁路机动巡航。之后的俄罗斯政府也一直维持这个“静态戒备”的政策,没有铁路机动。1996年,铁路机动SS-24进行了一次中断6年的导弹试射,释放出10枚分导弹头。一般认为苏联政府与俄罗斯政府承认铁路机动SS-24在民用铁路上行驶并长期执行战备巡航,安全性过低,风险不可承受;单独为其修建专用铁路网,在经济上又是极其不划算的。由于车库顶棚可以开启,SS-24导弹列车可以直接从车库中发射洲际核导弹(这与其他的公路机动核武器一样:SS-25,SS-27,RS-24)。
如果处于“静态戒备”的状态,停留在3个基地中的所有导弹列车只需要5枚核弹头(美国潜射弹道导弹弹头/轻型,W76级别)。或者说少则3-4颗,多至7颗,就会被全部摧毁。
相比之下,10弹头版的井基SS-18,由于单井加固程度相当高,至少需要使用“2弹头炸1井”的方法,美国要耗费72枚核弹头(还必须是美国潜射弹道导弹弹头/重型,W88级别)——————才能摧毁360枚苏联弹头。
下面请看单弹头的公路机动武器:
如果是单弹头版的公路机动SS-25,要摧毁同样的360枚苏联弹头,即使SS-25也处于“静态戒备”的状态,停留在10个基地中也需要美国耗费约100枚W76:每个SS-25基地包括1个营区(导弹师总部),还有4个部署区(导弹车库),各用2枚W76地爆即可摧毁。
举莫斯科东北的Teykovo导弹基地(第54近卫导弹师)为例,根据美俄START I条约的数据交换内容,限定的4个部署区(导弹车库)面积分别为0.31平方千米、0.27平方千米、0.23平方千米、0.16平方千米;而整个疏散区有11000平方千米(这仅是条约里规定的范围,还没算上俄罗斯战时可能进入的更广阔地域)。虽然每一个导弹车库区有9辆RS-24“亚尔斯”发射车,而且这些车库都是无法抵挡核打击的软目标,但是各个车库区之间的距离足够长,使得美国不得不将每一个车库区当成一个独立目标。
如果是单弹头版的SS-27,地下井部署,这会出现360个加固目标,如果美国采用“2弹头炸1井”的方法,要耗费720枚核弹头(至少也是要消耗360枚弹头),当然,现在单弹头版的SS-27部署数量远远达不到360枚,以后也不会达到这个水平(因为SS-27的部署已经停止了)。
摧毁360枚俄罗斯核弹头需要的美国弹头数量:
(A)SS-24铁路机动(静态戒备): 5枚W76
(B)10弹头版的井基SS-18: 72枚W76
(C)单弹头版的公路机动SS-25/SS-27(静态戒备): 100枚W76
(D)单弹头版的井基SS-27: 360-720枚W76
不管是为了生存力,还是为了核作战的灵活性/可靠性,单弹头的分散加固部署,是最好的方案。如果承受不起大量的独立加固发射井,就减少总弹头数量,并且部署成单弹头公路机动ICBM,通过位置不确定性来实现生存力。如果再没有钱,就减少总弹头数量,部署在高度加固的地下井里,仍然是单弹头。如果实在没钱了,只好部署在地下井里,使用多弹头部署。而铁路机动,则是一个标准的折中方案————代表着资金不足却想维持高力量水平。
下面我们把已知的史实捋顺一下:
1985年,苏联开始部署SS-25“白杨”公路机动弹道导弹。SS-25最高部署量360枚左右,目前有108左右枚。
1994年12月,SS-27“白杨-M”公路机动弹道导弹进行首次飞行试验。SS-27与SS-25在物理外形上类似(SS-27的第一级发动机更大),不过性能有所提高(SS-27有更大的投掷重量,更高的精度),同属单弹头洲际弹道导弹。
1997年12月,SS-27白杨-M首先被部署在导弹井里。2006年12月,俄罗斯开始部署公路机动版SS-27。目前,俄罗斯共部署60枚井基SS-27,18枚公路机动SS-27(两个版本的SS-27的部署均已经停止)。
2007年5月,俄罗斯开始首次试射RS-24 Yars(“亚尔斯”)公路机动弹道导弹,“亚尔斯”是白杨-M的多弹头版本,其外形/重量基本与白杨-M相同,可携带4枚分导式多弹头。2010年7月开始部署公路机动版“亚尔斯”。
2013年12月,俄国开始试射井基RS-24;2014年8月左右,开始部署井基RS-24。目前井基RS-24共4枚,公路机动版RS-24部署量在45枚左右。
按照上面的讨论,我们来看一下苏联末期/俄罗斯陆基ICBM中单弹头武器系统的比例,这里不考虑SS-24,只计算战略运载工具数量:
1991年 (减去六十年代服役的SS-11与SS-13洲际弹道导弹,只考虑SS-25)20%(考虑SS-11同SS-13,47%)
1999年:49%
2014:64%
2024(根据俄罗斯核力量现代化的趋势):30%
上世纪90年代的《START II条约》是接近了传统军控理论的顶峰的,因为它希望通过一纸条文来解决美国陆基ICBM的生存力问题,它要求美俄双方都禁止一切多弹头弹道导弹。这意味着两个国家必须要直接对比运载工具/地下井的数量,而运载工具/地下井是核武器系统中耗资相当大的一部分——————这对俄罗斯是很不利的。《START II条约》的流产,也就是开辟了MIRV分导式多弹头回归的路。近20年来俄罗斯一直不停地抱怨:美国保留这大量的运载工具,存在巨大的“回装潜力upload potentials”:一旦需要就可以把裁军裁下来的弹头又装回去,形成快速扩军;这台词的另一个层面是俄罗斯已经无法支撑大量的运载工具。在行动上,出现了“SS-27多弹头版”这种令人吃惊却意料之中的发展:用4颗核弹头去覆盖一辆发射车,现在竟然是划算的了。俄罗斯陆基核力量中多弹头系统比例的不断上升,导致它能在总量上与美国“不分上下”,总运载工具数量却在不断下滑。自然,开发一种“井基重型ICBM”也是意料之中了(虽然说Sarmat不一定达到SS-18的投掷重量水平)。这似乎意味着俄罗斯在把更多的核弹放进更少的“篮子”里。
不过,铁路机动RS-24/Barguzin“巴尔古津”也许会实现持续铁路战备巡航,也就是说实现真正生存力高的部署模式————那也就完完全全避免了“危机不稳定性”。
至于“军备竞赛不稳定性”,铁路机动RS-24/Barguzin“巴尔古津”,或者说俄罗斯即将投入服役的RS-26,Sarmat,Rubezh, Avangard, Yars-M......各种核弹道导弹,都不会导致 “军备竞赛不稳定性”,因为它们是“新冷战”的症状,不是原因。
附录:
使用一枚W76核弹头(100kt当量,500米空爆),覆盖bershet的SS-24基地。红色圆环代表“90%与SS-24相关建筑物受到严重摧毁”的范围,符合 NATO Target Data Inventory Handbook (1989)的描述,也正好是20psi冲击波的范围(20psi的冲击波足以摧毁绝大部分的一般建筑,包括SS-24的各种轻质钢结构库房):
如果按照20psi的冲击波范围来覆盖,采用W88来优化爆炸高度,则有:
另一个SS-24铁路机动基地,Karsnoyarsk:
W76,20psi:
如果采用更大当量的W88:
最后一个基地在Kostroma,也是设施最全面,能支持列车数最多的(毕竟它位于俄罗斯西部,丰富的铁路网在支持着铁路机动战备巡航),W76(需要3枚):
改用W88,一枚似乎不够,2枚又嫌太多:
Kostroma的基地占地面积大,专用的发射车库又多:
如果以后要再重建铁路机动基地,也希望能够建成这样的,可以防止被极其少量的核武器摧毁。
可是Kostroma已经不能再使用了(这就是会被20psi摧毁的SS-24库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