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三合者,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内三合者,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最近自己正在加强这方面的有意识训练,正好写了一点思考,望大家指正。
六合归一,其实就是神经与肌肉的有效配合时间很短。练拳和其他所有运动道理上都是相通的,特别是和人对抗的运动,比如篮球,乒乓球。
外三合其实就是梅花拳里讲的,"三尖照,三尖齐到"。肘尖,胯尖,膝尖在同一个竖直平面上。这样锻炼时,既对各处关节有保护的作用,又可以使力量最好地从脚根传达到手上。初期的锻炼就是要一直校正外形上的三合。达到熟练后,随便怎么动外三合都能做到。这样慢慢的肌肉就有记忆,就放松了。就像骑自行车,打篮球一样的,刚开始一直学姿势,后来就是对手一来动作,心里一动,就能做出过人上篮。外三合做到了三尖照,三尖齐到,其实就是整劲,明劲。
然后如果外形正确了,呼吸自然也就顺了,这叫“形能引气”。呼吸不要特别去注意,就像打篮球,乒乓球,谁会去想着呼吸?
内三合:但搏击是要讲反应的。能发很整的力,但不能及时发出。还是只有挨打的份。要练出这份反应来,就需要把肌肉的记忆写进脑子里。什么意思呢?有些人练拳,只是打套路,打得很漂亮。但没有和神经结合起来,没有和实际情境结合起来。这样的话,当别人一个直拳来的时候,他却完全没有反应。练拳一定要动脑子。
练神经与肌肉的结合,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现代拳击采用的,不断单练一个招式,一直打靶子。把靶子当成目标,高低远近都熟悉。这样搏击时,就是一拳直达对方身体的不同部位。这样的训练方法,我称之为被动训练法。就是通过靶子,被动加强自己的神经与动作肌肉的结合。还有一种是中国传统功夫里采用的,就是意念训练,其实就是神经训练。有一个方法,叫“隔缝打人”,想象眼前有一扇门,只开了一个小缝,突然有一个人影闪过,你马上出拳。慢慢的可以练出意念一动,身体就跟上的感觉。其实就是“惊炸劲”,一惊一炸。具体到拳的招式,就是要慢练。每练一式的时候,脑子里都似有似无地有个人出相应的拳,你用这招去化解。我称这个为主动训练法。意念不能太强,太强又会僵,这是一个矛盾。这也是拳谱里讲的,“练时无人当有人,用时有人当无人”。
其实中国功夫一直是把这两个方法结合起来训练的,但现在中国传统武术缺少第一种训练,第二种训练则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要这样练。被动训练可以有效具体化你的身体感觉,包括打击到人身上的感觉,拳腿的距离感,别人出拳时的影像。但主动训练更专注于神经与肌肉的结合,脑子一直在动。慢练把每个式子都和相应的神经反应结合起来。而且不是僵化的反应,是似有似无的训练。因为实际对战的情形是千变万化的。这样结合训练后,当别人一出拳,你脑子里有感觉,身体就能以正确的姿势应对。这样就是所谓的“快”,搏击中的快,指的是相对的快,别人一出拳,你能马上反应,击其弱点。而不是一秒打几拳,因为人是活的,靶是死的。
总结起来,要做到六合,就是慢练,对练,动脑子练,缺一不可。
我很喜欢的《苌氏武技书》里的一首诗,最近越来越有感觉。“懈又懈来松又松,吾气未动似病翁。忽然一声春雷动,千军万马把阵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