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雍正王朝》比《康熙王朝》更胜一筹?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hao-26-4-4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康熙王朝是大男主偶像剧。

全剧康熙皇帝算无遗策,弹无虚发,玩弄奸臣,忠臣,敌人于股掌之上。

首先是个人魅力超绝,朱三太子的妹妹莫名其妙就要替康熙而死,除了说爱情真伟大还能说啥?

其次能力超强,吴三桂年过六旬起兵,康熙短暂慌乱,我孝庄一顿痛骂,康熙就决定平叛。然后原本势力已经波及整个南方,吓得康熙要退位的吴三桂,就被轻易平定了。

郑经更是可怜,猜忌大臣,离心离德,然后自杀。台湾收复了。

迁界禁海本来血流成河,被写成康熙仁政。

葛二蛋也没咋样,康熙病重,葛二蛋突袭,康熙也是不费吹灰之力平定。

最后还有情怀加持,敬了三碗酒。

全剧结束。

这种剧情本身就毫无看点。郭靖打怪升级都比这有意思。为了突出主角,把反派全搞成弱智,没性格没脑子的弱智,人物全部都扁平化。权谋更是扯淡,幼稚的像小学生班级斗争。

李光地说自己要斗翻明珠索额图,我本以为这里会有正经玩意,结果还是一样,明珠倒的干脆利落,索额图也是随后就来,李光地主要干的就是给康熙打小报告。

像不像小学生向班主任告状?

这部剧全靠陈道明老师,斯琴高娃以及明珠索额图等一干主要演员的演技,换一波人来演,绝对早被骂死了。

雍正王朝是什么?

实打实的汉子戏历史剧。

第一集就厚重的让你眼前一亮。暴雨倾盆,雷鸣电闪,康熙站在金殿上询问关于水患的治理方略。大臣哑然,太子无计,老八拍马屁被老十三当众戳穿。老四进来先是汇报情况,接着想出办法,然后前往江南筹款。

紧接着慢慢铺开生动的官场百态,老大老八老九老十的门人贪赃枉法,盐商们有钱不出,官场铁板一块,钦差来了也不好使。里面充斥着腐败,斗争,无奈,妥协。

车铭是贪官不假,老四扒了他的官服,最后还得给他穿上,先是斗争,最后无奈妥协。

任伯安是贪官不假,老四连扒他官服的权力都没有,无法斗争,直接妥协。

最后老四老十三用计才逼得贪官和盐商们捐款,无奈吗?很无奈。钦差和圣旨都无法左右官场的原生态。这种格局就甩了《康》一个太阳系。

至于接下来清缴国库欠款,审理张五哥案,热河狩猎,废黜太子,众臣举荐老八,佟国维和乌斯道对康熙心理的不同揣测,血洗江夏镇,李卫当宝,十三爷拿人,火烧百官行述,太子谋反,老十三被关,老十四出征,送死鹰案,最后康熙驾崩,病榻前还没咽气兄弟们就争个没完,等等等等,可谓高潮迭起,趣味横生,妙不可言。

老大愚蠢,老二无德,老三书生,老八阴损,老十鲁莽,老九蔫坏,老十三侠义,老十四狭隘,康熙手握最高权力但是无奈也有,妥协也有,孤独也有。老四千难万险终于登上帝位,八爷党却不死心,处处打横炮使邪力。

整部剧毫无尿点,人物生动活泼,充分突出了人性复杂善变的一面。官场百态刻画的入木三分,根本不存在戏不够爱情凑的成分,雍正的感情故事也是蜻蜓点水点到即止,绝对不会肉麻拖沓。最后以老八写给雍正的信做结局

“你赢得的不过是生前身后的骂名。”

大音希声,就这一句,把历史的沧桑感与悲剧感概括的淋漓尽致。

《康》剧完全没得比。


user avatar   MichaelChang10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人都很有条理地答了为什么。

我只说一个感觉——《雍正王朝》即使不久前刚刚刷过一遍,只要再次随便点开哪集,不论从哪开始,都要一直看到尾,不看到完就不舒服——这就是被一件欣赏起来需要花固定时间的艺术品(音乐、小说、相声段子、影视剧等)真正征服的表现。

很久之前就看到过《雍》《康》比较的问题。我不信邪,想用《康熙王朝》测试一下,发现必须要逼着自己看,逼着看了几天还是没看完。不是贬,毕竟现在看来《康》已经是良心剧了,但身体是很诚实的,好就是好,没那么好就是没那么好。《康熙王朝》看了几集没看完,并没有非要把它看完的神经冲动,不看就不看了,没有任何不爽的感觉。

从这一点上说,不说大家都说过的历史厚重感VS古装剧感、写实VS意淫这些基于理性思考归纳出来的原因了,就是直觉上,也是《雍正王朝》的编排更能吸引人往下看。(当然,目前只代表我自己,有同感的欢迎评论区见)

如《雍正王朝》这样的,即使之前刚刷过,再看也非要继续看完的感觉的国产剧还有《潜伏》,共同特点就是剧情紧凑,不水时间,环环相扣。这样的编剧多一些并且能够多出作品,国产剧超越英美剧妥妥的。


user avatar   hei-sen-lin-mu-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吏治永远是历史正剧里最深刻的主题。

拿《康》《雍》两剧中都出现过的怒斥群臣戏来比较一下。这两出戏在两部作品中的定位类似、内容也类似,都是依法处置亲信后的训话以及自我检讨。因此非常具有代表性。

雍正认为除了奏折里的场面话:从天理、人情考虑要免诺敏、张廷璐死罪,群臣还有以下实际原因:

1、保全朝廷颜面。

这里的朝廷不是虚指,而是隆科多、张廷玉、廉亲王三大军机处重臣。

罪臣张廷璐是张廷玉(雍正心腹)的弟弟,却是廉亲王(雍正死敌)举荐,举荐诺敏的隆科多则是雍正提拔的主干。雍正要杀此二人无疑要跟军机大臣生隙。而群臣立主保此二人则可以卖三位重臣人情。对此,雍正对三人说:这样的人情你们还不起。(暗指外官勾结内朝)

2、各省督抚力保诺敏,实际上是要让山西亏空一案不了了之,然后朝廷追查各省亏空一事也就只能半途而废。各官保了诺敏就是保自己,揭示出出官僚机构官官相护的内在逻辑。

最后,雍正反省了自己用人不察(张廷璐与诺敏实际上都是雍正的人),错误表彰了诺敏,表示自己不会文过饰非。所谓保全朝廷的颜面也就无从谈起。(我的脸都不要了,你们还要面子?)

《康熙王朝》里网络改编无数的流传经典

当朝大学士,统共有五位,朕不得不罢免四位,六部尚书,朕不得不罢免三位。看看这七个人吧,哪个不是两鬓半百,哪个不是朝廷的栋梁,哪个不是朕的儿女亲家。
他们烂了,朕心要碎了。
祖宗把江山交到朕的手里,却搞成了这个样子,朕是痛心疾首。朕有罪于国家,愧对祖宗,愧对天地,朕恨不得自己罢免了自己!

皇亲国戚犯法,康熙自我检讨

还有你们,虽然各个冠冕堂皇站在干岸上,你们,就那么干净吗?!大清的心头之患在朝廷,在这乾清宫!就在朕的骨肉皇子和大臣们当中。咱们这烂一点,大清国就烂一片!你们要是全烂了,大清各地就会揭竿而起,让咱们死无葬身之地呀!

贬斥朝廷群臣,上行下效导致国家衰败

对比一下两段论述,可知两剧高低:

1、从对象上,《康》中论述的对象是皇帝与官员,或者放大一点是皇室与官僚之间的关系,最后升华到天下。《雍》中则有皇帝、朝廷重臣、地方大员三个点,背后的关系涉及皇权与相权(军机处)、地方与中央、中央派系间的多重利益关系。

2、事理逻辑上。

《康》中主要是由点及面论述朝廷与天下的关系,突出的是康熙的情怀与理念,有一种慷慨激昂的畅快与感动。

同样四五分钟的《雍》中的朝廷斗争则复杂得多,表面上雍正高高在上,但不得不面对:

  • 表面谦恭的文章与皮里春秋的用心
  • 借花献佛的人情套路
  • 树起挡箭牌,使反腐流产以自保的官僚套路
  • 派系斗争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网络
  • 皇权威严与官僚利益的矛盾

这些套路在现代官场、职场也比比皆是,《雍正王朝》中的几句话便全部表现出来,给人是无可奈何的沉重压抑感。

在后面还发生了满朝群臣以酷吏为名弹劾田文镜,实则是为抵制雍正的“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新政,可谓是消极抵制的千古套路典型。如果强悍如田文镜都在如此压力下无法完成改革,那么无论雍正如何英明,各地推行的新政也将寸步难行。

最后,雍正推行改革与整顿吏治的艰苦努力都成为大反派八阿哥廉亲王煽动群臣逼宫、推翻雍正皇权的借口,成为剧中朝廷危机爆发的高潮。一步一个深坑、举手皆是掣肘,《雍正王朝》里对于皇权与官僚体系的关系以及官僚体制弊病做了最深刻的解读。

如果绝大多数影视作品里一呼百应的皇帝基本属于粗糙简笔涂鸦的话:

《康熙王朝》则属于歌颂类的人物传奇,伟光正的人物背后是充满象征性背景的浪漫主义水彩画。《雍正王朝》则可以说就是一副细腻描绘封建王朝官僚百态的现实主义油画。

同样水准的历史剧大概只有《大明王朝1566 》,以同样不拘一格、特立独行海瑞与嘉靖两人角度来深刻阐释明王朝病入膏肓的体制问题,兼具浪漫主义情怀与现实主义的批判。


user avatar   you-ruo-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要答我要答

我是资深雍正王朝观看背台词小能手。

我可以背台词背台词我写了几万字分析.....

我看到雍正王朝就兴奋.....

因为雍正王朝不是个热门话题,我答过的相关也都没什么水花,所以只是用手机随意写了几句。没想到这次居然有人关注。我要稍稍规整修改一下了。

相信我这个背台词小能手对雍正王朝的深邃理解。

————————


雍正王朝是内涵十分丰富的满汉全席

康熙是混合了奇情 戏说 表面华丽实则很没营养的萝卜大荟萃。

雍正王朝的可看性、戏剧性很强

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是吸引很多人的核心原因-那就是权谋斗争。

这一条可以单独抽出来看,脱离剧情脱离时代背景的看。单论权谋斗争整个中国电视剧史无人能及,放眼世界也无人可及。这种深深根植于中国政治文化背景的东西西方人也拍不出来。国内的走向共和、大明王朝的权谋线也远不能和本剧比

有很多人是把雍正王朝当教科书看的。里面的权谋斗争者包括皇子之间,臣子之间、皇上和臣子之间,里面主要竞争者,个个老谋深算、个个走一步看十步,看的人惊心动魄。而且雍正王朝是一部没有丝毫废话的留白剧。很多地方没有说透反倒留下了许多的讨论空间,这也是很多观众能够反复探讨的原因。并且可以随着年龄增长和见识增长不断的看出新的东西。

比如、第九集里在老八老十四讨论陷害太子时有人进来了,没有露面。究竟是谁?

比如、一废太子后,隆科多究竟是有意出卖六叔还是唱双簧?

比如、四四在张五哥被冒充犯人案时的故意生病康熙究竟是否参透?

比如、四四钓亲弟弟十四上钩推荐年羹尧当陕甘总督时,对方是否是被钓的还是有意利益交换?

.........

有太多太多细节可挖掘。

在权谋线上有太多的隐藏关卡,就像是打游戏一样,随着时间和成长会慢慢发现,这个过程具有无限韵味。

在这里我就简单提两条是需要深入看过多次才体会过来的,一般观众绝想不到的。

一是李卫和翠儿半夜偷情被发现然后就打发走了随年羹尧参军了。而且是年看他们可怜主动提出来的。

那么 ,这是意外吗?

我告诉你们这不是!这是一场精心策划有意导演的。四四刚和邬先生说要派一个得力的人去监督年羹尧,正好就不着痕迹的派了最忠心的李卫去。这是会是巧合吗?

步骤如下:首先李卫和翠儿好,这绝不是什么秘密,大家都看的出来

然后,四四向李卫吹风,说你假扮客户到当铺当东西,这事事儿发了!八爷 要整你,你最好躲躲。

接着,李卫就会去找翠儿告别。

那么和福晋商量 好了,半夜注意着点儿翠儿的行踪,不怕抓不着他们。

于是,他们果然被发现了。

顺手绑在了门道的柱子上。难道这么大个王府连个关人的地方都没有?这就是为了要给路过的年羹尧看!让他自己提出来带他们走再做顺水人情。

怎么样,高明不高明!可怕不可怕。恐怖不恐怖!

他顺手给重臣年羹尧推了一个卧底,果然后来年的消息李卫都第一时间传达,然后利用了自己最忠心的手下。明明是利用,对方毫不知情,还感恩戴德。你们就说四四的城府,手腕是有多高多黑!

二是,登基以前一直跟着四四的主管太监高毋庸在登基后去了哪里了?大家想过吗?


而康熙王朝说以叙事为主传奇为主。没有留白没有余韵没有隐藏。平铺直叙,毫无回味,怎么可能让观众常看常新,无限讨论?


雍正王朝的出炉是紧跟时代背景的,是言志的,和当时中国正进行的轰轰烈烈的改革有映衬关系。而现在过去这么多年了,发现雍正王朝不仅和当时有关和现在也有关。它提出了许多重大命题是现在的人和zf也必须要考虑的,是一种永恒存在的问题。也就是它以雍正年代的事情讲千古不变之难题。所以有时代意义可以反复刺痛现代人、反复警醒现代人,可以让现在的人感同身受有共鸣。

比如、官员贪腐怎么办?怎么治理?有工作能力的有恩情的老臣贪腐怎么办?要对得起老臣还是对得起劳苦大众?一味仁德伤害的是谁?

比如、改革触痛掌权者的既得利益。面临难以想象的阻力。甚至变成独夫被千人所指。要不要有魄力进行下去。要不要顾王朝的国运对没有话语权的百姓负责?

比如、田文镜这样过于激进没有工作方法的官员和李卫这样不正经私德有亏但公德无亏很有办法的官员哪个好?

比如、为了权利臣子之间拉帮结派严重内耗党争不休怎么办?这种现象如何制止?

........

桩桩件件,哪一点不是现在的痛点,哪一个不是现代人能共情的。

所以雍正王朝常看常新的

而康熙王朝,不过是和戏台上的帝王将相,说个评书一样,讲个热闹的故事罢 了,你们谁给我讲一件可以对当代有借鉴意义的重大命题?就是和宰相刘罗锅和纪晓岚的深刻讽刺揭露相比也都远远及不上


雍正王朝里面讲了形形色色的感情模式。每一个都很感人。对感性派观众很受用

比如四四和乔引娣之间含蓄暧昧的感情。对乔妹子一步步敲开心房的过程是后半部一大看点。非常感人

比如李卫和妻子翠儿青梅竹马 两小无猜的欢喜冤家。

比如刘墨林和苏舜卿之间才子佳人式的感情。苏美人得知丈夫去世就自尽了。多震撼

比如十三和阿兰这种英雄救美 相濡以沫 以身相许的感情。

比如邬先生和年秋月之间可望不可得的抑郁之情

比如康熙和张廷玉君臣之间的感情

比如太子和郑春华的禁忌之情。郑春华作为深宫怨妇对太子一片痴情。太子却想杀了她

比如四四和他家孝贤怡皇后(咳咳划掉)弟弟之间深厚无比的感情(是兄弟情革命情还是更复杂的感情?)

......

你们就说哪一种类型的感情在这里找不到?哪一段不是深厚有层次能动人心弦反复思量?

而康熙王朝呢?

皇上和皇后?

皇上和容妃

像这种皇后宠妃模式有什么独特新奇的么

拉片子我能随手甩出一堆同类型的感情模式。

皇上和宝日龙梅?

大阿哥和宝日龙梅?

狗血是怎么写的?还记得那句雷人的台词么?


其感情模式有咱们雍正王朝凑的齐,写的深么。


在表演方面康熙王朝整体很上档次没有短板

可我认为雍正王朝的平均水准更高。焦晃和陈道明的康熙谁更好。我认为是焦晃老爷子。因为内敛的风格远比外放难。焦老爷子的仪态和不怒自威的气势,还有仁慈宽容但转眼就是杀伐狠绝的帝王。这种转变举手投足之间就完成。难度和完成度都比很外化的陈道明强。当然这个问题很容易引起撕x。我不敢多说。

另外,王绘春演的八爷,杜雨露老爷子的张廷玉,杜志国的年羮尧、王辉演的拼命十三郎却变成处处谨慎的十三爷了……都是绝佳化身

俺就不提男主角大人了。


在音乐方面徐沛东老师给雍正王朝做了十多首原创音乐。主题曲也很好的表达了主题

康熙王朝主题曲原本不是为本剧创造的。而且引起很多争议


在人物刻画上康熙王朝只突出康熙。虽然也有纳兰明珠、索额图 周培公等重要配角可是他们自身的艺术形象独立性并不强。当观众回味电视剧的时候不会把他们想起来单独分析没完。

可是雍正王朝提供了八爷 十四爷 邬先生 年羹尧 李卫 十三爷 佟国维 等各色本身就极有魅力极有话题的人物群像 去讨论。甚至女性角色秋月 乔引娣 等人也很立的住。为她们心酸流泪。尤其表杨咱四四福晋。那表现是完美。是四四夺嫡路上不可或缺的帮手。完爆什么纯元 宜修 甄嬛。四四不需要!


包括帝王本人,康熙王朝对康熙是无死角的褒奖的 何谈客观

而雍正王朝先是为四四平反功德无量。

然后表面上把他夸成共产主义战士。实际上认真看几次就发现对四四的城府 狠辣 阴骘 手腕 冷血 严苛 ,是能说的都说尽了。明示暗示不要太多。没看出来就多看几次!(前面已举一例,绝非我自我脑补)

综上种种,雍正王朝除了因为制作经费不足不比康熙王朝有诸多大场面、诸多美女、(其实雍正王朝里的美女也很美的),诸多华服之外(只是表面华服,其实雍正王朝的男士穿搭很厉害的)。完爆康熙王朝

而且康熙王朝的大制作正是因为雍正王朝带起来的。


最后,别忘了雍正王朝为后续搭建了一个完美的框架引起了清穿文这一类型上线

步步惊心 梦回大清有明显的雍正王朝影子

你们说是不是功德无量!是不是完爆康熙!

我写的这么好,你们不给我点赞不给我留言不给我顶上去我是不服气的!哼。

有兴趣的小伙伴可看我另一个专业回答。不过太长……

幽若:如何评价电视剧《雍正王朝》?

发一个小广告

b23.tv/av13074191/p1

这个是鄙人做的雍正王朝电视剧微剪辑。雍怡同人向。 可以感受的到雍正王朝的魅力和雍怡的深情。只是同人向罢了 电视剧很正。想剪出耽美风也是不可能的。大家不要有心里膈应。时间稍微有点长。有兴趣看看


user avatar   lingyuzi-19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中国百分之九十九的历史剧,都只是古装剧而已。

历史是内核、是魂魄,古装是外观、是包裹。


我最欣赏的历史剧创作原则,总结为八个字: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没有人能要求一部历史剧巨细无遗地还原历史。再好的历史剧也会有加工和臆测,也会有对历史材料的再处理。

毕竟,除了历史,它还是“剧”。“剧”也有“剧”的要求、“剧”的结构、“剧”的章法和流程。

你不能以写学术典章、博士论文、爬梳考据的方式来写“剧”,这就是“小事不拘”。

然而,历史终归有历史的格局、历史的段位、历史的欲望和秩序、历史的法则和意义,以及最重要的,历史的逻辑、历史的思维方式。

这些,对于一部历史“剧”来说,甚至比“历史的真相”更加关键。

这,就是“大事不虚”。

《大明王朝1566》口碑爆棚,然而它所有的历史格局、历史秩序、历史法则、历史逻辑、历史思维方式,都起自一个并不曾真正存在过的“改稻为桑”。

这就是用“小事不拘”,来开启和推导出“大事不虚”。


随便举个例子:

“汉武帝为了削夺、分割列侯和守旧官僚的军政大权,决心重用庶族出身的少壮派,于是,他提拔了马奴卫青”,这就是历史——当然,也不算特别高明的历史阐释,但至少,这是历史的思维方式。

“汉武帝宠幸卫子夫,爱屋及乌、弟以姐荣,于是,他提拔了小舅子卫青”,这就是古装,或者说,包着古装的里短家长。


古装,只是借了一块周秦汉唐、两宋明清的山寨版幕布,让一干晚间八点档里的熟面孔——霸道总裁、美颜鲜肉、多情少女、傲娇御姐、毒舌婆婆、受气媳妇、鸡贼妯娌、窝囊丈夫,旧壶新酒、改头换面,在红砖绿瓦、深宅大院、烽烟古道、烟花巷陌里,穿上长马褂、紫蟒袍、红兜肚、对襟袄,把那些鸡零狗碎、婆婆妈妈,把那些无脑的爱情和廉价的伦理,改头换面着,周而复始着,再演上N遍,而已。


历史剧应该再现的,是上千年来最精英的那一群群中国人,在治乱兴衰的大命题中,进行着关于天下、家国和万民的博弈。

它不是一目了然的松快,它是负笈独行的辛苦、长夜幽烛的静思,是殚精竭虑、夙兴夜寐的烧脑和对自我知识结构的不断挑战和重组,是拙重的钝感力。

它需要的是“正面强攻”的写法,需要的是创作者的担当,智慧,功底,以及勇毅。


《琅琊榜》已经非常优秀(或者说取巧),可第11集里“朝堂论礼”,誉王和太子遍访天下名儒展开的大角力,却用了消音虚写,总让人觉得有“好容易燃起来的那股范儿,却再也落不了地”的怅然(尤其周玄清步入大殿那个架势,太白金星下凡似的,一副“接下来有大台词”的错觉,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相比之下,《雍正王朝》最后一场大戏里,面对八爷党、隆科多、和各大旗主的联手逼宫,挺身而出的张廷玉那一段关于八旗议政制度几千字的独白,就带着一种“不惜碾压观众知识面”的野心和气魄。

(关于这一集,扯开说几句:其实朝堂上的逼宫和反逼宫,争论的焦点,无非在于为自己的立场寻找一个历史合法性——这历史合法性来自两点:祖制,还有先帝。张廷玉有资格跳出来说话、跳出来说话还有用,正因为他在这两点上拥有权威:精通祖制、追随先帝。

讽刺的是,打了那么久口水战,最后为翻盘起了唯一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十三爷重新收回了京师和宫闱防务、收回了京西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兵权。政治说复杂无比复杂,说简单了,又变得如此简单:拳头在谁手里,枪在谁手里,其它,都是虚的。)


按照这个时代传播规律和媒介法则里的常规认知,没人会有耐心去听一段几千字的台词,何况,那里面没有瓜可吃、没有CP可磕、没有颜可舔,只有密集的信息量,甚至知识点。

就如一位豆瓣网友所说“以前的某些电视剧,几乎就是旧体制下一波文化人强行以超出大众的水平拍出来的”。

此即所谓“正面强攻”。

一个不敢“正面强攻”的“传播规律和媒介法则”,其实只是“伪规律”和“伪法则”,只是心照不宣的妥协、以及为放任自流开脱。


而《康熙王朝》的诡异之处在于,从播出平台(央视黄金时间)、视觉质地(至少在用镜用色和服化道上,它跟“古风影楼”级别的于正剧还是具有区别)、故事题材(帝王治世之传记,而非帝王后宫之隐秘,或帝王私访之传奇)、演员阵容(陈道明和斯琴高娃两位大神就不必多说了,高兰村、薛中锐、李洪涛、廖京生、刘毓滨,也都是戏骨级别的演技派),你都会提前认定,这该是一部百分百的优质历史剧。

然而,在整个叙述形态上,它却无限接近于那些充斥于当下荧屏的劣质古装剧,甚至,还是“古装爽剧”和“古装大男主剧”:

比如,趋于极致的、无限大的主角光环。英明神武英华天纵遇难呈祥逢凶化吉以及“然而朕早已看穿了一切”,这也都罢了,最恐怖的是“谁都会无条件地爱上皇帝”这个百川归海的情感话术——皇后、容妃、慧妃、苏麻喇姑、宝日龙梅、一辈子的好基友魏东亭,连索额图和明珠这俩巨贪,都被革职查办终身监禁了,在千叟宴上面对主子远远的一个敬酒手势,都能感动得当场失态泪奔——这跟后来的清穿剧里“四阿哥八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都喜欢我”有何区别?

比如,周而复始的、程式化的闯关打怪。鳌拜、朱三太子、吴三桂、郑经、噶尔丹,基本是“一人负责撑五集、大家轮流陪皇上练级”的职能分配,合着康熙六十年人生履历、古代中国最后一个盛世,在这里直接被概括为“刚擒住了几个妖、又降住了几个魔”——这跟后来的宫斗剧里“碾压心机宫女、消灭恶毒嬷嬷、识破黑化姐妹、击败跋扈宠妃、战胜终极boss皇后”的进阶样本有何区别?

再比如,随意添加的、想当然的助力人物。我在课堂上给学生讲剧本写作时,最喜欢强调一个原则:想办法用有限角色去解决无限难题。“一写到过不去的坎儿,我就空降一个人物来帮忙”,这永远都是最笨拙的套路。只可惜,朱苏进先生在《康熙王朝》的创作中,几乎变身为这个套路的代言人,于是,病魔缠身,出现了送来草药的苏麻喇姑;鳌拜跋扈,出现了太国丈索尼;班布尔善阴损,出现了忠直的铁丐吴六一;索额图明珠弄权,出现了梗直的书呆子李光地;吴三桂嚣张,中央出现了周培公地方出现了朱国治;台湾难取,我方出现了姚启圣对方出现了施琅;实在不行,还有“愿意替皇上去死的朱三太子他妹妹”这个诡谲的反水;实在实在不行,还有“我孝庄”这个类似于《西游记》里“实在没办法就找观音菩萨”的万能解决方案——最可怕的是,这些人里,除了“我孝庄”和苏麻有贯穿性之外,基本都是“只在某几集里有戏份”的“纯功能性人物”,他们全部的存在价值,就是“帮助皇上解决一个目前解决不了的问题”,哦不对,应该说是“帮助导演和编剧解决一个目前解决不了的问题”。




对比以上三点,你就会发现《雍正王朝》的不同。

虽然从立场的倾斜度来说,它也能勉强算作“大男主剧”。但这个大,充其量是代入感、政治认同度和戏份比例(毕竟这个剧也有当时特定的政治背景,“改革派的艰难破局”始终是它的隐藏主题),而不是呼风唤雨、无限开挂、要啥有啥。

相反,故事从头到尾充盈着一份“强者的无力感和寂寞感”,无论是前半程的康熙,还是后半程的雍正。


没有弱智的闯关打怪:地方贪腐、国库欠款、百官行述、江夏、热河、帐殿夜警、毙鹰事件、两废太子、十三被囚、十四出征、八爷党自始自终的蠢蠢欲动、一体纳粮、火耗归公、摊丁入亩、重组军机、科举舞弊、旗主逼宫,环环相扣、彼此交融,到处是波诡云谲,到处是暗潮汹涌,到处是明规则与潜规则,到处是欲望和秩序的博弈、经济诉求和意识形态的博弈,到处是皮里阳秋,外臣与内朝、勋贵与财阀、君主与文官集团、新制与祖制,到处都是要破的局,到处都是无望的内耗。

没有无限想当然的“群贤来助”:年羹尧跋扈、隆科多反水、强悍躁进的酷吏田文镜、用江湖气打破平衡的李卫、就连十三爷都变得病病歪歪唯唯诺诺再不是当年那个豪爽的侠王,唯一一个有“开了外挂”&“生活在剧情内部的作者代言人”的邬先生,也在眼见功德圆满之时洞悉了伴君如伴虎的鸟尽弓藏、让出了爱情还远走江湖,耐人寻味的是,雍正明明心怀亏欠,却依然监视了他一生。


“谁不想国家昌盛民安乐,也难料恨水东逝归大海”,这里面的纠结与辨证,和那扯着嗓子喊出的“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究竟谁更贴近命运的曲谱?


胤禛是赢了夺嫡,但最终你会发现,这简直是他在整部剧里唯一可以称得上“赢了”的东西,甚至这个赢究竟算不算赢,也很难界定。

胤祀一党始终在拿着“人心”二字发难,用意固然险毒,可最后,“是你赢了”的“皇上四哥”,无限凄凉地发现,他们还真没说错,人心,还真的已不在自己手上——“满朝文武,统统作壁上观”。

就像作为结尾的八爷的那封信:“你赢得的不过是生前身后的骂名。”

你真的赢了吗?或者说,在历史的棋局里,真的有谁能赢吗?


当然,《雍正王朝》也有它特定的时代局限和立场局限,所以,在某些时候、某些段落、某些细节和某些情绪里,雍正几乎要破屏而出的委屈感,会压过历史的荒谬感、强者的无力感、作者的反思感,这一点,挺让人受不了的。

还有,刘和平老师也存在弱项,比如,他似乎一直不太擅长女性角色,所以他笔下的女孩子都有点摇摆有点“作”,无论是《大明王朝1566》里的芸娘,《北平无战事》里的何孝钰,还是《雍正王朝》里的乔引娣。

但即便如此,总也远远好过“宝日龙梅你强暴了朕”。



再补充几句: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雍正王朝》开辟了一个历史正剧的潮流,之后的五到八年里,《汉武大帝》、《乾隆王朝》、《走向共和》、《天下粮仓》、《贞观长歌》、《贞观之治》、《卧薪尝胆》、《成吉思汗》等先后涌现,尽管它们也质量参差不齐,尽管《康熙王朝》也是这个序列中的作品之一。

更有甚者,差不多十年之后清穿剧的流行,恰好扣合上了看过《雍正王朝》、对“九龙夺嫡”印象深刻的那拨年轻人成长起来的时间。

《步步惊心》里,马尔泰若曦提醒八爷“你要小心四爷,还有邬思道、年羹尧、隆科多、李卫……这些人你都要小心“,八爷纳闷”邬思道?朝中并没有这样一个人“,若曦嘀咕道“四爷府中没有一个瘸腿的谋士吗?看来我被电视剧误导了”——很显然,这个电视剧,就是《雍正王朝》——桐华压根不怎么会写政治斗争,但靠着对《雍正王朝》的生搬硬套,她好歹也顺利地撑完了《步步惊心》里的所有男人戏。




关于历史剧和古装剧更系统的思考,请见笔者的另一个回答:





欢迎大家订阅收听我的音频课程(关于好莱坞电影):



作者信息:

微信公众号:邵邵的私人书斋

新浪微博: @聆雨子

豆瓣&知乎&头条ID:聆雨子


user avatar   liu-yu-31-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中时候偷着看《雍正王朝》,有几个印象很深的段落:


太子第一次被废,康熙让百官举荐新太子,百官和几个阿哥都投票给八阿哥,康熙偏袒原太子,让人把八阿哥锁了,十四阿哥不服就跟康熙杠,康熙理亏说不出话,气的拔当场剑就要砍死他。


康熙临死前说传位给胤禛,八阿哥故意大声说,皇阿玛你说啥我没听清你再说一遍,胤禛赶紧说,皇阿玛说了要传位给我,你干嘛装聋,两拨阿哥在老皇帝尸体旁边开始互相推搡,一群三四十岁的王爷贝勒跟小学生打架没啥区别


年羹尧立了军功回朝,雍正让年羹尧的手下卸了甲说话,几个手下一直被教育“只知有军令,不知有皇上”,等年羹尧发话了才开始脱。雍正当时没说啥,回后宫让年羹尧的妹妹“卸甲”,在脱光了的年氏面前,找回了尊严的雍正表情病态又可怜。


其中有的段落是真实的历史,有的段落显然是杜撰。


这样的情节是看起来高大上的《康熙王朝》里没有的,毕竟《康》的剧情推动全靠演讲,朝堂画饼怒斥群臣就能换来国泰民安。而《雍正王朝》里展示的是帝王谋略权术博弈里那些窘迫不堪甚至病态的东西,是尴尬和狼狈、荒唐与混乱,那些out of control 的时刻。


尽管《雍正王朝》可能承担了某些政治任务,刻意美化了雍正的人设,但它已经在尽可能地去摧毁人们的帝王想象,对比《康》中扁平如一张白纸的康熙大帝,《雍》的编剧刘和平加入了大量细节去展现雍正的急功近利和“刻薄寡恩”,《康》歌颂了一个文治武功被神化的统治者,向天再借五百年的歌词背后,总有一层对权力的亲近与造神狂热,《雍》歌颂的是励精图治却最终被污名化的改革家身份,一心要江山图治却难逃身后骂名滚滚来诉说的是改革者的狼狈与无奈。

原文发布于公众号:飞天猿人基地,求关注!


user avatar   zhang-jia-w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康熙王朝》这部剧,充满了一种……说好听点叫传奇色彩,说难听点叫民间想象的氛围:尔等都是庸人,我一个英雄用反常规操作就搞定了!你们都猜不透我!

小康熙得病要死了,吃了神奇的药草就活了。

康熙、苏麻喇姑和魏东亭的奇妙感情,嗯。

吴三桂靠个朱国治就能忽悠住。

朱三太子闹事了,康熙很慌,我孝庄大吼一阵,局面就稳定了。

吴三桂打过来了,只要草莽间拔擢周培公就无敌了。还几句话就能把个西北军阀给说降。

郑经在台湾自取灭亡。我只要草莽间拔擢姚启圣就无敌了,还能几句话就抚定施琅呢。

祭拜朱元璋时顺便拿了台湾,康熙回头对朱元璋陵墓嘻嘻一笑。

索额图和明珠都是坏人。我只要李光地打小报告就搞定了。

李光地还必须跟蓝齐儿有点小感情。出使和亲必须搞得父女很难过。

葛尔丹当然是要拿下的。宝日龙梅当然是要爱上朕的,但也要守护故土,空留下宝日龙梅你强暴朕。

明珠和索额图都罪恶滔天,那么就让他们彼此揭发嘻嘻。

廷臣昏庸,我在朝堂怒吼,指着老歪脖树让他们反省,他们就反省了。

总之:举世都庸碌,只有几个厉害人物;只要找到他们,任用他们,就能解决。

世上的大多数问题,只要我自己英明神武,我不拘一格用人才,全盘委托,再割舍点儿女情长,就都能搞定了。朝臣都是白痴,只会面面相觑。只有我康熙发现得了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的才华。我康熙就是能躺着吊儿郎当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就像在《新三国》里,曹操忽然就地撒尿都是不拘小节,其他人都太迂腐没我霸气!

这就是朱苏进老师的逻辑。

我个人猜测:他自己军旅作家出身,所以深觉道理明摆着:不拘小节、破格任用、必要时不择手段铁腕号令,加上意志坚定,就能解决大多数问题。

所以《康熙王朝》和《新三国》,都是这个逻辑。


《雍正王朝》则是刘和平老师一贯的风格。我已经不想再重复剧情了——太复杂,也太精致了。

刘和平老师的特色,是通过一条线,带出一连串结构性矛盾。乍看黑白分明,细看牵一发动全身。

比起朱苏进老师哪里不会点哪里、哪里有问题砍哪里的泼辣作风,刘和平老师笔下无论是康熙还是嘉靖,都充满了无奈。解决了一拨,又是一拨。从来没有一劳永逸。

当然那也未必是完全真实的历史,也有戏剧性的一面,但至少比朱苏进老师的康熙“我用个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就万事大吉”,要来得靠谱。


之前聊过:

《康熙王朝》一共46集,到43集康熙才干掉葛尔丹,以及“宝日龙梅是你强暴了朕!”

按历史,那年康熙36岁,执政不到三十年。他执政的后三十年,用三集就抹过去了。

我们只看见他神威天纵了,只看见他举贤用人了,只看见他高瞻远瞩未卜先知了。

我们通常是因为一个角色的优点而喜欢他,因为他的痛苦产生同理心,爱上他。陈道明版康熙的痛苦和挣扎相对少,太顺了,一路凌驾于所有人之上。

估计陈道明自己也不想把康熙演得高大全,但剧本又没给他设定太多痛苦和曲折——许多痛苦曲折还是狗血剧,比如蓝齐儿和苏麻喇姑的若干段落——所以他是竭力演得有变化,却变不出太多。


人都是因为一个角色的优点而喜欢他,把他当做神;因为他的痛苦产生同理心,爱上他,把他当做人。

焦晃老师演的康熙,有一点取巧处:他出场时已经在巅峰了,不用再刻意描述他如何英明神武,接下来,只需要刻画一个顶峰权力者的沧桑。

帝王巅峰老来最寂寞,也最像个常人。这点在文学里也通用。南美两位诺奖大师,马尔克斯《迷宫中的将军》,略萨《公羊的节日》,都是写掌权者的晚年。

所以焦晃老师固然自己演得黄钟大吕,却也的确占了人设与剧本的便宜。

大家对焦晃老师,以及《雍正王朝》的爱,恰如杜拉斯《情人》里那段:

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这么说吧:少年人大概会喜欢《康熙王朝》,看着顺,看着爽,觉得世上一切都只要快刀斩乱麻。

到年纪略长,就能咂摸出《雍正王朝》的味道来,发现抽刀断水水更流。

前者是英雄童话,后者是残酷真实。

更确切说,前者无限夸大个人,而后者则满怀着无奈的历史进程。

那么个人奋斗……但是……历史进程……

我们都懂的。


user avatar   acmbw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雍正王朝CCTV1首播,康熙王朝CCTV8首播。

中央台已经帮你分好了档次


user avatar   lionelzj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虽然这两本小说都是二月河写的,但是电视剧的编剧是不同的。雍正王朝的编剧刘和平老师奠定了这部剧的剧情走势和思想基调。

雍正王朝比康熙王朝好在哪里?

第一、思想深度。雍剧讲改革派破处利益集团的历史进程。故事有很复杂的社会背景和现实逻辑。雍正最后落得知识分子,官僚阶层,兄弟儿子的反对抵抗。国家和民众获取了利益。而康剧说的就是康熙大帝四件功绩的传奇故事(擒鳌拜,削三藩,收台湾,灭准格尔),是一个简单励志的个人英雄传,基本上所有人都围着主角转。反派在主角光环面前战斗力秒成渣。

第二、人性刻画,雍剧里面有一些耐人询问的地方,比如十四爷和八爷关系微妙,并非铁板一块。康熙最喜欢老十三,可是为了保护他,将他囚禁。邬先生知道雍正继位,伴君如伴虎,离开雍正。可是雍正派人一直监视着他。这些刻画让人觉得是贴近政治任务的人性真相。而康剧呢。假朱三太子的妹妹替康熙挡了一刀,很没有逻辑。而且太子和大阿哥的争斗也太放在明面上了,这又不是刘能和赵四打架,权谋争斗不是田间地头的械斗。

第三、台词水平,雍剧里八王逼宫那段精妙绝伦,台词部分,反派的强词夺理和正派的正道沧桑都写出来了。康剧台词就是有些水,还出现了“宝日龙梅你强暴了朕”这种让人啼笑皆非的台词。

康熙王朝是平均线以上的历史剧,可是雍正王朝达到了国产辫子剧的思想巅峰。演员的演技两部电视剧感觉差别没那么大。拼到了最后。是刘和平老师的剧本占了思想上的高峰。

最后,吹一下刘和平老师。大明王朝在我眼里是中国最好的古装历史正剧,没有之一:)强烈推荐!


user avatar   UnfinishedAi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鸡汤就是能激发人奋斗的东西,再加上反智,我觉得我应该也勉强算切题吧。至于为什么反智,我评论也解释了一下,给大家带来的困扰表示抱歉,小白第一次这么多赞还是有点受宠若惊的hhh。

1.德国的钢材放入浓硫酸里都难以被腐蚀,浸了几个小时还是基本完好如初,反观中国的钢材,在稀硫酸里浸一会就已经被溶解的不成样子了。我们需要追赶的地方太多了。

2.中国的大理石质量堪忧!只是泼盐酸就会放出大量的气泡,让我们怎么安心使用!这个国家怎么了!

3.众所周知,双氧水能杀菌消毒,它会在有细菌的创口处形成气泡。可是中国的猪肝,放入双氧水中,放出气泡竟然无比剧烈,甚至让整瓶双氧水都变成了水。

4.在澳洲还春意盎然的时候,中国的大部分的树的叶子都已经掉光了,这说明了中国的空气质量有多么糟糕。

5.转基因食品存在巨大危害,在一家用转基因大米做午餐的学校内竟然有30%的学生没有男性生殖器!

6.中国市面上售卖食盐中的钠含量严重超标,每一百克食盐的钠含量竟然超过了人体每日所需量的12倍!

7、动物实验表明,转基因食品有巨大危害,给小白鼠注射了转基因大米悬浊液之后,小白鼠立即死亡。

8、把人的红细胞放入中国市面上的纯净水里,人的红细胞不久便爆裂死亡,现在中国的矿泉水质量能让人信任吗?

9.向兔子静脉中注入10ml空气,兔子居然死亡!中国空气质量差到了何等地步!

我觉得我不反智的鸡汤这么大实话居然0赞,居然比不上一个抖机灵的回答。。




     

相关话题

  电视剧和电影有哪些区别? 
  电视剧《人世间》带给你最大的人生感悟是什么? 
  赵瑞龙为什么不做掉沙瑞金和侯亮平? 
  电视剧《扫黑风暴》剧情有哪些bug和不合常理的地方? 
  怎么评价江玉燕这个角色? 
  如何评价美剧《黑袍纠察队》? 
  在电视剧《亮剑》中,山本的能力如此强悍,为什么只是一个大佐军衔? 
  《军师联盟》中有哪些被人忽略的细节? 
  为什么大多数的书改剧不能尊重原著呢?总是被魔改? 
  如何看待电视剧《我是余欢水》近期因涉及女权问题在豆瓣被刷一星? 

前一个讨论
一个人的绘画水平能有多低?
下一个讨论
朝鲜战争时期美军轰炸丹东是不是误炸?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