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外国女性结婚的主要问题在于语言主导权。我们用什么语言交流?如果不用汉语,那我太吃亏了。如果用汉语,那她太吃亏了(除非她母语是汉语)。
或许唯一解决之道是一半时间说汉语一半时间说英语。这其实也是个机遇,我可以让说汉语的“低熵君”和讲英文的“Lord Low-Entropy”的个性有所不同,这样就好像分身为两个人。
如果她也分身,那我们就能过两段人生,妙啊。。。
如果她不分身,那么低熵君就可以与Lord Low-Entropy互带绿帽,妙啊。。。
曾经交往过美国德裔、西班牙和墨西哥的妹子,先说结论:会。
就讲西班牙妹子吧,在美国上高中,脾气很好,不拘谨挺主动,第一次一起出去玩过马路的时候就主动牵我手了,然后就顺理成章了。吃完午餐之后我要结账的时候她竟然有点生气了,这是我意料之外的事,可能觉得我有种暗示“你年龄小没有经济能力”的意思,在我用“中国男性吃饭都会习惯性为女性结账”一番解释之后才算过去, 可是到了晚餐她还是坚持AA了。这就是文化差异,但是在我看来大部分都可以通过沟通来解决,有的时候甚至会出于新鲜感而享受这种文化差异,也算是多了不少话题。
开开心心处了一个多月后才发现她居然吸大麻!!!!在她看来这可能只是日常的娱乐而已,可我身为一个受过传统中国教育的人完全不能接受,于是乎就这么结束了。
很多人可能透过影视作品觉得西方人普遍比较性开放,从而产生她们对于感情不认真的印象。我一开始也是这样假设的,直到后来认识了一些美国朋友,其中不少都是和对象稳定谈了好几年恋爱,很让人羡慕的那种,才算是颠覆了我原本对西方人的“浪荡”的定义。我觉得西方女性在婚姻市场上最大的优势大概就是对房车低要求,以及不要彩礼,这点就足以让中国男性少操个大几年的心了。
—————-以上修改于2020/09/16———————
有人看就再写一个吧,上周日刚分手的一个美国妞,因为给了我一种很独特的体验,想了想还是觉得必须写一写。
先简单介绍下: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棕色卷发棕眼28岁(大我4岁)去年9月份在社交软件上认识的,她主动给我发了个introduction,说看了我的简介觉得我们应该合得来,我看她长得还不错就回复了,结果发现我们性格几乎一摸一样,都是INFP,聊了两周大概就见面了。
在河边的一个公园见面的,真人比照片漂亮,完全不像28的样子,聊得很开心,肚子饿了就开车带她去了一家她想去的面包店,那时候天已经黑了,下我车后她很自然地久挽着我的胳膊一路走到店里,面包是现烤的,等面包的时候坐沙发上她和我说累了就靠在我肩膀上了,我也不含糊,就一只手搂住她,另一只手牵着她的手在那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拿到面包之后就一起坐在车后座吃,吃完就在那继续闲聊,然后在那种昏暗的环境里,俩人靠得又近,就亲上了… 题外话:和洋妞约会,一般第一次都能有大进展,没有的话要不是对方对你不满意就是你太怂了。
该说体验了:
物理方面:
第一次牵她手的时候就感觉卧槽这皮肤是真好,手又白又滑
结果后面深入了解之后发现…槽点真的太多,手滑大概是因为抹了护手霜,胳膊的皮肤是真的粗糙,然后那腿…腿上有腿毛,虽然不长但是毛孔粗得一匹,摸上去有点刺刺的,一点光滑的感觉都没有… 然后最重要的是,有狐臭!!!… 你们这种从来没有狐臭经历的人可能无法想象,抱着的时候能闻到淡淡的狐臭味,送她回家完车里有淡淡的狐臭味,就连亲完都能感觉自己有一嘴的狐臭味… 但是咱也不好提,人家也没说,可能身边人都这样早就习惯了,谁让我当时喜欢她呢。
精神层面的:
有一次我一个人口渴的时候在一家重庆小面店里点了份冰粉,像饮料一样,微甜,我知道她喜欢吃甜食所以觉得她可能会喜欢,过几天去接她下班的时候就给她带了一份,她说完谢谢当时没吃,说带回家吃完晚餐当甜点吃。几天之后和她吃饭的时候我突然记起来,于是随口问她好吃吗,她停顿了几秒说“你是想听你想听的的还是实话”,我说说实话吧,她就说:“其实我不太喜欢,感觉味道有点奇怪,我怕你不高兴所以我就没告诉你。不过我很高兴你会特意为我带甜点,我不记得上次有人为我做类似的事是什么时候了。”
她很容易满足,刚认识的时候就和我说她最喜欢的礼物是小挂饰、摆件和封面好看的笔记本。过年的时候我给她发了一个红包,上面有一个很可爱的卡通老虎拿着一个写着“恭喜发财”的对联,里面放了两张50美金。她拿到的时候开心坏了,然后打开一看到钱脸色就变了(她不知道红包是啥),和我说“this is too much”,不能收。我随便编了个理由,说啥在中国文化里拒收红包是很无礼的之类的,中国人只会给自己真正关心的人发红包之类的,她听完才安心收下了。晚上到家还发了个instagram story,说这个红包太漂亮她要收藏一辈子之类的,截图找不到了。
我们白天很喜欢分享生活里的趣事之类的,晚上等俩人都闲下来有空了就聊哲学、精神方面的话题,一直到互道晚安为止。我们经常是你一大段我一大段的发消息那种,有时候和她聊天感觉就是在做英语阅读理解哈哈,不仅可以促进加深对对方的了解,还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不过虽然我们的性格相近,但价值观确是大相径庭,她是那种极左的美国人,女权、同情黑人、同情难民、吃素、双性恋,你能想到的buff基本全占了,搞得我有时也只能说些违心话装作我也是左派蒙混过关(我个人偏右)。有一次聊到了城市里流浪汉的问题,因为我曾经在地铁被一个黑人流浪汉抢劫过,加上我个人也不赞同“你弱你有理”这个谬论,于是我就实话实说了,说我完全不同情那群好吃懒做的人,她就生气了,给我发完一大段话后,说自己要冷静下,然后三天没回我消息。三天后给我发了一大段字说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然后明面上又和好了,之后却成为了分手的导火索。
之后有一天晚上她找我倾诉一件事,发了一大段话,我当时刚下班到家,没仔细读,就随意答复了下,然后她没回复我,我到了第二天再回头一看,感觉自己的答复不得体,太敷衍了,就给她道歉了,没多久她就和说 “我昨晚真的很难过,但是我感觉你当时没法给我我想要的回应和支持,所以我就没回复你了,不过谢谢你的道歉(听起来怪怪的),我现在感觉好多了。” 我当时很愧疚,从那之后我都会尽量去细读她给我发的话,要是我暂时没空的话我会和她说我一会儿再答复你,她也会回复一个Ok然后静静等我消息。说实话,我感觉我和她相处的时候会有一种相敬如宾的感觉,很多事我都得小心翼翼地,怕会冒犯到她,但她就算生气了也会和我讲大道理,不是无理取闹的那种。
之后又发生了两件不愉快的事,她给我发下面这条长消息的时候我们已经两周没联系了,我本还以为她就会这样慢慢淡出我的生活了,没想到她还是选择给了我一个交代。
全文很长,大意就是就是从那次聊流浪汉起,她就慢慢意识到我俩价值观、道德观都不合,她不理解为什么我和她性格如此相近的同时又会缺乏对他人的同情心,对她而言拥有相近的价值观、道德观是一段感情能健康地延续下去的保障,而她看不到这份保障,于是觉得就没有继续交往下去的必要了。
我和她可以说是经历了一段脱离了物质层面的感情,大概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久记于心吧。
另外我又回到社交软件上了,以后再有啥特别的经历我再写吧。
和不少白人和拉美人交流过。感觉拉美和南欧地区的姑娘享有一些共同点,而西欧和中国的姑娘们更相似。
拉美南欧人群中如果按照靠谱不靠谱比例区分,那么很靠谱和很不靠谱的比例很大,而出于中间的比例很小。大家都知道拉美南欧的男人很多都是不靠谱的,耍嘴皮子厉害得很但是行动上却是矮子。许多中国姑娘都有这种经历,到南欧地区旅行被当地男人搭讪,上来就是“你是我见过最漂亮的女孩,我能请你喝一杯吗?”深受其害。当地姑娘们也是一样,心思单纯的往往要吃大亏。拉美南欧地区常见的“祖母—母亲—姐妹”式大家族文化就是相对应的一个现象,撑起家庭的往往都是女性,男性是缺位的。然而子一辈的男孩却总是这种文化叙事中的主角,并且倍受宠爱。虽然没有进化成中国式的"重男轻女",但是男孩的被宠坏,以及迷之自信却是一脉相承的。
对于拉美南欧地区这一类男人泛滥的情况,女人们如果不加以应对就会吃亏吃到死。于是两种生存策略流行起来。一就是坚决独立,不靠男人,并且对他们严防死守,如果已经结婚并有了孩子,那么全部的精力都会集中在孩子身上。于是这一类女人最终就会进化成大家族中的老祖母,她们的贤惠程度比传统中国对女性的要求有过之而无不及,撑起了整个家庭,并宿命般的把她们的一部分男性子嗣溺爱成极不靠谱的成人,去祸害其他女人;二就是变得比男人还不靠谱,这样就不会吃亏了。
女人们会在以上两种策略之间相互转化。极不靠谱的女人也许有一天会“玩累了”,于是变成靠谱的老祖母;极靠谱的女人也许有一天也会抛下一切追寻自由。但是无论如何,他们大都只会两种极端中选择一种,很少有人会停留在中间地带。
与之形成对比,西欧和中国女人则没有如此大的极端,及其保守和极奔放的都很少。相反,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在中间态,表现出一种混乱,迷茫和拧巴。他们从小收到的教育大都是倾向保守的,但是社会上不靠谱的事情太多,于是就陷入两难。想奔放又舍不得坛坛罐罐,想保守又不甘心。于是魔幻的事情出现了:贤妻良母幻想在海景房中从天明干到天黑;女混混郑重地教育后辈好好读书别学她。
至于说会不会找个欧裔结婚,这还是要看缘分。结婚也许关系到政治,经济,性格,人品,健康,甚至爱,唯独和种族没啥关系。但是如果非要说,那么当然是可以找,但是最好考虑一下我上面说的女性性格的差异,并做相应的选择。
每当看到这一类问题,我就想说下面这段话:
“丛林主义者和社会达尔文主义者总喜欢为胜利者的一切恶心行为跪舔,包括屠城和施虐,并把这些行为的责任归咎于受害者,因为他们强大了以后也想骑在别人头上拉屎。信奉谁强谁恶谁正确是没有最基本的是非观和精神油腻的表现。 ”
谢邀,
基本上所有高复杂性的问题,比如说天气预报、地球洋流、股票预测、大型生态系统演化、癌症、狂犬病等等。
具体一点的,湍流、堆积固体颗粒的流动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