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不爱发朋友圈是怎么回事? 第1页

  

user avatar   shan-yang-y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言以蔽之,唯有那些有主动“过滤”自己生活经历和阅读信息的意识的人,才会纠结于朋友圈发不发的问题。

注意这里的“过滤”不是指拍照美颜,旅游炫富这种报喜不报忧的“筛选”。前者是一种反思,后者是一种炫耀,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

我很喜欢看那些有过“过滤”痕迹的朋友圈信息,因为这代表了分享者有过自己信息是否值得分享的思虑。这类朋友圈一般的特征是,图片也许不多但比较精当,描述无错字且有内容。如果是转发文章,必定也会配上一段不短的点评。

这里需要认清,这种“过滤”可一点也不容易,因为需要投入额外的精力,且还有各方面微妙的顾虑。所以我真的不在乎他们发得少,因为高质量的信息本来就少。

更进一步,这种过滤也是一种标志,说明发朋友圈的人是个内省的人,是个会在乎一点别人心情的人。前者说明这个人很可能处在进步的状态下,后者说明这个人值得交往一下。

反而是那些成天到晚用生活的琐事掠夺我的视线和时间的人,我才会毫不犹豫屏蔽掉。他们只是活在当下这一秒,从没想过咀嚼一下读过的东西,拍过的照片背后的意义,更没想到过这些意义也许对于自己和他人截然不同这个事实。他们眼中只有自己的生活,没有他人的感受。而既然你不在乎我的感受,我何必又关注你的生活?你有记录你琐碎的自由,我有不关注你琐碎的自由。

当然,这里的讨论只是假设一般的朋友关系,长辈至交,男神女神,老板老师等等关系特殊的人,无论发什么很多人也要点个赞意思意思,刷刷存在感不是?如此一来,朋友圈其实就变得分外复杂了,所以咱们还是自己多费点心,善用分组功能为好——毕竟自律者方得自由,哪怕在社交软件上,也更是如此。




  

相关话题

  武志红说「中国人心理年龄不超过一岁,是精神分析界的共识」,是真的么? 
  想暗示别人送东西给自己,有什么方法及技巧? 
  把前男友对我的伤害带给现男友,我这是有什么心理疾病吗? 
  如何让一个抑郁症病人坚持学业? 
  为什么军队中「连」这个级别士兵情感是最紧密的? 
  有人对橡胶手错觉rubber-hand illusion有所了解吗? 
  应该是选择花精力与少数人交际多还是与大部分人交际多? 
  为什么要叠被子? 
  大脑的可塑性会随着年龄增长变得越来越差吗? 
  私生活放纵在经济学中是理性的选择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朋友圈热转的上海退休教授6000字长文怒怼幼升小“牛蛙战争”?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BBC报道印度“废钞”99%存回银行,莫迪的“废钞令”是一个“史诗级失败”?





© 2025-04-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