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回答:屡破纪录的苏炳添是个案,也是可以培养的模式
@苏炳添
冠军成色上,11天内第三次刷新亚洲2018赛季最好成绩、第二度打破亚洲纪录、历史第五成绩……含金量是相当足的;
https://www.zhihu.com/video/944630178450841600(视频来源:FastMisha Official)
历史地位上,不如2015年他在尤金跑出的百米9秒99(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亚洲本土选手跑进10秒大关),尽管那次只是第三名;
https://www.zhihu.com/video/944631570854862848(视频来源:CGTN)
——9秒99>6秒43,是项目性质使然。体育项目有很多衍生项,它们在受关注度和选手重视度上都会比“主项”稍微差一点。很多顶尖高手未必会全力参与衍生项,因而衍生项目无论历史排名还是冠军成色都要差主项不少。
相比主项,这些衍生项也会更执着某几个技术的比较。比如60米之于百米,前者更看重的是起跑技术和前段加速,受身体天赋的影响相较技术要小很多。
好比百米第一人博尔特,百米比赛时未必是全程领先的。他唯一的弱点在起跑,所以很多时候,前30米博尔特稍稍落后,40-60米逐渐赶上,70-80米左右确定优势,然后拉开差距冲过终点。
光论前60米,博尔特远谈不上什么优势,和60米世界纪录、6秒39的莫格林(注:60米最快成绩是2018年1月19日科尔曼跑出的6秒37,不过官方暂时还未更新)比未必就会赢的轻松——博尔特的高个大步幅优势在更短的距离发挥不出来,起跑的劣势又会在60米比赛里放大。
理论上百米最佳身高在1米75-1米85之间。但是近20年出现大量高身高的选手,比如博尔特1米95,鲍威尔1米90,加特林1米85,对比身高1米71的苏炳添在步幅上非常吃亏。苏炳添和博尔特比每步步幅少了整整25cm。
好就好在60米更看重的是起跑和加速技术,强大的加速力在这个距离足以弥补身高步幅带来的差异。此前五位跑进6秒43的选手(不含最新的科尔曼),没有一个过1米80——莫格林1米75、蒂姆·哈登1米78、杜恩·钱伯斯1米79、安德雷·卡森1米70、苏炳添1米71。
并且,尽管苏炳添的起跑技术不算优秀,但起跑后的加速是世界级的,甚至掩盖了他的起跑(如果不看慢回放,很多人会觉得苏炳添的起跑加速很完美。实际上他的起跑只能算一般,早些时候最好成绩6秒50(60米)和9秒99(100米)的反应时间都是0.159,算不上出色)。
60米相比百米之于苏炳添,更能扬长避短,而他也确实表现非常出色。回看现场。苏炳添起跑很顺利,在前10米稳定加速,20米时确立领先。
领先第二名一个多身位(亚军和季军都是6.52)冲过终点。
夺冠依然体现的是他超强的加速能力。
在60米的距离上,除非起跑相当完美,否则一旦苏炳添开启他的狂暴加速模式,不管你“黑的白的”,都未有把握说一定能赢他。这也是他作为个子偏矮的黄种人能和黑又硬们在百米上扳扳手腕的实力体现。
莫格林跑出6秒39是24岁,博尔特百米两破纪录分别是22、23岁,苏炳添今年8月份就将满29周岁,已经是不折不扣的老将了,能在这个年纪11天内不断刷新好成绩,非常难能可贵。这也与他良好的职业素养分不开。
接触过苏炳添的人都说,他是中国运动员里最谦逊最低调的。
(去年苏炳添结婚了,迎亲仪式上,苏炳添率领劳义、陈时伟、莫有雪、梁劲生等中国短跑名将组成的接亲团,堪称是亚洲跑的最快的接亲团)
另外,以苏炳添为代表的中国短跑队,包括已经退役的张培萌(这哥们退役后玩冬奥项目的钢架雪车去了)和更年轻身体素质更好的谢震业们,毫无疑问是中国历史上最出色的一期短跑选手。每一代体育迷自有他们那一代的神,尽管苏炳添们自己也知道含金量高的世界大赛,他们的个人目标多半还只是冲击一下进入决赛,但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已足以让他们在中国和亚洲体育万神殿上留下名字。
非常了不起。
知乎专栏:运动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