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乐都的瞿昙寺,真正从权利巅峰到至今的默默无闻。(照片均为答主亲自拍摄,无ps)
曾经这是一座明史专门记载,朱元璋赐名亲自写匾额,寺主还是明朝认定的青海一带佛教领袖,在明清两代深受皇家重视的西北地区建筑最具特色的皇家寺庙。
《明史·列传二一八·西域二》载“初,西宁番僧三刺为书招降罕东诸部,又建佛刹于碾白南川,以居其众,至是来朝贡马,请敕护持赐寺额,帝从所请,赐额曰瞿昙寺。立西宁僧纲司,以三剌为都纲司。”
朱元璋这么给这个番僧三剌面子的原因其实就和明史里记载的一样,罕东各部的归顺和他有密切的关系,足见三剌在青海一带的号召力。
可能当时的人都想不到,这座如今位处大西北的皇家寺庙会成为研究明朝宫式建筑的仅存孤例(等级至高)。
必须提到闯王李自成,他在被清军打败撤出北京前纵火烧毁了北京皇宫许多建筑。清朝入关后虽重建但宫殿的形制大小都有了巨大的变化,再加上明朝各地王府的全数毁坏,想知道明朝时候,特别是初期北京故宫的宫殿,比如奉天殿这座主殿样貌,几乎找不到可以参照的建筑实例。
但是!!!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建成的瞿昙寺的主殿隆国殿,是直接仿造自北京皇宫的奉天殿(今天太和殿的前身)。
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两者的相似度了。隆国殿建于高大的石刻须弥台座上,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四周出廊,重檐庑殿顶。殿内建筑无论从大木结构、斗拱形制、还是细部隔扇“蔟六雪花纹”、枋头“霸王拳”、屋顶吻兽小跑、平座滴珠板、鼓镜柱础,均与故宫建筑一致无二。
上几张隆国殿的图。
值得注意的是,隆国殿两侧还保留了全国仅存的抄手斜廊实例。据称当年明朝奉天殿两侧就安置了抄手斜廊,但是清朝重修时并未重建。
光是这些就足够叹为观止了。可更厉害的是,隆国殿及斜廊内还保存着1523平方米的明清工匠所制壁画,精美到当年是由管理莫高窟的敦煌研究院工作人员负责壁画修复。
因为瞿昙寺同时作为明代皇家寺庙和藏传佛教建筑,因此寺院风格乃汉藏融合式,建有白塔
瞿昙寺因为其建筑蕴藏的文化价值被评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与乐山大佛,都江堰,恭王府为同一批,可见瞿昙寺价值之高)。但为何原本是青海佛教权力中心的它,如今的名声与咫尺之遥的塔尔寺相差这么远呢?
这还要提到清朝雍正帝时期青海发生的罗卜藏丹津叛乱了,当时的瞿昙寺寺主也参与了支持叛军。因此受罗卜藏丹津叛乱的牵连,瞿昙寺寺主阿旺宗泽因参与叛乱而被捕入狱,在兰州拘禁了7年之久。同时清王朝停止了对瞿昙寺的赏赐,不仅取消佛差,而且连入寺的僧人也有所限制,使得曾经多达500人的僧众被减至300人,到1949年前仅仅为60人。
于是,傲视西北400余年的瞿昙寺,从此黯淡下来。其原本巨大的影响力被如今声名大噪的塔尔寺取代。即便被列入第二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但因为地处偏僻加上宣传力度小,就算号称“小故宫”,至今知道瞿昙寺的也仅有本地的居民和少数的古建筑爱好者了。
其实若论旅游体验,去塔尔寺是远不如去瞿昙寺的。塔尔寺由于保护寺中大量僧人修行的关系,多数有价值的宫宇是不对游人开放,也限制拍照记录的,并且因为旅游热度的不断上升,塔尔寺本身商业化已经过重,与我们想象中的佛门清净地早就相差甚远。正是因此,地处偏僻(乐都市内去瞿昙寺只能通过面包车这种交通工具,公交本人是没看到,总路程20多公里)还没有商业化并且绝大多数殿阁对游人“敞开心扉”的瞿昙寺更是大家去西北不容错过的一个圣地。当我准备离开瞿昙寺时,忽闻鸣钟之声传来,令人不觉神往,或许这就是佛门的清净梵音的神效。
其实答主真的非常震撼于瞿昙寺壁画的规模,这一年重走了四大石窟和一批前三批国保寺庙,还是瞿昙寺的壁画之精美给我印象最深,遗憾的就是没拍太多照片。
以下是答主另一个回答,也是关于那些珍贵却鲜为人知的古建筑与古遗址。
我的知乎回答:在哪一瞬间你觉得学历史真的有用? 写一个比较实际的吧,对于非专业历史研究者,也就是普…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572478/answer/288188661?utm_source=qq&utm_medium=social
南京明故宫,曾经占地百万平方米(北京故宫72万)的世界第一大宫殿,可惜建成后真正使用时间仅洪武,建文,永乐三朝约半个世纪。
此后迁都北京,除明武宗以外直到1644年北京城破也没有皇帝回来过,而明武宗也没有住在故宫。本身建北京故宫就拆除一部分,加上两百多年无人打理,到了弘光帝登基时已经非常破败,大殿荡然无存,只能在武英殿继位。弘光帝在位短短一年,修复工作极其有限,而南京陷落又加剧了破坏,到了清朝作为八旗驻防城。
太平军起,南京是双方战斗最激烈的城市之一,洪秀全进南京又拆故宫建天王府,此时明故宫基本成了废墟,此后的日子里,中国就没太平过,列强入侵,军阀混战,谁也没工夫管它,任凭风吹雨打。直到近几十年人们想起它时,它已经不在了。
去年去了趟南京,专程拜访明故宫。此前我也知道破坏很严重,但不知道这么严重,地面建筑全部毁坏,无一幸免,仅残留一段城墙,证明它曾经存在过。
南京博物院的复原模型
因为古建筑被完全毁灭,现在的明故宫成了一片广场,作为凭吊者站在那里的心情,除了"吴宫花草,晋代衣冠"以外,还真想不出什么其他句子形容。不过广场上安静祥和的人,六百年历史洪流在他们脸上只留下了轻描淡写,也许这才是最好的归宿吧。
跨世纪最大烂尾楼——朝鲜柳京饭店
这篇回答的内容主要介绍一幢工期横跨祖孙三代、三十年未竣工、伫立在朝鲜市中心的跨世纪最大烂尾楼——柳京饭店。这栋建筑甚至从没有投入过使用,从最开始就是衰败的。
柳京饭店在平壤市中心显得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超大的体量使人无法不将目光聚集到它的身上,但是在当地大家却对这栋摩天大楼只字不提,好像很忌讳关于它的任何话题,更是没有人愿意接近它,就连当地的导游都几乎不会和游客讲述关于柳京饭店的事情,甚至在朝鲜的官方地图上都找不到这栋大楼的踪影。
柳京饭店于1987年5月开工,“柳京”是平壤的古名。这栋大楼高334.2米,总面积57.3万㎡,地下4层,地上101层,共计105层,楼顶还有一个高30m的信号塔。饭店内设约3000套客房,6000张床位,电梯共80部,端部还有3部斜向观光梯(当时朝鲜每年的游客也只有1000多人),建成后将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饭店。
项目确定在1982年,当时还处于美苏冷战期间,苏联正在搞着军备竞赛,朝鲜也紧随其后不甘示弱,为了打压美国的嚣张气焰,朝鲜当局决定建造一座摩天大楼,对外炫耀朝鲜的实力,将世界第一高饭店的荣誉夺回到社会主义阵营,同时也为了吸引外来投资。柳京饭店最初的预算是7.5亿美元,这个数字大概是朝鲜当年GDP的2%。虽然这笔钱数目巨大,但是当时的朝鲜人均GDP已经达到了2000美元,甚至赶超了韩国,再加上有苏联这座靠山,完全有实力去完成这项浩大的工程。
柳京饭店是金字塔形建筑,据推测这样设计是为了准求极端宏伟的视觉效果。实际上这座大楼并不是传统实体的金字塔形体,朝鲜为了节省建筑材料同时能保证震撼的视觉效果,把它设计成了三栋楼对接于一个中心的形式,楼体虽然很窄,但是在地面上游客无论在哪个角度看都是一个完整的三角形结构,平衡了视觉效果与建设成本二者的关系。
虽然在工程建设之初有足够的资金,也有足够巧妙的设计,但好景不长,90年代初苏联解体,朝鲜不得不扩充军队(最多时军队人数达到110万人)、研制核武器,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军事建设之中,导致用来建设大楼的资金链断裂,施工难以进行,到了1993年的时候,大楼甚至连电力都没有了,所以朝鲜政府不得不无限期停工。此外,关于柳京饭店停工的原因还有另一种说法,由于工程质量问题,建造大楼的水泥质量极低,严重不符合建造标准,导致地基产生沉降,结构不稳定,很多后续设施很难再在大楼里进行建造。
在经过五年建造后,柳京饭店与1992年宣布停工,项目被遗弃,在楼顶还停留着一座吊车。彼时大楼的混凝土空壳已经建成,但却没有安装建筑外墙、窗户及内部设施。由于地基沉降导致结构及其不稳定,所以就算日后复工也需要对整体框架进行全面翻修。
在这之后,朝鲜政府为了掩盖这个被搁置的项目,将柳京饭店从地图上删除,派兵把守,任何人都不得靠近。
就在柳京饭店被外界成为“厄运饭店”“最大烂尾楼”之时,它竟然绝处逢生,2008年被埃及的Orascom电信巨头接手,完成剩余的工程。作为条件,Orascom要求拿到朝鲜3G网络服务的许可权。但是随着大楼逐渐完善,Orascom发现这项工程消耗了过多的资金,并且朝鲜封闭的外交政策导致游客数量难以支撑柳京饭店的建设和运营成本,所以在2011年末时Orascom在安装上玻璃幕墙和顶部的信号塔之后选择收工退出柳京饭店的建设。
之后不久的2012年,德国的凯宾斯基集团又前来接手柳京饭店的工程。不过这次的修建持续的时间更短,柳京饭店便再次停工,这一切是因为朝鲜大搞核武器研发和实验,让整个国际社会都陷入了极度恐慌,被吓怕了的凯宾斯基虽然层认为柳京饭店的建成将垄断平壤的旅游产业,带来无法估量的资金,但是还是立马终止了计划。
自此,柳京饭店在经过了三次修建之后又一次进入废弃状态,曾经朝鲜政府修建“世界最大饭店”的目标化为泡影,但却赢得了“世界最丑建筑”和“世界最高烂尾楼”的头衔,甚至成为了国际的笑柄。
这栋建筑除了建造历史被人所诟病,其结构也让很多人忍不住吐槽。例如柳京饭店每层的层高过低,101层建筑仅有334米,层高远低于同时期的其他摩天大楼,同时地基下沉、混凝土质量粗糙等问题也让这座大楼充满了争论。
不过,事情在最近又有了转机!就在今年4月,柳京饭店楼梯上亮起了灯光,顶部的信号塔也闪耀出了朝鲜的国旗,有人说柳京饭店就要在近期正式营业,但是真正的情况却没人能够证实。
柳京饭店建造的曲折历程,三次修建三次停工,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座建筑的兴建和衰败,同时也看到了一个国家这30年来的浮沉,可以说柳京饭店就是朝鲜社会的一个缩影,从它的故事中我们能看到朝鲜从当年能与韩国经济实力抗衡的国家是如何变为现在的衰落、封闭与落后。就如文章开头说到的,柳京饭店夸张大胆的设计与平壤这座城市以及朝鲜的国家形象显得格格不入,它像一座方尖碑伫立在市中心,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就像朝鲜当年向国际社会炫耀,政府投入了巨额的资金,耗费几十年,寄予极高的期望,但最后还是因为政治原因沦为了烂尾楼,成为了朝鲜人心中永远不能提及的话题,不仅令人感到唏嘘!
图片皆来源于网络
其他干货回答:
历史上有哪些只存在于图纸上或设想中,最终无法建造出来的巨大工程?
更多设计干货,请关注凯诺君的公众号:凯诺空中设计课(ID: CanopyU)
官网: 凯诺空中设计课
各色荒废的上个世纪工厂
那不光是一座座建筑的衰败
更是一个时代离我们的渐行渐远
五龙背毛绢厂(丹东)
它曾经是一座有着2万多职工的亚洲最大的毛呢工厂,所生产的毛呢制品、绢纱、蚕丝、呢绒面料等行销全世界。
但现如今这里厂区破败,厂房已成危房,年轻的有点能力的人都举家南迁谋生去了,子弟小学由于常年没有新生源,已并入地方学校。
工厂大门
工人俱乐部
老厂区
厂医院内部
国营618厂(宝鸡)
1966年 ,为了响应三线建设的号召,上海手表厂内迁西安。当时的热血青年们从最繁华的大上海,来到了秦岭大山 里秘密组建工厂,就是——国营西安风雷仪表厂,代号618。
但经历过80年代的喜悦、90年代迷茫和新世纪的大变革后,这个三线厂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全面溃败,当年的职工在厂子破产之后相继离开 ,在自己的城市里各自老去,只留下了厂房在这大山 里,人去楼空、荒草遍地。
綦江四钢厂(重庆)
特钢厂
王平煤矿(北京)
1958年建设投产的王平村煤矿,隶属于京煤集团,巅峰时期矿区职工超过5000人,年产量超过100万吨,但是随着整个煤炭市场的产能过剩,1994年开始陆续减产并遣散安置相关职工,直到2016年封上矿井后,王平煤矿彻底关停。
最后放上一张《钢的琴》的剧照
以此怀缅那代人的青春和奋斗
没有建筑会比“万里”长城更加衰败。
根据2009年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联合发布的数据,我国保存下来的明长城,总长8851.8公里。这与人们常说的万里长城是吻合的。
但是,这八千多公里的长城有很多处已经衰败,有的成为残垣断壁,苦苦地支撑在山上,有的甚至已经化为土丘。真正完整的长城已经幸存无几。
1903年到1919年,美国“长城探险第一人”威廉-盖洛多次来中国考察,拍下了几百张珍贵的历史长城照片。并于1909年出版了图集《中国长城》。
1989年,热衷长城探险的英国摄影师威廉-林赛找到了这本《中国长城》。翻阅老照片时,林赛和自己拍摄的对比,惊讶地发现很多长城消失了。这驱使了林赛全面考察长城,并重新拍摄老照片的地点。
2004年到2005年,林赛集中拍摄了一批老照片中的长城,在相同的位置拍出珍贵而有历史意义的对比照。辉煌与衰败,拍摄后的对比不禁让人唏嘘。
图为河北山海关角山。城墙已经成为平地,女墙已经消失,烽火楼也开始倾斜。
图为河北罗文峪长城。分别由盖洛和林赛拍摄于1909年和1987年。正是这两张照片促使了林赛寻访长城。同一个地点,一个烽火楼完整无缺,一个已经无影无踪。
在林赛寻访后,少数著名建筑的消失引起了国家重视,并修缮了部分标志建筑。
图为北京古北口姊妹楼,近百年的历史变革,姊妹楼经历了垮塌和重建。虽然一些标志建筑得到了修缮,但是大部分残损的长城仍消颓在断壁土石之中。
图为河北涞源插箭岭。百年后,烽火楼几乎全部消失,城墙破损不堪,几近倒塌。
图为河北涞源欢呼喽。七十年过去后,烽火楼已经倒塌。当初八路军在高楼上抗击日寇的欢呼声已经淹没在杂草之中。
图为北京怀柔慕田峪长城。因其独特走势被称为“3字形长城”。1908年三座烽火楼清晰可见,2004年林赛重拍时已残破不堪,城墙上的排水口也只剩了一半。
图为陕西神木高家堡玄路塔,照片里的烽火楼已完全消失,简直如沧海桑田之变。
与2009年国家文物局公布的数据所代表的意义截然相反,2002年长城协会调查发现,长城实际明显遗址已经不到30%,墙体和遗址总长已不超过2500公里,而完整长城甚至不足8%
古老的中华建筑已经衰败,这不禁让人感到惋惜。长城万里今不在,只留残垣衰败中。希望大家点个赞,让更多的人意识到长城面临的危机。
参考资料:
2017-02-14 北京日报
《两个威廉与长城的故事》
目前,国家已经联合高校利用AI和无人机进行对长城的修复。希望万里长城能够因此而永远屹立。
黄浦江畔的浦江饭店于2017年12月31日晚23:59分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2018年1月1日凌晨停业装修,闭门谢客。再开门,将是证券博物馆,以酒店客人的身份入驻此地将成为“不可能实现的愿望“。
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在食堂吃饭,停下筷子心里不是个滋味。正好趁着元旦新年跑的机会再去浦江饭店一次。
礼查饭店旧址
时值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租界设立,使由一名叫阿斯托豪夫·理查(Astor House Richard)的英国商人,在公馆马路,今公馆马路(今金陵东路)外滩附近建起了一座以他名字命名的近代化的旅馆,名为Astor House Hotel。十一年后,也就是一八七五,礼查将饭店移址于而今这个位置:外白渡桥东侧。
一九零七年,饭店扩建为具有新古典主义(维多利亚巴洛克式)建筑,立面为竖三段灰色外墙其建筑的大图可分为黄浦路楼,金山路楼,大名路楼,中楼和孔雀厅五大部分
,五大部分在建筑结构上连成一体,礼查饭店四面临街,占地4437平米建筑面积15011平米。钢筋混凝土和砖木混合结构,大楼在黄浦路与北苏州路及东大名路处均呈半圆形转角,屋顶建有塔楼(只是亭式的穹顶现在已毁);有新古典主义维多利亚时期的回廊式中庭,采用开放式天窗采光;位于黄浦路的大楼南面大门上装有铁架大雨篷,二层以上均挑出阳台。旅客凭栏既可远眺黄浦江上的越洋巨轮和点点帆影,也可近观苏州河中如梭来往的船只。在夏日的傍晚,沐浴在落日的余辉之中,感受着拂面而来的夹带阵阵凉意的江风,更是一种独特的享受。5层窗旁建有大弧形拱圈,3-4层之间贯以爱奥尼式立柱。
5层以上用凸线挑出横向的层次分割层,把整个建筑分成三种情调和风格不同的层次,设计师巧妙地将它们融入一体。它是当时上海最豪华的西商饭店,也是中国及远东最著名的饭店之一,被誉为“上海著名的里程碑建筑”、“华夏第一店”等。
翻开160多年的历史,1897年,时值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登基钻禧(60周年),当时作为远东名流汇聚之地的上海理查饭店也成为庆典场所之一,吸引了众多在沪英商,名流齐聚于此。
这里还是西方文明进入上海的窗口:1882年7月26日,中国第一盏电灯在这里亮起,1883年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向租借供水,礼查饭店是最早使用自来水,1901年中国第一部电话是在这里接通,1908年6月9日,西方半有露天电影首次在这里亮相,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于1990年12月19日在浦江饭店孔雀厅挂牌成立。
礼查饭店有客房200多套,旅客乘坐电梯可达卧房,每套卧房均装有卫生设备,24小时早晚都供应热水。由于历任经理大多做过船长,所以饭店许多设施都仿照船上式样,如饭店走廊油漆的好像客轮上通往睡仓的过道。大楼内的墙面上饰有欧洲刚开始流行的大玻璃镜。底层大厅极为宽敞,顶层的大餐厅——孔雀厅,也极为豪华和富丽堂皇,可容纳500人举办盛宴,又可兼作舞厅和交际场,其氛围很适合客居的欧洲人的高层次享受。此外,餐厅部还增设了许多小间分隔的雅座。在寒冷的冬季,由最新供暖系统提供暖气;在炎热的夏季,则可用大量的电风扇来驱暑降温。
在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礼查饭店是世界各地的名人来到上海的钟爱的下榻地,他们的名单包括:
新中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先生及其夫人邓颖超、英国爱丁堡公爵、美国南北战争中著名的五星上将、第十八任总统格兰特将军(Ulysses S. Grant,1879年入住礼查饭店410房间)、英国哲学家伯兰特·罗素(1920年)、科学家爱因斯坦(1922年)1922年12月31日访问日本后回国路上顺路到沪,下榻在304房间,他还意外地接到饭店服务生送来的海外电报,通知他的《广义相对论》获得诺贝尔年度奖(经知友指正:爱因斯坦实际上是因为光电效应获得诺贝尔奖)1931年戏剧大师卓别林作环球旅行时,曾下榻在404房间、1932年2月17日上午,英国大文豪萧伯纳从杨树浦码头登陆后,由宋庆龄陪同在礼查饭店与同时来沪的世界旅游团体会面。
20世纪初,礼查饭店被汇中洋行接盘。20世纪20年代,又被总部在香港的香港上海大酒店公司兼并,成为该公司旗下的连锁饭店,礼查饭店的经营达到了一个高潮。抗日战争后饭店被迫转让给日本恒产株式会社。抗战胜利后业主收回产权,租给建华房地产公司。上海光复后直至1949年,饭店出租给驻沪美军,改为一所美国海军俱乐部。20世纪20年代,礼查饭店使用的行李牌。其公司名称已经标注为“The HongKong&Shanghai Hotels,Ltd”也就是香港上海大酒店有限公司。
上海解放后,1950年礼查饭店归还给英商。1959年市有关部门接管,改名浦江饭店,此后一直专门接待外国客人和华侨。已经归入衡山集团旗下的浦江饭店差点难逃被拆除重建高星级酒店的厄运幸亏当时经调查后发现饭店的历史渊源才得以修缮保留。
1990年,改革开放春风吹遍祖国大地,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就在当年成立,其地点就在浦江饭店,此后7年间这里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金融业瞩目的焦点。
20世纪70年代,从外白渡桥上拍摄的浦江饭店。最右侧的是苏联领事馆,由于中苏交恶,这里曾经一度改建为上海海员俱乐部。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在浦江饭店成立。
1997年上交所搬迁至浦东之后,归入衡山集团旗下的浦江饭店差点难逃被拆除重建高星级酒店的厄运。幸亏当时经调查后发现饭店的历史渊源,才得以修缮保留。
今天的浦江饭店与上海大厦毗邻,距上海的金融、购物中心之一的外滩、南京路很近,交通便捷。饭店内有商务中心、商场、外汇兑换处、票务、旅游、邮政、服务中心、中西餐厅、酒吧、交谊舞厅、美容美发厅等。整个饭店内各类客房130间,分别为套房6间,礼查行政房21间,礼查家庭房6间,行政房11间,名人房7间,豪华大床房32间,豪华双床房47间。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的巴洛克式房间宽敞舒适,是饭店的重要品牌。
这家饭店与上海大厦(百老汇大厦)、俄罗斯驻沪领事馆楼成“品”字形布局在北苏州路、大名路、黄浦路路口,构成一道浦江沿岸绝无仅有的风景线,与中山东一路外滩建筑群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时间来到了2017年岁末,上海证券交易所与上海市衡山(集团)公司正式签订浦江饭店租赁合同。随着2017年12月31日的跨年钟声响起,浦江饭店正式谢客,再次华丽转身。它的背影从未远去,却留给我们更多遐想。
未来将作为上海证券交易所投资者教育基地和国际交易所文化展示与交流基地使用。据媒体报道,上海证券交易所此次租借浦江饭店将不更改饭店的建筑原貌,并将在文物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和国内外相关历史建筑保护专家的设计规划下,充分考虑各方因素,在最大限度确保做好建筑的长期保护与维护工作的前提下,有效发挥历史建筑使用功能,保留城市文化基因,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本文是根据《东方电影》杂志,作者沈思睿的文章改编,略有删改,参考资料《上海通志》《上海租界志》《上海名建筑志》等,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申知沪志”小组。感谢他们为浦江饭店历史资料做出的详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