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你都见过什么样的历史盲? 第1页

                             10    11    12 

user avatar   wang-zhe-ren-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妈妈一边泡脚一边看甄嬛传,歪头问我一句:雍正跟乾隆嘛关系?

我兴奋的答到:雍正是乾隆的爸爸,康熙是乾隆的爷爷,慈禧是乾隆的重孙媳妇,满清入关第一个皇帝是顺治,后面依次是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一次鸦片战争是在道光朝,也就是乾隆的孙子,乾隆死时林则徐已经15岁了.........

“啊!”妈惊叹道:“甄嬛这衣服真好看!”

我.......


自从这次以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家不是不知道,人家是压根儿就没兴趣知道,问你问题那是哄你玩呢,瞧把你给能耐的,小样儿,还巴巴给人上课了,傻不傻?


知道点事别瞎得瑟


user avatar   qi-li-ye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14年某次乘火车出行前,在候车亭百无聊赖,于是买了一本带图片的书,准备打发时间。

虽然内容也就是百度百科的水平,但花花绿绿各种配图打发时间还是足够的。

直到我看到了这一页。

十大冤将·······

周亚夫到底冤不冤的问题先放一放。

太子苏是谁?????

我知道作者是想说“公子扶苏”,但我确定,在公子扶苏所有可能的称呼中,是肯定不会有“太子苏”的,作者用的这个代称可以说非常具有想象力了。

紧接着,周亚夫就被胡亥给灭了······被胡亥灭了······胡亥灭了······灭了········

理由是支持扶苏······支持扶苏······扶苏······

周亚夫是西汉时代的军事家,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胡亥是扶苏的弟弟。

不查资料也应该知道——

先是扶苏被胡亥害死,接着胡亥被赵高害死,这个时候周亚夫还没出生呢。

喂,大哥,串戏啦······

好好的一个军事科普读物生生被写成关公战秦琼了·····

周亚夫之悲剧确实和夺嫡有关·····

汉景帝刘启有个很宠爱的妃子叫栗姬,生了皇长子刘荣(庶生)。景帝很开心,立了刘荣为太子。景帝刘启的姐姐刘嫖想巴结未来的皇帝,现在的太子爷刘荣,打算把自己女儿嫁给刘荣,却被刘荣的妈妈栗姬无情的拒绝了,刘嫖一怒之下把女儿嫁给了景帝刘启的另一个宠妃王美人的儿子刘彻。同时开始挑拨景帝刘启和栗姬之间的关系。最后的结果,景帝准备废掉太子刘荣,立王美人的儿子刘彻当太子。在问周亚夫意见的时候,周亚夫非常实诚的表达了自己坚决反对换太子想法,景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自此之后,周亚夫就开始走下坡路了,直到被自己的儿子周阳给坑了,饿死在家里。

编者你告诉我,这件事和扶苏、胡亥有什么关系????

胡亥是挺不地道的,这个搞死周亚夫这个锅让胡亥来背实在说不过去。

这是印在书上公开发行的科普读物。

可以说是非常的误人子弟了。


user avatar   shu-bao-56-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年前去首都博物馆,在辽代馆遇到一对母女,女孩大概十几岁,在看一块雕像辽砖,上有三个人,一个骑马,一个执缰,一个垂手而立。

妈妈跟女儿说,你看骑马的就是乾隆,牵马的是和珅,边上那个是纪晓岚,他们正私访呢,女儿频频点头。

当时我有点纠结要不要纠正她们,后来一想万一她们说对了呢,就算了。


user avatar   chen-chen-3-48-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都不用说太远的,

生活中,认为邓小平爷爷曾任国家主席的人可不是一个两个。


————————


user avatar   sishibat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清朝初年,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一天,清军俘虏了一位明朝的将军,将军很有声望,清兵就想让他带头剃发,给后面的人做个榜样。没想到将军是块硬骨头,吃了很多残酷的刑罚,还是不同意剃发。清朝的将军就给他说,不剃发,就杀你九族!将军昂首挺胸,灭我十族又如何?清军大怒,就把他的学生也作为一族给杀了,整整杀了他十族的人……


这是酒桌上我一个朋友给我讲的,当时听得我一愣一愣的。止住他问:“将军是不是叫做方孝孺?”

他一愣:“你听过这个故事?”

“我听过其它版本的,和你这个有出入,但是我觉得你这个场景更合适这个故事。”


user avatar   mai-que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近日读了一篇文章,出自辛德勇,名为句读之谜:成蟜叛秦了吗?下面摘录一点辛德勇的原文。

我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最主要的切入点,就是前文所说,我们看不到成蟜有反秦的动机;假如一定要认定他率兵反秦降赵,那么在秦、赵两方也找不到任何相应的迹象。这不管怎么说,在当时也是一件十分重大的事件,而史籍的记载却呈现这样的情况,实在是很不应该的。
那么,唯一能够说明成蟜反秦的那个“反”字,真的就只有“反叛”这一项语义了么?难道不能做出其他的解释么?事实并非如此在秦汉以前的文献里,这个“反”字,常常是被用作“往返”的“返”义使用的,即“反”可以通作“返”,而在我看来,《史记·秦始皇本纪》这个“反”字,正是这样的用法。
现在就从这样的理解出发,按照我给《史记·秦始皇本纪》这段文字所划分的三个层次,做一串解。
第一个层次:“长安君成蟜将军击赵,反,死屯留。”这是讲成蟜统兵征赵,在返回的路上途径屯留时,死在了那里。至于成蟜这次出征的具体作战地点和战绩,《史记》都没有讲,我们也找不到相应的痕迹,这很可能是因为成蟜在进军的路上突患急症,使得他不得不退兵回国,但病发太急,还是没有能够来得及回到关中,就死在了屯留。

辛德勇把这个“反”字解释为往返,而不是反叛。完全有点令人不知所谓。

西戎反王室,灭犬丘大骆之族。
缪公与麾下驰追之,不能得晋君,反为晋军所围。晋击缪公,缪公伤。於是岐下食善马者三百人驰冒晋军,晋军解围,遂脱缪公而反生得晋君。
晋立襄公子而反击秦师,秦师败,随会来奔。
晋人患随会在秦为乱,乃使魏雠馀详反,合谋会,诈而得会,会遂归晋。
五年,晋卿中行、范氏反晋,晋使智氏、赵简子攻之,范、中行氏亡奔齐。
躁公二年,南郑反。
及孝公卒,太子立,宗室多怨鞅,鞅亡,因以为反,而卒车裂以徇秦国。
六年,蜀侯煇反,司马错定蜀。
楚人反我江南。
晋阳反,元年,将军蒙骜击定之。
新郑反。昌平君徙於郢。
荆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反秦於淮南。
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兴兵诛之,得其王。
七月,戍卒陈胜等反故荆地,为“张楚”。胜自立为楚王,居陈,遣诸将徇地。山东郡县少年苦秦吏,皆杀其守尉令丞反,以应陈涉,相立为侯王,合从西乡,名为伐秦,不可胜数也。谒者使东方来,以反者闻二世。

抛去贾谊过秦论中的文章,然后看司马氏在秦本纪和秦始皇本纪,史记用的“反”字都是反叛。而且在史记中,释义为返回的是“还”字。同样可以以秦本纪和秦始皇本纪为例。

是时蜚廉为纣石北方,还,无所报,为坛霍太山而报,得石棺。
九月壬戌,与晋惠公夷吾合战於韩地。晋君弃其军,与秦争利,还而马騺。
因与由余曲席而坐,传器而食,问其地形与其兵势尽虓,而後令内史廖以女乐二八遗戎王。戎王受而说之,终年不还。
二十六年,晋率诸侯伐秦,秦军败走,追至泾而还。
十八年,晋悼公彊,数会诸侯,率以伐秦,败秦军。秦军走,晋兵追之,遂渡泾,至棫林而还。
十一年,齐、韩、魏、赵、宋、中山五国共攻秦,至盐氏而还。
彗星见。楚怀王走之赵,赵不受,还之秦,即死,归葬。
其十月,将军张唐攻魏,为蔡尉捐弗守,还斩之。
龁攻邯郸,不拔,去,还奔汾军。
以攻龙、孤、庆都,还兵攻汲。
秦王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阬之。秦王还,从太原、上郡归。
二十五年,大兴兵,使王贲将,攻燕辽东,得燕王喜。还攻代,虏代王嘉。
始皇还,过彭城。
还过吴,从江乘渡。
制曰:“可。”遂至辽东而还。
四月,二世还至咸阳。
沛公遂入咸阳,封宫室府库,还军霸上。

本来史记对于很多事情记载就简略,又有很多戏剧小说化的记载。辛德勇在这段里疑神疑鬼,觉得记载突兀就很莫名其妙。昌平君被徙和反秦之事在史记里不突兀吗?庞涓之死和田单火牛阵不突兀吗?史记只不过对于成蟜之事记载过于简略,以至于不知道前因后果,又有哪里不合情理呢?秦怀公和秦出子身死之事不也一样记载的无头无尾吗?

而且很难说辛德勇是在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和想法下,把成蟜这里的这个“反”字释为返回。不过他要这么强行的训诂,也就几句话的事。洋洋洒洒写那么多,似乎想把前人一网打尽来抬高自己。


user avatar   li-shao-quan-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电影《八佰》上映后,不同立场的网友在网络上吵翻了天。

严肃的网友认为,电影过分夸大了国民党原本一塌糊涂的抗日史实,号称历史片的电影里有大量不符合历史事实的细节,导演管虎的三观有问题。

不那么较真的网友觉得,不管是国军还是共军,只要抗日的都是中国人都应该被致敬,没必要对于电影的艺术夸张太计较。

等到电影上映后,很多观众看完电影被感动的稀里哗啦哭着走出电影院:“嘤嘤嘤,解放军当年抗日真是太不容易了,人民子弟兵真伟大,嘤嘤嘤……”


user avatar   stfqdx 网友的相关建议: 
      

1.小学和同学争论谁是中国最后一个皇帝。

我:“溥仪是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我在书上看的”

同学:“你骗人,我看到电视上说宣统皇帝才是”

“电视上都是假的”

“不,你看书记错了”

“宣统杂/种,溥仪万岁”

…………

初中才知道这他喵是一个人。

2.初中历史课堂上

老师:“有同学知道唐朝最后一个皇帝是谁吗?”

热爱历史的我立马举手:“唐昭宣帝”

“是唐哀帝,你是错的”

全班同学一片哄笑。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浩如烟海的史籍里,即使精如专家,也难免有遗忘疏漏,世界上不存在无所不知的天才。凭借自己那匮乏的历史知识不加思辨就轻易否定他人观点的人,才是真正的史盲。


user avatar   a1debar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user avatar   tsang-choi 网友的相关建议: 
      

1、小学五年级社会实践,几个打三国游戏的同学突然吵起来:

“是魏国统一三国!”

“是蜀国的刘备!”

“魏国!”

“蜀国!”

……

虽然不是打游戏的料,还是忍不住插了一句:

“是晋朝灭吴……”

“三国哪有哪有晋朝!白痴!”

“放屁咧,是魏国!”

“我说是刘备就是刘备!”

类似的场景,居然发生在九年后大学宿舍,也是恍如隔世。

我还是默不作声的好。毕竟上了大学才第一次看《三国演义》电视剧,边看边聊也是很厉害的。

嗯,他们之中,多数高中时选的还是文科。

历经应试教育,知识点竟然毫不过脑,佩服佩服。

2、某大学同学,是内蒙人。

一次没忍住,问他:

“你知道还有个外蒙古么?”

“啥?咋儿蒙古还有外面的?”

良久,他嘴里磨蹭出一句:

“咋那儿地方,是属于外蒙还是内蒙呐?”

夏虫不可语冰。就算是冬虫,也未必可以。

(ps:第一条里也有他的身影喔!)

3、初中历史考试出了一道看图填空的问题。图很简单,就是北宋疆域图。问北方和西北分别存在哪两个政权。

某同学想了许久,端端正正工工整整地写上了:辽!宁!和宁!夏!

“为什么宁夏后面不加个回族自治区呢?”

“空格太短,不够填。”她一本正经地回答道。

若干年后,一个爱捧张大將军的奉天人问道:“辽?我们辽什么时候是个朝代了?”

4、社会实践,参访名人故居。

“这里就是伟大的朱子的故居。”导游说罢,瞅了瞅边上簇新的石牌,又往一方整簇新的池子指指,道:半mo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考证之后,发现说的就是这个池子。”

“现在啊,这个江西某地方要和我们争朱子。池塘是我们的,家谱记载我们也有。凭什么和我们争?”


ps:总有个别人说第二条不像是真的。看样子还得多回忆一些往事,丰富一下细节才行。




                             10    11    12 

相关话题

  匈奴是如何一步步被汉灭掉的? 
  史书每谓关中据函谷关 / 潼关以遏「山东」(无论是秦国还是后世)易守难攻,所以西面的势力总是得手。但既然是西面来攻,对东面的势力来说不也易守难攻么,不也是天险么,为什么守不住? 
  明清时代如果中了进士,但是名次不理想,可不可以在下次再考?有没有人这么干过? 
  青藏高原地区从何时起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为什么外国人以前称我们中国人是东亚病夫? 
  为什么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读史使人明智,那么从对于历史故事的全面性和深刻性上看,你有什么推荐的书? 
  为什么某些人说到南北战争的时候会歌颂林肯,谈到国共第二次内战的时候会认为这件事不值得炫耀? 
  筵席的历史成因以及与礼制的关系的怎样的? 
  古埃及地域附近都是沙漠,他们怎么生存,怎么吃饭,怎么种粮食,怎么能形成文明? 

前一个讨论
「地方债」是怎么运转的?
下一个讨论
是不是日语骂人词汇中没有性侮辱?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