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美国在可见的未来会出现区域性人才断档(实际很多行业已经出现了)
常见的反驳是美国自己可以靠吸纳世界人才来维持自己的强势。 先不说现在民主党是把难民看的比人才重(留学生平均硕士2年+博士6年+OPT2年+H1b6年+绿卡N年+入籍程序1年= 17年才能有国籍,难民来了不久就可以绿卡,然后2年公民)共和党不少人根本是反移民(难民不要,人才也不要,相比之下,川普看着还正常点)。就是吸纳人才也等于是输血,而且在整个社会不重视理工科的情况下,吸纳的人才也无法培养好的中层工程师和底层技术工人(在美国做公立大学理工科TA的可以尽情吐槽,私立大学的那些人根本不会去做这些位置) ,相当于失去了造血能力。 这对一个国家是很可怕的。
况且一些位置根本不能给外国人才。
正如Red同学以前提到: 实际上(美国)现在不仅需要(本土人才),而且在一些专业上缺口很大。有的是像Navair, Darpa这样只招本土PhD的地方。我身边最极端的一个例子,没正经发过文章+有撤稿记录+导师拒发RA/TA的美国女生照样拿Nasa的Fellowship读PhD。
这是因为涉及可能泄密的情况下,谁都担不起责任,美国已经不是那个欧洲科学家拿来就能用的美国了。 不用说军工 我们所有联邦政府部门工作人员 哪怕是扫地的都得是公民 绿卡都不要 这是基础 往上走归化公民都不要 必须出生国籍。 这样也不够,关键技术领导岗位基本要美国出生的美国人。 军工更是各种排查,包括很多政府项目承包商都得明写,本项目涉及政府机密,只招公民(绿卡都不要)并需要过不同等级的背景审查(有三代内亲属在国外基本过不了)
我再重复一遍我认为的科技领先要素 --个人认为,保持武器的领先地位需要:
1。 有足够牛B的领头人(中国现在缺的就是这个,军工科技这行一个牛领头的关键性有多重要搞过都知道)
2。 有足够大的中层工程师队伍,进行项目进行中的质保,检测,回馈,改装尝试等
3。 有足够质量的,庞大的技工队伍,即使现代开始大规模机器人生产,你也得有能造机器人的人。
4。 有足够多元的科研团队进行不定向的储备。
5。 有足够的资金保证1-4的一切。
那么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的1。是靠了二战欧洲跑过来的那批逆天级别的天才加上本土那批井喷的天才。(冷战是那批天才的学生),2,3 是靠了工业化培养的大批技工(造汽车的全部转行造坦克)和工程师。 而美国那代崇尚技术的底子(来美国久的都知道美国白人很大群体都喜欢DIY,从房子到汽车,都自己搞)也成为了非常好的群众基础。(双向的,兵源和技师) 而1导致4也有了庞大的各种方向的研发团队。而一战后美国得到了大量的资金,就满足了5的需求。
这个先发红利加上美国霸权对全球的经济优势,外加冷战导致美国毫不松懈使得这一系统能够运转良好。
而冷战的结束实际上为这个体系吹了丧钟:由于没有庞大的军事竞争压力,快钱成为了第一选择。 然后金融,法律,医疗等传统贵族行业,被界定成了“快钱行业”开始大批吸纳原本属于工程师的人才。(一个工程师干20年收入也就8-10万,我老婆的老板,23年工程师,年薪8万7,而律师,金融等出门就是9-12万的起薪)直接导致1。开始出现人才断档。 情况有多严重,很多大学理工科在读研究生里6-7成都没有出生在美国本土。 我听过一个美国白人教授上着上着课突然摔笔,说我到底在为那个国家培养未来的人才(真。爱国者)由于整体数量下降,导致学生质量下降,那么很多的传承就会开始止步不前甚至停滞后退。
当然你可以说这些学生可以入美籍的啊。 我也可以告诉你,美国很多关键科技岗位的政审要求是高于美国总统的,总统仅需要自己出生时即为美国公民。 而那些科技岗位要求上推三代都得是美国公民且关键亲属不能住在美国国外。。。你觉得现在符合条件的美国人有几个,他们中学理工的又有多少。这个也包括IT业,可以去看看各大IT公司里缺了亚洲人还能玩不。 真按上推三代都是美国公民的白人IT男水平有多少? 11年前我所知道的关键位置岗位需求是 1:7 7个位置抢一个合格的毕业生(美国公民,能过绝密政审,理工科硕士/博士),都已经不顾实际水平了。 现在呢?
既然1和4都受到了影响,
2和3呢? 政府收缩,教师工会扩张,加上去工业化直接导致了美国公立教育系统在“素质教育”“快乐教育”下全面水平下降(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造出的废物系统用福利撑着当票蛆呗),整个基础教育比起baby boomer 一代来下降了多少? 有观察的都应该有体会。中国理工科留学生当TA的也可以说说自己的学生水平啊。 这些人本科毕业后可都是美国新一代的中层工程师哟。。。
本科都这水平了,你还指望高中毕业这群人进入工厂做合格的技工? 曹老板的福耀玻璃已经体会到了问题吧(不是说他们公司没有问题,但是问题是双向的)
中国人口是美国四倍左右,每年理工科毕业生上次我看得是美国的十倍(具体数据忘了,有数据的朋友请纠正),考虑到美国理工科毕业生里一半都是外国人或者归化公民(也就是说不能进入核心机密的,等于无效人口)中国可选的池子是美国的二十倍左右。。。这个数量优势很能冲销美国的质量的。 况且天才是天赋的不是培养的。。。中国唯一需要的是建立一套鉴别天才重点培养的系统罢了。
有朋友问10倍是不是有点夸大?
还真不大,美国为了数据好看,理工科(STEM)里是包含医学院的。 中国的理工科基本是数学 生物,化学,物理,天文和各种工程吧? 从2015年的报名数据看,美国STEM专业分配是这样的:
医学药学:42%
工程技术:25%
科学:22%
IT与数学:11%
那么如果我们按同比例毕业,76万人分,31.92万人直接就被医学药学分走了,剩下的44.08万人才是真正的中国意义上的理工科人才。 而中国同届理工科人才超过300万。。 几乎10倍。
然后别忘了。按种族分的话:
亚裔 49% (不包含太平洋群岛人种17%)
白人 32%
黑人 5%
拉美裔 13%
印第安人:8%
混血25%
这里不是总人数比例,而是占申请本专业占本族裔申请数比例。 (亚裔仅有5%的总人口,但是100个亚裔大学入学生里有49个学的是理工科及医药。。。)而且这只是美国本土人才,不算过来的留学生。。。。
顺便说一句,这是2017年的美国IMO(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构成:
Ankan Bhattacharya (印度) Zachary Chroman (白人)Andrew Gu (华人)Vincent Huang (华人)James Lin (华人) 和 Junyao Peng(华人)构成,六个人队伍四个华人一个印度一个白人。。。
这是美国队还是中国二队啊。。。要知道,华人人口占美国全部人口的1.2%
假设这些人以后是美国的数学顶尖人才,考虑到政审的需求,你觉得美国军方是不是有点绝望呢。。。
至于5,我们都知道,一艘055多少成本,一艘伯克3。。。那么美国对比中国几倍的军费,却要覆盖被中国大的多得地方够不够就不说了。。。
军工科技不是玩游戏点科技树,也不是红警你一个工厂不用好久,点开马上就能正常生产的。 这是一个综合国力的体现。 二战时期美国能下航母饺子是因为他们有庞大的民间合格船工可以招募,有足够多的船厂可以转产。有足够工程师可以进行质检。 但是今天呢? 靠着诺福克和圣迭戈保存了仅有的几个船厂能做到这点么? 恐怕连足够合格的焊工都招不齐。
砍掉的那些项目,解散的那些团队,在整体研发资金缺乏的情况下就会转行,你指望他们再几十年后回来继续研发? 有多现实?
当然,军工的老本能吃很久,90年苏联解体,俄罗斯老本吃到现在还有剩(虽然已经基本空了)美国就是停滞不前我预测到2055年还有得剩的,唯一问题是,兔子追得速度有多快。。。
美国现在投入科研的钱相较于消费水平已经很低了。 能吸引国际人才无非是靠惯性延续(事实上,欧洲教授除了东欧已经很少移民来美国了),而且吸引的国际人才实际的结果是废了这些人才,使之不能为其他国家所用--由于不能涉密,这些人才很多是去做些无关紧要但是能过中产的生活的工作罢了。反正这个水平的人做啥都容易年薪10万吧,如果接触不到核心科技,跟不上节奏,过几年就废了。
所以再过20-30年,随着中印等国发展,和学者减少,美国科技优势可能会出现垮塌式的衰落--主要是后继无人。
知乎上回答这个问题的想必都是中国人,中国人在美国能接触到科研的,至少得是个senior的phd,而这些人里面,50%是做生物的,30%是做物理、化学、材料的,还剩下少部分做传统机械航天、CS、EE。至于管理、教育学、医学、法律,不能说没有,但是极少。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中国人在几个有限的专业扎堆,所以大家平时感受到的身边全是中国人。
事实上,我和大家的感受是一样的,就是身边的中国PhD和Postdoc占了绝大多数。
但是当我搜了一下美国每年毕业的PhD的背景统计的时候,确实惊到了。每年毕业的十几万个PhD里面,本地出生的白人实际上占据了绝大多数,而非美国居民的所谓留学生,只有区区两万人出头。
我并不能据此得到美国科研人才断层与否的结论,但是至少能说明凭大家的直觉得到的答案,大概是不靠谱的。
顺便再贴一些随便搜索到的,各领域科研人员的合照,大概能看出来人种比例。
显然,不同的学科面临的问题差异巨大,无论作为旁观者还是身在其中都比较难获得完整的图景。我目前(2021.6)是在位于纽约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博士第四年,主要研究方向是古脊椎动物中的恐龙演化,肯定是非常冷门的学科。尽管有一叶障目的嫌疑,但我还是想分享一下我眼前这片叶子,以小见大。毕竟如果真的出现人才断层,学科发展停滞,最先出现的也应该是这些比较冷门的学科。
先上一个我馆古生物部门的网站:Division of Paleontology |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如果仅仅搜索在古生物部(Division of Paleontology, 下面分脊椎动物部门和无脊椎动物部门)的员工,目前有116人,其中不包括我这样的学生
但是其中绝大部分(74人)都是Research Associate,意思是非本单位的研究人员,也就是说这74位都是在别的地方有正儿八经工作的,在博物馆这里只是合作关系,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博物馆职工。如果再排除行政,标本管理,艺术(主要负责标本照相绘画3D模型这类工作),化石修理这些支撑岗位的职工,真正的全职研究人员目前只有5个人,研究方向分别是三叶虫,3位哺乳动物,恐龙和其他爬行动物。除了研究三叶虫的那个老师大概40岁上下,剩下4位研究脊椎动物的清一色都是60岁往上,而且其中一位是博物馆中研究生院的院长,一位是教务长,另一位(也是我的导师)年初的时候心脏病突发现在还在医院里,所以夸张一些说,整个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里全职研究古脊椎动物的人只有1个,但是博物馆的古生物学部收藏里却有至少475万件标本。
仅仅几年前,博物馆古生物部门里至少还有3位另外的全职研究人员,但是最近几年都退休了。更早的时候,仅仅化石修理人员就有6位,而现在只有1位。2020年美国疫情开始之后,由于政府智障一样的操作,博物馆完全失去门票收入,两周前的部门会议上坦言“we have shortage of millions of dollars”,如果一个年薪几万美金的化石修理人员都养不起,哪里有更多的钱来雇年薪20多30万美金的全职教授呢?
所以在我们博物馆这个小范围内,人才断层是一个已经出现了的事实,考虑到博物馆目前糟糕的经济情况,短期内填补断层甚至恢复到鼎盛时期几乎没有可能。在全美国的范围来说,古脊椎动物学的式微也是不可避免的,年轻学生感兴趣的越来越少,老的教授一个接着一个退休,经费不断减少,学科本身也没有更新的动力,人才断层应该也会很快出现。
古脊椎动物学基本上属于最冷门最无用的学科,功利一点来说没了就没了,我们这帮人去干点别的也没啥。但是以小见大,如果恐龙这么受关注的类群搞的人都很少了,可能老美对知识的追求真的没有几十年前强了。
加州有NASA的data center, 有伯克利实验室,有Livermore lab,有sandia lab。
实验室里平均年龄都50、60了,实验室想招年轻的,但是美国人不愿来。NASA和sandia只招美籍,所以具体并不是特别清楚。伯克利和Livermore招国际生,年初进来的实习、博后70%都是国际生:中国的,印度的,韩国的,法国的,德国的。
美国人博后都不用做满一年,只要你想转正立马就可以。但是基本上没有美国人想转正,因为湾区额,找哪个大公司不好,entry level薪水是实验室的两倍,工作经验丰富后薪水更是实验室的3倍以上。累死累活做个full time scientist一年也就15万,Google博士毕业刚进去就15万。
NASA data center一个工作几年的数据分析师也就一年6万,在湾区啊,又是南湾,6万是贫困线了吧。
国家实验室都是政府机构,用的纳税人的钱,用钱极端节约。所以连咖啡都没有,申请个新椅子申请了3个月还没有来。(DOE官员招妓倒是可以刷公款,呵呵呵)
所以美国人根本不想去搞科研,读博的美国人就很少了,实验室里如果有10个博士,3个美国人就不得了了。毕业了,美国人也不想去学术界,学术界太苦逼了。环境研究的一个大牛,一个美国人50岁就心脏病了,上个月刚做好手术,一天就睡4个小时。
同一个实验室毕业的博士,都是国际生,同一年毕业的。一个去了Google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 给的package是一年20万。另一个在湾区某实验室博后,一年后还是苦逼博后,一年收入都不到10万。
伯克利实验室更狠,一年就6万刀,我那超级好朋友都开始面试Google,Facebook了,早点从学术界出来吧。要不一辈子都在湾区买不了一个两室一厅的公寓。
他们共同师兄,非美国人,毕业4年的博士,一直在工业界干,今年Uber给了50万的package。
对了,今年有个朋友都回国了,今年年初博士毕业的,去了美东一个私利college做博后,一年4万多。夏天就回国了,虽然具体不知道薪水,但是肯定不低于10万刀。他说回国主要觉得在美国太没有意思了,导师什么的都是在混日子,做企业项目多于真正科研项目。企业的很多都是每年报告就改改,根本也不好好做。企业其实也无所谓他们做出啥,只要R&D经费用了,看上去不错就行了。导师有钱,企业有面子。
我要是美国人我肯定不想去实验室,累也就算了,钱还那么少,特别在湾区,大公司那么多,何必呢。除非我有远大的科研理想,but we are all human beings.
看到别人说给绿卡就有不会断层了,难道他们不知道美国干点稍微机密科研的也要政审的,要三代美国人才行啊。三代美国人,还是博士毕业的,家境一定中产住上,干什么不好,干嘛搞苦逼科研。
人才一般比韭菜更明白哪里更适合自己。美国如果需要,只要放宽人才引进政策就好了,毫无压力。
既然题主的前提假设都是错的,那么就把原答案删掉吧。
美国本国的人才断层是一定的,且已经好多年了。至于整个美国是否会人才断层,要看美国的国际地位和经济实力能维持多久。美国能维持世界第一强国的科技实力,近二三十年几乎全靠其他国家的科技人才输血,自己国家的基础教育系统能产出的人才远远不够用。
美国本国的人才,看看各个大学里理工科硕士博士里有多少是美国人就知道了,几乎全是中国人印度人的天下,还夹杂着韩国人伊朗人和一些东欧人之类的。美国的本科申请美国名校的研究生可比我们在国内念完本科申请容易多了,然而就这样你在研究生院里都很难见到老美,还不说明问题么?
拿我们学校说就好了,工科排名美国top30,我自己的专业应该在top10,工科本科生里几乎全是老美,硕士博士几乎全是老印和中国人。我老板说,每年学校都要给教授们压力让他们多招美国人读PhD,然而根本就没有什么老美愿意读。一个是因为他们基础教育太差,数学基础太弱根本就跟不上,另一个也是生活压力没有国内年轻人大,读个本科,毕业拿个5 6w的年薪,并不愁将来买不起房生活不起之类的事情。
其实绝大多数美国本科生的水平也是很渣,最顶尖的学生都去学金融,医学,法律等赚钱多的了,真正有能力沉下心来学好理工类的美国学生少得可怜。两三年前上过本科生大四/研究生(一般是第一年)共同上的一门电机控制课,每次考试,测验,相同考题情况下,本科生(几乎全是老美)平均分只有60,研究生(几乎全是中国人老印)的平均分90多。后来老师没办法,只能出更简单的题目给本科生做,然并卵,本科生还是只有6、70的平均分。我不是说考试是反应学生素质的唯一判别条件,然而大多数美国本科生的基本数学素养简直令人发指,学工科的,大四要毕业了居然不知道什么是矩阵求逆,做project了需要用Matlab编程居然完全不会写代码,然后拉着TA的我让我一步一步教他怎么写代码,当时真觉得哔了狗了。
另一方面,去看看美国科研机构里美国出生长大的人所占比例就知道了。暑假时候在某二战期间造原子弹起家的国家实验室实习,有4000多员工,有phd学历的科研人员当中,绝大部分都是亚裔,中国人目测在其中占一半至少。黑人几乎没见过,白人科研人员几乎都是5、60年代那一批培养起来的老大爷,年轻一代几乎绝迹了~对了,招聘的时候对待美国人和外国人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没有绿卡或者国籍的想进来,除非你有PhD学历且有强大的paper基础,强大的表达能力以及拉项目能力,否则很难进的去~然而进去的老美大多数只有硕士学历,而且还很快就能晋升管理层……
再看看美国的高校,随便去找一个有工科的学校,点开看看他们教职员工介绍的页面,光看看那些教授们的名字,你就知道是美国自己从小培养出来的人的比例有多低了~
就美帝这破基础教育,要不是靠吸全世界的血,光靠他们自己培养的人才,早就沉沦下去了~
更新一下:
>>>>>>>>>>>>>>>>>>>>>>>>>>>>>>>>>>以下是原回答:
我觉得,至少你得了解科研,才能回答这道题吧?
这种了解,不是指你认识周围几个博士。而是你自己去读个博士沉浸在科研圈里面几年。
然后你才能理解实验室做科研跟企业做研发的分工是不一样的,不一样在哪里,有什么关系,中间有什么过度。美国强在哪里,我国的问题在哪里。
之后你再来看这个问题美国科研人才断层……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嗝。
尤其是那个美军的答案,我很喜欢他除了科研之外的回答,以后也会喜欢。
不过我强烈怀疑
这人
是美国战忽局的。
计算机行业算是我国进步神速的行业了吧?你去一个研究分支的顶会,记着是口碑堆出来的顶会,别扯什么影响因子,上去看一看,里面华人作者有多少?来自大陆的华人作者有多少?
华人博士毕业,选择去做科研,是不是首先看一看在美国有没有什么好的机会?然后再对比一下国内?
千人是有实力的,首先数量不多,然后回去的千人,敢说在自己领域是顶尖#1的有几个?
现在的模式是在美国一个不知名的学校拿到tenure然后青千哦。
比起以前博士刚毕业搞青千进步了是不少。
迷之自信啊。不是看不起国内博士,国内博士里做出杰出成果的也有。
但是差距你得承认,大部分国内博士,我都觉得还是属于土鳖博士这种称呼吧,这些人对不起Dr这个title的。水几篇SCI就觉得自己了不得了?圈内有没有影响力?有没有人认同你的工作?
来美国讲SCI?不认这个东西的。
跟不少国内博士聊天,都觉得这真是双一流学校博士的水平?
这特么叫搞科研?思路都是错的哦。
就不说你paper咋样了。
毕业用的SCI期刊,reviewer可以私下联系找。
这水平这边连candidate都过不了吧?
来这边访学两年的,
回去就算“懂科研”的了。恩,至少是懂。能帮人改paper没问题。
为啥不说访学一年的?
呵呵。
这几年看不起欧洲了?欧洲到处藏神。一个人贡献的开源工具顶一个组的神经常藏在某个不起眼的小学校里面。这不是油纸包着的神,人家工具和文档网站上都挂着呢。
知道什么叫科研领域的“炫富”么?
一个实验室或者研究者能够十几年安心去捏一个tool。
单纯靠影响力和名声而不是量化指标能撑起来一个让一流学者们交流的会议。
国内要做到这些,你觉得差距需要多少?
中国的科研比起美国来,差距太远太远。
当然学术也不应该是被国家割裂的。
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中国科研在进步,速度很快,你也得记着傲慢这东西要不得。
需要学习的地方很多,都是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去积累的。
什么时候美国科研圈要经常性的被中国毕业的博士带着成果团队来输血了,那才叫中国科研的崛起。
我真的挺期待这一天的。
这个问题下的答案很两级分化,有的答友用亲身经历证明美国确实存在招美国本地人难的情况。另一方面的答友也有翔实的证据证明中国大把的精英人才投奔美国。
我觉得两者都对,确实都是事实。
真相应该是美国在某些传统行业确实存在基础人才的断层。
没错中国是大把精英去美国,但他们不是去填基础的坑的,也填不起。
绝大多数行业里需要人才总是成金字塔型,少数精英离了下面大量具体干活的基座那也就只能去玩玩paperwork了。
而美国现在出断层问题的地方恰好在基座上,所以大家看到了事情的两面,都是对的
呵呵。
你信不信,假如美国明天说只要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过5分以上SCI论文,同时具有全日制博士学位的中国科技人才一律发绿卡,中国的新生代科技精英能走一大半?
再出台一个修正案:参与过军工、航天等领域核心项目研发的不受此限。只要你有办法出境,美国就有办法安排。
敢想么?美国不是没干过类似的事啊。
移民国家,又是世界头号强国。他趴在世界人民头上吸血,吸的不止是钱。只要他愿意,他觉得必要,一个政策就可以吸走很多国家的一流人才。
我想不通这个话题下为什么很多人敢断言美国的人才断档。真正断档的是我们国家。六十到七十年代的人才断档,到现在才算稍稍喘回一口气。
然而航空、军工、基础学科的科研人才的待遇仍然普遍偏低。
同志们,不要盲目乐观了。低调,猥琐发育,不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