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事情其实很有意思。
互联网时代,大师的东西放到阳光下,在互联网信息的公开下,靠不靠得住。
彭老师的经历百度百科有
1949年10月生于江苏无锡
1965年7月于无锡市第四中学毕业后,考入南昌航空工业学校(现南昌航空工业学院),1969年毕业。南昌航空工业学校被停办,改为国营赣江机械厂。他被分配在该厂摩托车总装车间当装配钳工。
1973年,由于彭林具有较好的文科基础,被安排到子弟学校当老师,担任中学历史、地理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先后担任过校少先队总辅导员、团总支书记、代理教导主任。因工作成绩显著,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197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子弟学校任教共达八年之久。
1982年9月,由于子弟学校吕菊芬校长的鼎力支持,以及已故著名历史学家郑天挺教授之孙郑光先生的帮助,彭林获得了到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进修一年的机会。这是他的命运发生转折的一年。
1984年,彭林以同等学力的资格,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师从赵光贤先生做中国古代史专业先秦史研究方向的研究生。
因学业优秀,1986年成为北师大仅有的两名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并担任北师大研究生会主席。
天道酬勤,1989年毕业,彭林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得到由著名学者杨向奎、张政烺、李学勤、刘家和、郑昌淦等组成的答辩委员会的一致好评。
1989年彭林毕业留校任讲师,1991年晋升为副教授。1993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同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9年7月,彭林作为优秀人才被清华大学引进,到该校人文学院思想文化研究所工作。现为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还担任《中国文化研究》和台湾《经学研究论丛》的编委。
时代局限,彭老师接受正规文史教育是35岁开始,学到40岁,获得博士学位的。之前是一个没毕业的工学学生,钳工,子弟小学老师。没有命运眷顾,应该是小学老师退休的,或者在朱镕基改革中子弟小学解散中下岗的。
彭老师的经历放到现在也算是屌丝逆袭的励志大片了。
礼射这个项目给彭老师,是彭老师的地位资历在这,你让彭老师去折腾古兵器,礼仪,他当然要靠团队的。
假设这本书“参考”了台湾出版的日本二手材料,如果在互联网时代之前,这种小众东西有人质疑也没人知道。
而在互联网时代之后,小众爱好者往往在网络交流中在一个小细分的领域钻到了挺高的水平,互联网时代,有谷歌翻译,有各类文献资料。大学者的团队去做某个项目,未必比爱好者积累深。
所以就出来这种事情。
我们中国人往往迷信权威,什么东西都是越老越好,实际上高手都是第一线与这个东西紧密接触,靠这个东西吃饭,有十年左右经验的人。
这个事情还是捅了马蜂窝,一个项目背后涉及到大量国家的资金,涉及到众多利益集团,所以,要告网友的声明就出来了。
好在互联网时代媒体的力量是巨大的,这个事情传播开,小众的东西,让大众参与进来。
日本弓道的书又不是禁书,大家找来对比嘛,中国古代设计射礼的书也不是禁书,你的依据从哪来,大家来辩论嘛。
读书时专业方向是做文献中的古代服饰,自认为对周代服饰体系了解一二,看了@春梅狐狸 的回答,觉得很有必要纠正一些观点。
首先,狐狸兄对于古代礼图和网友考据盲目相信。
《仪礼》一书一般认为是先秦时期的著作,由于经文言辞简奥,其中记载的仪节、器物、服饰等等,并没有十分详细的说明,到汉代许多人就已经看不懂了,所以才会有学者为其进行解释,形成了注疏。至今为止,《仪礼》中的许多问题都仍是学术公案。
狐狸兄依据的《三礼图集注》和《三才图会》皆是宋代之后的研究著作,其中的图示只是宋代之后的学者对先秦经典的理解和想象,并不是一定正确的。而引用自网络的两幅图,且不论究竟是谁考证的,是今人对宋代学者所绘礼图的个人理解与想象。而彭教授团队做的是《仪礼》复原,也就是说他们做出来的这套服装是团队对《仪礼》中记载服饰的理解与想象。后者与前二者若有不同,只能说明是对《仪礼》理解的不同,而不能以此定孰是孰非。
其次,狐狸兄对乡射礼所服的服装理解有误。认为黑白配色是日本风格更是极大的误解。
第三,从很多细节来看,彭教授团队复原的朝服比《三礼图集注》、《三才图会》以及狐狸兄所引用两幅网络图片更符合《仪礼》中的记载。
郑玄注《士冠礼》有云“玄端即朝服之衣,易其裳耳。”意思是玄端服和朝服是用的同一种上衣,而下裳不同。由于狐狸兄将玄端误理解为乡射礼的服装,且印证的图片都是玄端,所以在下只就上衣来进行讨论。
以上仅是举了几个例子,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彭教授团队复原的这套朝服有许多细节都是对文献的认真解读与还原,甚至解答了一些历史上争论已久的问题,不过在此就不必细说了,感兴趣的知友可以一起探讨。
多说一句,近十余年来,汉服复兴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喜欢传统服饰。但是,对传统服饰,尤其是文献、出土实物和画像都极度稀缺的先秦服饰的研究,仍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切不可盲目偏信一家之言,形成刻板印象,反而对更前沿的学术研究嗤之以鼻。
附狐狸兄引用的图片(帮狐狸兄标注了文献出处):
以下回应@春梅狐狸 的回应:
针对水替先生的批驳,关于第二章讲技法部分为方便展示而模特所穿的衣服,个人感觉不仅仅是先生所引的那个拥有中国古代服装元素的服饰图,水替先生还应该让清华礼射给予以下服饰的文献证据以证明为中国古代服饰。
@水替
(啥都不说了,直接上图)
少说了,还有坐的那种椅子
还有那种靶纸
让射者穿着厚重的朝服 如何展示动作细节?
这位自称自己是考据型射手的
@水替,根本没有分清《礼射初阶》一书中讲文化讲乡射礼与讲技法的章节。在讲技法的章节中会讲服制?这种文本理解能力简直了!
还有对于其自诩的考据能力真不敢恭维。
《仪礼》讲礼的 怎么可能讲坐射?还要你去说?
《礼射初阶》第二章名作“礼射技法”不是“射法”,跪坐图讲得是正坐置弓,不谓“坐射”。引《射经》之“坐射”去驳“正坐”,是理解能力不行还是刻意为之?
还有关于水替对于
@布衣書生的批评,唐人注疏不可据。。。无知者无畏啊!你在原文章中直接对经文进行翻译,贾公彦的注疏不能正经,你的翻译可以正经。佩服佩服!
大家可以看看原文章里他翻译的几句《仪礼》经文,完全没有看懂那句经文是何意义!用有司授弓的动作去驳射者端弓的动作,真是笑死。
还有关于那个原文章中所谓“人与禽兽的差别” 一些概念不懂就不要用。“自由意志”强调的是主体的主观意志的突显;“礼义”强调的是自我的道德自觉性。所以“自由意志”与“礼义”并不冲突。礼本于义,本于理。是道德自律的外在表现形式,所以“理性”与“礼义”并不冲突。现代“自由精神”谓之“群己权界”,自由是在法度之内的自由。因为法度代表普遍理性,是人的理性的客观表现。而礼的限度亦是道德仁义的节制与客观表现。两种精神异曲同工,都是强调外在合理节制之内的主体能动性。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想起以前在《春秋繁露》上看到的比喻
“有闻诸侯之君射《貍首》之乐者,于是自断貍首,悬而射之曰‘安在于乐也’此闻其名而不知其实者也。”
此亦谓水替是也。
大家也可以看看这位水替先生的某些做法(无意被邀请到的帖子)。小编虽然有点极端,但这些行径真让人不齿
还有这个
把之前那几位非常学术地反驳他的人的话都屏蔽了,然后堂而皇之地发布无人反驳他的喜悦与自足。在自我陶醉中大放厥词。
总之,期待彭林老师的团队尽快能发布学术层面的澄清声明并把学术成果展现给大众,以塞呶呶之口。也希望借此水替自导自演的闹剧,彻底地宣传一下中国礼乐文化。
刚刚又看了狐狸的回答与其之前在别的地方的回答,其中的思维方式与学术研究方法我只能呵呵了。驳论的时候让自己不举证证伪对方,强行要求别人证明自己。
那句春秋繁露的比喻也可以奉于这位
@春梅狐狸先生
二人混淆的方式真是如出一辙啊!一个引《士冠》《士昏》去驳《乡射》的衣服。。一个引《射经》坐射去驳《仪礼》中的正坐。。。真不由得令人费解。。
这么大个蔽膝看不见
这么大个正坐置弓 几个字看不见
@水替还打算再去批《礼射初阶》学术不严谨。。。咱别丢人了。。你自己做到严谨了吗?
这俩位还口口声声说这个小号,那个ID,张口闭口利益相关。。。哈哈哈哈。。。果然是 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
@水替@春梅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