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寄居蟹是一种广为人知的十足目甲壳动物,它们具有非常特殊的生活方式,通常栖息在腹足动物的空壳中。由于这种特化,它们的身体显示出腹部的缩小和减少,以及其他适应空壳居住的特征,例如坚固且钙化,通常强烈大小不一的螯足。因此,在化石记录中,寄居蟹主要以它们的钙化螯足为代表,而更完整的发现是很少的。
迄今为止,在地层上最古老的已发表记录的假定寄居蟹是Venipagurus mariae,它呈对称状,头胸甲较长,因此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虾蛄,但早期寄居蟹确实是对称的。寄居蟹的最古老化石记录可以追溯到侏罗纪早期赫塘阶的德国的Schobertella hoelderi,是一个涉及右前足和左螯的印记;
而分布最广泛的寄居蟹则是俄罗斯莫斯科上侏罗统发现的Palaeopagurus vandenengeli,它也出土于英国约克郡斯皮顿粘土的白垩纪地层中,有好几块化石。这种寄居蟹生活在菊石的未成熟壳中,这也是迄今为止已知的最古老的对称寄居蟹。但与生存于腹足动物壳中的现代寄居蟹不同的是 ,这些早期寄居蟹都是以菊石壳为庇护所的,使用腹足动物壳的寄居蟹的化石记录在白垩纪晚期才出现。
甲壳动物生存于头足纲贝壳的习性早已有之,从古生代沉积物中,戴维斯等人描述了许多显然在鹦鹉螺头足类动物中寻求庇护的三叶虫,三种螃蟹的甲壳在上古新世鹦鹉螺Eutrephoceras 的标本中发现。
这可能是蜕皮隐蔽的习性(即在蜕皮期间隐藏)使然的。在中生代后期,十足目甲壳类动物开始适应生活在空的菊石壳中,但鉴于菊石动物在白垩纪末期灭绝,而鹦鹉螺头足类动物,但它们必须在后白垩纪时期寻找其他庇护所以在蜕皮期间躲藏,寄居蟹也就是此时适应将庇护所从菊石壳变成了腹足动物,而且似乎至少部分地变成了鹦鹉螺壳。在古新世早期的灭绝之后,鹦鹉螺在古新世晚期-始新世早期恢复并扩展到高纬度地区。在这次短暂的爆炸之后,鹦鹉螺的丰度和物种丰富度再次减少,寄居蟹彻底转向了居住在腹足动物壳中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