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经常有这样的情节:
诸葛亮喊出一个将领:命你出战,许败不许胜!
为什么要故意失败呢?自然是为了欺骗敌人,麻痹敌人,然后跟着来一场大胜。
小说为了照顾读者,必须把这些计谋写得浅显通俗。现实世界里,没有哪个统帅会下达“许败不许胜”这类的命令的。欺骗敌人哪有这么简单!军营里耳目众多,万一泄密了肿么办?就算没有泄密,这种有意识的诈败也很难让敌人上钩。
打个比方,和领导下棋,要让领导赢不难,难的是既要让他赢又不能让他发觉你是故意的。这个分寸的把握是极其困难的,没有高超的棋艺+演技是无法做到的。同理,将领故意输给敌人一场不难,难的是不让敌人察觉你是故意输的。怎么做到这一点呢?与其指望将领的演技,不如直接把他蒙在鼓里,让他“本色出演”。
《孙子兵法》有云:作为统帅,就要把手下玩成瞎子、聋子。最高境界,就是把他们当牛羊一样驱使。总之军队只有统帅一个大脑,其他人只需要服从命令即可,不需要思考。你一想太多,麻烦就来了。
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孙子兵法》
回到题目上来,陆逊的第一次进攻失败,应该是故意的。但是他并没有告诉手下”许败不许胜“,而是让他们尽力去打,去当”炮灰“,真真正正地输一场。
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三国志.陆逊传》
吴方所有的将领都蒙在鼓里,纷纷抱怨陆逊白白折损兵力。我们可以想象,自己人都骗过了,刘备能不被骗过吗?他应该认为吴军被痛扁后,不会马上再发起进攻的。可没想到,陆逊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类似的手法,邓艾也玩过。
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击。”《三国志.邓艾传》
偷渡阴平后,诸葛瞻在绵竹摆好阵势等着他。邓艾让儿子邓忠、司马师纂先去进攻。这俩冲过去被诸葛瞻一顿暴打,屁滚尿流地回来跟邓艾说,敌人火力太猛,咱打不过啊!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港片,《千王之王》,里面有一”名句“,要成为真正的老千,就得“六亲不认”。就算是自己最亲的人,也得把他/她蒙在鼓里,甚至推到火坑里当炮灰,这样才能瞒过狡猾的敌人。我们的邓艾就做到了“六亲不认”。自己的亲儿子,他都送过去当炮灰。万一有个闪失,邓忠被诸葛瞻打死怎么办?可以想象,诸葛瞻大败邓忠后,会认为是邓艾故意的吗?哪有这么狠心的父亲啊!结果,姜还是老的辣。邓艾紧接着发动了真正的进攻,诸葛瞻悲剧了……
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及尚书张遵等首,进军到雒。刘禅遣使奉皇帝玺绶,为笺诣艾请降。《三国志.邓艾传》
后世还有一位老兄,无意识地玩出了这一手,真正的本色出演。
周军攻东门,际昏,遂入。进兵焚佛寺门屋,飞焰照天地。延宗与敬显自门入,夹击之,周军大乱,争门相填压,齐人从后斫刺,死者二千馀人。周武帝左右略尽,自拔无路,承御上士张寿辄牵马头,贺拔佛恩以鞭拂其后,崎岖仅得出。齐人奋击,几中焉。城东厄曲,佛恩及降者皮子信为之导,仅免,时四更也。延宗谓周武帝崩于乱兵,使于积尸中求长鬣者,不得。时齐人既胜,入坊饮酒,尽醉卧,延宗不复能整。周武帝出城,饥甚,欲为遁逸计。齐王宪及柱国王谊谏,以为去必不免。延宗叛将段畅亦盛言城内空虚。周武帝乃驻马,鸣角收兵,俄顷复振。诘旦,还攻东门,克之,又入南门。延宗战,力屈,走至城北,于人家见禽。《北齐书.文襄六王》
宇文邕攻入晋阳城,结果中了高延宗的埋伏,差点被打死。俗话说:无形装X,最为致命。宇文邕亲自领衔的这场大败,虽然不是设计的,效果却比设计的还要好!齐军取得了如此辉煌的大胜,个个兴奋异常,饮酒狂欢,醉卧沙场。结果,宇文邕重整旗鼓杀了个回马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