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央企做财务的时候,参加过会计司组织的准则研讨会,对部分准则出台背后的背景有一点点了解。
讲真,有些准则,会计理论,普通人只需要怎么操作就行了,真的没必要去了解为什么这么做。
准则出台的逻辑,一是要符合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比如商誉准则的出台,是为了鼓励上市公司并购);二是要避免上市公司当做盈余管理的工具(比如当年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实施后又倒退回去);三是一定程度上和国际准则趋同(注意趋同这个词很有意思,会计司顾问团队的老教授们一再强调不是接轨而是趋同)。
这些大帽子,对于普通学CPA的选手来说,没什么意义,知道了反而一头雾水... ...
说难听点,现行的会计准则,就是一个符合当前中国实际经济现状具有阶段性特色又在一定程度上和国际准则看齐的缝合怪。
当然,不要给我扣帽子,我认为,现行准则对于中国经济来说,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合适的。
大伙儿等吃席都快一个月了,老这么忽悠不行啊,京子能不能上点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