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本文谢绝知乎日报在内的任何形式转载。
==================================
我是个安全感爆棚的人,我不会从物质基础里面找安全感,我的安全感来自我自己。
从小家境一般。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初中时候,有一次放学后跟着同学买了一块钱的冰糖葫芦吃,回家后被父母骂乱花钱。
我拿奖学金出国的时候父母的月收入加起来应该刚过一千吧,从那以后我就经济独立了,到不是我性格倔强想早早独立,反正也没得选。
不过说我性格倔强也没错。
但是我并不会怨恨父母,因为我没觉得家里穷,小时候身边的人家境都类似,有些父母被下岗潮影响的,日子还不如我家。特别糟的也有,记得有位小学同学,父母双亡,只有爷爷一个亲人,爷爷还是断了一条腿的残疾人,爷孙两人靠着爷爷的残疾人补贴过活,这是真的穷。
反观我的父母,能保证我三餐吃饱,长身体的时候顿顿有红烧肉和肉面筋吃,我实在没什么好抱怨的。一块钱的糖葫芦,不吃就不吃呗。
----------------------------
从小谦卑的家境,让我学会不要从物质中找安全感,安全感来自于自身。
当年进大学的时候,我放弃了商学院,选了工科——我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我有着扎实的数理基础,而且我还有一个工程师的学位,这样不管世界经济变成怎样,不管以后身在何方,我都能生存下来。
大学期间,我在某个BB银行做实习生,虽然不是写代码的岗位,但是我还是靠着空闲时间写了个小程序,这个小东西他们直到现在还在用。后来我的老板去了另一家BB银行工作,顺带把这个小东西也带了过去,于是他们家也用上了,一直用到现在。
不久前和老板吃饭,他还跟我讲起这个事情,我跟他开玩笑还说到这个小东西没收你钱,以后需要你写推荐信的时候得勤快点。
----------------------------
实习期间小有贡献,return offer自然是少不了的。这样一份高薪名企的工作,对于一个应届生来说还是挺诱人的,但是老板跟我聊天,大意是:“你想回来我肯定会招你回来,但是你真的想做这份工作吗?你完全可以去一个更能为社会做贡献的工作。”
老板身家几亿,在投行做高管每年几百万的年薪他都不放在眼里,完全是为了满足自己工作狂的兴趣和体验,这样的人说出“去一个更能为社会做贡献的工作”自然是轻而易举。对我来说就没那么容易了,当时我的银行账户里只剩三位数的存款了,包括小数点后面两位。
但是好在我的安全感不是来自于物质,而是来自于自己,所以虽然落魄,但是还是不放在心上。其实此前我已经拒掉过不少的工作offer了,仔细思考了一段时间后,我决定拒掉手头这个高薪的offer,继续找工作。
那段时间,我拒掉过各种营销、销售、码农、金融等等的工作。虽然穷的揭不开烤箱了(感谢当时陪伴在我身边的女朋友君,现在变成了老婆君(ノ^_^)ノ,能够容忍我的任性,还能一直支持我的决定),但还是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安全感继续爆棚。
我对自己有信心,于是我的猎头对我也挺有信心,后来真的帮我找到了一个待遇不错、有学习和发展潜力,而且能为社会做贡献的工作。
----------------------------
我的安全感,来自于我有一个可以同甘共苦的老婆
我的安全感,来自于我经历过的落魄和落魄时的洒脱
我的安全感,来自于我不依附于金钱、父母或体制,但是我需要钱的时候我有能力去获取。
我的安全感,来自于我有着长久的海外生活经历,把我丢去一个陌生的国家,我也能很快的适应,并且过上舒适的生活
我的安全感,来自于我(自认为)对这个社会是有价值的一员。
我的安全感,来自于我自己。
关注我的知识星球/小密圈:
https:// t.xiaomiquan.com/UBMJMn 6
https://t.xiaomiquan.com/NzVBIm2 (二维码自动识别)
物质基础在我的生活中日益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于本来就缺乏安全感的人来说,所谓的安全感的程度在我理解就是偶尔想吃略贵的水果的时候可以不用在乎价格,可以给自己买好的东西而并非廉价没有质量的生活。
挺好的问题。
有很多想说的,零碎的说一点吧
先肯定一点的是,如果一个人的生活朝不保夕,有上顿没下顿,他是否没有安全感。答案是,是的。这我称之为,必须性物质基础。
如果一个人生活安稳,手头有富余。有住房而不用四处搬家,有代步的汽车而扩大了生活半径。不会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而归于贫困,他是否有相当的安全感。答案是,是的。这我称之为改善性物质基础。
这些都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这里我要说的是,奢侈性物质基础。
关于金钱,我第一次认识到也许我会想要很多钱,情况是这样的
我高中的同桌,一个漂亮的姑娘。高中毕业以后就订了婚,两家的家庭都十分好。
大二的时候她来北京,我陪玩。
当时她穿着一双高跟鞋,把脚后跟都磨破了。我就怂恿她买临时一双平底鞋。
她略一思考,飞奔向一家我完全不认识名字的店,一会儿挑了一双鞋子,痛快的刷了卡
折后5000
漂亮的姑娘谁不曾憧憬过。不过那以后我就想,如果我不能让一个姑娘过上她原本应得的物质生活,哪怕姑娘自己不在意,我也会觉得十分对不起人家
钱能带给人多少安全感,这是我的第一次认识
所以有没有想过,自己突然有钱了会怎样
就像韩寒说的那样,“如果你在高考的时候忽然得知你卖烧饼的父母竟然有两个亿,你会不会在面对‘辨析居然和竟然的区别‘的这种题目的时候一拍桌子说:爷不考了”——是这样吗
我从没想过,有了可观的金钱以后,我会去做别的什么不一样的事情。就好像自己从没有过这些一样。无非是,不用对一算几十年的还贷周期感到望而却步。但是本来买房对那时候的我来说就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也就没有多想。
我小时候家里是真穷,后来家庭条件好了一些以后,因为某种原因我一直不知道家里实际的经济状况,过着虽然不愁钱但是一向省着花的日子。这种情况持续到了大学毕业。
然后家里丢钱给我在北京买了套房子,寄语:好好干。
当时我脑袋里的想法是,哦(wò cáo)
后来因为买房子爽快和我关系挺好的中介小哥告诉我,这套房子的租金大概是我税后工资的两倍。
当时我脑袋里的想法是,哦(wǒ cào)
加上当时长辈撺掇我回家做生意,我算了一笔很简单的帐:我住着那套房子,每天加班,到手工资不过4k+。如果我回家,哪怕每天在家里看复仇者联盟。每个月卡上也会多出两倍来。
然后我就从了。
当时并没有想太多。多出来的钱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一直没有体会。
熬过了十岁左右家里连水费都交不起的困难时期之后,我很少为物质上的东西担心。无非是,想买,有钱就买了,没钱就算了。
最多只是想想我那依旧不知在何处的女朋友,觉得我可以给得起她生活了。也许和别的大富之家不能比,也许给不了她虚荣,或者像那个姑娘一样随手一掷千金的爽利。但是至少日后我和她要去努力奋斗,也不会有后顾之忧。
但是此后的生活,总归有些不一样的地方
帮衬着长辈做事,实在是没有多少自主权的。决策不归你管,跑腿都是你的。
比如说跑银行。
我忽然变成了大客户,有对口的客户经理。某大银行的经理,我找过他两次。
第一次我提前和他联系了,然后溜达到银行的时候,那四十多岁的客户经理在路边等着,见到我忙不迭的又鞠躬又握手。
这让我觉得很不好意思。我最多算是他子侄辈的,何必呢。
第二次我是去了银行才给他打的电话,然后他马上从办公室飞奔下来,说了很多客套的话。
这次我就有些反感了。
我本来就不愿意任何人把自己放在和别人不平等的地位上,尤其对方又是一个长辈。
后来因为别的一些原因把资金转到了另外一家银行。新的客户经理虽然要好一些,但是总归还是热情过度,这让我有些苦恼。
不过我开始明白金钱的力量,可以让有求于你的人马上就低你一等。
不知道别人怎样想,我觉得我十分讨厌这样
还有一些有些小乌龙的事情....
/*-------想了想把这段删掉了。内容无非是两段因为某些原因看起来比我实际的要有富有些,或者说接近所谓富二代而被姑娘搭讪的囧事。哪怕我是挺乐于认识姑娘的,但是在这种前提下被搭讪感觉怪怪的,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和上面和银行的一段表达的是差不多的主题。
评论里有些知友把关注点放在这段乌龙上了,我觉得囧囧的。如果是我自己的表述把大家带偏了我会不好意思的---------*/
我觉得钱带给人的并非是安全感,而很多时候是安全感之后的某些东西
比如虚荣,比如过分的尊重,甚至是更多繁衍后代的机会Orz
我觉得维持一个人的安全感,需要的物质水平并不需要很高。
当然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对我来说,安全感最重要的一个涵义是“不失去”,是一个很基础性的状态。
但是我一度会觉得我的前女友一开始愿意试着和我接触,除了因为我多数时候温和耐心又擅长自黑以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有不错的经济基础,或者说,总而言之是一个合适的结婚对象,也仅此而已。哪怕我一直知道她是一个不虚荣不物质不乱花钱的好姑娘。直到后来因为别的情况分手,我都不明白我和她之间是不是只有单方面的感情。
但是这种情况下,金钱给我带来的也许并非是安全感,反而走向负面。
而且商业上的浮浮沉沉实在太多,说不准哪天也许会栽一个大跟头。这也是一种不安全感。
但是我理解一些人,从一无所有到付出很小的代价就得到了可观的金钱。并且这些金钱确确实实给予了他们很大的改变,比如众人的羡慕,比如异性的钟意。但是他们获取金钱的途径注定不是长久的。这个时候金钱就会给予他们较大的安全感,或者说,只有金钱能麻痹他们关于失去金钱的不安全感,至少如果失去这些,他们会无所适从。
而至少我不会,或许是来自于对商业浮沉的不安,我一直刻意避免自己和金钱带来的除了物质本身以外的东西产生联系,比如虚荣。既然没得到过,就不会害怕失去。
总结:
1,在改善性物质基础以下,物质和金钱是确实会给人带来安全感的。
2,在奢侈性物质基础以上的金钱,带来的是安全感以外的东西,比如奢侈,虚荣和社会地位的提升。
2.1,但是哪怕经历过令人绝望的贫穷,我也不会觉得奢侈的生活能给我带来安全感。
2.2,这是由一个人价值取向的不同和金钱来源的不同决定的
分析这个问题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衡量。因为珠三角有香港的特殊关系,以及面积体量等各种方面的不同,这里我主要拿京沪来举例。
第一,周边基础
首先明确一下,北京周边只看石家庄以北的城市,上海周边只看苏南浙北。于是就能发现北京周边北有燕山,西有太行。题主所谓的“还不及中西部的大中型城市”,其中绝大部分处于这片山区(甚至北京本身就有2/3的面积处于山区),外加自古便是慷慨悲歌的兵家必争之地,故而河北经济发展水平在北京没有成为首都的时候就是落后的。而上海周边则是天堂苏杭,外加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鱼米之乡并非边疆要塞。因此,在没有上海的时候长三角便是富甲天下的地区。打个比方,北京是在贫民窟长大的,而上海是富二代。
(珠三角也是一样的,广东也是个多山的省份,于是就有了珠三与非珠的巨大差距。这样的差距在大平原省江苏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第二,两地政策
现在我们假定北京、上海发展现代经济的目标都是建成一座可以带动、反哺周边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那么北京、上海在建设核心城市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个先“吸血”(政策获益),再“反哺”(带动周边)的现象。
因此,我们来看看的“吸血”吧。人所共知,北京是49年后受到政策倾斜最大的城市,而上海则是当仁不让的老二。但如果把时间轴的原点从49年挪到辛亥革命,那上海将是中国近代受到政策优惠最多的地方。从大上海计划到后来的工农业剪刀差,从“中国的王牌“到浦东开发,无一不说明这点。因此,上海的”吸血“比北京早了几十年。所以理论上相应的”反哺“就会早几十年。我们可以拿苏州园区的建设对比唐山曹妃甸,基本上就是这个时间差。
最后还有一点很重要,如果说当下京沪两地的政策获益还可以比较的话,那江苏与河北的获益就不可同日而语了。江时期大量的政策倾斜几乎可以说是集全国之力发展长三角(发展中部三角、打造成渝经济圈、以及振兴东北这都是后来的事情了)。所以出现了很多搞笑的事情,比如作为中国科技中心的北京有大量的科研成果等待卵化。而这些叫“清华科技园”、“中关村科技园”之类的卵化机构居然不在河北或者天津,反而去了长三角的无锡苏州。这就越发加剧了两地的发展不均。
第三,产业结构
上海是中国的工业中心,而考虑到交通问题,北京则主要发展服务业。这样一来,上海在产业升级的时候更加适合给周边地区“反哺”。而北京则没有太多的东西可以外放了。
第四,人文思想
江南人民的商业头脑自古就是中国翘楚,并且和经济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而河北大部分人至今没有摆脱小农经济的影响。另一方面,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奋斗精神也十分值得称道,而河北人民的生活相对闲适,更喜欢享受生活,比不上四川,但我看也差不多了。虽然,“奋斗”和“享受”这两种生活态度不能说有优劣之分,但必须承认不同的态度对地区发展有着实际且不同的影响。
综上,结果就是:基础好并且有优惠政策和商业头脑的江浙地区,更早的接受了上海更多的反哺; 基础相对差并且又没有政策优惠和商业头脑的河北地区,更晚的接受了北京较少的反哺。这样一来就有了今天的局面。
最后来个私货:我认为如果北京不是首都或者只是单纯的政治中心,那么河北可能比现在还差。毕竟不论从地理位置还是资源条件来看,河北几乎都是中国大陆临海省份里最差的,甚至不如一些内陆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