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挺久没更新了,但闲暇时间倒也一直在完善水晶之城的设定,然后就随着今年的哲学病发作越走越远(以至于把更新的正事给拖了很久)。不过这个过程里的很多思考我认为还是很有意义的,而又考虑到我做这么一个世界观的最初激励很大一部分都源于《理性之道》,也就决定把这些文字挂在这个问题下了。
因为主号在这个问题下已有答文,故用小号作答。
《理性之道》的剧情张力很大程度上源于罗琳本身设定的极度不完善。这种不完善一方面是与人无关的自然设定(魔法是什么)的稀缺,另一方面是关于这个世界中活动的人的设定(流行文化,经济,社会共识与意识形态)的随意。熟悉各类科幻文学的读者可能会习惯于将第一类不完善当作故事展开的切入点,但实际上《理性之道》的故事张力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后一种。
这听上去可能比较不可思议,下面我做一下详细一些的分析。
第一类设定漏洞(“自然的”漏洞)中比较明显的大致是以下这些
在进一步做理论上的分析之前,先回忆一下《理性之道》有多少剧情依托于这些矛盾
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些剧情大多与主线结合的并不紧密,而是主要作为离散的“geeky段子”出现在节奏尚不紧张的故事早期。换句话讲,虽然这种“自然科学的理性”乍看起来像是《理性之道》的核心卖点,但它确实没在这类“魔法世界的自然哲学”上下多少文章。
就如同科技会反过来塑造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广泛存在的魔法也必定反作用于人类,以及一切依托人类的主体性而存在的结构。
此前写过一些具体的分析,在这里就不多扯理论了。想看理论的话参考这个回答
科瓦雷以及库恩那一派人在大半个世纪以前就提出了“范式之间不可通约”的观点:现代人看亚里士多德的体系会觉得那是一堆不可理解的错误,但实际上那些错误在亚里士多德体系中都有完善的解释——更奇特的是,反过来看也一样。
这里面的“范式”指的不是“你是用魔法水壶还是电热水壶”这种除了会让读者产生代入感之外没任何用处的无聊细节,而是对实在,时间,因果关系,逻辑结构,价值命题与事实命题的关系等一系列无比“本质”的东西的复杂理解。
而你很难想象一群在魔法世界中浸淫了几千年的人会用一套和二十世纪的现代人类没什么区别的范式理解世界。
在这之上延申出去的就是一大把存在于“直接借用的现实世界中的社会共识与社会结构”和“广泛存在的魔法”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类似的地方实在太多,不逐个吐槽了。总而言之沿着这条思路走下去就会发现为什么罗琳的原设在有些地方变态般的高魔(心控、即死),有些地方却又极度诡异的低魔(这也是禁咒那也是禁咒)——因为只要稍微做一点脱离限制的拓展,这堆强行借用过去的社会共识就直接崩掉了。
在不可控地开始长篇大论地吐槽罗琳的冰山贴纸之前,还是回过头来分析《理性之道》的剧情张力有多少依托于这些矛盾吧……
在主要冲突尚未塌缩到哈利和教授两个人身上之前,EY对食死徒背后的社会矛盾的展开在我个人看来远比那些geeky段子有趣得多。剧情中食死徒的行动的核心动力来源并不是罗琳那套平移过来的种族主义,而是货真价实的魔法问题——
“魔法在衰落,巫师将失去力量,沦为麻瓜”
与之类似的是故事中期一度导致哈利心态爆炸的问题
魔法都如此发达了,怎么还会有摄魂怪和阿兹卡班?
用一群老科幻粉丝的语气来说,这类剧情矛盾才是可以让故事通过“Star Wars Boat Test”,成为毫无疑问的核心科幻小说的东西。从这一步开始,EY的世界与罗琳的世界分离,逐步甩开那群借用自现代社会的“人”的僵化的壳子,写出了真正属于魔法世界的人。
这有点类似那些关于“东方学”的论述:作者笔下的魔法世界也是一个广义的“东方”,最普通也最无趣的思路下,这个东方是扁平化的无机质堆叠出的幻影,只需要服从“西方”的偏见,并为它们服务;而好一些的视角之下,“东方人”才被当作一个个具有主体性的人。
而如果我们抛开那些作为点缀的geeky段子,真正理清理性之道中的故事与社会脉络,便很容易认识到,这才是EY的世界对罗琳的世界的,最彻底的超越。
但由于同人小说的客观限制,哪怕EY的世界设定在高度上大大超越罗琳,《理性之道》的故事也只能在一个充满漏洞的魔法世界中戴着脚镣跳舞。在魔法设定极度模糊,以及社会设定的基本框架挪用自现代世界的大背景之下,《理性之道》所能做出的改动也是在很大程度上被限制的。
这恐怕也是EY没有进一步完善魔法本身的设定,以及书中被完善的魔法设定都与主线关系并不紧密的原因之一:被完善了的世界设定总归要拿来用,但是这些设定只要一与魔法社会发生进一步的作用,就又会有一些直接挪用自现代社会的,不怎么靠谱的“魔法世界中的社会共识”变得荒谬。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EY自然也只能做一个罗琳的童话世界的“裱糊匠”了。
(今天先写到这,以后可能会继续更新)
这是本人写的魔法世界,也就是前言中提的一直在做设定的世界观,但由于现实生活比较忙以及哲学病发作出于半坑的状态。
主号在这个问题下的回答,主要聚焦于人物分析而非社会结构
以及在此基础上拓展出的文章
最后放一个很久之前写过的三体同人,之所以把它又扔出来是因为最近把它扔去参加征文了需要拉票……
投票链接在这,感谢所有好心人(逃
为何老说黄药师爱梅超风庸俗?那金庸不是三联版就承认自己“庸俗”了吗?【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多出圈的金书名句。
为什么要骂冯衡?把她带回桃花岛的不是黄药师吗?冯衡事先也不知道黄药师暗恋梅超风很久吧,冯衡也只是个牺牲品而已。
黄药师本就暗恋梅,袁承志本来也对阿九有动心,旧版写得简约罢了。旧版袁见阿九出家【心神大乱】,正常普通感情只会稍感惋惜,何至于大乱?温柔孕妇冯衡在侧,黄药师也能气得弄残所有徒弟赶走,这种残忍决绝的迁怒当然不只是震怒,而是酸毒,类似李莫愁的迁怒之酸毒。
冯衡为此连累而死后,他除了自己在岛上苦逼,有将叛徒抓回来跪于师娘墓前谢罪的正常操作吗?没有。
找女儿出岛遇到叛徒还跟踪了一段时间救她护她。至于她害死冯衡?忘了,只在意她的背叛,当众装模作样惩罚一下,叫她回桃花岛找他。
他晚上吹箫本来就是针对周伯通的,他却吹牛为了思念冯衡,这不是让读者看着一脸懵逼吗?黄药师这种装逼装得自己都信了的节奏,真是细思妙极系列。
新修版就是作者敲黑板,把袁九、药华的故事写得更直白,更丰富而已。
金庸更是在电视采访里详细解释了:
【有很多读者听了一句口头话“黄药师爱上梅超风”好像是不可思议的,其实你看看小说就觉得很自然了。其实在第一版里面,黄药师和梅超风之间的师生感情早就有了,但是那些年轻的小朋友不懂,为什么梅超风跟他的师兄陈玄风把《九阴真经》偷出去,黄药师为什么把其他徒弟的脚打断了,有些小朋友说这个不通。黄药师抓到梅超风和陈玄风把他们打断腿就可以了,为什么把其他的师兄师弟,没关系的人的腿都打断了?这其实就是暗示,黄药师对梅超风有感情,他心里怨怼,没地方发泄,就迁怒于旁人,这写得比较隐晦。现在我修改一下,年轻的小读者不懂,我就写得明显一点,实际上以前早就有了。】
金庸是因为小朋友们看不懂,才在新修版啰嗦了一大通,小朋友却还是不懂,骂金庸老糊涂老猥琐乱改。这场面真滑稽搞笑了,呵呵呵。
为何老说黄药师爱梅超风庸俗?那金庸不是三联版就承认自己“庸俗”了吗?【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多出圈的金书名句。
为什么要骂冯衡?把她带回桃花岛的不是黄药师吗?冯衡事先也不知道黄药师暗恋梅超风很久吧,冯衡也只是个牺牲品而已。
黄药师本就暗恋梅,袁承志本来也对阿九有动心,旧版写得简约罢了。旧版袁见阿九出家【心神大乱】,正常普通感情只会稍感惋惜,何至于大乱?温柔孕妇冯衡在侧,黄药师也能气得弄残所有徒弟赶走,这种残忍决绝的迁怒当然不只是震怒,而是酸毒,类似李莫愁的迁怒之酸毒。
冯衡为此连累而死后,他除了自己在岛上苦逼,有将叛徒抓回来跪于师娘墓前谢罪的正常操作吗?没有。
找女儿出岛遇到叛徒还跟踪了一段时间救她护她。至于她害死冯衡?忘了,只在意她的背叛,当众装模作样惩罚一下,叫她回桃花岛找他。
他晚上吹箫本来就是针对周伯通的,他却吹牛为了思念冯衡,这不是让读者看着一脸懵逼吗?黄药师这种装逼装得自己都信了的节奏,真是细思妙极系列。
新修版就是作者敲黑板,把袁九、药华的故事写得更直白,更丰富而已。
金庸更是在电视采访里详细解释了:
【有很多读者听了一句口头话“黄药师爱上梅超风”好像是不可思议的,其实你看看小说就觉得很自然了。其实在第一版里面,黄药师和梅超风之间的师生感情早就有了,但是那些年轻的小朋友不懂,为什么梅超风跟他的师兄陈玄风把《九阴真经》偷出去,黄药师为什么把其他徒弟的脚打断了,有些小朋友说这个不通。黄药师抓到梅超风和陈玄风把他们打断腿就可以了,为什么把其他的师兄师弟,没关系的人的腿都打断了?这其实就是暗示,黄药师对梅超风有感情,他心里怨怼,没地方发泄,就迁怒于旁人,这写得比较隐晦。现在我修改一下,年轻的小读者不懂,我就写得明显一点,实际上以前早就有了。】
金庸是因为小朋友们看不懂,才在新修版啰嗦了一大通,小朋友却还是不懂,骂金庸老糊涂老猥琐乱改。这场面真滑稽搞笑了,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