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在公务员考试中,如何提高行测成绩? 第1页

  

user avatar   li-fu-quan-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决定好好给你回答一下。我行测不管难度高低,从来没下过70,最高的时候四川省考84.8。开始一直偏科,导致总分不够用,后来钻研申论也很有心得。2016年参加成都高新区遴选,笔试只考申论,也顺利考上。自己也考过国考、省考、副科级遴选考试,都成功守擂。我也经常和人交流,结合我见到的情况和这些分析报告给你分析一下原因,以及说一下我的一些经验。


另外我还写过几个觉得比较有价值的帖子,一并推荐一下了:

李付泉:大三女生,如何准备 2016 年国考?

李付泉:如何在十五天时间里最大限度的提高申论水平?

面试在这里公务员考试结构化面试,回答问题时如何快速的理清思路。? - 李付泉的回答

李付泉:公务员面试时如何做到去模板化?


上面有人晒成绩单的,我也晒一个



长文。说到长文,我想起一件事情。曾经我在QZZN上发过一篇长文,详细讲解了行测、申论和面试的复习准备方法,三万多字,现在我写给你的东西也是大多以这个为基础。后来我一个同事问我考试经验,我把帖子翻出来让她看,她说“哟那么长,干脆我不看了,你直接给我说吧”。这件事给我印象很深。公考准备是一个非常艰巨的、系统的工程,如果连看人家现成的经验都懒得看,很难指望他能自觉的有方法有步骤的去复习。

用一句话来概括: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共勉。


另外,由于评论区出现了一个很奇葩的人,我突然发现,也许有人是没看懂我复习的根本思路的,所以我有必要在这儿先强调一下:

不管你学习什么东西,都是要找到自己的问题,总结题目的套路,然后把这些零零碎碎的东西提炼总结为一些能够搞定一系列问题的方法和原则。这就是把现象转化为本质,然后去把握本质。

至于有的人说这种抓住本质的方法是过时的,那我只有祝他好运了。

一、要分析行测不能提高的原因

行测不能提高,总体而言有两个方面原因。一个是硬性方面,即基础,甚至智力水平。行测主要考察语言能力、数学运算以及逻辑思维,基本不涉及大学的知识,但是高中及以前的基础越好,行测的天花板会越高,这一点在数学方面表现尤其突出。楼上有人说数学不能丢分,都是送分题,但是实际情况来看,有很多人数学从小学就不及格,更别说做行测的数学了。行测数学的确比较简单,基本上都是初中数学,但是这个数学不是仅仅要求掌握公式,更考察一种数学思维能力,而很多人真不具备这种能力。当然语文也可能不知道某个词的意思,这个只能靠积累,也属于天花板,很难短期提高。另一个是丢了“不该丢”的分,还不自知。我曾经问过很多行测不好的人,“哪个板块感觉困难,哪个感觉比较好”,回答往往是一致的,数学和资料分析不好,语文逻辑还行。实际的结果看,他的语文逻辑两个版块都错了15个左右,如果按照0.6分一个计算,仅这两项就丢掉18分;加上数学不会做,资料分析按照顺序做不完,常识题复习了也白搭,基本上行测不及格就很正常了。这种“感觉好”,是因为他觉得语文逻辑好歹我会做,而数学完全看不懂。但公考作为淘汰性考试,不是要考某个分数线,而是要考过别人,所以感觉好没用,这个部分有竞争力才是王道。

所以这样就能了解了,很多人一方面硬性的东西比较差,数学不好,常识抓瞎;而在“智力”和“能力”范围内的:例如语文、逻辑、资料分析,又不能做到精益求精,不具备压倒性优势的正确率,总分当然没有优势了。我想强调一下,资料分析绝对不是“硬性”的范畴,资料分析首先不像数学那样难,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步骤、给足够的时间你一定会做;其次资料分析答案不像语文那样有时候感觉模棱两可,你算出来了就一定是唯一的,这种题你有什么理由来错?我一直认为资料分析就是该拿满分的,事实上我在正式考试的时候真的做到过,你也一定能做到。

因此,对于数学天生不好的人而言,语文、逻辑和资料分析是唯一的救命稻草,语文逻辑不存在像数学那种讲了都不懂的情况,是完全能够通过不断精细化复习来大幅度提高的。剩下的数学可以依靠抓住重点的方式,练好掌握几类常考的题型,其他的听天由命;常识题其实也不是完全都考背的东西,有很大一部分还是会考察对马哲的运用、诗词俗语的类比,以及可以用常理推断的法律题;此外再在网上搜集一下去年和当年的时事政治常识复习一下即可。

反过来讲,我们按照板块逐一分析我们的竞争力,常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面临同样的境况;语文逻辑资料分析不存在天花板;数学是有天花板,我就复习那么几个类型抓5分。这样看起来,和顶尖高手相比,唯一的天花板就在于数学那10分,但是如果能每个部分做到极致就已经很有竞争力了。关键在于你在没有天花板的语文逻辑资料分析上,能不能成为顶尖。数学拖后腿已经拖到蛋上了,别的部分要是不能成为顶尖,就真没救了。



二、整体的注意事项

以上是为了论证一个道理,对于大部分数学较差的人,语文、逻辑和资料分析应该成为复习的重点。当然对于数学好的人,如果行测都还不理想,百分之百是再这三个部分出现了不该有的问题。

1.做好统计

统计内容包括正确率以及每个部分的时间。这个工作其实非常重要,有人觉得稀里糊涂总是做不完,有人觉得浑浑噩噩不知道哪个部分拖了后腿,靠这个办法都能得到答案。

这是我某一次考前复习对做过的试卷进行的统计。

我高中班主任对我说过一句话,对我多年的学习生涯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你可以来问我学习方法,但是你别问我:化学该怎么学?我的化学成绩为什么不能提高?”因为如果你问这么宏观的问题,说明你对你自己的问题没有进行思考,没有进行细化。很多问题一旦细化,你不用请教别人就能找到解决办法。而这种统计,就是为了找到原因,统计越详细,原因也会找得更细,相应的对策也会更有针对性。

2.一些细节习惯

行测题量大,所以细节其实很重要。 第一,每次做题我都会高度仿真,考试是个什么状况我就会模拟什么状况,例如机读卡的墨团,平时练习的时候就在试卷上涂上。第二,不管是行测还是申论,题干里面说了几层意思、问题是什么,都养成习惯勾画一下,很多人说这道题是我粗心了,那道题是我粗心了,就不以为意,其实减少粗心也是一门技术活儿,你总结一下,粗心其实也是会有类型的,再说了,考试的时候本来有些问题就问得很绕,比如逻辑部分的“以下哪个选项最不能支持以上结论”,很容易看错的;再比如,资料分析里面,材料中很多条件就很容易混淆,勾画下来,动笔计算前结合题目核实一下是不是这个条件,磨刀不误砍柴工。第三,对于跳过的题目,打不同的记号,有些题目是完全不可能会做的、有些是已经感觉很接近了但是时间有限只能先放弃、有些题目做了但是拿不准,这样如果最后真有时间回头就能有的放矢知道先看哪些题目。

3.总结

题海战术有没有用?有用。但是绝对不是大多数人心里认为的那样来用。大多数人只是用题海战术来寻找充实感,通过做题来寻找心理上的安慰。要真正让题海战术得到提高——尤其是语文逻辑和资料分析,全靠总结。我们做完题,不能光统计各成绩,沾沾自喜或者妄自菲薄就到此为止,应该回头看看每个题为什么会错。对错题原因的总结也不能仅仅限于“哦,这个题是这个意思”然后就过了,应当回想一下,你当时选择的时候是怎么考虑的,为什么你的思路是错的?因为你做过的题不可能会考到,但是思路是通用的。举个例子,选词填空里面,有时候上下文是有一个暗示的;或者文段很长,给了你一个语境,这样你不能只选择语法正确的,你还要选择适合语境的;比如有些搭配就是错的,两个选项“驳斥”和“粉碎”,题干里面搭配的宾语是“偏见和谣言”,如果选驳斥,可以搭配谣言,但是不能搭配偏见,所以只能选“粉碎”;有些搭配错得显而易见,但是句子太长,冲淡了主干,再加上给你设置点陷阱,还是很容易选错;有的时候三个空,前两个都是对的,但是第三个是错的,也很容易误导人。再举个例子:段落阅读里面,有时候考察的是你把握主旨句的能力;有时候考察的是你能否正确分析出题干的层次;有时候选项断章取义、有时候偷梁换柱、有时候画蛇添足。你就要去找出一个个陷阱,才能选出正确的答案。

一句话,你必须为你的抉择找到依据。而总结的过程,就是为你脑子里的“依据”在不断的积累。很多时候,我们其实并不纠结四个选项,而仅仅在两个选项之间纠结,而选择的过程往往都是,两个选项翻来覆去的读,最后凭直觉选择一个答案。而这种行为并没有科学的根据。你通过总结,不断总结出出题人设置陷阱的套路、你做错的套路、分析题干的方法,这样你再纠结两个选项的时候,用这些套路一个一个的排除,最终选择出来的才是对的。

以上是我自己某一次考试前复习的总结记录。也许只有我自己能明白在说什么,这个总结本来就是给自己用的。可能你会注意到我有红字标记的,有加粗的,也有字体很大的。原因是这些都是我屡屡犯错的情况,人犯错不要紧,屡屡犯同一个错就不可原谅,通过这种方式来不断提醒自己,才能让你的总结发挥最大的效果。


PS:这几天跟一些考生交流了一下,我想说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总结很重要,但是这种总结需要整理。比如你的语文,暗示没看懂的算一类,搭配错误的一类。你可以把这道题拍下来,然后截图做成WORD版的笔记。上面是一个类别以及你记录的注意事项,下面就是例子。这样以后复习语文就看这个笔记就行了。相当于一个分门别类的错题集。你只有分类总结,你才能记得住。

你是否觉得这样做耽误时间?是否觉得我还有十天就要考试了,没时间这么做,我还是做卷子吧?如果你这样想,就证明你的思路确实有问题。你做这个总结,你就从做题中学到了东西;而你闷头做试卷,有何进步?这种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想法真的要改变。

此外,有些题,的确是你粗心才错的。但是需不需要总结?需要。比如逻辑里面问:”以下最不能反驳的选项是?“也许你是看错了,也许你看到了但是选的时候选了个完全相反的。但是,它这种问法本身就是个陷阱,就是挖给粗心人的,你跳进去了,是不是该总结?总结多了你会发现,粗心也会有几种原因。这些都是帮助你提高的。

此外的此外,第一,刷题需要循序渐进去刷,根据自己的复习基础和复习进度来刷题,这就像是登山,要从底部开始登,如果基础阶段去刷高强度的题目,那么刷题效果适得其反,所以,要根据基础程度去刷对应难度的题目。

第二,刷题需要分阶段错开来刷,前期复习的时候需要按照知识点去刷,中期打散知识点,分模块去刷,后期整套卷子刷,每个阶段的刷题方式都会有所不同,也有有所侧重,应该依据自身复习阶段来区分。


4.先国考后省考

我自己发现的一个小诀窍吧。省考一般比国考简单,但是时间都是120分钟。所以我通常会先做一两本国考试卷,再做省考,这时候你会觉得省考简直太简单。这个道理类似于少林寺的武僧们练功时候腿上帮上砖头,有一天取下砖头发现自己身轻如燕了一样。当然,前提是不管做什么卷子,还是要坚持总结,否则不会有任何提高。

5.做题顺序

有人说行测的题量就是让人做不完的,我认为有道理。一方面是题量太大做不完,一方面是每个题分值不同而且题型也有你擅长的和不擅长的。所以要学会舍弃,保证重要的、分值高的、你也能拿到的分一定要尽可能拿到,拿不到的嘛,我何必硬着头皮去耽误时间呢。

所以我个人建议的做题顺序是:语文、逻辑、数学、资料分析。图形推理和常识题最后来做。如果你的数学是那种一道题不会的,数学就相应调整到最后去做。反正最后都属于听天由命型的。

我解释一下这么做的原因。首先是要考虑到考试状态的问题,考试过程也是一个大脑逐渐进入状态的过程,如果一上来先做资料分析这种条件纷繁复杂的计算题目,很容易因为状态不够投入而犯错,而语文相对不那么要状态。然后是逻辑,逻辑兼具语文和数学的思维,相当于是一个过渡。过渡完了就可以开始数学运算了,数学打算放弃的就做资料分析。其次,图形推理最后来做。因为图形推理是一种逆向思维的题目,主要方法是靠猜,一种思路一种思路的去试,所以很容易深陷其中,加上本身分值也不是很高,所以往往成为鸡肋:已经试了5种方法了,花了快5分钟了,感觉越来越接近正确答案了,你说你到底是继续呢?还是放弃?所以放最后,靠运气,对了就对了,不对反正分值也没前面高,机会成本不大。最后,常识题我之前提到过,常识题并不是全部都考记忆类的东西,也考理解分析的东西,但是放弃原因和图形推理差不多,一是分值不高,二是毕竟常识里面还是很大部分要靠猜测的。反正最后时间不够都是靠猜的,还是放最后去吧。

——总之,先去做值得做的,分值高的,对自己而言靠谱的。

6.复习环节,以及笔记。

复习的过程我一般会在考前两个多月开始准备。但是,我说的这个前提是,我有很完整的、完善的复习计划,我很清楚我要干嘛,甚至我知道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复习成果,而且我有很多笔记和资料。所以如果你没有,可能你的时间还需要更多。

我说一下裸考的事情。也许有人对我这个时间嗤之以鼻,也许你周围有人告诉你他就是裸考的。但是每个人情况不同——基础不同、目标也不同。你不能因为之前的复习没有效果就认为裸考才是正道,就好像你不能看到隔壁中了彩票,或是思聪老公生下来就有钱而否认你努力工作挣钱一样。你既然靠目前的能力还不能达成你的目标,就只能脚踏实地的想办法提高。

一般我的复习过程分两大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专项训练,第二个部分是刷卷子。第一个部分就我个人而言,我一般只看数学和逻辑里面的推理部分,因为涉及到公式,久了容易忘。这个部分也包括整理一些常识的东西进行记忆。我复习的素材一般都是我自己到处去整理的,从来没有书,因为书其实作用很小,你可以试试。现在整理到了什么程度,我认为我如果自己去编一本教材现在应该没什么问题。这个步骤的复习过程就有点像以前的单元练习,基础知识的掌握,然后练题,练题过程中可能你会发现一些有用的公式和技巧,你记录下来,补充到你的基础知识里面去。第二个部分是刷卷子。但是可能要提醒你的是,公考刷卷子和高考刷卷子有很大区别,高考刷卷子可以让你在高考中做到很多换汤不换药的真题;但是公考你绝对不会遇到这种情况,你只会遇到相同的陷阱,相同的分析方法,但是具体题目你永远遇不到的。所以,还是前面说的,总结,总结,真心重要。

刷卷子最后一个阶段,我会做真题做真题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因为每年预测题都有很多,但是预测题一个是因为确实不如真题那么规范,模棱两可的题目会存在,另一个是因为预测题有时候难有时候简单,所以你的成绩也会起伏不定,最终你很难根据平时做的分数来正确评价自己复习是否取得效果。但是真题可以,因为真题可以进行横向的比较。某一次的真题比如你做了70,你起码可以在网上知道那一次大部分人是个什么水平,你的70是个什么水平,你的档次提高了没有。只是有一点,真题毕竟是有限的,甚至你自己就做过很多真题,有的答案你已经知道了。这个时候,你需要自己把握,这个题你按照目前复习掌握的能力,是否真的会做。比如我遇到一个题,我如果能知道这个题是我掌握的某个公式,那我会认认真真算一遍,即使我知道答案就是A。如果一个题我知道我还是做不了,我还是会按照已经掌握的办法去认认真真算一遍,即使我知道答案就是A,即使我也知道我算了也算不出来,但是我会揣摩我考试时候的想法和做法来做一次。

复习过程中,要做好笔记。笔记里面可以有公式,有解题技巧,有你的心得体会,有你自己粗心犯错的原因。公考半年才一次,每次你都从零开始的话,就好像一壶水每次从常温开始烧半个小时,永远你都烧不开。不断的打好基础,才能保证每次用同样的时间不断提高。我每次开始复习的时候几乎就是看自己的笔记。

附几张我的笔记:


7.考前的准备

我说过,我一直很追求一种精细化程度。因为边际效应递减,提高十分也许很容易,但是越往上越不容易提高哪怕一分。所以我很注意一些细节。我想说说我考前几天的准备工作。

其实考试最重要的是“精力”,你需要在考试当天有一个充沛的精力,清醒的大脑。所以在考前要注意调节时间。首先是在考前大概一周到十天的时候,就需要严格按照考试的作息时间来复习,比方说上午9点到11点就做一做行测试卷,下午3点开始写一篇申论。如果你是工作族,那也得严格掐着时间来做。怎么忙里偷闲又还能掐着时间做呢?就是我前面说的,你需要记录你做题的时间,比方说你早上9点开始做一套行测,做到9点23分的时候你被叫去干活儿了,那你就在你做到的那个地方写一个“9:23”,10点32的时候你回来继续做,开始的时候你就写一个“10:32”,做完之后每一个部分用了多长时间仍然能够反映出来。

其次,调节你的作息。你必须保证考试头天晚上睡眠充足,而且考试当天又能够稍微起早一点,因为9点钟考试你8点半才起来,可能在考场上脑子还没足够清醒。比方说3号考试,我通常1号晚上会熬夜到很晚,然后又逼着自己2号早上7点过就起来,而且2号中午不睡午觉。这样2号你就会很困,早上9点过10点就能睡着了。然后第二天早上7点过起来一样觉得很清醒,神清气爽。起来之后泡一杯浓茶喝了,很浓的茶,不要喝太多水,怕考试时候想上厕所。

第三,在能打印准考证的时候,必须第一时间想尽各种办法在考场附近定好房子,甚至可以不惜专门跑到考场附近去订个宾馆。这个非常重要,有时候你头天知道考试地点,第二天去找房间就已经找不到了。我还见到过考试头天跑到考场附近找房子的,可能找到么?如果考试当天坐车去,我担心会影响我的状态,也怕路上遇到堵车等意外情况。


最后,我想说,有人说考试最重要的是心态。其实我觉得不完全是。我觉得心态不是取决于你的复习的强度,不是说你成天埋头苦干就说明心态不好。心态源于你的实力,而你的实力源于你复习准备的过程和结果。




三、分版块说

(一).常识

常识没太多说的,第一,考前收集一下时事政治,省考的要包括本身的时事政治。第二,可以把做过的法律题目认认真真的分析一下,读懂人家里面的逻辑。因为法律题虽然专业,但是法律毕竟是合理的东西,很多法律专业的人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你觉得百思不得其解,原因是你还没适应法律的思维方式,而你通过这种思考去适应思维方式,有助于你举一反三。第三,可以到百度上下载一下高中哲学的教学大纲,复习一下马哲,知道要点即可,有助于你做哲学类的题目。哲学类的题目一般是给你一个小案例,问你反映了什么原理,前提是你要知道这个原理是什么。第四,养成看新华网人民网的习惯吧,跟你刷知乎一个道理,不需要占用你太多时间,也不需要你功利的去背,看着消遣就好。第五,那种给你一个诗词问你反映类似思想的类比题不应该错,复习方法和语文逻辑一样,靠总结。第六,别在常识题上花太多时间。


(二)语文

语文分为选词填空和段落阅读。之前说了,复习方法就是总结。如果你实在是差,可以买一本类似于模块宝典这样专项训练的书来专门刷题,但是总结才是王道。

下面我把我自己总结的我自己经常犯的错误发一下:

选词填空:

1.学会找关键词,比如“甚至”,“以至于”,“但是”等等,这些词语其实直接导致后半句的一个趋向,在一些时候,两个意思完全不相同的词语选项放进去好像都能说得通,但是这些词语就会决定应该选哪一个答案。其次,如果很难选,可以归纳一下这句话的意思,看他到底想说个什么意思。然后你就想,如果选A答案,换你来表述这个意思你会不会这么表述,为什么不会这么表述?所以说这个答案的问题在什么地方?这样就能比较容易去进行比较。

2、通常选词填空都会让选两个词。有的题会很贱,会故意把其中一个词设置得特别合适,但是后一个词却不那么合适。而另一个选项两个看起来都不是最好的,但是也说得过去。那这种需要多琢磨一下,通常这种题都选择后一种两个看起来都合适的。


我放两个其他人做的试卷,说一说怎么发现和把握“暗示”

第一种:回应别人的暗示。


为什么第三个空选“利器”而不是“助手”,或者选项再加一种,“工具”,仍然是选“利器”。为什么?因为前面说了一句“不遇到盘根错节的结节硬块”,就好像已经告诉了你,现在出现了一个“盾”,那你应该说的就是“矛”,而不只是“一种兵器”或者“一种工具”,应当把人家提及的东西进行回应。


第二种:不要无中生有,别人没有暗示的就不要画蛇添足。


比如这个题,第一个空选择活跃或者繁荣都可以说得过去。但是,第二个空,文段从始至终都在讲个人信贷欣欣向荣,至于是不是利润空间大,文段没有提到。所以也是一种暗示,你不能选别人没说的那个,所以有利可图就是错的。


第三种:程度的暗示。


选A对不对?乍一看是对的。为什么会选D?你对比一下AD选项的区别。”一文不值“和”暗淡无光“最本质的区别在于程度。一文不值是彻彻底底的否定,而暗淡无光只是相当于抹了点黑,并没有彻底抹杀掉。而造成一文不值或者暗淡无光的是什么?是”质疑“。质疑,不是否定,如果你能明白这个道理,你就应该注意到,你选择的形容词的程度,应该和你做的事情的程度一致。因此选择D。


段落阅读:

1、有的选项是这样的,它提到了很多题干中描述的事情,但是他望文生义了,或者画蛇添足了。这种选项说的事情有部分或者绝大部分是符合题干的,但是它有一部分却说了题干完全没提到的事情。这种选项是错误的,而且很有迷惑性。

2、和上面这种选项相反的是,有的选项属于以偏概全,别人的题干说了两层意思,但是它只说了一层意思。这种表述的意思不全,也不能选。

3、跟选词填空一样,要找关键词,要跳出来概括一下中心意思,看看他到底想说什么。尤其是那些表示转折、递进或者并列的词语,这些词语对于整段话意思和结构的理解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比如说,如果出现“例如”“其中”这样的词,其实这个词后面的已经是在举例子,所以它的中心意思是在这个词前面的主旨句,那些扯到“例如”后面句子内容的选项,都是错的。

4、直接性。无论是言语理解或者申论的小题,需要的都是直接性,不需要你去延伸它的意思。比方说如果它说某某事情非常重要,而一个选项是说“如果不做某某事情就是不对的”,这种去引申或者反面描述的选项,往往是错的。这个道理和逻辑题里面那种加强或者削弱类型的题有相似之处,如果要加强一个观点,那么直接加强,比间接加强的加强效果更好。

5、如果两个选项很纠结,那么就不要再拘泥于题干的每个词句,而是总结一下整个段落的意思,然后想逐个去想着两个选项的意思,想,如果换我来表述这两个选项的意思,我会怎么去说,然后看这两种表述哪个和题干的表述更接近,那就是哪个选项。

6、有的选项说的每一个分句都是原文的原话,这种选项往往需要尤其警惕。因为很可能是断章取义出来的,实际原文根本不是想说这个意思。还有的也是引用原文,但是可能引用了5个分句,4个都符合原文,但是它偷梁换柱的改掉了其中一个分句的意思,这种也需要警惕。看起来最完美的往往暗藏杀机。

7、包含元素不齐。

比如:

千年以降,端午节始终氤氲着浓郁的历史气息、厚重的人文情怀和深刻的伦理内涵,不断渗透着丰富的精神文化,给我们以醇厚绵长的心灵滋养,给民族以生生不息的动力。也由此,越是在现代化和城市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刷下,我们越是要有延续自身文化的自觉和自信。寄托情感和文化符号的固有仪式或可以简化,浓郁的民俗表现形式或可以进化,但端午节的肃穆价值不能抹掉,你我心中的敬畏不能消退,对历史和文化的尊崇更不能抛弃。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应重视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内在价值
B应警惕现代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C应深入发掘端午节厚重的文化内涵
D应增强延续自身文化的自觉性

这个题有2个必须具备的“元素”,一个是端午节,所以可以排除BD,因为通篇没有脱离说端午节,包括最后一句升华到文化层面,仍然在说端午节。第二个元素是“文化”,从第一句话的人文情怀什么伦理内涵,不断丰富精神文化等等。到最后说对历史和文化的推崇,都在围绕文化,由此排除A


(三)逻辑

逻辑其实分两种,一种是接近数学类的,三段论、命题逻辑和推理类。三段论和命题逻辑一般书上都有,记住公式,练练题基本上没什么问题。推理类的就是几个人说了话,有真有假,通常是用枚举法去顺着推,错误答案会推出矛盾的地方,多做就没什么问题。

另外一种是偏语文性质的,比如类比、定义以及加强削弱。这一类的都靠总结。我这里只是把加强削弱的一些我自己总结的原则发一下:

直接加强的就比间接的要好;从内因去加强的就比从外因去加强的要好;削弱某个理论,直接质疑这个理论本身,要比举个例子来反驳要来得好;支持某个理论,举共性的例子又要比举单个个体的例子要好。


逻辑里面还有一个就是图形推理。图形推理的难点在于:你很容易发现一个题的特点,但是不知道这个特点背后对应的几种思考角度。比如你知道这道题就是几个汉字,但是背后对应的可能有笔画、结构、包含相同部分、开口等等,这样你就只能没有方向的瞎想。推荐一个东西:你可以去搜《行测》笔试NO.1秘笈,把这个下载下来。这是一篇好贴,里面详细论述了关于每一种类型背后对应的方法,你可以去下载一些图形推理题,你先看一道题属于什么特点,然后你照着这个秘笈告诉你的方法去试,练多了、掌握了这些思考角度,能解决绝大部分题目。只是提醒一点,这类题目有时候你会下载到一些题目过于奇葩,也不属于这个秘笈上的任何一种方法,这类题你就不用管了,因为考试基本不会遇到奇葩题目,真遇到了你也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想到,没必要耽误这个时间。总之别钻牛角尖,我们复习是为了把握大部分,为了个别奇葩耽误太多时间,甚至颠覆自己的三观,不值当。

另外还有一个就是折纸盒问题。这类问题很简单,带个方的橡皮,到时候挨着画几个面,按照选项的摆放方式摆放。选项都是给了你三个面,你按照其中两个面的样子摆放,看第三个面是否一致,一致的就是正确答案。


(四)数学

数学真心跟基础关系太大。太差的,可以抓重点复习,就复习那么几个类型。基本上,如果你熟练掌握二元一次方程,那么能搞定一两个题;然后有几个类型考的概率很大:牛吃草问题、行程问题、时钟问题、三集合、抽屉原理、排列组合和概率、方阵。这几个考到的概率比较大。如果你觉得你数学很差,我觉得花上一个多月时间搞懂这几个类型还是比较现实的。另外还有些题什么都不复习也能做对,这样大概就搞定10来个题了,也差不多了,算中上了吧。


还是那句话,如果你要复习某一个专题,就要达到至少80%的正确率,不然和不复习没什么区别。


另外推荐一个东西,”天字一号60题“。你可以去网上搜索一下。上面的题目都很难,但是风格和考试风格很像。我每次系统复习的阶段都会把上面的题搞懂搞透,没做对的题目我会复制到一个WORD里面,重复的做。很不错的一个资料。

还有一个东西,QZZN上以前有一个人写的数学运算之无赖解法。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秒杀法”。可以看看,但是别迷信。秒杀法不是没有用,而是可遇不可求,了解一下又这些方法,考试的时候灵光一现能用上就用,平时做题还是老老实实才是王道。特别提醒的是,十字相乘法一定要掌握,因为十字相乘法很简单,而且能运用十字相乘的题目特点很明显,遇到了肯定能看出来,看得出来就一定能用,用了能减少很多时间,不只是数学运算能用,资料分析也会有时候用到。


单独提一点,应用题千万别忘记代入法,很简单的。


补充:先抬一个链接上来数学学不好是因为笨吗? - 张潇的回答

首先我很认同这位朋友的答案。

回到行测上。数学如果算1分一个,那直接放弃,就是放弃掉了15分。15分拿到总分里面是个什么概念?给你15分,恐怕现在绝大多数还在苦苦挣扎的同志都已经上岸了。

很多人一上来就告诉自己,我数学太差,没救了。我告诉你,我高一时候数学150我能考75,高二才开始慢慢认真学,高考考了129。大学纯学渣,高数基础为零。我也在复习行测过程中在数学上花费了太多心血,因为数学太重要,不可能全部放弃。如果我有两个月时间复习,起码有一个月是在做数学,仅仅为了那10多分。

其实行测的数学知识本身很简单,初中数学而已。首先,数学需要一种数学思维,这个没人能帮你,只能靠自己多想,亲手做,不要动不动就看答案。很多时候别人告诉你答案,你觉得很有道理,但是为什么你就想不到?这个就是个思维能力,是靠练习的。其次,相关的知识点,你遇到了就去深入钻研一下,把最基本的公式、延伸公式记录下来,搞懂。数学不会是这么难的东西。不是难,是懒。

别的版块没有绝对优势,数学又给自己找借口不去学,那还考什么?


(五)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万万不能丢分,因为你没理由去丢。你肯定会做,而且答案唯一可靠,你凭什么丢分?丢了天理难容!

一是你需要扫盲,什么是增速、什么是贡献,这些基本概念你得掌握,记到笔记本上。

二是强化运算。大多题目都是考察“今年GDP是1000亿,比去年增长12%,去年GDP是多少”这种运算。如果你还要这样去想:1000/(1+12%)=1000/1.12=100000/112,然后才能列竖式的话,那你确实太慢了。我一般直接进入100000/112这个步骤开始列竖式。另外,由于计算量太大,你的运算能力确实需要多练才能提高,这个没办法。

三是别盲目轻信估算。教辅害人,教人用估算法,有简化数字的,有把A/(1-0.2)≈A*(1+0.2)的,等等。估算不是没用,要看情况,如果选项每个数字之间差别较大,可以估算,但是现实是考试时候的选项差距基本就是小数点后面最后一位的差别,你估算出来不精确就没法选啊。相信我,你如果计算速度够快,老老实实算一定时间足够的。当然如果发现选项之间差别确实很大,用一用估算也无妨。

四是草稿一定要打工整。这个其实很重要,每次我计算资料分析,我一定会在草稿纸上专门找一块比较完整的大块的地方来打草稿。原因是不要把这样计算量大的草稿挤到和别的题一块儿,本来计算量就大,再凌乱一些,就很容易弄错。此外,你甚至可以把每个计算的结果标记上番号,因为后面有的题可能会用到,到时候就不用计算了。那种问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题,四个选项,每个选项都需要计算,但是正确的选项只有一个。那些不正确的选项,不要白算了,比方说选项A说某某市去年的GDP增长率是2.4%,但是你算出来是3.6%,那你应该把3.6%就写在旁边,因为很可能后面一个题会用到,你就不用再去算一遍。

五是一定要反复核对你所找到的对应条件是不是解决问题的,不要找错地方,最可怜的情况是你哼哧哼哧算了10分钟,出来的结果和四个选项差了十万八千里。


四、自我复习规划


以上就是我的经验。以前我在QZZN上发过一篇帖子,大概内容和上面的差不多,我也从我那篇帖子直接粘贴了一些过来。当年我还写了不得转载,现在已经被转得到处都是,第一次感受到了被侵权还投诉无门的感觉。现在QZZN上已经把我的帖子删了,但是百度上到处都有,比如这个:我的各科目公考经验。帖子开头提到过我之前考过的成绩,我刚发在上面的成绩单截图应该能够证明了。另外,我原先那个帖子也提到了我后来参加了副科级遴选考试,我也截个图来证明一下。


闲的蛋疼,我想为我那篇帖子证下明,QZZN上的“奇怪的蜀黍”就是我啊。虽然没什么名气但是好歹想证明下那个帖子是我写的。辛辛苦苦写了一个星期,到头来被到处转,也不表明出处、作者。


如果题主想了解申论方面的东西,可以另开一个题目邀请我,我可以给你写很多跟以前我那个帖子不一样的东西。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2021年湖南选调生组织工作? 
  机关下属二级事业单位的人可以自称在该机关工作吗? 
  为什么男性公务员很好找对象,女性公务员却并不好找对象? 
  打工人真的配不上公务员吗? 
  考公务员或者进事业单位才是未来养老的唯一出路吗?打工白领到四五十岁了都是什么样的状态? 
  选调生真的很好吗? 
  我适合做公务员吗? 
  体制内什么样的人属于“老实人”? 
  在体制内工作的你遇见了知乎后,思想、工作和生活有了怎样的变化? 
  原发性高血压,可以考公务员吗? 

前一个讨论
微信的好处究竟在哪里,为何我感受不到?
下一个讨论
有哪些让你感叹「这也可以啊」的知识?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