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最新耳机总结归纳推荐请看:
这些品牌的产品如果具体型号都是有好有坏,很难完全用品牌去概括他们的特点。(基本也都测评过)
不过如果硬要说他们各自的特点和区别,
森海塞尔的特点头戴式耳机普遍很不错(但也有类似于820这种拉垮的),森海的入耳式耳机普遍拉垮,调音和头戴式耳机关系并不大。
拜亚动力的特点就是越来越拉垮,头戴式的T1是真的拉垮,而且最新一代调音依旧离谱。我这里也不怕拜亚的那些德粉喷,随便喷。至于拜亚的入耳式耳机,只能说比森海塞尔强,但依旧对不起那个价格。现在国产入耳做的比拜亚好的不少。买拜亚还是买经典款靠谱。
AKG的特点就是乱。东一块西一块的,各个系列的声音都不太一样。虽然说Sean Olive博士一系列研究以后,一些AKG的耳机按照哈曼曲线调音,但不少也没完全哈曼,还是有区别。更别说之前的型号声音参差不齐,真正像所谓经典701调音的很少。价格还经常跳水。
歌德的特点是比较佛系,以不变应万变。很多产品调音都是一样的,但这其实也造成那些所谓高端高价的型号实际上听上去和中低端的差距并不大,有点智商税的意思。歌德的做工也比较佛系,虽然后来换包装了,但做工和设计还是给人一种山寨披萨盒的感觉。真想体验歌德买个一两千的足够了。
BOSE的特点是想一出是一出,BOSE是MIT的子公司,开公司不赚钱就是交个朋友。没什么业绩压力,做产品就是玩。之前BOSE手握大把专利+技术优势,做降噪耳机无人能敌。但现在降噪都被做烂了,BOSE在这块也没啥优势了,一些型号的音质还高不成低不就的,然后别人出耳机一款接着一款,BOSE就好像梦游一样很长时间憋不出一款。总的来说现在BOSE的耳机性价比不高,也没什么领先行业的东西,有些中庸了。看看最新的QC45表现如何吧。
舒尔和森海塞尔类似,也是头戴式耳机普遍爆表,入耳式耳机普遍坑爹。但比较离奇的是,很多人买的和比较出名的反而是舒尔的入耳式耳机。只能说曾经很多明星用,明星效应吧。另外,舒尔的话筒很厉害,比耳机厉害多了。
铁三角的特点是外观。尤其是木碗系列,有的木碗一对成本比整个森海塞尔HD800s还高。卖耳机是假的,卖家具是真的。铁三角的声音,有一部分是比较离谱的,但也有些型号表现很不错,价格还不贵。算是参差不齐吧。
耳机并没有适合听某种音乐一说。这是商家忽悠人和一些所谓“发烧友”意淫出来的。商家忽悠目的就是让你多买几个耳机,还有就是如果你说不好听商家就可以找理由说这个耳机不适合听xx音乐。其实就是纯扯淡。除非是几个耳机综合来说比较接近或者一些特殊情况。
有些严重印染的耳机其实听什么音乐都不行,说是适合听人声或者古典完全就是乱骗。
我最讨厌的一个音频行业的说法是包括音乐类型EQ设置或为特定音乐类型设计/销售的音频公司。正如本文所建议的,这里的基本逻辑是,不同的音乐流派需要不同的扬声器/耳机回放。更荒谬的是,一个单一的EQ会以某种方式神奇地修复或增强该类型所有录音的声音。这是彻头彻尾的胡扯(在了解科学之前)!!
当我看到这样的产品时,它立即发出一个信息:设计它的人不懂音频,很可能市场营销人员在音频工程师/科学家的争夺中获胜。
如果有任何特定的EQ与一种类型的音乐,那么已经在音乐制作混音时就已经加入。只要在录制/制作音乐的过程中使用相对准确/中性的扬声器(这已成为一种常态),那么通过准确的耳机或扬声器播放录音将保留下来。
增加更多的EQ,会适得其反,而且只会给音频怪圈增加更多的混乱。
所以让我们停止这种错误的做法!
全世界最顶级的剧院、电影院根本不会像一些耳机那样奇特的调音。录音师在录音棚里用监听音箱调出的音乐也是他认为最好的版本,根本不是监听音箱都用来挑错非常难听。如果真的听起来很难听还release,录音师不是自己砸自己的饭碗?毕竟录音师和音乐家是真靠卖声音吃饭的,当然,饭圈除外。目前除了一些作妖的录音以外,基本上不会有人用严重音染的东西作混音和final cut。那么如果用一个自然均衡的耳机去听,就会听到至少录音师认为最好听的音乐。即便真的一个特定音染的耳机听某一首歌更好听,也不会存在听这个类型的音乐都好听的情况。因为即便同一类型还有另外一个录音师作妖,两个人也基本不可能作一样的妖。
事故已经定则了,说明已经过了执法机关了,这时候还扯个屁?
如果事故定则你没有责任,那你咋办都可以,别说三不一没有了,你全部都没有都行。
如果事故定则你有责任的话,你三不一没有只能让执法机关认为你在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