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凑个热闹。
“OMG, 真的象坦克一样坚固。”
帝瓦雷的音箱为什么这么贵?它贵在哪?
贵在法国悠久的文化底蕴和现代的 Class-D 功放以及网络以及无线科技的结合吧。
贵在灵魂, 你造吗?
贵在灵魂。
贵在信仰。
AMEN
/////////////////////////////////////////////////////////////////////////////////////////////
/////////////////////////////////////////////////////////////////////////////////////////////////////////
很好的箱子也不贵的, 比如 Infinity primus 362 几百刀而已, Infinity IL60 1000 刀而已;比如 JBL M2 5000 刀(二手)而已。
都还不到一台五菱神光的价钱。
网友私信问俺, 老麦你们温村的民众喜欢用什么音箱?
贴个图就算了。
这是一个教堂, 比较有代表性吧。 因为教堂一般都比较有钱。
其中一对是 AM4315/95.
贵嘛? 您会问。
不贵的。 二手也就是 1000 刀左右, 比耳机还便宜。
逆天吗? 蛤蛤蛤。
不信?
这里有得买: $1200
。
对了, 数据手册在这里
。
不知道您留意到了没有, 在教堂这么神圣的地方, 都没有用到马卵粗大的音箱线。用的是 14AWG ~12 AWG 左右的工业电缆而已。
是他们对神不够尊重么?
AMEN.
阿弥陀佛。
========================================
现在的箱子, 便宜的可以 PK 掉很贵的。
这些事实, Dr. Floyd Toole 在他的书里面讲得很透彻了:
Sound Reproduction: The Acoustics and Psychoacoustics of Loudspeakers and Rooms。
///////////////////////////////////////////////////////////////////////////////////////////////////
欢迎来踩俺的散文和专栏
如果不看价格,单纯看音箱设计,这是一个非常好非常好的设计
传统音箱,都是用大喇叭来提升低频,这样音箱的体积很大。
有聪明的,发展出带通式的低音跑,空气柱的低音炮,用更小的单元发出比较低的低频。
譬如,这是一个5寸低音单元的2.1低音炮的频响
低音单元只有5寸,但是低频相当不错,功放是平直的,不是靠均衡去拉低频。
但是,这种低音的代价是低音炮的体积相当于两台小米空气净化器加起来。
这个2.1的音箱,分频点大约在150HZ,基本已经没有指向性了。卫星箱是4寸+1寸。
帝瓦雷的设计思路另辟蹊径。
你不是要低频吗?我用密闭式结构,两个喇叭背对背来提升低频。喇叭尺寸不行,搞大力出奇迹。
用D类功放效率高的特点,强行把功率堆上去,均衡拉上去。正常推,即使两个喇叭背对背,这个体积,这个喇叭尺寸的密闭式低音炮下潜能到50Hz-3db就很难了。
但是均衡加上去,功率推上去了,低音的量就有了。
喇叭承受的最大功率做上去,大力出奇迹。
理论上这种搞法失真会非常难看,但是帝瓦雷搞低音不怕失真。
结果是,这种箱子出来的低频出人意料。
中高频有指向性,帝瓦雷用了同轴单元,正对前方,可以对着人耳听。这个同轴单元和功放配合的均衡应该也是调过的。
这个同轴单元看起来不太大,如果分频点低的话,正常的频响平直的功放应该不行,应该是均衡调过。
D类功放理论上音质比较差,但是最近今年的技术进步,让D类功放在极限功率前声音品质还不错。
一般来说,这种音箱的DAC会比较弱。
帝瓦雷用了两片PCM1798,这个配置如果不看价格,应该算不错。PCM1798已经是发烧级别解码板的配置了。
整体设计,用超大功率的D类功放,加上均衡调频响曲线,最后大力出奇迹,让一个体积不大的音箱,包含着解码器,功放,蓝牙模块,最后还能出来比较好看频响曲线。
这个设计思路是应该鼓掌的。
以前音箱功放都是分开的,设计思路是功放要求频响绝对平直,失真绝对小。音箱也是尽量在直达声上平直(房间反射后就乱了)。两者配合,平直+平直。失真小+失真小。
功放做的平直相对容易一些,失真小会有一定成本,功率再要求大,就会比较贵。A类功放还有个效率问题。音箱要求做的平直,素质好,成本会比较高。
其实,到了有源音箱,就可以设计成一体了。用均衡去调和。功放+均衡迎合喇叭的曲线,最后总体平直。很多有源监听音箱频响曲线,比贵很多的HIFI箱子好看,就是这种平衡的结果。
帝瓦雷是这个思路再发展,充分利用D类功放的大功率,强行怼低音喇叭,大力出奇迹。均衡加上去,喇叭不行均衡强行提升,然后用大功率功放推上去。取得低音效果。
既不用大喇叭,也不用大体积,功率强怼低音。有源监听书架箱子是达不到这么低的低频的。
帝瓦雷的频响曲线其实放到HIFI或者监听领域,都不算什么。即使用均衡调平,还有很多谐波失真解决不了,用HIFI的标准未必合格。
但是,它花的成本远比HIFI音箱低。HIFI音箱一套解码器功放音箱加起来很贵。帝瓦雷这套,如果让深圳电子厂量产复制,恐怕价格会低的超乎你想象,比漫步者便宜不是梦。
相比之下,华为那套sound x的设计有很大问题,是帝瓦雷留了一手,还是华为只挂名不好说,但是sound x的设计原理上不如帝瓦雷这套科学。
sound x的低音用的是地面增压的低音跑设计,这个还可以。
但是,搞好几个中音喇叭完全是乱来。和小米打嘴炮,以为喇叭多=音质好?圆形音箱,超高音指向哪?
帝瓦雷这套思路,国内厂商应该好好学习一下。可以用很便宜的价格,做出来音质不错的音箱。
PS,这款音箱的实际功率是100多W,4500w的标法是瞬间最大功率,一般国内不入流的小厂才这么标,90年代就被国内媒体批判烂了,所以一般不敢这种标法了。
这个问题问得太有槽点了,我给你们比较一下这两个历史时期,你们就知道槽点在哪了。
假如你用朱温代唐来作为五代起点的话,那么后梁开国是907年,北宋开国是960年,北宋灭北汉是979年。
然后曹魏篡汉是220年,司马篡魏是266年,西晋灭国是316年,然后北方五胡十六国一百多年,再然后才是南北朝。
发现问题在哪了么?
问题就在于“魏晋南北朝”与“五代十国”在时间长度上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好吗?你认为五代十国碎片化,那么请问难道早期三国、五胡十六国时期就不碎片化了?你不能从一个几百年的时间长度里拎出来相对比较完整的时期,然后跟只有几十年长度的五代做比较,问为什么五代更碎片,这是没道理的。假如你非要比较一下这两个历史时期的异同,你首先应该问的是:“为什么魏晋南北朝会分裂这么久”(实际上,这确实是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好了,槽我吐完了,下面讲点干的。
实际上,五代十国看上去更碎片化的主要原因,是南方的分裂。因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基本上一直都是一个统一的政权,所以等到了五代这,南方裂成好几块看着就比较诡异。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很简单,开发度不同啊亲!
汉代南方的开发程度是非常、非常、非常低的,你以为孙策据有江东是整个江南都在他的控制之中么?不是的,孙吴政权的精华就在长江沿线,当时南方大片地区还处于未开发状态。
岭南地区直到宋代都是典型的“欠发达地区”,所以根本的问题在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方根本没法分裂成那么些个小国……你看看南汉的地盘,在魏晋时期那有几个人?
在南北朝末期,北周灭北齐时大概有户三百五十九万、口近千万;北齐有户三百零三万,口近两千万。那么南陈呢?
户五十万。
所以传统概念中的“江南富庶”不是整个长江以南都很富庶,而是江南地区的苏州扬州等几个地区非常富庶,其他地方属于被代表、被平均的那个。刘宋大明8年时扬州有24万户,人口总数接近当时刘宋总人口数量的1/3[1],唐代耕耘了几百年,才慢慢把南方经济发展起来的。
在开天时期,天下还是这个样子的:
你再感受一下这个人口密度
然后到了北宋时期,这个人口密度终于算是上来了
所以说五代给人一种“更加分裂”的感觉,从本质上来说是因为南方的开发度高了,住的人更多了,经济也更发达了,所以就能够同时出现好几个小国了。三国时期孙吴还在卖力地开荒拓地,甚至从南方深山老林里抓野人去屯田,而到了唐代末期这些野人的后代终于成为了农民(当然,也可能是死光了,换了一波人),能够愉快地建个小国了!
相比之下北方的兄弟们就比较悲惨一些,一千多年了该怎么内卷还怎么内卷,该怎么互殴还怎么互殴。
啊,果然是一个历史时期的出现,不仅取决于当时人们的努力,也要看历史的进程……
这个问题问得太有槽点了,我给你们比较一下这两个历史时期,你们就知道槽点在哪了。
假如你用朱温代唐来作为五代起点的话,那么后梁开国是907年,北宋开国是960年,北宋灭北汉是979年。
然后曹魏篡汉是220年,司马篡魏是266年,西晋灭国是316年,然后北方五胡十六国一百多年,再然后才是南北朝。
发现问题在哪了么?
问题就在于“魏晋南北朝”与“五代十国”在时间长度上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好吗?你认为五代十国碎片化,那么请问难道早期三国、五胡十六国时期就不碎片化了?你不能从一个几百年的时间长度里拎出来相对比较完整的时期,然后跟只有几十年长度的五代做比较,问为什么五代更碎片,这是没道理的。假如你非要比较一下这两个历史时期的异同,你首先应该问的是:“为什么魏晋南北朝会分裂这么久”(实际上,这确实是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好了,槽我吐完了,下面讲点干的。
实际上,五代十国看上去更碎片化的主要原因,是南方的分裂。因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基本上一直都是一个统一的政权,所以等到了五代这,南方裂成好几块看着就比较诡异。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很简单,开发度不同啊亲!
汉代南方的开发程度是非常、非常、非常低的,你以为孙策据有江东是整个江南都在他的控制之中么?不是的,孙吴政权的精华就在长江沿线,当时南方大片地区还处于未开发状态。
岭南地区直到宋代都是典型的“欠发达地区”,所以根本的问题在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方根本没法分裂成那么些个小国……你看看南汉的地盘,在魏晋时期那有几个人?
在南北朝末期,北周灭北齐时大概有户三百五十九万、口近千万;北齐有户三百零三万,口近两千万。那么南陈呢?
户五十万。
所以传统概念中的“江南富庶”不是整个长江以南都很富庶,而是江南地区的苏州扬州等几个地区非常富庶,其他地方属于被代表、被平均的那个。刘宋大明8年时扬州有24万户,人口总数接近当时刘宋总人口数量的1/3[1],唐代耕耘了几百年,才慢慢把南方经济发展起来的。
在开天时期,天下还是这个样子的:
你再感受一下这个人口密度
然后到了北宋时期,这个人口密度终于算是上来了
所以说五代给人一种“更加分裂”的感觉,从本质上来说是因为南方的开发度高了,住的人更多了,经济也更发达了,所以就能够同时出现好几个小国了。三国时期孙吴还在卖力地开荒拓地,甚至从南方深山老林里抓野人去屯田,而到了唐代末期这些野人的后代终于成为了农民(当然,也可能是死光了,换了一波人),能够愉快地建个小国了!
相比之下北方的兄弟们就比较悲惨一些,一千多年了该怎么内卷还怎么内卷,该怎么互殴还怎么互殴。
啊,果然是一个历史时期的出现,不仅取决于当时人们的努力,也要看历史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