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做过芯片反向设计工作,同意楼上
@谢丹的看法。芯片反向设计的目的基本有以下几种:
1,快速复制某芯片,做到pin-to-pin的替换,主要用于一些规模较小的数字电路,或者模拟电路。这个行业的流程已经非常标准化了,腐蚀芯片,拍照,提取版图,分析电路,仿真,流片。其中,腐蚀、拍照、提版等三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软件和工具支持,比如说北京某家做反向提取芯片软件的公司,国外也有两三家比较大的。该类型的芯片反向工作以体力活为主。工艺主要还以.13,.25,.35为主。很多小公司通过这种途径成长起来。
2,研究竞争对手的产品,寻求专利相关的证据。目前很多顶级公司都做过类似的事。
3,纯研究性质,主要是高校和研究所为主。
为什么反向设计值得研究呢?
因为实现同样的功能很容易,但是,实现同样的性能很难。有的公司做出的CPU在落后一代工艺的情况下,依然性能优于竞争对手的产品。为什么?这只能通过反向设计来研究。
而当前集成电路工艺节点已经进入65nm以下,大部分芯片规模已经不能用简单等效门数量来衡量,这样的电路很难通过反向设计来实现。模拟芯片虽然规模较小,但是如果采用了特殊的工艺,也是很难反向的。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大部分公司都采用了正向设计的方法,因为,相比较性能,功能还较容易实现一些。反向能力差也不单是国内公司的问题,国外公司也一样很难。这不仅一个设计能力问题,更是设计经验的问题。同时,反向设计相关的EDA工具还是不够强大。
做为一个做过反向且研究过的人说说:
1,快不等于好。同样的东西,有的能达到98%以上的良率,有的只能92%,反向别人芯片,找出
自己与世界顶级的差异,这是反向的最初目标。
2,快不等于小。某国内公司同样的芯片0.18um工艺比同行0.13um 面积还小。为什么呢?找出对手竞争优势,这是反向的价值。
3,其它比如绕过对手专利,以及验证对手专利的漏洞等,都可以反向的。
4,行业最常见的反向,是为了做替代芯片,你重新设计一个,是无法做pin-to-pin兼容的。很多芯片存在各种奇特bug (或者feature),导致底层软件很奇异,为了不重写软件,等等原因。兼容成为唯一选择,反向也成了必须的。
其实,国内反向研究做得好的真不多。因为如果做得好的话,模拟芯片最容易被替代了。反而国内现在是正向设计的还能力强些。
add 202011:
5,2020年后的公司几乎都是RTL 综合直接得结果。对circuit design 的能力太弱了,circuit design 虽然花费人力,但是有很多优势,可能只有反向才能重新去学这些1980-2000 间的设计技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