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我总是被孤立? 第1页

  

user avatar   jian-dan-xi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我上中学的最后一年,班里来了一名转学生。初来乍到的她,没什么朋友。而且,就像许多身材微胖成绩普通的女孩儿一样,班里那些活跃的男孩见到她就故意绕着走,还在她背后嘲讽她,说些嫌弃的话。

所以,每次我见到她的时候,她都是一个人默默坐在角落里,或是一个人在走廊里低着头慢慢走。

几年过去,如今,她也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子。但是,每当她的朋友们因为某些原因没叫上她一起出去玩的时候,她都会特别特别难过,感觉中学时那种被孤立的恐惧又回来了。

她对我说:“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在拼命的想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我也是这个圈子的一份子啊,为什么现在现在不叫我了,是不是他们不喜欢我了……”

后来我们发现,被孤立可能发生在我们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可能发生在同学中、朋友中、工作中,甚至是家庭成员中。


被孤立的体验那么常见,而它造成的痛苦又是那么真实和可怕,所以今天我们想来聊一聊被孤立这件事。


“被孤立是我做错了什么吗?”

在心理学上,孤立他人是一种社会拒绝(social rejection),指的是将某个人故意排斥在某一社会关系或社会交往之外。

由于这么点“故意”的成分,被孤立的人,往往第一反应会自责,觉得是自己不好,才导致了自己当前的处境。

在我们听了一些被孤立者的故事之后,我们发现导致一个人被孤立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

  • 有些人是和集体里最受欢迎的大佬不对付,结果其他人因为跟大佬站队,就跟着排挤这个人。
  • 有些人是因为身材太胖、身高太矮,甚至脸上青春痘太多,而遭到孤立。
  • 有些人喜欢同性,莫名其妙周围人都知道了,结果大家都开始躲着Ta。
  • 有些人成绩出色,却因为他人嫉妒,被贴上了“不合群”、“孤傲”的标签。
  • ……

小编举这么多例子其实是想说,被孤立,很多时候并不是你做错了什么。

一群人去孤立或排挤某个人,通常是试图控制对方,使其按团体或团体中一员的意愿行事。

孤立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惩罚,也就是所谓的“你不顺我们的心意,我们就不理你”;或是可以理解为一种非惩罚含义的忽视,也就是“反正你不重要,不理你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无论怎样理解,是否采取孤立行为,都是孤立他人的这一群人(ostracizers)所选择和决定的,而并非取决于被孤立的人做了什么。

所以,无论是成绩太好、成绩太不好、长得胖、喜欢同性、怼了大佬,还是其他什么原因,首先你要告诉自己,被孤立,不是你的错。


被孤立之后,心真的会痛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Naomi Eisenberger教授、普渡大学的Kipling Williams教授及研究团队发现,经历社会拒绝的人们被激活的脑区,和身体疼痛时被激活的脑区是一样的。

在实验中,与被群体接纳的被试相比,被孤立的被试,背侧前扣带回(dorsal anterior cingulate)前脑岛(anterior insula)这两个脑区的活动显著增多。而这两个脑区也是人们经受身体疼痛时活跃的脑区。


这意味着当我们被孤立时,那种痛苦是真切存在的。

“对于我们的大脑而言,心碎的感觉和摔断胳膊没什么分别。”Eisenberger教授这样说。


一句少不更事

无法抹平心底的创伤

持续、长期的被孤立,不仅会给人们带来身体和情绪上的痛苦,还会造成更加深远、多方面的影响。

  • “从那以后,我在社交中更小心翼翼”

人们对于周围人是否接纳他们,其实是很敏感的。研究发现,在我们与陌生人擦肩而过时,如果路人和我们对视,而不是忽略我们,我们会感到与路人有更强的社会联结(social connection)。

普渡大学的Eric Wesselmann教授指出,许多有过被孤立经历的人们,在新环境中,会对与周围人发生关联的机会更加敏感。


为了被他人接纳,他们可能会根据他人的意愿改变自己的行为,把自己变成别人可能喜欢的样子,甚至有求必应,变成一个习惯于讨好者。


而习惯于讨好别人,所带来的结果常常是冷落了自己。


  • “从那以后,我不再愿意帮助别人”

而另一些有过被孤立经历的人,会被心中的愤怒和怨恨绑架,从而走向另一个极端。

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Jean Twenge教授等人做了7个实验,研究被孤立对于人们利他行为(prosocial behavior)的影响。


结果发现,被孤立之后,由于情绪上遭受伤害,人们共情他人的能力受到损伤,导致被孤立者更不愿与他人合作或帮助他人。

  • “孤独成了人生的主色调”

就和我的那位同学一样,许多人在被孤立之后,会选择独来独往。

如果这发生在小说或电影里,通常事情会有绝地反转,比如主人公在长大后碰到一群贴心的小伙伴,或是热情的恋人,让主人公重新获得联结和归属感。

而在真实生活里,常常不是以这样的喜剧收场。


一个被自己所在部门其他同事排挤的姑娘找到我们,跟我们说她现在已经放弃融入了,但每次进办公室之前还是会深呼吸好几次,推开门之后看着嬉笑着的同事们假装没看到自己进来,她也只能默默的走到座位上开始工作。


很多被孤立的人后来就选择了孤独,或者说是为了害怕受更多伤,而选择了不再尝试。

若是个幸运儿

被孤立也成意外惊喜

当然,人生的神奇之处在于,有时候即使眼前门都关上了,墙上还能开扇窗,或者凿壁借个光。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Sharon Kim教授及研究团队发现,对于那些原本就特立独行、觉得自己“与众不同”的人们来说,遭遇社会拒绝,恰好验证了他们对于自己的看法,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但对于重视人际、对归属感有强烈需求的人们来说,被孤立就如前文所述,会为后来的人生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

就像亚里士多德说的那样:

“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


被孤立者的自救锦囊

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中的大多数既不是野兽也不是神灵,而是被周围人排除在外就会伤心难过的普通人。

如果你正在被他人孤立,或是曾经被孤立的经历让你至今感到受伤,或许可以试试做以下这些事。

1. 告诉自己,我的感受是重要的

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这样的经历:同学或老师不理Ta,回去和爸妈讲,爸妈却跟孩子说“你想多了吧”、“这孩子也太敏感了”。

被孤立不是敏感。孤立他人也不是儿戏,而是会造成实际伤害的行为。因为被孤立而感到难过、不安、痛苦、愤怒……都是你真实的情绪体验。


它们是重要的。

2. 找寻其他的社会联结

归属感是人的一种基本需求。而被孤立的过程,也是归属感被直接剥夺的过程,其痛苦可想而知。


但遭到某一群人的孤立和排挤,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归属感再也无法得到满足。可以去尝试与其他人、其他团体建立安全、稳定的联结,在新的团体中重获归属感。


这些人可能是你以前的朋友,可能是因某个爱好走到一起的同好,可能是家人,或是心理咨询师,与他们的联结也会成为你归属感的来源。

3. 与咨询师建立关系

被他人孤立,可能留下较深的心理创伤。即使换了新的环境,也可能会担心在新的社会关系中再次受伤、担心自己是否会一不小心做错了什么而损害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咨询师与你建立起的关系,会给你一种安全和稳定感。你会感受到你与咨询师之间的联结,会清楚的知道咨询师会在那个固定的时间等着你。


咨询师会和你一起探讨那段被孤立的经历对你造成了怎样的影响,用非批判的态度倾听你,接纳你的不安,陪你一起处理好当下的情绪。


以上~希望这个答案能够帮助到你

简单心理拥有700+位海内外心理咨询师,只有约10%的申请咨询师能够通过面试考核;目前为止简单心理已为30万+人次提供了高质量心理咨询服务。

想寻找属于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欢迎来简单心理咨询平台,点击「jdxinli.cn/2ukmmb


user avatar   realheisenber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共产主义政党长期治理的喀拉拉邦在印度处于人类发展指数的前茅,这就是共产主义对印度的影响。

印度及印占藏南、印占克什米尔的人类发展指数


另外,南亚人是非常非常喜欢取经名的。这也是一个地域特色了。




  

相关话题

  人际交往中有哪些实用的心理学技巧? 
  面对别人恶意的挑衅(自认为),该如何做出有力的反击? 
  我正经历一段时间的孤独和爱情、学业低谷期,一直孤独就有了个特别的心理或想法,可以说下你们的看法吗? 
  如何训练才能克服自身的公众演讲恐惧症? 
  总感觉很多事实证明孩子在儿童时期受的挫折越多,长大后的心理承受能力越弱,是不是这样? 
  清华北大的学生找工作真的心高气傲吗? 
  中国是否会面临日本式房地产泡沫? 
  “双十一”买东西后悔了怎么用经济学或心理学的方法消除不适感? 
  心理学是一门「无用之学」吗? 
  如何做到像三国中贾诩、郭嘉那样洞悉人性 洞察人心? 

前一个讨论
影史上有哪些“疯魔”的表演?
下一个讨论
资本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