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熬夜看完《纸牌屋》第二季最后一集最后一幕,看着弗兰克·安德伍德对着观众自信满满地敲了白宫办公室的桌子,我在豆瓣打开其页面,打了五星,并写了一句短评:“怎么会有这么好看的电视剧?以后要是看不到了该怎么办啊?”是的,这个浮夸的语气抄袭自周星驰的《食神》,结尾食神大战时史蒂芬周做出了一碗黯然销魂饭,担任评判的薛家燕把这碗饭吃得干干净净,然后幻想自己在叉烧上幸福地滚来滚去,接着泪流满面。
看完《纸牌屋》,我理解薛家燕女士吃那碗饭的感受了。
《纸牌屋》这套美剧,目前奉为我看美剧这么多年的最爱。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从《极度恐慌》起就非常喜欢的男主角凯文·史派西精彩绝伦的演绎,也不是因为我对美国高层政治生态感兴趣(实际上,这套剧从和现实情况对照的真实程度而言,不及因《新闻编辑室》而被国内观众所熟知的金像奖编剧艾伦·索金的成名作《白宫风云》)。这些可能都是最初我看《纸牌屋》的理由,但吸引我看完,并且深深沉浸其中,还是因为它真的拍得很好。
怎么个好法呢?有对美国社会现状研究颇深的,可以藉此机会写几万字,和大家分析每一集对应的社会事件;有对民主政治感兴趣的,也可以对国会议员带上手铐抬进会场、参议院众议院的角力、民主党共和党的明争暗斗写出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有对美国历史感兴趣的,也可以写出弗兰克的祖父所参加的那场南北战争所给美国带来的深远影响,以及弗兰克和女国务卿为何不时强调自己的南方人身份……《纸牌屋》可以探讨的角度实在太多。甚至,从美食的角度,都可以对弗兰克所热爱的那家弗莱迪肋排作为切入点,探讨剧中出现的饮食文化,来一次“舌尖上的美国”。
很高兴,上面提到的这些内容,在豆瓣时光网知乎上都有许多人写了出来,可以看得尽兴。而我这篇粗鄙的文字不会涉及这么多,我只想写一件事:我为什么会替弗兰克难过。
他都当总统了,我好像替他难过是没什么资格可言的。但相信和我一样被《纸牌屋》的魔力所吸引,深深着迷的观众,对弗兰克这位男主角的态度会非常复杂,甚至有些隐隐约约的感同身受。
他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故事主角,一般情况下,这类描述人性斗争的情节电影、情节剧,主角要么是一个真正的好人,要么是一个处在道德灰色地带,但保持善良天性的伪坏人。比如主角可以自私杀死其他人,但他一定本性善良,或者这么做是迫不得已,或者是因为童年阴影,而且还会热爱小动物,不对妇孺下毒手。总之,主角可以“坏”,但却是“政治正确”的。
而弗兰克不这样。第一季开场他就面对观众勒死了一只被车撞了的、奄奄一息的狗,即便它可能有机会被救活;然后他开始陷入各种白宫的勾心斗角,陷害为一个法案奉献了二十五年光阴的老好人,抢走了他的心血;掌握私生活不检点的议员的把柄,威逼利诱让其替自己做事,当其没有利用价值之后就直接杀掉;排挤他人,挑拨离间,利用涉世未深的记者,使其成为自己政治斗争里的一柄匕首,并且在自己有妻子的情况下搞上了她,仅仅为了发泄欲望……
也许第一季里弗兰克这些事都有些迫不得已,一切都是因为新总统上台,所答应他的职位没有给他,导致他实施一系列报复计划,讨回自己所应得的东西,那从第二季开始,连这块最后的遮羞布,主创都从观众面前扯掉了。那位女记者羽翼丰满,不再受弗兰克的控制,于是他毫无不留情的亲自下手,将其推下月台;为了成为总统,他不惜让自己的国家遭受危机,在和中国的外交谈判上出尔反尔,在中日军舰对峙的剑拔弩张局面上于背后捅刀,将美国陷于战争边缘;甚至他还离间原本感情深厚的总统夫妇,抓住他们在生活里的一点点小缝隙,让他们互相猜忌、争吵、冷战,接着介绍他们去看心理医生,让心理医生给总统开处方药,然后再使手段,让其不得不公之于众,让天下哗然……他不仅搞垮了总统一个人,他要搞垮的,是每一个有可能在他前进道路上有所阻拦的人。即便此人不但不会阻拦他,而且还是他的朋友,他都会利用完这朋友的关系,而后一脚踢开;哪怕是自己最喜欢吃的肋排店遭受危机,他也可以说不管就不管,因为他意识到,自己真的把老板当朋友了,而一旦因为朋友感情用事,他就会下意识的觉得危险。为朋友付出,这对于美利坚合众国第四十六任总统弗兰克而言,是不可想象的一件事。
至于他和他老婆再跟特勤局的男保镖一起3P,更是极大的冲击观众的三观……
杀人不眨眼,毫无道德观念,冷血、残忍、阴险到利用身边所有人,再加上这奇葩的性癖好。弗兰克就是我们所认识的那种最可怕的变态。他善良过吗?当然会,但却随年渐长,让邪恶取代了善良。肯定有人会像看《厚黑学》一样希望从这部电视剧里学习什么“官场厚黑术”。但我不会。
谁希望身边会有这样一个人?如果真的有,对于认识他的人而言,全是噩梦。当然,在电视剧里的戏剧世界里,有这样的变态是很有趣的,尤其是当这个变态成为了美国总统,那是多么讽刺的一件事,多么的“好看”。
那究竟我们看二十六集《纸牌屋》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从技术上说,它镜头考究,布景一流,色调优雅,对白睿智,演员演技更是无比的出色,故事里弗兰克的总统之路也步步惊心,难怪有人说这剧是“美国甄嬛传”(虽然我没看过甄嬛传,但我想大家都懂这个形容的意思)。除了这些,有没有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
我想起的是几段《纸牌屋》里的故事。
第一季第一集,弗兰克从南方的小镇到国会,二十六年的时间,他兢兢业业,等待着属于自己的升职机会。虽然我们无从想象他过去是什么样子,但至少可以确定他的过去,一定没现在这么坏。他是多数党的党鞭,一个强调纪律,服从组织的职务;他忠心耿耿协助沃克和自己的政党竞选,沃克也如愿以偿的当选总统,可承诺他的,却抛在脑后。他开始意识到,做一个善良的好人是没有意义的。就想那只濒临死亡的小狗,他不想再被别的什么人勒住咽喉。他要伸出手,主动出击了。
第一季第八集,他回到自己学生时代的学校,和当年的好友们一起再度醉酒,缅怀过去。在那尘封的旧楼和泛黄的照片以及三人对于过去所发生的种种故事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曾经对未来充满理想的青年弗兰克。那时候的他,会想到自己将来有一天能面不改色的杀人吗?他踏入政坛后又有多久没有像今晚这样和老友畅饮,醉得一塌糊涂,在学校大楼的地板上就能睡上一夜?甚至他和老友之间那种暗示的暧昧性关系,也在某种程度上让我们对青年弗兰克的生活立体了起来……
可当清晨来到,他接到了电话之后,温暖的笑容从他脸上消失了。他整理好衬衣,又西装革履的出现在世人面前,挂上了永远政治正确的职业性笑容。
他在演一个叫弗兰克的人。他并不是弗兰克。
第二季第九集,弗莱迪的肋排,他吃了许多年。在这位曾经因过失杀人而被捕入狱的黑人老头子眼里,弗兰克是一个尊贵的客人,但这尊贵并不是因为他有多么高的官阶,而是因为他尊重自己做出来的美食。但是这一点,连他自己的儿子都做不到。他的儿子在他进监狱之后出生,活在罪案频发的贫民区,长大后和他走上了一样的道路。他心疼自己的儿子,并不想他重蹈自己的覆辙,可是儿子却根本不听他的话,两人的隔阂从他入狱那一刻就已经产生,这一辈子都不再可能有机会消除。但他关心自己的儿子,更关心自己的孙子,他知道错误延续在自己儿子身上,却不能再让孙子也一样。所以当他的肋排店因为弗兰克而声名大噪,他立刻去找了儿子,让他和自己一起做,他要把首付的那九万五千美元都给他,他还要把儿子培养成弗莱迪肋排连锁店的经理。
可是,事实就是那么的残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几十年和黑道、毒品、犯罪打交道,儿子又怎可能拖了几次地、端了几天肋排就改邪归正?最终他只能按照合同履行赔偿,输掉一切,变卖经营了几十年的肋排馆去给儿子交赎金。弗兰克想帮他,但他知道他并不是自己真正的朋友。他拒绝了他的钱,这是这位自食其力,经历过太多生离死别的黑人,最后的尊严。
在这一集的一开始,他按时起床,洗漱、吃饭、健身,穿好衣服,走过街区,想象中未来可能拥有的天伦之乐,嘴边擦过一丝欣慰的笑容。
而在结局,他步履沉重的锁上了弗莱迪的大门,把钥匙交给了夺走他一切的人。那人问他,需要留下什么做纪念吗?弗莱迪说,不需要。
他还有什么值得纪念的呢?
而我们究竟要珍惜的是什么呢?弗兰克为了满足自己对权利的欲望,他完完整整、毫无保留的奉献出了一切。他人生里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变成达到目的的谈判筹码,连自己的妻子出轨、打胎,可以变成一笔交易去曝光在世人面前;甚至连自己喜欢吃的肋排,也可以任其消失。连最后的一点口腹之欲都不再重要,那个朝气蓬勃、向往大海的名叫弗兰克的少年已经不知所踪,剩下的,是一个利欲熏心如黑洞般无穷无尽的政客弗兰克。
他是如何腐蚀成这个样子的?即便第三季没出,只看前两季也已经足够了。26集《纸牌屋》犹如一套当今美国人的《醒世恒言》,给我们揭露着一个人如何失去人性。我相信我们当中大多数人都不想变成他这个样子,即便他能当上总统,可如果当总统需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需要你亲手杀死你自己……你真的愿意吗?
我看《纸牌屋》,得到最大的东西,是将来在做一些决定的时候,想起这个叫弗兰克的人。想起他所做的事,想起他得到的东西,和付出的代价。然后提醒自己,不要变成弗兰克。
用第二季第十一集里心理医生的话来说:
这,关乎道德。
有时候,我们做人的底线,为人处事的标准,心里那根道德的秤,面对社会上这么多方方面面的诱惑,很难抗拒。可我们得知道,如果接受了一次,滑向那一方,也许就再也回不了头了。
希望我们,永远都不要变成弗兰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