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家有儿女》这部电视剧? 第1页

  

user avatar   chen-xi-35-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认真评一下这部个人很有感情的剧。事先声明,就我个人来说,为这部剧写这么多字完全是值得的。这也是本ID第一次在知乎上码这么多字。

首先,《家有儿女》这部剧的定位,是以家庭教育为主题的情景喜剧,所以视角重点当然是家庭教育,探讨其他社会问题,暗讽之类的实际上很少。如果说《我爱我家》是将视角对准整个中国社会的家庭生活,那么《家有儿女》则是将视角对准了中国家庭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幽默技法上来说,也许《家有儿女》的包袱没有那么精雕细琢,但总体能做到一种“自然的搞笑"。比如有第一季第13集《借鞋风波》中,刘梅指责刘星“幸好没把小雪摔着,这要是摔着了,”小雨马上接话茬“那我姐姐不就成瘸子了?”不但不伤心还一脸调皮的样子,这就已经很好笑了,刘星马上跟进一句“那有啥,现在多少残疾人上大学了呢。”彻底喷饭有木有,当时我和爸妈一起看的,他们都笑了。还有一集,刘梅把刘星的零食没收了,刘星最后一盒饼干是藏在球鞋里的,哈哈这就是很多男孩儿躲避搜查藏东西的地方。只是刘星藏的是一盒饼干,还拿给老爸吃,夏东海反胃的样子更让人忍俊不禁。

可以看出,《加油儿女》的笑料不是“有意为之”的,他就是把孩子们最正常的表现呈现出来,用最纯正的可爱和幽默让人发笑,而没有故意套包袱、找梗,光这点就盖过一大票喜剧了。

情节方面,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家有儿女》的编剧是很考究的,是认真考察过中国国情(中国那时候还没开放二胎,所以大多数人家是独生子女家庭,故安排刘梅和夏东海是重组家庭以构建多子女家庭的环境)的。同时,该剧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家庭状况的孩子们及他们的家长都很有研究,研究他们的心理、生活、学习状态。所以,《家有儿女》整体上给人的感觉是很真实,很熟悉的,就是我们身边的事。剧里面塑造的多个家庭,都是最真实的中国家庭的缩影。第一季播出的时候,答主比刘星大一点,比小雪小一点。所以代入感和共鸣性很强。你不能因为人家先有个《成长的烦恼》就说我们学人家,如果非要说模仿,也许是主创们觉得是时候给中国创作一部属于咱自己的家庭教育喜剧了吧。

然而,本剧绝不仅仅只是博你一笑而已。有时候,你看这个剧,哭都来不及,别说笑了。

--------------------------------------------------------------------------------------------------------------------------------------------

下面来评价剧中答主很有感触的几个家庭和人物

夏东海一家

这一家是本剧的主角,子女最多,年龄分化明显,丈夫留洋海归,妻子传统工作,家庭属于再婚重组家庭。这种设定提供了足够多的戏剧冲突,包括父母、子女间的冲突,不同性别、年龄段子女间冲突、夏东海开明式教育观和刘梅传统教育观之间的冲突。本剧又以夏家为中心将情节像周边展开同其他家庭的家长和孩子们联系在一起。很赞许的一点是剧情在这样一个特殊甚至有些“不正常”的家庭里展开,经历了种种孩子们的大事小情,也经历了一些挑战(如夏东海失业,前妻marry试图带走姓夏的一个孩子),一切的一切,都拿捏地很稳,并不让人感到牵强违和。总体上来说,夏东海的教育观念和刘梅的教育观念形成互补,而三个孩子相互也都有一定的理解、共情能力。夏家是幸福的一家,而且三个孩子的性格发展也都很健全。能给观众带来的参考最多。

鼠标家

这个家庭则侧重反映了中国家庭教育冲突的一方面,夫妻文化水平较低,对子女期望较高,教育方法严格、简单粗暴。而偏偏鼠标是一个成绩不突出,又时常惹点小麻烦的孩子,有一集鼠标考差了,被爸爸妈妈拿着拖鞋打那场景很让小朋友后怕啊。有一集鼠标做了个手工却得不到爸爸理解认同,鼠标他爸又是抬手就打,鼠标忍不住终于向爸爸又急又气地说明情况,鼠标的爸爸在后知后觉中又气冲冲地向刘星讨说法。这种种的一切实际上说明鼠标的家庭代表着现今中国很有一部分家庭的现实状况。可以看得出鼠标的爸爸林大飞从心里是很盼望教育好儿子,但无奈自身文化水平低,不太懂教育知识,对孩子经常是非打即骂。这也反映了很多低文化、低收入家庭在改变命运这方面对下一代急切地希望,但往往这种教育下的孩子会像鼠标一样,有些懦弱,缺乏自主性。说实在的,刚开始觉得鼠标爸真的很混蛋,但当藏拖鞋那集最后林大飞喊出那一句“鼠标你回来,爸爸再也不打你了”时,我的眼睛竟有些湿润。

戴明明一家

这个家庭则反映了中国家庭的另一种情况,也认为是后作对于情节延伸和问题探讨的补充,所以设计了一个父亲事业非常成功但是对待感情状况不佳导致婚姻失败的单亲家庭,虽然这类家庭在数量上不如前两种那么多,但代表的问题却很为突出、显著。戴天高作为一个成功人士,经常应酬,跑生意,对女儿戴明明的教育并没有投入太多精力,往往是出了问题再来解决。最终造成了戴明明表面叛逆,内心孤独渴望关心的性格特征。这个家庭的情况也是非常真实的,无论因为什么原因离异,离异家庭如何教育孩子,如何抚慰他们因父母离异造成的心灵创伤,一直是他们盼望解决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子女,戴天高作为离异后成年男性,如何面对人生也是他的课题。本剧并没有给出答案,但至少给出了真实状况。当时答主的同学父母离异,看到戴家情状,也是感慨万千。

--------------------------------------------------------------------------------------------------------------------------------------------

下面是人物部分

夏东海

其实很多人说老夏的教育就是美国教育,真的是够了,答主实在看不惯见到开明的教育方式就说是美国式,夏东海作为儿童剧院编剧的确比很多家长更加理解少年儿童心理,他更注重的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而不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命令。高亚麟确实把一个略有点中年发福,谈教育头头是道说起别的事又糊里糊涂的成年老爷们儿形象塑造地很好,也许杨立新能塑造一个“开明”的家长形象,但高亚麟演出来的是一个真正和孩子打成一片的成年好朋友。他搞笑起来走得是明快的路线说笑就笑。也许不是一个喜剧老手,但一定够味儿,一定让你想拥有这样一个老爸。但夏东海面对刘星有很多情况下选择理解保护的立场但面对夏雪谈恋爱等问题却十分急切粗暴地阻止,这让人看到了在重组家庭中微妙的一面。

刘梅

刘梅是那种很典型的中国母亲,答主的妈妈就和刘梅很像,说一不二,要求严格,深知学习成绩的重要性,对待孩子则不会采取主动更换角度的行为而是从自己订立的原则出发。这就让刘星这种淘气的小子倒了大霉。说真的,如果你的孩子面临的是中国的应试教育,那么刘梅这种家长显然才是最能适应中国现行教育制度的。尽管她经常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刘星,也搞了很多冤假错案。甚至不只是对刘星,对夏雪冒犯自己的原则的行为,刘梅也是不留情面的。而平时刘梅对夏雪的理解关心答主认为一方面是出于应试教育评价目光下对夏雪这样孩子的认可,一方面是出于自身在重组家庭中身份的考虑。

这就是夏家微妙的地方,简单来说,就是不是亲生的,不好意思总翻脸(刘梅在剧中提到过),倘使夏东海对刘星严厉为主,刘梅对夏雨夏雪严厉为主,答主替这个重组家庭捏一把汗啊

还有,刘梅那句“就是硬邦邦的分”让答主认识到,与其恨你妈,不如恨这个杀千刀的中国教育。

三个孩子

答主看第一季时和刘星差不多大,虽然平时成绩过得去,但经常被老妈教训,总也满足不了家长的要求。所以当时看剧的最大感受就是和刘星统一战线。对剧中老师家长总以偏见的心态对待刘星十分愤愤不平,也很渴望有夏东海那么一个开明的父亲。刘星这样的孩子也反映出中国教育的窘境,就是有创造力有头脑却缺乏纪律性的孩子,我国的学校、家长是缺乏耐心和宽容的。而学校应试教育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刻不容缓的要求也不允许家长和学校对这样的孩子给予时间。其实当年很多同龄的淘气小子都有共鸣,哥们儿义气,不讲理的老师和家长,总拿过来和你比较的优秀的孩子,很多我们成长中的要素都在刘星身上出现了。然而有些细思极恐的是,刘星这样的孩子,在一系列误会、打击后是破罐破摔还是奋发图强,这是个问题。

答主最后走上了好好学习的道路(说真的,理解老妈了),不知道刘星后来怎么样了。

那么,就不得不提到所有淘气男生的公敌,就是站在应试教育评价体系顶端俯视众生的小雪。本剧也呈现出人前懂事好学的女生生活中的心理动态,作为优生,夏雪也面临着除学习成绩外很多方面的困扰。包括青春期情感萌动,父母离异的阴影。夏雪这个人物的展现是很全面的。同学家长面前的自得和面临破碎家庭的无助、叛逆使得夏雪这个人物内在人格冲突很饱满。同时,剧中人物的经历也告诉我们对于学生除了学习成绩,还有很多维度的问题需要我们关注。而现实往往是一个学生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的教育、引导就很容易被轻视和忽略。而作为学生,我们也时常以为,学习好了就万事大吉。

然而人的发展,真的太复杂了。

小雨的戏份就没那么重,或者说,那时候和小雨同龄的孩子还不具备共鸣的能力,所以答主也是在勉强回忆自己小时候来理解这个人物,所以感觉并没有哥哥姐姐深。除了有感于小雨的天真可爱外,也由衷地关切小雨面临着的长大的点点滴滴,和朵朵之间小孩儿式最单纯的感情,和习惯性的善良让小雨这个孩子很是讨喜。这也就使得小雨生活中消极面呈现出来的时候更加令观众心疼。尤其是亲妈marry来用物质与夏东海抢夺小雨的时候,答主看到的是一个夹在父母和两个家中间的可怜小孩儿。夏东海的心在滴血,小雨的心也是迷茫慌张的。父母离异给家庭、子女带来的伤害是深远沉重的。

孩子,却是无辜的。我也不知道剧中小雨现在怎么样了,也快上高中了吧。

胡一统和marry

这两个人经济水平、社会地位可谓是天差地别。但这两个人最为相似的,就是皆为单亲分离后的独居一方,都与前配偶和亲生子女保持着重要的生活、情感联系。

胡一统作为一个loser,他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在证明刘梅离开他是对的,思维大条,溺爱孩子的他确实不如夏东海更有当好爸爸的能力。他好面子,却又没有足够的硬实力。这让他在儿子面前树立高大形象的目标屡屡受挫。

marry正好相反,她是典型的成功人士,女强人,深谙西方精英社会那一套,自认为比刘梅甚至绝大多数中国家长更能培养一个成功子女,比如她给小雨填鸭式的“精英教育”就证明了这一点。而marry的致命缺点简而言之就是“除了钱什么都没有”,除了金钱,她实在拿不出什么有力的武器,给小雪买国外奢侈服装不符合中国国情也让人啼笑皆非。

其实这两个人无论经济能力强弱,在爱孩子的能力这方面,他们都是弱者,你可以指责胡一统浮夸不稳重、没有什么可以教孩子的。也可以看不惯marry一副美分情调,拿钱当棒子。

可不要忘了,作为离异且独居的一方,他们对于孩子的需求,其实更为迫切,他们的爱,不应该因为能力的缺失而被否认。正如marry首次上线那集说的

“请对一个失败的母亲宽容一点/(ㄒoㄒ)/~”

夏东海、刘梅以及孩子们对于这两位有些尴尬亲人时不常流露的关心(如春节那一集),让人心里一暖。

爷爷和姥姥

真是巧啊,答主的爷爷和文兴宇爷爷塑造的老人形象也很相似啊。其实无论是《我爱我家》中的付明老爷子还是夏爷爷,文兴宇老先生对于这类角色的把握十分到位。同是保守落后,文兴宇能把保守落后演出《我爱我家》那个时代的感觉,也能演出21世纪的感觉,这可不是仅仅把付明老人的身份换成老夏再把同样的词说一遍那么简单。其实众多家庭的老爷子都这样:明明从心底不认同后辈的思想作为,也不愿意理解,但是他们就是努力地想做出自己都懂的样子,领导欲很强,时不时宣传点旧思想,耍个老脾气,简直比小孩子还不好对付。

文兴宇爷爷完成本剧的前两部后就不幸去世了,这也是后作明显烂尾的重要原因。

我爱文兴宇爷爷。

有一个老顽固的爷爷,就肯定有一个认老理儿护短的姥姥,答主必需要说的是,从小到大面对父辈的武力胁迫,姥姥那就是观音菩萨般的存在啊。娇惯孩子,实惠过日子,动不动就把“我们那时候啊-----”挂在嘴边。姥姥就是我们的姥姥,就是你我的姥姥,不管她懂不懂教育,但是少了她孩子就是过不好。

哈哈,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一下老吴头儿这个角色,简直把人笑岔气。一句“薅哇油”魔性的英语实在让人憋不住,还有硬是要下棋赌气,答主敢说你们生活中绝对见过这种老爷子。

---------------------------------------------------------终于到总结了----------------------------------------------------------------

说真的,无论是搞笑还是感动的情节,我能举出的真是太多太多。

小雨和二胖拉着老爸决斗,最后两个爸爸抱着自己睡着的儿子,"爸,谁赢了?"

两个爸爸不约而同地说“当然是我啊”简直泪奔,这两个孩子多幸福啊。

夏东海带着刘星和编辑先生还有他的女儿在一起画画,刘星把自己的妈妈打人时的样子画得又丑又凶,是夏东海加了一副妈妈打完人以后躲在房间里哭的画。

键盘气嘟嘟地说“她妈对我有偏见”

小雨大声喊“朵朵,i love you!”尽管他并不懂什么是爱。

我知道,我没办法完全脱离自己同为子女的立场,我的爸爸妈妈也同样不能脱离自己为人父母的立场,所以,我们看这个剧,是投入了感情的,是有更深层次的感受的。

额外说一句,那些冷冷地说《家有儿女》不如《我爱我家》不如《成长的烦恼》的剧评家,我不想再争论了,喜剧水平确实有差距,切入点更小,且文兴宇老人去世后,夏雪换角后,续篇烂尾也是事实。

《家有儿女》也许不是最好的家庭情景喜剧,但是剧组满满的诚意是不容否认的,这在现今中国喜剧不是把一个梗炒得死去活来,或者就是找一票小丑作跳梁之态的所谓喜剧世界里,简直完爆众生啊。

再者,这部剧的情感价值,在当年同龄的我们中,是不可估量的。

真不理解这样的剧还贬低,我看不惯,相信真正看过的,都说这是一部不错的喜剧,不说冠绝天下,至少,它是优秀的。

上一句戏剧的谚语:喜剧让人发笑,但好的喜剧,是让观众笑了以后,有思考的。

《家有儿女》并没有《爱情公寓》或者《跑男》让我那么乐不可支,但我肯定在我的脑海里《家有》的印象肯定比后两个深。

《家有儿女》不仅仅是让你笑一下而已。主创们是带着责任感来创作的。它引发了我们对于中国家庭教育,父母之道,儿女之道的思考,既不封建专治,也不下跪西洋。说真的,我觉得美帝的教育理念是可以借鉴的,传统的中式教育确实存在着偏颇,缺乏理解共情的硬伤。但我国又不可能完全照搬那一套东西,夏东海是一个很棒的实践者,理解西方教育理念的同时,也在努力地同中国国情结合起来。那些说夏东海就是照搬美国教育的不是红卫兵癌晚期就是没好好看剧。

再说。

当年,我很讨厌刘梅,很同情刘星,觉得中国家长坏,中国教育坏。

但现在长大了,回头再看,我觉得作为一个儿子,刘星应该用自己的表现替母亲在一个重组家庭中拔份而不是惹麻烦。

应试教育好不好关我屁事,我只知道如果自己不好好学习,受伤的是我妈妈。

一个男孩或者是一个男人,只要你脑袋上有“男”这个字,就不能允许你爱的人受伤害。

同时,答主的老妈在看了剧中刘星的遭遇后,也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慢慢地开始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站在答主的角度想问题,言语的攻击性几乎消失了。

然而我爷爷还是老样子哈哈,年纪大了变不过来了。

答主和父母都在这部剧里找到了更好的自己。

父母终归是善良的,即使是鼠标爸那样的混蛋暴力狂。

我相信大多数父母是不赞成那样殴打孩子的。

《家有儿女》让我真正理解了那句被说了不知道多少次的话。

爸爸妈妈是为你好。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奔驰维权女车主被人爆出黑料? 
  如何评价来自美国的百人信《拯救来自美国,中国和全球的生命》? 
  我一直很困惑一件事情,我的父亲从不尊重我,各位认为这是正常的父亲吗? 
  如何看待ISIS绑架和拍卖中国挪威人质事件? 
  如何看待国内普遍存在的「外行指导内行」现象? 
  我不是一个优秀的人,我就没有资格教育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了吗? 
  为什么多数中国父母有很强的控制欲,并且丝毫不懂得尊重子女呢? 
  如何看待高三女孩为拒学医喝致死毒药? 
  父母控制欲太强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如何评价「霍顿讥讽孙杨只是赢了个嗑药的骗子」? 

前一个讨论
台湾为何说自己是「中华文化正统之所在」?
下一个讨论
有哪些令人眼前一亮的 FGO 卡面?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