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MJ第二次复出是个错误,认为本来98年最后一投是一个完美的结局,不应该破坏,认为MJ二次复出是走下了神坛。
可说真的奇才乔丹某种程度上是给神的神迹再添上了一笔,也让我们更加明白神为什么是神。
先看数据吧。
MJ复出之后2001年十月底开始打头一场,63年出生他这时候已经38岁了。然后直到第二年二月份他第一次受伤的前一场,这五十二场比赛他场均数据是这样的:
得分 24.6 篮板6.0 助攻5.4 抢断1.5 盖帽0.5 命中率41.1% 上场36分46秒
然后其中有四场上场不足30分钟,更有两场不满20分钟,如果去掉这四场,那么
得分25.4 篮板6.2 助攻5.6 抢断1.5 盖帽0.5 命中率41.4% 上场时间37分54秒
世纪初那会儿不比现在,节奏低,防守强度高,我们看看这个赛季结束的得分榜
除了巅峰AI一骑绝尘,第二高的仍在巅峰的shaq也就不过27分出头。
如果MJ后面的表现和伤前大致持平,最后保持25.4/6.2/5.6/1.5/0.5的场均表现
那么他大概刚好比kobe高一点点在得分榜第六名,而且是联盟仅有的三个25/5/5+的球员,另外俩是巅峰(划重点)tmac和上升中的kobe。
乔大爷当时可都三十八九了。要知道就这五十来场比赛里面,还有五场40+,一场50+。
三十八岁高龄!要知道这赛季全明星赛上乔大爷可是扣篮都扣飞了一个的。
一个离开职业赛场三年的大爷,刚回到联盟立即仍然是最顶尖的那么两三个外线球员之一,还能更传奇一点么?
数据以外,我们看比赛。
如前所述,乔大爷已经扣篮都不保证成功了,用赛季前陪练的某球员的评价就是球打的不错但已经没有在篮筐以上打球("play above the rim")的能力。弹跳在NBA语境下已经不能用差来形容了。那么MJ靠的啥拿场均25分呢?
快,技术。
我们知道其实中文所谓的快,分到英文里面一方面是quick,一方面是fast。前者是你启动快变速快,后者是绝对速度值高。我们说的第一步快,说的就是前者,所谓quickness。MJ即便在三十八九的高龄,虽然速度是没剩什么了,但quickness仍然不错,底线是,第一步仍然有相当的威胁(作为对比,想想我们kobe最后一年甚至最后几年因为第一步不行被防守者占了多少便宜),至少能形成明显的牵制。
那么MJ就是凭借着这几乎仅有的身体素质里仍拿得出手的部分,结合出神入化的脚步,假动作,对防守的阅读,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各种中距离跳投机会,无论是运球后投篮还是启动或变向后的急停跳投,还是背身的转身后仰,在场均命中不到六个罚篮和几乎忽略不计的三分的艰苦环境下,生生刷出来每场25分。
作为一个高级篮球爱好者和一对一技术钻研了二十来年的技术派,看MJ第二次复出的比赛集锦简直是巨大的享受,无论从学习上还是欣赏上。你可以看到MJ简直把防守者当扯线木偶一样打,眼看着进攻动作交代的无比干净利落,自己做什么,对方会怎样反应,自己再怎么做,一切在他掌握,直到坠入他的陷阱被他创造出无有效干扰(所谓uncontested)跳投的出手机会。
扯线木偶。。。原来这才叫吊打啊,像扯线木偶被吊起来那样打。
这些年有个流行的说法叫退潮时才能看到谁在裸泳。在MJ身上,就是当乔大爷扣篮都费劲的时候,你才能看出来他的技术有多么的炉火纯青。乔大爷之所以是唯一的真神,固然因为他第一流的身体天赋,但技术,好胜心,对比赛的态度,一样是无与伦比的。而第二次复出时拖着残躯时的表现,就是最好的对照组。
我个人是kobe的铁粉,08,09,10年总决赛都至少有去现场看了一次,09年和10年都非常幸运的亲眼目睹了kobe捧起奥布莱恩杯。16年kobe的退役赛也有幸在前排陪他砍了六十分。说这些不是为了炫耀,是为了证明确实是kobe铁粉避免友军误伤。
然后我得承认,即便单独论技术,kobe除了三分,和mj也是有一点点差距的。俩人的球看得越多,这个结论就越清楚。尤其是看乔大爷在奇才的球。作为一个刻苦钻研个人技术,水平在非专业人士里也算不错的高级爱好者,我看着MJ那一个个一打一,真的是一个多余动作没有,一个低效动作没有,每个动作的意图,隔着屏幕都看得清清楚楚,好比一个棋界高手在教育小学生(库里我不是说你啊),每一招都攻其必救,就在救不过来那一招上痛下杀手,不多不少,用最少的时间空间和体能,完成杀招。顺便说一句,现役球员里面,哈登也是此道高手,当然坏处就是观赏性就稍微差了点,从娱乐角度。
尤其要说的是MJ的跳投。
如果说截至98年,MJ的后仰跳投仍然是有空间最好,没空间也无所谓,等防守的掉下去再出手也不迟的吃身体天赋的话,那么二次复出时MJ的跳投,就是如何用技术弥补身体来得分的最好的诠释,没有之一。
扣篮都扣不利索的人也就没必要谈什么滞空了,不能拼弹跳晚出手等人掉下去,那就只好让人起不来或者还没起来就投球出去。而考虑到MJ身体素质上整体的落后,他创造的无有效干扰投篮窗口其实相当短。而对应的MJ也对自己的动作进行了调整,具体说来,就是出手极快,弧度恰好,动作极稳;而出手快又不是因为强行推高节奏,而是因为动作简练有效到了极致,因为流畅而快,虽然用时短,起球到出手交代得清清楚楚,因此命中率仍算可用(42左右大概和同年vince carter持平,比kobe(46.9%),tmac(45.1%)低一些,高于AI的39.8%)。
最有代表性体现MJ这时候投篮牛逼的,是2003年全明星赛加时赛中面对马里昂的一对一制胜球。在左边罚篮线尽头(所谓horn)外接球,面对知名大马猴,身高臂展弹跳弹速力量俱佳的可以说当时西部第一外线防守人,面框向左交叉步启动后变背身,然后拉球后转身接右手运球向底线启动突破,把对方重心引到略低后第二次运球后立即急停后仰跳投,接近最高点时几乎盯着对方糊脸防守,超高弧线把球投出空心入筐。考虑到两边悬殊的身体素质差异,考虑到马里昂本身的防守技术也相当不俗,这基本上是用技术弥补身体来提高得分能力的巅峰了。
更新,动图不会做,截屏录了俩视频。
https://www.zhihu.com/video/1147264986467340288
说歪一句,也就是这球,当然也有之后和一些身体天赋一流的高手过招的经验,坚定了我一直到现在每到球场必练投篮的决心。只要你有篮有技术,身体差距真的不是问题。题外话扯远了。
所以回到问题最初,如何评价奇才时的乔丹?
简单一句话,
这是神在用另一种方式展示神迹。
哦对了,三十八岁到四十岁了,第一步还能过很多nba先发小前锋呢,这也是身体天赋上的一个神迹吧!
更新: 下面是在乔丹84-85新秀赛季期间,拉里伯德面对记者采访时对乔丹的评价的视频。伯德在这时就断言,即便把乔丹的弹跳能力拿掉,他也会是个伟大的球员:
“You take away his jumping ability, he can still be a great player.”
https://www.zhihu.com/video/1149864374482235392十八年后,乔丹用赛场表现告诉大家,伯德的眼光确实毒!
克劳备忘录也好,凯南电报也好,有两大共同点。首先,都是以现实主义的眼光去分析双方的关系。然后,给出的建议都是阳谋,并不是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执行起来需要的不是鸡鸣狗盗的小聪明,而是惊人的意志力。
而美国现在战略界现实主义被边缘化,我推测,布热津斯基,基辛格那帮人应该写过不少。不过没所谓,美国能执行大战略的时代过去了。现在这一代精英上半年能管下半年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一个需要两代人以上持之以恒去完成的大战略,搞出来他们也执行不了。
冷战时期,从杜鲁门艾森豪威尔到肯尼迪尼克松,最后到李根老布什,个人性格和政治偏好差距不要太大,但是都忠实地完成了他们历史任务,沿着围堵政策做下去。这种战略定力和延续性,世间少见。在中国领导集团上能看见一些相似的东西,但是我们离得距离太近,反而看不清。但在美国精英层身上完全看不到这一点。
个人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