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司马不忌的评价:现在影托挺敬业的。
半夜去赶《后会无期》的首映场,倒不是因为导演是韩寒,而是因为最近几天从官媒到大V们的努力,其红唇白齿众口一词的宣传,对于一部小成本制作的电影来说,极其罕见,使得我有一种试图探究人性差异和审美情趣的冲动。
翠苑电影大世界是杭州号称五星级的影院,《后会无期》首映场安排了二个影厅。临近开场,尚有余票出售,进到6号大影厅坐下正好开映,尚有1/5空余座位。
画面开始出现,杂乱的野外场景,伴随着陈柏霖五分钟之久带口音的旁白,实在令人无法不联想到《一座城池》的房祖名。观众席上有几位发出了二次不合时宜的响亮笑声,令人诧异……
大概的情节是酱紫的:冯绍峰和弱智的弟弟穷极无聊,打算开车送当地的乡村教师陈柏霖去西部某地当另一个乡村学校的老师,行程横跨整个中国。出发前,特意把自己家的房子给点着了,顺带还引爆了煤气罐连着隔壁邻居的房子一起消灭了,也不知道为什么,说一句家乡不要了就出发了。
出发半道上夜宿小旅店,偶遇仙人跳钓鱼女贼王珞丹,嫖娼变成了畅谈人生理想,突遇查房齐齐跑路,还把自己弟弟给拉下了,冯绍峰很潇洒地表示,继续走,弟弟就不要了。编剧很努力的设计了几句台词就把王珞丹前后十分钟的打酱油出镜结束了。贾樟柯扮演的诈骗地痞居然满口哲学,一个镜头搞掂再也不见了,让贾樟柯小小的过了一把瘾。
冯绍峰顺道去找自己从十岁开始通信十九年之久的爱慕女友,首次见面二话不说居然先打一局台球热身,冯绍峰开球不进,袁泉一边清台一边居然慢条斯理地说,其实我是你同父异母的妹妹,卧槽,真是你妹的。
哦,对了,前面还有一场也是半道上去看望邻居小妹陈乔恩,几句对白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只记得陈乔恩皮笑肉不笑地“呵呵”地冷笑了二声,倒是挺符合中学生的胃口。
再后来就是迷路荒山遇到了广东摩托车手钟汉良,说实在的,我是回到家在电脑上才认出这个昔日的帅哥,在电影中完全是一副宁波犀利哥的打扮,满口人生哲理居然还把冯绍峰的车给骗走开跑了。
最后冯绍峰和陈柏霖站在失事的火箭残骸旁商量,这条半路上捡到的狗应该归谁?二人分手各走各路,也没看出这狗究竟跟了谁跑了……
整部电影看完,客观地说,完全没有故事情节,也无法找到故事发展的脉络,所有演员不需要名字,就是一个乡村老师陈柏霖和另一个无业人员冯绍峰的一场莫名其妙的旅行日记,全过程估计不超过七天。其余的演员均属于打酱油,露个脸说几句台词就闪人,再也不见踪迹,连冯绍峰自己的亲弟弟半道搞丢都不需要回去找找……
电影场景灰暗陈旧,除了在大海上的一只小船看上去稍稍有些视野,其余皆逼仄狭小。人物造型基本上属于民工盲流的各种升级版,服装道具比《一座城池》略有进步,直接取材于某个建筑工地的施工单位退场之后的民工宿舍。
不合情理的穿帮情节较多,比较典型的是冯绍峰和陈柏霖刚打算表演一场武打互殴戏,突然天雷滚滚二人愕然,一会儿身后的山那边窜出了一颗航天火箭……昏倒,编剧就不知道光速和音速的差别有多大吗?应该是先看到后听到才对吧?
说好的公路片,其实车子完全就没有跑在公路上,要么是跑在似路非路尘土飞扬的荒山里,要么是跑在机场的飞机跑道上,再就是跑在了卫星火箭发射场……正儿八经的路就没见过,因为没有路标没有双黄线没有车辆交汇没有红绿灯,连个加油站都是无人服务的随便你自己加多少……
最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影院座位中某个小团体,居然经常整齐地发出莫名其妙的笑场声,尤以冯绍峰开车和陈柏霖畅谈的那场戏最为典型,二人忽然发出一声惊呼,画面全黑。说时迟那时快,那个小团体又发出爆笑声,俺正纳闷奇怪笑什么?画面转亮,原来是车子碰到了一条小狗。我靠,尼玛的这些笑场的不会是传说中的影托吧?
电影结束歌声响起,剧场灯光全亮,演职员表滚动完毕,观众陆续起身离场,俺多了一个心眼,站在银幕旁回望观众席。果然,笑场的那些十数个观众整齐地端坐不动,丝毫看不出打算离场的意思,再细问服务员,说是某单位的团体票……
靠,不会吧?如今这年头电影上线都要雇托了?难怪《后会无期》试映场后,知名营销大V@作业本影评:“35次小笑,6次大笑,成了”。我怀疑作业本观看的时候肯定思想开小差,查数还缺斤短两了。
整部《后会无期》严重缺乏画面感,基本上靠微薄段子谐音对白支撑场面,如果作为一部广播剧,应该还算是佼佼者。
至于演员,客观地评价,冯绍峰和陈柏霖的表演还算是中规中矩,尽力了。作为成名演员,能够在这样的剧本条件下如此卖力,对得起友情出演的价码了。其他演员,可有可无,换谁演都不会差别很大,毕竟只是几分钟打个酱油的戏份,随便找个礼拜天跑来片场客串一下的事情,一二天时间五六句台词的工作量,应该毫无压力。
电影插曲倒是有好几首,好不好听是其次的,反正如果你不仔细看字幕,就不可能听得懂唱的究竟是什么。曲目品种较为复杂,有进行曲,有说唱RAP,还有流行曲调。各个电影插曲和剧情也完全不搭调,安排得比较随意,说不定啥时候就冷不丁地唱了起来,如果你是歌迷,建议你在观看的时候不要随意离场拉尿,免得遗漏了某段乐曲。
制片方号称的五千万投资,在电影中完全看不出痕迹,一辆汽车,二个外景场地,连主演带客串七八个演员,不搭外景,没有像样的道具,没有人数众多的群众场面,没有后期特效制作,实在看不出那五千万都花在了哪里?
难怪散场后走在前面的小两口闹起了别扭,只看到小伙子厚皮厚脸的在赌咒发誓:以后保证再也不看国产电影了,你消消气……
谢邀
先说结论,我,仅仅指我,我觉得很糟糕。
我并不会剧透,但我的影评,也许你们不会喜欢,甚至我自己,也不是很喜欢,我原本也不太想发。
三个年轻人,从大陆的最东边出发,一路西行,他们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见到了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有时候需要一些黑色幽默与自嘲,需要一些对世俗的反抗,同时又屈从于世俗,怀有理想的人有时候也要背弃理想,那些我们憧憬的美好感情,也不暇以失望甚至虚假的面孔来对待我们自身。
我们行走在路上,可能什么都不会明白,但我们最终都能抵达目的地。
这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内心走过的一段长路,曾经我们以为心比天高,但是我们最终发现,天永远比心要高,曾经我们以为终成眷属,可我们明明又经历了许多的不得善终。
我们一度奋力的锤击现实这堵墙,但最终,我们中的一些人,总会匍匐在墙下。
所以有时候,我们需要说点儿什么,做点儿什么,让我们发一些声音。
这是韩寒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他就像一个握着宝剑的我们,所以很多年轻人喜欢韩寒,是因为韩寒在理想与世俗间,努力的帮我们寻找答案。
这一次,韩寒也试图将这种情怀体现在胶片上,看这部电影的大多数人,可能不会喜欢《小时代》,有人说,需要一部电影来告诉世人,青年人还是需要声音的,玻璃房子与法式简餐,并不是我们平凡人的故事,我们需要三个落魄的年轻人,一同带着我们上路。
那么所有这些情怀,我相信韩寒的本意就是用一部电影去完美的诠释。
在这些清晰,精致,并且漂亮的空镜头,远景与俯拍之中。
但这些,这些我上面所说的东西,都是文字。
这不是电影。
电影,不是散文。
如果作为叙事诗或者散文,这兴许是一部佳作,但作为电影,它非常的,非常的不合格。
失望,糟糕,无趣,说教。
我写到这,无非是在说,我理解韩寒的立意,他的情怀也毫无问题,可落实在胶片上,落实在电影表现上,充满了说教味道与沉闷的叙事节奏,所以它失败了。
我并不否认,我也喜欢韩寒,我甚至有他当年签名的书,上面写着送给朱炫,我与我的大多数朋友们,都对这部电影寄予希望,我们等着首映的日子很久很久,但我不得不失望的说,这部电影不好看,不,它糟糕透了,而作为韩寒的一名喜爱者,我也将尽我所能的去分析这种糟糕之处。
我不认为喜欢韩寒,就应该喜欢他的所有作品。
我也不认为,韩寒是一个欣赏这种行为的人。
1. 句子到了
时间在这部电影里看起来几乎无限的长,它没有剧烈的冲突,也没有强烈的动机,他只是一群人,上路了,他们开车,他们交谈。
他们遇见了一些人,然后他们与这些人交谈。
但这种交谈又绝非伍迪艾伦式的,它没有对抗,也没有观点,它只是不断的在下结论,它告诉你,你没有观过,哪有世界观,它告诉你,小孩子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它还说,喜欢就是放肆,但爱就是克制。
这些话本身非常好,是很好的句子,可在电影中,你不能只是简单的让剧中人如同教书一样,直白的念出来。
这些作为主旨,并没有通过一个事件来体现,甚至无从讨论,只是剧中人坐在车里,站在街上,他们突然的,直接的,冒出这些句子,这就像你买了一本三国志名人名言,没有打斗也没有辕门射戟,只有他们说过的人生句子,第一章,刘备:莫以善小而不为。
这种说教对于我们这样已经有了辨别能力的观众看来,是不适的。
我们在观影的过程中,甚至产生了等句子的念头,前期营销植入的大量优美句子,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念出来,贾樟柯与冯绍峰对话,王珞丹与陈柏霖对话,没有推搡也没有道具,他们只是面对面站着,你一句,我一句。
句子到了,我听到了,我在看电影的时候,这样想。
2. 沉闷的叙事技巧
文学与编剧最大的不同在于故事本身,而不是语言魅力。
当冯绍峰遇见袁泉时,也许在书中,我们会写(我会避免剧透),冯绍峰走进了什么地方,在一种怎样的灯光下,看见了袁泉,那一刻如何如何,随后袁泉怎样怎样,他们来到台球桌边,冯绍峰心里怎样怎样,随后,袁泉说。
但是电影镜头中,非常简单,冯绍峰走进了,两个人简单的互动,来到台球桌边,袁泉开始说,真的说,没有任何其他杂质的,一边打台球,一边把冯绍峰的身世交代了,他的爱情在袁泉的念白中,完成了希望到破灭,这一段我认为是将冯绍峰从勇猛浩瀚哥拉回平凡青年的最佳时机。
但是却只有袁泉的念白。
这样的念白就像有人翻开一本书,在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然后怎么了。
这里面涌动的情绪,对于爱情以及英雄梦的破灭,没有体现在画面上。
电影是一个无法让你直白表现人物内心的东西,它需要动作,以及冲突。
我虽然理解了冯绍峰的想法,可我知道,电影仅仅是理解是不够的,如果我是为了了解这个道理,这件事,我看书就好了。
我看电影,是希望我想看到这里面的画面。
相同的情况还出现在钟汉良的故事里,钟汉良就这样,把头盔放在车上,说完了自己和老婆的故事,说完了就是完了,就这样,导演甚至懒得用一个闪回去演绎。
这部电影本质不是一群人在演绎故事,而是一群人在讲故事。
3. 角色设定
陈柏霖的角色江河,实在太沉闷,这是一个几乎昏睡的角色,实际上沉默的角色不是没有,但陈柏霖的江河,却实实在在的没有发挥,他缺少《蓝色大门》时代的灵气与稚气,只剩下了别扭。
我知道江河是一个局促又温柔的人,可电影大多时候只是通过他的沉默来表现,而他的面部表情几乎没有变化,导演在要这个镜头时,对演员似乎没有太大的要求。
他就像你的一个聊不到一起的朋友,你偏偏又要和他踏上一段悠长的旅途。
你们尴尬的不知道说什么好,电影却在进行。
全篇我觉得就孔连顺还挺有意思,他只是个龙套,且是这部电影里,唯一的哑巴。
4. 散漫
电影里一共出现了四个故事,陈乔恩,王珞丹,袁泉,钟汉良,他们分别是小演员,骗子(或妓女),台球室老板(多年笔友),热血驴友。
初期的陈乔恩,大抵是想体现小人物在奋斗中的无奈,她的几次错位设计也很明显交代了导演的思路,但整个故事,就是从片场的这头,走到那头的一段对话,过于安静的处理,即便有一些颇有心思,也拯救不了整个故事的无味。
王珞丹是唯一有互动的故事,出现了陈柏霖与王珞丹在房间里的互动,这种互动也是全片,唯一的,让我们觉得还算是好看的地方,冯绍峰腿麻了到追至加油站,这个故事至少是可看的。
袁泉就是台球室的对话,无味。
钟汉良引出了卫星,他的那一段我的梦想是一颗卫星,本是一段热血的演讲,即便他的广东话发音,甚至别有一番风味,但仍然差强人意,不过最后的翻转,让这个故事至少值得有个回念。
我相信四个演员都不是那种不会演戏的演员,但故事本身就是这样。
这应该是导演的问题。
更不要提,前期的胡生,最后就这样丢了,这简直是一个令人发指的别扭。
王珞丹的故事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亢奋点,没有起伏与波澜,我们追随着导演的镜头,似乎一直在一条笔直的,没有急转弯也没有发卡弯的公路上。
什么叫散漫
就是有一天,我们去西藏,看见广阔的天与无穷的海,真的好美。
可让我们看整整一个月,我们会觉得痛苦。
因为它只有这些。
5 笑点
很多人说很好笑,所以是有趣的,精彩的喜剧片。
我并不认为韩岳父是想拍一部喜剧片,就像我开篇说的,他必然有他的情怀,他要展现这些情怀,是他的骨架,笑点只是轻松的点缀,这绝不该是喜剧片。
非常好理解的是,就像韩寒的一些小说,在那些句与句之间,我们总会会心一笑,回味这用词的趣味性。
但我们都知道,我们不是在看笑话大王,也不是在看某个喜剧故事。
有人说,那就是荒诞公路片?
荒诞不是段子。
这些诸如包夜就是包日,命硬不知道,命根子一定硬的段子,我首先不说这些段子本身高明与否,我也不想说,但我明白的是,这些段子原本是服务于故事主题的。
现在却被当成了主题。
我在微博看见有人数段子,说这是好片子。
如果韩寒的电影是这样,我无言以对,我并不认为曾经那些在课桌底下看他小说的人,只是为了笑笑。
6.精致的亮点
韩寒精致的部分,如果不考虑骨架破碎的话,一些细节是非常戳人的,我们会很喜欢。
那首《女儿国》,我觉得简直完美。
初期陈乔恩故事中,枪声与刑场的女学生,富有意义,而这个意义是很棒的。
甚至包括王珞丹的手机铃声,而陈柏霖翻译的时候,台词与人物的呼应,这里面儿有诗意的浪漫,我是不介意在电影中看见这些在专业人士眼中,比较蹩脚的东西的,因为我确实喜欢,但这些东西不能左右整个电影,灵性是细碎的,一闪即灭的。
温水煮青蛙并不好,这个层次太简单,太直白,不够巧妙。
大概只记得这么多了。
7. 到最后了,说点自己心里话。
这部电影上映之前,大家都在捧,说捧显得不尊重,我相信有很多人是真心喜欢,他们梳理了韩寒的路程,甚至还有朴树,我也爱朴树,说实在的,我有很高的期待,我很希望这部电影打败《小时代》,因为我喜欢他的立意,但是出来这样的东西,我会觉得很难堪。
我大概难过的是,这部电影韩寒拍得很糟糕,而我原本希望它会是一部精彩的作品。
很多人只是因为喜欢韩寒,就在这部电影里寻找各种亮点,段子好笑,镜头好,明星漂亮,所以电影好。
我不否认有些人是真的这么想。
但我大抵认为,韩寒不会是希望这样一份回答。
作为小说家,韩寒是个不错的人,曾经我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说,那个写书出名的小孩儿,不会有出息,是个垃圾,我很不服,后来韩寒做到了,我明白这个世界,年轻人是可以做一些,你们不让做的事情的。
但是作为电影导演,韩寒这部作品,很糟糕,我不喜欢他的这部电影。
这是我对韩寒的敬意,就是说出我的心里话。
以上,仅仅是我个人观点。
完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于商业用途。
PS:不论如何,我建议大家去电影院看完再想,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看法,这部现象级的电影,参与其中,也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
当一切境遇都糟透了时,你将如何
---评电影《后会无期》的逻辑结构
=====================================================================
同样是英语课,在初中听得昏昏欲睡,在你工作后GMAT想上750,然后上高排位商校、走向人生另一个高度时你就听得精神抖擞。当你不明白主线和目的时,一切都不好了起来。治病救人,提纲挈领,那么我就来简单说下这部电影的内部逻辑结构:
电影一般来说都有一个外部主线和内部主线,作为一部公路片,《后》的外部主线很简单,就是两个人的公路旅程;那么其内部主线是什么呢?所有零散故事和人性张力所依附的核心骨架是什么呢?
目前大多数的影评对这部电影的理解有两个层次:
最浅表的一个层次这部电影是个段子合集,韩寒就这点才能,也是和他微博上给人感觉一致的,“很韩寒”。这是显而易见的,也是最大部分人群看完这个电影后的感受。
这个角度还不够。论证:如果是段子合集,那么这部电影的目的是让我们在这个闷热的夏季开心一下。但是这些段子让你微笑、大笑了那么多次以后你为什么还是开心不起来?笑得是脸,为什么不是心?
再深一个层次是无奈和悲凉,正如“夏河”评论,这部电影让你明白“大多数人的一生会与理想背道而驰,最终走向一条平凡之路”。(这个评论甚至是出品人之一的路金波认可的,这看出韩寒的独断和自信。)
这个角度也不够。论证:1、这还是韩寒嘛?2、结尾拯救饿了世界、牛逼哄哄还抱得美人归的江河怎么回事?
前一个层次的理解与你的情感不合,后一个层次的理解与你的理智不合。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能力的不足就停止思考,那么这次放肆之旅,这么多伤心笑语的真实主线是什么?
显而易见的是,《后》情节上讲两个男人遇到的各种糟糕境遇:没有混出来的发小,仙人跳,爱上的人或者是妓女或者是骗子,丢失同伴,引以为傲的父亲原来是混蛋,梦中情是兄妹,钱被偷了,车被骗了,然后火箭发射也能摔了,报名也赶不上了,都走了朋友也打架了,甚至“拍张合影都拍不齐”。。。所以,电影给出了尽量清晰的主线问题,就是:当一切境遇都糟透了时,你将如何。只不过有迷惑性的是到底是谁在回答这个问题,或者说片中的主角到底是谁?
如果回答是马浩汉,那么你就没有懂,你可能理解到了段子,也可能感受到了悲凉;那么是江河嘛?你就接近懂了。
就像胡生在片子一开始所说,“两个他佩服的人”,片子的主角江河是正面一号,马浩汉是反面一号。对于遇到的共同的境遇他们截然不同的态度造就了不同的结果。类似的境遇下江河和马浩汉不同的反应正像一条双螺旋,一阴一阳,电影中所有的其他都依附这清晰的螺旋结构向前发展。
1、马浩汉其实就是马好汉。是的,他演的就是一个好汉,他“正面积极”,重意气,行动力强,有“自信”,“朋友多”,“不轻信人”,重要的他“追求成功“。他勇于冒险,只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的性格特征,他的所做所为,基本上就是我们这个社会,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学校一直在教育我们成为的那种人,我们也“被相信”如果我们努力做到这些,那么我们就会出任CEO,就任董事长,迎娶小野,走向人生巅峰。。。(你去看冯的微博,有条累得狗样,直接说自己是“好汉)
但是在直接经验上, 当我们怀着美好的愿望走向出门,就像电影中出发时,现实世界就开始打击我们---甚至“烧一栋房子都烧不倒”、拍一个合影都拍不好。。。但我们不会那么容易被打倒,我们像马好汉一样屡败屡战,错过了发小错过了幸福,丢失了兄弟,碰到了仙人跳,钱被偷了,甚至引以为傲的父亲原来是混蛋,像歌里唱的梦中情人还真他妈是兄妹!这个时候,我们和马好汉一样,所有的自信基本消逝不见了,我们还能干嘛呢?马好汉真是好汉,他在车里唱起了歌来!如果你懂这个故事,这时候你不能够压抑自己的眼泪。(你有想过房子烧不倒、合影也拍不好这些情节到底又什么用?证明韩寒是个白痴、搞点东西来凑时间?)
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他们碰到了“阿吕”,他负责给马好汉最后一击,也暗示了马好汉这条路未来的方向。
2、“活死人”阿吕。阿吕这个角色的作用是给马好汉致命一击。也是韩寒重点想表达的一个角色。阿吕是个“精神导师”或者是“社会公知”。在你失去大部分的希望的时候,我们开始相信他们,如果我们对个人失去希望,他们就是精神导师,如果我们对社会失去希望,他们就扮演“社会公知”。他们来路可疑(看刚出场时他诡异的叫声和装束?江河(就是韩寒自己)对他本能的怀疑);他们说得好听:“你那是生活,我追求自由”、“你世界都没有观过,哪里来的世界观”,“你们的偶像是明星,我的偶像是卫星”“我们看遍了天下,有人甚至不愿意打开一扇窗”;他们做的漂亮:阿吕骑行天下、自由自在,追踪卫星,还把去世的爱人照片印在头盔上。阿吕有爱有想法有经历,他曾经有梦想,被人看不起,但他成功了!追到了所爱的人(可疑),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可疑),于是,脆弱的马好汉找到了新的目标和动力,阿吕说自己的偶像是卫星,他却成立马好汉的偶像。(在江河和阿吕争执时,他甚至偏向阿吕)
25岁以后,我们信任一个人是不容易的,更不要说信仰。
然后发现这样的人却是个冷酷无情的骗子,骗走了你最宝贵的最后的财富。
到这里,和我们很多人一样,马好汉觉得自己有资格对人生做一个总结了,那就是“盖着的青蛙”。(你看他的眼神,他真的绝望了。)
阿吕还活着,但他的心早已死了,他是个活死人,正像传销骗子、“精神导师”或者“社会公知”一样,他还是僵尸,被他咬过的活人也往往变成他那一类,这就是马好汉未来的方向。
离别时,马好汉嘴里嘟囔着“我有很多朋友”、“你不懂这个世界”,他已经在走活死人的路,他留下了马达加斯加,抛下了所有温情和爱。
到这里,马好汉的故事走到了尽头。有人问“尾声”有江河,怎么没有马浩汉。马好汉已经僵尸化了。
(马浩汉,不好演,冯邵峰演的很好!)
阿吕最大的亮点不是说出很多的金句,而是停下车,淡定的把包袱和马达加斯加抱下来,他一点都不紧张,他是个老骗子。
3、江河就是江河,是《逍遥游》遇到北海若以后的江河。他就是韩寒心目中的“女婿”。(八卦一下,在一个专访中,有人说马浩汉帅气、“潇洒”、积极,是不是韩寒心中的“女婿”,他明确说不是) 是本片一号男主角。
韩寒当自在、洒脱和自由。他是反对所有的"成功学”的,在面临艰难境遇时,他心中的“女婿”江河,就是较完满的解决方案:淡定制造、从心尽性。
和现实社会一样,在马好汉的身边,在喧嚣的背景下,江河几无存在感,所以有人说他“是最无关紧要的一个角色”。
在汽车被偷后,江河说,“我不像你那么生气”,马好汉说,“因为车是我的”。这当然是个爆笑点,但真是因为这样嘛?
他是个走他自己路的人。他没有想过有什么大的作为。他也没有说就一辈子做个好的老师。他遇到心中所爱时也表达,分别时也继续走,不舍时也留恋。阿吕在放光彩时对他也没有什么影响(在阿吕的戏中,你会发现,阿吕主要的听众是马浩汉,原因前面说过了),当阿吕开走车子时,他也本能的怀疑。当发现阿吕真的是个骗子时,他还是想“或许他有特别的理由”。比较于马浩汉,他显然没有将阿吕入心,因为他的心里有了人。当一无所有时,他还是想向朋友说明青蛙理论,证明人的主动选择性:当环境刺激时,我们是还能够有选择的自由。他平凡地走自己的路。马浩汉晒钱,江河晒心(苏米的的卡片),这是他认为最宝贵的东西。当一次次充不进马桶时,他也就自然的接受了她。
境遇是糟糕透了,只是如果专注自己的内心,境遇对我们的刺激也就没有那么大了。也许我们能保留爱和信任,保留我们的心,等到时运降临的一刻。这就是江河的答案,也是韩寒的答案。
一只狗和人的不同:你去踢一只狗,他当然会嗷叫一声,然后咬你或者跑掉;你去踢一个人,他有无数种可能的反应,比如笑笑,在你后来不注意时给你一刀。人之所以为人,因为他对同样的外在刺激能有选择不同反应的可能。
一个心里没有沉淀的人,更容易对外部刺激有更直接的反应,点火就着,扇风更旺。
阿吕对马浩汉说,(指着江河 )“他这个人,我看不出来是干什么的”,一个经验丰富的骗子看不出来,其实江河并不高深,他只是坚定的做自己。
没有什么特别的激动,只是在马浩汉说苏米是婊子是才第一次冲动起来。别忘了,他尿的时间最长。
平凡之路是不凡之路:追寻自己内心的声音这是条伟大的道路,无论你处于生命中的哪个阶段,都是值得并且唯一值得你开始追寻的一条路。这条路看似平凡,却伟大不凡。找到了这条路,你就永远也不能将它冲进马桶。
不是说这样的人就能取得世俗的成功,但他是幸福的,他在什么境遇下都坚持辣椒沾面包。
这次他运气不错,这就是结尾的意义。只不过其实这个运气好与坏,对他也没有多大的影响,我们看到他并没有成功后的鸡血状态。
以上为主线。下面说说女人
==========================================================
4、周沫,就是泡沫。无数农村和小镇出来的姑娘泡沫中的一个,他是马浩汉错过的幸福,在主线中她的作用是供后悔。他其实是马浩汉最理想的爱。周沫爱马浩汉,但她也知道她不是他的选择,她尽量保持自尊和矜持。有人说周沫演得很神经质,“呵呵”傻笑莫名其妙。如果你有过经验,知道一个女人爱上你,你给她一个拥抱她就随你天涯海角,但你却不会这样做,她也知道你不会,你就理解她的尴尬。最后她一个转身还没有被他看见。(略,待补充)
5、刘莺莺在主线中的作用是无奈。喜欢就会放肆,是说马浩汉的,爱就是克制,刘莺莺是说自己的。她对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有爱嘛?不知道,但在他们的父亲过世后,原来的通信的目的已经失去,刘莺莺还是继续和马好汉通信,继续看他“放肆”的笔触,见面时克制的表情,克制的告别,说明也许刘莺莺希望永远不要当面见到马浩汉。见到了,也就结束了。马浩汉说说,也许每一个告别都是最后一面。他的内心需要的是和刘莺莺一种疯狂的方式告别,但刘莺莺气场太强了,马浩汉自知无能为力。也许,他只是喜欢,她却是爱。有人说莺莺对浩汉是亲情,不是,亲情是人伦日用中积累起来的感情,他们没有。你再听,好汉上车后的音乐,“女儿情”,圣僧和女儿国王,同样的禁忌之爱。(略,待补充)
6、苏米在主线中的作用是对比。江河,看到了,就抓住了。无论她是骗子还是妓女。她也有自己的意义,一个女性意义,就是女性的成熟(略,待补充)
7、段子。段子在这部电影中的作用,和特效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作用是一样的;同样单薄的外部主线,用段子或者特效来把你摁在电影院的座位上。但同样的,如果你只注意到特效和段子,你肯定觉得这电影莫名其妙。可悲的是这部电影到目前普遍不被理解,段子横行。
8、“金句”和“说教”。这是没有懂,大部分的金句要么是反讽,要么是有所特指。比如说阿吕的部分,是金句“说教”集中的环节,说了5、6个金句,但是你如果你明白阿吕在主线中的作用,是多么的反讽!你心里会真诚的骂娘:去你妈的,人生导师!在比如莺莺的“喜欢和爱”的金句,你能理解莺莺那时候的感情的话,我大男人也要哭了。
9、有人说这个电影故事薄弱。如果你抓住主线,深入到主角的情感内心:就会发现故事不薄弱。信了20多年,你终于发现你引以我傲的父亲其实是个骗子和懦夫;就像那首歌唱的,暗恋的对象还真是她妈的失散多年的兄妹;怀着对所谓理想对象的爱放弃了身边的幸福;男诗人和女骗子的爱情;一个骗子的历程。
10、后会无期。说的是“不要”期望。这部电影的价值就在于它做了减法,却又是进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划时代的一部电影。
11、表演。你明白了这个主线,你再去看一遍电影,表演都不错,也许阿吕稍微有点不纯粹。
(其他情节细节等略,可以说,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都很丰富,这次只讲主线)
献给韩寒,献给江河。献给每一个能给世界和男人带来幸福的女孩。
=============================================================
有人问胡生
12、胡生。胡生就是胡生,不是它父母胡乱的生他,而是他自己胡乱的生活,不去思考,听别人的,没有主见,没有思想,也不如马浩汉那样,马毕竟努力过。胡生就是那种在3个人的团队中随便就丢失了也对整体毫无影响的人。如果不是非常的努力,你我都是胡生。所以看到很多人很介意”不去找“胡生,说“剧情不合理”,拜托,生活不是靠”别人找到你的“。他尽管在电影总露面时间很短,但在现实中至少50%的人是“胡生”。
13、观众。在问到韩和郭的电影的对比时,韩寒曾经很自信的说:“我的观众群和不一样,他们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现在看来,他的这个判断基本上是错误的。从知乎目前的几个高票差评就可以看出来,首先他们不是X时代的影迷,都自称是“十几年的韩粉”。这是很可怕的。韩寒的十年的粉丝还是没有一个基本常识:(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成功人物韩寒是一个真诚的人,他集10多年的生活阅历和思考后的首部电影不可能那么浅薄。这就是“不拍观众的马屁”。不管是谁的粉丝,大部分人还是愿意“胡生”,超出我们的基本知觉一点点,就认为是错的,甚至不愿意做一点努力的思考。
希望韩寒的第二部电影能继续有这份坚持。
===================================================================
14、细节。居然有人说这电影粗糙。。。韩寒对这部电影所有的台词和动作都有严格要求,不让演员发挥。细节亮点无处不在。举例:刘莺莺的那句台词“喜欢就会放肆”,她说得淡淡的,但是,后半句“爱就是克制”是低下头去说的,她没有敢看马浩瀚的眼睛!,等网上有视频了,我去一幕幕截图下来,讲细节,给你讲一个和你看到的完全不同的故事。
15、马达加斯加。马达加斯加的主要作用是说马浩瀚心底的温情。当然还有就是卖萌,吸引观众。大家比较下狗出现前后马浩汉的表情:出现前两人在争执,在一巴掌把小马达扇活过来后,马浩汉表情好像添了个孩子,车内氛围完全不一样了。有人说最后不是马浩汉放弃了小马达,而是小马达自己选的。其实在发现狗以后基本上是马浩瀚抱着它,背着它。 有一天最爱你的人和你说”你自己选跟我还是跟他“。你当然知道,曾经最爱你的人不要你了。那时候,马浩汉就失去了自己。
本来我写的是“狗”,可实在不觉得它是个狗。。。但也不是个人,只好写它名字”马达加斯加“。
===================================================================
16、意义。那么,这部电影有时代价值嘛?也就是说这部电影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很有针对性并且能提醒某些人嘛?通过这几天的大量影评,我们已经发现,有!这部电影已经预言了这一切,这里我们模拟放几个剧本场景:
1)朱浩汉。(猛的把青蛙的锅盖盖上,绝望的瞪着江湖):“你不懂!电影不是这样拍的!这才是真相!
2)阿品。(潇洒的走来走去):“小伙子,电影不是这样拍的,你都没有学过电影,怎么会拍电影”
“你们的偶像是韩寒,我的偶像是。。。。电影真理!”
3)朱浩汉。(拍了拍江湖的肩膀)“你不了解电影怎么拍,我知道怎么拍,我看过很多电影,我知道很多技巧,你多保重吧!唉。。。。”(慢慢走开)
欢迎大家继续创作,不要对说这个电影是垃圾的人真的动怒了,学学江河吧。
发现很多支持和理解的反而是些学生,而很多所谓的“成年人”,到社会上走一些年,对很多事情,包括电影都以为形成了自己的定式,和自己的预期的不一样的就断然否定,”小伙子,你不懂,电影不是这样拍的!“
这样的口气熟悉嘛? 像不像电影里的阿吕或者后期的马浩汉?
这就是这部电影鲜明的时代意义。
(大家如果喜欢进一步交流,我的新浪微博是 橙树花开)
满分5星,给6星,那1分给真诚和心灵相通。
大家聊过的内容我就不聊了,我对《后会无期》最直观的感受是,很明显拍摄的素材量是不够的,甚至不足以支撑剪辑的基本需求。不知道肖洋看到那么可怜的素材量最后是怎么干的活,应该欲哭无泪吧。
总结起来,韩少犯了一个很多自以为自己是昆汀却要拍王家卫电影的影迷型人物第一次摸摄影机时的通病,迷信自己的taste却没有足够的sense,于是像昆汀一样拍了很有限的自以为已经一步到位的素材,使得后期剪辑完全丧失了王家卫式的创作空间,变成了类似电视节目剪辑的工作。事实上,没手艺没sense就得用王家卫式的笨方法,而昆汀的方法真的只适用于电影天才,韩少不是电影天才。
我们从头说起。可能听起来我很苛刻,其实没有摆弄摄影机的sense这事其实并不可怕,大部分人都没有,比如很多刚摸摄影机的学生,甚至有不少吃这碗饭的一辈子也都没有(这种水平的就只能拍电视新闻和综艺啦),我自己我觉得也不是很有。那如果没sense还想搞电影创作该咋办呢?练呗。具体来说,一般都是靠同一个镜头多拍几条,然后剪辑时比对选择,通过积累经验,逐渐提高“脑中构想-绘制分镜-现场拍摄-最终呈现-达到构想的效果”这个链条的sense,最后达到肌肉记忆的熟练技艺。有了肌肉记忆了,起码就是个匠人了吧。至于艺术家,电影这个艺术领域因为技术含量的比重,要求首先得是个匠人然后才能当艺术家。有没有例外?有,比如昆汀,这家伙就是个他妈的不懂任何技艺的天才艺术家。
可惜,我们的韩少并不是昆汀这样的在电影领域的天才艺术家(实际上不用比昆汀了,他距离这世界上大部分吃导演这碗饭的家伙在这方面都差得远),这本不是大事。甚至包括像王家卫一样没有剧本,也完全不算什么大问题,但是明明没有概念还自负到觉得自己有文本有构图(分镜)就足以达到想要的效果,这不仅是天真更是幼稚了。
对于《后会无期》我无意聊文本层面的事情,因为确实挺不错的,包括很多人觉得不好笑什么的,那只是没撩到这些人的G点,文本流畅度是不错的。人物、作者的暧昧感、结局差在这个有不错的文学和剧本架构的文本里都是小问题。我们还是说回到呈现。韩少尼玛你个糊涂蛋,你要知道导演你画的分镜最多也就是个静态构图的画面感,只有景别可没有时码啊,凭着这玩意你根本无从得知你到底要持续拍摄多长时间、空间有多大位移才能表达到位,才能让剪辑很顺畅地衔接下一个镜头保证情绪转换不突兀。换句话说,感觉你很自信,但你本质上是在瞎蒙。
外行的昆汀在这方面是靠几百万部的观影积累,转化出了sense,但他实际拍摄中也都是用“给我一个像某部戏中的某个镜头一样的”这样的语言和摄影师交流的,所以本质上都是copy。这是一种投机的方式,也就是说他抄的都是他脑海里知道的最好的,那即使没有大师导演的技法,因为他抄袭的人肯定是最棒的。那他的作品在呈现效果上就不会差。
韩少的拍摄方式嫁接了昆汀和王家卫,前面已经说了为啥他做不到昆汀,接着说他为啥不如王家卫。同样没有剧本,王家卫的特点是在拍摄时确实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准备怎么排列他的那些场景情节(呵呵情节也不多)和镜头,或者说,因此他的没剧本是很自然的事情,但他因为这种不确定,导致他的创作思维线索本身就是场景化的,在这样一个场景里我要有这样的几场戏,具体这几场戏的叙事逻辑我回头到了剪辑阶段再串。
这样的一种模式不同于昆汀的“我就要什么景别多少秒”的明确,充满了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就意味着同一个镜头要拍几十几百条,然后到剪辑室里化腐朽为神奇。韩少的需求本质上和王家卫的需求很接近,需要每个场景每个镜头甚至每个景别都多试试多攒一些素材留到剪辑室让经验比他丰富得多的肖洋保证呈现的效果,可他却错误地选择了似是而非的昆汀式的拍摄方式,拍不出好东西来简直是必然的结果。
本文随便转载,谁要是发给韩少看就更好了。但是照例,还是禁止评论。
Update:本文完全是出于 对@朱博文 的爱才发布,预计过两天还是会删掉的。
首发于煮机网:黑科技少女心,浅析索尼「自拍神器」有改动
索尼对于这款机器非常重视,在简体中文首页对其已经预热了差不多半个月时间,但从来没有正式发布过这款机器的消息;从保密性上也可以看到这款机器对索尼的重要程度,接近正式发布前三四天才开始有真机照泄露,这种保密性堪比 RX1 系列,甚至高于 A7 系列和 A99。因此,毋庸置疑,这款机器对于索尼而言,是一款重磅产品。
技术分析
第一款曲面 CMOS 的产品竟然可能会是这样一台机器,这可能是很多人没有料到的事情。KW1 参数上看起来并没有那么的「黑科技」。等效 21mm 广角定焦镜头,光圈为 F2,约 1920 万有效像素。当然,即便这款机器不是曲面 CMOS,单看堆叠式 CMOS 配置也不赖,索尼官方暂时没有公布关于 CMOS 的其他参数。除开这个摄像头外,索尼也是给它用上了不错的配置,一块 854*480 分辨率的 OLED 屏幕,不打折的 OLED。
至于为何到现在还没有公布具体参数,笔者猜测可能还处于未完成状态,和 RX1 当时有些类似,RX1 的官方参数曾经修改过,最高快门速度从 1/2000s 提高到了 1/4000s。
关于曲面传感器,煮机网上次试着浅析了一款有详细参数的 2/3 英寸的传感器,这款传感器尺寸是 2/3 英寸大小的一半, 1/2.3,也和索尼 IMX220 大小相近。从工信部定妆照上来看,Xperia Z3 很可能是没赶上这款曲面传感器。
从自拍的角度来看,这款机器还不错,等效 21mm 广角镜头所带来的变形能让脸显得更瘦,大光圈近距离拍摄也能有一定的虚化效果,可以满足大部分需求。
当然,我们都知道,卡西欧的自拍神器以及手机上的美图秀秀,靠的可不是画质;而是自带的超级磨皮美白效果,能把凤姐变刘亦菲,郭德纲变王力宏。索尼当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其实早在 NEX-5R 和 NEX-6 发布后,索尼的微单 App 中就有更高级的美肤效果,这一次,固定在了 KW1 上。
但美中不太足的,一是索尼拍人像肤色一般不太讨喜,偏青或者偏黄,不如其他一些品牌的肤色好看;二是,索尼的美肤效果相对比较真实一点,没那么夸张,不利于分享到朋友圈之外的地方;三是,自拍时候,头低一点,然后眼睛45°朝上看,相机顺便从这个角度拍下来,显得最好看了(请各位读者迅速联想朋友圈内喜欢自拍的姑娘照片),但这个角度,索尼的机器就不如卡西欧的机器那么容易看到屏幕了。
市场前景
KW1 最重要的市场前景,是抓住了男性顾客,准确说,是那些女生的,懂一点点知识但又不太多,又不怎么喜欢卡西欧的,男朋友们和老公们。
在之前,只有卡西欧能够选择,男性同胞们不得不乖乖掏出钱包购买卡西欧,不过现在蹦出来一个索尼,品牌号召力也不错,相对来说画质更好。如果不开美肤,拍拍风景预计也不会差。
但,索尼在这种偏小众一点的市场,做的并不算太好。与 GoPro 定位接近的 ActionCam 系列一直不温不火。谁还记得索尼之前推出过一款便携式摄像机叫做博乐客?
而卡西欧,靠的主要并不是来自于自身的营销,主要还是来自于朋友圈的病毒式营销,卡西欧自己当时都没有想到会卖成那样。如果没有爆点的话,可能更多女性朋友还是会倾向于相对效果更加特殊的,卡西欧。
虽然索尼 KW1 有着更加精致的外形,更好的屏幕,更真实的美肤效果。但究竟会撬开卡西欧在这方面牢牢的把控,还是和索尼不少其他有创意的产品一样只剩下被人回味,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最后还是想打个广告:
我也在给一家相对小众的网站供稿,叫做煮机网-探索设备的真相,这家网站希望能有更多的供稿人提供更多不同的声音,只要你有理有据,你的稿件就有很大机会发表,并给大家提供更多的参考。如果你有观点,可以私信Sina Visitor System,不方便的情况下可以给我私信转达。
借用一下德国的观点,我觉得非常合理。
我记得一个德国UP主关于纳粹暴行的言论,让我觉得德国部分民众是对历史有敬畏之心的。
1.不支持纳粹的德国民众不应当承受纳粹的战争暴行罪责,因为他们不支持纳粹。如果将来纳粹复辟,他们也拒绝成为纳粹的帮凶,他们出生在战后也没有事实性的帮助纳粹。
那么谁来承受纳粹的战争暴行的罪责呢?新纳粹应该承受,那些叫嚣这纳粹无罪的人应该承受,那些试图将法西斯在德国复辟的人应该承受,他们是纳粹的后继者。
二战的德国民众有罪责么,有的,他们有的真心诚意帮助纳粹,有的事实性的帮助纳粹。
2.德国人民即使不支持纳粹,也应当承担传递历史真相的使命。
不支持纳粹的德国民众不会去给也不需要给奥斯维辛,屠杀等行径洗地或者否认,因为他们本身不是罪人,但是他们理应告诉后代,在1939-1945年发生了什么,德国做了什么,万恶的法西斯分子做了什么丧尽天良的龌龊事情。
正是因为这样,德国人才有如此资格挺起腰来对历史的受害者正视,我不支持纳粹,我也没支持过纳粹,纳粹干的坏事赖不到我头上,但是我仍然告诉你们当年纳粹丧尽天良的事。
正视历史,反思历史,肩负历史,这是德国人的优良品质。
回到日本法西斯这边。
相信很多人已经看过了小约翰可汗最新一期的日本变态“鸟”,其实这就是日本战后的写照。
战犯一个劲地说不是我,我没有,文化差异,试图逃避自己的罪行,似乎忘记了就在几个月前还在满脸狰狞的虐待战俘营里的战俘。
民众们有的不能接受自杀殉道,有的遮遮掩掩地说不是我不是我不是我与我无关。
是的,这群人要么畏畏缩缩地求原谅,要么装的楚楚可怜,要么假惺惺的说自己是被上级逼迫的。
施加暴行的时候笑得比谁的猖狂,接受惩罚的时候哭的比谁都可怜。
在1970—8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似乎那个战败国日本已经一去不复返,他们开始让军国主义和右翼抬头,因为自己是世界第二经济体,自己有权说不。
那些躲起来的军国主义者们又威风地穿着军服走上了街头,带着军刀的老不死们走过街头,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神情,忘了十几年前自己如何装成一个可怜的良民丑态。
他们堂而皇之的把战犯放在神社里面供奉。他们小人得志地嘲笑那些被侵略的国家。
他们求饶只是因为弱小。
他们凌虐只是因为强大。
他们支持右翼,却说自己并无罪责。
他们声称自己并无罪责,却不敢承认犯下的战争暴行。
相比之下我甚至还觉得德国的新纳粹也算好东西,至少他们从不遮掩,他们极端排外,他们也不洗地,直接说杀的好。
坏,坏到了极致也至少敢作敢当。
而某些民族,明明是自己犯下了战争暴行,明明是自己侵略其他国家,却支支吾吾不敢承认,却明里暗里洗地,却一个劲的支持右翼,还对中国的dislike率直飙90%以上,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日本被中国侵略了。
也不是说这是劣根性,人民从来没有什么劣根性支撑,只是麦跑跑当初的清算似乎并不彻底,让大正时期的龌龊国风传递到了现在还能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