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英伟达 (NVIDIA) 创始人黄仁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1页

  

user avatar   Hypothetical 网友的相关建议: 
      

根据台媒的报道,黄仁勋与 AMD 现任 CEO 苏姿丰是远亲(后者的外公与前者的母亲是兄妹),真假暂不明朗。

黄仁勋早年在 AMD 负责 CPU 设计,并在采访中表露过对 AMD 的爱意。

youtube.com/watch?

"I fell in love with AMD..." According to Huang, an AMD poster inside his university lab of a bit-slice processor – a chip that powered game consoles at the time – is what made him fall in love with microprocessor design and go work for AMD following his graduation from university. At one stage, AMD wanted to buy Nvidia, but on the condition that Jen-Hsun Huang becomes the CEO. Hector Ruiz (the then AMD CEO) blocked the deal and AMD bought ATI instead. Nvidia designed AMDs first integrated graphics chipset, the nForce. AMD needed Jen-Hsen to be honest.


user avatar   mli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既然国内媒体把黄老大封神了,那我也来添把柴。

16年上半年的时候因为住得跟黄老大家近,而且当时MX算是早期开发,跟核弹厂靠得比较近,所有有过好几次私下交流。

黄老大给我映像比较深的几个地方:

NV转DL非常迅速,上上下下感觉是真的实实在在的做一些DL相关的事情。其他硬件公司例如AMD,qualcomm,和Intel,在那个时期更多是响应老大号召嘴上说说,而不是真的吧DL当做公司的主目标之一在做。16年3月份的时候听他一直说NV是一家AI公司,现在看起来,确实在一些方面做得蛮好。作为硬件公司,挺难得。

他曾自豪的说,NV之所以行动迅速,是因为不考虑往后兼容性。哪里快就走哪里,哪里不爽砍哪里。你看intel,要兼容各种老程序,所以新东西用起来就慢。

他似乎是不怎么靠秘书,基本大部分行程就是他自己安排。例如找他吃法直接给他发短信,然后直奔PA那几家他常去的餐厅就行。有段时间只要说出来讨论DL,即使已经有约了,也会过来敢个场。记得有次饭都快吃完了,他突然说要先走,因为一会儿要再跟老婆出去吃顿。

说话很有力气,感觉可以从早到晚说个不停。

他自称会管第一线的工程师,给他们布置任务,检查进度。要求任何可能会阻碍进度的事情需要第一时间跟他汇报。

他论文读得还算多,arxiv也会跟。是我见过大厂老大里面对当下新技术细节了解最深的。

大部分时候穿着他那件黑皮夹克。

我拍过他一次马屁,感觉他很受用。我说NV的硬件很大程度影响了DL的发展,因为GPU是DL主流执行硬件,大家或多或少会偏向GPU上执行比较好的神经网络。但离媒体宣称的“AI教父”还是差得有点远,但应该算是这波热潮里面工业界早期的“DL布道者”。反过来说NV一直宣传自己在Alexnet跑多快,坑了一大波搞硬件搞体系架构的,因为现在DL界估计没有太多人关心Alexnet的性能。

蛮喜欢陈诺事情,但不要信太多。例如他说要在GTC keynote帮忙宣传下MX,要测试啥新东西我们也是有求必应,但后面没了。


user avatar   berkeley-you-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跟黄总接触过几次,去他家开过派对,进过他的卧室,也在技术大会上跟他探讨过几次。说说我个人对他的感觉:

第一个感觉是,黄总特别平易近人,我看很多学生找他合影,他一个也没拒绝。我问他问题,他也微笑地回答,感觉没有其他大佬或富豪的架子。 :-)

第二个感觉是,黄总非常有激情。

每次听黄总演讲,都觉得他活力四射,侃侃而谈。去过他家后,我感觉这应该就是他的真实性格。

比如,他家有好几辆跑车 :-)

黄总家里也有个赛车服,黄总喜欢这么刺激的运动,科技圈里确实不多 :-)

第三个感觉是,黄总非常热爱技术。

黄总经常会去超算大会 (SC)。其实我还是很少见一个大公司的CEO会去一个发论文的技术会议,至少没见英特尔或Google的CEO去 :-)

所以,黄总对技术的判断也非常好。这些年,英伟达干了几件大事:发布CUDA,推出DGX station,收购Mellanox。好像黄总最近几年的重大技术决策都很成功,我觉得根本原因是他真的热爱技术并理解技术。

从2019年3月11日英伟达宣布准备收购Mellanox,到2020年4月27日英伟达完成收购Mellanox。

我刚好在中间这段时间里见过黄总:2019年11月份的一个计算机会议上碰到黄总在认真询问Mellanox的产品技术细节,并且还问了很多有深度的问题。这让现场的技术人员都投来钦佩的眼光,也让大众对英伟达的决策很放心:

我刚好是做相关研究的:感觉在AI大模型分布式计算时代,模型并行会导致服务器间数据交换成为瓶颈,Mellanox恰好就能缓解这个问题。这个收购为英伟达推出SuperPOD产品铺平了道路,让人不得不佩服黄总的眼光。

第四个感觉是,黄总对员工非常好。

我在英伟达的时候,实习生每人独占一台8 GPU DGX station。要知道,在美国,一台DGX station比一辆法拉利还要昂贵。对做深度学习的人,简直太幸福了!

我感觉黄总对员工应该比较nice,并且他非常有个人魅力。当时在英伟达实习的时候,我感觉身边的人(不论族裔)都很崇拜他。

第五个感觉是,黄总几乎已经完全西化。

科技圈里的人应该经常听黄总演讲,我们都知道黄总英文非常好,没有一点华人accent。但是,我们几乎没有听黄总说过中文。

他太太是美国白人,有两个孩子,感觉他们家很幸福,氛围很好。

另外,我发现黄总家里几乎找不到任何东方文化的痕迹,感觉他已经完全融入美国文化了。

另外,好不容易见到一个华人在硅谷大公司当老板,我之前以为英伟达应该会有很多华人高管。但是,除了黄总之外,英伟达目前的管理层和决策层没有一名华人:


我觉得英伟达做的是芯片行业,只有组建一个彻底的美国团队,才能消除美国人的疑虑,才能在美国获得和转让核心技术。这可能也是黄总必须西化的客观原因。

第六个感觉是,无论如何,对移居美国的朋友而言,黄总是华人的骄傲。他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推动了人类的进步。


user avatar   gui-gu-mi-t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总结一下,目前可以概括为:显卡疯子、“两弹元勋”、AI狂人。

显卡疯子

1993年英伟达成立,4年时间里英伟达先后推出NV1和NV2芯片。由于押注在错误的技术方向,NV1耗尽了公司最早的投资,为了生存,公司从100多人裁员到30多人。

这时日本游戏巨头世嘉伸出橄榄枝,希望英伟达研发一款游戏机芯片,定金700万美元。这笔钱拯救了英伟达的命运。但世嘉后来放弃了合作,NV2最终也失败了。

一再的碰壁足够让创业者就此倒下,但黄仁勋毫无疑问是顽强的,他要为已然奄奄一息的英伟达找到一个突围的出口。

他将英伟达的战略从游戏主机转向PC市场,并马上从游戏设计公司晶体动力请来David Kirk博士担任首席科学家,组织了一个庞大的研发团队。

同时,黄仁勋决定采用微软PC显卡市场的Direct 3D API标准。这一做法让英伟达获得微软垂青。在微软带动下,下游厂商纷纷和英伟达结成伙伴。抱紧微软大腿后,英伟达终于活了下来。

(2002年的黄仁勋,他和鲍尔墨都喜欢打乒乓球)



后来才有了英伟达的显卡霸业。

有诗为证:“ 先有仁勋后有天,显卡在手虐神仙。



David Kirk在英伟达居功至伟

David Kirk博士是图形学和高性能并行计算的大神,除了做显卡,他另一大贡献就是搞出了CUDA,被誉为CUDA之父,后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

CUDA的诞生

随着显卡的发展,GPU(图形处理器)越来越强大,而且GPU为显示图像做了优化,在计算上已经超越了通用的CPU,特别擅长并行计算。

图形运算的特点是大量同类型数据的密集运算。GPU的微架构就是面向适合于矩阵类型的数值计算而设计的,如此强大的芯片如果只是作为显卡就太浪费了。但在CUDA问世之前,对GPU编程必须要编写大量的底层语言代码,是程序员不折不扣的噩梦。

David Kirk慧眼识珠,在他的主导下,英伟达推出CUDA,让显卡可以用于通用并行计算等其他非图形计算,

CUDA是英伟达利用GPU平台进行通用并行计算的一种架构,简单的说,就是普通程序员可以利用C语言、C++等为CUDA架构编写程序在GPU平台上进行大规模并行计算,就是让普通程序员也能用上核武器。

CUDA的诞生为英伟达进军人工智能埋下伏笔。

高性能并行计算

随着CUDA的发展和GPU可编程性的增强,利用GPU完成通用计算的受到高度重视,即将GPU用于通用计算,这就形成了CPU+GPU的异构模式。

2007年英伟达推出专为高性能计算而设计的Tesla GPU,此后很多年,在高性能并行计算领域,无人可与英伟达匹敌,Intel和AMD都被虐成渣。

2010年11月的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的前五强计算机中,有三台均采用NVIDIA Tesla GPU。而在2012年11月至2013年6月是世界上最快的超级电脑泰坦也是使用了18,688颗NVIDIA Tesla芯片 。

CUDA和GPGPU计算被广泛应用于金融交易、生物医疗、地理信息系统、天气预报、国防等需要高性能计算的领域,而NVIDIA Tesla GPU也占据了70%的GPU市场。

AI狂人

那么老黄作为显卡疯子怎么又转型成了“AI狂人”了呢?这得益于深度学习的发展。

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尤其是几百上千层的神经网络需对高性能计算需求非常高,GPU对处理复杂运算拥有天然的优势:它有出色的并行矩阵计算能力,对于神经网络的训练和分类都可以提供显著的加速效果。

所以搭载GPU的超级计算机已经成为训练各种深度神经网络的不二选择,比如谷歌大脑早期就是使用英伟达的GPU做深度学习。

世界上目前约有3000多家AI初创公司,大部分都采用了英伟达提供的硬件平台。Andreessen Horowitz风投公司的合伙人马克·安德森也曾表示,他们已经投资了大批基于深度学习的创业公司,几乎每个公司都在采用英伟达平台。

而乘着深度学习这股东风,英伟达股价在过去的12个月上涨近200%,在过去5年上涨超过500%。

而反过来,GPU的发展使得计算能力的增加,也促进了深度学习的发展。

无人车

在今年的CES上,黄仁勋发表了主旨演讲,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还是同一件黑夹克)

演讲重头戏当属英伟达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目前,英伟达将其自动驾驶路试汽车命名为BB8(名字来源于星球大战),已经在加州和新泽西州经过多次测试。它已经可以在行驶的过程中识别出其它车辆、交通指示灯、车道线、路标等相关道路信息。

(Nvidia人工智能驾驶汽车BB8)

黄仁勋还提出了一个新话题:AI Co-Pilot(人工智能协同驾驶),主要出发点是在有些复杂路况依然需要人来驾驶,在这种情况下,在驾驶过程中AI会随时提醒人类驾驶员,车辆前后左右有什么潜在危险需要注意。

除了对环境的感知,还有对人的监测,具体应用到的技术包括人脸识别(情绪识别),头部追踪,视线追踪,还有读唇。

(AI Co-Pilot的四种识别和追踪模式)

比较有亮点的是读唇,因为道路上往往噪音较大,对语音识别准确率有很大影响,语音识别结合读唇想象空间很大!

英伟达的启发

英伟达在无人车上和包括特斯拉、奥迪、博世在内的车企业广泛合作,并且已经销售了大量硬件给特斯拉等车企,闷声赚大钱。

英伟达利用其Tegra处理器帮谷歌完善无人驾驶车,第一代无人驾驶平台Drive PX被用在奥迪A7,去年一发布Drive PX 2无人驾驶平台,特斯拉就宣布新的特斯拉车将搭载Drive PX 2。沃尔沃开测的XC90 SUV自动驾驶汽车搭载的也是Drive PX 2平台。

(还是这件黑夹克)

这个最大的启发就是除了技术之外,找清楚自身定位和商业模式也非常重要。英伟达的定位就是计算平台,和广大车企搞好关系,想买硬件的厂商就卖硬件给他们,想购买BB8背后的无人驾驶技术的话英伟达也提供技术授权。

而相反技术领先的谷歌无人车,却在商业模式上一直很纠结。谷歌如果想把整套无人驾驶车技术提供给大的汽车厂商会比较困难,因为大牌的传统汽车厂商并不放心将核心的技术依附于Google,也不希望把关乎核心用户体验部分交给Google来掌管。而和体量相对小的汽车厂商合作,问题则在于小厂商同样可以绕开Google去找其他OEM厂商,比如Mobileye或者英伟达那里购买无人驾驶的部件。

从芯片公司转型计算平台公司

从一系列动作上看,英伟达最大的目标是从一家芯片公司转型成为一家计算平台公司。

英伟达花了10年时间构建了基于GPU计算的通用基础架构平台,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开发者和大量的开发工具。深度学习也是英伟达专注的领域,布局了多七年。英伟达最近推出了一个端到端的深度学习平台,已经应用到各个行业。

NVIDIA还顺势而为,推出了基于CUDA的cuDNN,与多种深度学习框架整合,通过将卷积神经网络的计算变换为对更GPU友好的矩阵运算,cuDNN可以有效提高整个网络的训练速度。

(cuDNN用于提升深度学习效率,来源是zhuanlan.zhihu.com/p/20

通过在Caffe、Theano、Torch7等主流机器学习框架上的支持,cuDNN允许开发人员可以在这些框架上无缝利用GPU的能力。

两弹功勋

那为什么老黄为什么又称为两弹功勋了呢?有诗为证:

一卡一栋楼
两卡毁地球
三卡银河系
四卡创世纪

下面引用差评(微信公众号:chaping321)的内容来解释:

...因为超频后的英伟达显卡经常导致买家们的主板、电源全损,运气不好的内存都被烧掉。

所以,在那些玩家看来,他的显卡成了一枚“ 战术核弹 ”。

当然, “ 核弹狂魔 ” 这个名号,怎么会如此简单降临到一个人类身上?

相对于他的产品,其实老黄的脾气更像是一枚核弹。。

他被称为IT届最好斗的人,硅谷一霸,并且从不怕得罪任何人。。。


据不完全统计,黄仁勋得罪过AMD、Intel、微软、苹果、讯景等大型企业。

由于老黄他 “ 桀骜不驯 ” 的显卡,几乎得过罪所有的游戏厂商。

因为这些游戏厂商的游戏,在他的显卡配置下,要么跑不动,要么游戏效果不理想。。。

曾经,许多玩家反映,老黄最新的N卡带不动北软(即北京软星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游戏 “ 仙剑奇侠传六 ” 。

以自身产品为自豪的老黄顿时感觉面上无光、气急败坏,扬言要炸掉北软的公司。。。

而且,当年,战地4 beta测试时,也遇到类似的问题,老黄居然说要炸了EA总部。。。(好在他没下手,要不之后的FIFA系列就再见了)

甚至连甘肃卫视揭秘真相的栏目,都将老黄的显卡搭载在了榴弹上。。。(笑尿)

(真是可怕!!!)



不过其实这次新闻事件也是搞笑。。。

因为该新闻稿的内容是选取百度百科里 “ 航母杀手 ” 这个词条信息。。

但由于网友的恶搞,将该词条的部分内容修改成黑N 卡的段子。。。

(百度,你的词条又被改了)

由于英伟达显卡的破坏力,加上网友的各种黑,大家就都这么把老黄挂上了 “ 核弹狂魔 ” 等类似的称号了...


据说每年英伟达硅谷的实习生都有机会去参观老黄的大别墅,记得去看看别墅下面是否埋着核武器吧...

实在不行,也要看看他买了多少件黑夹克啊...


user avatar   wei-xia-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赛前和朋友闲聊,一致的观点是:巴萨全队如果不觉得这是两场共180分钟的比赛,战略上就已经陷于被动。现在的巴萨依旧拥有无敌MSN,但三中场禁不起冲击,拉基蒂奇连续比赛之后竞技状态下滑、小白和小马哥多伤,图兰和安德烈-戈麦斯没有获得充分的信任,也没有找到自己在队中的位置,这个弱点只要被抓住,就会遭遇失败。

这场比赛再次论证了“拳怕少壮”的政治正确。巴萨中后卫乌姆迪迪的确应该背锅,但让他付全部责任,那就是不客观的评价,乌姆迪迪身前从来没有过像样(先不说有效,只说是否像样)的防守屏障,面对大巴黎从本方三十米区域到对方三十米区域的纯动态进攻方式,巴萨的防线一直处于两难当中。

如果中场压上太快,三条线的间距过大,迪马利亚和德拉克斯勒依靠绝对的有球能力突破三中场之后,能在后卫线身前觅得大片开阔地。

如果三条线保持紧凑,为了保证给予MSN更多的进攻资源支持,后防线势必要往上提,大巴黎的反击同样能在巴萨防线身后觅得大片开阔地。


埃梅里抓住了第一种可能。开场就祭出了长达65分钟的一波流:

第2分钟,前场多达6人围抢布教授,仅过了30秒,拉比奥特又在左路铲翻内马尔,3分半的时候,维拉蒂中圈附近两次铲抢,策动三人反击直扑巴萨身后的开阔地,第6分钟,迪玛利亚斜线传球,卡瓦尼左路插上,射门被挡——仅仅6分钟的试探,就赌对了巴萨的最大命门:

奔跑能力太差。

其次,才是主教练的应对。6分钟就被埃梅里看穿,被大巴黎首发11人都穿,而恩里克自己,却没发现比赛的走势一开始就变了。联赛六球大胜阿拉维斯,几乎有90%的可能意味着国王杯冠军唾手可得,三天以后面对气势汹汹的大巴黎,劈头盖脸长达60分钟的逼抢一波流,战术陌生感大到无以复加,球员的心理落差肯定会有,但是球员想不明白,难道主教练也想不明白吗?


很多人说,有了MSN组合,巴萨教练席栓条狗也能夺冠,现在呢?

并不是站在指挥区当个吉祥物,看着MSN潇潇洒洒地刷数据,就能自诩为球队领袖的。

大巴黎对防守的专注,夸张到什么程度:

比赛前65分钟,马基尼奥斯、金彭贝身前始终有维拉蒂和拉比奥特两人,前卫线和后卫线的间距非常小,4-5-1的防守阵型将禁区弧顶一带封得水泄不通;

得益于维拉蒂和拉比奥特迅速的横向、斜线移动协防,迪马利亚、马图伊迪、德拉克斯勒在前场实施高位逼抢,在中圈、在本方三十米区域主要围抢小白和布教授,逼迫皮球向边路转移;

球到了内马尔或者罗伯托脚下,更成为重点压迫对象,绝大多数时间内,罗伯托要承受来自德拉克斯勒和马图伊迪的压力,甚至卡瓦尼也会不时跑来显露一下存在感。


大巴黎逼抢的重要棋子是马图伊迪和拉比奥特,充分发挥了两个人奔跑好、拼抢能力强的优势。区别在于,马图伊迪的逼抢范围几乎覆盖了巴萨前场,高位逼抢、中圈压迫的时候,布教授或小白在哪里,他就在哪里,这样的奔跑强度非常恐怖;而本队回归阵地战态势下,他主要盯防的人只有:

梅老板。

拉比奥特则是纵向回追、对有球人员的贴身逼抢,减轻了维拉蒂的负担,也给了迪玛利亚和德拉克斯勒足够的回防时间,这五个人位置一站稳,巴萨想要变节奏就千难万难。


大巴黎火力全开的进攻,建立在不惜体能的前60分钟高强度奔跑、高强度防守之上。相比乌姆迪迪,临时被调上一线队的金彭贝身前都是队友,幸福感爆表,一战打出了前所未有的个人高水准。包厢里的蒂亚戈-席尔瓦赛前主动示弱、猛夸梅西,比赛中镜头给到他的时候,一脸严肃——

没了我球队“还能”打得这么好?这……那……我真的要去广州恒大淘宝和斯科拉里会师了?


埃梅里执教阿尔梅里亚、瓦伦西亚、塞维利亚时期内,没少和巴萨交手,就是因为执教的西甲球队多,对巴萨的认识比别人更为深刻。本场比赛一开始就脱离了巴萨的控制范围,重点之一,还是大巴黎上上下下的奔跑,将90分钟的比赛变成了毫无悬念的65分钟。这个时间段内,从局部到整体,基本没有巴萨的节奏,弱点一览无遗。


巴萨关键位置上缺了两个人。马斯切拉诺和拉基蒂奇不首发,巴萨中后场的跑动能力、防守强度、协防成功率,直接下降不止一个档次,梅西不回撤的时候,这两人还能很好地串联前场,梳理进攻方向,平衡攻防投入的资源配比,说难听点,至少让巴萨少输两个,回到主场还有翻盘的可能。

这两人的缺席,直接让布斯克茨防守薄弱、逼抢能力不足的天花板摆在摄像机镜头里,呈献给无数熬夜的球迷。如果第二个球主要是梅西中场丢球的话,那么第三个丢球,布斯克茨中路的防守缺失是最主要的责任。


梅西作为球队核心,整场比赛跑动太少,也不兴奋。只不过,球场上的现实非常残酷,他在前场没有持球空间,是因为队友拉不开纵深,和他也很难形成呼应;回到后场来持球,被三个人扑上来围抢,布教授在哪?在身后十几米以外的地方和后防线站在一起。

宇宙队不是没有机会,机会一开场就出现了。拉比奥特兴奋过头铲翻内马尔直接吃了黄牌,随后他居然平平安安地打完全场,竟然没有一名巴萨的进攻球员对他进行诱杀。15分30秒,内马尔被踩伤了以后,咬牙坚持,巴萨唯一的提速点也消失了。

大巴黎的双翼活动范围之大,第一个进球就能体现出来。德拉克斯勒从左肋直接横跑到右肋,接迪玛利亚的斜线传球,突然变向突破。乌姆迪迪对此毫无办法,布斯克茨不回收,他只能独自面对德国人的正面进攻。不犯规就突进去了,犯规就送了任意球让迪玛利亚开斋。

在紧随而至的定位球防守方面,巴萨又遭遇了大巴黎凶狠的拆墙战术。

走了伊布奉先,卡瓦尼获得了更多的进攻资源倾斜,解放的不仅仅是他的活动面积(这厮的体能真是一个怪物),还有持球选择。卡瓦尼的威胁在于,他的无球牵制比有球牵制更大,特别是压迫整条巴萨防线后退,在这条防线身前呈现出的5-7米空间内舒舒服服地站着迪玛利亚、拉比奥特、马图伊迪、德拉克斯勒当中的1-2人,还拥有丰富的进攻选项,才能凸显出一名特点欧化的乌拉圭中锋(有球在脚下的时候他甚至能错失单刀)的战术价值。

巴萨两条线之间的空当太过于明显,维拉蒂、迪玛利亚、拉比奥特先后做出尝试,直线和斜线的传球总能找到位于小白和布教授身后的接应点。就算没有第一时间形成决定性的突破,大巴黎的持球队员也能通过很高的奔跑到位率,从容组织传递,不断拉扯巴萨的防线,直到出现更好的机会。

上面两张图,是卡瓦尼回撤接维拉蒂直传球的过程。乌拉圭中分随后将球回传给马图伊迪,进行分边再组织,但巴萨的中场已经回撤,对主队的压迫威胁就会变小。多次这样的纵深穿插,足以确保大巴黎的整体推进。

因为有奔跑能力,才有了这5-7米的空间,体现出客队前卫线防守的薄弱,让主队具备向前的足够纵深。迪玛利亚也好、维拉蒂也罢,每一次直线和斜线的策动,都把战火烧向巴萨半场——推进10米,巴萨的中场就要多跑10米;跑不快,空当就会出现;空当出现,就被反击;被反击,就有丢球的风险。

就算巴萨通过边路传递获得进攻的突破口,大巴黎无论在禁区内外,都有足够的人数优势,压缩对手的进攻空间。

转入防守态势,大巴黎通常是拉比奥特担任单后腰,主要保护有球侧,缺乏更大的覆盖面。这是主队极少极少露出的空隙,巴萨也没能转化为进球。

梅西很少能在弧顶一带获得皮球,也就是说,除了穆尼耶专注于对付内马尔,马尔基尼奥、金彭贝、库扎瓦根本无需等到梅西脚热,才去领教他的威力。巴萨的进攻能把大巴黎的两条防线压扁,可是也只做到了到这一步。

在第二个进球的反击态势下,边后卫阿尔巴上前过深,小白在对方发起反击时,没有第一时间战术犯规,布斯克茨只能补到中后卫的位置上,维持正面防守人数。后卫线面前是完全没有保护的,德拉克斯勒甚至没有任何的突破,攻门得手。

下半场开场,维拉蒂发现巴萨的防守问题依旧,这时已经两球在手,他反而不着急了,更为淡定地梳理全队的进攻。加上开场10分钟,巴萨的奔跑强度没有明显改善,甚至让主队在面对高位逼抢的时候,打出了匪夷所思的绝妙反击。

对巴萨奔跑强度的测试,下面两张图可以证明。

埃梅里站在指挥区,看着弟子逼抢内马尔,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除了后方的小白,内马尔身边的队友,几乎都有大巴黎的球员跟着。

甚至在梅西持球的时候,只有内马尔是很好的接应点。阿尔巴不见上来,巴萨三前锋、三中场彻底远离了后卫线。

此时的大巴黎还没有力竭啊。第三个球基本就是遛猴一样的传跑表演啊。

库扎瓦果断前插之前,巴萨的确是通过高位逼抢把拉比奥特往边路压,只不过这个时候,巴萨的三条线严重脱节,紧跟马图伊迪的是布教授,他身后10米之内,竟然没有一名巴萨球员,也就是说,如果安德烈-戈麦斯、布斯克茨、罗伯托三个人形成的包围圈能成功断球,在他们的旁边,没人能迅速接球转移,并向前场的小白输送直线。

布教授为了盯防马图伊迪,被带离了中路,突然插上的库扎瓦不仅获得了良好的控球视野,还为这次反逼抢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无人防守的出球点。简直棒呆!

库扎瓦持球推进了至少35米,回防的是安德烈-戈麦斯,而不是布斯克茨。迪玛利亚极为聪明地在推进当中突然停下,拉开了和巴萨后卫线的距离,得以从容控球,选择进攻内容。

小白已经做出了犯规的动作(背后非常小的伸脚动作),但迪玛利亚并没有摔倒,而是摆脱之后稍作调整,突然选择弧线球远射。此时大巴黎又是两翼展开,巴萨的防线就像一张破网。

只输两个球的话,以MSN的能力,在诺坎普扳回来实非难事。输四个球,恩里克这口锅,可就躲不掉了。长长三年时间,巴萨沉浸在MSN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光环里,没有找到第二个马斯切拉诺,也没有找到第二个小白,今天这场失利,输得一点儿不冤。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三国时期的刘璋? 
  为什么 2021 年互联网大厂出现大规模裁员情况? 
  Wei Dai是谁? 
  如何看待建筑工人自学古筝在工地弹奏走红?称「上班是生活,弹琴也是一种梦想」? 
  如何看待美国实体清单再扩大,云天励飞、云从科技、360 等 33 家入列?会有哪些影响? 
  欧美大部分 IT 公司是否不加班?如果是,公司如何解决工作量问题? 
  如何看待罗永浩再被强制执行,回应称是经营手机业务时的公司债务,罗永浩正在努力挣钱? 
  如何看待 95 后年轻人每天使用手机长达 8.33 小时?你有手机「综合症」吗? 
  如何看待「女学生携乙肝受孤立烧炭自杀」? 
  如何评价罗翔老师在B站上发布的视频“对上海名媛指责过后,我发现错误在我”?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 Swift 之父 Chris Lattner 离职 Apple,去了特斯拉?
下一个讨论
读博读傻是种怎样的体验?





© 2024-11-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