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代,鲁国有法律规定:鲁国人如果在国外沦为奴隶,把他们赎出来的人,可以到政府领赏金。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国外赎鲁国人,子贡是成功人士,家财万贯,回国后拒绝收下政府的赏金而洋洋自得,孔子知道了说:“赐呀,你做的不对,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为在外奴隶的国人才赎身了。你如果领取政府的赏金,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去领赏金,别人赎人去领,会有人说他做得不如子贡,无形提高道德门槛,就没有人再赎人了。”
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那人感谢他,重酬送了一头牛,子路不推辞收下了。孔子高兴说:“这下子鲁国人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我们不能要求别人提高道德水准,更不能对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低下视而不见,却以“完人”的标准要求那些站出来行善的人。社会允许你的朋友利用公益博取名利——只要他做合法的公益,且获得合乎规则的名利。这个世上鲜有有“完人”“圣贤”,大多数人都是为了生计奔波的普通人,所以国家和孔子都希望用赏金和牛来的小利来引导普通人,使人在利他的同时也能利己,这样就会有更多人加入公益的行列,以此提高整个社会的大义。
公益,公众参与,公众受益,这才叫公益。只依靠一两个巨富的慷慨,那叫施舍。我们给公益活动设定名利收益,就是为了让公众能够参与进去。
至于你所担心的:“这些行善的人究竟是为了利己还是利他?会不会引发公众反感?”
只要他诚实合法的做慈善,那他所作的就是对的。做完慈善后博得的名利,那是社会对他的认可和回馈。
如果他投机取巧利用慈善的名去获得不当的利又该如何?你我不是法官,不能评判别人。但你可以向当事学校或者其上级机构提出自己的质疑,请他们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