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立陶宛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第1页

  

user avatar   ChenGuangj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近速成了一把立陶宛古代史,来给大家露一手。

在讲到1447年、EU4玩家都熟悉的那个历史事件之前,我是不会停笔的(虽然不能保证稳定更新……因为低估了格迪时代的深度、甚至没看过阿尔时代的战略)。预计1个半月内更新完毕。欢迎在评论区留个戳记。

毕竟个人更熟悉的是以莫斯科为叙事中心的俄国史,因此关于接下来以其他罗斯国家视角为中心的叙述内容有误,欢迎指正。尤其是作为某波兰群的摄政,封建割据时期的历史(尤其是战役)我干脆是外行。希望大家能多多指教。

本文已开通追更功能,欢迎来搞。

前言

首先必须注意的是,以今天立陶宛共和国为中心的立陶宛史,与EU4开局那个立陶宛大公国史,并不完全等同。

立陶宛大公国幅员辽阔(真的比较起来,同期欧洲也就一个莫斯科大公国和神罗能跟她比地理面积),但这里发生的故事大多跟立陶宛民族关系不大。甚至统治当地的立陶宛贵族,干脆就信了罗斯人的教(东正教)、说罗斯人的话(当时的卢森尼亚语,也就是现在乌克兰语、白俄语的直接源头)、跟其他罗斯人掐个你死我活(EU4新手莫斯科玩家应该试过被独立的立陶宛拉着波兰直接抽脸的窒息感)。因此,今天研究乌克兰、白俄、俄国南部部分地区(尤其是斯摩棱斯克)的历史时,都很干脆把大公国就看成是“与北方相对的另一个罗斯国家”[1],视作西、南罗斯地区史的中心。

本文将回到起点,讲回立陶宛本身的故事。

整个故事大概有250年的内容,以卡齐米日四世回到波兰为终点,我会分期将其讲完。

约定

本文会尽量把古代国号与现代区分开来。如无上下文,单说“大公国”,指的是从立陶宛民族初见于欧洲史书到波立联邦被彻底灭亡期间数百年的“立陶宛大公国”。今天以立陶宛民族为主体建立的国家,下文称为“立陶宛共和国”。

本文提到的“白罗斯”,一方面指今天的白罗斯民族及其祖先,另一方面也是历史地名。今天以白罗斯民族为主体建立的主权国家,下文称为“白俄罗斯共和国”,或简称“白俄罗斯”。请勿混淆。

以英语/拉丁语称“Ruthenia”的事物,下文一概按照个人发音习惯译作“卢森尼亚”——近年中文学界开始越来越多译作“鲁塞尼亚”。


地理

立陶宛民族依照风俗、方言谱等因素,可以划分为5个区域:

分别是:

  1. 奥克什泰蒂亚(Aukštaitija),直译为“高地”
  2. 萨莫吉希亚(Žemaitija,拉丁语写作Samogitia),直译为“低地”
  3. 祖基亚(Dzūkija),今天首都维尔纽斯所在的区域。
  4. 苏瓦凯加(Suvalkija),旧都考纳斯所在的区域
  5. 小立陶宛(Mažoji Lietuva),梅梅尔河(尼曼河,Nemunas)口一带,长期由日耳曼人统治,最大城市就是克莱佩达(也就是梅梅尔城,HOI4玩家都懂)

有趣的是,所谓的“低地”实际上是另一块高地、一片地理上的孤岛。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高地”、祖基亚和苏瓦凯加同在波罗的海高地上,与“低地”隔着一条真正的低洼地带。地形与水势注定了日后“正统立陶宛”(Didžioji Lietuva)地区内,总有政治与军事冲突。


起源

与其他波罗的海民族一样,立陶宛人的祖宗有些什么故事,几乎全靠周边的骑士团和教士们记录;倒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跟罗斯人、诺斯人都是部族政体,信仰自己的一套原始宗教,过着不种田打渔就去抢掠的生活。

立陶宛人的主要抢劫对象是罗斯国家中的波洛茨克(今白俄北部,也是白俄民族的历史原点)、普斯科夫(今俄国西部、圣彼得堡西南方)、加利西亚-沃伦[2](今乌克兰西部)。

根据史书记载,不胜其扰的加利西亚在1219年与21位立陶宛王公签了集体和约。这是目前已知最靠谱的立陶宛早期统治者名单。这份名单里有三位关键人物,将为本在蒙古铁蹄下动荡不堪东欧局势再踹上一脚。他们分别是:

  • 五位“高等王公”中的两位,道斯普伦加斯(Dausprungas)与弟弟明道加斯(Mindaugas)
  • 萨莫吉希亚的维金塔斯(Vykintas)

崛起

根据史书推测,大哥很可能娶了维金塔斯的姐妹,然后生下了两个孩子,陶特维拉斯(Tautvilas)和格迪维达斯(Gedvydas;又有古卷记作“埃迪维达斯”,Edivid)。然后他的故事就没了。后世认为有可能是被明道加斯夺权而杀了,也有说法认为他只把土地交给了两个孩子以后归隐了。

通过各种手段,1236年,明道加斯成为全立陶宛的最高统治者。

当时的立陶宛主要信仰原始宗教,因此骑士团一直坚持武力传教。也在1236年,宝剑骑士团与萨莫吉希亚人爆发战争。维金塔斯很可能是萨莫吉希亚方面的指挥官。这场日后以地点命名的苏勒战役让宝剑骑士团丢盔卸甲、团长阵亡(因此次年不得不同意并入条顿骑士团以自保,改称“利沃尼亚骑士团”),还激起了波罗的海地区不少部族反抗、恢复旧教传统。北方十字军算是白干了几十年。

另一方面,基辅罗斯越来越虚弱。加利西亚的丹尼尔(Даниил Галицкий)尝试重组罗斯国家、保住基辅。1240年基辅沦陷,基辅罗斯正式解体。后来作为自己大本营的加利西亚地区在蒙古人进军波兰、匈牙利的时候“顺路”也碾了一圈。幸亏1242年蒙古大军主动撤了,这才给丹尼尔一些机会重整国家,但仍然成了金帐汗国的附庸。不过,此前通过迎娶道斯普伦加斯的女儿、此后又派了一对儿女与明道加斯的儿女联姻,也算是稳住了局部一些形势。

怎么说当年我立陶宛人可是跟你加利西亚签的合约,跟你基辅罗斯什么事?于是明道加斯大公趁机派兵,征服新格鲁多克、格罗德诺、波洛茨克等黑罗斯地区(Черная Русь,今白俄西半部分),并派遣儿子瓦伊什维尔卡斯(Vaišvilkas)前往统治。1248年,明道加斯让维金塔斯带着老大哥的两个儿子出征斯摩棱斯克,说打下来的土地将归他们所有。结果没打过。以战败为借口,明道加斯宣布将剥夺他们原来的土地,收归己有。内战就此爆发。

然而刚刚兵败回来的三人组根本无力对抗明道加斯,于是只好逃到丹尼尔那里先行落脚,然后组织起一切反对明道加斯的力量(甚至包括利沃尼亚骑士团),杀了回去。1250年,陶特维拉斯在里加接受天主教洗礼,反对派联盟变得更稳固。同年,骑士团对萨莫吉希亚忠于明道加斯的地区发动突袭,一下子把明道加斯打懵了。然而利沃尼亚骑士团与里加大主教之间存在嫌隙,加上骑士团长对于36年那场对萨莫吉希亚人的惨败耿耿于怀,明道加斯就给团长贿赂,成功离间与维金塔斯他们的关系。

也在这个时候,明道加斯宣布皈依基督教,并同意割让萨莫吉希亚沿海地区给骑士团。这下直接惊动了教廷,毕竟一个武德充沛又信仰基督的立陶宛会为对抗蒙古人提供不少帮助,因此承认了他为立陶宛国王(Lietuvos karalius[3])。另一方面,明道加斯提出条件,希望教廷调停立陶宛与骑士团之间的冲突。1251年7月17日,教宗英诺森四世发出了两份诏书,一份是命令当时加利西亚境内的海乌姆[4]主教前往加冕,并另外派遣主教到立陶宛;另一份强调新的立陶宛主教直属于教廷,并非里加大主教的手下,从而宗教上调停了“立陶宛与骑士团之间的冲突”。

立陶宛的改信让骑士团化敌为友。最终,维金塔斯死于1251年左右,陶特维拉斯和格德维达斯跑路到加利西亚给丹尼尔打工(二人后来帮助丹尼尔攻打波西米亚,无果,格德维达斯可能在此阵亡)。

1253年,明道加斯国王正式加冕,其中负责授予王冠的就是前述的被贿赂过的团长。据说明道加斯加冕的日子是1253年7月6日,当代立陶宛共和国就以此作国庆日。

从此,立陶宛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一方面继续往罗斯故土扩张,另一方面与周边势力进行和解。

转折

1255年,明道加斯与丹尼尔最终和解。丹尼尔之子斯瓦尔恩(Шварн)[5]迎娶明道加斯的女儿;黑罗斯之地一部分交给了丹尼尔的另一个儿子罗曼(Роман);陶特维拉斯正式承认内战失败,回到了立陶宛,获封波洛茨克地区。而前面提到的原本管理黑罗斯的明道加斯的儿子瓦伊什维尔卡斯可能是在那里呆太久了,不止选择信奉东正教,还干脆修了个修道院、自己出家了……

不过,萨莫吉希亚的情况还是很糟糕。骑士团对当地的统治不得人心,加上在周边用兵的多次失败、引发多地起义。于是在仍然信仰旧教的外甥[6]特莱尼奥塔(Treniota)的怂恿下,明道加斯撕了与骑士团之间的和约,并且可能秘密重新信仰旧教。

当时立陶宛名义上已经是天主教王国,但就连上层真心信仰天主教的都没几个、更别说不满于骑士团武装传教的下层人民了;至于罗斯故土那边倒是敬虔的东正教土地,瓦伊什维尔卡斯甚至尝试过去希腊的阿索斯山朝圣,但因为巴尔干地区的战乱而不得不折返。国王跟骑士团闹翻以后,当年为他登基而建的主教座堂被一座旧教的神庙替代,以宗教名义搞出来的外交成果也化为乌有。

明道加斯与周边的冲突引起了诺夫哥罗德大公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对!就是“冰上之战”那位)的警惕。涅夫斯基试图拉上陶特维拉斯及其已经当上维捷布斯克大公的儿子康斯坦丁组建新的联盟,但没有成功。倒是信仰旧教的特莱尼奥塔拉到了从库尔兰到普鲁士的信仰不同本土宗教的人民支持,希望大家团结起来,在立陶宛的领导下把骑士团赶出去。这跟明道加斯希望继续向罗斯故土扩张的想法矛盾了。立陶宛的局势又紧张起来了。

让紧张局势崩溃的是明道加斯的一记昏招:王后去世后,他抢走了立陶宛北部的贵族道曼塔斯(Daumantas[7])的老婆、也就是前王后的亲妹妹来续弦。1263年,气得不行的道曼塔斯,拉上野心家特莱尼奥塔,把明道加斯和他身边的两个孩子杀了。

混乱

信仰旧教的特莱尼奥塔篡位成功,并且恢复尊号为“立陶宛大公”(didysis kunigaikštis[8]),一直到波兰-立陶宛联邦完蛋之前都是立陶宛最高统治者的尊号(即“波兰国王兼立陶宛大公”)。

一听说老爹被杀了,瓦伊什维尔卡斯立即扔下经书,找到了已经继承了海乌姆的妹夫斯瓦尔恩,一同发兵杀了回去。特莱尼奥塔一说被明道加斯的近仆刺杀,又说是瓦、斯二人成功将其废黜。1264年,在赶跑道曼塔斯等一众反对派以后,继任立陶宛大公。

毕竟东正教也是基督教,瓦伊什维尔卡斯上台后缓和了与骑士团的关系,签订贸易协议,并且停止了对普鲁士地区原住民起义的支持。不过,1265年,他还是拉着斯瓦尔恩打了波兰[9]一顿,报复他们对立陶宛人盟友——约特维吉亚人(英语叫Yotvigians,主要居住在立陶宛本部西南方、普鲁士的东方)——的灭绝。

感觉江山都打点清楚了,1267年,瓦伊什维尔卡斯把大公权柄交给了斯瓦尔恩,回波洛茨克继续念经。然而没想到的是,一年后,他被斯瓦尔恩的哥哥、卢森尼亚国王(也就是以前的加利西亚王国)列夫一世杀害,原因是自己竟然没从帮助瓦伊什维尔卡斯上台到退位给弟弟的整个事件中分一杯羹。

斯瓦尔恩的情况也不好过,很快他就被特莱德尼斯(Traidenis)赶了下台。大概是1269年或者1271年去世,葬回海乌姆。


重整

特莱德尼斯上台后,重整河山,逐步让立陶宛变成主流信仰旧教、但保持对基督宗教宽容的东欧大国。

特莱德尼斯的主要战略目标是整合波罗的海的保持各种传统信仰的部族,重点是北方瑟米加利亚人(Semigalian)和南边剩余的约特维吉亚人。按某些比较开玩笑的说法,特莱德尼斯似乎是第一个想建立“波罗的海联邦”的人——一个属于各种“异教徒”的联邦。

瑟米加利亚人的主要活动区域就是现在拉脱维亚共和国的中部,是当时利沃尼亚骑士团领和里加大主教的核心地带。特莱德尼斯往北的进攻非常凶狠,甚至在1270连续砍死了两个利沃尼亚骑士团团长(第一个是奥托·冯·卢特伯格,第二个可能是战场上临危受命而最终没算在历史团长名单里的安德里亚斯·冯·威斯特法伦),1279年又砍死了第三位(恩斯特·冯·拉斯伯格)。骑士团的大崩盘成功吸引了大量瑟米加利亚人的投靠,在当地的反抗变得更加激烈。

面对波兰地区,特莱德尼斯也没有消停,不断带人去打劫波兰各个诸侯的地盘,唯独没有碰过女婿——马佐夫舍公爵波列斯瓦夫二世[10]——的地盘。到了统治末期的1282~1283年,立陶宛人联合约特维吉亚人向控制波兰半壁江山的克拉科夫大公莱谢克二世发起三轮进攻。然而莱谢克二世实在厉害(比如在1280年的格日里策战役里,甚至只靠600人就打穿了卢森尼亚与蒙古数千大军),立陶宛与约特维吉亚联军败退。

不过,特莱德尼斯对罗斯故土没有太多扩张的意欲。毕竟当年是靠推翻斯瓦尔恩上台的,因此他哥哥、前面提过的卢森尼亚国王列夫对特莱德尼斯一直敌视。作为宗主的蒙古人最喜欢看东欧地区的武斗戏了,就怂恿卢森尼亚对立陶宛宣战。结果卢森尼亚输了,甚至还把明道加斯后期重新获得的那部分黑罗斯又赔了回去。这让本来就在罗斯故国废墟上重建起来的卢森尼亚更加拮据了……

重新整合黑罗斯之地以后,特莱德尼斯了整顿内务,没有继续扩张。此举着实有效加强了未来几百年立陶宛大公国对相当于现在白俄罗斯共和国地区的统治。

1282年,特莱德尼斯长达12年的统治以他的安然离世告终。这是已知第一位能安息的立陶宛领袖。


失落

接班的道曼塔斯(也是Daumantas,但请不要与同一世代已经当上普斯科夫大公的同名人物混淆)相关史料比较少,大体只能确定他大概是1282~1285年担任大公、后面由布蒂盖迪斯(Butigeidis)接任。而且,特莱德尼斯、道曼塔斯和布蒂盖迪斯之间有什么关系,干脆没有相关资料。

从俄国的史料可以得知,道曼塔斯在1285年组织了一场大洗劫,最后在“圣显容日后第6天”(也就是8月6日)被特维尔、莫斯科、沃洛科拉姆斯克、托尔若克、德米特洛夫、祖布措夫和勒热夫组成的七国联军[11]击败,可能阵亡或被俘虏——然后就没记录了。


布蒂盖迪斯大公的故事同样资料很少,只知道统治时间是1282~1291年——也就是他可能是道曼塔斯的共治者。当他上台的时候,两大骑士团已经基本把波罗的海原住民统合得差不多了,各自的传统信仰已经不可逆地走下坡路。

1289年,布蒂盖迪斯大公带领8000人袭击桑比亚半岛、即今天俄联邦加里宁格勒州中部。条顿骑士团肯定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在尼曼河边、今俄立两国边境城镇苏维埃茨克(Советск)拍下了一座城堡,迫使立陶宛的军事存在退出左岸(南岸)地区。也作为回应,立陶宛人在右岸建立了一系列堡垒群,到14世纪后半叶仍能抵挡骑士团的进攻。

至于关于罗斯那边的事就只有一条记载了:他向卢森尼亚王国交出了今天白俄西南部的一座城镇换取了和平。


接班的布特维达斯(Butvydas)大公的资料则更少了,可能是布蒂盖迪斯的兄弟兼大公国的共治者。他的统治时间大概是1290~1295年,曾经带着儿子维特尼斯(Vytenis)对小波兰地区发动过6次袭击,包括马佐夫舍等地;同时也抵御过条顿骑士团的入侵。然后他的故事就没了。



染指

在这语焉不详的接近20年过后,立陶宛史终于再度有了可靠的记录。

1295年,维特尼斯大公登基。

也在1295年,6月26日,克拉科夫大公普热梅斯瓦夫二世(Przemysł II)[12]正式加冕为波兰国王。人们盼望着他能彻底终结长达200多年的封建割据时代。不幸的是,9个月以后,1296年2月8日,普热梅斯瓦夫二世遭到绑架,未遂,却仍被杀害。混乱之治再临。

前面提到特莱德尼斯大公把女儿高德蒙达(教名为Sophia,今日的波兰史书一般以此称呼)许配给了马佐夫舍公爵波列斯瓦夫二世。1288年,高德蒙达去世,立陶宛与马佐夫舍公国之间的盟约自然解除。此时,维特尼斯大公选择支持这位立陶宛女婿去争夺波兰王位,同时反对克拉科夫的瓦迪斯瓦夫。这标志着立陶宛人正式开始染指波兰问题。


前面提到,波罗的海各部族被骑士团的武装传教整合得差不多。到了13世纪90年代,连普鲁士人都撑不住了。条顿和利沃尼亚两个骑士团“面包”对“异教”大国立陶宛这块“芝士”夹得更紧了。其中条顿一直希望打穿萨莫吉希亚地区,沿着波罗的海建立一条连接两大骑士团领的走廊。

然而利沃尼亚骑士团的情况仍然是一如既往地糟糕。相当于今天拉脱维亚共和国与爱沙尼亚共和国的地方加起来被传教士们叫做“玛利亚之地”(Terra Mariana),由骑士团、里加大主教和多个主教领,以及长期不服气的爱沙尼亚公国组成。

1297年,里加大主教与市民们跟骑士团又一次闹到不可开交,内战爆发。

维特尼斯哪会放过这个削弱骑士团的好机会?于是他立刻派人到里加,表示愿意提供军事援助,并且暗示或许我们会接受洗礼等等。于是里加大主教非常高兴,拉着异教徒们一起揍自己教胞。立陶宛人迅速推倒了骑士团的好几座扼守里加的城堡,并且维特尼斯亲自指挥的图莱达(拉脱维亚语:Turaida;德语:Treiden)战役砍死当时的大团长布鲁诺(Bruno)及其他22名骑士,还反过来在里加城外安营扎寨直至1313年。在跟里加的蜜月期里,立陶宛在道加瓦河盆地[13]的控制力大增。

北方形势稳定以后,维特尼斯把矛头指到另一个骑士团头上。1298~1313年间,维特尼斯大公组织了前后11次对条顿骑士团的袭击,多次打断了后者对波美拉尼亚的征服进程,也干扰了与波兰的纠纷解决。

虽然维特尼斯是个“异教徒”,但他把基督教作为一种统治工具给运用起来了。先有与里加协定了,1316年让方济各会在新格鲁多克(这可是东正教占绝大多数的罗斯故国)建立一座为日耳曼商人服务的天主教堂,进一步拉拢了与天主教那边的关系。后有支持在维尔纽斯建立东正教的立陶宛都主教区,与已经身处莫斯科的“基辅与全罗斯都主教”争夺罗斯故土上的宗教话语权。


不过维特尼斯没有实质上指染罗斯大地。他曾经计划过重夺当年明道加斯大公统治过的一些地方,然而还没来得及执行就离世了。

1315年,据说可能是被雷劈,维特尼斯突然离世。根据记载,他曾经有个儿子叫日维尔古蒂斯(Žvelgutis),但早就去世了。于是,大公的位置就传给了格迪米纳斯(Gediminas),立陶宛历史上第二个让整个东欧天翻地覆的人。


再起

I

格迪米纳斯大公到底跟维特尼斯什么关系,史书里众说纷纭。有说他们是父子,也有说是兄弟的,甚至有说格迪米纳斯是维特尼斯的马夫;甚至有人考证认为格迪米纳斯是某位立陶宛王公之后。不管如何,后面的故事会让大家知道,他确实真的是维特尼斯战略思路的继承人。

维特尼斯在西方的经略其实说得上有点强弩之末了。骑士团不可能被这么反复羞辱。在他登基之前,于今天拉脱维亚共和国南部的几座要塞被攻陷,立陶宛人逐渐失去了对同为“异教”的瑟米加利亚人的影响力。政治上维持传统信仰已经非常困难,何况现在欧罗巴恐怕就剩下波罗的海东岸还是所谓的“异教徒国度”。

虽然维特尼斯大公试图在波兰重新统一的问题上使绊子,但那边走早已被当时的波兰大公[14]、维特尼斯所反对的瓦迪斯瓦夫事实上统一得差不多了。要是波兰人能从内部纷争中脱身,怎么知道会不会又一次发起像对约特维吉亚人的进攻那样“十字军”[15]、一下子把立陶宛本土打个七零八落?

至于信仰东正教的“立陶宛罗斯”,那目前倒是还好:至少一来本地就算完成整合(包括废除公国制度、改为行省等),也算乐意;二来他们长期信任立陶宛承诺的信仰自由,不太闹腾。然而罗斯故国当时在大公国里的地理占比也太大了,要是他们突然有个人揭竿而起……

不管如何,能让格迪米纳斯大公头疼的地缘政治问题真的不少。


II

问题总是要被解决的。1322年,格迪米纳斯大公致信教宗,要求他庇护立陶宛,免于条顿骑士团的劫掠。信中他提到已经为方济各会和多明我会的传教提供便利,并且本人有意受洗成为天主教徒。

这是一个抉择。

立陶宛大公要是公开宣布信仰天主教,那么先不说罗斯地区那群东正教贵族会怎么看这个“异端”领袖,出门没被信仰传统宗教的萨莫吉希亚老乡一标枪穿死也算运气好了。先前说过特莱德尼斯大公试图整合波罗的海各种不同传统信仰的部族,对抗骑士团;但是,史书也记载了他的一些兄弟都受洗成了东正教徒,甚至还记录了教名。


决心打破这一平衡并不容易,而外部也因为过去明道加斯大公的事实上出尔反尔而对格迪米纳斯产生怀疑。1323年10月,在里加大主教、多尔帕特(塔尔图)主教、修会与骑士团代表、乃至丹麦国王克里斯托弗二世(Christoffer II)的见证下,格迪米纳斯在维尔纽斯承诺并应许在教宗代表抵达后就接受洗礼。

早在1323年1月25日,格迪米纳斯致信吕贝克、不莱梅、科隆以及神罗其他很多商贸都市,表示大公国渴望圣教,但由于条顿骑士团过于暴力,人民只好宁愿坚守旧教。他提到了前面致教宗书信中提过的“愿意受洗”一事,同时希望德意志地区的骑士、商人、医生、工匠、乃至磨坊主能来到大公国。他将保证信仰自由,希望增进贸易,还提供政策扶持(比如农户免税十年)。这封书信也是让不少西方人首次知道“维尔纽斯”这个地方,继而让今天的立陶宛将此时此刻定为建城纪念日。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当时立陶宛的统治中心还不是这里。同时,不少犹太人问讯后也前往立陶宛,后将维尔纽斯发展为二战前东欧最大的犹太聚居地之一。

接下来大公也向德意志其他城市、方济各会和多明我会发出三封书信,重申上述内容,并提到了希望能引进更多工匠。其中一份寄予方济各会和多明我会的书信还让条顿骑士团盖上蜡封。而另一封书信里则自称“蒙上帝洪福,格迪米纳斯,立陶宛与罗斯之王,瑟米加利亚人之主”[16]

但是,现存的6封由格迪米纳斯大公寄出的书信——即包括前述第一封寄予教廷、4封寄予商贸城市及修会的书信——情况最糟糕的是第6封。这份书信写于1324年9月22日,寄往塔尔图主教、“塔林之地的统治者”和里加市议会。信里提到,条顿骑士团破坏了前面承诺的和平,侵扰边界,杀害人民,劫掠财宝。希望收信方能向其施压,补偿损失。


只是,他得不到回报。

他真的没忍住,发起了往骑士团领的多布任(Dobrzyń)地区的报复性劫掠。结果在埃尔宾[17],一群主教开会宣布“格迪米纳斯是教会的敌人”——骑士团可都等你们这么说好久了。

与此同时,格迪米纳斯大公也向教廷致信,表示这是自卫还击,自己的信仰之心仍是充足的。教廷相信了他的承诺,并禁止4年内邻国再度进攻立陶宛。

接下来的时间里,虽然矛盾没有解决,但至少面向骑士团们的西、北两线算是安稳下来了。

III

西线唯唯诺诺,东线重拳出击。趁罗斯故国自己又闹起来的机遇,格迪米纳斯大公直接继承了维特尼斯留下的战略,从登基后不久的1316,到晚年的1336,立陶宛接连攻克了布列斯特、维捷布斯克、明斯克、图罗夫、平斯克,当地王公全部臣服——等于说今天白俄罗斯共和国全境都成了大公国的领土。

14世纪20年代初,格迪米纳斯大公让最小的儿子柳巴尔塔斯(Liubartas)入赘卢森尼亚,娶了国王安德烈的独生女儿尤菲米娅。驸马爷被分封到了王国东部、今乌克兰西部沃伦州首府卢茨克(Луцьк)。此刻,他还不会知道从获封到离世、断断续续统治当地近60年里,会经历什么。

格迪米纳斯征服罗斯的进程可谓一往无前、长驱直进。前面的攻略加上后面的联姻,基辅大公斯坦尼斯拉夫[18]坐不住了,在今天的乌克兰中西地区拉起一个包围网。1324年春末,格迪米纳斯大公向基辅进军,沿路立陶宛人实施焦土政策进行施压。南罗斯诸国联军没能及时往日托米尔城(乌克兰西部重镇)救援,反倒因为立陶宛推进太快,直接在今天日托米尔州与基辅州交界的伊尔平河爆发决战。包围网没有拦住立陶宛人,反倒斯坦尼斯拉夫一路往东败退到梁赞[19]。除了不知道在想什么的各个汗国,南欧草原可能再也没有其他势力能拦住立陶宛了。


IV

南线的情况有点棘手。

本不富裕的卢森尼亚王国在鞑靼和立陶宛的连番侵扰下每况日下,甚至要穿过整个波兰找条顿骑士团借兵。当时卢森尼亚由列夫二世和安德烈两兄弟共治。1321年,格迪米纳斯进攻卢茨克,杀了列夫二世的独生子、卢茨克公爵格奥尔基。这下从丹尼尔之父罗曼大公传下来的血脉就算是断了。不过柳巴尔塔斯的入赘也算是格迪米纳斯给卢森尼亚赔了个干儿子吧,要是能生的话,那倒或许还能延续香火……

1323年初,双子国王突然暴毙。5月,已经加冕为波兰国王的瓦迪斯瓦夫一世在写给教宗的信里表达了遗憾:“卢森尼亚的最后两位国王曾是波兰抵御鞑靼人的坚实盾牌。他们的离世将让波兰直接暴露在鞑靼威慑之下。”

此时柳巴尔塔斯控制了王国中北部的卢茨克和沃伦,博雅尔贵族则控制了加利西亚。贵族们肯定不可能让尤菲米娅直接当女王的了,这就不等于通过其丈夫把国家送给立陶宛了?于是翻查一轮家谱以后,贵族们居然找到一个同时能让波兰、立陶宛满意的候选人:马佐夫舍公爵特洛伊登(Trojden)长子波列斯瓦夫(Bolesław)。他有以下优势:

  1. 母亲玛利亚是尤里一世的女儿、双子国王的姐妹,自然有合法宣称权。父亲特洛伊登则是老熟人波列斯瓦夫二世与高德蒙达之子,立陶宛人不会有什么意见。
  2. 特洛伊登与瓦迪斯瓦夫一世关系很好,而且还有一个小儿子可以接班,波兰不用太关心因为继承问题而丢掉马佐夫舍公国的可能。
  3. 波列斯瓦夫生于1305(又说1310)年,年少气盛,或者能带领卢森尼亚走出阴霾——或者能成为当地贵族们的统治傀儡。

于是就在1323年,波列斯瓦夫来到加利西亚,宣布改宗东正教,改名为尤里(Юрий;波兰语作Jerzy,耶日),登基,是为卢森尼亚王国的尤里二世[20]

为表交好,1331年,格迪米纳斯把女儿尤菲米娅(Eufemija,恰好与柳巴尔塔斯的妻子同名;教名为Marija,玛利亚)嫁给尤里二世。此前,1325年4月30日(又说10月16日)格迪米纳斯也把另一个女儿阿尔多娜(Aldona。教名Anna,安娜;又作Ona)嫁给瓦迪斯瓦夫的独子[21]卡齐米日(Kazimierz)。三个国家就这样亲上加亲了,但都没想到后面继承问题带来的祸患会更大。


V

我们把目光收回来。在踹掉基辅大公斯坦尼斯拉夫以后,格迪米纳斯安排自己的兄弟特奥多尔(Theodor)和贵族子弟阿尔吉曼塔斯(Algimantas)统治基辅,让立陶宛的影响力首次达到黑海边陲。虽然立陶宛与金帐汗国的月即别汗(Öz-Beg)事实上在争夺罗斯故土,但格迪米纳斯通过一些巧妙操作,避免与汗国爆发战争。

东北方的莫斯科公国正在崛起。亚历山大·涅夫斯基逝世以后,北罗斯大地全是弗拉基米尔公国后裔,人均正统接班人。于是汗帐(Сарай,当时设置在今天的伏尔加格勒城附近)那边将计就计,把“全罗斯及弗拉基米尔大公”的头衔收了上来,封给当中的最强者,附带代汗帐收税的权力。1325年,涅夫斯基幼子丹尼尔之子伊凡担任莫斯科大公、兼任诺夫哥罗德大公,是为伊凡一世。当时的头衔持有者、特维尔大公“恐怖之眼”德米特里谋杀伊凡一世的哥哥尤里的事被捅到了汗帐,月即别汗下令将其处决,并把头衔转给了伊凡。

伊凡一世是个有手腕的贪财鬼,绰号“钱袋子”(Калита,重音在最后的а)。一方面通过征税、纳贡讨得大汗的欢心,另一方面又利用这份欢心让各国普遍认同他就是大汗在罗斯的代表。这样的未来之星自然是值得格迪米纳斯巴结的对象。双方决定联姻,让伊凡一世的长子谢苗(Симеон,后为莫斯科大公“骄傲的”谢苗一世)与爱古斯塔[22](Aigusta,教名安娜斯塔西娅Anastasia)结婚。

不过,虽然莫斯科大公的权力近乎无限,但诺夫哥罗德大公也就是共和国里领市民会议工资的保安大队长,没啥发言权——除非是涅夫斯基那种兵强马壮的强势领袖。与莫斯科的联姻不碍乎立陶宛帮助普斯科夫进一步脱离大诺夫哥罗德。

当时普斯科夫的国主是格罗德诺的大卫(白俄语:Давыд Гарадзенскі,立陶宛语:Dovydas Gardiniškis)。据传他就是当年刺杀明道加斯大公的道曼塔斯之子。考虑到后者娶了涅夫斯基的孙女,这么一来大卫甚至还是涅夫斯基的外曾孙了。

当年大诺夫哥罗德一直不肯承认道曼塔斯当选普斯科夫大公,并且多次派兵试图将其赶下台,但都被当地民众自发捍卫住了。现在也不想承认大卫。于是在普斯科夫问题上,两方形成了诡异的联盟:

  • 东正教大国诺夫哥罗德与天主教的条顿骑士团站在了一起,试图恢复宗主权
  • 东正教小国普斯科夫则依靠自称在改信天主教的异教大国立陶宛,寻求完全独立。

就是这样,大卫成了格迪米纳斯麾下的一员大将,在对抗骑士团(尤其是家门前的利沃尼亚骑士团)方面提供大量帮助。1326年春,为响应教宗若望二十二世惩罚被绝罚的神罗皇帝路易四世的号召,立陶宛军队配合波兰洗劫勃兰登堡伯国。大卫带了1200人上阵,一路从纽马克(Neumark)抢到了柏林。回程路上,大卫被一名来自马佐夫舍的叛徒骑士杀死。前面提到的联盟也就无疾而终了。


VI

波兰-立陶宛联军对勃兰登堡伯国洗劫收获极其丰厚。乃至1329年骑士团与波西米亚联军围攻立陶宛本土的梅德韦加利斯要塞(Medvėgalis)时,处于下风的萨莫吉希亚公爵马尔吉尔利斯(Margiris)仍能从抢来而没花完的钱山里掏出两万弗洛林金币,花钱买平安。

教士们通过这队联军,看到来自立陶宛的野蛮人毫不尊重十字架等基督教象征物,一点都不像有心改信的样子,完全坐实了“格迪米纳斯是教会的敌人”的说法。

重新统一的波兰日益强盛,与条顿骑士团的利益冲突日益加深。于是在姻亲的基础上,瓦迪斯瓦夫又跟格迪米纳斯签署了对抗骑士团的共同防卫协议。当年在战场上争夺过波兰国王头衔的波西米亚国约翰一世[23]则选择站队条顿骑士团,并亲自上阵参与对立陶宛的“十字军远征”——于是就有了前述的1329年梅德韦加利斯要塞围攻战。

战况变化使得波兰-立陶宛的联盟在1331年解散。虽然格迪米纳斯想过通过瓦迪斯瓦夫的女婿、匈牙利安茹王朝开国者、同样跟波西米亚有仇的卡罗尔一世(Károly),建设三国同盟,但只是个泡影。

波兰和立陶宛的分手没有影响双方仍然要继续对抗骑士团的事实。波兰在王国北部的库亚维与骑士团杀到不可开交,立陶宛却差点退却回萨莫吉希亚的高地。

1336年,约翰一世与女婿巴伐利亚公爵亨利十四世到普鲁士旅行,顺便资助了骑士团一把。投桃报李,骑士团在尼曼河溯源而上,在右岸建立建立一座新的城堡,命名为“巴伐利亚堡”(德语:Bayernburg,立陶宛语:Bajenburgas)。

1337年6月15日,天主教的“圣三一主日”,格迪米纳斯大公亲率大军围攻巴伐利亚堡。22天的围攻,无功而返,立陶宛还折损了时任的特拉凯公爵[24],甚至据说大公本人还中了一箭。

收到捷报以后,亨利十四世立即给巴伐利亚堡送上厚礼,包括至关重要的粮食与装备,以及象征荣耀的旗帜与纹章,后来还说要捐建一座大教堂。随后神罗皇帝查理四世也宣布,要是骑士团征服了立陶宛,允许把当地命名为“巴伐利亚堡”,并以这座城堡为首府。


VII

1341年,格迪米纳斯大公逝世。根据记载,他的葬礼完全是“异教徒”那一套,甚至还包括活人陪葬。

统治25载,纵横捭阖;开疆拓土,儿女无数。

丰功伟业的背后全是炸弹。可能他没想到在他人生的最后一年就见证到了第一个炸弹。要到他的孙子辈,这些危机才将被全部化解。

子嗣

I

格迪米纳斯大公死后,排行第4的儿子尧努蒂斯(Jaunutis)接任。1345年,尧努蒂斯被两个弟弟阿尔吉尔达斯(Algirdas)和克斯图蒂斯(Kęstutis)推翻。这对兄弟将共同统治立陶宛30几年。

格迪米纳斯生养众多,有明确记录的就包括7子6女:

  1. 曼维达斯(Manvydas),克尔纳维公爵。
  2. 纳里曼塔斯(Narimantas),波洛茨克公爵。
  3. 卡里约塔斯(Karijotas),新格鲁多克公爵。
  4. 尧努蒂斯
  5. 阿尔吉尔达斯
  6. 克斯图蒂斯
  7. 玛利亚(Maria,教名。原名不详),特维尔大公“恐怖之眼”德米特里夫人
  8. 阿尔多娜,波兰王后,夫君为卡齐米日三世
  9. 爱尔日别塔(Elžbieta,教名。原名不详),波兰普沃茨克公爵瓦茨瓦夫夫人
  10. 尤菲米娅,卢森尼亚王后,夫君为尤里二世
  11. 柳巴尔塔斯

未能确认的儿女还有:

  • 维陶塔斯(Vytatutas),特拉凯公爵(或许就是攻打巴伐利亚堡阵亡的那位)
  • 爱古斯塔,莫斯科大公谢苗一世第一任夫人。
  • 叶莲娜(Елена,教名。原名不详),一说为奥卡河的兹韦尼哥罗德(Звенигород-на-оке,位于今天俄联邦奥廖尔州;请勿于莫斯科市西北方的飞地兹韦尼哥罗德混淆)大公夫人,又说普斯科夫某位大公的夫人(可能就是格罗德诺的大卫)。

格迪米纳斯大公的血脉由此流向整个东欧。日后在俄国显赫数百年的两大贵族家族霍万斯基(Хованский)和戈利岑(Голицын),都能在这里找到源头。


II

大哥曼维达斯的生平记载不多,甚至苏联时期编的百科全书还把他出生年份误作1288年——那年他爹格老子才13岁!后来波兰有学者考证出一个听起来更靠谱的年份,大概是生于1313年或1315年。

其主要封地克尔纳维(Kernavė)位于维尔纽斯西边。当地考古遗迹出土过史前到中世纪的大量文物,被誉为“立陶宛的特洛伊”,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今天欧洲一些历史Cosplay爱好者也喜欢到这里开展活动。此外他还继承了一些分属今天俄联邦与白俄罗斯共和国的土地。

根据史书记载,1348年2月2日,条顿骑士团与立陶宛在尼曼河的支流斯特雷瓦河爆发激战。当时英法百年战争进入了停火期,于是双方一些没事干的佣兵和将领就去帮助骑士团“传福音”。最终结果演变成了骑士团对立陶宛人的单方面屠杀:立陶宛军可能阵亡高达18000人,而骑士团只折损8名骑士和60名小卒。“格迪米纳斯的两个儿子”在此役阵亡。其中一个确认是二哥纳里曼塔斯,另一个普遍认为就是曼维达斯[25]

这场可怕的战败让骑士团洗劫了萨莫吉希亚的高地,顺路还摧毁了一座立陶宛的城堡;另一方面立陶宛人也失去了对普斯科夫和诺夫哥罗德的政治影响力,次年连斯摩棱斯克人都不鸟他们了。


III

纳里曼塔斯的封地波洛茨克紧贴着诺夫哥罗德。他挺能打。1333年,诺夫哥罗德的贵族们聘请他为“服役王公”,让他派部队镇守拉多加湖附近、大致相当于今天俄联邦列宁格勒州地区,保持与瑞典的海陆商路畅通。同时,他也接受洗礼,教名为格列布(Глеб)。因此其后人有被记录为“纳里曼托维奇”(Наримунтович),也又被记录为“格列波维奇”(Глебович)的。

立陶宛人给大诺打工戎边的传统也是由此开始,直到1477年诺夫哥罗德城被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攻破为止。纳里曼塔斯的好几个儿子都先后担任过服役王公。后来阿尔吉尔达斯的儿子伦格温尼斯(Lengvenis)[26]不止担任服役王公,还担任过正式的诺夫哥罗德大公、参与了1410年的格伦瓦尔德之战。

1338年,纳里曼塔斯与波洛茨克主教一起与里加签署了一份文件,上面使用了“马上骑士”(Погоня)印章。这是立陶宛与白罗斯民族使用该图案的最早明确记录。这个图案后来成了立陶宛大公国、以及今天立陶宛共和国的国徽;当代从俄联邦南部到白俄罗斯与立陶宛再到乌克兰,不少州/省、县市的徽章、旗帜上也有使用。

英文维基提到,同为1338年,纳里曼塔斯被金帐汗国俘虏。后被莫斯科的“钱袋”伊凡赎回,但让他莫斯科城“作客”(hostage)了好一段时间。俄文和白文维基没有相关信息,但提到当年诺夫哥罗德与瑞典的边境摩擦时,他没有响应召集,应当驻守在奥列舍克要塞(Орешек)的儿子亚历山大也同样没有音信。或许当“寓公”的事会是真的。


1345年,四弟尧努蒂斯被推翻。非常生气的二哥马上去金帐汗国找当时的札尼别汗(Jani Beg),请求援军把尧努蒂斯扶回去。然而当时札尼别汗一方面在打热那亚的殖民地卡法港(Kaffa,EU4玩家应该很熟悉这名字),另一方面他的军队又在跟黑死病抗争,无法回应。有史书记载,纳里曼塔斯此行娶了一位“大汗的女儿”[27]玛利亚[28]回去。

后来他回到了立陶宛,与阿尔吉尔达斯和解。1348年2月2日阵亡于斯特雷瓦河战役。


老三卡里约塔斯的记载也不多。唯一能确认的是就是1349年,克斯图蒂斯命他和两个儿子出使金帐汗国找札尼别汗,希望结盟对抗骑士团和莫斯科。结果札尼别汗把他们绑了,扔给了卡里约塔斯的连襟、妹妹爱古斯塔的丈夫,莫斯科大公“骄傲的”谢苗。

倒是他的几个儿子在史书里更加活跃,从立陶宛终结金帐汗国草原霸权的蓝水之战,到断断续续持续了52年的加利西亚战争,再到波兰-立陶宛建立克雷沃联合,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IV

没人知道尧努蒂斯到底凭什么登基成为立陶宛大公。最多只能确认格迪米纳斯去世前,二哥、三哥(或许还包括大哥)都已经受洗成为东正教徒,因而在“正统立陶宛”地区的“异教徒”贵族眼中没有大公之位的继承权。

史书里也没直接说他治下的立陶宛怎样了,倒是能知道两个弟弟在东征西讨:阿尔吉尔达斯一度打到今天莫斯科州西南的莫扎伊斯克[29],后来又在普斯科夫组织了一场对利沃尼亚骑士团的防卫战;克斯图蒂斯则稳住了萨莫吉希亚的颓势,甚至还能找到缝隙主动劫掠条顿骑士团的领地。

1344年,格迪米纳斯的妻子、尧努蒂斯的母亲尧娜(Jaunė)去世。次年,尧努蒂斯被两个能征善战的弟弟推翻、被监禁在维尔纽斯。有学者以此认为这暗示“异教”时期立陶宛存在太后摄政、至少存在以母亲的威信维系兄弟间权力平衡的情况——否则怎么会在母亲去世后才被推翻?

就在二哥闻讯、寻求救兵的同时,尧努蒂斯也逃了出来,跑到了莫斯科找谢苗一世。他在莫斯科受洗,取教名约安(Ioann,也就是伊万Иван);但没有成功说服谢苗帮他夺回大公之位。

后来他跟二哥一起与两个弟弟和解。阿尔吉尔达斯把他封到今天明斯克市西北20公里的扎斯拉夫尔(白语:Заслаўе,立陶宛语:Zaslaŭje)。其后人便以当地地名作姓氏,称“扎斯拉夫斯基”(波兰人记录为Zaslawski)。

据推测,他可能是1366至1367年期间去世。学者们的论据是,他的名字最后一次作为立陶宛的统治者之一出现是在一份1366年与波兰签署的条约里,但次年跟利沃尼亚骑士团签署的却没有。


兄弟

I

1345年,阿尔吉尔达斯与克斯图蒂斯的双头共治体制正式开始。

阿尔吉尔达斯以前的封地在今白俄的维捷布斯克,娶了当地一位叫玛利亚的女性为妻,生下了好几个儿子。在担任共治大公的时候,他把治所迁回维尔纽斯,战略重心仍然面向罗斯故土与草原。

克斯图蒂斯从父亲手上继承了旧特拉凯城堡,被封为特拉凯公爵。上台后不久又建造了新特拉凯城堡,并以此为治所,主管萨莫吉希亚地区,迎击两个骑士团。


二人延续了父亲的宗教政策:明面继续坚持传统信仰,暗里与基督教会曲款暗通。

在于维捷布斯克的安娜结婚后,阿尔吉尔达斯允许来自莫斯科教会的三位教士安东尼、约安和尤斯塔菲(Антоний, Иоанн and Евстафий)为自己的夫人以及宫中其他信仰东正教的人员提供必要的信仰服务,但严禁在宫外传教。1347年,他们因公开传教而被捕。阿尔吉尔达斯对三人残酷的迫害:要求他们在斋戒期里吃肉!教士们没有屈服,最终被毒打致死。莫斯科教会闻讯后将其封圣[30],其骸骨现藏于维尔纽斯东正教圣灵教堂(目前隶属俄罗斯正教会)。

然而,一大堆史书都说他实际上婚后就秘密受洗。15世纪60年代,基辅佩切拉修道院一本由阿尔吉尔达斯后人编纂的书籍里,甚至还说他的教名是“德米特里”。俄国的史学家干脆就说他是立陶宛的“东正教统治者”了。如果这些说法可靠,那么处决三位教士的行为,无非就是在维尔纽斯的异教徒面前演戏、让民众确信大公仍然是众神之子,从而确保自己威信不动摇罢了。

克斯图蒂斯没兴趣演戏,直接效仿先祖故事。1349年,克斯图蒂斯致信罗马教宗克莱芒六世,表示我国已经不想再与骑士团产生冲突了,希望得到受洗,并且可以的话请册封自己和子嗣为“立陶宛国王”。然而,谈判的中间人、波兰国王卡齐米日三世突袭沃伦和布列斯特,两兄弟被弟弟柳巴尔塔斯叫来支援,加利西亚战火重燃,这谈判也就没法继续了。1351年8月15日,因为被自己的好叔叔卡齐米日许诺“我走以后,加利西亚和布列斯特就是你的”而介入战争的匈牙利国王拉约什一世,在首都布达与克斯图蒂斯商讨和约。克斯图蒂斯提出自己可以受洗,然后希望拉约什去找教廷再问问王冠的事。但是,随着波兰-匈牙利联军的战败,这和约聊了也是白聊。黄袍加身的戏码就此无疾而终。

阿尔吉尔达斯对这些合法性之类的玩意更没兴趣。1371年,阿尔吉尔达斯以“立陶宛巴西琉斯”的名义致信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抱怨兼任莫斯科与基辅主教的阿莱克修斯(Alexius)实在行为不检、并痛斥其政治盟友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对立陶宛的侵犯[31]。当然有学者认为“巴西琉斯”可能不是“皇帝”的意思,只是“国王”而已(对应西方的“Rex”)。无论如何,所有人最后都还是称两兄弟为“大公”。


II

至于断断续续长达52年的加利西亚战争为什么会打起来,这要先往回头个几百年开始讲。

近千年前,在今天波兰第三共和国与乌克兰共和国交界处,有一系列古斯拉夫人的聚居区,被称为“切尔文诸城”(波兰语:Grody Czerwieńskie,乌克兰语:Червенські городи)——意译为“红色诸城”。在此走出了好几个斯拉夫国家的老祖宗们:有些人往西北走,融入了今天波兰地区,成了波兰人;有些人先到了今天的波兰,然后再绕开喀尔巴阡山脉、穿过潘诺利亚草原往南走,一直走到今天的克罗地亚,被称为“白克罗地”人;有些人打过喀尔巴阡山,在布拉格建立王朝、并以老家命名,是为“普热米斯尔王朝”,成为捷克-斯洛伐克民族的领袖;而981年起,基辅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开始往这边用兵,整合诸城,最终有了加利西亚、沃伦等公国,成了今天乌克兰民族的源头之一。“红卢森尼亚”里的“红”,就是“切尔文”——今天乌克兰语的“红色”也是用同词根的“червоний”。真可谓是“龙兴之地”。


前面提到了,格迪米纳斯之子里面最小的柳巴尔塔斯当了乌克兰女婿。当时卢森尼亚王国还是列夫二世和安德烈双子共治。柳巴尔塔斯首先被封为卢茨克公爵。随后又在卢茨克东方以自己名字修建了一座叫“柳巴尔”(Любар)的塔楼,自封为柳巴尔公爵。塔楼的原址已经不可考,只能确定在今天乌克兰日托米尔州同名城镇附近。尤里二世登基后,柳巴尔塔斯选择了臣服,继续统治卢茨克与柳巴尔地区。而尤里二世与柳巴尔塔斯的姐妹尤菲米娅订婚后,柳巴尔塔斯更是加封了弗拉基米尔-沃伦斯基公爵的头衔。

1338年,靠波兰人扶上台的尤里二世向卡齐米日三世承诺,死后卢森尼亚的冠冕将由继承。1340年,尤里二世被以自称是尤里一世私生子的德米特里·德季科(乌克兰语:Дмитро Дедько)为首的博雅尔贵族毒杀。

大雷雨来了。

闻讯后,卡齐米日三世立即派兵进攻卢森尼亚王国的“普热米斯尔之地”,以保护波兰商人和天主教徒的安全。卡齐米日三世在1341年1~2月击败了鞑靼人与当地博雅尔贵族的联军;半年后,按照波兰史书的记载,“在圣约翰节那天,施洗约翰率领着一支从鲁塞尼亚各地集结的军队”、特别是自愿投降的各城人民支持和卡齐米日三世指挥下,当地人民成功挣脱了蒙古-鞑靼枷锁:我们的土地能再次成为斯拉夫人的土地!是的,卢森尼亚王国此前仍然是汗帐的臣子;同期,前面提到格迪米纳斯所征服的基辅公国也是一边臣服于维尔纽斯,但另一边又要给汗帐纳贡保安危。

很快,失去草原人支援的德季科跟波兰人达成了协议。然而协议也没什么用。事实上“立陶宛方面”(以柳巴尔塔斯为首)和“乌克兰方面”(德季科与他所代表的贵族们)已经在策划分家:前者拿沃伦,后者拿加利西亚——没有草原大汗们半点事。

汗帐知道加利西亚被波兰人贡献以后根本不能忍。前面瓦迪斯瓦夫一世写给教宗的书信里把卢森尼亚的双子国王称为“波兰人在鞑靼人面前的坚盾”,但在汗帐眼里卢森尼亚也是进军基督教世界的阵地。虽然蒙古-鞑靼诸汗已经难以团结在一面旗帜下、像是1287年那样出兵削弱波兰人[32],但给小弟“报仇”还是应该能做到的。可惜,草原人真的今非昔比了。进军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匈牙利、普鲁士、甚至勃兰登堡。金帐汗国对波兰的进攻被卡齐米日三世挡回去了,但还是劫掠了点玩意、想着带回去。结果撤军路上被匈牙利一位跟着安茹王朝入驻匈牙利的那不勒斯人——威廉·德鲁格特(英/法:William Drugeth,匈:Druget Vilmos,斯洛伐克:Viliam Druget,乌:Вілмош Другет)——领兵截击并追杀。

就此,波兰成了首个彻底战胜蒙古-鞑靼枷锁的东欧国家;很快立陶宛会成为第二个;莫斯科也会在随后成为第三个。

为了避免继承纠纷,草原人把遗孀尤菲米娅扔到冬天的维斯瓦河里溺死;卡齐米日三世也塞了尤里二世的生父、马佐夫舍公爵特洛伊登一大笔钱,换来他家放弃法理继承权。1344年,关于德季科的记载戛然而止。同年,波兰与立陶宛对此的争端再起,但很快平息:双方签订协议,沃伦地区继续由柳巴尔塔斯统领,而卡齐米日则控制加利西亚。


但是,立陶宛与周边所有的势力的平衡在1348年斯特雷瓦河惨败后,崩溃了。格老子家两位兄弟的战死、近两万将士的阵亡,立陶宛饱受重挫,短期内无可用之兵。加利西亚再次成了波兰与匈牙利人扩张的方向。

III

一直以来,立陶宛既是波兰的对手,也是面对骑士团挑战时的盟友。1331年,波兰-立陶宛针对骑士团的防卫同盟解散,双方恢复各自应敌,但仍保有战略默契。然而,两个天平并不平衡:

  • 波兰这边在库亚维等地长年拉锯过后,卡齐米日三世主动向骑士团提出把争议土地租借给骑士团以换取发展资金。骑士团在听到这样的谈判请求后也一度懵逼,最后也同意金钱换和平。
  • 然而立陶宛不止被“巴伐利亚堡”抽脸了,萨莫吉希亚高地最终还成了骑士团的提款机,被抢了个痛快……

1339年,卡齐米日三世的王后、格迪米纳斯之女阿尔多娜去世。虽然波兰国王为心爱的妻子离世守节足足两年,但与立陶宛的盟约也因此可以合法解除了。

1345~1346年,波兰人把先前从鞑靼人以及当地贵族掌控的“普热米斯尔之地”和“桑河之地”整合进了波兰王冠领地,并同时与立陶宛人划界,承认名义上算在“卢森尼亚王冠领地”下的加利西亚等地归属立陶宛。然后调转枪头,再次与当年抢过波兰国王头衔、今天又在西里西亚与小波兰地区[33]发起冲突的波西米亚国王约翰一世,及其儿子神罗皇帝查理四世开始掐架,直到1348年11月22日。

除此以外,波兰还跟鞑靼人签署了和约,至少未来一段时间也不用担心草原人的进犯。


1348年斯特雷瓦河战役的惨败让波兰人对立陶宛的脆弱不堪深信不疑。于是在正北、西南两边安稳下来以后,1349年卡齐米日三世挥师进攻加利西亚。柳巴尔塔斯很快就败退到只剩下卢茨克等几个大本营。

开战初期,卡齐米日三世叫上了自己的好侄子、刚平息那不勒斯战乱的匈牙利国王拉约什一世。柳巴尔塔斯也叫上了克斯图蒂斯与阿尔吉尔达斯两位哥哥,并通过联姻关系找来一些北罗斯人[34]做帮手。


在多年的冲突里,波兰-匈牙利、立陶宛双方互有胜败。

1351年,柳巴尔塔斯一度被俘虏,后被克斯图蒂斯救出。这也就是前面提到的8月15日在布达的谈判。当时克斯图蒂斯称自己真的乐意受洗,波兰和匈牙利人也信了,把柳巴尔塔斯放了,大家就非常高兴地开始喝酒;立陶宛人还当众表演了一场传统宗教的祭祀仪式。酒喝完了,一群埋伏已久的立陶宛骑兵突然杀出,接走了克斯图蒂斯和柳巴尔塔斯,还趁乱杀死了一个来自马佐夫舍的王公。这才让波兰-匈牙利意识到克斯图蒂斯从来就没打算信仰基督教,只是打着“想要受洗”的幌子把自己牵着走。

1352年,立陶宛的贝尔兹(乌:Белз,波:Bełz)公爵、纳里曼塔斯之子尤里[35]在围攻下不得不向匈牙利国王投降,帮忙打自家叔叔——但贝尔兹围城战也让拉约什头破血流、差点阵亡。接下来阿尔吉尔达斯掏钱让鞑靼人劫掠不属于本次各方纷争、位于今天乌克兰共和国西南的波多利亚(Поділля)地区,吓得拉约什以为接下来鞑靼人会翻山越岭掏了自家的特兰西瓦尼亚,赶紧回防。幸亏当年5月教廷发起了对立陶宛异教徒和鞑靼人的十字军,匈牙利军队在教会的资助下缓了过来;而且教宗还承诺匈牙利人能获得这些异教徒和“裂教者”的土地,更是增长了士气。

整体来说,波兰-匈牙利还是力压一头。1352年秋天,各方再度签署和约:波兰确认获得加利西亚、普热米斯尔和桑河地区;立陶宛保有弗拉基米尔、卢茨克、贝尔兹、海乌姆和布列斯特等;纳里曼塔斯之子尤里获得克列梅涅茨(乌克兰语:Кременець)地区,但接受波兰、立陶宛双方共管。1353年,柳巴尔塔斯一度发动反击,打破和约,但很快又被按住了。立陶宛、波兰、匈牙利之间脆弱的和平延续了下去。


IV

1357年,金帐汗国的札尼别汗攻入阿塞拜疆和伊朗,消灭了伊尔汗国。他让儿子别儿迪别(Berni Beg)驻守大不里士。不久后,札尼别汗病重,别儿迪别被召回草原。别儿迪别趁机将其毒杀,登上汗位,引发汗国的全面混乱。

接下来发生在草原的故事就是上行下效了:

  1. 1359年,别儿迪别被弟弟忽里纳(Qulpa)刺杀
  2. 1360年1月,忽里纳也被弟弟纳兀鲁斯(Nawruz Beg)如法炮制
  3. 1360年6月,白帐汗的后裔乞迪儿(Хизр;或作Кидырь)干脆发兵篡位,纳兀鲁斯战死
  4. 1361年8月,乞迪儿的长子帖木儿火者(Тимур-Ходжа)杀了乞迪儿及其幼子,夺了大位
  5. 不久,别儿迪别的女婿马麦(Мамай)拥立月即别的后裔斡耳都灭里(Ордумелик)为汗。9月,帖木儿火者在逃出汗帐的路上被杀。
  6. 还没过几天,10月,札尼别汗的另一个儿子乞里迪别(Кильдибек)推翻了斡耳都灭里。
  7. ……………………

金帐汗国的混乱持续了很久,直到1382年才被脱脱迷失(Тохтамыш)重新统一为止。在这20多年的混乱里,只有摄政的权臣马麦屹立不倒。


立陶宛对内讧中的汗国虚弱深信不疑。

1362年,阿尔吉尔达斯进军第聂伯河下游和南布格河流域、即今天乌克兰中部与南部地区。立陶宛人攻城拔寨,草原人只能且战且退,甚至通过完全占领基辅附近地区让原本驻守西边波多利亚地区的三支兀鲁斯断绝了回到汗帐的路。双方在第聂伯河支流西纽哈河(Синюха)爆发决战——后人以该河流的词根称之为“蓝水之战”(Битва на Синих Водах)。鞑靼人惨败。

原来汗国的虚弱是真的。

立陶宛得到了以基辅为中心的大片土地,直通黑海;南罗斯地区也因此摆脱蒙古-鞑靼枷锁。阿尔吉尔达斯让儿子弗拉基米尔接管基辅,并让参战有功的卡里约塔斯三个儿子分享了波多利亚——也就是跟十年前波兰获得的加利西亚地区背靠背了。战争过后,立陶宛大公国也与莫斯科公国接壤了。

V

1352年,条顿骑士团在与波兰停战后,精力又可以重新集中在征服立陶宛上面了。

1358年,神罗皇帝查理四世代表基督教世界向立陶宛伸出橄榄枝,表示只要你们愿意改信,和平立马降临。克斯图蒂斯则重申,骑士团必须全面撤出波罗的海地区,否则什么都免谈。双方根本无法谈拢。

1361年3月,克斯图蒂斯与阿尔吉尔达斯对骑士团发起进攻,成功摧毁了两座城堡。路上遭到一小队落败骑士的突袭,克斯图蒂斯被俘虏并关押在玛丽安堡(德:Marienburg,波:Malbork)。虽然克斯图蒂斯已年过六旬,骑士团还是派出大批精壮骑士才将其控制住。

随后,骑士团开始跟立陶宛谈赎金。然而开价太高,阿尔吉尔达斯和克斯图蒂斯的妻子比露特(Birutė)只能秘密谋划劫狱。在被关押约半年后,克斯图蒂斯成功脱出,甚至传说他一拳打穿了三米厚的围墙、跃上披着骑士团的罩衣的战马,绝尘而去。

报复马上就来了。1362年春天,骑士团带着来自英格兰、意大利、德意志等地的十字军志愿者们围攻考纳斯城堡。这座城堡的遗址位于今天的考纳斯市中心,系立陶宛历史上第一座砖砌城堡,目前已改建为历史博物馆。为组织进攻,骑士团修建了土墙与壕沟,填埋了考纳斯城堡的护城河,还在外面再挖了一条运河,使得城堡成了尼曼河畔的一座孤岛;此外还搭建了攻城塔和投石机,势要拆毁城堡的两座高塔。在坚持了一个月后,4月17日,考纳斯城堡被攻破,守城的克斯图蒂斯之子瓦伊多塔斯(Vaidotas)和其他36人被俘虏,立陶宛共计约350人阵亡。由于当天是复活节前夜,十字军们便高唱赞美诗,其中包括流传至今的骑士团军歌《基督复活》(Christ ist erstanden)。

次日,骑士团撤退。立陶宛马上开始重建新的城堡。他们选择下游方向、离原址7公里处建立新的考纳斯城堡,但也在1363年4月被攻破。作为统治中心的维尔纽斯和特拉凯大门洞开。


趁着克斯图蒂斯忙于应付骑士团的攻势,而阿尔吉尔达斯又卷入了东方的冲突之际,1366年,加利西亚-沃伦战火重燃。

这次,卡齐米日三世叫上了已继任马佐夫舍公爵的特洛伊登之子西莫维特三世(Siemowit III),以及柳巴尔塔斯的几个侄子、特别是在波多利亚的卡里约塔斯三个儿子,发动夹击。孤立无援的柳巴尔塔斯很快输到只剩下沃伦东部、卢茨克等地,并且不得不向波兰承诺如果后者进攻立陶宛,前者不许支援。侄子们很高兴从叔叔手上得到“礼物”:海乌姆、弗拉基米尔等地被他们拿走了。


VI

为巩固与匈牙利之间的关系,1355年,时年45的卡齐米日三世向拉约什许诺,如果自己没有儿子的话,那就由继承波兰王位。

1370年11月5日,卡齐米日三世因打猎事故去世,享年60岁。因南征北战之功,被后人尊称为“大帝”。虽然他前后娶了4位王后,但就是没有儿子。虽然遗嘱里提过让二女儿的儿子、波美拉尼亚的卡齐米日四世[36]继位——但被拉约什否定。11月17日,拉约什在克拉科夫大教堂被加冕为波兰国王。

趁着卡齐米日三世去世之时,柳巴尔塔斯立即发动叛乱,收复整个沃伦地区、包括侄子手上的弗拉基米尔城。也在拉约什准备反击之际,柳巴尔塔斯宣布向匈牙利王冠效忠。为盯紧柳巴尔塔斯,1372年10月,头戴匈牙利、波兰、卢森尼亚三国王冠的拉约什派遣奥波莱公爵瓦迪斯瓦夫(Władysław Opolczyk)作加利西亚-沃伦总督。

1376年,柳巴尔塔斯叫上克斯图蒂斯和侄子贝尔兹公爵尤里对波兰发动劫掠。大军洗劫了桑多梅日和塔尔诺夫,一度逼近克拉科夫,掳获百姓两万三千有余。次年,拉约什发起反攻,彻底把立陶宛人打服,贝尔兹、海乌姆和霍罗德沃(Horodło)交还给波兰;柳巴尔塔斯仍然向拉约什效忠,继续统治沃伦,但要交出儿子作人质;瓦迪斯瓦夫则继续为匈牙利管理加利西亚地区——虽然名义上这里不是匈牙利领土、而属于卢森尼亚。


VII

“正统立陶宛”地区与骑士团的冲突日益激烈,攻守平衡日益崩坏。1369年11月,骑士团摧毁了考纳斯附近的三座立陶宛堡垒,维尔纽斯-特拉凯这一统治区核心又一次完全大门洞开了。

作为报复,1370年1月左右,阿尔吉尔达斯与儿子约盖拉(Jogaila,后以波兰语称雅盖隆,Jagiełło),借着周边水路结冰,到了骑士团在东部的重镇柯尼斯堡[37]周边的鲁道村(Rudau)附近,与克斯图蒂斯及其儿子维陶塔斯(Vytautas)会师,准备来一场偷袭,直捣龙穴。


不论是北方十字军还是立陶宛等波罗的海原住民的自卫还击,双方主体兵力在长年累月的绞杀中被不断稀释,成了这个局面:

  • 一大群来自英法、北欧、意大利、神罗的狂热教徒,以及没事干的各路佣兵,自带装备与粮草,接受骑士团的领导,决心拔掉立陶宛这个“异教徒”最后营垒
  • 立陶宛人同样广纳贤才,从波罗的海到罗斯大地,从波兰到鞑靼诸部,尽可能招兵买马。只要能守住本土,要多少就给多少。


1370年2月2日,圣烛节(英语:Candlemas,俄:Сретение),条顿骑士团的元帅亨宁·施尼德科普(Henning Schindekop)抓住了一队立陶宛的巡逻部队。从抓来的舌头里得知,两位大公正准备在鲁道集结兵马、砸了骑士团在柯尼斯堡的新巢。消息迅速传到了大团长温里希·冯·科尼普罗德(Winrich von Kniprode)那里。大团长立即发动周边的民兵与改信了的土著,集结部队——但一时间还不能确定立陶宛人的位置。

最终,1370年2月17日(又说18日),双方就在鲁道爆发决战。

战争以立陶宛人的且战且退告终:阿尔吉尔达斯在附近森林里通过设置拒马等方式,掩护克斯图蒂斯携主力撤退。亨宁·施尼德科普被立陶宛的长矛捅伤,随后不治;另有25名骑士及100~300人阵亡。但是,立陶宛方面的伤亡数据却难以确认:当时的条顿史官记录的是1000人左右,但立陶宛记录的是3500,苏联时代还有在美国的立陶宛裔学者吹到5000多人——这数据比同期三打莫斯科与继续干预加利西亚战争的可靠损失数据还多一大截啊喂。

鲁道会战是史称“立陶宛十字军”的北方十字军战役中最后一场决战。自此,立陶宛大公国已经无法继续单扛整个基督教世界了。年过七旬的两位大公再怎么坚守,信仰传统宗教的立陶宛总要传到约盖拉、维陶塔斯他们手上的。而时代的重担,已经压上了这对堂兄弟身上,无法推卸。


VIII

我们把目光投往东北罗斯地区,讲一下阿尔吉尔达斯的连襟、第二任妻子尤利娅尼娅·亚历山德罗芙娜(Юлиания Александровна)的弟弟,特维尔王公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或称米哈伊尔二世的事。当时他虽然是特维尔城的城主,但离被蒙古人承认为“特维尔大公”还有20多年。


14世纪中叶,瓦西里·米哈伊洛维奇成功重新统一特维尔大公国,结束自从当年“恐怖之眼”德米特里一世设计杀害莫斯科的尤里大公、随后被蒙古人以谋杀罪执行死刑而诱发的特维尔数十年动乱。

1356年,阿尔吉尔达斯曾占领过特维尔的勒热夫城[38],但后来立陶宛人被当地与附近民众赶跑了。

瓦西里老了,可惜长子不肖。坐拥北罗斯大地卡申(Кашин)银矿的儿子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为避免混淆,学者们往往以其封地称他为“卡申斯基”)喜欢鱼肉百姓——就是送他们到“砧板”上随意杀戮的那种“鱼肉”。瓦西里实在受不了这样的接班人,于是把他抓了起来,让侄子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当储公。特维尔继承危机就此开始。

莫斯科都主教阿莱克修斯曾派出过代表过去调节,但没什么用,反倒让米哈伊尔确信莫斯科更支持卡申斯基。1367年,米哈伊尔去了一趟立陶宛找姐夫,结成同盟。

1368年,米哈伊尔攻下了特维尔城。瓦西里在郊外宣布停火、愿意传位给米哈伊尔,双方亲吻了十字架作盟誓。但瓦西里大公在回家的路上去世了。

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当时他离被称为“顿斯科伊”还有十几年)与阿莱克修斯邀请米哈伊尔过来,仲裁特维尔问题。结果这个瞎搞的仲裁庭审判结果就是当场把米哈伊尔和一同前来的博雅尔贵族近臣全部抓起来。幸亏恰逢蒙古特使要来拜访莫斯科,而德米特里他们完全不希望蒙古人插足莫斯科-特维尔冲突:当年尤里的遗孀就是月即别汗的妹妹,没她把此事捅到汗帐的话整个东北罗斯的历史要全盘改写。于是米哈伊尔被紧急释放,但要宣誓称自己在这里“住感舒适,未得怠慢”[39]——但出了城门就立马叫骂了起来。

被羞辱到无法形容的米哈伊尔回到特维尔以后,立即对莫斯科宣战,同时向立陶宛、斯摩棱斯克等盟友发去邀请函。


立陶宛的两位大公对侵占东北罗斯土地的意愿不大,但不打算错过这次削弱莫斯科的好机会。于是1368年,立陶宛人带着斯摩棱斯克人,偷偷溜过当时的边界,发起了对莫斯科的第一次劫掠。莫斯科人准备不足,迅速败退,数名王公战死。德米特里退入刚刚完成围墙升级的莫斯科克里姆林[40]。立陶宛围了3天,但没怎么积极进攻,在抢了周边一大波以后扬长而去。

1370年11月,在大半年前鲁道会战惨败过后,立陶宛决定再抢一波莫斯科来回血。这次劫掠再度打到莫斯科克里姆林。根据民间故事,阿尔吉尔达斯宣称要让自己的长矛“好好亲吻”德米特里的脸面,随后德米特里决定赔款止战,于是阿尔就把长矛扎在克里姆林的城墙上“吻”了一口。

第二次劫掠后,兼任莫斯科与基辅都主教的阿莱克修斯宣布绝罚所有支持立陶宛的罗斯王公贵族,随后得到了君士坦丁堡的普世牧首的背书。阿尔吉尔达斯挺生气,于是就有了前文提到的以“立陶宛巴西琉斯”致信的事。君堡接信后派遣了特使(apocrisiarius)基普利安(Cyprian,Киприан)前往视察,试图协调立陶宛、特维尔与莫斯科之间的关系,避免教会再度分裂。结果,基普利安在阿尔吉尔达斯支持下,不止事实上掌控了维尔纽斯的东正教会教务,日后还当上了立陶宛支持的基辅都主教;阿莱克修斯逝世后还当选莫斯科及全罗斯都主教。


1372年春天,克斯图蒂斯与维陶塔斯,带上阿尔吉尔达斯的长房长子[41](其母为维捷布斯克的安娜)波洛茨克的安德烈(立:Andrius Algirdaitis,白:Андрэй Альгердавіч),第三次发动对莫斯科的洗劫。夏天,阿尔吉尔达斯也亲自领兵跟上。虽然大军在周边搜刮了一大波,但最终止步于今天俄联邦卡卢加州东北部的柳布茨克要塞(Любутск)——主要是附近地形根本无法让立陶宛骑兵冲破莫斯科的防御。各方在此谈判,最终签订了柳布茨克条约:立陶宛与特维尔断盟,不再参战,但莫斯科及其盟友也不会再攻击立陶宛实控区。

特维尔-莫斯科战争在柳布茨克条约签署后还维持了几年,最终以特维尔沦为莫斯科附庸告终。立陶宛人永远失去了单独再往莫斯科主动进军的机会,但换来了足足7年的和平、够把战略视野收缩回到岌岌可危的萨莫吉希亚和加利西亚,以及正着手重建的南罗斯地区。

只是,岁月不饶人,诸神留给两位大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失睦

I

1377年5月24日,阿尔吉尔达斯安然离世,享年81岁。据记载,他的葬礼是完全按照传统信仰进行的,包括篝火礼、战马与武器陪葬等等。2009年,考古学家在维尔纽斯郊外小镇马伊希亚加拉(Maišiagala)发现了他的墓葬。


阿尔吉尔达斯把大公之位交给了常年跟在身边的得力干将、二房长子约盖拉(Jogaila)。

显然这个安排不会令所有人都满意。安德烈就认为自己比雅盖沃(一说生于1352年,又说生于1362年)年长得多、手握富饶的黑罗斯之地,更应成为接班人。于是,当年他就发起叛乱,拉上莫斯科和利沃尼亚骑士团、普斯科夫(他曾通过代理人在1342~1348年间担任过当地的大公),以及布良斯克的德米特里(Dmitrijus Algirdaitis Brianskietis)等同胞兄弟开始搞事。

另一个不太满意的是与约盖拉同出一房的阿尔吉尔达斯年纪最小的儿子,什维特里盖拉(Švitrigaila)。他声称父亲在弥留之际传位给约盖拉之时,也立自己为储君。不过什维特里盖拉没有闹事,而是跟另一位胞兄斯基尔盖拉(Skirgaila)一起支持本房大哥。

当然,约盖拉最重要的支持者还是年近八旬叔父克斯图蒂斯。他带着维陶塔斯等儿子以特拉凯为中心,继续抵抗骑士团的进攻。


安德烈的叛乱本身算不上什么风浪,却成了接下来东欧剧变开端。

1379年,莫斯科进军立陶宛以支持安德烈,打破自1372年柳布茨克条约签署后的7年和平。莫斯科似乎是赢了,但马上就撤军、没有控制立陶宛的一寸土地;而安德烈和德米特里则跟着跑路离开了。

与此同时,金帐汗国老摄政马麦对北罗斯诸国脱离控制的趋势日益焦躁,于是选择与立陶宛、梁赞结盟,号称二十万大军,发动对莫斯科的进攻。最终双方在1380年9月8日于顿河河畔的库里科沃平原爆发决战(битва на Куликовом поле),史书又称。其中安德烈与德米特里在北罗斯联军麾下代表莫斯科参战,而约盖拉的大部队没有赶上、只有数量可以忽略的前锋到阵。最终莫斯科公国为首的联军取胜。“全罗斯大公”的称号从此永远落在莫斯科公国一系,德米特里大公则获得“顿斯科伊”(Донской,“顿河的”)称号。这场又被称作“马麦血战”(Мамаево побоище)决定性战役,成为北罗斯彻底打破蒙古-鞑靼枷锁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也敲响了金帐汗国的丧钟。


II

比起远方的事,眼下骑士团的“圣战”更让约盖拉头疼。

1378年冬天,立陶宛又被南北夹击,维尔纽斯再受威胁。克斯图蒂斯不得不与骑士团展开谈判、交换战俘。1379年9月29日,立陶宛与条顿骑士团在特拉凯签订了为期十年的停战协定。但这份协定只保证已经成功被骑士团武装传教的南部地区安全,克斯图蒂斯控制的西、北部信仰传统宗教的地区仍然危在旦夕。这也是已知的最后一份克斯图蒂斯和约盖拉都签署了的协定。而1380年2月,约盖拉单独与利沃尼亚骑士团签订了一份仅5个月时长的停战协定,来确保个人直辖领和刚从跑路的安德烈手上得到的波洛茨克公国安危。


起初约盖拉对克斯图蒂斯与维陶塔斯的助阵表示感激。但很快就发现了一个惨烈的事实:

  • 要从日益强大的骑士团手上让立陶宛民族活下去,就只能改信天主教——因为骑士团也不是第一次以讨伐异端为名进攻过东正教的诺夫哥罗德。
  • 要让至少正统立陶宛地区改信,就只能打倒信仰旧教的派系,结束双头共治,最终令出一门。
  • 要打倒旧教,就要打倒当中最坚强的靠山,克斯图蒂斯。

也就是说……


1380年5月,条顿骑士团组织了一次5天的狩猎。约盖拉与妹夫兼谋士瓦伊蒂拉(Vaidila)、维陶塔斯与襟兄弟兼谋士伊万·哈尔桑斯基(白:Іван Гальшанскі,立:Jonas Alšėniškis。他和维陶塔斯都娶了同一位地方贵族的女儿为妻),偷偷进入了猎场,开展与大团长冯·科尼普罗德的秘密谈判。双方最终签署了多维迪什科斯密约(立:Dovydiškių sutartis,德:Vertrag von Daudisken。有趣的是,至今没人考证出“多维迪什科斯”到底在哪里,而且当时立陶宛或普鲁士也没有名字相似的地方。)。条约协定如果骑士团攻击克斯图蒂斯及其子弟的土地,约盖拉不会干预;如果约盖拉必须要帮忙,只要动机不受怀疑,也不算违约。

这份条约巩固了先前十年停战协定,让约盖拉有余力抽身对付东方、尤其是安德烈他们。但维陶塔斯到底如何看待这份要出卖自己父亲与兄弟们的协议的,无人知晓。

III

1381年初,条顿骑士团“依照条约”发动针对克斯图蒂斯掌控的特拉凯和萨莫吉希亚的两次劫掠。其中针对特拉凯的行动中,骑士团首次使用火药动力的射石炮(Bombard)摧毁了立陶宛的一座城堡,掳走足足三千人。同年,约盖拉派遣斯基尔盖拉镇压波洛茨克城:虽然安德烈跑路多年,但市民仍然忠诚于他。

8月,骑士团的一名指挥官、也是克斯图蒂斯远嫁到华沙的女儿达努忒(Danutė)教父库诺·冯·里宾施泰因(Kuno von Liebenstein)告知克斯图蒂斯密约的存在。老爷子得悉此事后怒不可遏,立即叫维陶塔斯过来询问。维陶塔斯表示自己毫不知情,认为这是条顿的离间计。不久,趁着约盖拉也上前线平叛之际,克斯图蒂斯进入维尔纽斯,宣布自己才是立陶宛唯一的大公,并且在约盖拉的归途上将其拿下。约盖拉被叔父推翻后只好表示效忠,随后获释、并得到克雷沃(白:Крэва,立:Krėva,波:Krewo,俄:Крево)和维捷布斯克这两块封地。

事后克斯图蒂斯立即回到对抗条顿的前线,成功组织了一场劫掠。同时,当年跟着约盖拉一同前往谈判的谋士瓦伊蒂拉,因达成密约而得到了骑士团位于萨莫吉希亚与利沃尼亚交界处的几块土地奖赏,被认定为叛徒,旋即被处决。

克斯图蒂斯长期与骑士团作战影响了很多人的生意,比如说维尔纽斯的市长、来自里加的哈努尔(Hanul of Riga;各方史书没有记载他的姓氏,也没被称作“里加斯基”之类的)。1382年6月12日,趁克斯图蒂斯父子在外征战之际,哈努尔率领首都民众向约盖拉的军队开放城门,约盖拉归位。维陶塔斯立马回头试图进军维尔纽斯,但发现早就错失时机了。7月6日,他向条顿骑士团签署仅仅为期两个月的停战协定,返回老家特拉凯,却撞上了约盖拉与条顿的联军。7月20日,特拉凯城投降,维陶塔斯只能跑路并招兵买马。同时,克斯图蒂斯老爷子也去发动了萨莫吉希亚的老乡们,远在红罗斯之地的柳巴尔塔斯叔叔也派人加入。1382年8月3日,克斯图蒂斯与约盖拉的大部队绕着特拉凯地区寻求决战机会,但终究没有打起来。按照条顿方面的记载,克斯图蒂斯看到大侄子有骑士团的支援,感觉己方难以破局点,也就找不准决战时机了。于是双方决定谈判。

克斯图蒂斯带着身边维陶塔斯等几个儿子去了约盖拉的营地,迎来了一场鸿门宴。双方军队解散,克斯图蒂斯等被送往克雷沃城堡。5天后,克斯图蒂斯死亡,后世普遍认定是忠诚于本房大哥的斯基尔盖拉下的黑手——同样后人也认为他在挑唆雅盖沃与克斯图蒂斯关系上“劳苦功高”。约盖拉则声称他是自缢的,后续又把整个特拉凯公国封赏给了斯基尔盖拉。无论如何,克斯图蒂斯也得到了一场与老兄阿尔吉尔达斯一样的传统宗教厚葬:他的宝剑、战马以及所得的一些财宝都被埋葬在维尔纽斯。


IV

克斯图蒂斯的孩子们还被关在克雷沃城堡。能确认逃出去的人不多,一个是维陶塔斯,另一个是狱中秘密受洗、以教名被称作“克斯图蒂斯之子西格斯蒙德”(Žygimantas Kęstutaitis):日后波兰-立陶宛也有共主叫西格斯蒙德,一些学者认为他就是“一世”。

维陶塔斯能逃跑,所有史料都说是她妻子安娜的功劳,但具体方法则有很多说法:有说是相对自由的她与丈夫交换了衣着、后者成功蒙骗卫兵而逃脱;有说是她以某些方式牺牲了自己(或是仆人)而换回了夫君;等等。这是她首次记载于史料。

逃出生天以后,1382年秋天,维陶塔斯首先尝试联系华沙的妹妹达努忒及其夫君,华沙公爵雅努什一世[42]。不久前雅努什一世攻下了波兰-立陶宛-匈牙利争议的一片加利西亚地区,但发现根本抵挡不住约盖拉方面的反击,于是无法回应。接下来也找过雅努什的弟弟、西莫维特四世,但他正忙于同在1382年爆发的大波兰地区内战,同样没有音信。最后维陶塔斯不得不投奔条顿骑士团。

另一方面,约盖拉处决了克斯图蒂斯的发妻比露特及其家族。1382年10月31日,他代表立陶宛大公国与条顿骑士团在杜比萨河的一个小岛上签订合约(立:Dubysos sutartys),以感谢他们为对付同父异母兄弟和亲叔时的帮助。条约内容包括:

  • 四年内,约盖拉将会受洗,并带领立陶宛大公国信仰基督教。
  • 杜比萨河以西的萨莫吉希亚地区全部割让给骑士团。结合当代测绘的地形图,这大概是今天立陶宛共和国萨莫吉希亚地区的80%以上区域。当然这里包括了沿海区域——条顿与利沃尼亚骑士团就此又连成一体了。
  • 四年内,双方结成军事同盟,共同对抗外敌——暗示将为多维迪什科斯密约的加强版。除非骑士团同意,立陶宛不能对外宣战

以上三款由二房全体儿子及里加的哈努尔签署,其中前两款原件存世、第三款只有1410年的复制件;二房之母尤利娅尼娅加签了第二款。

同为1382年,条顿骑士团大团长温里希·冯·科尼普罗德安息主怀。他领导骑士团足足31年,历任最长。接过旗帜的是康拉德·佐尔讷·冯·罗滕施坦因(Konrad Zöllner von Rotenstein)。


双方履行杜比萨河条约上都有问题。约盖拉因为波兰选婿问题而卷入大波兰地区内战时,就没有如约知会骑士团。骑士团方面也认为约盖拉很可能迎娶波兰候任女王雅德维嘉(Jadwiga)、或是莫斯科公国的什么女贵族,以姻亲联盟对付自己,于是利用寄自己篱下的维陶塔斯频繁出击、消磨约盖拉的精力。双方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在1383年6月,骑士团宣布约盖拉与大团长的会晤没有如期进行而结束同盟关系,战火重燃。

V

跑路后的维陶塔斯借骑士团的兵马一度收复了特拉凯等失地、尝试进攻维尔纽斯,但未果。1382年10月21日,维陶塔斯在普鲁士的塔皮奥城(Tapiau,今俄联邦加里宁格勒州近卫军城 Гвардейск)受洗,教名维甘德/维甘达斯(德:Wigand,立:Vygandas)。随后被派遣到杜比萨河汇入尼曼河处的要塞新玛丽安堡(New Mareinburg),接收被约盖拉驱逐的克斯图蒂斯派流民,比如自己的亲弟弟、刚从新格鲁多克被驱逐的陶特维拉斯(Tautvilas)[43]和瓦伊多塔斯(先前在考纳斯围城战被骑士团俘获过)。维陶塔斯在萨莫吉希亚老乡的声望也逐渐上升。

1384年1月30日,维陶塔斯在柯尼斯堡与骑士团签订协议,后者承认前者为立陶宛大公,立陶宛需割让内韦日斯河(Nevėžis)以西的全部土地、外加河口还要往东的考纳斯城,并成为附庸国。割让的范围包括了整个萨莫吉希亚,比杜比萨河条约还大,甚至连今天立陶宛共和国的地理中心点(内韦日斯河西岸)都被割了。2月,许多萨莫吉希亚王公贵族宣布向维陶塔斯和骑士团效忠,“以夷制夷”战略初见成效。5月,骑士团在1362年摧毁的考纳斯城堡原址附近筑起了新的要塞,命名为“新马林韦德”(New Marienwerder)。6月14日,维陶塔斯在新马林韦德要塞重申了前面的协议。


VI

1382年9月10日,匈牙利-波兰共主拉约什一世逝世,享年56岁。随后,柳巴尔塔斯立即发兵,从匈牙利手上夺回克列梅涅茨等原属卢森尼亚王国的土地。次年,柳巴尔塔斯逝世,共统治今乌克兰共和国西部地区约43年。如此一来,沃伦、卢茨克等地就流转回到立陶宛手上。

1384年春,约盖拉主动向维陶塔斯提议和解,提出可以给他柳巴尔塔斯叔叔的土地。维陶塔斯拒绝,表示自己就要夺回祖产特拉凯,要让斯基尔盖拉这个小人滚蛋。约盖拉回应说这不好办嘛,他本来就有波洛茨克了,承诺日后会让他回去,把特拉凯公国还给你。

7月,维陶塔斯同意了,立马撕毁与条顿骑士团的条约,放火烧了尼曼河上的新玛丽安堡和乔治堡——但放了新玛丽安堡的指挥官、维陶塔斯在骑士团结识的好友马夸德·冯·萨尔兹巴赫(Marquard von Salzbach)一马。随后与约盖拉的部队合流,花了6个星期,把刚刚建成没几个月的新马林韦德要塞砸了。此战双方都动用了火炮,其中条顿在要塞里的火炮还击毁了立陶宛的投石机(trebuchet,重力投石机,即同时期中国所说的“回回砲”)。

约盖拉与维陶塔斯结束长达三年的内战谈判细则至今仍然没有明确记载。维陶塔斯得到了格洛德纳、布列斯特等黑白罗斯南部地区;为了接收沃伦公国,他还去当地按东正教仪式又洗礼了一次。然而,尽管维陶塔斯已经获得多块封地,却还是没拿回特拉凯;而且拿到的沃伦也缺少了卢茨克和柳巴尔特城堡。这些小绊子日后还会为二人再度决裂埋下地雷。

倒是骑士团在这3年里,完全成了双雄手上的工具人。就算立陶宛内战结束后仍然实控萨莫吉希亚、实现两个骑士团之间陆路畅通,但民心仍在维陶塔斯手上,早晚又会被立陶宛夺回。自己刚刚建设的新堡垒更是被连根拔起,投资颗粒无收。

日后,骑士团还会不止一次又在约盖拉与维陶塔斯斗争里担任工具人,不止一次又买到了萨莫吉希亚,也不止一次又被立陶宛收回来……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更新。——20220213

参考

  1. ^ 这部分地域今天称为“立陶宛罗斯”。考虑到莫斯科还给蒙古人当包税人,欺压其他罗斯人,妥妥的“北x”啊
  2. ^ Galicia-Volhynia。综合多种语言,最终选择如此翻译。下文无歧义则一律简称“加利西亚”。
  3. ^ 个人认为“Karalius”这个指“被加冕的国王”的词源是古高地德语的Karl,也就是查理曼大帝。类似的还有波兰语的“król”
  4. ^ 这里现在是波兰的,写作“Chełm”,因而以此音译;按乌克兰语就是“霍尔姆”,Холм。
  5. ^ 后来成为立陶宛大公,被转写为“Švarnas”
  6. ^ 搞不好是维金塔斯的儿子……
  7. ^ 后来跑路到普斯科夫当了大公,俄国史书将其转写为“Довмонт”
  8. ^ 第一个词就是“大”的意思。第二个词与现在俄语的“князь”同根同源。
  9. ^ 当时的波兰四分五裂。瓦、斯他们打的是克拉科夫大公波列斯瓦夫五世。
  10. ^ 波列斯瓦夫二世与特莱德尼斯之女高德蒙达的联姻是目前可考证最早的两国高层联姻,也是立陶宛卷入波兰宫廷事务的肇端。
  11. ^ 这可差不多是北罗斯之地的半壁江山了
  12. ^ 现在中文译名用的是他这个名字的另一个写法,Przemysław。我习惯把现在通行的这个写法音译为“普热梅瑟”。称为“二世”是依照大波兰公爵一系来说的,而非克拉科夫大公系谱。
  13. ^ 道加瓦河流经当时立陶宛控制的波洛茨克和维捷布斯克,在里加出海。
  14. ^ 对,他是先被选为波兰大公、再过20几年才被加冕为国王的。
  15. ^ “波兰十字军”是近年才被挖掘出来的史学题材,有利于理解波兰视觉下的东欧史。
  16. ^原文:Gediminas, Dievo malone lietuvių ir rusų karalius, Žiemgalos valdovas ir kunigaikštis。此处关于瑟米加利亚人的领袖称号为意译,(以俄语为中介)直译为“统治者及大公” http://www.xn--altiniai-4wb.info/files/literatura/LC00/Gedimino_lai%C5%A1kai.LC0600.pdf
  17. ^ 德语:Elbing,波兰语:Elbląg。EU4玩家应该会对这个柯尼斯堡西南的地方有印象。
  18. ^ 当时的基辅附庸于那海汗(Nogai,后来的诺盖汗国由他的军团组成)。虽然都是留里克家族的,但斯坦尼斯拉夫的血统传承来自前面提到的丹尼尔的前前任米哈伊尔大公,再往上数就是“智者”雅罗斯拉夫之子、斯维亚托斯拉夫二世。
  19. ^ 有趣的是,基辅罗斯的诗人把这里也叫“边疆之地”——就是“乌克兰”
  20. ^ 俄国/乌克兰史书有作“尤里二世·波列斯拉夫”,而波兰史书则又作“波列斯瓦夫-尤里二世”。
  21. ^ 顺便一提,卡齐米日三世还真的是“卡老三”:他两个哥哥早夭,于是排在了两个姐姐后面成了老三。
  22. ^ 爱古斯塔可能不是格迪米纳斯的己出。
  23. ^ 因为卢森堡王朝是日耳曼人,因此一般不宜按捷克语译作“扬”。
  24. ^ 并不清楚当时阵亡的是谁。因为“特拉凯公爵”为人熟悉还要到格迪米纳斯时代之后。
  25. ^ 根据记载,立陶宛的指挥官是克斯图蒂斯和纳里曼塔斯。前者肯定当时没死,不然后面的历史全变了。老三卡里约塔斯后面还有戏份。那历史学家只能认为死的“另一个儿子”就是老大了。
  26. ^ 俄语称他为“卢格温”,Лугвен。教名为谢苗,Семён。
  27. ^ 这位大汗据信是月即别汗的前任,脱脱汗。
  28. ^ 然而又有史书称这为玛利亚是拜占庭皇帝巴列奥略王朝的安德洛尼卡二世的教女。
  29. ^ 搭МЦД D1线进莫斯科市中心大概要1个半钟,用公交卡还有优惠。
  30. ^ 1969年,罗马天主教会也认同他们为圣人。东西教会都将其圣日定为4月11日。
  31. ^Norkus, Zenonas. An Unproclaimed Empire: The Grand Duchy of Lithuania: From the Viewpoint of Comparative Historical Sociology of Empires. Routledge. 2017. ISBN 9781351669054. https://books.google.com.hk/books?id=VJguDwAAQBAJ&pg=PT49&dq=algirdas+lithuania&hl=zh-CN&sa=X&redir_esc=y#v=onepage&q=algirdas%20lithuania&f=false
  32. ^ 然而当时莱谢克二世只拿着波兰本土半壁江山,照样能击退蒙古人……
  33. ^ 当时波兰首都克拉科夫地处小波兰地区
  34. ^ 各自原配逝世后,柳巴尔塔斯娶了莫斯科的谢苗一世一位远亲,而阿尔吉尔达斯也娶了特维尔大公之女尤利娅尼娅(Юлиания Александровна Тверская)
  35. ^ 尤里(Юрий)就是耶日(Jerzy),就是乔治(Georgius),就是格奥尔基(Георгий)。关于他的记载就用上了前三种写法。
  36. ^ 这里的“四世”是以波美拉尼亚公爵系谱来算。卡齐米日三世担任波兰国王的时候,就有另一个卡齐米日三世统治波美拉尼亚。
  37. ^ 请注意,14世纪骑士团的总部还不是柯尼斯堡。
  38. ^ 当时的勒热夫Ржев法理算特维尔大公国的,后被莫斯科以“全罗斯大公”的名义没收、收归己有。这就是1444年开局为什么这里有特维尔核心、并且短时间内特维尔坚拒被玩家饰演的莫斯科附庸的原因。
  39. ^ 原文:быть довольным и не жаловаться。
  40. ^ 克里姆林Кремль是罗斯大地一种城中要塞的形式,往往就是城里军事、政治、乃至宗教的核心。俄国现存最大的克里姆林就是莫斯科的这个。请注意辨识作为要塞形式的“克里姆林”和作为莫斯科克里姆林里一栋办公楼的“克里姆林宫”。
  41. ^ 安德烈生于1325年的记载是清晰的。但他有个同胞兄弟拉特涅的费多尔出生记载一说1324、另说1326。考虑到封地规模,这里合理推测拥有较富裕的波洛茨克公国的安德烈为长子。
  42. ^ 马佐夫舍的西莫维特三世膝下二儿三女。长子继承华沙公爵,次子继承大公爵位。两人地盘与实力相仿,但争斗不休。
  43. ^ 恰好一年后的1383年10月21日,陶特维拉斯受洗,教名为康拉德 Konrad。

user avatar   huang-hong-47-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微信公号“史客郎”刚发了一篇文章,贴上来给大家看看:

昨天,很多人都应该记住了这个国家:立陶宛

为什么?因为这个东欧小国居然敢X大包天,宣布允许台湾当局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中国有名的好脾气,都耐不住了,决定召回中国驻立陶宛大使,并要求立陶宛政府也召回它驻中国的大使。

这事性质挺严重的。简单这么说吧:召回大使之后,如果不改,下一步就是断绝外交关系,要是断交还不改呢?那就看看形势是不是合适,要是合适,就可以对它开战了。

众所周知,外国要想和中国关系好,台湾是绝对不能碰的,碰了准翻脸。当年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和中国关系那么好,他儿子拉那烈碰了一下台湾,结果很惨,这事有点敏感,就不细说了,自己网上去找。利比亚的卡大佐,碰过台湾后,中国也是瞬间变脸,大佐后来X死,也不是没这方面的原因。总之就是:要嫌活得长,就去碰台湾。

1

立陶宛是个东欧小国,面积6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大约280万,连中国三线城市都不如。它为啥敢碰台湾?比较复杂,但直接起因是中国这些年和俄罗斯关系不错,立陶宛人看在眼里,恨在心里。

这种感情,要放其他国家,大家一般把它当成XX病:你算老几,凭什么不许我和俄罗斯关系好?但放在立陶宛,这种XX病气质是祖传技艺。

毕竟这个国家在网上已经非常极其出名,“平独镇露大波X”,大家总该听说过吧?在日语里,“独”是“德国”,“露”是俄罗斯。这句话是嘲笑波兰的,意思是它左边是德国,右边是俄罗斯,自己还特别作死,既是一个邻国都想打的国家,又是一个邻国都想打的国家。这段话我检查过,没毛病。因此,在历史上,波兰被周围的强国多次摁在地上摩擦。

有人可能要说了,今天讲的可是立陶宛,不是波兰啊。这里没讲错,被中国网民嘲笑了无数遍的“大波X”,“波兰”只是它的简称,“波兰-立陶宛王国”才是它的全称。虽然现在是两个国家,在历史上,它们曾经是一家。

是不是有点恍然大悟了?“平独镇露大波X”是“作死”的代名词,这可是祖传技艺啊。

不过,虽然是一对活宝,但怎么作X,哪怕在当年,波兰和立陶宛之间也是有分工的。简单来说,就是波兰主要负责作,立陶宛主要负责死。

2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先从立陶宛是个什么国家说起。现在对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有个共同的称呼,叫“波罗的海三国”。这三国,给外界的印象是它们都差不多,其实它们也真是差不多,一个祖先出来的。波罗的海沿岸各国,从种族上来讲,主要四个:斯拉夫人、日耳曼人、芬兰人、波罗的人。

前三种人,大家多少都知道一点,波罗的人是怎么一回事呢?他们也属于印欧语系,看一下地图,就会发现波罗的海东边的陆地,有一个近乎直角的区域。这地方和它下面一点靠着波兰的地方,就是波罗的人的老家。这块地方基本属于沼泽地,冬季漫长、阴冷潮湿,再加上河湖纵横,没有河湖的地方就到处是森林,环境那是相当的不好,属于X地方,早年连以吃苦耐劳闻名的传教士都不愿意去。

但对国家来说,这是个崛起的好地方,因为X都不想去打它,所以在十四世纪时,立陶宛开始崛起,冲出了这块沼泽地,横扫东欧平原,征服了很多当时还是一盘散沙的罗斯人,成为大国,国运好得一塌糊涂。

人顺了,什么都是顺风顺水。立陶宛周围的两个国家,都不约而同地,都向立陶宛递出了了橄榄枝。哪两个国家呢?一个是莫斯科大公国,一个是波兰。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俄罗斯,原来名字叫莫斯科大公国。1380年代,莫斯科大公国甚至向立陶宛大公约盖拉暗示:我这里有个公主,如果你们全国信东正教的话,两国合并也不是不可能……

当时立陶宛实力比莫斯科大公国强,俄罗斯人虽说文化比较落后,但人数多,地盘大。如果约盖拉接受了,我们现在北面的邻居说不定不叫俄罗斯,而是叫立陶宛,或者什么其它折衷的名字。

波兰人在种族属性上,和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也是斯拉夫人,毛家族的一员,名字里也是一大堆“斯基”。但文化上却是信天主教的,不像其他斯拉夫人信东正教。

波兰人提的要求是:我这里有个女王,如果你们全国信天主教的话,两国合并就在眼前……

这两桩婚事,约盖拉只能二选一。欧洲向来有个传统:信同种宗教的,大家之间的矛盾只讲利益,哪怕杀父之仇也可以原谅;信不同种宗教的,对不起,那就不共戴天了。

对住在一大丛森林里的人,要求也不能太高,别指望他们有战略思维什么的,人家向来很实诚(低XX)

莫斯科大公国只是可能,嫁的还是公主,波兰却是女王,结婚了,就能直接拿到手。一鸟在手胜过百鸟在林,约盖拉选择了波兰。

这次选择非常重要,因为也等于立陶宛选择了东欧平原上的诸多毛为敌,不再存在和他们融为一体的可能性,从此之后它只能“镇露”了。

3

1386年,波兰公主雅德维加和立陶宛大公约盖拉结婚,立陶宛举国改信天主教。

从年龄上看,这桩婚事挺扯淡:立陶宛大公约盖拉当时已经38岁,波兰公主雅德维加只有11岁,差了27岁,还是童婚。

对波兰来说,这是一桩大喜事:当时条顿骑士团正在波兰周围一圈烧杀抢掠。条顿骑士团主要由德国人,也就是“独”组成,大概一两百年后,这个骑士团政权化后,就成了大名鼎鼎的普鲁士公国,所以对波兰来说,这桩婚事非常有利于他们“平独”的需要。

对立陶宛来说,其实没太大必要,因为他们早就是大国,统治了一堆俄罗斯小“露露”。

这次联姻的效果,刚开始好得一塌糊涂:波兰人和立陶宛人先合力向东南打,疆土拓展了不少,连乌克兰首都基辅,都被他们拿下了。当时俄罗斯人的战斗力严重成问题,属于超级渣渣的那种,波兰人和立陶宛人联军没死几个人,就夺取了大片领土,降服了无数属民。

然后大家再一起往西打,牛逼哄哄的条顿骑士团受到了两国歼灭性的打击,骑士团所有指挥官一战全部阵亡。这仗有点费劲,大家都死了不少人。这段历史,有空大家去看显克微支的小说《十字军骑士》。

大波X这领土范围,就问你大不大?

这次结婚,造就了一个当之无愧的“大波X”,也就是“波兰-立陶宛王国”,当时人家是欧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最强大的国家。

4

大家都得好处,但哪家大一点呢?

波兰。

当时俄罗斯人当时还不怎么强,稍微有点战略思维的人都知道,波兰和立陶宛联合起来,成为“大波X”后,大家应该疯狂地在俄罗斯这一边投入力量,努力扩大地盘。

但我前面就说过,立陶宛人之前住在一大丛森林里,人家的性格特点就是实诚(低XX)。

波兰人呢?其实倒没那么实诚,但他们也有性格缺陷:之前有点吃瘪,突然巴结上了这么一个强国,顿时觉得自己很牛X,那当然要到处找对手打了,不然怎么显得自己牛逼呢?这就和改开之初,暴发户喜欢在脖子上带一大串金链子一个道理,就是要亮X别人的眼。

之后的几百年,在东欧这块地盘上,“大波X”拉风得很,见谁灭谁,不听话就揍你。想扩大地盘的条顿骑士团(后来普鲁士)、想南下的瑞典人、想翻身的哥萨克,都曾经被“大波X”打成X,还在维也纳城下X翻过不可一世的土耳其。

这次合并,得好处的主要是波兰人。如果对16世纪的波兰贵族说,你真牛X,打败了俄罗斯人和德国人,这个波兰贵族会觉得受到严重的侮辱,因为对他们来说,俄罗斯人只是想到了就能去抢一把的那种人,而德国人更惨,主要是些手艺人,像铜匠、锡匠之类的,一直被人瞧不起。

但一看地图就知道,这些地方全在波兰那一边。立陶宛人往东欧平原的扩张就此停步。波兰人唯一帮过立陶宛的,就是大家联合扶植过一个假王子,1610年曾攻占了莫斯科,差点把俄罗斯给吞了。但波兰贵族搞得太过分,俄罗斯人受不了,发动武装起义,把他们轰走了。

靠着立陶宛人,波兰到处干人,还能把人X翻,最后牛X到了连光靠自己本身,已经没法显示自己多牛X的地步了。所以“大波X”就走上了行为艺术这条路,比如说搞出非常拉轰的重装翼骑兵,盔甲闪闪发亮,后背上弄个大翅膀,就和天使一样。后来证明,那对翅膀纯粹只有装饰作用,对打仗没啥帮助。

大波X翼骑兵

波兰的贵族们,武器表面要用金银宝石装饰,盔甲要镀金,然后镶嵌宝石,马鞍和笼头编织时要掺金线,绣上亮片,用宝石装饰。出个门,场面大得吓人。波兰派出的使节去外国首都公干时,常会带上几个团的私人武装,还有大批仆人。

大波X使节中,有个叫杨·格宁斯基的,他1677年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公干,带了全副武装的2000人,弄得土耳其苏丹都有点紧张,他哈哈大笑,吹牛逼说,他带的人,要签订和约的话,人数太多;要打仗的话,人又不够。

立陶宛人呢,反正波兰人吃肉,会给他们骨头啃。他们住的地方,本来就很偏僻,对生活也没啥要求,虽然出力他们多,但也没觉得有啥不对,反正就乐呵呵地看着波兰人数钱,递给他们一点,就很满足了。

这个民族啊,就是这么实诚(低XX)。

5

但搞着搞着,事情就出来了:

向东看,"大波X”信的是天主教,俄罗斯信东正教。在那个时代,杀父之仇可以谅解,但你敢信不同宗教,就绝对是不共戴天的仇人,所以和俄罗斯关系就好不起来。

向西看,宗教倒是同出一脉,却都是异族,也好不起来。

向自己家里看,波兰人和立陶宛人也是异族,可共富贵,却不能同患难。

要维持住“大波X”这种古怪的联盟,操作难度系数非常高:得不断地发动对外战争,以获取战利品,否则大家就要内讧。

结果就是:周围的俄国、奥地利、普鲁士虽然常被“大波X”给“平”了或者“镇”了,但总能爬起来,而且每爬起来一次,还变强一次。后来俄罗斯出了彼得大帝、普鲁士出了腓特烈大帝那种牛逼的人物,实力对比就严重改变了,“大波X”给三大国擦鞋垫的格局慢慢形成,不但不能欺负到它们,反而常常被踩来踩去。

立陶宛吃亏最大,它原来有一百多万平方公里,俄罗斯强起来后,它一次又一次地被迫割地,但波兰呢?损失也有,但不大。

我在开文时就说过了:它主要负责作,死是立陶宛人的事。

然后就迎来了历史上著名的“三次瓜分波兰”:1772年第一次、1793年第二次、1795年第三次。第三次后,这个“大波X”就亡国了,在欧洲地图上消失了123年。

被三次瓜分的“波兰”,立陶宛也在内

这个被三次瓜分的“波兰”,不是现在的波兰,是“大波X”,也就是“波兰-立陶宛王国”。俄罗斯分到最多,立陶宛全部拿下,波兰也吞到了一大块。

俄罗斯人也挺会玩,他们吞了波兰后,还弄个波兰王国出来。波兰国王谁呢,由沙皇兼了。立陶宛呢?连这种虚架子都没有,直接就没了。我前面说过,毕竟死是立陶宛人的事嘛!

6

之前欺负俄罗斯那么狠,现在落到人家手里,俄罗斯人会对立陶宛人有多少好脸色,这用X趾头想,都能想出来。所以那一百多年,立陶宛人日子过得惨兮兮,还经常被俄罗斯人逼着改信东正教。人世间最难受的事,一是天堂掉到地狱,二是被自己瞧不起的人踩在脚底下。

立陶宛人是两件都经历过,恨死了俄罗斯人。

想起自己当年那么牛逼,现在这么惨,立陶宛人就想哭。但他们性格都那么实诚,所以就改成唱了。有个叫文卡斯·库迪尔卡的人,写了首歌,名字叫《立陶宛,我的祖国》,歌词一开头就是“立陶宛,我的祖国,英雄的国土!你的儿女从我们的过去振奋起精神”,还有“太阳照耀着我们的土地,驱散黑暗的乌云”。谁是乌云?俄罗斯人就是那乌云嘛!后来这首歌就成了立陶宛的国歌,它一独立,就会用这首歌。

再后来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国内乱成一锅粥,立陶宛乘机宣布独立,明明乱哄哄形势一片大好,这次没了波兰,立陶宛人作X的祖传技艺仍然不改,对德国人和俄罗斯人分别玩了个X操作。

对德国人,他们是这么玩的:立陶宛议会先邀请德国乌拉赫公爵威廉·卡尔担任立陶宛国王,天上掉下顶王冠,威廉·卡尔喜出望外,赶紧邀请各路王公贵族,去参加他的登基典礼。结果来宾还没邀请齐,立陶宛又传来消息:议会议员们觉得多个国王没啥意思,又投票取消了君主制。

既白白地X了威廉·卡尔一把,还在历史书上留下了这么一个名词:立陶宛王国,其实这个王国总共也就两个多月,不但登基典礼没搞,国王人都没到。

对俄罗斯,他们和苏俄红军打了一场立陶宛—苏联战争,为时差不多两年,不过没怎么打。战争的主要内容就是双方军队隔着道加瓦河对峙,问候对方爹X或者祖X十八代几十次,顺便再放上几枪。然后莫名其妙地,又和苏俄签署了和约,得了个和苏俄交战两年的名头。

独立了差不多20年,又赶上二战了。立陶宛又玩了一番X操作:他们先跑去跟希特勒讲,将来准备跟德国混,希特勒大喜;他们又跑去和斯大林讲,希特勒对立陶宛有野心。没想到斯大林说:这事好办,我只要吞了你,希特勒喊破喉咙都没用。

于是立陶宛再次亡国,然后发现喊破喉咙都没用的,其实是他们。然后立陶宛再次恨死俄罗斯人。

7

苏联解体,立陶宛再次独立,自然极其亲美,全力当好马仔,施展“镇露”祖传技能,不过因为实力有限,所以侧重点只能放在和俄罗斯打口水仗上,一副“俄罗斯人不气得咬牙,我就不是立陶宛人”的态度。

1989年8月23日,波罗的海三国的大约200万人,手牵手组成一个长度超过675公里的人链,表示希望独立。这叫作“波罗的海之路”。

比如说,立陶宛议会曾通过一个决议:把每年10月1日订为纪念日。这不是对中国示好,而是在1610年10月1日,波兰-立陶宛大军远征俄罗斯,不但占领了莫斯科,还进了克里姆林宫。后来美国人说,有点过分了,他们竟然又光速取消了。

至于和俄罗斯相互驱逐外交官,发表声明什么的,那是日常操作。不拿美国一针一线,是个反俄的好同志,实诚(低XX)得一塌糊涂。

只是国家小,就算立陶宛再使劲,也掀不起什么浪花来。​

这就是这个国家的日常操作。这几百年来,它总是这么一副X样子:国土都从100多万平方公里,缩水到6万多平方公里了,还是认不清自己位置,再加上记忆力也不好,就算你暴K它一顿,它也不大记得住教训,下次还会再犯。

这就是所谓的可X人必有可X之处。

大毛哥如果有第三次机会,建议他们不能像前两次那么浪费,要好好教会立陶宛怎么做人,或者再让它领土缩水94%。另外,立陶宛的女孩子是有名地漂亮,但从他们政客的表现来看,可能XX堪X,应该是典型的X大无X。

立陶宛这个国家,中国和它近日无仇,往日无冤,这些年每次反华行动都有他,也不是这一次,背后肯定有美国。无非是换成了美国人作,它死而已。

这种国家,太实诚(低XX),已经到了你生气都没用的地步,就当它是个XX吧。上一张立陶宛姑娘图片,给大家解解气。

不知道怎么回事,提醒我说用了性别歧视性语言,我也不知道在哪里,只能到处打X,大家自行体会。要看没X版的,到我公号“史客郎”来。

(好不容易改过了,又说我有侮辱性语言,真是要命,干脆点明哪里不行吗?)

不要怪X太多,兄弟我也是实在没办法。


user avatar   yin-bingo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这个问题就想到了黑塔利亚里的小人妻




  

相关话题

  中国地图形状是只公鸡还是母鸡? 
  如何申请德国经济硕士? 
  假如一战后英法将德国按照如下的地图所示方法处置,对欧洲和世界格局影响如何(请看问题描述)? 
  你眼中的新疆、你身边的新疆朋友都怎么样呢? 
  为什么罗马帝国分裂后没有如中国那样统一? 
  为何很多大陆青年特别是留学生不愿接受港台人和外国人对大陆的批评? 
  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错过了日本大学院入试,已经 23 岁的我还有坚持的必要吗? 
  如何评价中国的对外宣传能力? 
  我是男生,今年快25岁了。初三时由于家庭发生了一些变故 2012年15岁时就辍学了。? 
  在日本舍友发表辱华言论时,华籍舍友应该如何带有大国风范地驳斥他? 

前一个讨论
复式记账(复式簿记)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知乎用户@朱耶伽罗?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