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逃离北上广」之后该去哪儿发展?哪些二三线城市适合创业和生活? 第1页

  

user avatar   metrodatateam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一直认为,中国未来的人口和经济应该进一步向大城市聚集,并反对一线城市对人口的严格控制(详情请参见我的其他回答 如何看待最近出现的「逃离北上广」向「逃回北上广」的转变? - 团支书的回答 - 知乎上海应该控制人口规模吗? - 团支书的回答 - 知乎如何看待上海把常住人口不超2500万作为长期调控目标? - 团支书的回答 - 知乎)。

然而,2016年,一线城市纷纷提出了2020年的人口控制线,并且正在相当严格地执行中:

北京:2200万人。
上海:2500万人。
深圳:1480万人。
广州:1550万人。

共计:7730万人。

假如我们相信2015年底的统计数字,那么似乎还有余地。但事实上,恐怕这四个城市的实际常住人口已经超过7730万这个数值了。

这些城市已经满了吗?我们并不知道,但我们知道的是:根据控制人口总量所供给的土地、住房、教育、公共服务设施,却都已经满了。因此,在未来,虽然你能买到前往这四座城市的车票,但我们可能越来越难以在这些城市驻留或者享受福利。

无奈之下,我们只好开始思考一些相对现实的问题:现在还在这四座城市打拼的我们、未来还想进入到这些城市的我们,还能去哪呢?

不妨让我们从下面这张图展开吧:


这是一张由2016年春运迁徙大数据所绘制出的全国春节期间人口流动图景,这幅波澜壮阔的图景,不仅描绘了人类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迁徙活动,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人都用自己的足迹和选择,描绘出了中国各个城市的地位、等级、关系与纠葛。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组图。图中圆圈越大、颜色越偏蓝色,表示消费水平越高。消费水平由某城市当日消费占该城市春节期间总消费的比例、该城市当日消费占全国总消费的比例等综合计算得到。

(2016.2.7除夕)

(2016.2.8初一)

(2016.2.11初四)

(2016.2.14初七)


这是一组由2016年春节期间(除夕-大年初七)的消费大数据所绘制出的全国个人消费变化图,它描绘了在春节从开始到结束的短短的数天内,全国人口与个人消费的转移、衰退和增长。

这些数据,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呢?一步步来看吧:

从省的级别进行观察,可以看到:2016年春节前,全国仅有7个省(含直辖市)的人口出现了净流出。

这些省份依次为: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新疆。有6个省(含特别行政区)的人口流入流出基本平衡,其余21个省(含直辖市与特别行政区)全部为人口净流入区。具体情况见下图:


以城市级别进行观察,可以看到:2016年春节前,全国仅有46个城市存在显著的春运人口净流出,它们大部分为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和省会城市。具体情况请看下图:


注:图中绿色区域为春节前夕的人口流出区,红橙色区域为人口流入区,黄色区域为平衡区。

我们再对那些春节前人口净流出的城市进行更细致的观察,可以看到:虽然有46个城市出现了人口净流出,但其实大部分城市只是略高出平衡线而已,真正的春节人口流出量显著地只集中在少数几个城市。请看下图:


注:图中红色直线为平衡线。平衡线上方的城市为流出人口>流入人口,在纵轴上偏离平衡线越远表示流出人口相对更多。

那么,流出人口在这几个城市的集中度有多高呢?请看下图:


可以清楚地看到:前10大城市的春节前人口净流出总量占据了全国春节前人口净流出总量的70%;其他36个城市只瓜分了剩下的约30%。而前4大城市的春节前人口净流出总量 的集中度达到了49%,换句话说:

全国春节前大约一半净流出人口都是由北上广深四个城市贡献的(注:该数字是流出人口减去流入人口的净值,地级市市域以内的人口流动未纳入统计)。

这就是一线城市强大无比的人口吸聚力量。

而有趣的是,这一强大的吸聚力量,只有在春节期间大家纷纷逃离北上广深的时候,才能被我们真正观察到。

那么,春节前从北上广深流出的人,都回到了哪里的家乡呢?请看下图:


注:图中圆点为人口流动的目的地,其出发城市分别为:北京(红色)、上海(蓝色)、广州(橙色)、深圳(黄色);圆圈越大表示人数越多(下同)。目的地城市的人口流入量占出发地城市人口总流出量的80%。

但仔细观察上图、并对比一下上文中的全国春节前人口净流出图,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

虽然北上广深四个城市占据了总净流出量的近50%,但在覆盖度上还留下了很多空白空间。请看下图:


我们可以在东南、中部、西部、西南四个地区找到明显的空白区域。

既然没去一线城市,这四个区域的人都去了哪里呢?

我们按图索骥,调出了郑州、西安、成都、厦门-福州四组城市在春节前净流出人口的目的地,就可以看到下图:


注:图中圆点为人口流动的目的地,其流出城市分别为:成都(蓝色)、西安(黄色)、郑州(绿色)、厦门-福州(粉色)。

很明显,这些没去北上广深并且相对远离北上广深的人,他们去了以上这四组城市。

那么问题来了:

这四组城市和一线城市是什么关系呢?他们构成了对一线城市的竞争吗?他们是一线城市之外的机会地区吗?

我们以春节前人口净流出量排名第8的城市郑州为例吧。这次我们不仅仅看其净流出量,而是把它的人口净流入城市和净流出城市画在同一张图上,可得下图:


注:图中绿色圆点为人口从郑州流出的目的地,黄色圆点为流入郑州的人口的出发地。

非常明显,郑州作为省会,在春节前有大量人口从郑州流回到省内各城市;但从全国尺度来看,它本身还在春节前承接了大量从北上广深的流出人口。其中,北京往郑州的节前流出人口规模非常大。换句话说,在郑州对其省内城市产生强大吸引力的同时,北上广深对郑州也有着相当强大的人口吸引力。

我们可以看到:

二线城市,在某种程度上承担了人口流动中继器的角色。在某些特殊的区域,三四线城市的人才会流动到二线城市,而二线城市的人才则继续向一线城市流动。

我们用2016年春节期间的消费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到二线城市在人口流动中的中继作用,请看下图:


注:消费力指数1.0表示这些城市的全年平均消费水平,高于1.0表示当天的消费水平高于全年平均水平,少于1.0表示低于该水平。

在春运基本完成的除夕到初六这段时间内,由于人口的外流,一线城市的消费力出现了同比20%~30%的下降。而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力指数则在这短暂的不到10天的时间里出现了超过30%的同比上升。但这条如同打了鸡血一样的曲线在初四到达顶峰后就开始一路回落,直到初十,一切就又回归到了正常的模样。

但二线城市呢?基本保持了稳定。因为在这里有三四线城市的人,他们从二线城市返回家乡;而从这里前往一线城市的人也已经回家。有人离开,也有人回家。这里是起点,也是终点。

所以说,当一线城市严控人口时,一些二线城市很可能将承担未来城市间净迁入人群的流向。我们按照人口吸纳能力和地域分布特征等情况整理了部分二线城市,可以看到下表:


当一线城市严控人口,我们还能去哪?

这也许是一个答案。

更新:
1-评论中多位知友提到郑州等城市可能是中转地的问题。我们用的是10天的净迁徙数据,中转的话一进一出会被抵消,不会出现在样本中。当然,如果你在中转地待了10天以上我们就没办法抵消了。
2-重庆。重庆放在这里比较不太公平,它相当于省的概念。如果能够把重庆的中心城区和郊区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可能会更好。由于我们没有找到这种统计口径的数据,只能把重庆作为一个整体来看,重庆是一个劳务输出地区。因此在我们的竞争力或者人口吸纳力排名上非常靠后。

---------------
说明:

1.本文的线下城市消费力大数据分析来源为 银联智惠信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时间窗口为2016年春节期间,并以2016全年的交易平均数据作为对比。

2.本文的人口迁移数据来源为腾讯位置大数据。时间窗口为2016年除夕及此前9天。

3. BDP个人版 为本文提供了部分可视化支持。


user avatar   Padmasambhava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除非你男票很爱用钢笔写字,是真的【爱】的那种,

没事儿不玩游戏,不看电视,不看漫画,不下AV,不跟朋友鬼混;

而是每个周末会专门准备1个小时,练习一篇长恨歌。

否则,就我所知的男人里面,极少有人可以配得上这么一只笔。

对绝大部分人来说,这种礼物束之高阁或不慎遗失是它的最终宿命。

如果你铁了心非要给他买一只这么华而不实的礼物,

那就买Lamy2000吧。

好歹外形好看,转送给别人做礼物也算是个稍微好一点的归宿=.=


如果不幸你男友就好这一口,那就百利金吧,德国货,有信仰加成。




  

相关话题

  城市经济三季报陆续出炉,如何看待对「南北经济差距」的讨论?面对差距,北方的城市需要做什么? 
  南阳在河南是什么地位? 
  如何看待“北大彭于晏”钟晓雨的云耕物作红糖? 
  春节聚餐后,你们家是如何处理剩菜的?有哪些好办法能尽可能避免食物浪费? 
  如何理解「海绵城市」的概念? 
  如何开一家有特色的、可盈利的健身房? 
  25岁,二次创业以失败告终,想跨行重新开始,会不会太晚? 
  如何向别人介绍你的专业? 
  如何看待三峡集团总部搬迁至武汉? 
  如何看待那些高学历却选择进入娱乐圈的人? 

前一个讨论
有哪些令你感觉惊艳的人名?
下一个讨论
你有什么留在上海的理由?





© 2024-11-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