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航母被导弹击沉/击毁的可能性大吗? 第1页

  

user avatar   si-wang-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要看是什么航母。

比如中国、俄罗斯的航母就可以用导弹击沉。毕竟那就是个大船,钢铁造的,一发击不沉多打几发也沉了。

如果是法国、英国航母的话,因为上面笼罩着“贵族精神防御力场”和“百年海军底蕴力场”,只有几十年历史且全无贵族精神的导弹无法将其击沉,需要用充满浪漫主义贵族精神的风帆战列舰才能击沉。

如果是美国的航母那就更厉害了,上面笼罩着“民主自由之绝对防御”,别说导弹,原子弹直接命中也就挠个痒痒。也只有比美国人更皿煮的lgtb环保女权美国人才能将其击沉。


user avatar   yongming-7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东风是弹道导弹,末端误差就算1公里,只要用上分导弹头,打停港口的的肯定没问题啊,前提对方没有反导系统。

航行中就不好说了,航母能开25节到30节以上,也就是45到55公里每小时,弹道导弹升空,入轨,落地,起码半小时时间,半小时航母都开出去20公里了,估计够呛。

当然如果上分导核弹头,也问题不大,不过这一发出去,运气好估计人类文明倒退500到1000年。运气不好估计就没有人类了。


user avatar   da-di-de-yong-b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理论上是能的。但也仅仅是理论。

实际上不能。

因为理论是计算导弹和航母。

但实际上是导弹对抗整个航母舰队。以及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导弹发射,首先卫星以及陆基,舰载,预警机等会发现目标。然后机载(预警机),舰载计算机开始计算,同时将数据传输卫星。卫星之间数据传输返回地面。地面超算开始计算。返回军舰。开始拦截。陆基反导,舰载反导,舰载机升空反导,近防炮预备等等手段。

航母只是一个战争节点。

单独讨论航母和导弹攻防其思维逻辑还在冷兵器时代。


user avatar   SiobhanChrist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实证才能作为证据的,不是只有一枚导弹打沉了一艘航母才叫实证,你这就是杠精。

照你这么说,全世界的核武器一个人都杀不死,因为都没炸过。

子弹也打不死人,因为没有开火的实证啊。什么?你说有被子弹打死的人?不好意思,每颗子弹都要独立来看,在它没打死人之前,都叫没有实证,默认打不死人!

你看,你是不是个杠精?


user avatar   gu-lu-lu-82-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图,没人放的吗……2013年美军都不怀疑PLA打航母的实力,2019年了应该更自信点儿了。


这个图,高赞首个里面有滴……推荐去看下。

21/26D能打运动靶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儿,毕竟兔子已经不屑于只玩一般的弹道导弹弹头了,WU14的反航母版了解一下,DF-ZF有TMD的“游牧民族”也可以收快递哟!

鹰击18没人在乎滴吗,美帝可在乎了~~~集苏联俄罗斯反航母精髓的巅峰之作……宙斯盾也是要从发现-识别-锁定-发射拦截,留给航母的拦截窗口已经很窄了。




最过分的是,鹰击18还是多平台的,空潜海,一个不少,三位一体伺候航妈。


下面这个,超空泡这老掉牙的技术都烂大街了吧,但是……

航妈,航妈,这些够了吗?一波“标准”➕密集阵拦的住吗?伯克二改改改版顶部视野改善了吗?(并没有,最新具备顶部跟踪照射功能的双波段SPY-6要到伯克III才能上舰,看来美军对21/26D的忌惮与日俱增啊。)


那些嚷嚷着“远火”反航妈的你千万别当回事儿,我们就是配合我们那个土掉渣的主炮清理下岸防,毕竟没有官泄都是瞎说!


还有什么弹头上面学LRASM涂隐身材料再学鹰击18超高音速涂防,那绝对是地摊文学……

哎,鹰酱,你看J20航程和弹仓尺寸干嘛,那个光电雷达是学你F35啦,那点空间顶多放点智能炸弹啥的……J20反航母什么我们只是模拟模拟~~


啥?电磁炮?不是岸防,你放心~~~就是打算上舰用而已,你知道上次去参加你们那个环太平洋,一炮就把大家一起玩儿的靶标打沉了怪不好意思的,下次有机会我离的远点试试。

鹰酱……你家航妈好像需要有人去扶一把…

咱们022冲锋8发齐射不玩儿啦~

海带这几年收成也不好啦~

南海渔网不也收了,保护海龟嘛~

渔民现在捞废铜的机会也少了…

可……鹰酱的航妈怎么反而越来越少,越建越慢了呢,14,11,10……

至于打沉……额,航母都在对手家门口部署,我在家门口击沉一个核动力航母是几个意思……要么建个海底三温暖~~~

**** 谢谢各位看官的点赞,那就多放点干货 ****

有人不理解中国反航母理论虽强,但美国的反导实力世界第一,尤其是那套TMD系统,什么THADD,爱国者,标准3标准6,以及747上的机载激光武器,覆盖上升,中段,末端,海平面,各种维度的拦截,中国的反舰和弹道反舰真的能突破吗?我想说,如果中国无法掌握美国的这些技术,那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攻击体系是肯定有漏洞的,但如果中国充分掌握的话,还没事情会经常拿自己研发的新“矛”去戳戳这个“盾”,戳完再蒙头对矛一通改的话,那TMD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哟,参考下面文章。

*****评论区一些回复大家就别费神去理睬了*****

比如像回复说卫星根本不能追逐航母的,还头头是道光学什么,还量子什么……

你们知道有些人,就连同一个问题下面排在第一的回答都不知道看,甚至有人将论文都放出来了也是高赞,这么垂手可得的知识都不看不学。难怪军迷看到这些人的回复第一感觉是这个人无知,对的,因为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就是这么弱的。

你总不能将合成孔径成像,光学,微波,红外,地面大型相控阵雷达,海底声纳整列,等等这些监测系统和及其背后的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的工作方式和部署方式和能力全都教他一遍吧?什么高新机,潜艇,驱逐舰,无人机,战斗机,巡航部署针对航母的训练手法都讲解一遍吧?你也不能让他理解情报工作在其中的作用吧?即便是是告诉他美军每艘航母在港和离港第一时间都会有N种手段可以监视,离港后会调用各种方式接力跟踪,恐怕他也是不能理解的,既然如此还费神搭理他们干嘛呢?你的知识和信息就这么廉价的吗?

最后,二战时期中途岛海战,就依靠情报分析,准确判断航母编队在茫茫大洋上位置,放到今天反而找不到了也是蜜汁“自卑”。


user avatar   babylolo-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来有很多人不知道,当年远望4号因为撞船事故而退役后更名为实验1号,然后就拖去当了DF21D的靶船。据708所的某人写的回忆文章,打靶试验结果没公布,但是实验一号拖回来时候上层建筑已经严重损毁,疑似被直接命中,然后就直接把船拆掉了。

更有趣的事情在于,今年7月份884镜泊湖号补给舰退役的时候,退役仪式现场有几名身穿火箭军制服的军官,而DF21D和26恰恰都是火箭军的装备……

所以问题就来了,镜泊湖号最终会做什么用呢?

黄色衣服的就是火箭军的

================9月14日终于从小黑屋出来后补充几句================

1、关于远望4号

远望4号就是老向阳红10号(现在还有艘新的向阳红10号,两艘船不一样,别搞混了),是上世纪70年代初,为了配合718工程而在第一代领导核心的直接关注下设计的万吨级大型多功能远洋测量船(吨位1万3),但是直到两位大佬过世3年多后的1979年11月才建成。因为设计时就考虑一船多用,所以船上设备比较齐全,能测天、能探海、能极地科考、能通信中继、能远洋救援、能充当海上医疗船……另外,它不仅是我国第一艘万吨级远洋测量船,也是第一艘能够搭载并运作2架大型直升机(超黄蜂)的自建舰船(但是据以前看到的文章里说,通常只携带1架)。因为这船的设计完全是咱们国家摸着石头过河的结果,全世界都没有同类型的多用途测量船,以至于日本人第一次拍摄到这船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归类,索性就起名叫「大型特殊観測船」。

向阳红10号最初的样子
向阳红10号南极科考时的样子

但是正因为这船追求一船多用,吨位大,所以也出现了单次使用成本高,而且很多水位相对较浅的海域进不去的问题。对于海洋科考或者测量来说,很多时候三五千吨的测量船反而更合用、使用成本更低。大吨位的向阳红10号,设计理念是很好,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就比较尴尬。所以最后索性在90年代改装成了远望4号,新增了大量测控设备,专用于航天测控。

改造成远望4号后的样子
改造成远望4号后的样子

但是据说改装后不同观测设备之间的电磁兼容性不是很好,有些设备无法同时使用。加上已经有了更加成熟的专业测控船,所以在意外遭受运煤船撞击的无妄之灾后,就改造成了靶船。

由于1万3的吨位与航母的差距还是比较大,所以改装为靶船时加装了大型角反射器,使其雷达反射面积与航母相当(由此也可以合理推断,DF21D的末制导至少是包含雷达制导)。

方框里就是加装的角反射器

改装完毕后,2011年在渤海湾进行了DF21D的打靶测试,据说导弹是从内陆某地发射,飞行上千公里后击中渤海湾中的试验一号。之后国外媒体就大量出现了中国装备ASBM的各种新闻。

而击中后的效果有2种说法:
一种是当时未击沉,但是试验1号严重受损,在拖带回港过程中因为进水严重而搁浅,经临时维修处理后拖带到天津并拆解。
还有一种说法是当时已击沉,打捞起来后拖带回港并拆解。

我个人更倾向于前一种说法,因为我想不出把已经被击沉的靶船再捞起来拖回来拆掉的必要性——毕竟那是2011年而不是1981年。

而咱们国内正式半官方披露这件事情,是上海档案信息网上刊登的一篇文章《从向阳红10号到远望4号》,作者是708所的一个什么人我记不清了。

2、关于ASBM打航母

看到回复里有人不停在在说弹道导弹不能打移动目标。

怎么说呢……这个说法如果搁30年前,不算错。然而在现在还拿着这一条反复说,就有那么点“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意思了。

弹道导弹打航母,无非几个问题:
1)能否发现目标
2)能否识别并锁定目标
3)能否追踪并攻击目标
咱们一条条来说。

2.1 发现目标

自2000年前后起,中国已经开始建设多频谱对地观测星座系统(只不过大多挂的是高分、风云等与军事无关的名称),观测频谱覆盖了光学、红外、微波(微波可以穿云观测)。

根据前两年官方公布的数据(也就是前两年达到的水平),咱们目前已经可以做到每30-60分钟更新一次全球主要地区的多频谱卫星照片,而最终目标是在2030年达到每隔5-10分钟更新一次全球任意地点的多频谱卫星照片,且分辨率可达到1m。

2.2、识别并锁定目标

在目标识别方面,中科院某大佬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项目内容,就是利用AI影像识别技术自动识别卫星影像中的大型船只,而当时项目介绍中,很耐人寻味的一句话,大意是“可精确识别并长时间连续跟踪全球19艘重要大型船只”。

为什么是19艘呢?有2种说法:
一种是当时全球除中国外共有19艘在役航母(美国10+意大利2+英国1+法国1+印度1+俄罗斯1+西班牙1+泰国1+巴西1),但是我个人不太认同这种说法,毕竟泰国、巴西、西班牙的那几艘如果都要算上,那法国的西北风、日本的直升机护卫舰也得算,毕竟这几个吨位更大。
我个人更赞同另外一个说法,就是当时美国共有19艘在役的航母和两栖攻击舰(尼米兹级10+黄蜂级8+美国级1),毕竟吨位分别达到4万吨和4.5万吨并且能带F35B的黄蜂级、美国级比那些一两万吨的轻型航母只强不弱。

2.3、追踪并攻击目标

如果是采用传统抛物线弹道的弹道导弹,只能很小范围内有限修正弹道,的确打不了移动中的舰船目标。

然而问题在于,DF21D采用的是钱学森在上世纪40年代提出的钱学森弹道。钱学森弹道最大的特点或者优点就在于,它的后半段可以让载荷(弹头或高超音速飞行器)以6-8马赫的速度在大气层边缘进行机动飞行,事实上相当于弹道导弹与飞航式导弹的结合体,所以只要目标监测与指示没有问题,追踪并攻击是完全有可能做到的。至于弹头具体以何种手段突破黑障完成末制导,目前并没有公开,所以咱也不知道——就算知道的人也不敢公开说。

但是在上世纪末时,网上曾经有人提出过一种制导方法,我觉得或许可以作为参考(至于对不对,我也不知道)。
众所周知,弹头高速再入大气层时,表面会因气动加热而产生高温的等离子鞘层,这个等离子鞘层会隔绝一切电磁波信号,雷达波是无法穿透的,也就是所谓的“黑障”——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坚称弹道导弹再入无法进行自主末制导的原因。但是,在对再入弹头的外形做优化设计的前提下,这个等离子鞘层并非完全包裹整个弹头,在弹头尾部,有一部分是不会被包裹住的。电磁信号可以通过这个窗口进出弹头。很显然,对于直接制导来说,这个窗口没有意义,但如果是用于“通讯”,这个窗口就意义重大。
所以,当时网上有人提出的方案是,在弹头再入时,载荷分离成两部分,一部分快速减速,同时呈现出假目标的特征(明显的假目标不会被拦截),其实这部分载荷中安装的就是制导用的雷达,因为迅速减速,所以不受黑障的影响。这部分探测目标,并将目标参数通过通讯窗口传输给战斗部,战斗部则保持6-8马赫的高速,根据接收到的目标数据变轨打击目标。

有人可能会怀疑挂在空中的这台小雷达是否有能力追踪航母。我认为这完全不是问题。毕竟这不是在海面高度上追踪几百公里外、雷达反射面积只有几平方、航速高达数百节的小目标,而是在几十公里高度上,居高临下探测顶多一百来公里外、雷达反射面积高达数千平米、并且速度只有30节左右的巨型目标,这对雷达的要求其实并不高。甚至对于海面杂波干扰的容忍度都远比普通弹载雷达高,毕竟你航母再怎么伪装,也不可能甲板上全都覆盖吸波材料外加原地不动,雷达反射面积达到至少几千平的目标特征,就算是扔到海面杂波里那也跟秃子头上的虱子一样显眼。

更进一步想想,如果对地观测星座中包含天基雷达卫星,那么连抛射这么个制导雷达都不需要了。毕竟,在咱们公开的专利数据库中,有这么个专利:

注意看0004段……

而知网搜索下,有关天基雷达的论文数量也很多。

顺便提一句,除了DF21D外,咱们的DF12(M20)短程战术导弹、神鹰400战术火箭同样也采用了钱学森弹道。换句话说,理论上它们都有打击大型移动目标的能力。

再顺便提一句,知网论文列表中,列在前面的文章中,有几篇的名称很有意思,令人遐想:
(补充句,这些都是公开发表的论文,谁都能查到,所以不要再来叽歪什么泄密不泄密了)

《大型稀疏阵列天基雷达系统分析》——合成孔径雷达大部分军迷应该是知道的,对地观测时候,可以形成类似于光学照相的高分辨率图像(只不过是黑白的)。而阵列雷达是美国人在本世纪初提出的概念,就是用若干台小口径雷达,在同一个控制中心控制下,通过对信号进行相参合成,实现拥有大口径天线的雷达功能,理论上来说,如果有N台雷达单元,最多可以达到N^3的系统增益。打个比方,这种技术有点类似于基于小型计算机的分布式运算,可以用若干台小型计算机完成通常需要用超算才能完成的运算任务。
阵列雷达突破技术障碍之后,不仅仅可以用在天基雷达上。理论上来说,只要能够解决数据通讯与协同问题,若干架飞机的机载雷达甚至若干个单兵的单兵雷达都可以组成分布式的雷达阵列,从而虚拟出一台大型的高分辨率雷达。等这种技术发展成熟,预警机的饭碗搞不好要被抢走了。甚至可能基于这种技术产生出全新的作战理论。
而这篇论文中的“大型稀疏阵列”就很有趣了。有趣之处在于,美国人提出的阵列雷达技术,侧重点是密集分布的雷达单元,雷达单元通常在一个阵地上,相距一般只有几十到几百米(短基线),相距几公里就算比较远了(长基线),美国人搞这套技术主要解决的是雷达的机动性以及生存性问题。但是咱们这个,大体上可以理解为用若干台分布在不同卫星上的雷达,组合成一台拥有超大尺寸虚拟天线的超巨型雷达,这玩意的无论是基线长度还是口径……你说直接监测半个地球我觉得都不是不可能。

《天基合成孔径激光雷达非合作目标成像系统设计与实验》——天基合成孔径激光雷达没啥可多说的,重点是“非合作目标”,那么,非合作目标是指谁呢?不说大家也知道……

《分布式天基雷达动目标检测性能分析》——瞧瞧,“分布式天基雷达”!“动目标”!你们说,这是用来侦测谁的呢?

至于咱们天上的卫星有没有雷达卫星,你们可以查查高分系列中有多少颗是微波频段的对地观测卫星——那其实就是天基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另外还有遥感30号星——猛一看名字,你们肯定以为这是遥感系列的第30颗卫星对吧?其实这个“30号星”是由5组共15颗卫星组成的小型星座,就是专用于中低纬度海域监视的。

2.4 关于ASBM的毁伤效果

因为评论区里有人提到,所以我补充这一条。DF21D的战斗部,据之前某个大校在公开演讲还是公开节目中透露的信息,是动能战斗部,没有装药,靠速度硬砸。

可能有人觉得实心弹威力小,但是我要说的是,只要速度足够快,实心弹的威力也很大——被一颗陨石搞死的白垩纪恐龙对此深有体会。

尤其对于航母来说,为了抵抗现代重型舰载机起降时的冲击力,甲板厚度也有大几十毫米,在对抗攻顶的导弹时,完全可以视为几十近百mm的均质钢装甲,已经达到了二战重巡的防护水平了,没穿甲能力真不一定能击穿。

而穿进去之后的弹头的杀伤力,公开资料都没提,但是我深度怀疑应用了下面这项技术:

3、关于神鹰400

这里我觉得作为外贸装备的神鹰400值得提一提——而且还值得与其他外贸装备结合起来提一提。

首先,咱们凡是以外贸装备面貌出现的,自己肯定都有更好、更成熟的,这一点想来大家不会有异议。因为自己用的很多都保密,所以从外贸装备的性能反推可能的自用装备性能,至少也是件挺有趣的事。

神鹰400(SY400),我们给它的定义是“远程制导火箭炮”,长下面这样:

SY400火箭弹,注意看弹翼。可以联想下,通常什么类型、有何种性能诉求的导弹才采用大边条翼+燃气舵的组合。
发射车长这样,是垂直发射的。
这里建议点击图片,仔细看看左边BP-12B导弹的说明。顺便提一句,据说BP-12B我军看不上……因为弹头速度太慢,为了自行完成末制导,末端只有2-3马赫的速度,比较容易被拦截。

SY400战术火箭和BP-12A战术导弹可以共架发射,SY400是八联装,BP-12A/B是双联装,都是垂直发射的。

SY400的射程是200km+,弹径是400mm,弹长是5-6米左右(DF21D是弹径1.4米,长11米),BP-12A/B是600mm弹径,弹长与SY400相当,射程方面,因为受到国际法限制,控制在300km以内(顺便提一句,BP-12A已经出口给了卡塔尔)。

还记得我们055上的VLS尺寸吗?宽850mm,深9米。从这个角度来考虑,会不会有种直径保持400mm,弹长增加到7-8米,射程增加到300+km甚至400km的自用增程舰载版本火箭呢?或者BP-12A/B有没有类似的自用的舰载VLS发射、对陆对舰两用或者干脆只对舰,射程在500+km的版本?至少从尺寸和发射方式上来看,我认为完全有可能——至少DF12的750mm弹径、7.815米弹长,怎么看怎么觉得和055的VLS很配,甚至有那么点量身定制的意思。而DF12的单级6马赫速度、钱学森弹道、外贸版290km射程、外贸版10-30米CEP,如果配合类似DF21D的制导方式,发展成一款射程超过500km的自用版舰载ASBM,我认为可能性极大。

另外,以DF21D的尺寸,虽然水面舰载是没可能了。但是……你瞧,巨浪2可是2米弹径、14米长来着,比DF21D大了一大圈……

大家都知道,弹道导弹要想击中目标,简单来说需要3个大的参数:
1)我在哪里
对于陆地发射,发射阵地的坐标是早就确定的。而如果舰载发射,就需要实时获取载舰的空间坐标——北斗恰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2)目标在哪里
这一点,前面在2.1、中已经说过了,建设中的低轨道多频谱星座系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3)走什么弹道
SY400和DF-12已经很明确是钱学森弹道。

换个角度来说,只要能解决这3个大的参数问题,理论上可以在任意地点发射,击中射程内任意地点的固定目标(精度问题另说)。而如果解决了末制导,那么低速移动的目标也没有问题。

而如果把SY400或者BP-12A/B再与另外一款外贸武器结合起来看,会更惊奇。

还记得下图这玩意吗?

扛一身火箭炮的516九江舰已经再次退役了。明面上,舰载火箭炮的继承者只有现在052、055、071上的726-4型18联装122mm多用途火箭发射器(辽宁上是24管的726-4A),主要是用来发射各种干扰弹,不过据说必要时也可以发射杀伤性火箭弹(这玩意还能自动识别每个管子中装入的是什么弹种,并自动设定相应的发射参数,还可以通过向中控提出使用建议)。

726-4

但是在外贸市场上,我们曾经在阿布扎比防务展上推出过下面这种装备(虽然暂时没人买):完全集装箱化的SR5舰载火箭炮。

122mm与300mm可共架发射,完全集装箱化,发射机构、复装机构、控制机构全部集成在一个40尺集装箱内。集装箱可车载、可固定安装、可船载——更重要的是,可直接放在民用集装箱船上。

想像一下,自用版本有没有可能同时兼容BP-12A/B或者DF12?会不会预生产一批,必要时在实际控制的集装箱货船上预置一两个?

毕竟,作为SR5前身的车载远火版本,不仅有常规的火箭弹、末敏弹,在可用弹药中可是赫然列出了C705反舰导弹以及最后排那个粗又壮的神龙300制导火箭弹的——这玩意口径610mm,外贸版射程280km,CEP 50米。

===以下是9月15日或者9月16日加的但是我9月17日才想起来加分割线======

4、关于黑障以及弹头再入时的通讯

回复里有人提到,航天器需要大到能够让末端伸出黑障区域,才能进行通讯,认为DF21D不够大。

事实上,黑障的形成与大小基本无关,而是与再入速度以及外形有关。因为黑障的形成机理是激波压缩和粘性加热产生的等离子体所导致,所以,再入弹头在外形设计上并不是像很多想象图那样是个子弹头外形,而是个钝头,从而可以让激波不会贴在弹头上,而是远离弹头一段距离,把更多热量传递给周围的空气而不是弹头。同时,还可以降低激波与附面层之间的速度差,从而降低摩擦发热量,进而削减等离子鞘层的产生。另一方面,通过拉长弹头的外形,可以减薄等离子鞘层的厚度,在弹头的尾涡部位还有个区域原本就不太受等离子鞘层的影响,再加上弹体本身采用一定的消除等离子体的设计(主要是弹头外壳材质),所以黑障对于射频通信的影响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平心而论,这个黑障问题的解决,多数方面还是美国人自己搞定的,咱们是摸着鹰酱,然后自己再垫了几块石头过的河。

更多内容,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这几篇文章。

顺便提一句,我写出来的全都是公开发表的资料,军用保密技术与民用的公开技术有多大差距,自己去想像呗——顺便提一句,下面这几篇文章中,后面两篇的内容具有极强的连续性,很明显是某一个特定项目的不同阶段性成果。而其单位、作者本身就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如果你们能够再去看看他们的参考文献,能够得出的结论远比看帖子靠谱……


===================10月14日追加分割线=====================

有人问我DF17……这个……我就随便扯两句,真假自己分辨吧。

11月29日追加说明:以下关于中国高超音速飞行器的表述部分有误。今天我看到一篇文章才知道,在钱学森于1946年提出高超音速飞行器概念之后,中国早在1958年就已经在钱学森与郭永怀两位大师的领导之下制订出了高超音速飞行器的发展规划,规划中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研究设施、从控制系统到机体材料等各方面的内容,完全是咱们自己的一条独立的技术路线——老美的D21充其量只是给了我们一些参考而已。

详情参阅下文(文章主体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韩归来的演讲):

以及下文:

换句话说,以下我关于DF17的发展路径的整理,基本上是错的——事实上,不仅是我错了,所有号称“中国在高超音速飞行器研究上起步较晚”的文章都是错的,在高超音速飞行器研究上,中国起步一点都不晚,甚至可能早于美苏。正如咱们在延安小米加步枪时代就已经在关注航母以及潜艇的运用一样,在建国之初还在剿匪平乱、战后重建阶段,咱们就已经在关注乃至展开了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研究,2019年国庆阅兵上的DF17其实是60年磨一剑的成果。

俞鸿儒院士——JF12、JF16、JF22激波风洞都是他牵头设计的

不过我原先的帖子就不删了,还是悬尸示众吧……

从结构上来说,17号真理就是16号的身体加上了HGV头。她最关键的部分不是下半截,而是上面那个曲线流畅的HGV头。

中国的HGV其实起步很早。从目前能够公开渠道收集到的资料来看,我兔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研究高超音速飞行器了,而提醒兔子注意这一领域的,依然是……鹰酱。

这是啥飞机,不用我说了吧?至于为什么会有俩座舱,下面会说。

作为世界上首款真正的双3飞机,SR71这款梦幻机型肯定是每个军迷都认识的——虽然它建造量只有32架,而且自己摔了12架。关于SR71的各种梗也是被传的快变成儿童睡前故事了。

但是比较少军迷知道的是,SR71还有个同门兄弟:D21无人机。简单来说,D21就是把SR71的一台发动机等比例缩小后装上机翼、尾翼、飞控,然后就这么成了一款双3无人机——因为省掉了很多重量,推重比更高,D21的速度甚至比SR71更快,达到了3.6马赫。体积小、飞的高,还具有雷达隐身能力。

而这款无人机就和SR71一样,是洛克人……不好意思说错了,是洛克希德在上世纪60年代的产物。

D21 ——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个造价当时币值550万USD的玩意是一次性使用的。扔出胶片仓之后就爆炸自毁。
哥哥背着小弟弟去加油。
哥哥背着小弟弟起飞

最初的设计,D-21是用SR71作为发射载机。为此专门改装出了双座型的SR71,叫M-21,就是在原本的侦查设备舱增加了第2个座舱给武器官,专门负责发射背上的D-21。但是因为发射前抛弃进气口和喷口整流罩的动作严重威胁到发射载机的安全,所以后来改成由B52H来发射——但是因为B52H速度不够启动D-21的冲压发动机,所以从B52H发射时需要额外加火箭助推。

正如SR71曾经用来对兔子家进行侦查,D21也来过四次兔子家,用来侦查兔子家在西北区域的核爆试验场——而这就是D21的全部实战应用记录。
第一次,侦查过之后自动飞控决定睡一觉后回家,然后D21就这么在睡梦中摔到了毛熊家,被毛熊捡去玩了。
第二次,成功返回,成功扔下了胶片仓(是的你没看错,D21就和早期照相侦查卫星一样,是通过扔胶片仓回收侦查到的情报,而且是利用运输机在空中回收胶片仓),然而回收没成功,胶片仓被扔进了太平洋,鹰酱好不容易捞上来,结果发现啥都没拍到(还有种说法是捞都没捞上来,直接沉了)。
第三次,总算成功了。鹰酱信心大增:利器成矣!(还有种说法是这第三次同样是回收胶片仓失败,胶片仓直接摔碎了。)
第四次,自动飞控又决定先睡觉再跑,结果这次,摔在了云南……于是航博里有了下面这么件展品:

关于这个残骸是怎么被人发现然后送到博物馆,是另外一个故事。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搜D21残骸。

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这架D21自己摔下来,以当时兔家防空网的水平,甚至都不知道它来过……而它摔在云南,对于兔子来说,无异于一个大礼包。尤其是这次摔下来还不同于毛熊捡到那架,这次是迷航且油料耗尽后摔下来的,速度以及着地角度都比较有利,而且没有油料起火爆炸之虞,所以残骸本身相当完整,有很高研究价值。可以这么说,D21为兔子打开了一扇通向新世界的大门——而在它的娘家美国,70年代初就被下马了。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差不多30年),没有关于中国高超音速飞行器的任何官方公开消息——甚至连小道消息都没有。毕竟在10年前,军迷们根本就连HGV的概念都没有。

直到2010年后……

2011年时,美军公开测试了HTV-2高超音速飞行器,据说达到20马赫速度,顿时军迷一片“卧槽!还有这样的黑科技呢?!”

之后没多久,首先是2012年有官方新闻,在北京建成了JF12激波风洞,喷管直径2.5米,实验舱直径3.5米,风速最高可达Ma 9,温度可达3000℃左右,使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之后第二个能够建造9马赫风洞的国家。

之后,2013年,北航的吴大芳教授因为发明用于高超音速飞行器的隔热材料而获得了国家级奖项——这时候,其实兔家的高超音速飞行器就已经开始半遮半掩的揭开盖头了。

重头戏是2014年。

2014年1月,官方就公布了高超音速飞行器试验,也就是WU-14,又名DF-ZF。之后,WU-14密集试飞,从2014年到2016年,连续试飞了8次,速度从5马赫增加到10马赫,射程也从1000公里出头增加到1500公里左右——当然,本着兔子低调的惯例,除了一次官方公开声明外,其他几次试验都是鹰酱首先报道之后,兔子才羞羞答答承认的。

这张图是借用的,侵删。

2017年则是另一个时间节点:央视节目中进一步官泄了。

更重要的是,在央视节目中,出现了中国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气动模型

再之后,就是2019年10月1日……


user avatar   xiao-bai-da-lan-j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电力线无线AP,电表内电线当网线用,通常是一个主机配多个子机,技术成熟可靠,插电主机连网线后和普通路由器配置方式一样。物美价廉性能一般的有TPLINK系(迅捷水星等马甲品牌) 腾达,质优价高zinwell(也代工华为荣耀的)。京东有售,适逢618多买几套测试,7天无理由退货哦。




  

相关话题

  目前的俄罗斯还能撑多久? 
  军队在外作战以哪里的时间为标准? 
  为什么国家会购买过时的兵器? 
  海战中为什么不打击敌方指挥塔? 
  诸葛亮文臣出身,为什么谥号忠武?为什么被追封武兴王? 
  如果美国在欧洲没有驻军,也不提供其他资助,目前的俄军能否碾压欧盟? 
  美印签署军事协议,给印度卫星数据以提升导弹和无人机精度,可能会给中国及亚太地区带来什么影响? 
  从坦克发明至今,各时期步兵有哪些反坦克手段? 
  现实中的武器怎么附魔? 
  如何看待美国海军高级将领集体通告政府高层,要求平反“罗斯福”号航母舰长克罗泽,并恢复他的舰长职务?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东北三省经济处于国家中游却总被说经济落后呢?
下一个讨论
研究生哪些行为可以在导师那超加分?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