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黑人的外貌不符合大部分中国人的审美? 第1页

  

user avatar   dai-ma-yi-feng-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一些中国人来说,黑人确实不好看。

这是因为黑人长得丑吗?

NO!

这是因为我们中国人有种族歧视,歧视黑人吗?

NO!

这是因为我们中国人天生就喜欢白色,讨厌黑色吗?

NO!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中国人觉得黑人不好看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黑人和我们长得不一样,而且差别很大。

现今科学对人类审美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其中一个被普遍接受的观点就是:不同种族的人对本种族的审美评价,往往要高于对其他种族。换句话说,一个人更倾向于认为那个和他同种族的人长得更好看。

这是一种人类无法摆脱的审美偏好。因为人类的思维意识,特别是潜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本能控制的;而本能的原始推动者又是基因;而基因总是努力要将自己延续下去;而这样做的最好方法就是找到与它们一样或近似的基因进行结合,然后繁殖下一代;而发现这样基因的最好方法就是促使人类对那些与他们有相似体貌特征的人产生好感;而产生这样好感的最重要基础就是审美认同。

此外,相似的体貌特征还往往意味血缘更近、彼此更熟悉,而这又与更多的安全感,更好的关系等等密切相关(这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基因的自我保护)。

因此,我们人类审美的最基本出发点,其实就是和我们长得像不像,那些长得和我们像的人,我们会本能地认为他们好看,而那些长得和我们不像的人,我们则会本能地认为他们丑,有时甚至认为他们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

这样的例子在人类历史上和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这里仅列举几个常见的:

第一,不同种族在各自发展时,都会形成一套以本种族体貌特征为基础的审美标准。比如,在非洲的很多黑人部落里,曾长期(现在也有)将白皮肤和浅色皮肤视为不详和疾病的象征;印度先民在白种雅利安人入侵之前,也一直以黑皮肤为美;东南亚的一些民族以脸圆体胖为美;中日韩等东亚国家曾长期以细长的凤目为美等等。

第二,在中国,尽管有很多人推崇白人的相貌,但绝大多数中国人其实还是觉得亚洲人好看。例如,喜欢日韩男星的中国女生肯定比喜欢欧美的多,喜欢储存日韩AV的中国男生也肯定比储存欧美的多。如果说前者还存在文化影响的话,那么后者基本就是本能的表现了。(我相信,看得懂英文AV的中国男生还要多于看得懂日文AV的。)

第三,在亚洲,有一群被白人称为“easy girl”的女孩,她们见了外国男人(主要是白人)就狂追,见了亚洲男性就一脸鄙夷。这些女孩看似是上面观点的绝对反例但实际上,她们对白人的高评价往往仅限于年轻男子和儿童,而对于女性和其他年龄段男性的审美依然存在同种族偏好。

其实,“亚洲easy girl追求白人是因为白人男子长得更具吸引力”很可能是个伪命题。因为这些easy girl几乎没有几个能嫁给年轻英俊的欧美帅哥,她们甚至很少能嫁给身材高大的白人男子(老外非常清楚过夜和结婚的区别)。愿意接纳她们的白人男子往往非老即丑,要么就是邋遢猥琐。这些人无论是在欧美还是在亚洲,都算不上漂亮。但这些女孩还是嫁了。这说明她们看重的并非白人的长相。

第四,儿童经常会表现出人类的本能行为,而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表明,如果不对儿童进行教育,大多数的儿童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种族排斥,并且排斥的强度往往与外貌差异成正比,即便是那些生活在多种族杂居地区的儿童也是如此。此外,儿童的种族认同感出现得出奇的早。例如,科学家发现,一岁多的宝宝就已经能分辨不同种族,而且当看到同种族的宝宝受到不公对待时,他们会表现出反感,但看到不同种族宝宝受到不公对待时,他们常常无所谓。

关于儿童的种族排斥,我还可以举一个现实的例子。我有一个朋友在幼儿园工作。他的幼儿园刚开双语教育时,请了个美国留学生。听我朋友讲,那个美国小伙子长得很文静,有点像“蜘蛛侠”托比·马奎尔,但他刚一蹲下身和小朋友近距离打招呼,就吓哭了一位。后来那个小孩说:外教的眼睛是绿的,手臂上有很多毛,像怪兽。

最后,再举一个比较黑暗的例子。犯罪学家的研究发现,大多数连环杀手(尤其是变态连环杀手)一般都会首选与他们同种族的人作为犯罪对象;他们这么做的原因并不是觉得同族人好下手,而是认为同族人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才能满足他们的犯罪心理需要。这经常被视为同族审美偏好的一个极端例子。

以上说了一大堆,无非就想说明一个问题,即我们人类在审美上有同种族偏好

正是出于这种本能,我们才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喜欢那些和我们长得像的人;同时反感和排斥那些和我们长得不像的人。中国人对黑人相貌普遍评价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出于这个原因,即他们长得和我们太不一样了。尤其是非洲人宽而塌的鼻子、凸而厚的嘴唇、乱而卷的头发是中国人中很少见的,因此也是中国人最不喜欢的黑人容貌特征。

相对而言,非洲人的黑皮肤倒还是个次要问题。我国虽然有以白为美的传统,但我国也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国内各种肤色的人都有,一些中国人的皮肤并不比黑人白多少。因此,中国人对肤色的容忍度是较高的。

例如,早期下南洋的华人虽然对东南亚人的风俗颇有微词(比如男女都光膀子和各种古怪装饰),但很少有人说他们又黑又丑。相反,倒是有不少华人称当地人“色黑但人多俊秀”或“俊秀朴直”。

如今的中国人对肤色就更看得开。例如,去过埃塞俄比亚的中国人几乎都对当地的帅哥美女赞不绝口。一些人甚至认为他们不是黑人。

如今的网络红人Lolita更是黑如墨染,但还是有一大帮中国人整天管她叫女神。

由此可见,中国人其实更看重五官长相。如果五官好看,就算皮肤黑一些,也会被中国人认可。不信就看下面的图片,我相信,如果黑人都长得像她们那样,恐怕就没几个人会说黑人丑了。

中国人认为丑的,是那些有所谓黑人特征的黑人,即上面说的“宽而塌的鼻子、凸而厚的嘴唇、乱而卷的头发”等等。当然,这并不能说明中国人歧视黑人。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他们认为黑人长得不好看,就像那个被外教吓哭的小孩,是出于本能的不喜欢。

与黑人相比,白人和我们的差别就要小得多,白人的高鼻梁等体貌特征也符合中国的传统审美。

但是,即便如此,中国人刚见到白人时,也觉得他们是红毛绿眼,各个像猴,人人似鬼(赤须碧眼,状如猕猴,形似罗刹),所以欧洲人在中国才有了鬼子、鬼佬、鬼仔、鬼妹、老毛子、罗刹等绰号。

中国人之所以后来改变了对白人的看法,主要是受了文化的影响,而这又涉及审美的另两个大问题——人类审美的转变和现今世界审美的趋势。

人类的本能不是绝对的,它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文化。

以中国为例。我们中国由于处于相对封闭的地理位置,中原文明又出奇的强大,中国逐渐发展出一套独特的,以中国古人体貌特征为基础的审美体系。

细长的凤目和圆润的小嘴长期以来一直被中国人视为美的标准。例如,我国古代特别是汉唐的塑像和绘画里大量充斥着凤目小嘴的帅哥美女。

其实,我国古代也有大眼睛的帅哥美女,也有高鼻深目的白种胡人。但由于中原文明的强势地位,他们并没能改变我们民族的审美标准。甚至到了“杏眼(眼角圆润的圆眼)”流行的明清,凤目依然没有过时,仍被当作美女的标准之一。比如,薛宝钗是杏眼,而王熙凤就是凤眼。

然而,到了清末民初,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近距离接触时,情况就发生了逆转。由工业革命武装起来的西方文明把古老的东方文明冲了个七零八落,东方的审美标准开始快速衰亡。这一点只要看看日本明治时期和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中日文化人对本国审美标准的批判和对欧美审美标准的推崇,就能深有体会。

此后,凤目小嘴(中国及整个东亚)、假眉黑齿(日本)、点唇红腮(韩国朝鲜)全部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的东亚,是小脸、大圆眼、高鼻梁和性感大嘴的“欧洲风”世界。

当然,你可以说这种审美转变是一种进步,毕竟当时西方文明确实比东方文明先进。但你也不能否认,这其中也有很多盲目跟风的成分。比如,中国女性果断抛弃了小脚,但却又穿上了欧洲的高跟鞋;很多中国女孩天生是细眼,但偏偏要化妆成眼如铜铃,有的甚至不惜挨刀搓骨。如此种种,很难说是理性行为。

中国以及东亚审美的转变足以说明文化在人们审美中的巨大作用。

而且,文化的可怕之处还在于它无孔不入,尤其是强势文化,它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观念,使人们产生认同感,其中自然也包括审美认同。

这一点在美国著名的克拉克玩具娃娃实验里得到了充分体现。

上世纪40年代,黑人心理学家克拉克做了一个实验:他们让一些4到6岁的孩子在一黑一白两个玩具娃娃中选哪个漂亮,哪个丑陋,然后问他们哪个娃娃是好娃娃,哪个是坏娃娃。

结果发现,不仅白人孩子都认为白娃娃好看,黑娃娃丑陋,白娃娃是好娃娃,黑娃娃是坏娃娃,而且绝大多数黑人孩子也持同样的观点。但问黑人孩子哪个娃娃更像他(她)时,他们又会指向那个“又丑又坏”的黑娃娃。

这个实验结果让美国社会大为惊讶,很多人都表示不敢相信和心碎;特别是当看到实验录像最后(后来类似实验的录像),一个黑人小女在孩回答“你像哪个娃娃?”时,用手指向黑娃娃,然后犹犹豫豫地说:“像那个……坏娃娃。”一些人甚至当场泪流满面。

克拉克玩具娃娃实验清楚地表明,在一个白人文化占据主导的社会,即便是刚刚形成自我认同感的孩子,也会产生自我否定自我厌弃的矛盾心理。

需要指出的是,克拉克玩具娃娃实验在西方一直是被用于研究种族心理和社会心理,几乎没有哪个严肃的学者用它分析不同种族的相貌。但在亚洲,一些人却把它当成证明“皮肤黑就是丑”或“黑人丑是因为皮肤黑”的证据,而且还发展出一些诸如“黑娃娃丑是因为皮肤黑看不到眼睛”,“黑娃娃丑是因为皮肤黑看起来过于严肃”等“有趣”理论。

克拉克玩具娃娃实验后来又陆续做了很多次,但多数孩子认为黑娃娃丑的结果并没改变,这令很多人非常失望。不过,这些实验还是反映了一些积极因素:

第一,多种族混合相处确实有些作用。例如,在多种族混合学校进行实验,所得结果一般要好于单一种族为主的学校(下称单一种族学校)。所谓结果好不仅指黑人孩子认为黑娃娃好看,还包括孩子们在选择娃娃时不再仅从肤色判断,选择结果更加多元(如有些白人孩子也会认为黑娃娃更漂亮)等等。

第二,多元文化教育确实有些作用。还用上面的例子。多种族混合学校由于面临着多种族相处的实际问题,所以对多元文化教育抓得比较紧,学生也愿意学;而单一种族学校则因为没有现实压力,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缺少兴趣;此外,一些黑人学校过分强调黑人文化,其结果反而不如多元文化教育(原因稍后介绍)。

第三,文化自信对实验结果有很大影响。一些来自强势黑人文化家庭的孩子,如黑白通婚家庭(特别是父亲是黑人母亲是白人的家庭),父母喜欢黑人文化(如音乐舞蹈等)的家庭,较为富裕和教育程度较高的家庭,一般都能在实验中给出更为积极正面的回应。

第四,白人文化的绝对主导地位确实出现了某种松动。在上世纪80年代,文化多元思潮兴起。欧美的少数族裔文化,如黑人文化,华人文化等,都得到了很大发展。很多人都学会了欣赏不同种族的美。例如,上世纪90年代,美国的一次调查中,丹泽尔华盛顿高票当选为最英俊的男演员。此后,丹泽尔华盛顿、威尔史密斯、刘玉玲等少数族裔,也屡登最漂亮的名人榜。这一趋势反映在实验结果上就是儿童的选择更加多元,例如,更多的孩子说“两个都漂亮”,更多的孩子不再将肤色和价值判断联系在一起(如认为黑娃娃漂亮,但愿意和白娃娃玩)等等。

第五,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是基础。上面的积极因素确实令人鼓舞,但也仅限于令人鼓舞。现实是残酷的,黑人的文化自信还远未建立。文化的基础是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白人文化之所以占据主导,就是因为白人是富裕阶层,处于社会的上游,拥有控制权和话语权。他们引领着社会的潮流,能轻易地输出他们的观念和审美标准,影响其他种族。而且,白人文化(或说是欧美文明)确实显出了很多先进性。富裕的生活、良好的秩序、自由轻松的社会环境,相对平等简单的人际关系,风趣幽默的处事方式等等,都是白人文化给我们的常见印象。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美的黑人虽然也在体育、音乐等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由于他们的整体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一直没有改变,黑人给人的印象始终与贫穷、没文化、犯罪、暴力等负面因素连在一起。不仅欧美对黑人有偏见,东亚等国由于丑闻效应(即“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和文化因素,对黑人的印象甚至更差。

至于非洲的黑人,他们更是脏乱差和贫穷落后的代名词,更加无力提升黑人的形象。

在这种文化的绝对差距面前,种族混合、多元文化教育等等,都如同暗夜之烛,虽然有些光亮,但虚弱无力。

例如,尽管黑人从上世纪中期就开始推动“黑色是美”运动,想改变白人文化独大的局面,但一直收效不大。

再如,不少黑人学校也很重视黑人自我认同教育,但无奈黑人学校的学生基本都是穷人子弟,他们在学校建立起的那点自信,在社会现实面根本不堪一击。所以,如今很多黑人学校的学生在接受娃娃实验时,表现得几乎和几十年前一模一样,远不如种族混合学校的学生(上得起种族混合学校的黑人相对富裕,同样,能娶白人老婆和接受高等教育的黑人也一般不会太穷)。

可以想象,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连黑人自己都不能建立起容貌自信,更不用说是影响其他种族接受他们的审美标准。

以上说了一大堆,无非就想说明一个问题,即文化在人类审美标准的形成和转变中起了重大作用,而这又是我们中国人之所以认可白人的长相,但却始终对黑人的长相不感冒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总之,很多黑人确实不符合我们的审美,这是由人类审美的同种族偏好和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然而,这并不能成为我们嘲笑黑人丑陋的理由。要知道,我们亚洲人的细眼、平脸、短小的体型和缺乏曲线的身材在白人等其他种族眼中也曾经是丑陋无比(在现在一些人眼中依然如此)。

如果我们不能学会包容其他种族的容貌特征,又怎能期待其他种族对我们的包容呢?

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多样性的世界,我们的长相必然千差万别,用一种审美标准去衡量所有人的相貌既蛮横无理,又荒谬可笑。现在一些欧美人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并正在试图纠正,而他们采用的方法就是建立一种更加包容、更加多元的文化。

各种族都有各自的体貌特征,这是人类无法改变的。既然无法改变,那就接受它,欣赏它!

这是欧美审美的一种新趋势,虽然它还远未形成主流,但它很可能是未来解决人类审美矛盾的终极方法。

毕竟人类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动物,就是因为我们能在很大程度上克制自己的动物本能,并能发展出与动物群体迥然不同的社会体系和人类文明,而人类文明无疑是正朝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包容的方向发展。

因此我相信,我们的未来必将是一个更加包容、更加多元的多彩世界,而不是整形医生手术刀刻画出的单一的,充斥着硅胶和玻尿酸的无聊国度(近年来各种"完美脸型"、“最优五官"、"标准审美”理论的流行,整形界实在是功不可没)。

最后是一些感言。

这篇回答居然有几千赞了,这真要感谢各位朋友的支持!!!

不过,这篇回答只是我所有回答中的个例。

我自认为我是个写干货的答题人。我的答案大都是经过仔细思考和查询资料后完成的,所以,我的回答虽然水平未必很高,但绝对能做到有理有据,绝非抖机灵或主观臆测地胡说。但是,可能是我的风格已然过时,我的回答经常无人问津,也得不到知乎的青睐,屡屡制造惨案。

不过,如果您喜欢通俗易懂的科普和详细深入的分析,请您关注的我回答。我相信,我不会让您失望。

下面是我的几个惨案回答,我自认为比较详细深入地回答了“如何激发军人士气”和“吃狗肉问题的前因后果“。如果您有兴趣,欢迎您来观看,谢谢了!



user avatar   ggg-ah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埃塞俄比亚人不少还蛮漂亮的,可能我是假的中国人吧?




爱笑的人看上去总不会太挫~

诶。。不对不对,可能我看的是假的黑人!看来事情并不简单~那么问题就来了~挖掘机技术哪家强?(误)其实问题应该是--黑人到底是哪些人?

所以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给黑人下定义。

截图纪念这一历史性的时刻^_^

通过百度百科可知,黑人是陈建州(误)。其实近代所谓的黑人这一称呼的诞生,和西方世界的崛起及近代科学的产生是密不可分的。西方世界崛起之后,探险家甚至平民得以见到和自己相差甚远的族群,这时就有了进行区分的必要性,而近代科学的产生,动植物分类方法的形成也使得博物学家能够以相对统一的手法进行分类。表面上,这种分类活动是科研行为,而其背后,人种分类也有通过区分他者,确立和建构本身(白人)优越性的考虑。

关于人种这一概念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参见这里:亚洲东部各人群的典型外貌,来看看你属于哪一种吧! - 知乎专栏

那么根据通常的人种分类,黑人指的就是尼格罗人种,这也就是南印度人虽然黑,大多数情况下却不把他们当做黑人的原因。

但是,族群与族群之间的界限往往并不那么明确,随着学者们姿势水平的提高,东方哪个国家他们都去过了,过去的分类标准就显得过于粗略,不太适合了。所以现在这些家伙们已经很少提人种这一名词了。

我们回到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一带是智人的发源地,智人走出非洲后,因为基因变异和对环境的适应的缘故(也有可能混合了各地土著人类成分)产生了今日各地不同的外形。在班图人扩张之前,非洲的人种分布大概是这样的:

北非--原住民柏柏尔人,闪米特人(阿拉伯人、腓尼基移民等),都属于通常所说的白人;

撒哈拉沙漠--柏柏尔人和苏丹尼格罗人的混合类型;

西非和苏丹:苏丹尼格罗人,尼罗特人(特征是肤色特别黑,身材细长高大,可以参见雄鹿队的索恩梅克);

非洲之角(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吉布提):南阿拉伯人和东非原住民的混合类型,偏南阿拉伯人;

非洲东部和南部:科伊桑人;

非洲中部(刚果附近):俾格米人

总之,作为人类的发源地,非洲的人类多样性其实是最丰富的~

一群俾格米人,我们可以发现,俾格米人的五官和尼格罗人很像,事实上,他们可能是同源的,主要区别在于俾格米人的身高特别矮小。(BBC人类星球中采蜂蜜的一家就属于俾格米人)

科伊桑人,可以看到他们的五官、肤色和尼格罗人相差很大。科伊桑人的语言非常特殊,有一种奇特的吸气音(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所属的科萨人属于班图人和科伊桑人混合类型,语言也有这种特征),上帝也疯狂的主角就属于科伊桑人。

这也是科伊桑人,他的长相甚至能让我们想到中国的老伯

班图人扩张:大约从公元前1000年开始,西非黑人中的一支:班图人开始往南扩张,此时非洲南部的俾格米人和桑人都还处于狩猎采集社会,而班图人已经发展出了农业,之后铁器的普及更是令他们如鱼得水,所以在欧洲人到来前,班图人已经成为了非洲南部的主流人群(过程细节有争议)。各地的班图人多少融合了当地原住民的成分,所以西非和东非的黑人外貌其实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具体差别我们可以看平均脸(平均脸一般会比普通人漂亮)。

Bantu expansion - Wikipedia

那么在班图人扩张之后,非洲的人群分布大概是这样:

北非依旧以通常意义上的白人为主,但除了柏柏尔人以外,还来了许多阿拉伯人,此外,原本以苏丹尼格罗人为主的苏丹北部,现在也来了很多阿拉伯人。

撒哈拉沙漠一带,依旧是苏丹尼格罗人和柏柏尔人(或者阿拉伯人)的混合类型,这种混合在马里、毛里塔尼亚、尼日尔、乍得和尼日利亚北部比较常见。历史上西非的帝国经常被北非和撒哈拉沙漠的游牧民攻击,他们将柏柏尔人的血统散步到了更广大的地区。

俾格米人生活区域压缩到了非洲中部少数森林地区,他们也开始用起了班图语;

科伊桑人的生活区域被压缩到了非洲南部的沙漠等干旱地带(卡拉哈里沙漠等);

除此之外的地区,则以苏丹尼格罗人、班图尼格罗人为主,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黑人。最为典型的“黑人”大约分布于苏丹南部,非洲中部,西非大部分地区,其他地区的则多有混血,所以这也大概就是东非和西非黑人体质优势和外形体型差别很大的原因?(西非黑人后裔擅长短跑,东非人擅长长跑,西非人无论身体还是五官都显得比较粗壮,偏宽,东非人则显得相对纤细,偏窄)

言归正传,这个回答里,我们就不纠结南印度人,埃塞俄比亚人是否属于黑人的问题了。既然肤色是黑人得名的原因,那“黑”就是首位的标准。

说到黑的典范,那就应该看尼罗特人了,尼罗特人分布于非洲中部,多以农牧混合经济为主,身材特别高大细长,nba中不少来自南苏丹的球星就属于尼罗特人。举个例子:

以前的苏丹长人马努特波尔

现在的雄鹿中锋索恩梅克

西非常见的苏丹类型人的平均脸,和我们印象中的黑人形象是不是很符合?

分布于尼日利亚和喀麦隆的伊博类型人的平均脸,虽然长得白了很多,但五官和上图苏丹类型还是很类似。

非洲中部和南部班图人的平均脸

东非肯尼亚的游牧民,马赛人的平均脸,虽然长得黑,但是五官和上图西非类型尼格罗人有所差别~多少有点类似科伊桑人。

埃塞俄比亚东部地区居民的平均脸~混合了许多闪米特成分的原住民(原住民可能包括尼格罗人和科伊桑人),五官显得比阿拉伯人更为柔和,除了肤色较深,反而可能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埃塞俄比亚的提格雷人、阿姆哈拉人、奥罗莫人(不要把他和埃塞俄比亚奥莫河谷的原住民搞混)以及索马里的索马里人都属于这种混合类型。

南埃塞俄比亚人的平均脸,相对来说更类似尼格罗人,很多美国黑人长相与此类似(男子鼻子放大点是不是很像火箭队的保罗)

这是现在南阿拉伯地区人的平均脸~

丝绸之路的栖居者:中东、印度和非洲东北部人的平均脸 - 知乎专栏 这里有更多中东北非东非人的平均脸

马尔加什人的平均脸,马尔加什人是马达加斯加的主体民族。这种类型可能混合了原始马来人,科伊桑人,班图人和阿拉伯人的成分。形态不太稳定,各种类型都有。马达加斯加的土著可能是科伊桑人,之后大批来自印尼的南岛人迁徙而来,中世纪时随着阿拉伯人的到来,带来了不少班图黑人奴隶,所以形成了如今复杂的混合状态。

马达加斯加的前总统,一张图就展示了马达加斯加人的多样性~

让我们来看看非洲之外的“黑”人~

印度达罗毗荼人的平均脸,通常把它列入白人或者混合人种,但其实五官和埃塞俄比亚人相比更接近尼格罗人(个人感觉)。可能属于广义的白人和澳大利亚人的混合。达罗毗荼人可能是辉煌的古印度文化的创造者,如今海外(尤其是东南亚)印度人中有不少是来自南印度的达罗毗荼人。泰米尔人、泰卢固人、马拉雅拉姆人都属于达罗毗荼人。

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的土著-维达人的平均脸,有时被分为澳大利亚人种,他们是早期离开非洲,在南亚、东南亚停留的智人们的后代。

印度和缅甸海域之间的安达曼群岛原住民的平均脸,安达曼群岛比较与世隔绝,所以岛民保留了比较原生态的文化,现代安达曼群岛的原住民数量已经很少了

澳大利亚西部原住民的平均脸,虽然肤色深,但发达的眉弓,极为狭窄的眉眼距离和更为短宽的鼻子将他们与西非黑人区分出来。日本的原住民阿伊努人和他们可能有亲缘关系

巴布亚新几内亚常见的类型,虽然黑,但五官和西非黑人差别还是很大的(鼻子形状,眉眼间距等~)

美拉尼西亚人的平均脸,美拉尼西亚人通常分布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到斐济的群岛之间

满头金发的一定是白人嘛?naive,这是所罗门群岛的原住民,他们在分类上属于美拉尼西亚人,但有不少长着金发(特别是在孩子中,长大了发色可能会变深)


你看~虽然肤色都很深,但是五官各有不同,这些类型的“黑”人都不太常见,是否符合国人的审美呢?见仁见智啦~

之后关于是否符合中国人审美的问题,这就牵涉到美是多元还是有统一标准的问题。如果美是多元的,那么丑是什么?难道只要能自圆其说,任何事物就都可以是美的嘛?个人以为,审美还是有一定客观标准的,比例的和谐,以及观感上的统一是最重要的因素,这可能在先天就已决定,而后天受文化传媒影响,会对先天审美进行一定修正,此外还有与自身种群相似性的因素,如果相差太大,又远离本民族传统审美标准,那估计不会有什么好印象。不能因强调多元和平等就否认一切的差异和标准~我想真正的政治正确,并不是放弃是非,迎合所有的人,而是将每人当做独立个体,在理解他的时候抛弃预设的偏见、立场,用平等客观的态度的审视他(她)。

“研究表明人类从婴儿时期就已经能分辨美丑(婴儿的审美观是不可能受到文化影响的),因此审美作为一种人为标准,应该是有一定标准的,来看则旧闻:

新华网伦敦9月6日电(记者曹丽君)人对美的感觉由何而来也许是困惑许多人的难题。英国科学家最近对新生儿进行的一项测试表明,美感其实在子宫中就开始孕育,哪怕是刚出生的孩子也能辨别漂亮与丑陋。

发育心理学家多年前就证实,婴儿偏好一些特定的物体,比如说对比度高的、弯曲的生物造型。他们喜欢观看移动的物体,不喜欢静止的物体。但是,这种喜好由何而来一直让人琢磨不透。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科学家进行的研究证明了一种流行的观点,即人生来并非如一张“白纸”,而是带着一个发育完好的审美系统来到人间的。

英国媒体6日报道,该大学的科学家在研究中使用了很多女性的脸部照片。首先,他们让一些成年人给每一张照片打分,分数按照漂亮程度依次从1到5。然后,科学家在这些照片中挑选了对比度、亮度类似,平均得分分别为1和5的对比照片。

接着,他们将这些对比照片展示给刚出生1到7天的新生儿。一名研究者抱着新生儿站在离两幅照片1英尺(合0.305米)的位置,另一名研究者记录婴儿眼睛注视的位置。测试结果表明,婴儿更多地注视两幅照片中较为漂亮的一幅。

此项研究的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估计新生儿之所以具有美感,是因为相貌漂亮的人本身就有一张标准化的人脸。而人在出生时,其大脑中便具备了标准人脸的详细信息,因此很容易辨别出与之类似的相貌。(完)

生来并非如一张“白纸” 人的美感与生俱来

婴儿偏好对比度高的造型,高对比度往往意味着更高的清晰度。肤色如果过深,则五官就会显得模糊,对比度不足。

关于肤色的重要性~一个老梗

一个新梗

此外,五官的因素,可能影响更大,我们知道数学中有黄金分割这一概念,通常如果一个物体符合黄金分割,我们会觉得它是美的,古往今来有许多关于人体黄金比例的研究,最著名的成果,可能就是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了。所以有人说美的人都长得类似,而丑人各有各的丑。。也许这是有理论依据的。。。。

维特鲁威人,也许这就是模特需要九头身女(男)子的原因吧?东非人大多身材细长,头身比例符合维特鲁威人的标准,因为混合了闪米特人的成分,五官按通常的标准也长得不错,所以适合做模特。

至于五官,美国整形外科医生Stephen R. Marquardt建立了被称为马夸特面具的理想人脸模型,他发现漂亮的人基本都符合马夸特面具的比例,不分种族,无论年代,从古埃及的纳菲尔提蒂雕像到米洛的维纳斯和当代明星。这位医生的网站中有很详细的介绍:Homepage - Marquardt Beauty Analysis


Physical attractiveness

总结,人类的审美多少是类似的,只要五官协调,肤色均匀,不要太夸张(太白或太黑),那都符合“美”的标准,符合的程度则受文化传媒的影响。

最后,推荐一个回答,有兴趣可以看看:为什么一些人觉得白人比黑人好看?这种审美观的形成与潜在种族歧视有关吗? - 知乎


相关回答:

哪些国家美女比例高?

印度人为什么有的那么白?有的却又那么黑?肤色和长相为什么会差那么多?宝莱坞的明星就都非常像白人啊?

白人要混血几代才能接近黄种人?

是否存在黄白混血多长得很好看的现象?如果是,原因是什么?

中国人在长相上有没有地域特点?


user avatar   zhaosj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审美是个有点复杂的现象。

审美有一部分是基因编码的,表征健康,例如五官端正,大而亮的眼睛,整齐而洁白的牙齿,修长匀称的身材之类的。这种审美基本是不分人种的。实际上无论白种人还是非裔人,符合这些特征的,都不会被视为丑。

审美的另一部分,被认为是文化的,例如东亚人的以白为美。因为白皮肤,尤其是白嫩光滑的皮肤,文化上意味着两件事情,年轻+无需劳作。不见阳光不受风吹日晒的白皮肤,意味着较高的地位和富裕的家境。遗憾的是,非洲裔的深色皮肤在这一点上,和传统东亚审美差距太。其它几点也是类似的,例如樱桃小口意味着食不厌精(富裕),和非洲裔的狮鼻阔口又是天差地别。在文化塑造的审美方面,非裔和亚裔差距实在太大。有趣的是,此类文化的塑造,至少在欧美,在朝着有利于非洲裔的方面转变,例如安吉利娜朱丽的厚嘴唇被公认为性感符号。

简单的讲,任何文化和族群,都以自保和排外的倾向,和自己差异越大的,越属于非我族类难以理解的。以前国人甚至视任何外族为“鬼”,例如西洋鬼子或者东洋鬼子,简单的说连人都不算了,何况审美呢。了解和接触得多了,才会慢慢的有些正常的交往和文化交流,其实大家都是两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没有多少差别。


user avatar   yun-que-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美国黑人还可以,非洲原始黑人就太丑了。麻辣鸡那身材简直分分钟让人硬,作为一个非娘炮直男我觉得吊打一波国内网红和白骨精。

为什么会一堆女生觉得瘦成这种类型的好看???真丝毫欣赏不来,感觉骨架一样,瘆得慌。

个人觉得一些大臀部ebony简直女人味爆棚,就算深黑皮肤女人有些也是非常有女人味,换成白人或者黄种人一样的身材反而没有那么强烈的女人味,个人感觉。可能潜意识里觉得黑皮肤是健康、野性的肤色吧。

————————————


有人提到了黑豹女将军,我没看过,所以搜了一下,这两张图我也分辨不出哪个是女将军。但按我个人审美,左右两个光头不丑,身材也挺不错。其实五官这东西有特点就好,没必要追求绝对的概念上的东西,比如高鼻梁,双眼皮,瓜子脸你们觉得好看,我个人觉得审美疲劳,甚至越来越分辨不出大部分韩国女明星和中国女网红的区别,看哪个都是一样,特别化了妆。就像我分辨不出蔡徐坤和某某韩国小鲜肉到底哪里长得不一样了。



2pac丑吗?按照女生的审美和鹿晗哪个帅?



——————————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非洲黑人丑呢?大部分原因是落后,以下是我们落后时期的照片


最后,peace & love!

分享Abandoned Zone的单曲《D.O.G Pt.II》music.163.com/song/4060 (@网易云音乐)


user avatar   qi-kang-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么,唐僧在花果山念一段紧箍咒,就会当上猴王吗?

如来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花果山的猴子会认为如来是猴王吗?

不扎根基层,群众是不会认可的!


原答案被折叠了:

盖世猴王为何裸死猴山? 数百头母猴为何半夜惨叫? 动物园最大猴群为何屡遭黑手? 游客投掷的食物为何频频失窃? 连环强 J母猴案,究竟是何人所为? 动物园管理处的门夜夜被敲,究竟是人是鬼? 数百只小猴意外身亡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这一切的背后, 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是性的爆发还是饥渴的无奈? 敬请关注今晚8点CCTV12法制频道年度巨献《题主的不归之路》 让我们跟随着镜头走进题主的内心世界…


user avatar   minmin.g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总体还可以,开场雷军先自我吐槽了一波“在微博开了一星期的发布会了”



第一个卖点是全息幻彩屏,可见小米也要走颜值+工业设计的路线,而不是只玩跑分了。


接下来则是一些手机的设计细节,比如这个“天使眼”


说这些还蛮让人觉得有新意的,感到了小米不再只是不服跑个分的套路了。

接着就是强调轻薄,感觉是为后面的电池做铺垫啊哈哈:



然后第五代屏幕指纹解锁,其实还是不错的,就是被iQOO直接跟进了第六代技术的发布,亮眼度低一些,但实际使用应该还是很不错的:


然后,军军有开始骚操作,直接放2轮王源的宣传视频:

不得不说,对于粉丝圈来说,这招真的很到位了,也显示去了小米一直以米粉为重的态度。是个加分项。

然后就是到位的尬聊环节,感觉比吴亦凡更让人看着舒服一些啊~

小米这波营销+公关的升级还是可以的。


然后就是女生为主的“汤圆”粉丝群,男生为主的“米粉”粉丝群,交互欢呼。不得不说王源还是实在人啊:


然后跑分没啥意外,安卓旗舰水平


拍照确实小米史上最强,DxO第三其实也很不错了:



对了,补一句,这个系统老化18个月疯狂暗示不卡顿的友商啊:

样张环节,这年头国产安卓的发布会,iPhone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雷军还是厚道,没把明哥的V20拍月亮放上来:

基本同价位无敌了:


电池果然。。。,快充有线无线都不错,PPT魔性啊:




配件到是继续“真香”


说到堆料,加大内存是最简单的之一:



最后:厉害。。

这定价只要供货稳定,肯定是爆款了,确实有些让人意外,对比其他3000价位的手机确实性价比拉满。

关键,关键,就是能不能轻松买到了。

接下来,小米9SE,骁龙712首发,性能在日常使用中其实也不错。

摄像头配置在2000档也属于恐怖:

可以说打2000档友商的产品,配置和性价比方面稳稳的:


还有一个对饭圈来说,很有吸引力的杀手锏:


所以看得出,小米这次发布数字旗舰和次旗舰,也算是转型之作,性价比还是不错,但也加入了很多非跑分元素的东西,并且放弃了大电池,追求快充和轻薄好看,总体来说前途还是不错的。


归根结底还是看最重要的这张PPT能执行到什么程度了:


相关回答和拓展:

猜价格:果然主力机型是我预料的2899-2999的超级能打区间,低配转为小米9SE的形式,高配没有走量机型发布,留给后面的MIX4们发挥:

评价定价:

评价小米9SE: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阅读到这里,比心~!




  

相关话题

  神经科学入门有哪些学习资源? 
  非常认为我有很强的跳跃性思维? 
  为什么我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怎样看待年轻人「辞职式养生」?反映了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是我,我们的思想感觉被困在这个躯壳里,如果可以打破这具躯壳,是不是我们就可以“出来”? 
  如何用一句话评论自己的颜值? 
  「敏感」能不能成为一种健康的力量? 
  你是怎么吃苹果的? 
  为何要把杨绛女士称为先生(一个只要是男性就能得到的称谓)? 
  「成王败寇」的观念对不对? 

前一个讨论
人类有没有可能是被设计出来的?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网友花总曝光各大顶级酒店客房清洁服务用客人用过的浴巾、毛巾同时擦洗杯子、马桶一事?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