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补充在前面。
把“有些地方人臭名满九州”联系到河南,上升到地域歧视的评论者,请恕我删除评论并将您拉黑。
捕风捉影扣帽子,断章取义冠恶意,不该是现代人的态度和作为。您的观点和把贾玲的小品视作性别歧视一样可笑、幼稚、无知而不自知。
至于把个人经历扯到以个体或子集否定普遍意义上来的人,建议您回去把高中知识基础夯实再出来显摆。
文无第一。观者当然可以质疑,然而当您自身知识水平尚且不成体系漏洞百出时,还是努力学习更重要些。毕竟人言和人言不同,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另外,题目是为什么山东出学霸,而非山东人究竟是不是完人。回答问题写文章不是写行政报告或学术论文,没必要面面俱到。
指鹿为马或是莫须有什么的,省省吧。
~~以下是原答案~~
我家祖上世代务农为生,虽无大财,却也能勤俭持家。
有一年秋里连下了俩月大雨,整个村子别家第二年都没有大豆收成,只有曾祖父在连绵秋雨里种了刨刨了又种反复三回才赶上时节。
就靠这种勤俭,家里才有比别家稍多的存粮。就因为这些存粮,家里才被定性为富农,抄家、批斗、游街,参与的全是街坊邻居,当年帮助、接济甚至救济过的同村人。
祖父母经历过沦陷和国统,参加过为淮海战役解放军送煎饼的小车队,至今八十多岁仍然劳作不休,虽然这些年五个孩子混得都还不错也都孝顺。
父亲是60年代生人,80年代以被人顶包的形式落榜复旦,以拿笔的手到砖窑做工,现在虽然衣食无忧,身份依然是农民。
母亲家庭背景更差,外祖父体弱多病,外祖母生了四个女儿之后有了舅舅,家里没有劳力挣工分,只能外出讨饭。
看到这里,你大概会觉得我们努力学习是因为穷或是对现实的不甘、不满抑或不屈。实际不是。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自古以来齐鲁儿女有忠义之名,山东人这三个字向来就是加分项,不论求职、求学还是合作。
因为这里是孔孟之乡,这里有七十二门徒、有二十四孝;因为这里是兵家必争,北倚为平津腹地,南隔徐蚌望江南,西过太行为中原;因为这里向来多灾多难,北方不常有的台风涝灾这里有,南方不常有的旱灾蝗灾这里有,黄河泛滥改道这里有,百里夷平的地震这里有……
多难兴邦,但会毁族亡家。煎饼不是什么泰山老奶奶感于孝道的恩赐,而是逃荒路上易于携带和长期保存的口粮。
和有些地方人臭名满九州不同,山东人可以出苦力,可以忍屈辱,可以弃捷径,甚至可以饿死,但不会偷不会抢不会骗。
是的,我们的勤俭、韧性、保守是写到骨子里的,即便我们日进斗金,即便我们位高权重,即便我们儿孙满堂。
学霸从某个角度讲确实是贬义词,不论这贬义在你们看来是多么可笑,都改变不了世界最终会对我们的付出与舍弃予以回馈。
我们没有在二十岁前考过钢琴十级学习素描国画,但不妨碍我们品鉴徐悲鸿欣赏贝多芬;我们没有在二十岁前细读红楼梦熟知黑格尔,但不妨碍我们读通红高粱再议王守仁;我们没有在二十岁前通晓团学道玩弄潜规则,但不妨碍我们践行血酬律平登青步云。
世界从来不是靠口舌撑起来的,如果你们觉得那些微不足道的非凡经历比教科书上的那些基础知识更重要,宁愿没有常识也要外向全能,那我无以反驳。
山东何以出学霸,能拿冠军莫争亚。
只读春秋不闻事,毕竟诗书通天下。
百年人生方过卅,棺未落盖休撂话。
年少无知轻狂语,学神睥睨目无挂。
很多时候,是学霸不想,非学霸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