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
这个问题其实徐庶自己说的很清楚啦。先来看看罗贯中的原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的这一段情节:
刘晔曰:“丞相初到襄阳,必用先买民心;民心若定,纵兵微亦可守矣。目今刘备尽迁新野百姓入樊城,一概尽起兵,二县生灵为齑粉矣。不如先使人招安刘备,纵然不降,亦可以见爱民之心也。若使事急来降,则荆州之地,不须征战矣。然后举荆襄之兵,可图江南也。”曹操曰:“善!可使谁去?”刘晔曰:“徐庶旧与刘备至厚,见在军中,何不命他往说之?”操曰:“他去不复来,怎生奈何?”晔曰:“庶若不来,贻笑后世,使之勿疑。”唤徐庶至,操曰:“吾本欲踏平樊城,奈怜众百姓之命。汝可往招安刘备,如肯来归降,免罪赐爵;如若执迷不顺,军民共戮,玉石俱焚。吾今知汝忠诚,不疑使之,汝无负吾。”徐庶受命而行。行至樊城,玄德、孔明接见,共诉旧日之情。已毕,庶曰:“操使某来,乃假买民心,操之奸计也。某若不还,必惹万人之笑耻。”庶遂又告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尽此方寸之地也。今老母已丧,方寸乱矣,无益于事。某至操所,终身不与一谋。公有卧龙之辅佐,何愁大业不成乎?今操欲分八路之兵,填平白河,来攻樊城。公可速行,勿请自误。”辞别而去。
在这里,徐庶主要表达的是三条:
1.首要的,不能让曹操的奸计得逞,也不能坏了自己的名声。如果徐庶叛逃,那么“知汝忠诚”,派遣徐庶出使的曹操反而成了仁厚之君,徐庶则成了反复无常,背信弃义之人。
2.刘备军中已有卧龙,他已经足够辅佐刘备成就大业,自己的去留与刘备集团利益无涉。换句话说,自己已经完成了使命,与其陷刘备于不义,倒不如放逐自己,成就刘备的美名与曹操的恶名,
3.母亲去世,自己方寸已乱,无力做志在天下的谋士了。
饶是这样,最后也卖了一把军事情报给老东家,可谓仁至义尽了。
阴谋论的解释
刘备其实在徐庶走的时候已经动了“此人不除,必为后患”的杀心,就让人埋伏在了徐庶的去路的一片树林上
徐庶精通兵法,马上就看出了树林里必有伏兵。为了自保,就回马跟刘备说
我给你推荐一个大才叫诸葛亮,言下之意就是要和刘备做个交易,刘备放他走,他去和诸葛亮做沟通。
刘备接受了这个交易,所以故意说要砍了前面的小树林。徐庶再过去,就看到一群(本来应是伏兵)的刘备士卒在砍树,他就放心走了。
去许昌之前信守承诺先去和诸葛亮说了刘备的事情。
曹操害了徐庶的母亲,所以徐庶不给曹操设谋。刘备同样心黑,徐庶故而也不会重投刘备。
对“明主”的期待破灭,理解到世上只有政客的徐庶从此只求自保,所以还有赤壁看破连环计也只请庞统帮他脱身的一出。
↑阴谋论真心不值钱,谁信谁怀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