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孙中山是洪门大哥吗? 第1页

  

user avatar   bingo-liu-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事吧……是笔烂账。

你要说孙中山有没有加入过洪门致公堂,那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孙中山在1904年赴美宣传革命前夕听了自己舅舅杨文纳的劝,在钟国柱的介绍下加入了洪门,并受封“洪棍”。相关档案现在是檀香山国安会馆镇馆之宝

天运甲寅癸卯年念五念四日,在会馆大放洪门招贤纳士,香邑孙逸仙领票钟国柱保。

洪棍为元帅,“掌刑罚”。在孙中山先生担任过这个职位以后,一些地方的洪门(比如台湾)甚至以“洪棍”作为最高领导人——不过在当时来讲,孙中山加入洪门,主要是想混个脸熟,方便他去北美筹款。

1904年的北美之旅是孙中山第二次踏足美洲大陆。他第一次旅美是在1896年,当时广州起义失败,革命党人一败涂地,他正想方设法地寻找海外华侨帮助——结果在北美大陆奔走数月,锤子成效都没有

(孙中山)宣扬他的革命理念,闻者无不以疯汉视之。奔走数月,毫无结果[1]

为什么毫无成效呢?

一来孙中山并非洪门中人,又没什么名气,所以根本无法同北美华人打成一片。二来北美洪门虽然挂着“洪门”的名头,但已经演变成了一个华人结社自保的半非法组织,这些人对你国内政治根本没有兴趣。孙中山自己也很头疼这事

当予之在美洲鼓吹革命,洪门之人初亦不明吾旨。予乃反而叩之反清复明何为者,彼众多不能答也[2]

然而这里有个问题,那就是洪门虽然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却是当时北美大陆上最大的华人结社组织。如果你想在北美华侨中宣传革命,那么就一定绕不开北美洪门。所以怎么办呢?最后索性——老子加入你吧,从内部改造你。

因此1904年赴美之前孙中山取经验教训,成了门中兄弟——这回再找上门去,是门中兄弟自己找你有事,你们资瓷不资瓷啊?

甭管资瓷不资瓷,反正面子是要给一个的。

而当时恰逢北美华侨参与国内政治的热情高涨——一来大清朝先有甲午惨败,又有百日维新惨遭绞杀,再有八国联军打入北京,纵然是海外华侨也能感受到山雨欲来之势。而且最要命的是1902年排华法案无限期延长了!海外华侨非常迫切地希望大清朝能振作一下,向美国政府施压让他们取消排华法案,在多种情绪的复合作用下,北美华人对国内政治参与热情显著提高了,这就让孙中山找到了发挥自己才智的机会。

孙中山找到三藩市致公堂大佬——三藩市是北美华人最早、最大的聚集地,三藩市洪门致公堂也是北美洪门中最大、最有权威的堂口——表示咱们这个洪门啊,组织松散,缺乏权威,现在兄弟我来了,咱们让全美的洪门兄弟重新注册,再造章程,你们说吼不吼啊?

大佬们说吼啊!

洪门大佬同意这个事,主要是因为一来这能显著提高自己的地位,二来这个事利润很大……按照孙中山的想法, 正式会员每年要交两美元的会费,其中一美元上缴总堂,一美元留在当地,以当时北美洪门成员人数来看,这样一年差不多能划拉到二十万美刀——要知道,后来孙中山十次起义,一共才从海外华侨那筹集到62万元。所以一年固定收入二十万刀,哪怕只有一小部分能用在革命上也非常能让孙中山满足了。况且他还可以借着这个机会纠集洪门力量,让整个北美洪门成为革命党的海外基地。

想法是不是挺好?

可惜现实贼骨感,人家根本就不想重新注册。

先生奔走半载,惨淡经营,稍获端绪,而各分堂于先生去后,即已淡然若忘,不复存在提及登记事宜[3]

我们是加入了洪门不假,可那是为了生存啊,当时排华之风盛行,不整点带黑的一个人在外边打拼,死了都没人埋——可为啥非要整个总堂在我头上做婆婆?我东海岸洪门跟你西海岸洪门除了都顶个洪门的字号以外有啥关系嘛!这就敢到我这收钱来???有没有天理啊!

而且孙中山面临的一个有力竞争对手就是康有为的保皇党,北美华人虽然关心国内政治,但他们更希望能在现有框架下赶紧来个短平快的——比如说,让光绪帝复位,然后大清国雄起,向美国施压解决排华法案问题。你孙中山那个先革命,再发展的思路太慢了,完全没有康有为这个思路给力啊!

所以1904年孙中山的这次洪门改革之旅也算是彻底黄了,唯一的好处是在北美留下了革命的火种,让北美华侨开始逐渐意识到了革命的重要性。革命党从1904年开始在北美与保皇党争夺舆论阵地,争到1910年,终于在加拿大占据了全面优势。然后大汉日报主笔冯自由(这哥们也是个猛人,自称“大同大器十七岁,中国中兴第一人”)给孙中山打电报:老大,饭已OK,请过来米西吧!

孙中山1911年初到加拿大,受到热烈欢迎,温哥华和多伦多致公堂把自家大楼都给抵押了出去,直接凑出了黄花岗起义的一半经费!孙中山觉得加拿大都这样了,那美国致公堂……

结果美国同盟会和致公堂大撕逼……

崔君以美洲致公堂之革命人物均不努力,乃向各埠致公堂攻击金门致公总堂, 总堂执有凭据,大为震怒……此为美洲新旧革命党人交恶之事实[4]

咋办?你说咋办,和稀泥呗。美国致公堂再怎么不支持革命,毕竟是北美华人会党扛把子,所以最后孙中山决定让北美同盟会成员加入致公堂,双方各退一步:同盟会会员由孙中介绍,集体加入洪门致公堂;洪门删改入盟规矩,欢迎大家入伙,然后双方剑拔弩张的态势终于算是平息了下来,美国洪门筹饷局开张营业。

孙中山在美国活动了半年,搞到14万美元,正满怀希望琢磨下次革命事宜的时候,国内传来消息——武昌起义爆发了!

美国洪门致公堂爽到飞起——我靠,这才投下去钱,转眼就有回报??赶紧的!兄弟们资源给我砸上去!咱们洪门要发达了!

(美国致公堂)一日而发三数十封,电报之费逾千,果然南京诸代表皆震惊孙文之虚声,谓临时总统非孙君莫属[5]

双方同床异梦近十年,孙中山委曲求全做出诸多牺牲,终于借着辛亥革命之势成为了洪门的香饽饽。结果南北议和孙中山急流勇退,让袁世凯做了民国大总统,洪门大佬们拿着筹款借条去找孙中山报销——这不行啊!咱们借钱又不是私人借款,那是为了革命,得走程序啊!

怎么走程序呢?1912年,北京成立了稽勋局,专门负责偿还借款事宜。美国洪门一看成吧,那走程序吧,把借条上缴——然后二次革命爆发,国民党人走死逃亡,稽勋局木有了。

这啥玩意啊?欠债还钱你们革命党人要不要脸啊??

本来海外洪门在辛亥革命成功之后是满心欢喜,想转战国内分一杯羹,结果孙中山胡汉民这些人担心海外洪门与国内洪门互相勾结,尾大不掉,拼命阻拦洪门归国注册事宜,已经让这些人非常不爽了。眼下连还钱这事都黄了,算是彻底把美国洪门这些人给惹火了,他们直接找上门去:钱是你孙中山借的,你还不还?

我……我拿啥还啊??

孙中山为了革命,连他哥哥的家产都变卖了。1910年孙中山一家人被迫寓居槟城的时候连每月20叻币的房租都掏不出来,一大家子人差点流落街头,最后是大伙看不过去,给孙中山家眷众筹的生活费。所以指望孙中山还钱?白日做梦!孙中山表示我不光不想还钱,我还想继续管你们借钱呐!老铁,推翻袁世凯了解一下?咱们继续革命呐??

白白了您呐!

俗话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你这光借钱不还钱,谁受得了啊?所以孙中山再在北美发动借款时美国洪门干脆从中作梗,到各地发放传单阻挠借款。他们甚至声称:

今先生大炮之徽誉,腾于内外,伟人变作匪人,先生利用洪门之技俩又出,先生衰时则倚庇于洪门,盛时则鄙屑洪门,避之若浼。今盛而复衰,又欲与洪门亲密。先生休矣。[6]

所以说孙中山从来都不是地地道道的“洪门中人”。加入洪门,是为了革命,在革命这个大前提下,孙中山甚至可以让北美同盟会成员集体加入洪门,以消除双方的隔阂。而北美洪门原本就是一个游走于法律边缘的松散秘密结社,它没有自己明确的政治主张和奋斗目标,虽然确实对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一些贡献,但让他们损害自己的利益、像孙中山那样为革命抛家舍业,那是万万不可的。所以双方在短暂的蜜月期之后迅速走向了决裂,而孙中山可能也从来没有在乎过自己身上那个“洪门大哥”的身份。

至于他当大总统时是不是美国国籍,其他答主说的已经很好了,不再冗述。

以上。

顺便孙中山与国内洪门(天地会)关系,见此回答:

参考

  1. ^ 陸國燊·孫中山與美洲華僑·香港商務印書館·2019
  2. ^ 孙中山. 孙中山全集 第六卷[M] . 中华书局, 1985.
  3. ^ 冯自由·革命逸史[M]. 新星出版社, 2009.
  4. ^ 中国人民政治協商会議广东省委員会文史資料研究委員会.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史料专辑[M].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1.
  5. ^ 黄三德·洪门革命史
  6. ^ 黄三德·洪门革命史

user avatar   tuisi19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利益相关,北大本硕,2020年毕业生,拿到上海中学、深圳中学offer,入职深圳中学。

1 先讲自己的情况。小镇做题家一枚,出身山区十八线小城市下面的农村,父母都是老实的农民,家里收入最高的是作为乡村退休教师的爷爷。可以算是从小过惯了苦日子的。从小就被家里教育要好好读书。尽管家长从小灌输的理念是读完大学要当官,但是自己却从来没有这方面的想法,反而从小就很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初中的时候最想去的大学是北师大。高中选择了文科,在分科之后就被认为是清北的苗子,高考的时候发挥失常,没进自己心仪的院系,之后跨院系保研到了本校感兴趣的专业。一开始是有做学术的打算的,但是读研期间也算是饱受打击,认识到自己不是那块料。之后做过两个大厂的产品经理实习,经过实习之后确实认识到自己不擅长这种工作也不喜欢这种生活。反而是更喜欢在本科期间在学而思兼职的那种工作,觉得给人传授知识于自己也是一种享受,于是秋招的时候目标非常明确,下定决心做老师。秋招也比较顺利,拿下深中offer之后就没有再参加任何招聘。在上海中学和深圳中学里选了后者,待遇当然是最主要的因素,其次就是喜欢深圳的气候和大海。

入职以后的感受:基本符合自己的预期。被领导赏识调到了高三。因为自己教的学科正是自己一直以来最感兴趣、最擅长,也是研究生的专业,所以备课做题之类的工作都没有太大压力。学校不要求坐班,基本上朝八晚五。(晚上如果有学生约了答疑会晚一些)几个月过去了,上课的功力有所进步,也越来越觉得自己确实很适合当老师,也确实很喜欢这个工作,每天上班并没有在互联网实习那种不想上班的感觉。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己觉得教高中并不屈才。本科和研究生上的课,有一些知识还是能很好地融入到高中的教学中。再加上本人喜欢骑行、喜欢旅游,了解的杂七杂八的知识也比较多,所以课上的内容会比较丰满。另外深中的高一高二有类似于大学通选课的校本课,等我以后下去也打算给大家浅显地介绍我那小众的专业。

看到有答主说清北的老师教出来清北的学生,然后回来当老师,这听上去很讽刺。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读一个好的大学是可以让人有更多选择的机会,而自己选则做什么则是另一回事。

2. 说一下其他人的情况吧。深圳教育系统也只是这一两年异军突起,大量引入高学历的新教师。其实北京的一些名校早已如此。确实有一些人并不是那么坚定的做老师,已经离职或者有离职的想法,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很喜欢这个职业的。

从我校今年的招聘状况来看,基本是清一色的清北海龟,偏文的学科基本是硕士,偏理的学科基本是博士。对于没有职业偏好的人来讲,一些基础学科确实也未必能找到比深圳的老师或者公务员性价比更高的工作了。

另外,深中毕竟是深圳最好的中学,所以招聘名单里看上去有这么多的清北学生。但是放到整个深圳教育系统来看,其实清北毕业生所占比重就小很多了,放到全广东、全国来看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如果去看清北的毕业就业统计,从事中小学教育的毕业生所占比重并不高。(貌似不到10%?需要确认一下)所以题目的提问方式并不是太恰当。



我们校长曾经说,引入名校的硕博是“要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我自己并没有多优秀,但是我自认为还是给我的学生们上了一些不一样的课、提供了些许有价值的知识或者信息。我也的确见到一些做了班主任的同事,在倾尽全力培养更优秀的学生。


user avatar   chen-sheng-7-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识字率

明代: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代小说出版业繁荣,有大量的人购买这种休闲通俗读物。

传教士记载:利玛窦等合法传教士的著作,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载道:他们惊讶地发现明国老百姓识字率很高(而那个时候他们使用二十多个拉丁字母的西班牙葡萄牙母国的识字率可能还不如用几千个汉字的大明),并且把识字率高的原因归功于两点:1.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2.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大,要互相理解必须靠文字作为桥梁。

清当局: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第四,大兴文字狱

第五,篡改历史文献

第六,禁毁和篡改汉语著作

通过以上手段,经过两百年黑暗统治中国人识字率终于达到历史最低的 1% (清当局学部在1909年的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1%)





  

相关话题

  日本南北朝纠纷时隔多年,为什么会在明治一代裁定南朝为正朔?而且明治是北朝一脉,明确北朝列代不入天皇序列,那么南北朝以后的日本皇室在日本史上的位置应该如何看待? 
  周朝建建国时分封八百诸侯,按说土地应该都分完了,后来王子王孙再分封是怎么分的呢,哪来的土地呢? 
  二月河在人大会议上提及宋朝工资最高但腐败却最严重,这是真的么? 
  八路真的是很穷么? 
  如何评价汪直的死对明朝倭乱的影响? 
  宋朝没有产马地吗? 
  近几十年有哪些重大科学发现甚至于修正了教材? 
  其他国家是否有过类似日本历史上同时存在多位「上皇」的时期? 
  慕容恪凭什么能进武庙? 
  红楼梦里奶妈的地位究竟有多高?附加职责有哪些? 

前一个讨论
想问下留学过美国的学长学姐们,美国的治安真的混乱吗?
下一个讨论
将时间回溯一小时(冷却时间1小时)和预知未来一小时(无冷却)之间你会选择哪种超能力?为什么?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