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主流文学作家,比较受歪果仁欢迎的,大概是这几种。一种是比较洋派的,比如严歌苓,王小波,骨子里有些西方的东西。一种是表面土,实际洋的,比如莫言,写的是中国乡村,用的却是马尔克斯们的笔法。还有一种,叫余华。是的,余华一个人就是一个文学派别。
很多作家都有精神寄寓。莫言有他的高密乡,孙犁有他的白洋淀,贾平凹有他的商州,汪曾祺有他的高邮,徐志摩有他的康桥,王小波有他的长安。余华,什么都没有。
很多作家在写作中使用方言。鲁迅会写“吴妈,我和你困觉”。老舍会写“冒而咕咚地出来几个巡警,够多么不合适呢”。作为吃货的汪曾祺遇到好吃的就会写“白嘴吃也可以”。余华说:“我用汉语普通话写作。”余华,还是什么也没有。
正是因为什么都没有,所以余华更接近文学的本质。《许三观卖血记》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小城,但它同样可以发生在安哥拉的某个贫民窟,可以发生在圣安地列斯的拾荒者家庭。也可以发生在韩国,事实上,韩国人已经把《许三观卖血记》拍成了电影,你去看,没什么违和感,仿佛这个故事本来就是在韩国发生的一样。像《活着》这样的故事,虽然讲的是中国老农民,但真正的主题其实是命运。讲的是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讲的是苦难的不存在,讲的是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事情而活着,这和乡村的背景,已经没有了必然的联系。
没有精神的原乡,没有方言,没有历史,没有乡土,没有伤痕,这些余华都没有。
但没有不等于虚无,放弃了这些,余华获得的是超越性的视野和更终极的关怀。
看了大部分答案,都是基于余华几个长篇谈的。讲真,这视角已经错了。
余华的巅峰是短篇小说,以及之后仅仅一部《活着》。在余华的写作生涯中,短篇真正体现了他的过人之处。
如何评价余华?谈及这个问题,因为我对文学史文学理论并不精通,答案更多是从小说本身出发。众所周知,余华与格非马原一道,在先锋文学占重要地位。他的大部分短篇小说先锋意味极为浓厚,《现实一种》 《鲜血梅花》 《此文献给少女杨柳》 这些都是佳作。也有不那么优秀,但实验性质浓重的:《古典爱情》。可后来余华放弃了先锋尝试,那几个长篇对他来说只是写熟悉的罢了。《兄弟》写得一塌糊涂,《活着》很好,《许三观卖血记》还可以,后来《第七天》直接完蛋,被人评价江郎才尽。
总而言之,余华是一位非常矛盾的作家。因为你根本不能将他的短篇与长篇联系为同一位作家所写。像学生时代的考试,以前一直考满分,后来考70分,偶尔考过一次90,到最后完全不及格。
也许有句话不那么爱听,余华正在不断走向退化。
他的短篇有多厉害? 我举《鲜血梅花》为例。
这是一篇古典武侠复仇故事为外衣,内核探究人的存在与迷失的一篇小说。小说讲一个少年因父亲被杀,成年后去复仇。他一直走,为了找寻母亲所说的父亲生前的两位好友,直到最后他发现杀父仇人早被人杀死。
所以他做了什么?什么也没有,只是不断地寻找。余华完美地解构了复仇故事,在《鲜血梅花》中极端弱化快意恩仇的江湖故事性,他只是重复一个少年不断地寻找,中途生了场病,暗示一个道理:人的所有行为都毫无意义。主人公不断地寻找,就是余华对自我存在的深刻审视。
这听起来有莫迪亚诺小说的影子:对于人类存在,自我身份迷失的探索。可又不全是,王小波的《万寿寺》完完全全属于莫迪亚诺,但鲜血梅花只属于余华。
先锋的精华在于尝试、探索前人未曾到达的区域,并开辟自己的一片天空。从这一角度而言,余华的《鲜血梅花》做到了。他灵动的语言将小说表达得极好,更为重要的是,他将中国古典武侠元素与现代小说融合,把握得极为恰当。苏童解构过古典通俗小说,改为妻妾成群,将重点引向“人”本身。同是解构,融合中国元素,我认为余华的小说更厉害,不仅仅体现在立意上。
还有《古典爱情》,余华想把他赖以成名的冷血(这只是我那么称呼。比如他小说中很多次一本正经提到的人吃人现象)与中国古代爱情元素融合,可惜输在语言与节奏感的把握上。尽管如此,这仍是一篇不错的小说,只是对于余华而言太差了。
《现实一种》 内核没有《鲜血梅花》那么丰富,但也相当厉害。说句废话,余华的优秀小说中,文字往往都是轻盈飞翔的,而烂小说中文字往往笨重得要死。而且这一现象始终伴随他的写作生涯。
写短篇小说的余华,做过许多尝试,当得上先锋名头,甚至,我认为当得上大师这一称号。
因为《活着》写得确实好,我就不说了。况且关于这篇小说的评价在知乎上随处可见。那其实也就是写烂了的一个道理:活着就是活着,不需要意义,悲剧也是。更重要的是,它是整个中国社会进程的缩影。
至于别的长篇....余华写出来,自己读一遍,我想他是会难过的。尤其是《第七天》,语言不行,结构不行,题材不行,内容不行,表面是新闻,内核啥也没有。我真的很心痛余华。
引用一位作家对余华的评价:以前他快走到山顶峰,人们在山脚下看他。过几年他回到了山半腰,再过几年我一看,他正在山脚和人群一起狂欢。
而文学上真正的大师,都是一条路走到黑,独自摸索到山顶的。
我也期望余华能再出一部小说,打所有说他江郎才尽的人的脸,狠狠打一顿,包括我。
wait...這個地方不是割讓給蘇聯了嗎?現在屬於俄羅斯啊。
說話確實硬氣,一般來說俄羅斯也不會去打芬蘭,但是上趕著當小醜這不好吧...
還有,蘇芬戰爭主力不是烏克蘭人?
不會忘了和蘇聯簽的協議內容了吧?主動撕毀協議,美國也不會當你是正常人啊...要是俄羅斯先背刺也就算了,主動搞事情是瘋了?就不能悶聲發大財?
當領導人不用學歷史和地理?
我理解里,因为中国发展太快了。
这说起来你们可能觉得离谱,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大量引入外资和外来技术开始后经济发展太快,在这种高速发展下做技术导向企业就是不可能的,你做技术带来的增长率远远赶不上加了外资杠杆的竞争对手的增长率。
哪怕企业真的技术强壁垒高能活过竞争,企业里的员工也必然要被大量挖角,因为员工在这种环境下理性选择也是赚快钱。2000年赚了1000万的和2000-2020每年100万收入的在2021比资产时前者几乎无悬念完胜的背景下,没人会有心思在一家公司搞什么技术的,必然都是想着快,抄,上,做出影响力,跳槽,收入翻几倍,下一轮。
等中国也一年增长两三个点,利率接近0,普通搞技术的可以30混到60的时候,这种公司反而会更容易生成。